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推进滨海新城建设

2022-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绍兴推进滨海新城建设

借鉴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滨海生态新城

【摘要】文章简要阐述房地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根据滨海新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滨海新城,建设滨海新城,大力发展生态节能建筑,进而提出滨海新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滨海新城;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要求,滨海新城区建设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可持续发展作目标,适时做出战略决策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循环经济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与发展

循环经济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2004年“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发言,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1]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广州、成都、威海、乐山、长沙、桂林、扬州、张家港部分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天津市将于2007年启动生态城市建设,到2010年,率先把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建成生态城区,到2015年,把天津建成生态城市。根据《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10年底,把市中心、滨海新区核心区建成生态城区,到2015年全市建成生态城市,目前这一目标已列入了天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滨海新区现状与展望

滨海新区现状:滨海新区共有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滨海新区生态新城规划:按照《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到2020年,新区土地利用规划结构中建设用地1367平方公里;201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180万人以上,其中城镇人口16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90%;2020年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其中城镇人口290万人,城市化水平97%。2010年滨海新区城镇建设用地由目前的360平方公里增加到43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510平方公里。到2010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20 亿元。根据《纲要》要求和城市化发展步伐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因素的影响,要大力推广节能型住宅,使用安全、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

(三)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建筑的使用能耗大、能效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建筑保温状况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为:外墙能耗为国外建筑的4~5倍,屋顶能耗为2.5~5.5倍,外窗为1. 5~2.2倍,门窗空气渗透率为3~6倍。可以说,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了解,目前天津共有节能建筑7349万平方米,计划“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7000万平方米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生态环保住宅。按照天津城镇常住人口783.06万人计算(截至于2005年11月),现人均占有节能建筑7.38平方米,截至“十一五”末期,人均占有18.32平方米,比例仅达到61.07%,缺口较大。(按照天津市“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内,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由于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已经成为我国三大用能领域之一。根据天津市2007年建筑节能目标要求,滨海新区居住建筑执行65%标准,所以加紧探索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二、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滨海新区生态城区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循环经济是发展滨海生态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到2020年新区人口基本上翻了一翻,建设用地规模却不能翻一番,同时由于新区的发展,能耗必然大幅增长。同时住宅产业在整个全生命周期中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对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要达到全面提升住宅的综合性能和提高人民居住生活水平,促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住宅无疑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大的载体。我们必须以循环经济理论推动住宅产业,以“3R原则”促进住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住宅产业领域中主要体现在“省地、节能、节水、節材”等方面,只有大力发展可持续住宅、推广建筑节能、完善可持续住宅关键技术的支撑体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滨海新区生态城区建设节约有限土地资源

要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最少占用资源。在住宅建设中占用资源最多的首先是用地,要节约用地表现在两个方面:(1)住宅居住区的合理规划,既要保证居民舒适的居住空间,即控制容积率,又要合理安排住区的住宅单体和配套设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2)要有一个合理和科学的户型,尽管户型大小最终是要靠市场来决定的,但是,户型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也是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风土习惯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密切相关,户型不是越做越大。我国为调控住宅产业的无序发展,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强制在新建小区建设90平米以下的户型要达到70%以上。这是因为过低的住宅容积率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另外以使用新型墙体为国家节约土地资源为例,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之前,使用粘土砖,大量消耗耕地,造成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已经达到16亿亩警戒线的水平,因此保护现有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已经上升到保卫国家安全的角度。

(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要想节能首先是搞好规划布局。规划要为节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如建筑外立面的合理设计,随着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开发商通过美化住宅单体的外立面来吸引客户,无限增大开窗面积、不分地区的大面积采用飘窗等等,尽管增加了居民的采光面积,但同时也造成了能耗的加大。合理、科学的规划、控制窗墙比、控制长宽比是节能的根本。其次是围护结构。围护结构是建筑耗能的主要部分,因此提高围护结构的节能尤为重要,主要有外墙外保温隔热技术、外墙内保温隔热技术以及屋面、地面的隔热保温技术;再有就是外门窗,门窗尺寸的大小、整体气密性、水密性,框扇的构造以及玻璃的采用品种,对住宅的节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三、房地产业发展须建立在以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居住区的理念上

(一)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既发展经济又不牺牲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那么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事实已证明无论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都无法使经济社会做到可持续发展,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足以证明这一点。只有循环经济,兼顾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目前它已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真正地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住宅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进一步降低住宅能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这是住宅产业化发展步入成熟的标志,也是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住宅建设仍未摆脱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影响、低生产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能源、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未来资源和环境将不堪重负。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来看,滨海新区的住宅产业还处于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和发展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注重资源循环的节能省地型住宅将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对构建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

(三)生态住宅是实现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态住宅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宅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尽管对“生态住宅”的内涵有各式各样的列举,范围有宽有窄,但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改造现有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在建筑领域内采用高新科技是保障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滨海新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一)强化建筑节能

严格执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我市建筑节能方面的有关规定,从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控制,确保新建居住建筑达到节能65%的标准、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 %的標准。同时加强绿色标准的认证和推广力度,以节能为突破口全面提倡节能、节地、节水。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结合旧区改造项目,每年实施一定比例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加快新型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加快原有公建节能改造步伐。只能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二)提高供热效率

整合供热热源,以热电联产热源替代小型、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加强供热管网保温,继续实施热力管网改造。加快供热体制改革。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实现温度可调节和分户计量,逐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

(三)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重点研究开发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大力推广节能建材和绿色建筑节能建材,使滨海新区的绿色建筑既充分符合本地区的气侯、资源、经济等特点,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实用空间,真正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真正实现绿色地产。

(四)节约用水,逐步推进中水供应

在节水方面,滨海新区新建住宅应全部实现中水供应,到“十一五”末,新区中水回用率要达到或超过30%以上,赶上或超过中心城区的标准。

(五)完善激励机制和法规体系

以建设宜居生态社区为立足点,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有利于形成对建筑投资管理和业主等各方面的推进动力,同时加强对节能标准情况过程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J].宏观经济研究,2005,(4).

作者简介:张瑞华(1972—),女,天津人,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经济师,法律硕士。

作者:张瑞华

第2篇:提升汕尾经济发展软环境 建设宜憩现代化滨海新城

提升汕尾经济发展软环境 建设宜憩现代化滨海新城汪洋同志视察汕尾时指出:汕尾要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发展,就要打造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汕尾发展的成败。可见,软环境建设对汕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砍掉汕尾落后尾巴、加快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最佳结合点、最佳着力点,营造良好软环境,促进汕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里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就加强汕尾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及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深刻认识汕尾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

“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地域辽阔,民风淳朴”,这是对汕尾这片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土地的描述。汕尾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但却是广东经济最落后的地市之一,本地经济发展异常缓慢,基层矛盾激化,社会崩裂,被称为“沿海经济陷落带”的典型样本。消灭“沿海经济陷落带”,是走向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提升汕尾经济发展软环境则是消灭“沿海经济陷落带”,建设宜憩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必由之路。

二、正确理解新形势下掣肘汕尾发展的问题所在

首先,交通建设严重滞后是掣肘汕尾发展的硬件因素。一方面,汕尾境内只有324国道、深汕高速公路与珠三角相连,车流量大,经常堵车,阻塞严重。另一方面,汕尾是广东省唯一一个没有一寸铁路

的地级市,与腹地、内地之间人流沟通不畅。同时,正是由于汕尾与内地和珠三角等地的交通不畅,导致汕尾的出海优势难以发挥、港口难以发展起来。

其次,缺乏归属感的文化是掣肘汕尾发展的软件因素。从地理位置看,汕尾与珠三角、汕头都存在空间距离,因此与两地的经济联系都不强,汕尾文化本质上就是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杂糅,处于强势的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交界地带的所谓的汕尾文化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最后,软硬件的缺失导致投资环境让人望而却步。投资环境所依存的社会治安稳定及市场经济秩序商业诚信的缺失,成为汕尾发展经济的毒瘤。此外,汕尾社会矛盾冲突较多,敏感事件频发,乌坎村事件便是例证。

三、关于提升汕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快交通建设,构筑大交通。以实现“五年大变化”、全面“砍掉落后尾巴”、加快融入珠三角为目标,以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核心,以建设“两网一港”(即铁路网、公路网、海港)为主抓手,当好粤东地区融入珠三角桥头堡的“先行官”,努力构建崭新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从而为汕尾软环境的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二要狠抓软环境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软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包括领导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信用环境等诸多方面。只有优化软环境,我们的整体环境才能硬起来,提

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抢占商机,引来“金凤凰”;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化落后为优先;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向繁荣强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软环境建设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汪洋同志深刻指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举措,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思想观念不是小问题,而是决定发展好坏快慢的大问题。”汕尾之所以落后,有历史、现实,客观、主观的各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落后。因此,要“砍掉落后尾巴”首先要砍掉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落后尾巴,着力破除因循守旧、养尊处优、四平八稳的思想意识,着力破除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看摊守业的平庸观念,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始终保持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危机感。其次,我们要坚持继续解放思想,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着力转变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用开阔的思路、开放的思维、国际的视野、战略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推动汕尾的大发展、大跨越。

三要坚持走自力更生之路。汕尾的发展要靠自己,必须走自力更生之路,不自弃才不被人弃。汕尾需要正气而不是财气,有了正气,凭汕尾的各方面优势,财气自然会从天而降,软环境也会大大提升。古语说得好,“法乎上,得其中;法乎中,得其下”。针对省委书记汪洋对汕尾提出的争当全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的定位,汕尾拿出排头兵的精神,找准切入点,确保在发展速度、转变方式、

区域合作、宜居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欠发达地区的前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极力推动下,汕尾市与深圳市开始共建“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试图通过这个合作区,撬动起地区经济发展的杠杆,改变汕尾经济长期落后局面,这个合作区承载的使命巨大。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波万里红”,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随着汕尾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我们一定能为推进汕尾经济社会和谐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从而把汕尾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憩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在发展速度、转变方式、区域合作、宜居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欠发达地区的前列。

第3篇:东营市滨海新城规划方案解析

方案一:

滨海新城重点功能区规划

新城建设区

滨海新城总用地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8.6平方公里,水系(湿地)绿地等非建设面积78.4平方公里。其中滨海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3.9平方公里;滨海游憩区规划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滨海生态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31.6平方公里;科技研发区规划用地面积6.2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规划用地面积18.6平方公里;内海湖面旅游区规划用地面积16.1平方公里。

滨海新城建设成为服务黄河三角洲的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将防潮堤围合区域海水利用与海水分级净化淡化处理相结合,按照海水净化淡化处理的不同阶段进行水面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水质设计不同的项目与活动,实现对滨海土地的海陆统筹及水域空间的综合利用,形成集行政、商务、金融、信息服务、旅游休闲、科教研发、海水净化淡化等为一体的东营滨海现代服务产业区。

空间功能划分为四大板块:

滨海商务板块• 滨海游憩板块• 滨海生态居住板块• 科教研发板块

1、滨海商务区

充分依托滨海新城海水梯度利用的空间区划,将黄河路延伸线与现状防潮堤交叉口周围区域建设成为东营现代服务产业区,规划用地面积3.9平方公里。将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集中,配套完善的商务办公、酒店、公寓、会展、文化娱乐等设施,形成东营滨海商务区。

集中运作新金融产业,主要包括地权、水权、海权、碳权、排污权等的交易。

以金融街、投资服务中心、广场及绿化带构成核心区,承担新区最核心的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功能,旨在为各金融机构及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提供国际化的发展平台。核心区内的国际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周边拓展区域的甲级写字楼及配套商业。

行政中心:将黄河三角洲、东营及新城区相关行政机构集中于滨海新城商务板块,实施行政推动城市发展,同时,相对的集中办公能有效提供效率。

金融中心:以金融街为龙头完整区域性金融中心,集合各大银行、交易所、投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现代典当公司等,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的投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多方面服务。

商业中心:集酒店、文化娱乐、公共服务与商业为一体,与商务生活同步的个性化商业中心。

商务中心:以写字楼为主,包括甲级写字楼及乙级写字楼。

2、滨海游憩区

利用海水净化处理后的水体及其周边环境,形成亲水、浴水、临水、戏水、入水、借水、

观水、听水、滨水、游水等利用水体、进入水中、借用水景的方式,打造东营滨海游憩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2平方公里。内海湖面旅游区规划用地面积16.1平方公里。

水心:内海区域打造岛屿、沙洲、建筑景观等核心标识系统和游戏目的地,休闲模式包括:水上屋创意风吕、温泉水上度假屋等休闲度假场所;景观小品、艺术建筑等景观标志。

水面:蓝海(内海)本身就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可以打造滨海观光环。水面上还可以船、筏(非机动)等为交通及游憩工具,以漂浮结构形成大地艺术景观。其休闲模式包括:滨海水上乐园的水上游乐设施设备展示和推介,充气类水上游乐设施设备,“水上嘉年华”的滑水、船筏、帆板、冲浪等;在漂浮物上进行的休闲 验性活动;漂浮结构的景观小品等。

水中(水下):水中(水下)是一个新的世界,可以潜水、游泳、戏水,也可以建设水下世界。休闲模式包括:水中的游泳、潜水等戏水游乐项目;海洋温泉浴等水中休闲项目;滨海国际温泉会都酒店的水下 餐厅等。

水空:水空是水面上的空间,可以创造凌空游乐的广泛内容,包括水上热气球、水上伞翼等游乐项目;栈桥、浮桥、水上平台、水上空中花园等景观小品;水上空中花园茶室、酒吧等休闲项目。

水滩:水滩是水岸边浅水区域,为亲水戏水区,是水景制造最有价值的区域。可以使用水榭、船屋等滨水建筑小品打造水上园林;可以开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橄榄球、沙滩网球、沙滩风筝、沙滩田径、沙滩运动车、沙滩拔河、沙滩舞蹈等滨海金滩的水滩游乐项目;开发沙雕艺术、日光浴、散步、沙滩浴等休闲项目。

水岸:水岸是近邻水体的陆地,也是护堤区域,可以形成生态堤、艺术堤、水岸花园、滨海花园、滨海道路、水城建筑体系等多种景观,也是水城的建筑互动关键。滨水区可以看到水体的岸上区域,是室内游乐、陆地游乐的区域。开发海洋温泉公园、滨海温泉水上度假村、滨海国际温泉会都酒店、旅游房地产等。

3、滨海生态休闲居住区

依托围海而成的滨海景观资源及游憩、商业、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中高档住宅,在满足临港产业区及现代服务产业区人口对居住的需要的同时,考虑滨海旅游度假、滨海休闲的需求,规划用地面积约31.6平方公里。

居住区以中低层建筑为主,注重建筑的节能与生态能源的使用,注重与城市水系景观的结合。

滨海旅游度假区要以低层、低密度住宅为主,以水为脉,将水与生活相结合,打造独具风格的水城居住群,形成西班牙风情区、美式风情区等各种特色组团。

4、滨海科教研发区

科教研发区位于滨海高等级公路以东,与滨海居住、滨海游憩区及临港产业区相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提倡生态办公引领滨海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由具备高度信息化处理功能的楼群构成,是关注企业行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功能区。

从功能上来说是集中展示城市产业文化和形象的基地,满足企业研发、会议、教育、培

训等功能。优先考虑从亊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及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入区。

作为产业升级基地、合作基地、创新基地项目,形成综合性的以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研发办公区;同时,联合高校建设可研基地和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集聚联动,成为滨海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聚集地和增长点。

科教研发区将建设产业升级技术支持中心、培训中心、运营中心等,并引进相关的企业入区落户,成为一个以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的总部、部分分支机构及研发中心为龙头,关联产业为支持的综合性、国际性产业升级基地。

5、滨海新城核心建设区基本设计要求

水系与城市空间融合:通过滨海新城内部水系网络将水库、河流、海洋连接形成城市水景观与城市水生态系统。重点对内海区域、观海栈桥、黄河路水系、滨海商务区、游憩区、新填海区域进行特色设计。

低碳与城市设计融合:应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LED照明等技术,以清洁能源作为城市的主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源、海水淡化,加强城市供水节水、雨水及中水综合利用等。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建设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的低能耗建筑,重点包括社区、公共服务建筑等。

突出城市核心区的海岸天际线:通过高层集聚、多层过度、低层围绕的布局方式,集中建设高层数、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区域打造城市中心区。

广利港区及临港产业区

1、广利港区

建设面积:港口建设区面积41.2平方公里。

建设规模:5000吨级散货泊位2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1个、2000吨级码头1个,到2020年吞吐量达到300万吨。

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商贸港,集商业贸易、旅游码头等多功能港口。

将广利港迁至广利河入海口外侧深水区域,有效扩大广利港吞吐能力。对广利河入海口附近进行综合整治河口拦门沙和内河航道疏淤,重点建设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及5000吨级件杂货泊位,建成中心城区的建筑材料、生活日用品和零散集装箱海上运输集散地,到2020年吞吐能力达到300万吨。同时,建设旅游码头,发展海上观光旅游。

2、临港产业区

建设面积:35.4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黄河三角洲生态临港产业基地

功能定位:滨海新城重要的产业支撑,新城区科技研发的成果转化基地。

重点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生态技术、海洋装备制造、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临港商贸仓储与物流等。

新防潮堤选线方案

新防潮堤位于渤海负两米等深线,新堤长30.03公里,线型整体规整、局部灵活。新防潮堤内侧为300米绿化带和200米水系。

方案二:

相同点:

1、整体布局结构与方案一相同。

2、四大功能板块与方案一相同。

3、水系分割、生态优先、组团布局与方案一相同。

不同点:

1、新防潮堤采用外环环抱式布局方式,利用采油岛和观海栈桥形成外海海湾。

2、水系布局更加灵活,水系面积更大。

3、水系分隔组团更加注重用地与水的相融。

第4篇:求真务实 加快推进幸福宜居新城建设

——幸福宜居新城建设汇报材料

2010.6.12

为深入贯彻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精神,加快幸福宜居新城建设,空港产业园区对照新区下达的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强力推进,不断开创幸福宜居新城建设新局面。现将前阶段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 健全组织网络,幸福宜居新城建设有保障 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幸福宜居新城建设,多次 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讨论研究,确立了‚八个好‛的目标,即:产业升级好、收入保障好、住房条件好、公共设施好、文化教育好、生态环境好、城镇建设好、社会和谐好,并计划通过‚十项行动措施‛来达到,即保障安民行动、增收富民行动、安居惠民行动、教育智民行动、健康强民行动、出行便民行动、平安卫民行动、生态宜民行动、服务利民行动、帮困济民行动。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落实,园区成立了幸福宜居新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园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担任组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职能科室(部门)和各村(居)主要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

1 先后制定下发了《空港产业园区宜居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规划》、《空港产业园区幸福宜居新城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幸福宜居新城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明确具体要求,量化工作标准,做到定任务、定责任、定进度,定人员,确保各项任务有序实施。为使广大群众投身于幸福宜居新城建设中来,园区还通过《新空港 新硕放》、社区宣传栏、园区公务网、新硕网等媒体进行宣传。通过上述举措落实,唱响‚人人动手建新城,建设新城为人人‛口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网络,为幸福宜居新城建设提供强大保障。

二、落实工作举措,幸福宜居新城建设求实效 按照‚点、线、面‛工作层次和‚洁、美、亮、畅‛要求,园区及时召开幸福宜居新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各责任单位根据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工作目标任务。

1.加强社区环境整治,打造幸福宜居小区。

今年以来,园区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工作,首先明确了社区物业公司与社区居委的职能职责,其次在各社区推行扁平化管理,组织举办了社区、村(居)委主任培训班及召开2010年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并组织专题考察调研。目前,各社区基本实现了管理‚一平台三机制‛模式。‚一平台‛,即各社区均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将24类88项下沉社区的行政事务交由社区工作站办理,‚三机制‛:即‚一人多岗‛、

2 ‚ 分片包干‛、‚ 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社区群众办事不出小区,形成了社区管理岗位相互兼容,人员相互补位,工作相互协调,工作责任到人,信息共享,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小区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在以南

一、南二为试点也向其它各社区全面铺开,完成沿街外墙翻新1890平方米,绿化提标15000平方米,增加休息设施2个,增加居民自行车存放处10处。设臵便民店、放心早点6处,社区服务网点2个,道路铺设人行道板1758平方米,雨水管铺设疏浚19845米,增设停车位130个。启用了南星苑、咏硕苑停车场,改造社区车库70只,乱停放现象得到了改观,车辆失窃现象明显减少;小区绿化养护补植87776平方米,改造车位1043平方米,整治楼道1222个,清除垃圾3024车;对社区建设工程召开评议会,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也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工作劈立了新路径。通过社区环境整治,为社区居民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2.加强市容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园区加强了对市容市貌的整治工作。一是做好道路亮化修缮工作。长江南路绿化景观工程于2月开工,3月竣工,全长5.8公里,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种植乔木5000株,灌木25.7万株,草坪18万平方米,景观小品9个。在长江南路道路景观绿化建设中,我们把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生

3 态环境与绿化建设有机结合,在景观小品中带入了硕放当地的吴文化、大墙门、让里世家等文化元素,综合空港产业园的发展、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做到文化与绿化相融、艺术与景观相映、园区道路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将长江南路提升为一条带有硕放特色的文脉。基本完成了薛典路一期亮化示范路工程,目前对该路段的亮化进行修补。该亮化示范路工程造价达200多万元。对通祥路两侧的破损人行道板砖、盲道进行修缮,共修缮道板砖、盲道等4410平方米,修缮费用达24.3万元。二是做好垃圾分类清理工作。垃圾中转站5月底主体验收,现已进入简装阶段,6月底全部完成。完成了通祥路垃圾分类收集箱的更换,全路段更换垃圾分类收集箱350个,费用12.25万元。三是完成了城际铁路沿线整治工作。5月份完成了对城际铁路沿线(空港段)综合环境整治行动,完成拆违面积9942.3平方米;拆迁面积5000多平方米,清理河道漂浮物及垃圾777吨,清理暴露垃圾、渣土172830吨,清理乱堆放物料3474吨,完成粉刷面积126608平方米,紧靠城际铁路并行的长江南路延伸段绿化全部进行种植,绿化面积469000平方米。同时完成了铁路沿线企业标识的亮化及香楠佳苑的亮化工程,各项整治费用累计达2623.58万元。四是做好‚五小‛车辆整治工作。对群众反映较大的辖区内的‚小飞龙、摩的‛等五小车辆进行了整治,规范辖区内道路旁的停车秩序,改

4 善了乱停现象,缓解了道路的交通压力。五是打造通祥路宜人商业街。积极推行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质量承诺、信息公示等自律制度,引导经营户诚信经营。推行了一批‚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经营户,以点带面,引导经营户积极参与放心消费的创建工作,通过活动来促进经营、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和逐步优化。六是对街道地段进行灯箱整治。组织力量,不定期的对街道中心路段(地段)的撑牌、灯箱进行整治,收扣撑牌、灯箱200余块(个)。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街道辖区主干道两侧店面的店招审批手续工作,年初至今共审批了51家店招。

3.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享受快捷便通交通。

硕放是一个比较偏离市中心的地区。为使群众出行到市区、新区更加方便,园区将交通便民工程放在重要位臵。一是对老街进行修复。昔日的老街,由于重型车辆频繁进出、施工开挖道路、路面反复修理等原因,致使道路破损严重,造成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今年实施完成了老街修复工程,确保赶在梅雨季节到来前使老街道路平坦、顺畅。二是对锡宅路进行改造。锡宅路是硕放通往市、区的主要道路之一,建设于60年代,至今已40余年。由于道路建设时间较早,基础结构薄弱,通行车辆较多,使道路破损严重,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近年来,群众反响强烈,对锡宅路改造的呼吁声越来越高。为彻底改善锡宅路的道路交通面貌,解决群众关注的锡宅路出行难问题,今年

5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将完成锡宅路(机场南路-薛典路段)改造,全长4.66公里,计划投入约1300万元,7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二是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公交是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到重要民生问题,公交优先即百姓优先,对建设‚幸福硕放‛有着重要意义,为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快捷便通的交通,园区积极配合黄家门公交场站建设,加快将对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广泛听取了广大群众、人大代表的意见。园区现有公交线路32路、92路、7

51、7

52、753,

4.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 结合实际,着力加强文化品牌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地方戏种‚无锡评曲‛为抓手,充分挖掘现有‚无锡评曲‛社会资源,积极组建了 ‚无锡评曲‛演出剧组,并专配演出乐队12人。演出剧团主要活跃于市、区、街道和社(居)的群众文艺演出。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共演出30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以‚享受高品质‛的社(居)活动为着眼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活动。今年来,先后开展了‚建设‘幸福硕放’启动仪式暨空港产业园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健康快乐、精彩人生‛广场腰鼓、莲湘比赛活动‛、‚地方锡剧进社(居)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展活动‛。 ‚激情周末‛广场文艺、瑞港之星才艺大PK等系列活动,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

6 化生活的需要,更提升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活动的欣赏和鉴赏水平,从而推动了社(居)居民素质的再提高。

5.加强文明素质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一是利用平台,广泛宣传,营造文明创建舆论氛围。通过《新空港〃新硕放》、党支部学习宣传材料、公益广告牌、社区宣传栏、黑板报、横幅等宣传平台,就《无锡市民文明公约》、《无锡市民行为准则》和文明礼仪在园区各社区,尤其是通祥路与振发路的沿线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呼吁社区居民、商铺经营业主在生活中讲文明、讲道德、树新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单位争做文明职工、在家庭争做文明成员、在社会争做文明市民,积极参与文明示范街创建活动。二是拓宽渠道,积极发动,大力开展创建志愿活动。5月底,园区进行党员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更好地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各基层党支部都围绕解决广大居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设臵了宣传教育、社会治安巡逻、环保宣传、文明宣讲、政策宣传、文化宣传、交通协勤、医疗服务、便民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各基层党支部在具体活动中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标识‛、‚一面旗臶‛、‚一个项目‛、‚一个口号‛、‚一本手册‛。各社区也相继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多次组织志愿者队伍主要就通祥路和振发路两条文明示范街进行绿化环境志愿活动,固定

7 每个周末都组织一次对两条示范街沿线的护栏进行清洁,对沿线墙壁、路灯、公交站台上的牛皮癣进行清除,对沿线绿化、道路上的白色垃圾进行捡拾。通过志愿者这支队伍、志愿活动这一平台,以实际行动感召居民主动参与到幸福宜居新城建设工作中来。

三、 咬定目标,进一步推进幸福宜居新城建设 下一阶段,园区将继续围绕‚八个好‛的目标,落实‚十 大行动‛,进一步推进幸福宜居新城建设,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督查,强化保障。由党群处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督查,对上级及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宜居新城建设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照目标任务分解表,每个季度印发幸福宜居新城建设工作督查清单。及时通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督查事项的落实情况。适时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开设网上投诉信箱,接受群众监督,集中受理群众投诉,转有关部门查处。重要督查事项商请园区相关领导现场办公

二是完善交通,方便出行。首先,要争取地铁三号线贯通到硕放地区,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上级,特别是军方的支持,使地铁通到硕放这一广大群众的愿望得到实惠。其次是优化公交线路。在现准备工作就绪的情况下,下阶段要切实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科学组织,齐心协力,

8 有效加快推进,确保这一造福百姓、惠及园区的民生工程早日实施。

三是化解矛盾,平安卫民。一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及时妥善化解矛盾。二要积极推进平安硕放创建工作,开展‚手拉手共创平安校园,心连心同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创建活动。三要加强大巡防机制建设,首先要完善园区技防设施,另外,壮大‚红袖标‛等群防群治队伍,确实发挥好治安中心户(楼)长作用。四要及时整治打击各类突出犯罪治安问题,实现各类刑事案件持续下降,及时消除各种治安突出问题。五要全面推进园区主干道路、公共复杂场所技防设施建设,启动对香楠佳苑、锦硕苑技防设施规划建设。六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外来人口登记发证率达90%以上,出租户治安责任书签订率达100%。

四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安民惠民。要加快安居房建设步伐,缓解拆迁安臵用房紧张的矛盾;逐步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完成睦邻中心建设。完成硕放市民广场文化大舞台建设工程;启动市民文化公园建设和‚大墙门‛门楼建设工程;举办‚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和庆典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幸福社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

第5篇:演讲稿滨海新城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定稿)

滨海新城 — 我们共同的美丽家园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作画赋诗盛赞钦州:“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丹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虽然不及齐白石他老人家能作画赋诗,初到钦州的我,也一样深爱着这片土地并把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这是个古老城市,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的气候舒适宜人,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这是个朝气蓬勃的城市,她正经历着从岭南古城到国际化现代都市的华丽转身。每一个钦州人都努力奋斗,把建新城当做新一级发展目标。处处都可以感受这种坚毅、奋发的青春气息。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经历了93年风雨征程。从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工业建设突飞猛进,农业结构调整成绩卓然,国防力量不断增强,科技领域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奔小康,伟大的祖国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跟随着火红的足迹,紧跟着党,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为建设滨海新城贡献自己所有力量!

今天的钦州,正通过挖掘自身的环境优势和特色,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为发展引擎。东进南拓,向海发展,打造一座宜商宜居的国际海湾新城。这座个性鲜明的魅力之城正在崛起!

站在茅尾海码头,感受着凉爽海风,仿佛母亲温柔地轻抚着我们。

一座座国际化建筑悄然崛起:北部湾钻石海岸国际海鲜城,美食汇聚,网罗各地美食,品味优质生活;皇冠假日酒店,功能齐全,享受舒适生活;东盟生态园,低碳环保,感受自然生活。奥特莱斯,购物天堂,体验时尚生活。再加上白石湖片区、沙井岛片区、辣椒槌片区,三个组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这幅美丽的画卷锦上添花。滨海新城的未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滨海新城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建!

朋友们,青春是整个人生旅程中最绚丽、最灿烂的一站。青春的种子,正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开采,去挖掘,去释放。作为钦州的一员,一粒这座城市的种子,当前肩负着再造新城的重任,现在,正是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我们有着共同的美好愿望,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一种为这个城市奉献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工作,每一个都应如此……当这些种子集结时,就是一股庞大的精神传递,会改变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改变这个城市每个人的生活。让我们怀着对建新城的美好憧憬和深深祝福,奋发向上,团结一致,顽强拼搏,为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当我高唱共青团团歌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眼前出现一幅幅温馨的画面:炎夏的午后,人们漫步滨海浴场,孩子们嬉戏玩耍,这里就是他们的游乐场。人们或游泳,或垂钓,或品味美食,和谐惬意。

滨海新城,这颗闪耀在中国北部湾的明珠,正在崛起!让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齐心协力,用热情去传播“自强实干,融和共赢”的钦州精神。共同建设我们可爱可亲的滨海新城!

第6篇:新城高陵工业园项目建设推进主持词、议程

新城高陵工业园

项目建设推进会主持词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主持:邢欣副区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新城区人民政府和高陵县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新城高陵工业园框架协议一年来,新城高陵工业园在建设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要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感谢高陵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大力协助以及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城高陵工业园项目建设推进会,希望与会领导和嘉宾就新城高陵工业园总体规划、前期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园区的建设发展能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下面我介绍一下到会嘉宾: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中共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董军,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省身,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王学东,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副局长王西京,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田党生、西安市工信委副主任刘琳萍、中小企业处处长陈建锋、西安市城乡统筹办公室主任李元合、综合处处长边雅妮,中共高陵县县委书记张忠堂,高陵县人民政府县长赵寅科,中共新

-1-

城区区委书记卢凯,新城区人大主任徐强,新城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德文,新城区政协主席张亚西,高陵县和新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

与会的企业界嘉宾有:

陕西煤化集团董事长华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邵必林,陕西鸿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鸿明,

感谢各媒体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和参与。

第一项:由西安市规划院项目负责人何杰介绍园区总体规划情况;

第二项:嘉宾致辞

(1)高陵县县委书记张忠堂同志讲话

(2)高陵县政府县长赵寅科同志致辞

(3)市发改委、工信委领导致辞

第三项:企业界嘉宾致辞

(1)陕西经济循环院领导致辞

(2)陕西煤化集团领导致辞

(3)陕西鸿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领导致辞

第四项:新城区政府区长李德文同志讲话;

第五项:市上领导讲话。

大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光临大会。谢谢!

-2-

第7篇: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迁建工程昨在开发区滨海新城奠基

两年后的金秋,学子可望在上虞就读大学。昨天上午,上虞第一个大学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迁建工程正式在开发区滨海新城奠基开工。

昨天一场密密匝匝的台风雨,尽管让在场的建设者和工作人员都穿上了雨披撑起了伞,但上虞城市将拥有一所大学的梦想,仍然激发了所有在场人员的热情,大家满怀期待地站在一片海涂地上,憧憬着两年后这里将矗立起一所现代化的高等学校。浙江理工大学的一批年轻学子甚至在风雨中充当志愿者,为他们将来的学弟学妹们择枝上虞奉献着一份前人栽树的辛劳。

绍兴市副市长丁晓燕,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校长裘松良,副校长陈建勇、郜正荣,纪委书记李菲,我区领导孙云耀、王慧琳、徐尧峰、卢一勤、方静等出席,奠基仪式由区委常委、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文炜主持。

区委书记孙云耀宣布项目正式奠基。

上虞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科技与艺术学院的协议签订于今年2月。根据协议,区校双方将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努力把该学院建设成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的高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要地和双方全面合作的基地。

据了解,浙江理工大学独立学院落户上虞,是绍兴打造浙江高校次中心建设中的第11所大学。副市长丁晓燕在致辞中表示热烈祝贺,她希望合作双方抢抓机遇,加强协调,全力推进迁建工程各项建设,早日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学院,为绍兴和上虞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这是上虞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上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78万上虞人民多年来的夙愿。”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慧琳在致辞中说,杭州湾开发区是上虞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一直以来致力推动产城融合、提档升级。规划建设中的上虞滨海新城,已吸引了大批社会项目相继落户,浙江理工的引进,对于上虞教育的传承发展、滨海新城的加速形成和产业的提档升级具有深远意义。双方全面合作后,不仅为浙江理工科艺学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上虞教育事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慧琳表示,上虞各方将全力支持配合好项目建设、招生办学和生活配套等方面工作,确保项目在2017年9月顺利投入使用。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致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政校合作的典范。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说,迁建工程开工奠基是校地双方有效推进全面合作的生动体现。浙江理工将大力支持学院建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创新高地为目标,携手上虞深化互惠合作,“我们期待着双方产业全面对接,科技更加深度合作,努力为上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浙江理工旗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独立学院中排名靠前,拥有纺织、服装、艺术等特色专业,与我区的产业契合度较高。学校一期办学用地550亩,按照全日制在校生6800人、教职工650名的规模规划建设,远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0000人。

上一篇: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教案下一篇:保安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