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发展

2022-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田园综合体发展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通过将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控制,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乡与城、农与工、传统与现代、生产与生活的结合能够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自然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将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以解决生态补偿问题。农村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性和要求,并深入考察了建设农村综合体的各方面准备工作。本文分析了田园综合体的构建原则、建设意义和要求,从田园综合体的构建所需要的的各方面前期准备为入口,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农业发展

一、田园综合体构建原则

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田园综合体以基地独一无二的环境和文明建设为依托,分析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共同推动基地的经济建设。

1.以生态为根基

生态环境是建成田园综合体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尊重和保护为首要条件以及因地制宜、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对乡村进行开发建设。山地自然环境是大气、水文、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各种自然因素组成的有机系统[1]。以生态为底线是资源的不停应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的道路。

2.以生产为核心

以现代农业为核心,打造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大产业体系,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是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关键目标。在前进的过程中加入高品质的农产品种植供给,观光、生态保护等功能,争取变成多产业相互融合的聚集区。当前的农村没有产业或产业体系的解决方案处于瓶颈的问题需要解决,市场主体的种子需要培育、农村经济需要壮大。

3.以生活为归属

田园综合体的生活空间是生产空间的延伸, 是涵盖山地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所形成的山地田园社区[2]。旅游终点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游客的诗情画意和远方。良好的农村社区建设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社区环境、浓郁的乡土文化、安全和谐的交流与活动。建设农村社区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丰富居民的精神文明,使居民健康、舒适、高质量的生活,使其成为村民和游客的物质和精神家园。

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意义和要求

田园综合体可分为五个要素:一是景观能吸引人,提高土壤开发价值;二是休闲、客户需求分析,打造综合产品;三是农业,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四是生活是城市化的主要功能;五是,社区可以支持城镇化的发展。

1.建设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中指明了乡村未来发展的方向。田园综合体已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推广已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政策。农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发祥地,乡土文化的根基不可打破。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保护耕地为前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要保护好农村的田园风光、青山绿水、打造生态可持续,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增强获得感。让人们感受到农业是一个现代化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工作,农村是适合生活、适合工作的美丽家园。

2.建设的意义

作为经济新常态的一部分,农业发展具有更多的功能,城市因素可以用来解决农村问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固守,不利于转型和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目前土地管理强度高,需要节约用地。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平台;②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联动;③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进行统筹推进;④传承农村文明,为农村转变提供动力。

3.建设的要求

应坚持以农业为本质、协同发展、市场主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田园综合体进行建设,具体要求如下:1)精准的功能定位,强调农业的主要功能;2)良好的框架条件、优良的场地条件和完备的基础设施;3)生态环境友好,景观重要性突出;4)政策和行动有力,以政府和市场为主导;(5)明确投资机制,鼓励国家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6)发挥主导作用,保障农民的参与权和收入权;7)运行管理顺畅,满足乡村综合体建设和运营需求。

三、以农业为核心延伸三产链条

1.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产业基础

目前对于产业延伸的空间还十分有限,甚至在建设中出现一些误区,部分地区出现了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名行房产开放之实、田园综合体等同于农业企业的种养基地等现象。田园综合体要包括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对于这些行业按照产业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的产业群,分别为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因此,可以看出农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发展在田园综合体上得到了体现。要把休闲娱乐、农业科技、农副产品、文化艺术、农业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现代农业的乘数效应。

2.挖据乡村文明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文化内涵

田园综合体有很多种模式,包括田园养老模式、片区开发模式、产业带动模式、科普教育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休闲农场模式等,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模式背后的依托就是涵盖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的乡村文明。田园综合体应该通过对当地习俗、乡村法规、民间表演艺术等乡村文明,将产业与文化结合起来,增加人们对农业和乡村生活的体验,然后带给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以促进中华文明和文化。因此要通过创新发展来挖据田园综合体背后的乡村文明,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充分发掘整合从而形成极具本地特色的运营模式。

3.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田园综合体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建设能否成功取决于切实的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从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来看,单纯依靠工商资本而离开农民的主体地位进行的村庄建设很难成功,即使部分依托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往往效率是十分低下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反应农村的生活、农村的风情以及农业的特色,所以,一方面要加大多领域的权益保护力度,像农民创业就业、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可以通过以村民入股、合作社为主体的方式将农民纳入建设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分享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果。

四、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商业模式决定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持续性

目前田园综合体的投入主要有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农民和村组资金三大来源,然而财政的支持毕竟有限,仍然需要大力引入社会资本。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共同构成了依据田园综合体建设特点的田园综合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八种商业模式。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发挥政策性扶持,从而将社会资本和经济转向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上来。

四、结论

乡村旅游因为田园综合体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吸引力,同时,田园综合体也为乡村旅游开辟了新的道路,增加了乡村旅游的衍生品,提高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而田园综合体的产业体系也因为乡村旅游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因为乡村旅游业的加入,很大程度上让村寨的生活社区拓展了生产空间,乡村振兴也因此多了一条可操作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唐志华.秦岭南麓山水环境与住区形态整合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09.

[2] 袁媛.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區规划建设: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 (2017—2021) 为例[J].规划师, 2017, 33 (12) :136-143.

作者:杨晨

第2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

摘 要:伴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問题也随之凸显,其中,运营问题最为明显,因此产业发展与多产融合尤为重要。该文从理论上探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然后分析产业融合对田园综合体的推动作用,并研究了小陶社区的产业模式,从农业、特色产业、加工业、旅游业以及多产融合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田园综合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田园综合体产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产业;产业融合;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Pastoral Complex;Industry;Industrial Integration

2015年中央已提出“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理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特意强调用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结构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1];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表明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需求度。因此,田园综合体需拓宽领域与渠道,积极发展农业,创新发展加工业、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度发展新型服务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2-4]。

1 田园综合体概述

1.1 定义 田园综合体是指一种“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方式[5-6]。田园综合体建设主要是乡村的建设复兴,以农村发展为主体,结合当地文化风俗,带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旅游休闲体验等建设升级,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7]。实现农业、加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的共生融合,拓宽产业经济链,实现区域文化建设提升,展现地方特色,增加经济收益,全面推动新农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1.2 发展思路 田园综合体提出的目的就是发展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构建美好田园。发展路径是利用乡村已有核心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变革产业生产方式,建设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满足多重人群需求的田园综合体。其主要发展思路为: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流通基础为支撑,以体验为价值,以乡村复兴为目标[8-10],将城乡、工农、传统与现代、生产与生活有机融合,试图以此激活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乡村以生命力和活力,激发乡村的价值与归属。

1.3 产业发展模式 首先,坚持“以农为本”为核心,依据当地环境条件和文化风俗等,积极发展地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本土农业文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以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生态。

其次,结合现代新科技,实现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改变传统的小格局生产加工方式,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经营范围,构建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

再次,在农业或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开发关联产业,创建多功能、全方位的用户体验发展模式。关联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展示、科研科普、田园养老、观光旅游以及商务会议等,实现产学研游创教以及商业用途的多方位拓展。农业产业上进行产业升级,建立农事体验地、农业科普基地、农业科研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目标产业。休闲旅游上,发展扩大多功能农业相关领域,创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以及商业会展等综合产业[11]。

最后,还要考虑生态保护问题,产业生态链需要有生态循环体系来维持良性可持续运转,配套产业又主要分为生态、生产以及生活3个方面。生态上,可考虑配套产业,如新能源利用设施、防护林和湿地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生态景观绿化构建等生态环保建设。在生产上有现代农业、给排水系统、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在生活上又包括垃圾回收与处理加工系统、污水废水处理系统、供电系统、互联网与通信系统等,除此之外还有住宿、餐饮、购物、医疗、安全设施等配套产业[12]。

2 产业融合对田园综合体的推动作用

2.1 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农业 为避免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空间有限、对环境依赖程度大的情况,借助高新科技指导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生态化、科技化、休闲化、信息化以及集约化生产[13]。加深传统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品牌化,提高传统农业竞争力,引导乡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2.2 充分挖掘乡风文明,发展地方特色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分割大小不一,且独具特色与文化风俗,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模式必将综合地域文化特色而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融合产业模式。但产业融合的同时也应重视乡风文明以及地方特色的传承与发扬,创建独具特色与吸引力的乡村形象,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创造更高价值。

2.3 激活乡村产业链,增加国民收入 中国农村产业规模局限,生产结构单一,产品流通管网稀疏,而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提高了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聚集农业与休闲旅游、养生度假、科普文化、娱乐体验、健身体育、地产开发和商会影视等多行业融合,甚至出现智慧、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多功能、全方位延伸乡村产业链[14]。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扩大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再加上国民对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一系列田园综合体项目的需求度提高,进一步推动了田园综合体的长期发展。除此之外,推动产业融合,乡村产业生产规模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吸引本地人就近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改善现存乡村人员结构,维持田园综合体的综合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3 项目实践——以马湖乡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为例

3.1 基本概况 马湖乡位于合肥东部肥东县,与全椒、巢湖接壤;小陶社区位于马湖乡中部,交通便捷,规划用地面积4.82hm2,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形,总体趋势是北高南低,水域面积约71hm2,农业灌溉水源短缺,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果林和养殖业有一定基础,但土地资源利用有限。其中以粮油为主,复种面积约100hm2;果蔬种植面积约27hm2,约占7%;园林面积超过30hm2。

3.2 总体规划 根据小陶村地理人文条件,小陶社区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三脉六区”,见图1、图2,“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中心景观轴和桃溪文化轴,“三脉”为水脉、绿脉和文脉,“六区”包括综合服务区、农业生产区、新农村示范区、休闲度假区、新田园社区和生态涵养区。坚持以农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桃为特色文化,将小陶社区建设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康养等要素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统筹“三产融合”,实现“产业兴旺”,坚持“三生同步”,秉承“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思维,突出特色创意;打造田园综合体“小陶”样板和品牌,充分展现田园乡村独有魅力与生机,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匠心的世外“陶园”,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都。

3.3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以农为本——特色发展 小陶社区目前主要以粮油种植为主,复种面积约100hm2;果蔬种植面积27hm2左右,约占7%;园林面积超过30hm2;其中小陶社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适合种植桃树,小陶社区政府于2000年引种甜油桃,并创办科技示范园,桃树种植面积达20hm2,果实个头大,产量高,供不应求。

在进行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规划时,遵循乡村振兴这一发展战略,坚持以农为本为核心,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产业,根据小陶村现有农业特点,规划扩大其绿化林、经果林和蔬菜水果等用地规模,积集推进以桃为特色,辅以粮油、水稻、梨、柿等农作物、果蔬生产。并增加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特色“桃”的生产效率、产量及质量等,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小陶社区特色“桃”产业。

3.3.2 加工链接——支撑发展 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当地地域、文化优势,以本地特色经济作物——桃为发展导向,辅以油菜、水稻、梨、柿等作物。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产量,满足鲜果需求后,积集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例如果蔬罐头、果脯、果酒酿造、粮油和工艺品加工以及农产品包装等产业,利用多者联系,各产业间相互渗透,协同作用,并结合现代新科技,改變传统的小格局生产加工方式,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经营范围,构建田园综合体产业体系[17],产业扩充带动经济上升,从而支撑小陶社区长期运营,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3.3.3 农文旅商——关联发展 关联发展即利用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地域文化以及乡村生态等因素,与旅游业关联综合发展,在农业基础上,利用农产品、乡村景观、生态环境、文化特色等开发创新二三产业,推进产业重组与交叉渗透,促进新产业、新模式以及新业态发展,延伸产业链,有机关联一二三产业,构建田园社区产业体系,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小陶社区以基础农业关联发展旅游业,利用农作物间的搭配与种植设计,从色彩,形状,嗅觉,触感以及生产方式上将农业生产景观化,提供游客多维度田园风光。实现农业观光的同时还能满足农事体验的需求,体验农作物种植生产,收获采摘,储存加工,还有栽培技术学习以及生态农业知识科普,让更多的人认识农业、了解和参与农业,从而进一步扩大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

此外还将乡村生活与游客关联,发展乡村田园生活体验活动,游客可漫步于村落小巷感受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体验淳朴民风,寻觅美食老店,享受马湖烧饼、火牌等特色美食,亦可参与美食制作,了解特色美食的发展史,感受其特有的“乡土味”,及制作过程带来的乐趣与新奇之感,近距离体验当地文化风俗,完成游客与乡村田园生活有机关联,实现农文旅商的综合发展。

3.3.4 生态持续——配套发展 小陶社区田园综合体还注重配套发展,充分考虑生态持续性,以生态循环体系建立配套产业生态链。首先在生活上,积集建设垃圾回收装置与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废水排流与处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关于衣、食、住、行、娱、医疗、卫生、安全设施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产业;然后是生产上,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体系,采用可循环给排水系统,建立便捷的物流运输体系,例如小陶社区的甜油桃,采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技术,以机械化生产、收割,产量增加,鲜果辅以桃系列产品加工,增加产品利用率,再以物流系统将产品运输于市场,提高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最后是生态环境上,构建新能源利用设施,注重防护林、湿地以及景观环境的生态建设。从生活、生产和生态3个方面综合建立配套设施,以实现小陶社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4 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问题

4.1 同质化严重 田园综合体开发前期皆依靠当地山水林地等自然环境发展乡村田园旅游,皆以初级乡村山水观光,文化风俗及田园农事体验为主要经营模式,未曾对市场需求和当地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关于自身劣势短板及优势特色认识不深,对当地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以及农业生产特色挖掘不足,缺乏精准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指导,只有表层的景观开发,同质化严重,不具有独特性。

4.2 产业模式单一 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地位优势逐渐削弱,但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未跟上步伐,多数年轻人向往城市而离开家乡,农村劳动力缺乏,生产力不足,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综合产业体系的连续发展。

4.3 配套设施缺乏 农村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但生活方式传统单调,交通、医疗、教育等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即使前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欣赏,一旦带给游客交通不便、医疗设施缺乏、生活品质降低等不愉快的体验,就会导致口碑下降,游客减少,很难持续经营。

4.4 生态意识薄弱 跟风开发乡村旅游的项目数量众多,且部分项目开发者为减少资金投入,以简单粗犷的方式进行开发管理,缺乏系统规划和项目策划,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和各产业间的供求关系,盲目发展,生态意识薄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态资源的缺失和浪费。

5 建议

5.1 正视当地现状,重点发展优势农业 田园综合体的最终目标是乡村振兴,因此田园综合体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发展核心,规划建设前期需充分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再根据已有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以及优势板块,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竞争力,重点发展优势农业,构建当地农业特色。

5.2 结合基础产业,发展加工业 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加工业,在大规模、高产量、高品质的生产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系列加工产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形象,拓宽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以及解决农产品储存问题等。

5.3 挖掘地方特色与文化,发展第三产业 挖掘本土文化和地方风俗特色,结合农业生产、乡野环境资源以及城市居民需求,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以及生产技术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带动经济。

5.4 共生融合,生态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配套建立产品加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新业态产业链,促进一、二产业融合,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结合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现代化、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市场需求,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创意活动体验实现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和谐融合,实现三产业共生融合,生态持续发展,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璇,徐亚茹,卢鑫杰,等.无锡阳山镇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的调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6):186-187.

[2]赵旭东,逄鑫鑫,蔡柯柯,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设计规划模式探讨——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山口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9(02):161-165.

[3]孙筱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32.

[4]陈玉荣.田园综合体模式助力乡村振兴[J].环境经济,2018(11):52-57.

[5]李楚鸿,周波.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关系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06):1-8.

[6]郑国,刘卉.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06):66-67.

[7]关潇,李义杰.产业融合视角下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14):67-68.

[8]姚茵,农守枫.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的产业融合分析——以灵山县为例[J].经贸实践,2018(19):12-13.

[9]原振华,段汉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究——以许昌市中原·老家田園综合体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5):106-108.

[10]原振华,段汉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究——以许昌市中原·老家田园综合体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5):106-108.

[11]胡文耀.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J].中国商论,2018(23):145-146.

[12]张瑞,沈守云.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10):9-10.

[13]王笑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14]孙学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及其路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01):57-63.

(责编:张 丽)

作者:凌利宏 余云云 夏得月

第3篇: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因此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道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田园综合体作为促进三大产业融合的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了介绍田园综合体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其次就田园综合体的相关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探究,最后根据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建设田园综合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文献标识码:A

1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背景与内涵

1.1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背景

在被写入中央一號文件之前,“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早在2012年就已经被提出,田园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项目品牌“田园东方”的创始人张诚发表了一篇关于田园综合体的论文,紧接着在各界支持下,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将田园东方项目付诸实践。田园东方是我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它以田园综合体为商业模式,以文旅产业为主要业务,开展田园文旅小镇、特色田园乡村、旅游度假项目的研发、规划、投资、开发、运营。2016年中央农办领导在考察田园东方后对其给予了高度肯定[1-2]。

田园综合体因田园东方被正确地付诸实践,所以2017年田网综合体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有其必然的一些原因和背景,首先是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农”方面会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问题,所以农业就要承担更多的功能,对其发展要求也会更高;其次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固化,其正确的带头示范作用、科技运用能力和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区域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传统的农业园区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颈;最后,农业永远是基础产业,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每年又有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政策支持和引导,所以会让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工商资本的注入也能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三产融合[3-5]。

综合来看,目前的传统农业产业园区发展遇到了瓶颈,已经跟不上新时代、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出现一种新模式来解决“三农”和产业融合的相关问题。而田园综合体就是可行的一种新模式,是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能有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国家未来重要的政策导向[6]。

1.2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原文阐述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7-10]。

从中可以分析田园综合体的几点特征:一是仍然需要以农为本,以农业、农村、农民为基础和主干,然后将观景、旅游、住宿、文化、休闲等融入其中,为农服务,农民的参与程度和受益将有效提高;二是强调功能的复合化,田园综合体能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居民起居生活、游客游玩休息、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的集合,功能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受益的正向循环的关系,既能带动三产融合又能得到“三农”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三是需要一定的创新性和创意理念,田园综合体不会千篇一律,只有凶地制宜、加之创意,才能打造出各白区域内富有特色和足够吸引力的田园综合体,如果园区设计、产品和服务等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将会有效带动自身发展[11]。

2 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区域和发展模式

2.1 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区域

和传统的农业产业园区不同,田园综合体之所以被称为综合体,代表着这是可以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目前包含了农业生产、休闲服务、观光旅游、住宿等功能,具体可以划分为5个区域。一是农业产业区,它是田网综合体的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农业产业区负责区域的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等农业生产活动,为田园综合体的运作提供产业基础支撑和发展动力。不仅如此,游客同样也可以加入农事生产活动中,亲身参与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在农事体验中得到乐趣,拉近与农业的距离,甚至可以更好地认识大自然。二是生活居住区,它是城镇化的主要功能部分。田园综合体促进产业融合的同时会带来各个产业主体的集中,生活居住区既能保留当地农民的生活区域,又能将来此的劳动力和观光游客集中,解决这3类主体起居生活的各种需求,提供便利。三是文化景观区,它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等自身特色构建文化景观区,增强区域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来此进行农事体验、文化观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来提升土地价值。四是休闲聚集区,它是田园综合体的休闲化主要部分。它可以开发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商业街等项目来满足人们的休闲活动需要,让其在田园综合体也能感受到休闲放松的乐趣。五是综合服务区,它是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功能部分。该区域可为田园综合体的相关主体提供医疗、后勤、物流、金融、康养等服务,为3个产业提供优良的服务保障,以此可以形成一套一体化的公共配套服务网络[12-15]。

5个功能区域各司其职,并通过融合相连,紧密互动,构成了一个发展态势良好的有机综合体。

2.2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一方面要遵循大框架下统一的原则和理念,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区域的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发展,这样就可以避免同质化现象,有利于田园综合体的百花齐放。目前有几种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可供借鉴[16]。

(1)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模式。这种模式以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农业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为基础支撑,将农业产业链条作为核心,从农产品的生产、加丁-、运输、销售等环节人手,并向其他产业延伸,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从而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如无锡田园东方农业以田园东方品牌阳山水蜜桃产业链为农业项目基础,打造了阳山水蜜桃全产业链、水蜜桃生产示范园、观光工厂和农旅中心。

(2)文化创意带动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在田园综合体三产融合的基础上加入文化创意元素带动园区发展。园区会结合当地的特色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来推动生态文化的农旅活动。如田园东方在常熟沙家浜的项目,重点打造沙家浜旅游度假区、大闸蟹主题农业休闲乐园、唐市古镇旅游度假区,未来项目会成为集红色主题教育、绿色生态旅游、体验式观光農业、时光主题街区、特色餐饮民宿、文学爱好社区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项目。

(3)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观光园模式。该模式利用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加上美丽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打造一个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观光园,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在忙碌过后可以融人大自然、得到身心放松的休闲环境。如无锡的田园东方就在无锡市近郊的阳山镇,具有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个观光旅游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4)农业创意和农事体验型模式。该模式有效利用本区域的农业生态资源、特色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开发一些创意工坊、民艺体验等特色文化产品,用特色创意来提升吸引力,建设一个以乡风、乡俗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创意型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园内的“桃花源”项目的功能就是水蜜桃的农旅互动区和水蜜桃生产农事体验区。

需要说明的是4种典型模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个体模式,在实际建设中一个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是由这几种模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的。

3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建议

建设田园综合体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出现田园综合体百花齐放的现象,那对于各相关地区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于田园综合体这样一个新模式新品牌新平台,有条件、有资格的区域如何建设好,有4点需要注意。

(1)核心为农。农业、农村、农民是田园综合体的根本,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开发实用过程中一切都将围绕“三农”展开,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基础,开发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把第二或者第三产业作为根本,那将会违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初心[17]。

(2)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田园综合体不再是传统的农业产业园区,综合体带来的就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等多种模式的集合,既要在原则框架下进行建设,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所以在规划设计中相关人员既要规划全局,又要把握好细节的处理,呈现一个独具一格的田园综合体。

(3)强调生态保护。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开发过程中要以生态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不能忘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开发、适度改造,努力建设一个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田园综合体。

(4)注重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核心,按照产业融合化的要求,通过一、二、三产业的互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原有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构建新的“农业+”复合型产业链。可以把农耕活动、农事体验、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教育科普、电子商务、贸易金融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循环产业链。

4 结论

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可持续性模式,也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所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吉浩.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6-110.

[2]陈李萍,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219-220.

[3]王新宇.田园综合体模式创新探索——以田园东方为例[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7 (Z1):71-77.

[4]白春明.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概述[J]蔬菜,2018 (2):1-6.

[5]张雨田园综合体综述[J].安徽建筑,2018 (6):141-143.

[6]梁晓涵.田园综合体缘起、发展模式及策略探究[J].中外建筑,2018(11):38-40.

[7]王国灿.田园综合体是中国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实践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17):262-263.

[8]王凡非.田园综合体科学发展模式探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8 (1):48-49.

[9]郭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分析[J].低碳世界,2018 (2):330-331.

[10]龙春英,陈曦,陈志军.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策略探究——以江西省南昌县黄马乡凤凰沟为例[J].江西科学,2018(4):681-686

[11]卢贵敏.田园综合体大构想[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7 (7):20-24

[12]郭明明,高全威,李战民,等,乡村现代化的高级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J].农场经济管理,2018 (8):3-7.

[13]徐晓兵,“田园综合体”是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有效载体[N],兰州日报.2017-09-05 (6).

[14]史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形式——田园综合体[J].江苏农业科学,2017 (24):320-326.

[15]孙学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及其路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57-63.

[16]刘竞文.绿色发展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经验与路径[J].世界农业.2018 (2):35-41.

[17]吴敏.“田园综合体”共生发展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115-119.

作者:朱光远 杨傲

第4篇: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基本内涵及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报告(2017)》

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基本内涵及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

发展研究报告(2017)》

在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传统的农业、农村条块发展思维已经无法奏效;单纯的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

今年一号文件里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加上年中18个省份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申报的刺激,成为地产界、旅游界、农业界争相宣传追捧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培训机构,就像抓住了一根万能的药方,包治百病……

诚然,三农发展,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但是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还需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才是其试点创新的初心。 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注:本文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中国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报告2017》的一部分,该报告已发布,敬请关注CAUAP微信公众号。

刍议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内涵及意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三区、三园和一体”建设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并集聚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提出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背景,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开展,对第

一、二产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质”的方面要求,农业在此大环境下既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又承担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功能。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技带动能力及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过程中条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明显出现。 农业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综合发展的期望较强

经过十余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策的引导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生产供给端各环节的改革需求也日趋紧迫,社会工商资本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工商资本进入该领域,也期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二产加工业、三产服务业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史上最严土地政策”影响下,土地管理的强度越来越大,寻求综合方式解决发展问题

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综上所述,现阶段,传统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继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多方都对此进行了解读。

从其内涵和外延上来看,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从业态上来看,是“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几类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而纵观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并非凭空产生,是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客观需求而提出的,有其现实背景。纵观农业园区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并非“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至于叫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还是农业经济综合体,只是角度不同,本质内涵是一样的。农业综合体农业综合体最早是由陈剑平院士在2012年11月3日农民日报上发表的《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首次提出的。它是在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通过农村

一、

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农业多功能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并逐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综合体的基本内涵是以农业为主导,以科技支撑和文化创意为两翼,融合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科普会展、教育培训、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多个相关产业,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它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长期以来农业园区实践的不断总结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概念,既脱胎于农业园区,又高于农业园区,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升级版”。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农业综合体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田园综合体更多的是从地域空间开发和农村发展角度提出的对乡村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是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农业和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等三个以上产业的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地域经济综合体。

因此,从农业规划和科技推广工作者视角看,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集农业全产业链目标的整合、农业科技体系的支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优化、多种类型农业园区的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六次产业”创新理念的一种新体现。区别与联系从与农业综合体的区别及联系上看,田园综合体是基于乡村地域空间的概念,农业综合体是基于产业思维的概念,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体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多产业、多功能、多业态并存,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随着产业融合深入发展,关系层面加强,经济交融,跟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动性;这是经济综合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一个概念。从三农角度来说,农业、农村、农民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视角不同,分量和侧重点有所差异而已,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农业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等,就是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美丽村镇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田园综合体的新模式、新探索。

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创+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具有功能复合性、开发园区化和主体多元化三个特征。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其重要意义可归结为3个方面。具体内容,请关注【中农富通】微信公众号,小编将在明天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田园综合体的特征功能复合性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地产的土地开发模式升级。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田园综合体。而现代农业无疑是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 开发园区化

田园综合体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在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收入持续增收的同时,还要保证外来客群源源不断的输入,既要有相对完善的内外部交通条件,又要有充裕的开发空间和有吸引力的田园景观和文化等。田园综合体做成的方式、选址方式、产业之间关联度、项目内容如何共存、要有并行;运营模式、物质循环、产品关联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虑。 主体多元化

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促进产业加速变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一方面强调跟原住民的合作,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农民合作社利用其与农民天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现代农业产业效益、资产收益的增长等。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情正盛,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更多体现的是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是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未来还会将发展进一步拓宽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维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农业+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会大放异彩。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创+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其重要意义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田园综合体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器”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整合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土地开发模式田园综合体保障增量、激活存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创新融资模式

田园综合体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和社区建设中的钱从哪儿来和怎么来的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都要有经济目标,工商资本需要盈利、农民需要增收、财政需要税收、GDP需要提高,多主体利益诉求决定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同时又需要考虑各路资金的介入方式与占比,比如政府做撬动资金,企业做投资主体,银行给贷款融资,第三方融资担保,农民土地产权入股等等,这样就形成田园综合体开发的“资本复合体”。田园综合体需要整合社会资本,激活市场活力,但要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防止外来资本对农村资产的侵占。 增强科技支撑

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还是品质田园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全面渗透、支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方方面面。为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秉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技手段增强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构建农居循环社区,在确保产业发展、农业增收的条件下,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观光游憩环境。

在田园综合体里面,科技要素的关键作用已经由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力提升的促进剂,转变为产业融合的粘合剂,这是科技地位本质性改变的地方。传统的科技是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现代的科技是能够促进业态效率提升和业态融合,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能促进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的出发点和要素作用已经发生了改变。 促进区域经济主体的利益联结

通过田园综合体模式,解决几大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政企银社研等不同主体。以往的农业园区只能解决其中2~3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现在通过复合体的利益共享模式结构,将关系完全捆绑融合到一起。 田园综合体是产业价值的“放大器”

田园综合体模式强调其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的综合价值,包括农业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复合功能。田园综合体和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业生产是发展的基础,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提升农业附加值;休闲旅游产业需要与农业相融合,才能建设具有田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园区;休闲体验、旅游度假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从而形成以田园风貌为基底并融合了现代都市时尚元素的田园社区。

田园综合体做的是现代农业、加工体验、休闲旅游、宜居度假,并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动力,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连带产业、人居环境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得到完美的统一。

田园综合体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交响曲”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的关键地位会不断变化;采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生产要素及其余产业的关系更加重要,所以问题必须从生产力要素的问题转向生产关系的问题。自十六大以来逐步确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然而这种城市带动乡村、乡村城市化等模式,背后隐含着的主导思路依旧是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乡村的本体地位、能动作用往往处于次要位置。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禀赋,实现和谐发展。它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实体,其核心价值是满足人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质流真正做到反哺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打破城市和乡村相互分隔的壁垒,逐步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而田园综合体正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乡村振兴新格局的重要载体。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白春明,尹衍雨,王柟。

2017年11月10日-11日,由河北省南和县人民政府、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局、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同期召开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并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

第5篇: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步柘宽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发展思路,了解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情况,XXX组织开展“农村田园综合体”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查看XXX、XXX两个田园综合体现场、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了XX区“农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针对项目存在的用地受限、人才缺乏、建设配套、资金短缺等问题,搭建与政府部门、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桥梁,探索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径,激发田园综合体发展活力。

一、基本情况

XXX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面积1.15万亩,其中核心区4500亩,涉及XXX、XXX、XXX3个行政村,规划投资XXX万元,由山XXX和XXX共同实施,实施期2年。经过近几年的精心经营和科学论证,尤其是紧紧围绕让北方茶人喝上当地产的茶叶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唱响茶品牌、挖掘茶文化和拉长产业链等积极推动下,加强茶产业与文旅业的融合,于XXXX北麓建立茶基地、打造XXXX万亩生态茶园。XXX逐步进入面积扩大、产量增长、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的发展新时期,迎来发展的春天,开启茶产业新时代。目前公司已研制开发40多个品种、90多个系列的XXXX产品。产品先后荣获“XX老字号”“XX省旅游商品”“XX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XXXX”田园综合体省级试点项目,位于XXXX,涉及XXXX等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14万亩,人口6000人,其中核心区4500亩,规划投资46900万元。根据2018年7月省财政厅下发的规划文件批复,“XXX”田园综合体涉及财政投资的产业化项目共有7个,共投资793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840万元,自筹资金4095万元。这7个项目分别是XXXX……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夯实基础,完善农业生态体系。一是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生产基础条件。XXX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占地4500亩,完成投资7049万元,对农田进行改造治理。XXX项目投资56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2000亩。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实施新建园区道路及配套工程。XXX田园综合体路基、路面已全部完成施工,其他农业配套设施基本完成。XXXX项目新修道路3条1210米,拓宽1条726米,新建交通桥2座、拦河坝1座,过路管涵6座,进地管涵26座,提升园区内的通达条件。水电等基础保障得到升级改造,生产配套条件明显提升。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XXXX项目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小红星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2、突出特色,打造农业产业体系。XXXX田园综合体是在山XXX持续健康发展基础上规划建设,围绕加快“塑形”和“铸魂”协同发展,其基本功能打造愈加彰显,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加快推进。XXX项目突出XXX制品主导产业,三产融合,依托旅游大道及两侧丰富的文化遗迹、遗址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事体验”、文化教育、创意民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3、培育扶持,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一是扶强扶优农业龙头企业。在创业扶持、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XXX公司流转土地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形式,600元/亩流转费给农户,100元/亩给村委会,即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公司还将公司利润的10%按照村集体土地流转规模比例进行返还,增加村集体收入,将5%的利润返还农户,让农户在流转费之外还可获益。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XXX有限公司集山楂种植、深加工、特色电商与现代旅游业于一体,2012年制定了全国首家企业标准,每年鲜果用量2万吨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出口到美国、日本、印尼等国家,与北京同仁堂、九州通、神威药业、香港楼上集团等大型公司长期合作,并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公司的成立带动周围35家XXX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形成全国最重要的XXX集散地之一,累计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就业,发放工资过亿元。

4、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乡村。XXX项目对项目区的XXX、XXX、XXX、XXX等四个村推进农村改厕,农村垃圾集中治理,饮水安全,增强通信、供电,公共照明保障能力,带来了新变化。XXX田园综合体涉及XXX、XXX、XXX3个行政村,项目加大绿化美化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花海项目200亩,种植薰衣草20万株,规划建设林果园项目400亩,建设XX主题乐园、X主题民宿等,努力实现局部景观与整体绿化美化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文明与文化渲染相结合,坚持种绿惠民,还绿于民,充分体现乡村绿化的生态效果和景观作用。

三、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1、项目建设用地还存在制约因素。两个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工作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建设项目得不到土地指标影响建设进程。如XXX产业园及XXX项目原有50亩建设用地,项目区内20余家经营主体计划抱团发展,亟需重新规划200余亩建设用地,由于缺少用地指标,导致项目无法落地。XXX田园综合体项目,由XXX公司实施的加工车间、X科普馆,由于土地指标解决不了,无法实施,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最近调整建设内容。

2、项目投资大,自筹及整合资金筹措困难。XXX项目规划三年总投资469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840万元,自筹及整合资金高达40100万元,整合资金涉及部门多,贷款难度大,周期长。

3、项目非粮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具体到这两个综合体,一个发展XXX,一个突出XXX种植加工。据了解其他各类田园综合体也大都是林果、中草药、花海等项目,很少有粮食种植项目。从一个区县看,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无可厚非,但从更大范围看,一些田园综合体过于追求规模,强调特色、不种粮食的问题需引起警示。

四、几点建议

1、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红色活力”。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乡村振兴战略要靠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要以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为契机,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知识层次高、年轻化程度高、带富能力强的村级组织带头人。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与现代农业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握“为农、融合、生态、创新、持续”理念,让田园综合体姓农、为农,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既要建设农民安居的美好家园,也要打造农民创业增收的理想乐园,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2、坚持产业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致富引擎”。要把握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区委具体要求,立足XX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根据我区现有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定位,精心策划、科学论证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设计和建立具有竞争吸引力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库,全面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要抓住济莱融合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策划吸引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利用XXX等大型节会,大力宣传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将更多XXX农产品纳入XXXX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3、坚持人才优先,注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坚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与锻炼干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吸引集聚人才共襄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人才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互相赋能。通过“内育”与“外引”相结合,补足农村的人才短板。以“内育”培养人才,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新时代的乡土人才,使其成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领头雁”;以“外引”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整合组织、人社、农口各部门、商务、科技、文旅和社会组织承担的一些培训内容和项目,用活乡村振兴项目、资源、资金,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培养一批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4、坚持把握重点,凝聚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强化政策支持,聚合各方要素,在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新的政策支持。在宅基地整合、土地流转等方面做好探索,为产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条件。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突出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把财政资金放在鼓励、补助的角色,更好地让市场优化资金配置,吸纳社会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增加有效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有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量大、投入多、涉及面广,必须实施抱团发展,共同规避市场风险,进而实现市场投入主体双方共赢。发挥龙头企业“领头雁”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在田园综合体内搭建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系统,向传统农业注入“智慧血液”,提高生产效益和水平。

第6篇:2018年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报告

在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传统的农业、农村条块发展思维已经无法奏效;单纯的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今年一号文件里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加上年中18个省份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申报的刺激,成为地产界、旅游界、农业界争相宣传追捧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培训机构,就像抓住了一根万能的药方,包治百病……诚然,三农发展,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但是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还需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才是其试点创新的初心。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一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内涵及意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三区、三园和一体”建设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并集聚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提出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背景,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开展,对第

一、二产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质”的方面要求,农业在此大环境下既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又承担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功能。 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技带动能力及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过程中条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明显出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综合发展的期望较强经过十余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策的引导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生产供给端各环节的改革需求也日趋紧迫,社会工商资本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工商资本进入该领域,也期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二产加工业、三产服务业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史上最严土地政策”影响下,土地管理的强度越来越大,寻求综合方式解决发展问题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综上所述,现阶段,传统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二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 继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多方都对此进行了解读。

从其内涵和外延上来看,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从业态上来看,是“农业 文创 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几类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而纵观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并非凭空产生,是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客观需求而提出的,有其现实背景。纵观农业园区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并非“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至于叫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还是农业经济综合体,只是角度不同,本质内涵是一样的。

三农业综合体农业综合体最早是由陈剑平院士在2012年11月3日农民日报上发表的《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首次提出的。它是在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通过农村

一、

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农业多功能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并逐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综合体的基本内涵是以农业为主导,以科技支撑和文化创意为两翼,融合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科普会展、教育培训、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多个相关产业,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它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长期以来农业园区实践的不断总结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概念,既脱胎于农业园区,又高于农业园区,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升级版”。四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农业综合体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田园综合体更多的是从地域空间开发和农村发展角度提出的对乡村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是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农业和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等三个以上产业的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从农业规划和科技推广工作者视角看,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集农业全产业链目标的整合、农业科技体系的支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优化、多种类型农业园区的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六次产业”创新理念的一种新体现。

五区别与联系从与农业综合体的区别及联系上看,田园综合体是基于乡村地域空间的概念,农业综合体是基于产业思维的概念,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体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多产业、多功能、多业态并存,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随着产业融合深入发展,关系层面加强,经济交融,跟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动性;这是经济综合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一个概念。

从三农角度来说,农业、农村、农民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视角不同,分量和侧重点有所差异而已,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农业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等,就是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美丽村镇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田园综合体的新模式、新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 文创 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具有功能复合性、开发园区化和主体多元化三个特征。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六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功能复合性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地产的土地开发模式升级。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田园综合体。而现代农业无疑是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开发园区化田园综合体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在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收入持续增收的同时,还要保证外来客群源源不断的输入,既要有相对完善的内外部交通条件,又要有充裕的开发空间和有吸引力的田园景观和文化等。田园综合体做成的方式、选址方式、产业之间关联度、项目内容如何共存、要有并行;运营模式、物质循环、产品关联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虑。主体多元化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促进产业加速变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一方面强调跟原住民的合作,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农民合作社利用其与农民天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现代农业产业效益、资产收益的增长等。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情正盛,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更多体现的是农业 园区的发展思路,是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未来还会将发展进一步拓宽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维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农业 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会大放异彩。 七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 文创 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其重要意义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田园综合体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器”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整合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创新土地开发模式田园综合体保障增量、激活存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创新融资模式田园综合体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和社区建设中的钱从哪儿来和怎么来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都要有经济目标,工商资本需要盈利、农民需要增收、财政需要税收、GDP需要提高,多主体利益诉求决定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同时又需要考虑各路资金的介入方式与占比,比如政府做撬动资金,企业做投资主体,银行给贷款融资,第三方融资担保,农民土地产权入股等等,这样就形成田园综合体开发的“资本复合体”。田园综合体需要整合社会资本,激活市场活力,但要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防止外来资本对农村资产的侵占。增强科技支撑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还是品质田园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全面渗透、支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方方面面。为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秉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技手段增强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构建农居循环社区,在确保产业发展、农业增收的条件下,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观光游憩环境。在田园综合体里面,科技要素的关键作用已经由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力提升的促进剂,转变为产业融合的粘合剂,这是科技地位本质性改变的地方。传统的科技是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现代的科技是能够促进业态效率提升和业态融合,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能促进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的出发点和要素作用已经发生了改变。

促进区域经济主体的利益联结通过田园综合体模式,解决几大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政企银社研等不同主体。以往的农业园区只能解决其中2~3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现在通过复合体的利益共享模式结构,将关系完全捆绑融合到一起。

第7篇:田园综合体

横空出世的“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导读: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那么问题来了,田园综合体到底是什么?怎么搞呢?

近年来,休闲农业的理念开始盛行,并逐渐向产业化迈进,毋庸置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助剂,成为新农业人的“新宠”。 1.田园综合体是什么?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表述,田园综合体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可以说,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活力,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实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 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 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 农业生产区:生产性主要功能部分。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 居住发展带: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以此建设居住社区,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 社区配套网:城镇化支撑功能。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称为产业配套,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网络。 2.田园综合体要做什么?

首先关于主体的定义,田园综合体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其次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 循环农业——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 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的功能和快乐,提供给在快节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楼大厦包裹外的乐趣,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其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 农事劳动——休闲农业中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求。

3.田园综合体:模式升级,带动乡村发展

在田园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展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体验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如营造农作物大地景观,依托成片花海营造景观与婚纱摄影等娱乐项目相结合;种植果蔬,将农俗体验与其相结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池塘边垂钓等等;此外,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

☑ 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如生态水产养殖度假区,利用自然水体发展养殖业,让游客者体验垂钓、观鱼的乐趣;葡萄酒庄园度假区,录用种植扑倒发展扑倒采摘区,将成熟的葡萄进行酿造,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民俗体验度假区,以家庭为单位,休闲时居住在此,从事种花、种菜、修剪果树、采摘蔬果等乡间劳作,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生态养生度假区,依靠山体种植茶树,通过体验采茶、品茶,感悟其中禅意。

☑ 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到休闲综合地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村现状,由此,对于地产的开发形式有以下两种:一是早期田园体验度假村运营地产,利用空余出来的部分房产再进行装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给游客,既为农民增加首付,又让游客更为深入地体验民俗文化;二是远期集养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休闲地产。 4.世界各地田园综合体发展经验 (1)台湾

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143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有200多万人民币。 可借鉴之处: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韩国

总体特征: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 注重资源整合,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注重创意项目开发,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3)日本

总体特征: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并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另外,日本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 典型案例: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农场,该农场以黑泽明的电影《梦》的拍摄地点而闻名,这种以农场为依托,以媒体传播为宣传手段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鉴之处: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政府激励措施,并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NPO等)的参与促进作用,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 (4)美国

总体特征: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

典型案例: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由Fresno city东南部的农业生产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区构成。区内有美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园及产业基地,以及广受都市家庭欢迎的赏花径、水果集市、薰衣草种植园等。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商业配套完善;农业特色镇打造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平台,产旅销相互促进;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

可借鉴之处:采用资源导向型的片区发展模式——产业强者重在生产销售,交通优者重在综合服务,生态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体验性,同时把握重点人群需求——针对青少年家庭市场做足农业体验,针对会议人群做强硬件设施与配套娱乐等;另外,通过丰富的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5)德国

总体特征: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农园。其主旨是向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

典型案例:德国人首创的生活生态型市民田园——施雷伯田园,独门独院,各具风格,充满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气息,如同微缩的露天民居博物馆。每一户小田园里,主题建筑是童话世界般的“小木屋”,院子里有过去的辘轳井或泵水井,地上摆放着精美可爱的小风车和各种家禽模型。小木屋门前有长满奇花异草的蔬菜园。田园里的菜只许种不许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盖住潮湿的土地,保护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风带起沙尘,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鉴之处: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

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表示,2017年将在河北,山西等全国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简单来说就是补钱、补地、补机制、补固定资产,这些都是当前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的瓶颈所在,政策红利当局,抓住风口!田园综合体————2017年火爆全球中央一号文件力推!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

第8篇:田园综合体项目情况

坡头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基本情况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财政部分别出台政策措施,在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推行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工作。

坡头镇位于济源市南部,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项目所在地,处于洛阳、济源交接地带,是郑汴洛、豫晋陕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节点。镇区位于全镇东部黄河河谷,北接丘陵山地,南临碧波万顷的西霞湖,是黄河中下游为数不多的滨河城镇,整个城镇呈现“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水城风情。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二广、连霍、济阳、济运高速分列四周,交通便捷。

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济源市城市副中心”、小浪底北岸新区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是济源市“十三五”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围绕“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新镇”目标,坡头镇规划了“一轴一带三河三区 ”农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即: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小浪底专用线黄河北岸黄金旅游带,横贯东西;天女河生态文化游、大沟河观光农业游、大柴河文化湿地游,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区、小浪底风景名胜区、连地旅游度假区,构建大旅游大开发格局。

坡头镇田园综合体项目选址在: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北端,涵盖狄沟、郝山、栗树沟三村。该区域距离济源市区8公里,是有名的蔬菜制种基地,山水沟壑,条件优越,是建设踏青赏花、休闲采摘、静心垂钓、水上娱乐、文化娱乐、农家餐饮、乡村农活体验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良好区域。

狄沟村位于坡头镇最北端,小浪底专用线从北向南进入坡头镇的第一村,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6个居民组,125户535人,耕地800余亩。

郝山村位于狄沟村西侧,全村面积3. 8平方公里,共有4个居民组。正在施工建设的“郝山印象” 现代观光农业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对寺河水库及周边区域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内容涵盖仿古街风景区、花海区、爱国主义教育景区、历史人文风景区、郝山庄风景区、玉带湖风景区、梯田风景区、生态农业风景区等8大风景名胜景区,着力打造自然风光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截止目前,完成道路绿化硬化8公里,栽植苗木2.3万余株,发展制种产业300余亩,观赏及油用牡丹200亩,护坡护岸及停车场建设完成,芍药牡丹园、全面健身步道建成投用,并成功举办“济源市全民健身郝山健步走”等大型休闲娱乐活动,民俗村改造与窑洞宾馆建设正在推进。

栗树沟位于坡头镇北部浅山区,全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10个居民组,180户688人,全村蔬菜制种600余亩。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投资2.6亿元实施的大型农文旅项目栗香农庄项目,立足“仰韶文化”挖掘与白狄古城开发,围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有机采摘、水上旅游四大主题,主要发展孔雀观赏、户外拓展、水上游乐、果蔬采摘、特色餐饮和仰韶文化体验等,旨在建设人文底蕴与现代气息并重的复合型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孔雀园,有孔雀3000多只,火鸡与珍珠鸡各上百只;有全省落差最大的滑草滑道4条滑道;水上娱乐区有游船10条;卡丁车赛场有赛车10余辆;休闲观光园、垂钓水库、户外拓展基地、果蔬采摘园、特色餐饮、真人CS基地、儿童游乐场、窑洞宾馆、民俗村改造等项目正在建设。

可享受的政策:

1、田园综合体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按照“3+1+X”的品牌培育体系,在面上继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在点上继续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要继续加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等品牌创建。

2、为支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财政部、农业部、农发行联合下发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政策性金融支持通知》。

3、坡头镇是国家重点镇和济源市“一区一轴二核二带”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也是河南省旅游局首个批复的旅游度假区--小浪底北岸新区的核心区域,在项目融资、基础设施申报等具有优势,坡头镇将优先为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设施配套

4、济源市正在开展“全域旅游”城市创建,制定出来了一系列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必将成为奖励扶持的重点项目。

第9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运营条件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需要综合全面的考虑。从地域性、生态性出发,满足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的功能需求,从细化的功能片区着手,全面综合地对田园综合体进行规划布局。本文将深度解析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要点。

『 田园综合体的多元产业融合 』

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

它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在这三个大的产业基础上进行功能和业态上的细分,可以分为四个产业:核心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

核心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支撑产业: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 配套产业: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产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田园地产等; 衍生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产业群。

『 田园综合体的选址要点 』

田园综合体是多元产业的融合,也就决定了其多元的特点,对于其选址,也需要综合考虑,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良好的自然条件:

开发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要优良,有山、有水、有田,或者兼具其中之二,简言之,自然环境要极致。有山、有水是要求好的环境氛围,便于旅游活动的展开;有田是提供农业生产及农业休闲活动的场所。

2、优越的基础设施:

开发地要有便捷的交通,较好的通达性,完备的环卫、电力等基础设施,满足消费者的度假需求以及休闲农产的生产、研发、销售。

3、较好的经济条件:

开发地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利于休闲农业企业的引进,同时使得当地居民更好更多的参与旅游开发过程,最大化的实现农旅带动效应。

4、其他应考虑因素:

如好的交通区位、巨大的田园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开发地居民优良的素养、精神风貌及服务意识等等,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田园休闲度假等项目业态的加载。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 』

规划布局要点 1

创新性

首先,田园综合体包含多元产业,规划要创新性的满足各个产业的功能要求,让各个产业在规划布局中合理展开;

其次,要从田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出发,创新合理的布局各个功能片区,以满足日益更新的市场需求。

2、 主题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于田园综合体亦然,其规划要考虑布局的文化性、主题性;可以从生态、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色节庆中找寻文化的主题。在文化引领下的规划布局,更能迎合市场及时代的需求。

3、 生态性

任何的旅游开发都离不开生态的基底,生态为先的规划理念也是田园综合体规划要着重考虑的要点之一。

4、 特色性

田园综合体落地在某一个地方,必须要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地方特色性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型项目业态的最大竞争力。

规划布局手法

1、

产业构成上的规划布局

由于产业的多元性,对于其规划布局的也要针对不同的产业性质及功能需求进行各产业片区的规划布局: 农业产业片区:

农业产业片区是大的田园景观背景区,也是展开农业耕作、农业休闲的承载区。规划布局要做到三件事:

一是要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的功能要求; 二是要预留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活动空间;

三是要配备CSA(社区支持农业)的菜园(菜田)空间。

文旅产业片区:

文旅产业片区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加载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以及度假产品的组合。

地产及村舍片区:

尊重原有的村落风貌,打造村落肌理,近似于还原一个“本来”的村子,同时需要布局管理和服务区块,构建完整的村舍服务功能。

2、

功能片区上的规划布局

基于田园综合体多产业融合,可将其在布局上分为不同功能片区,每个片区的规划布局手法会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区分。

核心景观片区——吸引人气、提升财气的核心田园空间

核心景观片区的规划布局要突出的景观主题,规划主体性景观及特殊的游览方式(线路、节点),给游客带来深刻的印象。

依托观赏型农田、名优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山水风光区等自然景观区,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体会田园乡村休闲农业的魅力。

度假/居住片区——城镇化得以实现的核心承载片区

度假/居住片区,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员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片区,以此建设居住组团,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服务配套片区——城镇化的主要功能支撑

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统称为产业配套。与此结合,服务于居住需求的居民,同样需要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公共服务,由此,形成了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上一篇:造价师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洗衣店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