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分析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和有效渗透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载体。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可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能够提高美術学科的美育能力。本文以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德育的定位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利用美术课堂,实现德育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给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德育;美术;课堂教学;渗透

美术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优势,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体现与定位

(一)课堂教学中体现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教材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对学生进行熏陶,将教材中描述的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下去,增加教学的活跃性。

(二)师生角色定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德育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若想发挥美术德育的功能,应明确学生定位,将此作为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并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行为。德育中,应明确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引导的工作,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教学过程定位

教学过程是实现德育的媒介,也是德育与美术有效结合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兴趣导入,培养学生思想态度

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认为美术学习对自身成长没有帮助。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好成绩。美术作为副科,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实现德育培养,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渗透德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将德育素材渗透在课堂上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情感导入。美术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优势,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进行美术知识教学,使学生在良好语言的熏陶下产生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互动,利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第二,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美术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与生活息息相关。实际教学中,将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与教材结合,利用熟悉的内容作为入手点,以此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德育的关键。

(二)作业设计中,渗透德育内容

美术作业,是巩固学生绘画技能,提高绘画水平的一种方式。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融入德育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与道德修养。美术作业设计形式有很多种,如绘画、鉴赏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作业设计方式,再进行德育渗透。以学生自主绘画作业为例,在布置作业时,明确要求,规范学生绘画过程,发挥学生创新意识。艺术具有创作的特点,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抽象内容直观化,展示对艺术的理解,体现自身的艺术素养。为了学生更好绘画,则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认真仔细地描绘作品,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作品中展示出来。

(三)教学评价中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呈现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可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功能的认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内容,可以提高学生思想认知,促使学生三观升华。传统教学中,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情感提升。

在素质教育下,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评价过程中,增加学习过程评价比重,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绘画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后续学习中提高。

(四)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个性

美术教学中,展示学生的优势,发挥其想象力,引导其利用学习知识进行创作,在事件中获得成功,形成个性独特。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千奇百怪。美术教学中,改变传统固定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自我创造过程中,情感态度得到升华。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三、结语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德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德育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它不仅是指道德品质,也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还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实现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才是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邹春安.传承家国情怀绽放艺术之花——培智学校美术爱国主义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29).

(责编 吴 娟)

作者:荆亚男

第2篇:试论核心素养下德育教育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与实施

摘 要: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德育教育和美术课堂的融合一直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学生的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学科专业的学习,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是尤为关键的。在新时代的核心素养下,教师自身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德育和美术的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利用网络学习科学知识,加强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教育;渗透;实施

德育和美术是美术核心素养中的主要任务和根本核心,学生要实现全面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要在在中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美术课堂互相渗透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学校在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德育基本原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德育和美术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一、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德育和美术课堂的结合

在中学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占据主要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中学阶段的德育和美术教育活动中,教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德育教学效果的体现就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先从思想上开始重视,不能只有理论的教育,实际的实践活动也要同步进行,也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进行德育和美术课堂融合工作的改革和理念的更新,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沟通,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同时,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学习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道德素质,切实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落到实处。教师要在每一次的变革中把握住核心的理念和不变的本质,这样才能在之后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学设计。

二、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融入美术课堂

德育教育和美术课堂互相渗透的理念要深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将知识渗透进去,学生从心底就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的好学生。如果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的教学效果会差强人意。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美术相关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小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完成,提高學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展示相关的美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当学生在一种充满德育知识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时,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习的迁移,核心素养也能不断提高。

例如:以学习“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之后能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习本课之后能提高对艺术形象的欣赏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一些充满乡村气息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满一种好奇和向往,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美术特点,不断的挖掘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美术素养的期待,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深入都会带领学生不断靠近美术,提高的道德修养。

三、学习传统文化,贯彻德育和美术教育融合理念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中学德育工作和美术课堂能够充分渗透,核心素养能够持续开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有悠久的美术文化,里面有很多和德育相关的内容,只要每位教师能够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都能够从中学到很多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知识。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时候可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向学生展示一些我国美术大家的德育典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让学生在学习先贤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且,在德育知识和美术的活动相结合的时候,传统的优秀文化也可以提供结合的契机和优化后的活动方案,很多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其实是和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关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活动素材。

总之,中学阶段是属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之一,是思想道德体系开始形成和初步进行发展的阶段,因此,中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道德品质不过关,那么就算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再强,也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会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美术课堂中加强德育的教育观念学习,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做一个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蔡旭.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J].年轻人,2020,(11):142.

[2]温晓宇.核心素养下初中德育创新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效融合[J].新课程·中学,2017,(4):227.

作者:王小珍

第3篇:边疆高中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德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各个学科不断的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学科育人体系之中,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共同增长。德育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机制中,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课程教育的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绘画方法,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因而,本文以“高中美术”为研究对象,对于“边疆地区的高中美术课程渗透德育教育理念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德育教育;边疆地区;教学策略;学生

引言:

边疆地区一直处于较为偏远,较为落后的地带,导致了边疆地区的美术教育开展也受到了阻碍。教师将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到边疆地区,有助于边疆学校更好的认识艺术课程教育,重视美术课程的开展,因而,本文基于德育教育理念之下,边疆地区高中美术课程的开展产生了以下认识:

一、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美育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润滑剂

随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教育走向也不断的发生变化。高中的美术课程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教学偏差,教师更加关注理论化的教学,而忽视了美术的实践课程,造成了高中美术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较差问题的出现。因而,教师将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理念相融合,有助于减化应试教育的弊端,促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合,实现教学的双增长。德育美育的教学模式,使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之中,不断地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变教学的目标导向,实现高中美术课程的高质量教学。

(二)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完善人格

教师将德育教育理念与美术课程教育理念相结合,有助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更好的完善学生的人格。在艺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之中,教师将美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艺术素养的培养,良好行为与道德品质的教学引导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感悟艺术作品的同时,深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这种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既实现了艺术领域的高质量教学,又实现了道德培养领域的高质量教育,成为了各个高中学校艺术教学的首选模式。

(三)美育可以树立审美心理,从而完善学生的健康个性

基于德育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将德育教育理念与美术课程教学相结合,能够在绘画创作与作品赏析的过程之中,帮学生树立审美观念。通过深刻的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力量,完善学生的理论化学习,促进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之中,更好地汲取这种审美力量,养成审美观念,完善自身的健康个性,实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深刻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意义,有机的渗透德育教学观念,更好的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二、边疆高中美术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结合课程教学元素有机渗透

基于德育教育背景之下,教师结合美术课程教学的元素,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阶段,教师要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深化对于美育的教学理解,不断的为传统美术教学课堂融入新时代的发展要素,促进传统美术教学的转型。基于德育美育的教学引导之下,教师要在讲解书本当中的内容时,要有意识的渗透高中美术课程的特色化教学元素,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内容的学习兴趣,是使得学生的学习如何绘画,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时,形成自身的美育素养。在高中的美术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要在课前规划好这节课的讲解内容,将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与德育教学引导有机结合,将德育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之中,深化德育教育的影响作用。在美术课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仅仅一种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更是一种沟通交流,情感交流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有效建立为课程教学元素的有机渗透开辟了新的路径,为美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原来可以这样玩--水性材料肌理初探》的高中美术专题教学时,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入傈僳族怒族的一些特色的水彩作品,先让学生对于本族的水彩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在这基础之上,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元素,构建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分享,发表自身对于傈僳族怒族人水彩绘画的独到见解。这种融合了民族教学的教学模式突出了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深度感受美,表现美,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效的落实了德育美育教学的教学宗旨。《解构色彩》课程在本学年面向高二年级的学生开设,旨在通过此阶段的学习,改变以往固化的构图观念,捕捉描绘对象的特质,用“打散-重组”的形式表现物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构色彩》的课堂中,基于傈僳族怒族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教师通过对“解构的概念”、“解构在室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色彩解构的方法”、“色彩重构的方法”、“色彩重组的方法”、“实践操作的方法”等内容的讲解,有效的将德育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在课程独到教学元素之中,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美术的知识时进行形体转变实践。通过解构作品的临摹和解构静物创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时掌握色彩与形体解构的创作方法。

(二)教师团队与优秀学生教学引导

在高中美术教育之中,教师与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为德育美育的深化开辟了又一新的实践路径。在高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要将美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析与实践化的绘画创作,作品模拟等活动教学结合,在教学当中加入教师自身对于绘画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加入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专业性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基于教师的思路之上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文化力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教师通过运用这种教学引导的方式来间接的影响与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感悟绘画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专业性以及对于美术的向往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對于艺术的热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探索,激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锻炼自身的艺术感悟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就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对于绘画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自主的进行绘画的创作与作品赏析等等。进而,优秀的学生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进行努力,这种循环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美术课程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通过教师与优秀的学生有效的引领,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美术教学课程之中,从绘画创作中感悟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方法,从作品鉴赏中感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学习毅力以及“志当存高远”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机制有助于实现美术课程教学的德育教育理念。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于《生活韵美 书画寄情》的专题教学时,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对傈僳族怒族文化较为了解的教师进行授课,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的美术内容,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团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傈僳族怒族的一些岩画,弩弓,民居等,通过视频鉴赏,图片鉴赏的教学方式解读傈僳族怒族人对自然认识能力和审美文化的的认识,通过这种便于了解课程内容,便于吸收课程知识的教学模式,落实德育教育的核心教学理念,实现边疆地区高中美术课程的转型发展。2021学年的美术课程除了在校内开设绘画、设计类课程外,同时也为学生们打造自我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技能和修养。为了集中性的展示优秀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呈现并记录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成长轨迹。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本民族地区优秀学生设计作品,第二板块是各年级基础教学作品,第三板块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福贡人民的脱贫攻坚成果以及全民小康生活绘制的创作作品。其中在美术课程中产出的作品还特意设计制作了作品集,以供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体验作品带来的收获感,同时也为美术课程留下了重要的学生成长资料。通过这种优秀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向着这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落实德育美育的核心教学理念。学校美术教师团队,用他们的风采与激情展现了多样化、创新性、跨界融合与匠心独运的美育方式,传递了以美育人为主导、科学技术为辅助的美育精神,体现了落实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感课堂”审美目标。

(三)理论实践结合落实德育教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打破常规,促进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在美术课程当中融入德育美育情怀的培养,首先要通过教师的自身感悟,向学生们传递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刻的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深刻理解绘画作品所要传递的时代力量,进而,帮助学生从绘画作品之中汲取力量,吸收优秀的创作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在理论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要避免应试教育的繁文缛节,深化德育教育的实际影响作用,结合课程教学元素,将自身对于美术绘画方法,创作理念,鉴赏技巧等等知识内容以更加多样化,灵活度更高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将艺术作品鉴赏的方法蕴涵到视频教学之中,充分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帮助学生提炼艺术鉴赏的方法,实现多样化,高效率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渗透了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要适当的借助外界的力量,培育自身的美育情怀。在活动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的交流与沟通,阐述自身对于绘画的真知灼见,在自身的绘画当中不断的思考,通过大量的绘画实践,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建议。在高中阶段的美术课堂当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美术课程理论的讲解,不能将眼光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内容,也要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深化实践化教学的影响意义。学生在实践之中学到的道理远远胜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够单独进行,必须要相辅相成,扬长避短,实现教学的共同增长。

例如:张晓飞教师在讲解《速写——创意速写》时,重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素养,有效的贯彻落实实践化教学于理论化教学相结合的德育美育教学。以这种创意速写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基于傈僳族怒族的民族教育特色进行展开的,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艺术作品奖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层层深入 课程教学之中浸润“德育美育”的教学内涵。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化教学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學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力量,感悟艺术创作的真谛。帮助教师更好的落实德育美育教学,规划课程教学的内容。在《质感与表现》的特色化课堂中,教师通过“认识绘画中的质感”、“初识质感的表现手段”、“探究质感的表现技巧和方法”、“感知和表现”“影响质感表现的因素”五个版块对绘画中质感的表现方法及特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运用大量实例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理解。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质感表达的创作实践,让学生们充分体会了质感的表现方式,提升了质感表达的专业技能,形成大量优秀的作品。理论化教学与实践化教学的双向教学模式,有助于弱化现阶段边疆地区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已经学到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之中,检验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更好的促进自身的能力培养。

三、结束语

在边疆地区的美术教学之中,虽然面临着教育资金缺乏,教学资源较弱,教师的专业化教学能力不足,普遍的社会意识对美术课程并不重视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不断的落实德育美育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课程教学元素渗透德育核心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力量,有效的培育了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爱党爱国的情怀,团结互助的品质,于实践中检查真理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李学奇.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花山岩画在民族地区高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0(16):39-40. DOI:10.3969/j.issn.1007-4198.2020.16.026.

[2] 韩继强. 应试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错位对接[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4):77-78. DOI:10.3969/j.issn.1672-5409.2011.04.034.

[3] 杨永俊. 浅析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21(18):159-160.

[4] 计明礼. 新媒体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渗透德育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记者观察,2020(12):88. DOI:10.3969/j.issn.1004-3799(s).2020.12.076.

[5] 黄坚.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 文渊(高中版),2020(6):322-323.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6. 449.

[6] 喻丽丽.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软件(电子版),2020(2):109.

[7] 李志. 高中美术鉴赏与德育融合的教学解析[J]. 青春岁月,2019(1):171. DOI:10.3969/j.issn.1007-5070.2019.01.143.

[8] 晏连珍. 高中美术教学中深化德育路径的策略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475.

作者:李宗明

第4篇: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唐少辉老师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首要与根本。人只有在自身的品德修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与感悟,才能做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只有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一定的教育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好友好交流,团结互助,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学生人格。

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育化,又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不仅班主任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地对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教育,而且非班主任教师也应该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方面的要求的渗透,将德育教育的过程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一颗美的心灵。

如,笔者在执教美术第9册第9课《表情丰富的脸》

(一)一课时,为了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同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前半课堂部分分别为学生播放了《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忙,忙点好——》两个公益广告视频,通过两个不同内容同一主题公益广告的播放,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观察到微笑的脸与失望的脸两种不同的表情,观察了两种不同的表情变化时脸部肌肉的变化以及脸型轮廓的不同,同时学生又了解到人们脸部表情的不同是由于心情变化的不同,而心情的不动又是由于人所遭遇的情境不同。两则公益公益广告视频中,第一个视频《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同学们看到当一家人互相关心、关怀、帮助而全家人都洋溢着温暖的微笑,而另一个家庭中只是操劳忙碌了大半天的年迈母亲在做好了丰盛的一桌晚餐后只有漂着雪花点儿的家庭影院和年迈母亲佝偻了身影蜷缩在沙发里的无助的眼神,学生通过两段鲜明对比视频的观看,强烈地感受到了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与关怀的重要。

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两则视频的播放,不仅让学生观察到了不同表情的脸部五官变化不同的规律,而且在品德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渗透。

第5篇:美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所以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从哪些角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问题,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美术课在这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淡化德育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渗透”二字上下工夫,把德育“无痕”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下面就我在工作中所捕捉到的一些角度,谈谈本人的点滴认识:

一、利用优秀的导入艺术

教师经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言,可以营造情感氛围,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其情感体念,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此阶段将德育教育“无痕”地渗透进去,使美育和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例如在进行中国建筑赏析课的时候,可先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08年的北京奥运,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导入新课,去欣赏其他的建筑作品。这样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美术作品

这种方法可在欣赏课中得到很好应用,因为欣赏课要用到大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对这些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或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同时受到教益和启迪,达到以美辅德的目的。

(一)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件作品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而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则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中国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等。

(二)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

许多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这些人物事迹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而且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还有很多作品刻画的是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和各民族的风采,有的则是描写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如: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的达·芬奇所坚持的“人文精神”;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作品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出许多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特别是有着5000千年文明的中国,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秦陵兵马俑、敦煌壁画以及作为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甲骨文等。这些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非常有利。

(四)利用作品的命运。

在介绍文物史迹时,结合美术史如我国的近代史旧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长期饱受外国列强肆掠,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盗卖到海外或烧成废墟,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利用作者的的创作意图。

很多作者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这其中又有很多作者借用作品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六)利用作品创作者的生平事迹

在美术鉴赏课中,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气节,热爱大自然的生活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人格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三、利用绘画活动

在绘画课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尝自然界中的美,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四、利用课堂语言艺术

避免说教式的德育渗透首先在语言上做调整,不应总以“你们应该……”“你们要……”“你们必须……”等这一类的语言结构方式进行教育。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个性突出。可由于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和盲目性。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老师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而是像长辈、像朋友。想让这些独立自主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观点,仅凭一两句“你们必须……”的话是解决不了的。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们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是要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体会,适时的拓展,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画家的生平事迹,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们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安定;爱情的纯洁,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等。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联想中情感充分升华。这比起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有效得多。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时进行的,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全方位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人格得以完美。当教师把这种德育的“无痕”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真正达到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

第6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材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中。但是,其他的课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例如《我心中的未来》这一课中,让四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自己心中的美好未来,再通过老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资料录像,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变废为宝》这一课,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平时我们以为没用的废旧物品,其实还可以再次利用,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别致的手工作品。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理念,告诉大家,乱扔垃圾的后果,塑料袋的危害,水资源的污染等等,这些对人类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呼吁大家齐做地球小卫士,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剪贴、设计、造型作业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在《做年历》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五、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在风景画教学中,结合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记忆和感受,对儿童描叙祖国的秀丽风光和大好河山,在写生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染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理解这一切要每个人,特别是自己共同来维持,来建设。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既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利用美术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反思。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 “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第7篇: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2014年包十八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工作计划

主讲美术教师:韩梅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本学期,如何有效地开展好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又摆上了日程。

中学美术学科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将以生活德育、情境德育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用美术的形式切实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二、目标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贯穿整个美术教学中的思想。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中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思想,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

2、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德育工作要点,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1)在美术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做到德育与美术学科教育的渗透。如:环保方面,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

3、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营造各种德育灵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

(1)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校每一个角落留下班级美术文化的痕迹,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专长,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2)组织学生到室外去采风,写生,让学生画生活日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的作品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气艺术品味,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表现欲。提倡奇思妙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寓德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

(1)开展手抄报制作比赛、学生艺术作品展示会、美术成果展示会等。培养学生和竞争与交流意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为经典诗文、成语故事配画,及德育绘画比赛等,使教学有生气,学生有动力,学习有兴趣,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良好的育人环境里快乐成长。

包十八中学 2014年2月

第8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霍海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美术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教育。

如在教《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时,向学生介绍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从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艺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步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详细的了解一下我们这些珍贵的国宝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我把收集到的有关陶瓷艺术制作过程的录像带、VCD等影像资料播放给大家看,将新课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结合,运用故事、典故以及名人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教学环境的美化,除运用常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更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还可以搞一些以爱祖国、爱家乡、爱天津、爱宝坻等内容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在提高鉴赏能力中,渗透德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优良传统的民族。热爱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重要力量的支柱。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 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如在美术教学中,可供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历史名作主要有: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徐悲鸿的《群马》、《田横五百士》、《新生命活跃起来》、《逆风》、《风雨鸡呜》,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后台》,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蒋家王朝的覆灭》,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许荣初的《白求恩在中国》,古元的《人桥》、《人民的刘志丹》,刘开渠的《胜利渡长江》,滑田友的《五四运动》及大型泥塑《农奴愤》、《收租院》等。为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除了向学生讲述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幻灯、录像和演讲会等活动来实现。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第9篇:美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

任玉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在和谐中发展,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央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美术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密切联系

美术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应该说是非常广泛的:

1、在美术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中,美术教学就拥有思想教育的内涵,这是我国教育体制和课程标准所决定的。

2、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也同样是美育的重要问题,在美术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美术,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活动中,从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方面着手,可以达到个人生活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格修养、乐观心态等方面给予锻炼。

4、、美术具有审美功能,学校美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是非美丑好恶,所以,要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增强培养学生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5、美术教学活动中,除知识的传授外,学习方法和思想、技能的操作和实践均需要言传身教,从一举一动的点滴事抓起。通过教学,留心相关苗头、重点培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习惯形成时,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具体如卫生习惯,做画的行为表现等等,于细微处见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

二 、充分认识美术作品的德育内涵

美术本身具备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一般来说,它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见解,就是看到了美术的教育功能。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佐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于道德不尽符,然其立足于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近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有安。” 也就是说美术除政教性质的教育功能外,美术的教育功能更多地表现在对“道德”、“修养”的辅佐方面。有些作品立意鲜明,是有明确倾向性,政治功效突出,不言而喻。是不是自然风光,生活中的无生命事物,则没有其育人功效呢?答案是否定的。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方式,熔铸自己的主观感情,确立画意,它的作品格调鲜明。他借题言诗,道:笔下“萧萧竹”,“人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一笔一划间所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着实感人。齐白石大师大写“白菜萝卜”的普通物事,笔意韵致、生动而鲜活的是一种朴实而又乐观知足的心态,一种平凡中见精神的生活态度。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都是作者价值观的展示,都是作者理想放飞,借画言志。

在教学中我感受到:要想在美术学科里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深刻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得以良好的渗透。学会运用辨证的观点处理好美育和德育的关系。

三、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的美术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更是一部爱国史。在美术课堂上,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是品德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每一册美术教材的前面,都有美术欣赏图。例如

五、六年级教材的欣赏内容有:"北京故宫全景鸟瞰图"、"北京天坛祈年殿"、"胡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风景图有"苏州网师园"、“扬州瘦西湖”等等。我上课时,借助美术欣赏图和录像,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秀丽山河,而且还有着勤劳人民的智慧。在教学中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说:“我国古代人真棒!”当我讲到“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时,有的同学兴奋地说:“我长大一定要建造一个比故宫更宏伟的建筑,给我们现代中国人争气。”

如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术欣赏,会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而且也会使孩子们可以较早的树立起崇高的道德情操。

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当我们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提出两个教学目标时,就增加教学的难度,复合量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措施切实保障这个教学实践的进行。首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坚持双效教育的目标。其次,注意美术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渗透、融合,将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师的情感引导,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后,除美术课堂教学外,与校园艺术化工程相结合,在艺术化、美术化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育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人才,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

上一篇:深入学习需多下功夫下一篇:大学生学期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