乡镇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乡镇环境治理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乡镇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乡镇政府职能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体现

【摘 要】本文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府职能

为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路子,国家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于 2010 年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 5 个方面。

1.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面对问题

1.1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角色。一方面,在环境治理的脉络中,地方政府首先是国家权力的代理人。它的责任是完成治理工程分解的治理目标、任务,支配国家有着再分配性质的环境治理投资并对上负责。另一方面,作为地方经济主导者的地方政府还是经营地方发展的主角。地方政府独立的利益诉求成为其在项目运作中进行行为选择的主要参照。因此, 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扮演双重角色。此时,政府在利益诉求中职能发生了扭曲。这给当地的环境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亦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带来很多盲目性。

1.2项目落实中遇到问题

目前各乡镇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乏环保专业人员,加之乡镇及村级财力大都比较困难,拿不出资金来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选址问题、占地问题、设施运行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

2.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对策

2.1乡镇政府上报方案需科学、准确

实施环境连片整治前需要编制实施方案,乡镇及村按照审批的方案来实施。但是很多实施方案脱离实际,导致最后项目落实不了或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如有大型沼气项目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治理与综合利用,但与村对接时本村实际情况为无集中式畜禽养殖,导致该大型沼气项目最终无法实施。另一方面为是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与污染物排放量不相适应。如污水处理站收集不到相应处理能力的污水量,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如乡镇政府上报的方案是在详细的调查了解、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那么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乡镇政府在调查、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重点摸清示范区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现状、畜禽养殖现状、饮用水源状况、环境污染及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现有的环保设施情况等。乡镇政府摸清这些情况,再将此上报至方案编制部门,使其在充分掌握上述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使方案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和易操作性,做到即解决了突出环境问题又充分地发挥了资金效益。

2.2乡镇政府应科学选址

环境整治工程的选址很重要,选址不当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选址基本靠乡镇政府协调,环保部门在乡镇政府选址确定后会绘制定界图等相关图件、办理一系列相关手续。但当项目兴建、建设资金投入后方发现选址并不适合预建项目,造成前期投入浪费。某镇项目村选址确定后找有资质部门绘制定界图,后因土地征占问题项目不能落实,只好从新选址,从新绘制。

在确定选址前,乡镇政府应从农村环境治理的实际问题出发, 做好调研工作, 深入到农民、农业和农村生产与生活中, 广泛听取农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农村环境治理的一手资料,并有效地借助环境管理部门、环保专家的力量,在涉及相关利益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讨论协商的前提下,选定合理可行的位置。

2.3乡镇政府应监督工程质量

环保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专业性比较强,其工程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其处理效果。目前,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小型环保公司来承担,设计及施工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有些设施是由乡镇当地的“建筑队”来施工。乡镇政府对工程质量缺乏监管,质量出现问题。结果成了形象工程、摆设工程。这一方面浪费了资金,不能够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发挥应有的环境效益。

其根本应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地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乡镇政府职能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村民服务方面。在改革开放进入成熟期之后,乡镇政府应当加强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为主的职能。乡镇政府至今仍侧重经济职能,而忽略了公共服务的职能。只有乡镇政府把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才能尽到监管责任。

具体操作首先在前期招标中应对环保公司进行仔细的甄别和筛选,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公司参与项目建设。在项目招标时,应特别注重考察公司的技术实力、农村环境治理的业绩以及信誉等。乡镇政府请环保专家对环保公司的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查,尽量采用技术经济可行、投资省效率高、好维护易管理的工艺。

其次各乡镇一般都设有村建服务中心(或村建站), 可将村建服务中心纳入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专班的成员之一, 明确要求其负责对项目施工进行质量监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

2.4乡镇政府应积极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要使环保设施长期稳定地运行,使其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就需要对设施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维护,而这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来作保障。目前各乡镇亟需建立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配备环保专业人员,及相应的财力支持。但是目前各乡镇没有相应专业人才,拿不出资金来维持环保设施和垃圾车等设备的运行,这必然使设施的运行效果和环境效益大打折扣。

其根本在于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应将环境治理的任务、目标纳入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范围。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力不从心”,在于乡镇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围绕着GDP指标。在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动下,乡镇政府很容易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短期效益中。因此,要改变农村环境现状,必须改变现有的与环境政策不协调的政绩考核制度,否则,再完美的环境政策在现实利益面前也只是一纸空文。

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农村环境管理的体制还未建立起来, 现阶段某县已可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每个乡镇政府明确一名副职分管环保工作,并至少配备一名环保专职干部。县镇府实行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县党委、政府与乡镇签订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考核乡镇政绩的重要内容等。

乡镇政府应多渠道解决运行资金问题。大部分乡镇财政都比较困难,无法落实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的所需经费。应向中央和省级财政不仅申请建设资金,更需要申请运行资金。多措并举, 多渠道解决农村环保经费严重不足问题。

3.结论

我国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历史欠账较多,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也是新生事物,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乡镇政府在扮演国家着权力代理人和地方经营者双重身份,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需认清责任。笔者分析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乡镇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力求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作者:于波

第2篇:社会治理背景下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摘 要]在当前开展基层群众工作的研究,对我国深化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聚焦上,本文以执政能力提升为基点,锁定乡镇干部“个体”群众工作系统性能力的提升,应用“系统论”的基本方法,从结构、功能、环境(情景)三个方面建构了群众工作能力系统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在此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从科学性、情境性、有效性、匹配性四个方面建构了“应用层面”能力提升体系的整合模型;同时,还对乡镇干部群众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治理;群众工作;能力;乡镇干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29

[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乡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前沿阵地,立足于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直接关乎整个工作大局。社会治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群众工作的转型,这对当前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任务要求出发,围绕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系统性地对乡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进行了研究。

1 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综述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同时,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群众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社会治理的新背景下,群众工作的特征、内涵、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各级干部要与时俱进地提升工作能力。

1.1 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学界基本上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为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有新的要求,如当前群众工作的重点是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

1.2 群众工作能力的构成

关于群众工作能力的构成,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分类。张林、张国美认为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包括宣传、教育能力,帮助群众克服困难的能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三个方面。刘芬则提出了教育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等五大类能力。李春杰提出了洞察群众需求的能力、理解群众行为的能力、化解群众矛盾的能力、应对群众公共危机的能力等四类能力。廖雄军三大类的能力包括:组织引导群众能力、按需服务能力、维护群众权益能力。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群众工作也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及网络舆情的应对已成为领导干部一项新的群众工作能力。整体来说,主要是由基本能力与专项能力组成,基本能力主要是指如何沟通、交流,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专项能力主要是在重大矛盾、重大事件的调处上对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

1.3 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方法途径

工作能力的提升有一些传统的方式方法:一是學习研讨,二是参与实践,三是总结改进。体制机制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对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激励引导的作用。刘芬提及群众利益和民意表达的机制、群众工作的党群沟通机制、缓解矛盾的长效机制、群众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四项机制。姚桓、刘汉峰提出了六种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群众动员机制、对党群和谐程度的考评机制、群众对干部政绩的评价机制、权力授予与监督机制以及服务群众机制。具体实践上,上海的社区建立了全联系群众运行机制、联系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创新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思路

能力体系及提升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包括结构、功能及情境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一是内部“结构层”,即能力的要素构成;二是中间“功能层”,即个体的能力素养转化为执政(行政)能力,配合党委政府的具体工作;三是外部“情境层”,即能力具体的实践环境。三者之间必须互相匹配,协调推进。

2.1 结构层(要素关联)

能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结构主体可以分为三层。

2.1.1 素质层(德才兼备)

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及潜质。其包括价值追求(要素1:德),即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工作观,直接关系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素质禀赋(要素2:才),即开展群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身体及心理条件,如语言运用的素质、问题分析的素质、心理调适的素质等,直接关系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内在潜质。

2.1.2 方法层(知行合一)

素质是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来改进、提升的,得当的方法可以弥补素质上的相对欠缺。其包括:学习(要素3:知),即学习与开展群众工作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实践(要素4:行),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通过反思总结,积累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升能力。

2.1.3 制度层(传导并举)

制度引导与约束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行为及行为取向,群众工作能力提升需要一种制度性的支撑与激励来推动。其包括:支撑(要素5:传),即完善合理的工作机制,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向领导干部“传授”群众工作的正确理念及有效经验(杜绝“干中学”中的盲目性);激励(要素6:导),即完善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营造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良好氛围(文化)。

从理想的状态上说,能力最佳绩效点出现在素质层、方法层、制度层的最佳契合点上(“最优”),但是在现实状况上说,三个层面可以实现“互补”,达到一种“满意”的绩效点。

2.2 功能层

对于能力的基本界定,在胜任力模型中,能力是从其构成上来界定的——以素质为核心,而本文中的能力是从系统功能(目的性)上来界定——以处理及应对具体问题矛盾的水平及绩效为核心(素质是一种能力潜质,而非能力本身;但能力必须要依托于这种素质)。系统是具有目的性,即促进这种结构体系的产出服务于具体的功能目标。对于能力提升系统(结构)的功能,表现在具体的群众工作绩效上(如矛盾解决的效率与效果)。从党政群众工作能力的“功能”上说,其直接表现在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群众需求体现在工作要求上)与绩效评估上。要保证功能性的“有效”,党委政府应迅速灵敏的把握群众的需求,适时地“反馈”“作用”于能力提升系统(主要是制度层),进而提升整个系统性的能力改善(功能调整)。从制度性建构上说,在具体任务为指向的“刚性”制度基础上,要强化理念、原则为指向的“柔性”制度建构,并营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工作“制度文化”。

2.3 情境层

系统具有开放性,必须与系统外部进行沟通、互动。群众工作能力系统是置于整个工作环境(情境)之中,必须对情境有一个良好的判断,并作出相应的“适应”。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能一概而论,从横向上说,不同岗位、职务、地域其要求不一样,从纵向上说,不同的发展阶段、干部成长阶段要求不一样。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境,识别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改进工作理念,应用新的媒介手段(如网络)等。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对群众工作能力及其提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 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内容

本文在逻辑建构和经验考察基础上,由“概念框架”层面(conceptual framework)导向“操作”层面(operational)的模型建构及内容分析。

3.1 模型建构

从文中能力系统的概念框架出发,从实际操作层面来建构能力提升的整合系统(integrated system),见图2。一般的研究仅对静态的能力体系提出一系列的提升措施。“整合”框架则是将能力的构成、能力的应用、能力的评估及能力的提升置于一个系统性的框架中进行通盘考虑,而非仅就能力而言能力,就提升而言提升。

从能力系统的要素构成视角(科学性),建构能力的“构成体系”(群众工作能力包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能力系统的情境视角(情境性),建构能力应用的权变原则(如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有效地应用能力);从能力系统的功能视角(有效性),建构能力评估机制的具体标准(怎样的能力是切实符合具体群众工作的需要);从能力系统的结构性视角(匹配性),建构能力提升的具体途径(如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能力的应用水平及能力的绩效)。

3.2 内容分析

从科学性、情境性、有效性和匹配性四个方面来切入对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具体内容的分析。

3.2.1 建构“合理”的能力构成体系:三构成

本文在建构能力体系时,充分考虑了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性特征,结合走访、座谈、咨询专家等方式,将能力分为:①基本能力(相对静态、单一、基础性的能力);②拓展能力(综合性的能力——多种能力的综合应用;积累性的能力——经验的累积;领导性的能力——决策、指挥、监督的能力);③专项能力(特长性能力;专项任务应对能力;具有更强的动态效应)三大构成。这一能力的分类较好地展现了能力的系统性、递进性、情境性等动态特征。从横向上说,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则必须要具备这一系列不同层面的能力素养,从纵向上说,不同职级、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等干部其群众工作能力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

3.2.2 明确“权变”的能力应用原则:五原则

能力具有情境性,不同環境条件下能力的要求及应用是不同的。人们要具有“权变”的思维,掌握因人、岗、职、时、地而宜的五个原则。不同来源的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人而宜),如通过考录进入镇乡(街道)或机关的干部,一般具有较强的文化理论素质,缺乏的是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技巧,因此他们把选择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实践能力上;而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同志见识宽、人脉广,实际工作能力强,但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因此学习能力是这类干部提升的重点。不同岗位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岗而宜),对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综合管理类这三类干部,要根据各自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提升能力。不同职级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职而宜),行政职级不同,对能力提升的内容和方法也各有明显侧重,一线工作的干部提升基本素质能力,重点要提升综合协调以及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领导岗位的干部则更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延伸与拓展。不同成长阶段的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时而宜),笔者将当前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入职阶段、成长阶段、拓展阶段、成熟阶段。不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情境的干部能力应用不同(因地而宜),偏远乡镇、近郊乡镇、街道等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乡风民俗和群众工作任务也不同,要根据各自工作任务的侧重点,提高干部的不同能力。

3.2.3 健全“有效”的能力评估机制:三标准

要进行制度创新,就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能力绩效评估体系。人的满意:上级有关领导、同事、群众、自己以及工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评价(特别要健全群众的评价机制),根据诸项评价的吻合度判断其群众工作能力。事的落实:在处理群众工作具体事务中,可以从程序是否到位、任务是否完成、计划和结果是否相近、效率和效果是否统一等方面判断其群众工作能力。法的遵守:在做群众工作中要考虑措施是否合法、过程是否公正透明,结果是否公正、公平。

3.2.4 完善“匹配”的能力提升途径:四途径

从整体上来说,能力提升的途径有四大类,即教育培训、经验传授、岗位实践、制度导向。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要考虑到干部的实际需求,系统性地开展群众能力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范示教等形式可以提升乡镇干部的群众工作知识储备。经验传授:特别对于年轻干部,入职时间较长且群众工作出色的乡镇干部要定期对年轻干部进行经验传授,同时要能够“以师带徒”地进行实战指导,提升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直观经验。岗位锻炼:到一线的岗位进行锻炼,压担子、压任务,这个过程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干部自身的思考以及实践操作,可以快速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制度导向:完善干部选拔、激励、考评制度中有关群众工作能力(实绩)的比重,提升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自觉性。

遵循文中能力的科学性、情境性、有效性原则,才能实现能力提升途径的“匹配性”。能力体系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提升内容具有系统性,能力应用的情境性原则要求提升方式具有多样性,能力绩效的有效性原则要求提升效果具有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上,要掌握这些原则,针对不同的干部群体、不同的工作情景设计系统化、多样化的有效提升途径。

4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关注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体系结构及其现状的基础上,把当前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途径总结为四大机制。第一,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及模式,夯实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基础平台。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基础在于教育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努力使干部队伍大面积、系统化、快捷的提高群众工作的综合水平。在创新培训内容上,要增强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可设置四大块内容,即群众工作理念培训、岗位实务培训、专项任务培训、能力系统培训。第二,创新经验传授的方法及举措,拓宽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渠道形式。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途径,关键在于做好经验传授工作,使年轻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过程常态化、个性化,做到卓有成效。第三,创新岗位锻炼的方式方法,拓展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实践途径。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在于實践锻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积累经验。第四,创新制度体系,形成增强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根本方法在于制度导向,引导、激励广大干部践行宗旨,努力为人民服务,享有较高的群众满意度。完善干部选拔制度、分类分级培训制度、“传、帮、带、促”制度、岗位实践制度、定期专题研讨交流制度、联系群众、联村(居)工作制度、群众工作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新民.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党的群众路线[J].新视野,2014(3).

[2]赵兴银.开辟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新境界[J].红旗文稿,2016(19).

[3]李传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党联系群众工作的新要求[J].求实,2013(3).

[4]张林,张国美.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J].求知,2005(6).

[5]刘芬.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内涵和促进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1(13).

[6][作者不详].新时期民政干部做群众工作应具备四种能力[J].中国民政,2011(12).

[7]廖雄军.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模式研究——兼论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J].探求,2011(5).

[8]张春林.新闻群众工作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9]张谨.网络信息文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挑战及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12(1).

[10]刘芬.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内涵和促进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1(13).

[11]王术静.以制度化推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三访四步工作法”探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6).

[12]姚桓,刘汉峰.构建科学有效的党的群众工作新体系[J].学习论坛,2011(11)

作者:李锋 杜建海 汪冰 叶彪

第3篇:乡镇治理模式转换探析

摘要:乡镇政府是当前中国最尴尬的政府,它不仅面临着结构残缺、功能失调的尴尬,而且面对着国家定位模糊和社会认同危机等多重困境。通过结构改造和功能转换,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其唯一出路。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作为一种体制创新,是通过渐进稳妥的办法解决现行乡镇体制结构和功能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改革模式。

关键词:乡镇政府;治理模式转换;结构改造;功能转换

尽管近年国家不断加大乡镇改革的力度,但乡镇政府的困境却无法根本缓解;尽管学界已提出多种乡镇改革的方案,但仍“处于各说各话的状态,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无法给乡镇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乡镇困境的根源在于国家对其职能定位和改革方向的模糊界定。乡镇政府的出路在于重新准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明晰乡镇改革的方向。并据此改造乡镇政府结构,转换乡镇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

一、乡镇政府的尴尬

自上世纪80年代乡镇体制重建以来,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农村稳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也遇到了不少治理难题。乡镇政府既承受着现实运行的巨大压力,又面临着在改革中不知向何处去的困惑,是当代中国最尴尬的一级政府。

首先,乡镇政府职能和改革方向界定模糊。从国家对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看,2004年修改后的地方政府组织法对乡镇政府职能仍基本沿用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模糊宽泛规定,此规定的明显弊端是简单套用对其他层级政府职能的规定,既无法体现不同层级政府的分工,也无法反映新阶段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尤其是无法凸显本应作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这种“乡镇政府在定位上的模糊状态,更成为改革难以取得突破的症结所在”。从国家对乡镇改革方向的界定来看,2000年以来国家对乡镇改革的内容主要限于规范乡镇税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方面,既没有根本触及乡镇政府体制,也没有解决乡镇当前困境的长远方案。相反,国家一方面压缩了乡镇的自主空间,削减了乡镇政府的权限,另一方面却没有相应减轻乡镇政府的负担。从改革的结果看,虽然基本实现了“减轻农民负担,制止农村‘三乱’”的近期和浅层目标,但却没实现“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长远和根本目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

其次,乡镇政府面临结构残缺困境。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乡镇政府面临机构臃肿与机构管理权有限的尴尬。一方面,乡镇仍然普遍存在“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的现象”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乡镇政府的机构管理权却十分有限。在多数乡镇,工作人员“除了正副乡镇长、文书和民政、司法助理等少数几人外,其余人员名义上在乡镇工作,但其人权、财权都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乡镇政府不好过问。”其二,乡镇政府的财政权与其所担负的职责明显不对称。在税费改革过程中,“农村地方政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中尤以乡镇政府为甚”。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业税被彻底废除,三提“五统”被取消,乡镇非规范性收费被禁止,乡镇政府收入锐减。而乡财县管制度的普遍推行,使乡镇本来就很少的收入又被严格控制。另一方面,乡镇政府的支出责任并没有相应减轻,它不但要为辖区经济增长负责,而且要为近年明显加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任务负责,这加剧了本来就比较严重的乡镇债务问题。

再次,乡镇政府普遍存在功能失调问题。这一方面表现为它在经济指标竞争的巨大压力下过多过细地涉足微观经济活动。笔者在苏北乡镇调研时发现,县级政府一般把经济增长的指标细化为几十个具体指标,每季度进行评比,优胜者红旗表扬,落后者不仅黄旗警告,乡镇主要领导还要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公开检讨。更重要的,乡镇领导的前途命运主要取决于经济指标排名的升降。在这种追求经济高指标的巨大压力之下,乡镇干部只能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投资办厂等微观经济活动中,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无力发挥应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在生产服务方面表现为农业技术与信息服务匮乏、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停滞、金融服务不足、市场监管不到位:在生活服务方面表现为,公共医疗落后、文化娱乐设施稀缺、就业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投资极少;在社会管理方面表现为投入严重不足,有些乡镇群体事件时有发生,黑社会组织和反动宗教组织活动比较猖獗,社会秩序混乱,治安状况堪忧。

最后,社会对乡镇政府产生认同危机。这一方面表现为农民对乡镇及其干部的认同危机。近年来,干群关系紧张已不是农村的个别现象,农民对乡镇干部的批评经常见诸媒体。社会曾流传的“中央是恩人,省里是亲人,市里是好人,县里是坏人。乡里是恶人”的顺口溜,就是农民政治情感的一种写照。对乡镇政府的认同危机更重要的表现为学界对乡镇的研究。经过多年讨论,目前学界已形成以徐勇、吴理财、于建嵘和温铁军等为代表的派出机构说、乡政自治说和撤销说等几种改革思路。这些观点虽然分歧很大,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不认同乡镇政府的现状,主张对乡镇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彻底改造。无论按照哪种观点进行改革,一级完整的乡镇政府将不复存在。

二、乡镇政府改革的出路: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显然,乡镇政府已经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它必须面对向何处去的抉择。决定乡镇历史走向和乡镇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农村的实际。首先。当前农村地区的基本现实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同时,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与城市的差距更大。不解决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难题,不仅将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而且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产生不利影响,其次,“社会化小农”是当前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他们仍坚持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另一方面“他们已越来越深地进入或者被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中来”,“‘小农’的‘社会化’使农民进入到一个更不确定和风险性更大的社会”。与城市居民相比,社会化小农更需要政府的服务和支持。再次。乡镇政府不仅承担着发展农村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而且履行着目前任何其他组织所无法替代的职责: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的基层组织,维护农村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最后,中国政府体制及其管理方式改革进入新阶段,政府职能的重点正由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此,必须对各级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改变政府过多、过细地涉入微观经济活动的现状,提升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基于以上基本现实,笔者认为学界已有的关于乡镇政府改革的思路不可取。第一,将乡镇政府改为县级政府派出机构无法根本解决乡镇现存的难题。这种做法实际是把目前存在于县乡两级的难题集中于县一级,并没有解决不同层级政府问的结构

性问题,也没有解决基层政府的功能性问题。只会加剧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难题。第二,目前尚不具备“乡政自治”的条件。虽然从长远来看乡村自治是大势所趋,但它需要以农民相当的自治素质和经验作为先决条件,而目前多数地区的农民显然是不具备此种能力的。第三,撤销乡镇建制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行的,由于乡镇政府履行着目前任何组织所无法取代的在广大农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的基层组织。维护农村稳定的职能,撤销乡镇建制势必对党的领导和农村稳定造成冲击。同时,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尽管农民已不再需要一个管制型的乡镇政府,但却迫切需要一个服务型的乡镇政府。

总之,学界所提改革方案虽然可以解决农村管制过多的问题,却无法解决服务过少的问题。因此,要破解当前乡镇政府面临的双重难题,唯一的出路是继续加大农村综合改革的力度,尽快提升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确立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改革目标,其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明确了乡镇政府改革的方向,解决了乡镇政府到底往哪里去的问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目标,立足农村实际,符合我国政府改革的大势,确保了乡镇政府作为一级完整政府的地位,明确了乡镇政府职责的重点,既可以使乡镇干部安心,又可以使他们明确改革的方向。其次。有助于解决当前乡镇政府的结构和功能性难题。其一,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乡镇机构改革的突破口。按照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目标,合并、撤销背离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管制和微观经济管理机构,把其人员经培训后安置到新设的服务型机构,或分流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急需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中。既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也可以有效解决人员分流和安置难题。其二,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解决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薄弱难题的关键,也是解决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突破口。转变职能是农村综合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切实把乡镇的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来,把乡镇政府从招商引资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既有助于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薄弱的问题,也有助于帮助乡镇政府走出财政困境。再次,此种改革模式可以避免社会震荡,保持乡村稳定。改革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改革的成败。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农村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此种改革模式立足农村实践,符合乡镇实际,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组织资源。只需通过职能重点转移,即将乡镇政府的职能重点由为经济增长负责转移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机构转换,即将多数管制型机构转换成服务型机构;人员转变,即将现有多数人员经培训后转岗到服务型岗位就可实现。

三、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建构路径

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也不是一般性的政府职能调整”,而是一种新的基层政府模式建构过程。其中既涉及到基层政府的结构改造和功能转移,也涉及各级政府间关系的深刻调整。必须与农村综合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环境相适应。

1 改革政府间关系,明确乡镇政府定位。当前乡镇政府的尴尬其实是由其在政府体系中的角色决定的,要使乡镇政府走出尴尬的境地,也必须从调整政府间关系着手。首先,调整中央政府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当前紧要者有二,其一,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重新界定乡镇政府在职能分工中的角色,减轻乡镇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支出责任。国际政府间分工的一般规则是“层级越低的政府,就越应该贴近社会,其职能就越应该偏向于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而层次越高的政府,就越应该为政府管理制定必要的标准,并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根据以上规则和乡镇的财力,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被界定为:落实和管理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项目。确保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与其财权和事权相对应,主要面向本辖区公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主要包括治安、排污、农技、农业信息、市场监管等。其二,完善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方式,既增强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又保证它规范使用中央投资。必须在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的同时,设计更加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使转移支付资金能够真正起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作用。其次,改革县(市)与乡镇的关系,赋予乡镇更大的自主权。其一,减少县派管制型机构,扩大乡镇对自身机构管理的自主权。在大量压缩县级政府在乡镇的派出机构的同时,改变县派机构的管理权限,至少使乡镇政府对这些机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权,以使其真正树立为乡镇发展服务的观念。其二,改革县乡之间财政管理关系,保证乡镇政府有必要的财力,缓解乡镇财政困境。一方面,必须进一步调整县乡之间的收支范围。减轻乡镇的支出责任,增加县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支出义务。另一方面,规范县乡镇财政管理,纠正县级政府为自身利益挤占乡镇收入、过分控制乡镇支出的做法,杜绝县政府挪用、截留国家对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行为。其三,改革县乡之间事权关系,扩大乡镇在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方面的自主权。乡镇政府对农业的实际了解最清,与乡村社会距离最近,乡镇政府在决定农村公共服务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方面。以及决定社会管理的重点、手段和方式等方面,都应享有更多的发言权。要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必须改变目前乡镇有责无权的状况,给予乡镇与其服务职责相一致的管理权限。

2 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思路,转换乡镇政府结构。目前乡镇政府既存在着不少无事可做之人,又存在大量无人能做之事,尤其是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和新农村建设所急需的技术性服务工作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压缩机构、精简人员,而是转换机构,转变人员。服务型乡镇政府机构与目前乡镇政府机构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职能。要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必须在机构改革方面转变思路。首先。彻底转换现有机构职能,撤裁部分与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不适应的管制型机构和微观经济部门。按照加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需要重新编制乡镇机构。要对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把大量管制型机构、事务机构转换为服务型机构,大量压缩决策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撤裁部分与服务型乡镇政府不相称的纯粹微观经济管理机构,达到为乡镇政府瘦身的目的。其次,按照服务型乡镇政府职能的需要,在增设一些必须的服务机构和社会管理机构的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和资金,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构建由全额财政供养型、政府资助型和政府与民间合作型、民间投资政府指导型等构成的各类服务型乡镇政府急需的服务机构,以实现迅速提升乡镇服务能力的目的。再次,对被撤裁机构人员和转型机构富余人员进行深度技能培训,转变其工作观念,着重提升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尽量避免大规模人员下岗给基层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巨大压力。

3 提升乡镇政府能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服务型乡镇政府有管理职能,但其重点在于服务。要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必须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凸显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首先,抓紧打造多方合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供给体系。一是在继续强调乡镇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限制其“单边主义”倾向,树立其与社会合作意识。为此,必须拓展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促进现有第三部门向服务型组织转变。已有非政府组织大都由政府培育,存在明显行政化倾向,其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管理而不是服务。同时,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育程度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责的状况都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不相称。当前,一方面要创造农村非政府组织发育的条件和空间,鼓励和扶助其发挥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使现有非政府组织走向独立化,并促使其向服务型组织转变。三是规范农村公共服务市场,保证各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在法制的轨道上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协调合作。其次,建立高效、透明和法治化的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高效、透明地为“三农”服务是保留乡镇政府建制的根本目的,也是其核心职责。所谓高效,既指高经济效率,即注意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义指必须注重社会效益,确保社会全面健康发展。所谓透明,是指乡镇政府在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信息公开,阳光操作,保证每个环节都接受有效而有力的监督。所谓法治,一方面乡镇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把政府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法治绝不仅仅意味着政府官员要独善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农民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建立农村法治环境。这不仅要求要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增强农民法制意识和知法、懂法、守法的能力,而且要求要彻底改造农村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营造法治乡村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根基。

责任编辑:张亚茹

作者:祝天智

第4篇:乡镇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一是宣传发动到位。我镇利用各种会议、标语、有线电视等媒介,全方位宣传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大大激发了全镇干部群众投身水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全镇上下营造了“整治水环境,造福xx人”的舆论氛围。从2月26日以来,全镇每天出动劳力都在1000人以上,到目前为止,全镇累计出动劳力万人、船只3000条。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全镇水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工作的负责人为副组长,水产、水务、农经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明确镇分工干部为水环境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村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镇领导小组每天对各村水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指出问题,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镇。推荐栏目: 会议纪要

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我们采取镇分工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到每一条河,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完成时间明确、整治标准明确、奖罚措施明确,做到一级包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水环境整治达到“两无两有”的标准。即水面无水花生、杂草等漂浮物,河边无垃圾;打捞的漂浮物和垃圾有处理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

四是严格考核到位。为了鼓励先进,我镇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方法。凡在规定时间内按标准完成水环境整治的村,镇财政按每亩水面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逾期不达标的,除不享受补助外,将逐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限期加工补课,直至达标。与此同时,我镇还把水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全镇各村XX年四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考核内容,并从村干部工资中提出300元进行专项考核。

五是长效管理到位。为了克服过去水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的应付式、走过场的陋习,镇政府督促各村建立完善了水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专人包干负责,镇政府与承包人逐一签订了责任书,并把每条河的包干负责人、整治的范围、整治的标准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确保全镇的水环境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5篇:乡镇年度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新创业、新XX县,奋力打造发展升级版”的总体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城乡同治工作,突出薄弱环节整治,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整体水平,打造城乡同治升级版,努力建设美丽XX县。

(一)大力践行群众路线。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全面扎实地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为强化领导,专门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任组长,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对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部署和广泛动员,切实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上级精神上来。二是深入学习,广泛听议。围绕县委规定的学习材料,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习制度,在坚持自学的基础上,强化了集中学习,达到了学习主体、内容、形式、时间的“全覆盖”;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设立举报投诉电话,组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深入查摆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从严要求,深刻查摆。6月16日至17日期间,领导班子和分管组室负责人相互之间进行了深刻地谈心谈话活动,红了脸、出了汗;班子和班子成员按照“写得实、画像准”的要求,认真撰写了对照检查材料,针对查摆出问题,提出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工作任务;认真组织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整风精神扎实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了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四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一方面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办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分别对照“四个回应”,制定了班子整改方案、清单以及个人整改方案和清单,明确了整改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发展,出台了整改落实制度建设计划,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构建了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治理裸露黄土。按照“主干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不见裸露黄土”的工作目标,全面开展106国道、s

315、网酒、网朱、醴茶高速、攸安连接线等主干公路沿线裸露黄土治理工作。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相关部门单位协助,对主干道沿线已破坏区域限期恢复绿色植被,未破坏区域坚决杜绝乱垦滥挖,对沿线宜林荒山全部进行绿化造林,鼓励主干公路沿线居民进行庭院绿化。年初,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公路沿线宜绿裸露黄土区域进行摸底汇总,5月份开始,我办XX县林业局对裸露黄土绿化工作和庭院绿化进行了全面验收。全县主干公路沿线共绿化5900亩荒山。

(三)大力整治两江四岸。以洣水、攸河两江四岸为重点,大力开展江河水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两江流域环境卫生状况和人居生活环境。一是开展全面清理。4月份,督促两江四岸沿线相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对辖区内江河水系开展了一次“大整治、大清理”,对已倾倒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及其他废弃物和水面漂浮垃圾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同时,我办组织专门班子协调,重点清理了城区洣水一中至自来水厂河段坡岸的遗留垃圾。二是健全保洁机制。建立健全水系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镇、村都安排了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水系卫生保洁,相关乡镇在人口集中、经常出入的河岸口设立了禁倒警示牌;强化源头整治,加强对江河沿线居民(农户)的宣传规劝,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教育教化居民(农户)不向河岸倾倒、不向水面乱扔生活垃圾。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将两江四岸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乡镇(街道)镇区、村(社区)城乡同治重点考核内容,严格考核标准,实行全域考核,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四)全面美化乡村容貌。针对影响乡村容貌环境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水平。一是加快农村改厕。出台相关措施,鼓励乡村农户将旱厕改造为卫生厕所或取缔后平整处理,今年,全县各乡镇(街道)共消灭旱厕1089所。二是拆除破败空心房。在原有拆除县、乡主干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破败空心房的基础上,今年又着手启动乡村主干道200米以内可视范围内的破败空心房拆除工作,全年共拆除破败空心房1130栋。三是加强乡村绿化。加大乡村“三边”(路边、水边、屋边)绿化造林力度,大力倡导农户“拆旧建绿、拆围透绿、见缝插绿”。全县村以上主干道路边绿化34459株,公路沿线农户庭院绿化12万余株。四是推进示范村建设。加大了城乡同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力度,严格示范村考核标准,下半年分片区完成了全县24个示范村的全区域考核,推进了城乡同治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提升了示范水平。全县24个示范村共拆除293栋破败空心房,改造135所旱厕。

(五)深化垃圾处理模式。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工作目标,着力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办法,有效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一方面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处理。进一步强化了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意识,加大了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考核力度,着力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全县304个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基本达到了95%以上,其中城乡同治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了100%。另一方面推动了镇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加快了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年内完成了丫江桥镇、桃水镇、皇图岭镇、黄丰桥镇、湖南坳乡六个乡镇镇区XX县二中校区生活垃圾环保焚烧炉的建设工作,并已投入正常使用。

(六)调整完善考核机制。为全面客观反映城乡同治工作情况,减轻基层应对考核压力,今年在城乡同治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变革,由一直以来的明检考核改为暗访考核,每季度对全县所有村(社区)暗访2次,不限定区域,不事先通知,不与村(社区)负责人见面,不需陪同和接待,采取现场录像、计分,月末对暗访情况进行集中反馈通报。根据今年二季度市委、市政府调整后的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并结合我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从7月1日起,我办对考核细则又进行了相应调整,镇区考核由每月2次调整为1次,且县不再对村(社区)进行单独考核、单独排名、单独奖罚,将村(社区)考核的责任主体调整为乡镇(街道),县负责督查乡镇(街道)对村(社区)的考核情况,重点突出了镇区及村(社区)以上的主干道、主水系环境卫生的督查考核。

第6篇: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20xx 上半年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节点,宝山镇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了打赢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这场硬仗,宝山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营商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将任务分解到村。同时,强化监察力度,对各村集中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对问题查找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低的村,启动调查、通报、问责程序。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广泛宣传,利用政府微信群广泛宣传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学习动员,逐步形成"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舆论氛围。

在落实情况上,我们通过深入查找和攻坚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倒逼营商环境改善。重点针对我镇机关内部存在着未将停车场对外开放、机关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镇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实行了中层以上干部"三公开"制度,将我镇机关全体中层干部职务、姓名、办公电话、工作分工等信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镇政府调拨资金制作机关干部在岗信息栏安装在各站办门前,在上面公布了各站办的职责与所有的机关干部个人信息,另外又在政府入门处制作了各站办楼层示意图,极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并在政府明显位置设立举报信箱一个,

公布举报电话,为群众的监督提供了保障,切实改变了我镇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镇政府将后院空余场地进行整合划分出近 20 个停车位,全部供外来办事群众免费使用,在醒目位置告知群众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使办事群众更加方便。企管办、安监站等相关站办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现场指导,并将相关的政策告知企业,在宝山境内打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全镇的和谐发展。

二、我乡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营商发展中,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是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乡镇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忽略科技、依赖资源等观念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二是政府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招商引资缺乏一盘棋思想观念,各级各部门推动签约项目的后劲不足,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成为地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三、下步措施

一是找准找实问题。通过来访群众的意见反馈以及一些垂直部门对我镇营商环境进行客观评估,以民主生活会剖析问题的态度和标准进行自查,同时广泛征求全社会各方面对我乡营商环境意见建议,找出找准我镇营商环境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二是坚持开门搞活动,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公开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引广大群众和各企业积极参与到意见征集、问题整治、满意度评价等活动中来,广泛征集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坚持边查边改、边找

边治,对征集到清单上的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像化解信访积案攻坚一样,采取领导分包、限时办结等方式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件一件销号、一个一个突破。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用制度固化整治效果。

宝山镇人民政府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市营商办:

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新任务、新要求,陈仓区区委、区政府坚持优化提升投资发展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的理念,工作紧扣"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一主线,以降成本、优服务为方向,努力做强促进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同时着力做优保障投资的"软环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1."五合一"推进,全方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坚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目标,将"放管服"改革、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四项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五合一"推进,设立"五合一"工作秘书处,统筹安排五项工作,细化

工作任务,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五项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区政府及工作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

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切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制定印发了《陈仓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10+3 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成立了 8 个专项办公室和 4 个工作组,把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集中在工作一线,对具体行动方案再次进行细化分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3.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压缩办结时限。

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打开创业"路障",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以来,全区新发展市场主体 918 户,较去年同期增长 68%,累计在册市场主体达 15594 户。一是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改革。去年 8 月,全市首张微信电子营业执照在我区成功颁发。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了企业名称申请与核准、市场主体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全程网上办理,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微信办理登记注册,把过去 8 小时服务延伸为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二是全面普及"政银通"业务。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增长迅速,我区切实把准服务企业新路径,充分利用银行网点多、覆盖面广、"互联网+"应用优

势,与区内四大银行联手,签署"政银通"合作协议。群众、企业可就近选择银行网点,由其免费进行网上登记申请,实现了"信息申报、登记审批、代理发照、开户结算、综合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健全信息查阅机制。依法保障投资者、企业享有的咨询、查阅、

复制等获取相关信用信息的权利,设置档案查询"三个一"时限,即书式档案查询 1 个小时内办结,电子档案查询 1 刻钟内办结,机读档案查询 1 分钟内办结。

4.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聚焦行政审批体制创新,着力推动相对集中许可试点改革,一是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按照省市统一规范县(区)行政许可项目的要求,印发《区审改办关于调整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汇总目录和权责清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宝陈审改办发〔xx〕1 号)文件,组织 18 个区级部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照《陕西省市县(区)行政许可通用目录》,对所承担的许可权开展修订,为集中许可打好坚实基础。二是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实行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清单管理,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设定,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环节,印发《宝鸡市陈仓区区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确定中介服务事项 27 项,并清理中介服务事项 5 项。三是探索行政审批体制创新。主动承担省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任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结合我区区情实际,研究制定《宝鸡市陈仓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机构、充实人员,统筹推进改革试点相关事宜,着力构建审管分离的新机制,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的集中审批。

5.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以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优化流程,改进服务,切实推进服务群众新举措。一是梳理公布事项清单。按照"全面梳理、分批公布"的工作思路,从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和事项入手,着力突破一批难点、打通一批堵点、去除一批痛点,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健全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镇(街)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综合服务站,构建"横向整合、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集中办理政府所有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探索全程代办、易地办理等新模式,最终实现"办千件事、进一扇门"。三是拓展服务方式。在"五证合一"改革中,开通电话热线,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减少企业因程序不明而来回跑路的负担;在健康证办理中,充分调研、审慎论证,推出"谁体检谁发证",既落实责任,又让群众少跑路,极大缩短了发证时间。

二、工作成效

一是跑一次就解决问题。继续梳理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第一批公开区级 117 项、镇街 23 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目前正在梳理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通过代办、网络、邮递、上门等方式,持续改进群众企业办事体验,服务对象表示满意。

二是政务中心一窗式办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完成了政务大厅建设,6 月 20 日区级部门进驻,实现"一窗式"集成受理,极大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目前区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区级部门 11 个(发改、教育、民

政、市场监管、农业、林业、水利、住建、环保、国土、卫计),承担办理许可事项 152 项。同时,按照《陕西省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方案》要求,在全市率先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印章刻制窗口,减少了中间环节,压缩了刻制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干部登门服务解决难题。积极动员全区联企干部主动作为,切实做好项目陪跑、手续陪办等工作,先后为企业办理实事、难事70 多件,协助 66 个重点项目、18 户涉农企业对接融资需求,将 30户企业列入规模企业培育行列。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加强对收费清单的动态管理,调整公布《陈仓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清单》,确定保留项目 34 项,严格执行"照单"收费,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企业很满意。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大方案及"10+3"行动方案,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手段,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目的,以缩短时间、简化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简化各项审批流程,竭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是抓好常规政务服务。按照时间表、线路图稳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10+3"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建立健全计划报告、督查考评、座谈走访、定期通报、信息报送、工作联络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点评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着力构建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排忧解难。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拓宽企业反馈、交流问题渠道,结合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座谈,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听取意见建议,建立跟踪问效机制,主动调整工作方向,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面临的

实际困难,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是精简审批程序和时间。抓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探索决策、审批、监管分离又协调的改革新路径,协调指导审批职能移交、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流程优化等工作。扩大"最多跑一次"覆盖面,在群众、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新突破,分批次梳理并公布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清单,最终实现覆盖全部权力和服务事项 90%目标,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四是推动行政审批公开透明。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完成行政审批服务局挂牌,加强与市政务服务中心沟通,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以"五公开"为重点,全力推进政务公开试点,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宝鸡市陈仓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

乡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为持续抓好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工作不断深入,我镇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深入查找问题,积极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工作

为了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我镇及时召开党委会传达县上会议精神,专题研究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层层落实到人,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抓实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二、对照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进展

深入推进群众"最多跑一次"简政便民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村级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坚持坐班制度,针对查找出来的两个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工作,为镇机关政务服务大厅新添置饮水机、休闲椅等设备,针对窗口人员因业务下乡导致群众多次跑的问题,设置了工作人员去向牌,建立委托代办登记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安排专人进行代办,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强化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增强整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全面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堵塞工作漏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抓好窗口服务质量,完善监督举报投诉机制,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干部服务形象。

内容仅供参考

第7篇:乡镇环境整治工作

乡镇环境整治工作2010年,我镇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充实力量

我镇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在会议上强调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对镇村干部提出要求,镇分管领导每次召开镇村干部会议都要对环境整治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乡镇环境整治工作。充实了环境整治工作力量,抽调了镇上三名局级调研员加入综合整治办公室,组建了专职的场镇协管队伍,新增了四名协管队员,现我镇场镇协管队伍已达10人。

二、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环境意识

一是加强了环境整治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印制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资料万余份,发放至各村群众,做到了每户一份,印制了《XX市市容环境和卫生管理条例》、垃圾处理费宣传资料千余份,发放至场镇每户商家。利用村委会公示栏、集中安置点宣传栏等进行环境整治知识宣传。二是召开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工作会。三界场社区、罗家场社区百余户商家参加了会议。市交-警队警官对场镇车辆管理进行了讲解,市城-管局领导对“门前五包”责任制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进行了生动详细地讲解,并就商家如何配合政府落实好“门前五包”责任制提出了要求。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对环境整治工作的了解程度,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队伍管理和能力建设

加强了协管队和保洁员两支队伍的管理。出台并完善了《三界镇城镇管理协管员管理考核办法》和《三界镇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了村—镇干部—治理办—镇领导4级考核的制度,增强了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将协管队员绩效工资提高到600元,增加了在工资总额中占的比重,加强了考核结果的运用,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购买了洒水车和垃圾运输车各一台。目前洒水车和垃圾运输车已正常投入使用。通过定时洒水和清运垃圾,减少了场镇的扬尘污染,保持了场镇的清洁卫生。近期将购买场镇管理执法车辆一台,将大幅提升执法能力。

四、认真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和“五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创建工作

以镇政府的名义发文,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加强指导督查,在环境整治简报上定期通报情况,工作总结《乡镇环境整治工作》。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按时镇上的要求,认真开展了行动。通过专项行动,城乡环境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确定了春山村、白衣村、元胜村为“五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召开专题会议对示范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强创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坚持每周三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村上取得联系,要求立即整改。

五、加强场镇管理

一是组织场镇集中整治行动数次,出动500余人次,暂扣商家出摊占道商品600余件,涉及商家百余家。

二是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在场镇有条件的地段增设了临时停车点位,完善了车辆停放点的标志标牌,目前场镇临时停车位达200余个。

三是加强违法广告和牛皮癣的清理力度。清理违法广告和牛皮癣500余处。五是查处流动摊贩。查处取缔了流动摊贩8家,规范入市3家。

六、加强农贸市场管理

一是制定制度并上墙。制定了市场主办方的7项制度和工商管理7项制度,并展示上墙。

二是落实了管理人员。落实了两名专职管理人员,明确了各自职责。

三是规范摊位管理,增设了临时摊位10余处。四是增设了市场临时停车位。五是加强了市场保洁工作力度,加强了保洁力量的配备。

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督查和考核工作

加强了督查通报力度。每周组织一至二次全镇范围内的环境督查,督查出问题立即与相关村(社区)取得联系,要求立即整改,并在每周的《三界镇环境整治简报》中予以通报。对整改不力的村(社区)在镇村干部大会上予以通报批评。采取日常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标考核。将每周检查的情况与季度检查、半年、全年检查相结合,综合考评,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八、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加强队伍管理。在实践中继续完善管理考核办法,做到更科学合理。

二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指导督查力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第二阶段工作任务。

三是加大场镇管理力度。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对部分长期违规商家加大处罚力度。

四是加快示范村创建工作,确保年内达到验收标准。

第8篇:乡镇创建省级生态环境乡镇工作总结

韩场镇地处四川省大邑、新津、邛崃三县的交界处,离XX县城只有8公里,离成雅、成乐高速公路10余公里,离普兴火车站、青龙场火车站20公里,大新公路横穿韩场镇,交通便利,地理优越。全镇辖4个村,2个社区,58个村民小组,30个居民小组,18182人,幅员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32亩。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示点小城镇”、四川省贸易厅推介创建“三绿食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区”、2001年和2003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百强协会”、2004年被省食用菌协会评为“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镇”,2004年被县委、县政府决定为XX县“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镇”、2005年7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蘑菇生产优秀基地镇”和“食用菌行业先进协会”。

我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省生态县的统一部署,紧紧扣住生态乡镇建设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坚持重点拉动、均衡发展、整体推进的方针,在完善城镇功能、强化环境整治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我镇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镇村环境得到改善。在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把韩场镇建设成为“有机·绿色”的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推动了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镇容镇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我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近年来,虽然我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还远远落后于日益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为此,镇党委、政府对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创建工作要求,组成各专门工作组,主要领导分别把关,确保完成各项指标,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创建办公室,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结合实际,按照省环保的法律法规和“省级生态乡镇”的建设要求,我镇建立健全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乡镇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制度:一是政策和管理制度的保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三是加强环保监督和管理;四是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实施;五是加强科技支持力度;六是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镇党委政府还召开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各专项创建工作。同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党政一把手的任务是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副镇长及其领导的相关部门的任务是按要求负责一项或几项创建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对创建工作目标做到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整个工作持续有序的完成。

三、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为了营造舆论氛围,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共同参与创建活动,我镇不断通过宣传车、标语、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广泛宣传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目的和意义,并组织广大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中来,促进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的不断改善,从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绿化意识,以促进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群众对我镇环境状况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调查研究、科学规划

在省、市、县等部门以及专家的支持和科学指导下,我镇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韩场镇总体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XX县韩场镇创建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规划内容详实、数据准确,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强化规划管理。涉及我镇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规划一经审定,坚决严格执行。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切实加强对生态资源保护,促进韩场镇的可持续发展。

五、严格实施规划,推进项目建设

(一)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近年来,韩场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态肥料,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2009韩场镇化肥施用强度为245公斤/公顷,农药施用强度为2.9公斤/公顷.年(折纯),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标准。

(二)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一是制定水环境整治方案,由挂片领导带队,对每个沟渠实施掏淤和沟渠两侧保洁及日常维护管理;二是投入20万元,完成了镇域内10条河道,50条农渠进行了掏淤,全镇共掏淤200余立方55000米,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三是引进业主投入2000万元,修建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四是投入700万元从自来水厂西河集中供水厂引水供集镇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用水,解决了5000余人的饮水问题; (三)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积极宣传引导农户利用秸秆还田,再利用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100%以上,确保了今年禁烧工作取得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好成绩,大气排放达标。

(四)大力加强集镇的管理。我镇从市场规划,摊点设置、城镇卫生和环境整治入手进行综合整治,着力对街道、交通、秩序和卫生进行重点整治,切实做到座商归店,行商归市,摊点归区,垃圾归箱,最大限度地把韩场镇管理成文明、优雅、整洁的集镇。一是投入资金用于增添场镇垃圾桶(房)等市政设施,添置垃圾清运车1台每天将我镇生活垃圾清运至XX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二是成立了城管执法队,专门负责集镇区域内环卫秩序的执法工作。 (五)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镇以食用菌为产业支撑,结合安韩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着力抓好集镇打造。一是投入资金320万元对商业街进行风貌打造。二是投入1170万元,完成了5.7公里的道路亮化工程和道路绿化工程。三是投入1800余万元,完成了小河子新区工程和商业街雨污分流、道路、绿化工程和集镇光缆闭路、电力管网、通讯电缆的改造。

通过我们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集镇公共设施逐步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100%,城镇卫生厕所建设管理达到省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主要农产品农药施用强度为2.9公斤/公顷.年(折纯),全镇从未发生过较大污染事故和较大生态破坏事件。经过近几年打造,韩场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无脏、乱、差现象。

第9篇: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

为切实改善我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我们抓住农闲的有利时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环境卫生整治会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目前,全乡**个村屯,***条巷路整修工作基本达到标准,完成了道路整修、上路肩土、上砂石料平整路面等工作;实现了“五场”“四要”“三净”的整体目标,营造出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一、 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狠抓落实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乡党委政府于8月21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

(二)领导重视,献计献策

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期间,各包乡领导、县包扶单位多次亲临我乡,为我乡环境整治工作出资出策,推进了我乡环境整治工作上标准、上水平。

(三)加大宣传,全面协力

农民是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要想搞好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观念,以推动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度。为此,我乡主要采取每村悬挂5-10条环境整治宣传条幅,每户一张环境整治宣传单,每天各村广播宣传的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全面号召全乡人民积极参加环境整治工作。在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全乡人民全面行动、出车、出力,积极配合我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中小学校也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工作,带领在校学生协助所在地的环境整治工作。驻乡单位也责无旁贷,他们出资15000多元,支持此项工作。

(四)加强督导,时时跟进

环境整治工作期间,乡领导组织村干部进行了一次拉练检查,开了三次阶段性总结会议。各包村干部全部下乡监督和支持所包村屯的环境整治工作。乡主要领导定期对全乡19个村屯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性、阶段性检查验收。并对各村工作进行排名打分,及时下发通告,对工作进度快、表现好的村给予表扬;对进展速度较慢的村屯提出整改意见。在此期间,很多中老年干部和村民也都自发的组建环境卫生整治维护队,监督和帮助全乡各地的卫生维护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促使各村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二、 取得的成绩

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县包扶单位的指导下,我

乡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

(一)在全乡范围内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农村保洁制度,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做到了及时清扫街道,时刻保持街道清洁平整和路边沟排水畅通。建立了垃圾填埋管理机制,保证垃圾能够及时清运到填埋点,防止了垃圾外泄、渗漏污染环境的情况,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二)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和管理力度。在全乡各村合理设置垃圾箱**个,新建和维修公共厕所**所,清理柴草垛***个,全部在村外定点整齐堆放;村内环境整洁。各户畜禽全部圈养,室内外环境清洁。村公共场所、庭院、街道都进行了美化、绿化。村屯巷道两侧各留出了***米绿化带,院墙占道全部及时退出。

(三)加大乡村道路整修力度。整修乡村巷路***条,清理边沟***公里,上沙石***立方米,下涵管**个,清除障碍***处,填埋污水坑***处,农民共出义务工***个,出动机动车***台次,做到了路面平坦、拱度适宜,边沟宽窄深度适宜;沟涵整齐,排水畅通,无淤积现象;清除了路面各种堆放物和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清理了影响道路畅通和路面卫生的路障、路卡,便于人员车辆出行。

(四)加大公路沿线净化力度。重点整治和清理了公路干线的环境卫生。加强了路容路貌建设,确保了公路路面及

两侧无各类堆积物,全面清除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障碍物。

(五)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教育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自觉接受乡村统一安排,积极出工出车,确保农民既积极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进一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条件。

三、下步打算

虽然全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一定会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带领村民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潮中,确保各村在全县环境卫生检查验收之前,达到“五场”“四要”“三净”的验收标准,并在此次环境整治的热潮中,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使村干部能够形成长效的管理意识和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条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卫生水平。

上一篇:神奇的布袋下一篇:慈善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