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

2022-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扶贫办儿童工作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扶贫研究

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弱势地位与留守现象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现,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对象。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帮扶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建立留守儿童强制报告机制等,但是留守儿童在健康、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其贫困状态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准扶贫理念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积累了成功经验,这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和关爱工作提供了契机和参考。精准扶贫要求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走出模糊化、碎片化的初级帮扶阶段,进入常态化、长效化、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阶段,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征给予“精准关爱”,实现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扶贫。 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要以儿童的需求为基础和前提。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措施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帮扶对象、帮扶过程和帮扶效果三个方面。

第一,帮扶对象的模糊化。农村留守儿童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多样需求。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并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针对不同特征和需求的留守儿童,要有不同的帮扶措施。如有的留守儿童家庭十分困难,面临辍学危险,需要得到物质资助;有的留守儿童长期感到孤独、寂寞,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有的留守儿童出现学业表现较差、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学业辅导;同时还有的留守儿童出现说谎、打架、抽烟、欺负同学等问题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这类留守儿童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存在帮扶对象模糊化的问题,笼统地针对所有留守儿童,掩盖了留守儿童群体的内部差异,导致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没有针对不同特征的留守儿童开展帮扶,已开展的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往往以学校为单位进行,“一刀切”式地开展“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的帮扶;另一方面,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需求开展帮扶,已开展的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往往以物质资助为主,如为留守儿童捐献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而对留守儿童的陪伴、心理关爱的帮扶较少。 第二,帮扶措施的碎片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应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帮扶措施,这样才能充分提升帮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当前对留守儿童开展帮扶的主体众多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2013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5个部门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民政部、中央综治办、中央农办、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公安部等27个部门联合建立,众多部门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一方面体现出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多部门“齐抓共管”,结果容易陷入权责不明、“九龙治水”的困局,使帮扶工作无法聚焦,缺乏合力,帮扶措施具有随机性。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主要包括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加强控辍保学、心理健康教育、法治和安全教育、亲子沟通等方式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通过留守儿童之家等场所对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社会上的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组织等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保证了留守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但是在政策执行中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不够系统等问题,如政府部门只有逢年过节才看望慰问留守儿童,缺少日常化的关爱;公益组织开展帮扶活动时间太短,还没熟悉情况就草草收场,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容易陷入“节日化”“交叉化”、流于形式等误区。有的帮扶活动甚至成为完成政治任务或者商业炒作的工具,出现虚假关爱,这可能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二次伤害。 第三,帮扶效果考核机制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帮扶效果的考核是提升帮扶成效的重要助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留守儿童帮扶考核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对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而言,提升留守儿童帮扶效果显得更为重要。二是我国精准扶贫的经验证明了考核机制的重要性。精准考核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能够督促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将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的重点,改变扶贫形式化的问题,并提升扶贫的积极性。三是缺乏考核机制容易导致帮扶重投入和规模、轻结果的倾向。目前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的项目和活动较多,在缺少有效考核机制的情况下,项目成效往往通过投入来体现,如建设了几个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投入了多少资金等等,但这不是对留守儿童发展和受益程度的考核,忽视了结果倾向的考核,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没有真正产生实效。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仍缺少系统的考核机制。2015年教育部下文要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相关制度和工作内容开展自查工作,自查体现了教育部对留守儿童帮扶考核的重视,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校反思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但是这种方式缺乏外部考核,并缺乏系统性,同时并未形成明确的与之相对应的激励问责机制,无法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反馈,不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持续开展。 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

经过初级阶段的留守儿童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所改善。为更好地提升帮扶实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策略也应有所调整,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基于留守儿童的具体特征进行针对性帮扶。

1精准识别帮扶对象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精准识别应坚持分类化和动态化的原则。

其一,分类识别留守儿童。只有将留守儿童群体进行细化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共性和个性,才能结合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学术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的留守儿童呈现出显著差异。就监护类型而言,祖辈监护和上代监护儿童的问题行为显著高于单亲监护,同辈或无看护的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较差,单亲监护中,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负向影响更大。在各种监护类型中,祖辈监护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这类群体要注意隔代监护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无人监护尤其需要得到重点帮扶。就留守学段而言,学龄越低,其心理问题越突出,表现为更加焦虑、孤独、自责等情绪。说明早期形成的亲子依恋对留守儿童具有重要作用。还有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处于青春期,在自卑、自尊等情绪上更加敏感,也更加冲动,是教育问题爆发的重要时间点,叛逆叠加留守,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得到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帮扶需要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需主要关注其卫生、健康成长、平等入园、亲子关系等问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群体的大部分,需着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处于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需要重点关注其终止学业转变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同时还需关注父母一方外出学生的状况,这类学生属于广义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单独一方监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单亲”教育,且由于在家的父亲或母亲,需要承担农活、家务等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对儿童的教育效果。留守儿童的精准识别工作不应忽视这一群体,尤其需关注母亲外出的儿童状况。

其二,动态识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要用变化的视角看待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动态性主要体现为:年龄的增长导致留守儿童的变化。一是当留守儿童超过16岁之后,进入成人阶段,自动退出留守儿童群体。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与主要矛盾也不断发生变化。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儿童的发展包括婴儿期、学步期、学前期、儿童中期和青春期,个体在每个阶段都要应对和解决一种危机和冲突,面临的冲突分别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怀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没有父母的陪伴对留守儿童应对这些危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父母外出或者返乡也会造成留守儿童身份的变更。父母首次外出务工使子女的身份转变为留守儿童;父母返乡使子女留守状态结束,成为曾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后再次外出务工,其子女也再次成为留守儿童。同时父母的返乡次数和联系频率也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不同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与父母见面或者联系次数较多的留守儿童,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充分的支持和肯定。留守时间具有动态性,是预测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因素,6岁以前与父母分离,无论留守时间长短,都将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6岁以后与父母分离,分离时间越长,对行为和情绪发展的消极影响越严重。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有调节作用,要给予留守年龄较小或留守时间较长的儿童更多的关爱。 2精准制订帮扶措施

精准制订帮扶措施是指明确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针对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重点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帮扶。

其一,精准界定帮扶主体,区分校内和校外空间,界定不同帮扶主体的职责和范围。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和学校里度过的,对于寄宿制留守儿童尤其如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应从教育层面主动作为,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农村学校、幼儿园为主体,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的帮扶关爱体系。学校要承担校内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主要职责,通过课程教学、德育活动、学校管理等多种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帮扶。对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在校内组织的关爱帮扶活动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校审核筛选和统筹安排,以服务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真正为帮扶留守儿童发挥作用。对于在校外的留守儿童,形成由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各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关爱体系,加强日常性的帮扶与关爱,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护和心理疏导。对于寒暑假期、非寄宿制留守儿童放学后的校外时间,教育部门与学校要做到心中有数,与相关部门和组织互通留守儿童的信息,定期家访,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辐射作用。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根本所在。父母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多返乡与儿童团聚、假期接儿童进城、通过电话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等方式,能使其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关爱,拉近亲子关系。

其二,精准定位重点问题。精准扶贫要突出重点,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留守儿童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所有留守儿童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关爱和有效监护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甚至会对留守儿童产生显著的、终身影响。已有研究充分说明了留守状态对儿童心理产生的影响,包括压力、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同时还要注意到,留守状态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明理感恩、自立顽强、自信进取等心理资本,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提升儿童对留守状态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3精准考核帮扶效果

精准考核帮扶效果是提升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成效的关键,是落实帮扶效果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精准考核帮扶效果。建立并完善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标准,依据标准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考核。这方面在实践领域已有相关探索,如安徽省出台了《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要求“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用房面积应不低于20平方米,要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亲情电话项目等。考核办法为留守儿童帮扶设施的配备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完善留守儿童帮扶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将留守儿童帮扶考核结果与政府评价、学校评价、相关组织评价和个人绩效挂钩,对留守儿童帮扶过程中成效显著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表扬和激励,并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帮扶措施不实的组织或个人,要精准落实到相关责任主体,追究其责任。 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扶贫策略 动态管理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在相关政策中强调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坚持一人一档案,动态管理留守儿童信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施测。校内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建设可以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这一平台。已经建成的学籍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了1.93亿学生信息入库,在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实现了突破,依托学籍信息系统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当前学籍信息系统上没有区分监护人信息,无法有效识别留守儿童。可以在家庭成员管理界面上,增加父母外出情况(包括外出人员、外出时间等)、受委托监护人信息、返乡情况等标签,通过父母外出情况能判断出其是否属于留守儿童及其留守的类型和时间等信息,从受委托监护人信息能判断出其监护类型,通过外出时间、返乡情况等结合其他学籍信息能分析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在基本信息之外,有条件的话可以链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测试、学习成绩、主要困难等信息,使留守儿童的识别更加精准。校外留守儿童的信息,由政府主导、民政部牵头,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查等方式,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重点关注辍学留守儿童和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状况。通过留守儿童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的作用,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动态、实时监测。 重点聚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重点与难点,对留守儿童需要重点聚焦其心理健康问题。

其一,大力推广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加大支持力度。当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对这些办法要立即推广,并通过政策倾斜、财政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如开设亲情热线,通过手机、电话与父母加强沟通和交流是留守儿童的共同需求,也是帮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的重要手段。亲情热线对于加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接下来应在精准扶贫的理念下,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可设置专项经费,拨款到留守儿童个人,专款专用,为亲情热线买单。依托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结对帮扶机制是目前已被证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开设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校内由教师担任,校外由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或者“代理家长”,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要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慈善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其二,探索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工作新的举措。通过赏识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赏识教育不仅是一种促进个体能力发展的方法,更蕴含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爱和期待,从而提升自信和自强水平。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赏识教育,发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能够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通过家长培训助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发挥父母对留守儿童能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抓住留守儿童父母春节返乡的机会,以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就父母对留守儿童的重要作用、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亲子沟通的技巧等内容开展家长培训,转变父母的观念,提升其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

着力开展对留守儿童帮扶效果的精准考核

精准考核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扶贫的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为更好地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提供依据。对留守儿童帮扶效果的精准考核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展开。首先,过程性考核是对留守儿童帮扶的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执行状况,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一对一帮扶机制等的实施状况,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对留守儿童帮扶的活动时间、活动频率和活动效果等,社会组织帮扶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的时长、持续性和效果等。通过帮扶过程记录等方式,保证帮扶的长期性和持续性,防止留守儿童帮扶的形式主义。其次,结果性考核主要体现为对留守儿童帮扶的结果进行评价。在学校中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发展状况和学业发展状况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的考核结果,整体把握留守儿童的状况,同时通过追踪研究分析留守状态对儿童的隐性影响和长期影响。

第二篇:关爱扶贫救济贫困儿童

关爱扶贫救济贫困儿童 共谱美好未来

——台盟芗城支部走进平和县九峰镇黄田小学

三月,阳光明媚,生机勃勃,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为庆祝三八妇女节,丰富台盟芗城支部对社会的人文关爱,表达对山区贫困学校的关怀,展示台盟芗城支部对贫困儿童的关心,让该校女教职员工和学生过一个健康、和谐、快乐、温馨、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在台盟市委会和平和县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在黄主委和陈副主委的带领下,以及漳州市市台盟7个支部的部分主委等盟员们共16人。于3月3日早上,来到平和县九峰镇黄田小学,一路上带着欢笑语言,带上愉悦的心情,踏上看望贫困儿童的愉悦路途。为该校捐赠书籍和慰问3名贫困儿童的活动。

活动在台盟市委会和平和县统战部关爱中拉开了序幕,盟员们向孩子们捐赠了学习书籍和课外书以及慰问金,并以教师座谈。希望孩子们在我们的关爱下,学习生活中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学校曾校长代表学校非常感谢!他鼓励孩子们倍加珍惜良好的成长环境,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以后回报社会、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活动后,盟员们依然依依不舍,对孩子们的关切之情流露在一言一语中。他们表示,对孩子们的关注不会是一时兴起,而将是一个长期的活动,让这些贫困儿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们也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第三篇:扶贫办扶贫工作总结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契机,长谋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贫困地区为攻坚平台。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帮助解善生活生产条件为突破口,致力培植发展贫困地区增收产业,突出以提高贫困农民素质为重点,竭力拓宽贫困人群创业门路,稳定增收渠道。较好完成了全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一、主要成效

一是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增加。2012年,我市整合各类资源,努力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607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357万元,小额信贷资金323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6482万元,群众自筹18905万元,协调部门资金31103万元。资源的有力整合,为贫困地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二是贫困地区扶持面进一步扩大。2012年,我市新化、涟源、XX市被列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典示范区,农业大县双峰也挤身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国家2011年划定的贫困线标准,我市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在“两项制度”衔接和“雨露计划”培训中赢得了扶持,得到了实惠。40个特困村列入了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181个贫困村被列入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其中第一轮的11个国定村全年投入资金超过200万。 三是扶贫规划更加有效。为了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我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到2020年,在我市贫困地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和老有所养。一有有一项谋生基本技能),基本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湖南省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市扶贫办组织人员,专门对全市贫困地区进行调研,编写武陵山片区规划,报省并得到批复。到2020年,我市贫困地区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共3000个,总投资达1.8万亿元。根据国家要求,项目分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民生改善、能力建设及生态环境六大类。覆盖新化、涟源、冷水江三个县市人口291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9%。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9个,投资648亿元;产业发展项目43个,投资303亿元;民生改善项目25个,投资212.2亿元;公共服务项目32个,投资95.6亿元;能源建设项目11个,投资7.7亿元;生态环境项目8个,54.6亿元。规划顺利实施,到2020年,全市将基本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将到得彻底性的改变。

四是扶贫成效更加突出。2012年,我市全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1.6万人,整村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768.25元,达3652.5元。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来势喜人,新化的黑猪、黑茶,涟源的黑牛,XX县的生猪养殖、中药材等种养殖业成为我市贫困地区增收的主打产业。社会扶贫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市市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派出600多名工作队员进驻300多个贫困村实施驻村扶贫,整合筹措协调各类资金过亿元,全市86%整村推进村村级公路得到了硬化,94%整村推进村人畜饮水得到了改善和保障,82%的整村推进村建立了村级活动场所,在家符合条件的贫困村民100%得到了一次以上的种养业和专业技能培训。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文化、教育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规划,对接融入片区发展奠定基础。一年来,市扶贫办多次会同发改委、协调林业、农业、交通、水利、畜牧、电力、国土等多家部门,集思广益,指导和协助新化、涟源、冷水江三县市制做了《XX市武陵山片区十年发展规划》,报送省扶贫、财政、发改等部门审核通过后,并已纳入国省发展规划重点支持范畴,项目总体规划额度达1.8万亿元,项目涉及到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项目,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项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项目等,项目规划充分利用和发挥娄底的地理资源自然人文等优势条件。同时还指导新进省级贫困笼子的XX县摸清了贫困人口底子,为贫困对象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帮助XX县制定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XX县、XX市、XX县在规划制做中,按照市办要求,专门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规划制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规划制作中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思惟,挖掘当地资源,高标准规划的模式,有效地为融入国省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是挖掘娄底产业发展潜力,建立了《娄底2013-2015年重点产业项目库》。4月,根据国、省农村扶贫新十年规划,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要求各地市州要根据当地特色建立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库,报送省扶贫、省财政备案,原则上没有进入项目库的以后不予扶持,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市扶贫办立即组织人员,对三个重点县市产业发展项目进行调查,摸底,现场进行论证,筛选出XX县湘中梅山黑猪、中药材、有机茶、稻田养鱼,XX市软籽石榴、油茶林、湘中黑牛、优质大米,XX县中药材、油茶林开发、莲藕基地建设、生猪养殖、名贵经果林开发等共计19项(其中XX县4项、XX市7项、XX县8项)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作为XX市2013-2015年省扶贫重点项目库产业项目,预计总投资137048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100万元(新化为2700万元、XX市为7500万元、双峰为1900万元),项目覆盖全市3个重点县市216个乡镇,扶持农户达1136685人。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民年增收预计可达108254万元。在项目库的建立中,市县扶贫部门加班加点,精心组织,为我市贫困地区今后产业发展赢得支持打下了基础,拓宽了路子。

二是办好实事,提升贫困地区发展后劲。今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两项制度衔接及雨露计划列为重点督办项目,给我市下达为民办实事的任务是直接帮扶贫困户1.7万余户,帮扶人口3.5万人(其中新化1.75万人、XX市1.25万人、XX县0.5万人),直接帮扶资金1435万元,帮助贫困两后生劳务技能培训455人。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工作程序多,管理难度大。为了让贫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市扶贫办就两项制度及雨露计划工作多次召开会议,探讨工作方法,并前往双峰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在县市区扶贫办会议上请管理工作规范的单位做经验介绍,同时推荐分管和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前往怀化等地市考察学习取经,这种以典型带动,参观取经,现场指导,同时市扶贫办建立了月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制,规定每月4号前上报上月两项制度衔接与雨露计划培训进度情况,针对进度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评等方法,促进了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大大加快了我市为民办实事的步伐,规范了操作流程,确保了贫困农民利益,助推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市扶贫办对三县市两项制度衔接对象的帮扶计划,帮扶措施,联户对象,产业发展规模情况进行了检查,从农户反映的情况来看,XX县把互助金与两项制度衔接及农林牧等政策统筹互动,90%以上的帮扶对象发展产业效果较好,特别是吉庆、温塘、天门等乡镇两项制度贫困对象户利用党员干部带贫困户,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等方法,使吉庆的红心李子,礼品西瓜、天门的花菇种植,温塘的生猪养殖业等产业发展来势好,增收快。

雨露计划培训是帮助贫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素质工程。新化、涟源抢抓春节农民工返乡、寒暑假及中高会考之机,与培训学校一道利用农村赶集,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在公共场所制作大型醒目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村、乡镇党员干部会议等机会,宣传党的扶贫雨露劳务培训政策,动员贫困农民谋求一技之长,为稳定脱贫,生态移民,缓解贫困地区资源紧张矛盾,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寻求突破口,全年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地区学员达805人,远远超出省办下达给我市的455人的计划数。培训共开设模具、电焊、家电维修,财务会计等劳务技能课达16门,补助到学生个人帐户资金达650元。不交学费学技能在贫困地区两后生中再次掀起再进校门的高潮,也成为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的新起点。

三是强化管理,力求工作规范务实高效。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是落实中国扶贫开发纲要和各地扶贫开发规划,按计划稳定脱贫,确保到2020年在中国全面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重要环节,是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保证扶贫规划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扶贫项目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扶贫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今年是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年,国省两级先后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国务院专门组成检查组于5月下旬对湖南部分地区进行了抽查。市扶贫部门在强化管理上,把严格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做为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省里的要求,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及时成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领导小组。4月11日,又专门下发了娄贫办2012]1号《关于做好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通知。按照“统一行动,分步实施,各负其责,突出重点,确保效果”的原则,确保财政扶贫资金自查自纠活动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管理规范,成效明显。市扶贫办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出台了《XX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扶贫资金拨付,市本级原则上不得超过15天,县级不得超过30天拨付到村到项目。XX县、XX市也相续出台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等措施和制度。各级明确了专人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进行管理。5月中旬,市扶贫办与市财政局联合行动,分别对全市六县(市、区)2010-2011年度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以及各县市区自查自纠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查。XX县在接到省、市通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自查自纠专项检查工作,成立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由原分管扶贫副县长王沅资任组长,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为成员。并从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抽调人员组成5个自查小组,分片对全县2010-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XX市联合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坚持“三查三看”:一查账目,看资金拨付是否足额到位、是否按程序报账、手续是否齐全完备;二查项目,看项目实施是否按计划完成、工程质量是否达标;三查效益,看项目是否发挥应有效应、群众是否满意。通过实地督查,确保自查自纠工作质量。同时对涉及到扶贫资金的冷江、娄星、开发区三个面上市县区纳入到严格管理的范围,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理清管理程序。

四是扩大影响,竭力营造大扶贫格局。今年4月12日,市扶贫办专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撰写了扶贫开发汇报材料,详细汇报了中央和省委两级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娄底当前扶贫开发工作概况,下步工作计划和建议。5月下旬,又向市人大撰写了扶贫开发工作汇报,5月30日,市人大副主任龚彧组织召开了全市人大关于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听取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后,深感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明确表示市人大要为全市贫困地区发展尽好自己的力,为扶贫开发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7月31日,市人大召开常务委员会,专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9月份,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我市扶贫开发工作。XX县委县政府今年已两次集体专门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并成立了XX县重大项目联系办公室,以对接武陵山片区扶贫发展规划。为了扩大扶贫工作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扶贫事业,10月份,市扶贫办、市建扶办联合举办了“创先争优促发展,建设扶贫连民心,向党的十八献礼”即XX市首届建设扶贫大型图片展,图展历时月余,扩大了扶贫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引起了社会上广泛好评。 五是上串下联,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平台。市扶贫办把创先争优贯穿于工作始终,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把服务基层,帮助贫困地区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做为落实创先争优的重要举措。改变过去跑领导要小钱解决小困难,小打小闹的工作作风,转变到争取扶持依托做大做强项目上来,改变过去单打独斗进省上京,转变到动员县市区主要领导一起上省进京争政策扶持上来,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为贫困地区发展奠定了长期支持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让我市更多的贫困人口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享受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2012年,市扶贫办多次陪同新化、涟源、XX县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前往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就我市部分地区进入武陵山片区及部分大型项目进入片区规划,XX县进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范围后财政扶贫资金基数起点问题多次汇报,并形成书面报告;就娄底的三黑产业发展,涟源、新化的交通、软籽石榴产业、中药材基地建设等项目进京省汇报多次,共撰写书面报告12份,同时联动市县发改委、财政等部门采取共同谋划,分头行动,互通情况,各个击破的方法,赢得了国省职能部门及领导们认同,获得了大力支持。终于将我市的优势项目挤进了国省发展规划之列,同时今年我市财政扶贫资金达到5357万元,破历史同期新高。为基层提供服务,传递信息,上串下联,帮助他们穿针引线,最终目的是让贫困农民得实惠,为贫困地区夯实发展基础,赢得长期更多的支持是市扶贫部门开展创先争优转变工作风中的具体体现。

三、主要体会

我市扶贫开发能够顺利推进,取得好成效,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扶贫开发工作,今年3月,市委书记龚武生、市政府副市长刘益丈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亲自参加省委扶贫工作会议,市人民政府市长易鹏飞亲自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村干强、村风好、村业兴、村民富、村基实、村容美”的工作指导思想,并经常为贫困地区解难题,做批示,帮钱送物,其他主要市领导也十分关心关注我市贫困地区的发展。市县扶贫部门把握机遇,及时将中央、省有关领导会议精神及讲话当面汇报给主要领导。市、县(市)、区各级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均将扶贫帮困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XX县还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的高规格领导机构。今年,市直派出的55支工作队驻村扶贫热情空前高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家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贫困一线现场办公,部分市领导打破以往联村扶贫只管自己联系点的格局,贫困村只要有困难,有需求,领导就出现在贫困一线现场解难。市委农村工作部借市委万名干部下基层,三转三联三提高活动开展之机,把温暖带到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家中,为贫困农民捐钱送物,制订帮扶计划措施,谋求脱贫发展之路。据市委建扶办初步统计,市师级联村领导深入贫困村调研现场办公达2.6次,部分领导到不同的贫困村调研、现场办公达3次以上,市直55支工作队帮扶资金最高的达460余万,其中50万以上的帮扶单位达到32个,最低的帮扶单位也已完全规定的帮扶标准。

2、加强队伍建设是扶贫开发的关键

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培养一支思想硬、作风良、业务精、能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是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关键。市扶贫办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做到人员少,学习内容不能少;工作任务重,学习任务不放松;时间紧,学习时间不压缩。为了提高本办人员的专业技能,多次选派人员参加国家和省办组织的业务培训和专业讨论交流会。同时,还组织全市扶贫系统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央和省委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并结合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组织了讨论。XX县在搞好干部队伍建设中,为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先后组织扶贫干部前往革命根据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大大提高了基层骨干素质;XX市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注重制度建设,实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公开办事制等10项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做到制度管人、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制度化。XX县扶贫办在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中,对干部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办事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实行社会问卷式调查,在全县贫困村代表的问卷中,满意率达98%以上。通过长期不懈的干部队伍建设,我市扶贫部门工作人员思想素质明显提高,业务能力明显增强,为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扶贫开发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搞好协调是拓宽工作平台的重要环结。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大扶贫格局也悄然形成,我市专业扶贫与行业扶贫合力雏形初现。2012年,我市扶贫部门把协调融洽好部门关系,争取部门支持做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推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快速,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年,市县扶贫部门主动联系发改、财政、统计、民政、移民、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齐心协力,形成合力,科学合理制定了我市2011-2020年片区发展规划。同时会同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科学评诂监测了全市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和贫困人数,为领导扶贫开发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贫困人口总体规模大、扶持任务重。按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我市现有贫困人口达143.57万人,约占农业总人口43%。截止2012年底,全市贫困农民人平纯收入才3652.5元。远远低于全市乃至于全省农村人均水平,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至少有20年以上的差距。贫困人群素质较低,生活生产水平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因灾因病返贫严重,脱贫任务相当艰巨。

2、贫困村扶持资金小,且投向极不平衡。我市今年启动132个重点村的扶持,其中19个国定贫困村、84个省定贫困村、市扶村29个村。这些贫困村都是地处水库库区或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极差,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尚未解决,农民增收渠道窄,多年来积贫积弱、恶性循环,急需上级大力扶持。今年虽然我们加大对贫困村的投入但与其实际需求仍有相当差距。19个国定贫困村全年投入各类资金5120万元,村平投入269万元。但省定贫困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村平才15万元左右。投入与需求矛盾极大,难以实施既定目标。而且,村与村之间资金投入极不平衡,一是国定贫困村之间不平衡。二是省直建扶点和市县主要领导建扶点投放不平衡,这些点往往是其它贫困村投入的几何倍数。三是国定贫困村与省定贫困村资金投入差距更大,省定贫困村无法组织规模开发,不利于整体脱贫致富。

3、贫困农民增收瓶颈仍难突破。当前扶贫工作的重心是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我市贫困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是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由于农村产业脆弱性、劳务经济局限性,贫困人口的收入层次低、总量小、增长慢,几年来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达到10%左右,但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增幅很小,而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较低,收入稳定性差。

4、扶贫部门经费短缺。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体事务多而繁杂,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而现状是少得可怜的经费往往难以保障正常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更多层面,更深层次地开展相应工作。

五、2013年度工作思路

2013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机制,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更好地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抓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有效实现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的衔接,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

目标任务:2013年,全市贫困人口总数比2012年减少18万人,全市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重点工作:

1、科学规划,切实做好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有效实现县(市)规划与国家、省规划有效对接。及早谋划,积极争取项目,全力高效优质推进片区规模开发。

2、以整村推进为抓手,推进贫困村扶持工作。制定年度规划,以21个国定贫困村为主战场,兼顾省定贫困村,以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全面推进基础建设、素质建设、产业建设、组织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六个方面的工作,为贫困村整体脱贫打好基础。

3、办好实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扩大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面,落实到户帮扶和“雨露计划”等帮扶政策,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实行动态管理。

4、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体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抓好贫困村互助金、扶贫贴息贷款等工作,创新增加贫困地区融资渠道,增强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认真抓好“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促进形成“大扶贫”格局。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考核检查督促和考核评估,推进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第四篇:扶贫办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科技培训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开展麻鸡养殖、优质稻栽培、大棚蔬菜等技术培训3期,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的科技推广培训班。各重点村农民素质普遍提高,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 一、工作成效

(一)、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加快了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促进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通过2011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参训学员的整体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养殖规模。

二、主要做法

(一)、部门联动、整合资金。与县农业局、农业特色办公室联合,成立了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突出重点、整村推进。以村为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

(三)、注重实效、方便农民。此活动在2个重点乡镇开展,聘请省市技术专家下乡讲课,及时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此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农民培训材料**多套,培训资料**多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四)、点面结合,辐射带动。一是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典型引路,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引导,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如:****,通过培训学习,麻鸡养殖由原来的**羽扩大到现在的**羽,通过科学养殖及时的运用及场地规划,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今年收入**余元,在黄民芝的带动下,临近乡村的**余农户养殖麻鸡规模不断扩大,现养殖规模仅略少于**镇;**学员通过培训水稻栽培技术,科学种植水稻,扩大种植面积**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水稻种植近**余亩;二是支持和指导他们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做好各种跟进服务。如**发展木竹加工业,成立**县相山镇竹木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办厂经营,争取林业部门中、幼林抚育及阔叶林封山项目,实现人平均增收**元;三是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扶贫机制。**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使该县麻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产供销良性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村意识不强,组织管理水平不高,经验缺乏,使教学实施困难,培训效果受到影响,需要今后认真总结、完善。

(二)、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第五篇:扶贫办扶贫宣传工作总结

扶贫宣传对扶贫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各类载体及时宣传报道扶贫工作的典型事迹及经验是扶贫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2010年崇仁县的扶贫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产业化扶贫为主题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机制健全,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扶贫工作。在党的十七大,特别是三中全会召开后,崇仁县扶贫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的精神,把十七大精神三中全会落实到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去。

一、紧紧抓住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典型事迹,有针对性地加以报道。

2010年**县扶贫办主要突出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乡的**村及**镇的**村在我县重点村中体现特色。

1、科技扶贫在我县形成亮点,创办了农村贫困户 “培训超市”,建立了科普长廓为农民“充电”,贴息贷款扶持3家企业,解决千余贫困劳力就业,为贫困户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崇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抓产业化扶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也有典型,如**镇**村农民郑子清、谢国发返乡合伙投资办厂,**乡**村部分贫困户养牛致富;**镇**村村民刘勇养猪致富;**支部书记创业安置贫困农户就业等这些先进事迹我们在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为报道崇仁的扶贫开发事业扩大覆盖面。

**县扶贫办由于人手少,为不影响扶贫宣传工作,特聘请县委宣传部一名记者作为扶贫工作的信息报道员,我扶贫办提供素材,为其采访提供方便。同时注重发挥帮扶单位宣传报道扶贫工作。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生动形象地报道事例。一年来,中央级新闻媒体用稿3篇,省级媒体用稿9篇,市级媒体用稿6篇,省《两报》用稿5篇,市简报8篇。

2010年的扶贫宣传工作虽然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差距。2010年我县将乘十七届三中全会东风,再接再厉,不断开创扶贫宣传工作新局面。

【相关阅读】

·党政办公室工作总结·2010年镇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个人半年办公室工作总结·2010年学校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电视台总编室工作总结·2010年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总结·2010年采办仓储中心工作总结

到 办公室工作总结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六篇:扶贫办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的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速转型跨越、优先富民惠民、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新沁源”的宏伟蓝图,紧紧围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扶贫“四大工程”,开创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并且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重视。6月26日,省政协副主席李雁红在我县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他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发展思路好、建设标准高,成绩喜人。并对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实效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希望。

一、全年项目争取和资金到位情况

2012年,省、市共下达我县项目总数5个,资金602万元。其中:①移民搬迁项目资金到位460万元;②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到位资金21万元;③科技培训项目到位资金9万元;④教育扶贫项目到位资金8万元;⑤种草养畜项目到位资金104万元。其中;省级55万元,市级39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283人。

二、扶贫移民搬迁2012年,我县移民搬迁任务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288户、1000口人。其中郭道镇阎家庄村整体搬迁680人,与我县重点工程永和水库修建同步进行,目前选址,土地都已落实,移民工程“三通一平”工作也已完成,移民房屋修建随工程进度推进。中峪村和李家庄村320人的建房工程正在实施,明年5月份主体工程可全部完工。

三、“雨露计划”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县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职业中学,今年共培训3期次,受训人数421人。占年计划420人的100%。通过计算机、环卫,庄园经济等专业知识培训,使受训人员掌握了专业技术,学到了致富的本领,走上了就业之路。

四、科技培训年初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分7期次完成科技培训1050人。涉及各种实用技术和干部培训。现已完成6期950人。主要培训科技知识,小杂粮种植,中药材和蔬菜种植项目。另外,我们还借省扶贫办为我县提供价值20万元“那氏778”植物生长诱导剂的契机,组织了乡镇农科员以及种植大户参加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五、教育扶贫通过申报考察等严格的程序资助了16名贫困大学生,资金已全额发放到位。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家长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把子女送进学校继续深造。

六、种草养畜资金2012年种草养畜资金省、市下达我县104万元,现在已实施完成通过验收的项目达80%.

七、龙头企业发展情况我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一个:XX县灵空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一个,山西裕源牧工商有限公司。2012省办又批复我县贫困地特色农产品支撑项目4个,分别是:沁源沁丰薯业建设5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沁源沁河缘千亩无公害蔬菜科技园区;设施草莓研究示范项目;倪庄益佳综合养殖园区;所有的农业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用项目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八、“两项制度”实施进展情况2010年,我县在执行1550元扶贫标准时有贫困村63个,贫困人口18900人,新的扶贫标准实施后,省里按新的扶贫标准个各地农村人口总规模,为我县下达贫困人口指标29830人。新增10930人。据此,2012年,我县共识别了14个乡镇、180个贫困村9400户、最终确定29830名贫困人口。截止9月25日,已经全部完成贫困户信息系统的录入和上报工作。

九、严格管理、有效监督,管好扶贫项目,用好扶贫资金

今年省、市给我县下达财政扶贫资金602万元,资金到位后,我们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规定,与项目乡镇和项目单位签订责任书,会同纪检、财政部门进行项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与此同时,我们还定期不定期深入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检查监督,保证了项目的规范实施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十、全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自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和效果产生。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我们做到了学习内容具体化,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集中学习,自学提高思想认识,通过设立大讲堂交流心得体会。营造了党员干部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制定了活动的主题和载体,明确方法步骤,围绕主要内容,支部积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人人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努力实现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组织更先进、党员更优秀,群众更满意的发展新格局。

十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常鸣安全稳定警钟,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机关内部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评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工作目标通过报纸、电视等手段向社会做了公开承诺、政风行风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开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在扶贫开发事业中创新观念,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廉洁自律,勤奋敬业,辛勤工作。与此同时,机关内部的理论业务学习制度、上下班签到制度一以贯之。对外宣传报道、扶贫信息平台运作、电脑、传真、电子邮件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有序运行。

二、主要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我们经常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书记、县长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管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实施地检查指导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各项目实施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推进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各项目所涉乡镇的领导主动配合,大力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严格履行项目责任书的要求,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展。扶贫办机关领导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不仅是组织者,而且是具体操作者,为项目的实施和百姓的脱贫致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努力。方方面面的重视与合力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

2、科学规划,群众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体现在群众参与上,因而,在制定扶贫项目规划时,我们紧紧围绕“两项制度”衔接识别出的贫困村,因地制宜搞规划,群众参与搞规划,确保了规划的可行和将带来的实效。在移民搬迁中,首先规划生存条件恶劣,生活极为困难的山庄窝铺实行整体搬迁,改变环境。从选择项目、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监督项目到资金发放都有项目村的群众全程参与,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增强了干部的责任,从而出现了干群同心脱贫致富的喜人局面。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搞好扶贫工作的保证。

为了确保每个扶贫项目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对于实施扶贫项目都有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制订出台了《XX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XX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扶贫项目实行公告公示办法》等一系列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制度和办法,规范管理。从执行情况看,无论是实施整村推进还是扶贫移民的项目单位都基本做到了资料齐全、程序严密、群众满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经过多年努力,虽然有些昔日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已脱离贫困线,但有些过去并不贫困的村却因灾、因病、因教、因家庭变故等原因陷入贫困,而且刚刚越过温饱线的群众一旦遇到疾病和自然灾害也很容易返贫。特别是有煤炭资源的乡镇村农民主要靠煤矿企业劳动获得收入,一旦因为年龄,企业效益等问题不能继续从事井下工作,那么就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贫困。

2、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受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生产启动资金的限制,贫困农民普遍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思维单一,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没有发展项目观念,不去主动寻求发展机会,即使是争取点扶持资金也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甚至办不好事,致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星星之火”的作用。同时,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缺文化、缺技术,缺乏一技之长。

3、扶贫项目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难形成合力。为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支农资金,除扶贫资金外,还有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农村改厕、村级卫生所建设等资金,但资金管理权分散在各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分散,形不成合力。在现行体制下,扶贫资金除扶贫项目外,水利、交通等部门也有部分相类似性质的资金。因管理的部门不同,投资的重点和服务对象也就不同,难以捆绑使用,整体效益就不明显。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们牢牢把握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防的基本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以完善机制改革创新为手段,着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着力完善优抚安置体系,着力提高民政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创新,统筹兼顾,促进了民政工作全面科学发展,为我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一)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城乡低保工作成绩显著。我们严格按照国家低保政策,坚持“因人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原则,审核前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抽调人员深入各乡镇、社区督查指导扩面提标工作,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布、乡镇审核、县局审批等程序进行,保证了提标扩面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在做好新增低保对象调查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低保户进行了抽查,在抽查过程中,对不符合低保条件及亡故人员及时清退。通过检查,防止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问题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579户3499人,保障标准从年初的350元/月提高到目前的380元/月。经核查确定,目前全县农村低保对象4176户8125人,保障标准由去年的1818元/年提高到1848元/年,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保障金808.233万元,农村低保保障金807.4283万元,共计1615.6613万元。

二是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达到进一步提高。我们始终坚持便民救急原则。加大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版面、印发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共救助贫困患者34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08.064万元。 三是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贯彻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的精神,对临时救助的对象、范围、救助标准、县乡审批权限、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截至目前,全县通过临时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7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2.475万元。

四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范管理,成效显著。全县共有农村五保对象1616人,其中集中供养456人,年人均供养标准6500元(含物质补助);分散供养1160人,年人均供养标准3500元(含物质补助)。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山西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加强规范管理农村五保对象,及时完善规范了农村五保供养协议,申请,审批手续,建立了个人档案,重新统一印制并发放了农村五保供养证。在完善了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尤其是加大农村敬老院的管理力度,大力提升敬老院的管理水平。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投入,给院民购置了冬春服装,增补了供养人员的生活设施,按规定标准落实了供养待遇,着力解决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教)等具体问题。

(二)救灾救济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我县遭受了洪涝、风雹、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据统计,受灾面积共达4703公顷,绝收面积777.2公顷,倒塌房屋136间,损坏房屋8间,直接经济损失1603.3万元。面对各种灾情,我局积极组织人员查灾核灾,及时上报有关灾情信息,同时积极争取和组织救灾资金。截止2012年12月,下拨救灾款61.7万元,下拨救灾粮3948袋,救灾物资4796件。以上措施

有效的应对了突发自然灾害,妥善安置了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了全县社会的稳定。

(三)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一是各项抚恤定补及时足额发放。我县现有各类重点优抚对象492人,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全部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补助标准及时足额的发放到位,共发放抚恤定补299.9913万元。

二是退役士兵(官)安置工作进展顺利。2012年底共接收退役士兵67人,经严格审查档案,符合安置条件的有13人。截止目前,安置就业7人,自谋职业安置6人。

三是优抚事业单位建设有新突破。上级投入资金33万元,确保做好我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护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对我县境内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和调查。据统计全县共有零散烈士纪念碑(亭)36座,零散烈士墓71座。同时将在XX县阎寨村立项新建一幢烈士陵园,使烈士陵园功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优美。 四是进一步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一年来我们坚持优质服务、精心管理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平时经常走访看望,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安度晚年。

五是积极开展“双拥”活动。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组织召开拥军优属座谈会,做好对复退军人、烈军属的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里。“八一”建军节期间,共计发放慰问款物20.73万元,发放优抚对象生活困难临时救助5.3万元。

六是复退军人维稳工作常抓不懈。在积极做好现行政策落实,宣传的同时,加大排查工作力度,本着接访热情、耐心解释、处置及时,稳控有序的工作方法,有效维护了优抚群众的基本稳定。截止目前共接访各类优抚对象100多人次,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件件有落实。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现象。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大力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各村自建、自查,乡镇复查、申报,县村务公开领导组验收、评定,全县共有168各村被命名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此外,向市村务公开领导组申报示范乡镇9个。

二是社区建设不断深入,积极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今年,全县254个行政村全部按程序建立起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目前,全县共有村务监督会委员885名,其中党员代表477名,群众代表408名。通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全面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统一部署,全县六个城市社区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合理设置网格。目前,各社区已全部绘制好网格地图,并已将单元网格负责人姓名、服务承诺等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四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目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地理环境、居住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特点,结合目前我县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情况,在全县选取82个村开展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目前,各社区已成立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与村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

(五)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一是社会养老服务蓬勃发展。免费为全县农村60岁以上老人1.7178万人(包括五保户、特困老人、农村低保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对全县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80元的生活补助;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360元的生活补助;10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2400元的生活补助,合计152.01万元。县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联合下发《XX县农村医疗救助试行方案》,以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为原则,对五保供养的、特困的、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进行住院救助。

二是婚姻登记工作规范运行。我们以强化学习为手段,规范婚姻登记队伍;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婚姻登记管理;以行风建设为抓手,规范婚姻登记公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规范婚姻登记服务;以严格管理为方法,规范婚姻登记档案。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办理结婚登记1246对,离婚登记97对,补发婚姻证件126份,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120多份,婚姻登记率、登记合格率为100%。

三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深入推进。配备救助人员,健全救助机构。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0多人次,发挥了维护稳定、应急救助的职能作用。

四是孤儿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安排各乡镇民政服务中心对全县范围内“所有父母双亡,查找不到生父母或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包括患有精神病、智障、残疾、艾滋病感染失去劳动能力及五年以上在押服刑)等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摸底。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孤儿54名。对核实认定的孤儿,与社会散居孤儿的监护人签订分散供养委托协议书,对孤儿基本生活费的管理、使用及孤儿的养育状况提出相应要求,明确监护人的职责。同时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标准。今年,我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按每人每月630元的标准发放。成年后,如为全日制在校学生则继续发放基本生活费,非在校学生则一次性发放给个人6个月基本生活费,不再纳入基本生活费发放范围。

五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2012年3月至5月开展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工作,其中共有17个社会团体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符合年检规定,对2个社会团体和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予以撤销登记。此外,还完成对全县社会组织的清理整顿并填报了《XX市社会组织基本情况登记表》。 六是成立XX市XX县慈善分会,直接支持我县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2012年县慈善分会积极开展慈善文化建设,大力宣传慈善理念,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努力扩大慈善组织的影响力,有力地推进了我县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募集慈善基金295.12万元。其中,本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323人,资助资金142.8万元。 七是圆满完成《政区大典沁源分卷》编纂工作。为了顺利完成《政区大典沁源分卷》的编纂工作,局领导对编纂工作非常重视,经常对编纂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编纂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领导保证。同时派专人先后赴太原、长治培训,提高了编写人员的水平。成立了专门的编纂委员会,编纂委员会的同志做好分工协作,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审稿工作。目前,《政区大典沁源分卷》的县乡词条已经顺利完成并经市民政局审核通过。

二、2013年民政工作计划:

2013年,全县民政工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履行本职,与时俱进,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对民政工作的要求,做好新时期民政的工作,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鉴于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结合我县民政工作发展目标,2013年民政工作的重点是:

(一)社会救助工作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工作成果,实现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以落实五保供养标准为重点,完善内部配套设施,提升服务管理质量;三是加大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力度,缓解贫困家庭突发性的生活困难;四是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慰问工作。

(二)防灾减灾工作方面。一是在进一步健全救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二是着力抓好防灾减灾各方面的基础建设。 (三)基层民主建设工作方面。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不断推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适时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三是注重对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并不断完善基层基础民政设施,努力提高村(居)委会带领并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

(四)优抚安置工作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在认真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的基础上,重点优化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行“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依托,以政府补贴为支撑,以社会优惠、减免和大病救助为补充”的涵盖全体重点优抚对象的“保险+补助”的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二是认真落实退伍士兵安置任务,不断推动安置体系改革;三是山西省岳北烈士陵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五)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方面。一是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加强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变更登记、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婚姻登记信息网络系统,规范服务流程,确保婚姻登记的合格率和档案完好率,提高婚姻登记规范化水平。

上一篇:房地产考察报告下一篇:房屋拆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