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毕业设计

2022-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物流系统毕业设计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摘要:在分析目前物流管理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

关键词:设计;实现;物流管理系统

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倾向于使用自身资源,通过在各地区开设销售公司和办事处,完成产品存储销售与运输工作。这种专有化程度较高的物流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企业对其控制能力较强,但由于组织结构的刚性,人力资源专业性强,导致整个渠道系统的柔性较差。

一、物流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管理系统的模式主要有:制造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简写为M-DCs)和商业服务业中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简写为C-DCs)”。他们大多数脱胎于原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多数从属于企业管理构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我国企业中物流管理的地位较低,尚未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在国外的制造企业中,物流管理在企业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根据90年代北美的一项调查,美国被调查的企业中,有约45%的高层物流管理者是副总裁以上人员。而我国的制造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物流的集成化管理在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降低成本、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方面的作用,因此,尚未将其作为一项战略问题来对待。

其次,物流管理实践及研究重内不重外,缺少系统管理物流的方法研究。我国企业及研究人员较重视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而缺少有关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方法的研究。

再次,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和运作过程中,社会化分工程度较低,缺乏合理利用企业外部社会资源的意识。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我国物流管理系统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方能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益,才能发挥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

二、物流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1、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我国实际,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把社会化的结构、系统化的运作流程、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及关系型的管理方式作为指导思想。

物流系统社会化的含义建立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即制造企业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建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物流系统,而不是专有化程度较高的结构模式,借以减少组织结构的刚性,增加系统的柔性,并且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专业分工的结果)和减少包括管理成本在内的系统固定运行成本,增加效益。

系统化运作的含义有两个:第一,处理好物流系统与企业生产加工、营销、开发、财务等基本功能系统间的关系;第二,综合考虑企业内外因素,对物流系统中采购、制造、仓储、分销过程中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运作流程进行集成设计和管理。其好处是可以建立一致的目标,使系统中的成员相互协作,通过共同减少系统中的资源浪费,减少运作成本,通过协调一致的合作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信息化的含义是指新的物流系统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网络、营销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说物流系统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系统社会化和系统化运作的必要前提。? ?

关系型的管理方式是指制造商在供应商、分销商和承运商等行为主体的交易过程中,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力求建立相对的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以保证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性。?

2、设计遵循的原则

物流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在保证先进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企业积累的经验和国内外的先进技术。

②充分考虑系统的柔性、扩展性和功能重组。

③在先进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实现设计开发过程的平滑过渡。

④在保证先进性的基础上,采用成熟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

3、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吸收企业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确保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三、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根据物流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为辅助制造企业合理设计其物流系统,特提出了一种以区域公共配送中心(RC-DCs)为核心的社会化物流系统体系结构,并给出了其中信息流及物流的运作流程。

区域公共配送中心(RC-DCs)是独立于制造企业、分销商之外的经济实体,是生产企业产品的集散地,其职能是为多个制造商提供产品短期储存、分类、拆包、再包装、送货的物流功能,但并不买断产品的所有权,同时将合并后的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种类,按照顾客的提货单及时送货。

制造商是生产企业,是整个物流系统的产品的来源地。制造商为区域公共配送中心和供应商输送制成品,并与(RC-DCs)、各分销商、客户直接保持紧密的信息交流。

供应商为所有制造商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并与各制造商直接进行必要的制成品的交换。

各分销商是单线接受与区域公共配送中心制成品的输送,同时与各制造商、区域公共配送中心、客户进行商品销售信息的交流和分享。

客户是整个物流系统的终端,直接从分销商处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同时与各制造商、分销商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

四、物流管理系统运作的实现机制

社会化物流系统结构是一个统一有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信息畅通,反馈及时,沟通顺畅,货运及时。通过使用RC-DCs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其原理如下:在使用RC-DCs之前,制造商自己负责为客户送货,这意味着每个制造商要派遣数量较多,但可能没有满载的运输车。使用RC-DCs之后,制造商可以满负荷地将产品运送到RC-DCs。RC-DCs同时为多家制造商提供服务,在RC-DCs将多家制造商的产品进行拆包、合并,又可以利用部分制造商送货的运输设备满负荷的运送至顺路的分销点,减少跑空车的次数。通过RC-DCs、制造商、分销商共享信息和设备,使整个物流系统送货和收货的次数明显减少,从而可减少运输设备和劳动力的需求量,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在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中,“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既是协调成员活动的基础,也是产生信息价值的前提”,故网络环境和友好的伙伴关系是保证系统信息化和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在本系统中的制造商(企业内联网),RC-DCs(企业内联网),分销商(企业内联网)和客户之间,通过Internet完成相互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在系统中,合作伙伴间通过防火墙技术和用户认证,访问和读写Internet部分的数据库。内部人员可以访问内部数据库,其他顾客仅能访问外部Web服务器。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参考文献:

⑴刘小卉主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9.

⑵魏高山:三层C1ient/Server结构分析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1:119-120.

作者:张 健

第2篇:《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教学法初探

【摘 要】物流业向着科技含量高、供应链式协作化的方向大踏步发展,带来了国内对于专业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巨大需求,也引发了高校设立物流相关专业的热潮。如何根据时代需要,培养实践型、复合型的人才成为了本科物流教育关注的重点。文章从工作实际环境出发,运用系统的思想,对重要专业课的讲授方法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物流教育 复合型 本科

【中途分类号】C42

1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经济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要求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而发展一种以智力要素投入为主,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保、人力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展的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趋势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物流从上世纪80 年代初高歌猛进,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物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年均2万至3万人,如果按照当前发展速度,那时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00万之巨。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高校当前还无法满足物流专业对人才的需求。

广州正在进行向国家申报成立保税物流港,如果获通过审批,和保税区形成港区联动,就能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因此可以为这个吞吐量全国第三的综合枢纽港引来更多航运、物流巨头加盟。这也给广州甚至广东高校着力研究如何开展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 本科物流教学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技术型极强,同时又高度重视以系统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与优化的复合型学科,其人才培养面临着很大的难度,要求学生应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作为一所应用型的本科院校,物流教育更应该注意与当地物流发展进行横向联动,发展一种复合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所建于2000年9月的独立学院,松田学院大力推进“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形成特有的办学方针,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为目标,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培养要求,强调适应市场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和很多本科院校一样,在物流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物流教学基础设施不足

物流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实践分析课程与实训环境的配合。但大部分教师自身实践较少,学校可以争取到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也很少。另外由于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环境不理想,缺乏主要的物流设备设施与模拟环境。另外从软件的配备上来讲,国内缺乏高质量的配套实验软件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系统性教材。所以即使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也是理论课课时居多,实践课的课时却相当少,与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符,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教学手段单一

虽然大部分基本实现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形式,但课件的制作水平不高,基本是教案的重现,没有充分体现多媒体视、听效果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不具有生动性。另外,还有一部分授课方式是传统的板书。物流的学习需要大量图片、视频的演示,将实际操作环境重现,因此传统板书就限制了对图片,特别是复杂图片的引入与讲解,上课大多依靠教师简单的模拟与口述,教学表现力较弱,导致学生大多反映物流课抽象、枯燥。

2.3 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具有活动多方、作业过程复杂、需求多样等特点,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运作环节多的领域。要想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又能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于物流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现今物流教师的来源多是重点院校毕业的硕博人才,科研能力强,但是大多缺乏实际企业的工作经历,擅长的研究领域没有实际的检验环境,能够将理论转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利器的全面型教师太少。这样在学生实践指导方面就会有所欠缺。

2.4 传统分章节讲授削弱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大部分教材对于知识的安排均是以章节的形式体现的,这表现了作者对于知识点的把握、知识层次的梳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照教材给出的知识框架进行课程的准备与讲授。但通常情况下一个重点章节所占课时较多,其他次要章节在时间上要做出让步,甚至简单几句带过。但是一门课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每一个部分都只是整体的分支,多个分支有机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大部分的授课思路被教材的安排所限制,无法站在学科宏观层面按照这门课程的体系框架去授课,以《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为例,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可能只知道信息系统设计是重点章节,而忽略物流组织的控制设计是对信息系统设计更上层的指导。

3 系统教学法的引入

3.1 引入背景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物流系统的定性分析和重要决策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

浙江大学沈祖志教授主编的课程教材知识安排系统性和整体性很强,首先阐述物流系统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内涵,给出了构建物流系统的整体框架,其次针对框架下的组织系统、网络系统、物流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系统进行了原理分析、体系构建,可以说这本教材为物流系统的分析与规划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工具。

但是课程的某些环节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重点章节花费时间较长,特别是学生系统思维较为薄弱。如果此时讲授仍然按照传统的分章节讲述,学生感觉只学到了组织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等单独一方面的知识,很难将这些知识融合,形成物流系统的立体思维。因此针对《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这样注重整体思维培养的课程,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系统教学法。

为了体现出系统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作者将系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教法设计、教学方式及运用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

3.2 系统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作为实施对象,由于物流系统的学习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因此企业的选择大多是国内外知名、运作规范的先进物流企业,以第三方企业为佳。原因是第三方企业提供的多样物流服务,设施、设备齐全,操作规范,便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其次组织学生熟悉企业的背景,包括企业的服务范围、企业文化、战略、经营特色、主要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主要组织架构、网络覆盖、信息化水平、运作实力;了解企业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主要困难;

再次给出企业的组织架构图、企业运营网络图、展示企业信息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并提供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奖惩措施与考核制度(包括各种指标、评分卡等)。目的是同步给出企业经营涉及的各个方面,避免学生过分注重某一方面,而忽略此元素拥有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实现企业目标的使命。

最后在给出整体架构的情况下,逐次对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指导,以组织架构的分析与设计为例,步骤如下:

1)介绍物流组织结构的演进、发展;

2)讲述几种常见组织类型,并逐一分析优缺点以及适合的企业类型;

3)帮助学生分析企业进行组织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

4)引导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组织设计过程为此案例企业设计组织架构,在结合对现有组织架构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自我设计与企业所采用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从对比中学习;

5)最后针对学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予以总结,强化组织结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与分析思路。

3.3 系统教学法效果分析

在教学改革之初,由于案例企业选择难度较大,只是在物流系统控制机制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点系统地结合,多数学生表示体会到这两个知识点内在联系,不再是以往得到的两个割裂的平行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具有层次之分但又互相联系的框架。当然因为只是初步探索,再加上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过分强调整体展现,也会造成“四处开花”,课堂秩序较乱,学生思维驾驭不了的状况,因此可以多找出一些典型的物流企业,就企业的某两个或三个方面的结合来分析与设计,较为切实可行。

系统教学法另外一个优势就是避免传统案例教学浮于表面的做法,能够让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思路与工具、方法,对企业进行多方面深入的分析,不光了解企业好与差,并更能帮助企业分析出薄弱的地方,结合自己的所学提出改善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与当地企业联动模式下的结合

地方性高校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针对地区实际的需求调整培养重点,输出对整个地区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为一个地区的长远成长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另外科研,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更成为地区发展的科技创新基地。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吸收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其他技术创新要素,才能更快、更好、持续地增强创新能力,可以为高校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实践环境。因此两者的联动发展可以实现双赢。

如果在系统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得到当地企业的大力支持,学校牵线,企业响应,教师带队,引导学生关注所在地区实际物流运营状况,关注社会需求,而不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也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在对实际企业分析中,结合企业有关人员的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依靠教材知识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按照课堂讲授的思路进行评价、提供改进思路。最后将学生的成果与企业座谈,让学生接受实践的检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要点与企业的结论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这样教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与指导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综合应用能力。

联动基本思路如下:

(1)学校领导及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学科及课程特点,分析知识框架,并就本门课程的发展历程、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未来趋势与上升空间进行分析、阐述,形成系统报告;

(2)根据知识要求,寻找区域目标企业,调研目标企业的发展历程,理出经营思路及业务重点,了解当前及更远时期内企业具体需求。形成企业调研报告;

(3)根据知识系统报告与企业调研报告,首先分析目标企业与主体课程的密切程度;其次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合理授课思路,据此调整知识框架,确定知识难重点;

(4)将课程知识框架及学生能力规划形成预实施报告,提交企业有关部门,进行联合论证,在符合大纲范围内,进行再次调整,形成最终实施报告;

(5)根据最终实施报告,进行培养目标、课时分配、考查方式、作业要求等各方面的实际安排。

因此系统教学法的实施缺少不了与当地企业的联动,在联动中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意识。高校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系统和客观的评价,给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改善建议,可以促进双方共同成长。

4 结语

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师的素质。而物流这样一门系统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于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者所探索的方向就是首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学习物流的意识,然后在教学工作中结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的学到企业实际应用的转化,可以为当地的发展输出一批素质较为全面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沈祖志,李浩,肖亮,余福茂等.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徐文瑞.应用型本科物流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4).

[3] 孙铁邦.河南高校与企业科研层对接的困境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

[4] 严霄蕙,马骏,马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教学研究[J].当代经济,2008(4).

[5] 北青网,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之巨 形成就业空间[N].北京青年报2007.10.09.

作者:张武梅

第3篇:《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基于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3+2”学生与普本学生的差异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3+2”学生;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即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该类“3+2”学生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南京林业大学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联合进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共同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作者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培养、授课经历,发现该类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专业基础与普本学生有所差异,《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上还需与普本学生有所区别与侧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培养要求。

一、课程教学定位

(一)学生培养要求

“3+2”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物流与综合运输管理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在各级物流流通部门与交通运输领域从事客货运输调度与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3+2”学生相比普本学生,在仓储配送管理、电子商务、运输组织等实务、实训、实践应用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等問题。该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与要求方面也与普本学生存在差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需对其专科阶段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且强化保持实践应用能力这一特长。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主要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开发、设计方法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流信息的支持技术;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系统规划方法、分析方法、设计方法;4)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项目管理。

这门课要求学生既通晓物流管理,又能运用信息技术、编程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基于“3+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需有针对性地加强物流管理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适当弱化已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知识点,如物流信息采集识别-条码、RFID技术的介绍。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含课内教学、课程设计两大内容,其中课内教学2学分、32学时,课程设计2学分,集中安排2周时间进行。

(一)课内教学

面向“3+2”学生的《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学内容,含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与面向普本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相比,作了如下调整:简化2.1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2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章节的学时由8减为6;强化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的讲解,包含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方法,学时由4增为6。

(二)课程设计

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2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训练,要求学生自行开发小型物流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物流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提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以开发某企业库存管理系统为例,说明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1.实现基本功能:实现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报表、目录维护四个基本功能;至少实现各基本功能下的一项子功能,如入库数据录入、入库明细查询、按品种/日期统计打印报表,维护某类产品目录。

2.分组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6-7人一组,自行分组。

3.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也可采用面向对象法),开发工具自选,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4.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事先提供报告撰写模版。

课程设计成果要求能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通过课程设计答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系统开发成果40%、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20%、老师和学生共同打分课程设计答辩1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三、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着重针对3+2类学生与普本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选用适合3+2类学生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课程教材,重补齐专业知识体系,强化实践能力这一特长。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具体如下:

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PPT的制作。由于学生缺乏管理实践、系统调研、系统开发,在课堂讲授物流信息系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采用实例、课程设计结合的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均有安排实例阅读。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2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训练,继续完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程实施。课程设计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制作模块化的课程PPT,适应不同讲课对象。将教学内容分成独立的若干模块,一篇或一章为一个模块,便于针对3+2类、普本学生进行取舍和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材库建设方面,由于很难选到一本教材完全适应3+2类学生的学习,因此会挑选1本主教材,和多本辅助教材,针对其中知识点再推荐学生参考相适用的教材与论文,形成教材库。在积累多年教学经验后,形成自主编写的教材。

为培养“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基于学生差异性、课程特殊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出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安立华,李洋,马超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15年11期.

[2] 宋志兰,冉文学,刘丽.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系统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15期.

[3] 邹勇,曾懿,雷方俊.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2年31期.

[4] 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0期.

作者:姜晓红 张骏 黄银娣

第4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一、名词、简答、论述:

1、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设计步骤:

1)调查分析阶段2)需求预测阶段

3)规划设计阶段4)方案评价阶段

5)实施阶段6)时效评估阶段

2、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

1)成本评价指标2)资产评价指标

3)生产率评价指标4)质量评价指标

5)反应时间评价指标6)供应链密切度指标

3、系统规划常用方法:1)战略目标集合转移法(SST)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T)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4)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法(BIAIT)

5)投资回收法(ROI)

6)产出/方法分析(E/M)

7)零线预算法

8)阶石法

4、物流系统仿真:就是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物流系统建模并进行实验,得到各种动态活动及其过程的瞬间仿效记录,进而研究物流系统性能的方法。

5、配送的类型: 按配送组织者不同 :配送中心配送

商店配送仓库配送

④生产企业配送

6、集疏配送:是指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形态的,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一种配送方式。

7、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对于基本固定的用户和基本确定的配送产品,销售企业可以在自己销售的同时,承担用户有计划供应者的职能,既是销售者同时又成为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起到用户供应代理人的作用。

8、代存代供配送:用户将属于自己的货物委托给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对本身的配送

9、配送不合理表现形式:1)经营观念不合理2)资源筹措不合理

3)库存决策不合理4)配上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5)价格不合理6)送货中不合理

10、物流配送合理化措施: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2)推行共同配送

3)实行送取配合

4)推行即时配送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11、配送系统的构成:1.配送的主体2.配送的客体

3.配送的环境4.配送的设备

12、配送系统的目标:1.快速2.及时3.可靠4.节约

13、物流配送系统规划和设计: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最佳的配送路线,结合内部环境的变化配置适宜的车辆并提高单位装载率,防止交错运输,尽可能降低配送差错率,不断改善流通加工、验货、包装等功能,是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制定出各自发绩效考核指标等

14、装卸搬运系统设计方法:是对搬运系统进行设计时的方案制定,包括确定搬运路线系统、确定装卸搬运设备和确定运输装卸单元,最后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15、托盘作业法:是用托盘系列集装工具将货物形成成组货物单元,以便于采取叉车等设备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的装卸作业法。

16、装卸搬运合理化:1)防止无效装卸2)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

17、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

18、自动仓储系统:是指能自动存储和取出物料的系统

19、自动仓储系统发展趋势:1)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2)与工艺流程结合更为紧密

3)储存货物品种多样化

4)提高仓库出入库周转率

5)提高仓库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及降低噪声

20、仓储空间评价要素:1.仓储成本2.空间效率

3.作业时间4.货品流量

5.作用感觉

21、货位优化策略:1)周期流通性的货位优化2)销售量的货位优化

3)单位体积的货位优化4)分拣密度的货位优化

22、库存管理模式(论):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2)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3)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23、仓库布局合理化:1)提高仓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2)采用有效的存储定位系统

3)采用有效的检测清点方式

4)采用现代存储保养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是存储合理化的重要方式

5)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输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24、公路主枢纽:是指在公路主骨架与水路主通道、铁路和航空干线交汇处的全国综合运输网重要节点上,逐步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和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公路运输站场服务系统

25、物流网络:即物流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是指物流系统(物流企业或组织)构造和组织的与经营有关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

26、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中货物运往最终消费者过程中临时停靠的地方,如制造商、供应商、仓库、配送中心、零售商等

27、物流节点功能:1)物流处理功能2)衔接功能

3)信息功能4)管理功能

28、流通仓库不同之处:1)仓库的位置不同2)仓库相对的吞吐能力不同

3)仓库内部构造及机械装备不同

29流通性节点包括:1)流通仓库2)集货中心

3)分货中心4)加工中心

5)配送中心6)物流中心

7)物流园区

30、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选址规划

物流线路规划

2)物流设施平面布局规划

3)物流设备选择与布置设计

4)物流信息系统规划

5)物流运作系统规划

31、物流系统合理化:是指物流过程中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协调运行,能适应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准则

32、(物流设施设备的)布置设计: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做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配置的最优化

二、图题:197-199页

1.自营型配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内部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的配送。

2.共同配送模式: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

3.互用配送模式:是指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一七月的方式达成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

4.第三方配送模式: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

图8-3矩阵图决策法加199页文字

三、计算题:127页定量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

四、单选、判断:

1.期中试卷

2.80页----4.3运输决策--1)成本比较法

3.90页----5.2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构成

4.107页---5.3物流设施设备规划设计

5.110页---5.4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6.138页---7.1.3--1)物料分类

2)移动

7.146页---7.3现代装卸搬运的作业方式

8.154页--7.5装卸搬运设备的分类、选择与运用

9.160页--7.6物流装卸搬运系统的设计方法 10.192页--(5)数据分析

11.234页--10.1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管理

第5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考核知识点: 物流的分类, 参见讲稿章节:1-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在人们常提出的物流活动中,下述若干物流应属于宏观物流,即: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

★考核知识点: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参见讲稿章节:1-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的理解:物流中的物,泛指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材料 ,有物品、物体、物质及相关信息等含义。物流中的流,是泛指物质的一切运动状态,有流动、移动、运动的含义。物流又同时表现为空间状态的变化和时间锁行的转移,所以物流过程不改变性能和形状,只改变时间和空间状态。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的特征, 参见讲稿章节:1-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系统的特征: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参见讲稿章节:1-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包括:运输功能、仓储功能、包装功能、搬运与装卸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等。

★考核知识点:物流战略的目标, 参见讲稿章节:2-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选择好的物流战略和制定好的企业战略一样,需要很多创造性过程。有创见的方法往往会带来竞争的优势。物流战略的三个目标包括:①降低成本;②减少投资;③改进服务。

★考核知识点:物流战略的基本原则, 参见讲稿章节:2-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混合战略概念与多样化分拨战略相类似:混合分拨战略的成本会比纯粹的或单一战略的成本更低。虽然单一战略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简化管理,但如果不同品种产品的体积、重量、订单的规模、销量和客户服务需求差异巨大,就会出现不经济。混合战略使企业针对不同产品分别确立最优战略,这样往往比在所有产品组之间取平均后制定的单一的、全球性战略成本要低。

★考核知识点:设施选址的内容, 参见讲稿章节:2-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设施选址战略:储存点及供货点的地理分布构成物流规划的基本框架。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设施的数量与规模、地理位置、规模,并分配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范围,这样就确定了产品到市场之间的线路。寻求成本最低的需求分配方案或利润最高的需求分配方案是选址战略的核心所在。

★考核知识点:物流产业结构划分, 参见讲稿章节:3-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按照物流产业组织化程度可以将物流产业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第

一、第二和第三方物流组织的核心业务分别是生产和供应产品、采购并销售商品、物流业务。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的特征值, 参见讲稿章节:3-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对物流系统评价需要有一定的量化指标,这样才能衡量物流系统实际的运行状况。一般把衡量系统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称为特征值。物流系统特征值由物流生产率和物流质量两部分组成。物流生产率通常包括实际生产率、利用率、行为水平、成本和库存五个指标。其中行为水平是系统实际的产出与期望的产出之比。

★考核知识点:设施布置设计的基本类型, 参见讲稿章节:4-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定位布置是指产品(由于体积或重量庞大)停留在一个位置上,设备、人员、材料都围绕着产品而转,其特点是具有相对较少的产品数量,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按照作业的级别来安排生产顺序。

★考核知识点:系统布置设计阶段, 参见讲稿章节:4-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布置设计四阶段分别是①确定位置——确定所要布置的相应位置;②总体区划——在布置区域内确定一个总体布局;③详细布置:确定各个作业单位或各个设施的具体位置;④施工安装:编制计划,进行施工安装。

★考核知识点:设施布置设计的基本类型, 参见讲稿章节:4-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成组技术布置是将不同的机器分成单元来生产具有相似形状和工艺要求的产品,成组原则应用的目的是要在车间中获得产品原则布置的好处,包括: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操作技能;减少在制品和物料搬运;缩短生产准备时间。

★考核知识点:物料搬运路线系统, 参见讲稿章节:4-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料搬运系统一般分为两种类型①直接型路线系统:各种物料能各自从起点移动到终点;②间接型路线系统:把几个搬运活动组合在一起,在相同的路线上用同样的设备,把物料从一个区域移到其他区域,包括渠道型和中心型两种方式。

★考核知识点:物料需求计划, 参见讲稿章节:5-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美国企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借助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探索生产与库存管理规律的实践中,开发出的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完整的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技术与方法。

★考核知识点:库存系统控制策略, 参见讲稿章节:5-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库存系统控制策略包括定量订货模型和定期订货模型。

★考核知识点:物流中心的概念及理解, 参见讲稿章节:5-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的、具有较完整物流环节,并能将物流集散、信息和控制等功能实现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完整意义上的物流中心应当成为区域经济圈的枢纽、运输网的依托和物流链管理的中枢。

★考核知识点:管道运输, 参见讲稿章节:6-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管道运输的主要技术经济特征:运量大,占用土地少,投资少,自动化水平高,运营费用低,管道运输安全可靠、连续性强,耗能少、成本低、效益好,灵活性差。

★考核知识点:国际多式联运实现合理运输, 参见讲稿章节:6-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通过货物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区段的划分和对各区段实际承运人的选择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速度,以实现合理运输的目的。

★考核知识点:系统需求的资料来源, 参见讲稿章节:7-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功能需求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新系统的各种系统相关者。系统相关者是对系统的成功实施感兴趣的人。通常,系统相关者分为以下三类①用户,那些实际使用系统处理日常事务的人;②客户,购买和拥有系统的人;③技术人员,确保系统运行在组织的计算机环境下的人。

★考核知识点:需求分析方法, 参见讲稿章节:7-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常见的需求与分析方法有功能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信息建模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其中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以数据、数据的封闭性为基础,从问题空间到某种表示映射的方法,由数据流图表示。 ★考核知识点:供应链系统设计策略, 参见讲稿章节:8-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按照供应链的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两者在基本目标、制造核心、库存策略、提前期、供应商标准和产品设计策略等方面均不同,效率性供应链的制造核心是保持高的平均利用率,响应性供应链的制造核心是配置多余的缓冲库存。

★考核知识点:供应链物流的管理, 参见讲稿章节:8-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供应链在成员组成及相互关系方面虽然可以本着发展的原则进行动态地调整,但是,应当自始至终地强调以用户为优先。

★考核知识点:逆向物流的特征, 参见讲稿章节:8-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部分功能是相同的,但逆向物流又具有自身的特征:分散性、缓慢性、混杂性和多变性。相较于正向物流,主要表现有:预测较为困难,分销模式为多对一,产品质量不均一,运输目的地、线路不明确等。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参见讲稿章节:1-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的特征。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1-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通过产品的仓储和运输,尽量消除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满足商业活动和企业经营的要求。

★考核知识点:总成本最低战略, 参见讲稿章节:2-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总成本概念不仅用于解决企业内部问题,当分拨渠道内一个企业的决策会影响其他企业的物流成本时,就有必要将系统的范围扩大到物流部门或者企业以外,甚至可以包括几个企业。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 参见讲稿章节:2-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是指系统分析的项目,具体有五个基本要素,即目的、替代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基准。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的结点选址, 参见讲稿章节:2-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选址模型按照被定为设施的维数、目标区域的特征、选址成本和选址约束不同要素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按照选址目标区域的特征,可以将选址问题分为连续选址、离散选址和网格选址三大类。

★考核知识点:物流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 参见讲稿章节:3-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一体化是20世界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运作模式之一,是指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的物流合作,分为垂直一体化物流、水平一体化物流和网络一体化物流三种运作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以战略为管理导向,要求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人员从面向企业内部发展为面向企业与供货商及用户的业务关系上。

★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模型设计, 参见讲稿章节:3-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系统模型按结构形式分为实物模型、图式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

★考核知识点:物料搬运设备分类, 参见讲稿章节:4-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SHA根据费用对物料搬运设备进行分类。简单搬运设备:设备价格便宜,但可变费用高。复杂搬运设备:设备价格高,但可变费用低。

★考核知识点:显著的协同效应, 参见讲稿章节:4-5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所谓协同效应是指若干要素的有效组合、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比各个因素的单独作用产生更大的效果,即产生“1+1>2”或“合力大于分力之和”的效果。

★考核知识点:仓储系统的构成要素, 参见讲稿章节:5-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存储空间,货品和人员及存储设备等。

★考核知识点:配送中心设计原则, 参见讲稿章节:5-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配送中心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适用和经济。 ★考核知识点:物流运输方式陆桥运输, 参见讲稿章节:6-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陆桥运输,是指以大陆上铁路或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从形式上看,是海-陆-海的连贯运输,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

★考核知识点:总体结构设计的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7-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是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在结构上的划分,硬软件环境的配置和确定子系统与模块的处理流程,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宏观设计。

★考核知识点:供应链系统的组成, 参见讲稿章节:8-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供应链系统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和供应链管理要素。

★考核知识点:供应链的整合方法, 参见讲稿章节:8-5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供应链的整合方法主要有确定回收渠道的参与者,对关键结点进行有效控制和对回收产品再处理中心的控制。在整个闭环供应链中,生产商与回收产品再处理中心是两个关键结点。

★考核知识点:供应链的整合方法, 参见讲稿章节:8-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供应链整体价值。

★考核知识点:系统的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1-2-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般地,物流系统具有输入、处理(转化)、输出、限制(制约)和反馈等功能,其具体内容因物流系统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考核知识点:选址模型的分类, 参见讲稿章节:2-4-6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选址模型按照被定为设施的维数、目标区域的特征、选址成本和选址约束不同要素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按照选址目标区域的特征,可以将选址问题分为连续选址、离散选址和网格选址三大类。

★考核知识点: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参见讲稿章节:3-1-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性的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考核知识点:物流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 参见讲稿章节:3-2-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一体化是20世界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运作模式之一,是指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的物流合作,分为垂直一体化物流、水平一体化物流和网络一体化物流三种运作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以战略为管理导向,要求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人员从面向企业内部发展为面向企业与供货商及用户的业务关系上。

★考核知识点:系统布置设计(SLP)要素, 参见讲稿章节:4-2-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中,R.缪瑟就将研究工厂布置问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归纳为五个基本要素:P产品、Q数量(产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S辅助服务部门和T时间。

★考核知识点:仓储系统的构成, 参见讲稿章节:5-2-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存储空间,货品和人员及存储设备等。

★考核知识点: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参见讲稿章节:5-4-5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配送中心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安全、适用和经济。

★考核知识点:运输系统分为两大类, 参见讲稿章节:6-1-4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一般情况下,把运输系统分为生产领域的运输系统和流通领域的运输系统两大类,生产领域的运输系统一般是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因而称之为厂内运输。

★考核知识点:陆桥运输, 参见讲稿章节:6-4-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陆桥运输,是指以大陆上铁路或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从形式上看,是海-陆-海的连贯运输,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

★考核知识点:管道运输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6-1-5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管道运输是输送流体运货的一种方式。它随着石油工业发展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的增加而迅速发展,逐渐形成沟通能源产地、加工场所及消费者之间的输送工具。管道不仅修建在一国之内,还可以连接国际甚至洲际,成为国际、洲际之间能源调剂的大动脉。

★考核知识点:系统需求的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7-2-1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需求是新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也就是确定系统的功能范畴。在此活动中,系统分析员确定一组系统功能。在分析期间,分析员详细地定义和描述这些功能。换句话说,分析员把这些高层功能分解为详细地系统需求。

★考核知识点:总体结构设计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7-3-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是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在结构上的划分,硬软件环境的配置和确定子系统与模块的处理流程,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宏观设计。

★考核知识点:供应链分类, 参见讲稿章节:8-2-5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按照供应链的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两者在基本目标、制造核心、库存策略、提前期、供应商标准和产品设计策略等方面均不同。

★考核知识点:系统的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1-2-1

★考核知识点:物流战略的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2-1-1

★考核知识点:物流战略规划的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2-1-3

★考核知识点:精益物流系统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4-4-1

★考核知识点:配送中心的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5-4-1

★考核知识点:联合运输的概念, 参见讲稿章节:6-4-1

★考核知识点:多式联运的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6-4-2

★考核知识点:物流信息的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7-1-1

★考核知识点:信息系统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7-1-2

★考核知识点:逆向物流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8-4-1 ★考核知识点:闭环供应链定义, 参见讲稿章节:8-5-1

★考核知识点:物流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参见讲稿章节:2-1-3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物流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物流的发展模式的定位及中长期目标的确定,物流战略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为整个物流的发展指明方向,这当然是建立在科学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与目标、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物流业发展基础与需求走势等要素的基础之上的。

②物流基础平台的布局与规划,主要指交通运输网络(如铁路、公路、航空、水道乃至管道运输等)、物流中心分布、物流信息网络等方面的骨干线路与结点的建设规划,这些基础设施的规模与水平、分布形态均应满足包含物流需求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总要求。

③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物流的发展必须有稳定、开放、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这需要一系列政策作保障。

★考核知识点:设施布置设计的基本类型, 参见讲稿章节:4-2-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工艺原则布置又称机群布置或功能布置,是一种将相似设备或功能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的布置形式,比如按车床组、磨床组等分区。

产品原则布置也成装配线布置,是一种根据产品制造的步骤来安排设备或工作过程的方式。

公艺原则布置与产品原则布置之间最基本的区别是工作流程的路线不同。在工艺原则布置中,物流线路是高度可变的,而在产品原则布置中,设备和车间服务于专门的生产线,采用相同的设备能避免物料迂回,实现物料的直线运动。只有当给定产品或零件的批量远远大于所生产的产品或零件的种类是,采用产品原则布置才有意义。 ★考核知识点: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参见讲稿章节:5-4-5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配送中心的规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前期准备,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其中包括当前和未来配送服务需求、配送中心建设的内部资源和外部条件约束、配送中心功能定位及作业流程、潜在用户的数量、规模与分布等。

②确定系统目标,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基本规划资料分析),确定配送中心在近期、中期和长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③作业功能规划,依据系统目标对配送中心的功能要素加以分析,结合配送需求的形式确定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选择配送中心所应具备的功能。

④选址规划,根据客户需求、用地条件、运输条件、公用设施及相关法规等约束条件,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配送中心的地址做出选择。

⑤作业流程规划,根据配送中心的功能,结合商品特征和客户需求确定具体的作业流程。

⑥设施设备规划,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配送中心的建筑模式与空间布局、设备选择与安置等做出规划。

⑦信息系统规划,根据配送中心内部作业与外部客户服务的需要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

★考核知识点:物流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参见讲稿章节:6-1-5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

①铁路运输: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安全性好,运行速度快,能耗小,环境污染程度小,运输成本较低。

②公路运输:技术经营性能指标好,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高,送达性优良,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

③水路运输: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投资省,劳动生产率高,航速低,受气候影响较大。

④航空运输:科技水平高,速度快,高度的机动灵活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

⑤管道运输:运量大,占用土地少,投资少,自动化水平高,运营费用低,管道运输安全可靠、连续性强,耗能少、成本低、效益好,灵活性差。

★考核知识点: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评价指标, 参见讲稿章节:7-3-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评价指标如下: ①系统的正确性;

②系统的可靠性,包括系统的容错能力、恢复能力、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可靠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长,恢复能力强的系统平均排除故障所用的修理时间段;

③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的相应时间和处理速度反应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④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修改性。可移植性是指系统可以不作改动或仅作少量改动,在不同的硬件环境或软件环境中运行;

⑤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

★考核知识点:逆向物流网络的系统功能, 参见讲稿章节:8-4-2 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

尽管不同的逆向物流系统设计的具体活动可能不一样,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功能。

①收集。收集是指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将分散在各地的废旧物品集合起来,运往处理的地点。

②检测和分类。对回收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以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并据此进行分类。

③再处理。对回收产品或其零部件进行处理,以重新获取价值。

④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是指对那些处于经济或技术上的原因无法再利用的废旧产品或零部件进行销毁。

⑤再分销。再分销是指将处理后的再生产品运往市场进行销售。

第6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1. 2. 3. 4.

物流系统的组织要素: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资金,信息,管理模式.

物流系统所具有的系统共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

物流系统自身特性:广阔性,智能性,可分性,复杂性,多目标性.

物流系统的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运输,然后是仓储.

34. 35. 33.

业. 2.随着(ABCD)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得运用,使人们逐渐认

直线职能式组织特点:集中统一指挥,能发挥识到需要从生产经营的全体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A.MRPB.DRP专业人员的才能,智慧和积极性,比较适合现C.看板制D.JITE.GIS3.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过于正规物流系统的边境是广阔的,其范围横跨(BCD)等几大领域A.采购B.生产C.流化,权力集中于高层,结构不够灵活,横向协调通D.消费

性差,特别是物流运营的业务执行部门缺乏自4.一般而言,物流链各阶段的必备功能首先是(A)然后是(B)A.运输B.存储主性很难调动各部门主观能动性.

C.装卸D.包装E.流通加工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特点是”集中政策,分5.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是(AB)A.散经营 点B.线C.面 精益物流战略(基于成本)适用于价格需求弹6.结点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根据结点所具备的功性系数大的普通产品,产品价格是客户购买的能可以将其分为(ABC)几类。A.单一功能点B.复动因,需求是稳定可测的,企业产品的种类一合功能点C.枢纽点D.交叉点E.双向点 般也较少,产品生命周期长.

7.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ABCD) A.要素一体化B.建立战

5. 多边治理:也称市场治理或合同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要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6. 7. 8.

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点和线.

物流系统网络结构有: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圈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

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为:三大服务领域,一个企业群,两个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一个宏观发展环境. 区域物流系统布局原则:按经济区域进行. 我国目前的区域物流基地:山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广东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闽南三角洲.

36.

敏捷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对时间,服务略联盟C.资源共享D.市场化E.分散组合 要求较高的流行商品;企业的产品种类多,利8.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涉及(ACD)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润较高;生命周期较短.

B.当地传统系统C.交通基础设施建设D.信息网络建设

快速反应物流战略(基于时间)适用于有较高9.在某个区域规划建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是配送中心,要考察该区域收益率的商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水的经济总量,规模,其中包括(ABCDE)A.进口总量B.国内生产总值C.平,员工素质和物流设施与竞争对手相当,生融资渠道D.信息平台E.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产系统具有高度柔性化,企业必须与供应链上10.,建设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它们是(ABCDE)A.规划下游战略伙伴紧密合作,能够确保准确信息的筹建准备阶段B.系统规划设计阶段C.方案评估阶段D.细节规划及时获取.

设计阶段E.规划执行阶段

37.

9. 10.

38.

准时制物流管理(基于时间)适用于:在较长时11.区域物流规划是一项(ABCD)很强的规划工作。A.综合性B.区域性C.战略性间内基于稳定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达到规模D.政策性E.时效性 效应,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上,下游12.物流园区的集约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量的集约B.货物处理的集约C.技术的企业的合作紧密,能实施供应链同步管理 集约D.管理的集约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就是若干相互关13.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ABCD)A.科学选址原则B.统一联 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活规划原则C.政府控制运作原则D.现代化原则E.个性化原则

动 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14.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有(ABCD)A.经济开发区模式B..三边治理的概念:三边治理是指通过物流资主体企业引导模式C.工业地产商模式D.综合运作模式E.高新产业区模式 源的需求方 供给方 和第三方(法律)来共15.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货运场站,配送中心分散布局的弊端更加明显同治理的模式。 地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AE)A.缺乏统一规划B.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C.各个结物流园区的概念: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点缺乏有机的合理分工D.资源闲置与重复配置矛盾突出E.布局不合理 和物流运作共同化 ,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16按经济功能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A.供应型配送中心B.销售型配送中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 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心C.储存型配送中心D.自有型配送中心E公共型配送中心. 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17.配送中心的选址主要应考虑以下自然环境因素(ABCD)A.气象条件B.地质条件在地域上的物流集结地 。

C.水文条件D.地形条件

11. 12. 13.

物流中心类型为:MDC,WDC,ReDC,TDC. EQ(订单量)分析,品项数量(IQ),订货品项数

(EN)分析

物流园区的效用功能:物流集散中心效用功能,物流信息中心效用功能,物流控制中心效用功能.

40. 39.

14. 15. 16. 17. 18.

连接度,反映了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 物流园区的模式;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综合运作模式. 物流园区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 物流园区布局思路:一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二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

我国物流园区现状:首先,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物流系统高级结点的物流园区或多或少地获得了较快发展;其次,我国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政府部门规划引导下进行的;第三,物流园区的建设,根据地区物流服务需求和在全国及区域性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类型;第四,物流园区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第五,各地物流园区发展极不平衡;第六,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

44. 42. 43. 41.

自然密度的概念:即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货18.运转型配送中心大多经营倒装,运转或短期储存的周转类商品,一般使用多式联运运通道长度。 方式,因此一般应设置在城市(AC)的交通便利地段,以方便转运和减少短途运输。物流战略管理的概念:即企业在充分了解市(ABCD)A.边缘地区B.中心地区C.商业圈地区D.居民生活区

场环境和物流环境及分析自身物流条件的基19.按运营主体的不同,配送中心可分为(ABCD)A.以制造商为主体B.以批发商为主础上 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 以求得长期生体C.以零售商为主体D.以运输业务为主体E.以政府为主体 存和不断发展 ,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 ,实20.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包括(ABCDE)A.货物的特点,性质B.运输速度和路程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所进行的总体C.运输能力和密度D.运输费用E.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规划。 21.运输路线包括(ABE)A.起点 B.途经站点C.收费站D.红绿灯E.终点

19.

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供应型配送中

心;销售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按物流设施的归属分类:自由型配送中心;公共型配送中心;合作型配送中心.按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分类:城市配送,区域配送中心.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分类: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中心,以运输业务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45.

物流系统的功能:①运输功能;②仓储功能22.ITS;的功能有(ABCDE)A.提供区域性的实时信息B.提供电子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③装卸搬运功能;④流通加工功能;⑤包装C.提供线路选择咨询D.提供车辆位置信息E.具有双向通信系统 功能;⑥配送功能;⑦信息功能 1物流企业的战略结构包括以下内容(ABCD)物流战

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例如:仓储问题,假设其他成本因素不变,为了节约仓储成本,就会尽量减少存库据点,减少库存量,但这样势必会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要增加运输次数和运输距离,从无形中增加了运输费用。

略;制造战略;营销战略;运输战略.

2.(A,物流战略目标,B.物流战略优势,C.物流战略态势,)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3.评估物流环境不确定性的框架有以下几种环境状况(B.简单与稳定环境C.负杂与稳定环境D.简单与不稳定环境E.负杂与不稳定环境)

4.罗宾斯提出了用内部战略即企业通过调整或改变自己的行动以适应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内部战略包括(A.范围选择B.缓冲与调整方法C.环境审视) 5.物流系统战略可在很多方面形成优势,主要有(A.产品优势B.资源优势C.地理优势D.技术优势E.管理优势)

6.物流组织机构设计的内容包括(A.物流决策组织系统的设计B.物流指挥系统的设计C.职能参谋系统的设计D.内部各个局部开展工作要求E.职能组织信息沟通方式的选择)

7.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A.制造企业B.商业流通企业C.物流服务企业)

8.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物流服务市场表现以下主要特征(A.增值为本B.服务为先C.关系至上)

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分权制或者部门化组织结构其特点是(A.集中政策C.分散经营)

20. 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经营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商品特性,物流费用,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公共设施状

46. 47.

况),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 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接货区,储存区,理货区(配送中心的重点作业区),配装区,发货区, 物流运输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运输工具选择的制约因素:货物的特点和性质;运输速度和路程;运输能力和密度;运输费用;市场需求的缓急程度.

物流信息:指的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特点:①物流信息量大,分布广,信息产生,加工和应用在形式,时间,地点上不一.②物流信心动态性强,信息价值的衰减速度快;③物流信息种类多.

物流战略的目标:成本最小,投资最少,服务改善.

物流战略的内容: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态势.

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处理:内部战略(范围选择,

物流接口无缝化原——该原理的核心: 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分五个阶段:①规划筹建准备阶段;②系统规划设计阶段;③方案评估阶段;④细节规划设计阶段;⑤规划执行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①优缺点列举法;②因素分析法;③权重分析法;④成本分析比较法;⑤以AHP为基础的方案评估;

物流园区的布局要考虑的因素:①接近市中心;②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③追求较低的低价区位;④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⑤良好的可达性;⑥靠近铁路枢纽;⑦位于集中消费物流区;⑧物理园区规划建设与物流企业建立的本质区别;

常用的物流战略包括:①基于事件的物流战略②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③基于服务的物流战略;④第三方物流战略;⑤绿色物流战略;⑥反向物流战略;

21. 22. 23.

48.

24. 25.

49.

26. 27. 28.

50.

缓冲与调整方法,环境审视),外部战略(合同1.按时间顺序,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方法,招纳方法,联合方法) 2.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物流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29. 30.

物流战略定位内容: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客3.( 多边治理)是指物流系统所需一切资源都能从物流市场上通过交易得到,并且户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 这类资源不是为某一物流系统专门提供的。

物流运营管理内容:物流组织机构的设计,物4.反映物流结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的指标是(连接度) 流组织规章制度的建立,物流组织人力资源5.(分拣)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31. 32.

设备. 6.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是(多式联运的当事人)

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制造业,商业7.在“门到门”运输中,最有优势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流通企业,物流服务企业.

多选题

物流服务行业的定位:电子行业,家电行业,1.物流系统具有的独特系统性质是(BCE )A.整体性B.智能性C.可分性D.汽车业,日化业,食品行业,医药保健品,零售目的性E.多目标性

第7篇: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

简答

物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指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统一体,目的是将货物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数量,以最合适的费用,准确无误的送达目的地,完成物品的使用价值的物理性转移,最终实现物品的社会价值。目的性,追求系统整体最优,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的关系,物流系统作为其上位的子系统发挥作用,物流系统需要通过信息的反馈加以控制。

企业的战略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物流体系环境。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1)客户服务目标(服务水平;功能定位);2)物流网络(物流节点的选址;物流节点的数量、功能;运输通道);3)物流节点的内部布局;4)仓储系统;5)信息系统;6)运输管理;7)运营战略;8)管理组织。过程:确定企业目标战略,确定客户服务需求,根据规划内容做整体物流规划,保证规划符合企业目标战略、客户服务需求,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最后做总体绩效评估

多式联运的优越性:1统一化、简单化2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运时间、降低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3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杂费用4 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

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的相同之处:1物流系统的规划工作于物流系统的设计工作都属于物流系统的高阶段设计过程,内容上不包括项目施工图纸等的设计。2理论依据相同,基本方法相似。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工作都是以物流学原理为理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的不同之处:1目的不同,物流系统规划是关于物流系统建设的全面长远发展计划,是进行可行性论证的理论依据。物流系统设计是在一定技术与经济条件下,对物流系统的建设预先制定详细方案,是项目运作或施工设计的依据。2内容不同,物流系统规划强调宏观指导性,物流系统设计强调微观可操作性。一般情况下,规划与设计两者紧密联系,难以截然分割,人们往往将之合二为一笼统称之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第8篇:物流管理系统毕业论

物流管理系统是集现代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网络系统,它实现了商品从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以合理费用将商品在需要的时间送达指定位置。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用VB6.0做一个物流系统来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开发,从数据库的应用和开发的实效性角度出发,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运用VB 6.0做为前台开发工具,实现了货运作业,作业查询,财务结算,系统维护,数据处理等模块,系统能统计各个方面的运营情况,并生成对应的打印报表。本系统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数据操纵功能,界面友好、使用简单方便,系统维护成本低。

关键词:物流;物流管理系统;货运配送

Abstract: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is a network system which gathers with the modern conveyance, warehouse, sending, transport, packing, the product circulate and the information manage. It carries out the link organic combine the raw material supplier, manufactory, retail the company, dealer arrives the consumer with each one circulate send to time that the certain merchandise is need to specify the position with the reasonable expenses.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the system adopts the SQL server 2000 to be the backstage

tabase and uses VB 6.0 to develop. Moreover, this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freight transportation homework, the homework search, the finance balance of accounts, the system maintenance, data the processing waits a few aspects, the software statistics the luck camp circumstance of each aspect, all covariance have to should of statement is born to be provided for customer to print out. This system provides the strong data to manipulate the function for the customer, interface amity, usage simple convenience, the cost of system maintenance is low.

Keywords: Logistics;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Freight transportation

第9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考核材料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期末考试背景材料

株式会社罗森成立于1975年4月,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截止2009年,在日本已经开设9527家店铺,成为日本最大的便利店连锁企业之一,也是唯一店铺覆盖全日本的便利连锁企业。2000年,世界五百强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成为株式会社罗森的控股股东,同年,在东京和大阪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成功,公司以优良的经营业绩赢得了广大股民的信赖和支持。

重庆罗森便利店有限公司是株式会社罗森投资组建的外资企业,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公司以开设全年无休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为主,不仅填补了重庆零售业业态,促进了重庆市商业的多样化发展,而且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提高重庆市民生活的便捷性。

重庆罗森便利店现有门店总数为56家,主要分布于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渝中区、南岸区,经营中高档食品以及消费品。主要的供应商有陶然居、沁元以及国外企业。截至2014年公司在重庆的门店总数将达到300家。

请利用所学知识为重庆罗森公司设计商业物流系统

要求:

1、上网查询重庆罗森公司的具体情况,结合企业特点进行商业物流系统设计(便利店特点、门店的区域发布)

2、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的商业物流系统(可行性研究、商业物流系统模式选择、每个环节运营、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等)

3、字数3000字以上,建议分部分写、清晰明确,能够体现商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性、可操作性。

上一篇:交通事故车主责任下一篇:读张爱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