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

对我国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探析

摘 要:建筑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结合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建筑设计方法与原理进行建设专业方面的设计与创造,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引 言

城市建筑在城市中是以大规模的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城市的设计与规划引导着一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工作以及建筑设计的方法。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建筑设计的方法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建筑设计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的功能、建筑的形式、建筑的技术以及建筑的造价等关键因素,在设计中将这些因素很好地综合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作品中。城市的设计主要是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进行有关的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以及城市建筑设计,因此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的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一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设计中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建筑设计可以促进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因此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1]。

2 建筑设计的作用

2.1 建筑设计促进城市的发展

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具体物质形态的体现,为城市塑造一定的生活空间,为城市各项功能的完成提供相应的载体。尤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的建筑也越来越多,建筑逐渐集合以及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城市逐渐发展并且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建筑群,建筑群的扩大与发展也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

2.2 建筑设计促进现代城市与社会的文明发展

建筑设计中是集合了建筑、艺术、文化以及时代印迹的一种设计活动,建筑设计促进建筑的施工与完成,也促进一个城市发展。建筑设计也是一种文化与技术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甚至是这个社会的文明。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建筑设计来对城市进行规划与进行城市空间的塑造,现代社会文明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得以呈现,因此建筑设计可以促进现代城市以及社会文明的发展。

2.3 建筑设计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发展的需求

建筑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施工与完成一定的建筑项目,因此建筑设计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满足人们生活也发展的各种需求。建筑是人设计的建筑,也是人建造了建筑,但建筑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建筑设计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建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相关的设计活动,明确设计目标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探究有关的建筑设计方法。

3 现代城市建筑设计的方法

3.1 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整体性设计的原则进行相关的设计活动,建筑在设计中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主要是对于建筑的尺寸、建筑的色彩以及建筑的开放空间进行有关的整体性设计,让建筑设计在整体上比较和谐与稳定。设计者在设计中需要对于建筑的尺寸进行多次校对与修正,对于建筑色彩选取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设计需要以及当地特色进行慎重选取。另外在设计前应该对当地的地理、地质、气候、文化、风俗等进行有关的调研与分析,这样的建筑设计作品可以在整体上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样的建筑设计也是较为成功的[2]。

3.2 对传统建筑设计进行继承与创新,体现当地建筑特色

现代城市在快速的发展,建筑群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很多的城市不重视城市的建筑设计,导致现代城市在建筑设计上出现很多雷同的建筑。现代城市变成类似的城市森林,却缺乏现代城市的地方特色,因此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建筑特色进行有关的建筑设计活动,对这个城市的传统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与继承,进而在建筑设计上更好地展现地方特色。

3.3 设计生态建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节能环保观念的深化,对于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要趋向于设计生态建筑,这样才可以满足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建筑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耗是较大的,因此对于建筑在设计阶段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可以在源头上促进能源的节约,发展生态建筑来促进现代城市的健康发展。例如,南昌市是一个中部省会城市,受到大陆性季风影响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夏季和冬季是能源消耗的高峰期。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应该结合南昌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筑设计活动,建筑的方位设计应该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以及冬季的主导风向西北风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的角度,一般保持在0~60°的夹角范围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来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降低建筑物在夏季以及冬季对于制冷和制暖设备的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也符合现代城市的节能环保理念。南昌市的光热资源也相对丰富,太阳能也是一种清洁的可以再生的资源,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可以良好运用太阳能来为建筑提供能源供应,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使南昌这个英雄城市继续发挥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促进英雄城市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建设[3]。

3.4 借鉴西方建筑设计方法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是较为深入的,很多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技术都较为高超,西方建筑设计在世界上也是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设计者将前卫的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结合较为和谐与精妙,设计技艺以及设计理念代表世界前沿水平,因此值得我国的建筑设计者借鉴与学习,进而提高我国的现代建筑设计水平。

3.5 将建筑设计方法学与实际建筑项目紧密结合

建筑设计方法学主要是指建筑設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确立设计对象、设计的目标、设计的环境、设计的程序以及设计评价标准,在设计中将实际建筑设计项目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当地的地质特征、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等进行有关的建筑设计工作。在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掌握好建筑设计方法,深厚的设计专业基础以及熟练的制图能力是建筑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在设计中结合具体项目进行设计,画出建筑的剖面图、效果图以及设计平面图,对于关键处在设计图中进行标注,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在设计方法上也进行修正与提升,提高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现代建筑设计变得更加功利性,对于西方现代建筑的过度模仿与借鉴以及忽视对我国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我国的现代城市逐渐缺乏本土特色。因此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并进行再创新,尤其是在建筑设计方法上进行深化与研究,提高我国的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促进我国现代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赢丹.对我国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J].建筑设计管理,2011,(06):47~48+60.

[2]王立国,郁海峰.概论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110.

[3]夏登江.渝东南土家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启示[J].艺海,2014,(03):158~160.

作者:熊亮 黄可

第2篇:对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认识

摘要:并购是优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许多中小企业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这就给优质企业带来了并购机会。在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举足轻重,本文对企业并购效应、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合规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企业并購;效应;会计处理方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企业并购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就遍地开花,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奔驰汽车公司合并,继而并购浪潮迅速向全球扩散。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资产以国有为主,不存在并购的可能,所以企业并购在我国发展很晚。到了市场经济时期,各类私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扩张和倒闭现象并存,为企业并购创造了良好时机,大大加快企业并购的步伐。近几年,我国企业并购进行的如火如萘,2010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更将企业并购提升到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战略任务高度。因此,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对企业并购的认识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它是并购方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被并购方法人产权的行为。企业并购带来的成本效应、规模效应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协同效应。对于并购企业而言,通过并购可以取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可以利用并购优势来化解破产危机,同时又重新获得不断壮大的机会。企业并购协同效应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其二,产生经验成本曲线效应。企业在选择并购对象前,必定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一番细致的市场考察与分析,在确认有足够价值后才会提出并购方案。其实,被并购企业虽然经营不景气,但大多在技术、专利、市场等方面有一定特长,在被并购后可以贡献许多成功经验,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为积累经验需付的学习成本,同时可在最短时间内提升企业实力,获得更多的战略机会。其三,合理配置资源。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这样可有效挖掘现有生产潜力,促进企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同时也为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奠定扎实基础。

二、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对比

购买法是一种直接购买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交易行为。使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一般可遵照以下程序进行:对被购买企业进行负债及资产的确认和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以取得成本入账,入账成本包括并购企业实际支付货币或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与并购产生直接费用之和,而间接费用则不计入成本;并购企业入账成本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称为商誉,入账成本大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差额为正商誉,反之则为负商誉。正商誉在持有期间不摊销,于每一会计年度末进行减值测试,对于有证据表明其价值确实减少的,计提减值准备;负商誉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权益结合法亦称股权结合法、权益联营法,是将企业并购看成参与并购的两个企业,通过股权交换使股权融为一体,而非资产的交易。基本原则为:在并购之日起,参与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账面价值计入并后企业;并购方相关资产和负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目标企业不同的,应当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并购过程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

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采用购买法更为合适。权益结合法以原始账面价值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如果提供账面价值不准确,可能给并购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还不长,只能算是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各项制度及信息披露都存在缺陷,所以这种背景下得到的权益数据可信度不高。当然,权益结合法并非全无不取之处,在有效性较低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很难获取,购买法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算和工作量。那么,权益结合法核算简单、技术要求低,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相适应。因此,作者在此讨论基础上,认为企业并购不一定局限于何种方法,而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及资本结构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并购顺利完成。

在购买法下,被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必须以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商誉,并在10~20年以分摊计入成本,而权益结合法下则不存在此问题。在未来会计期间两者的收益之间会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合并企业的投资热情。一般而言,权益结合法避免子较高的资产折旧基础和商誉的出现,合并以后各期的会计收益较购买法下为高,给报表使用者以企业增长的感觉,因而合并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权益结合法。使用权益结合法能使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处于有利地位,但这种资源配置效率是低下的,它把额外的成本强加于其他企业。

三、完善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在总结了一些并购案例之后,本文提出以下完善会计处理实务的建议:

1.尽快建立基于企业并购业务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行为最基本的约束依据,它对市场经济行为的有效性影响很大。我国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合并会计准则建设,因此应从国际惯例和成功并购案例中汲取经验,再根据我国国情现状,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进而维护并购市场秩序的稳定。

2.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应经过认真考量

随着在企业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经验的不断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如被并购企业在同一控制下宜选用权益结合法,并购完成效率及质量较高,非同一控制下则采用公允价值。当然,在并购中选择什么样的会计处理方法,还与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等有重要关系,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决定并购计划之前一定要进行双方评估,确认自身有足够实力,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或影响较小,然后采取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协调双方的产权利益关系、经营市场份额、岗位安排等事项,保证并购之后能利用被并购民营企业的设备、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扬长避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企业要根据国际惯例及成功并购案例总结经验,建立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以保证对目标公司审查与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很可能使并购企业产生评估失误的风险,因此并购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考量,对目标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产业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另外,大多民营企业为家族式管理,存在许多隐性成分及账外因素,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形成并购风险,双方可签订具有法律保护性质的协议。

4.抓住机遇,妥善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企业并购会牵涉到很多相关利益群体,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经常需要借助外界主体提供的信息。民营企业在我国地方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其依赖性增加。也因此在并购民营企业时政府的角色非同一般,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等条件,加强自身的判断能力,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制定客观、有效的并购方案,实现企业并购价值。

5.注重被并购企业文化的融合

并购会计处理会使很多职能部门的利益因此而改变,有赞成者有反对者,如何使会计处理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和每个关键职位员工的思想动态,利用其原有的企业凝聚力,融合双方的企业文化,借助信念来约束和激励被并购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压制其不满情绪,保证双方的正常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将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登陆中国市场,同时我国也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企业并购将会越来越频繁。在并购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也会不断完善。总之,业并购的相关会计业务处理会随着实践不断优化与成熟,最终为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易秀芸: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长虹并购美菱个案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08)

【2】张研:论公司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原则与方法【J】价值工程,2011,(05)

【3】孙德风 高伟:企业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4】罗安国 唐绪兵 钟叶姣:中国企业并购规制的现状、问题和目标市场结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8)

作者:左广恩

第3篇:对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摘要] 经济史的研究对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史研究的方法决定着经济史研究的水平和方向。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并据此形成了许多经济史学派,如计量史学、制度经济史学和社会经济史学等。本文在对这些不同经济史学派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经济史 经济学 历史学 方法 学派

一、经济史的主要研究方法

经济史学像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方法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就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1.描述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按历史顺序依次阐明历史过程的全部,它有助于理顺复杂的历史事实,有助于解决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以及“怎样发生”这些问题,但无助于解决“为什么”发生这个问题。2.分析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已知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找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果现存的理论可以解释历史,就会以某种理论来解释;如现有理论不可能解释,可以提出新的理论假说来解释。分析法主要有两种:因素分析和因果分析。3.比较法。这种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诸多事例的比较,找出共同的特征与不同之处,有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较法主要有: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宏观经济比较与微观经济比较;多元结构分析比较;文化—历史分析比较。4.跨学科分析法。5.分期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先把连续的社会经济化分为互不相同的阶段,然后对各个阶段加以分析。它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事物的总体性及各个阶段的联系,有助于了解社会经济的变化及取向。6.定量分析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工具分析问题,旨在更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料。

吴承明先生则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宏观上指出了经济史的诸多研究方法。从历史方面讲主要有:1.历史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历史观,都是方法——思维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说明历史的方法”(列宁)2.实证主义。即探求历史的真实。3.价值判断。这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使用今天的价值观,不仅评价当时的效果,还包括后人一直今人的潜在效应,但尽量不要渴求古人。从经济方面将主要有:1.方法论。在经济史的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2.假设。3.计量研究、制度等。从社会方面说主要有:1.社会变迁。在经济史研究中,吴先生认为,一切社会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2.非经济因素。吴先生认为经济史研究中要充分考虑非经济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以及总体史观等。从文化上说主要有:文化制约、思想发展规律、启蒙思潮等等。

李伯重先生指出历史学的方法和经济学的方法是经济史研究的两大基本方法,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是史料学和考据学的方法。经济学的方法是统计学的方法,又不仅仅是统计学的方法。同时经济史研究还应借鉴其他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计量史学的出现等。

在经济史研究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认为吴先生的“史无定法,百家争鸣” 主张, 比较可取,但是由于众多学者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在经济史的研究法方法上还是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二、经济史研究方法上的不同派别

我国的经济史研究大体上有三派。一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来研究经济发展,包括历史学原有的政治和典章制度研究。另一派偏重从经济理论上来解释经济的发展,有的并重计量分析。第三派兼重社会变迁,可称为社会经济史学派。

有的结合西方经济史研究的状况,根据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把经济史学分成两类:传统经济史学和新经济史学。传统经济史学采用历史学的分析方法,很少使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对历史进行解释。 因此,传统经济史学可视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运用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经济史学家大都是先收集大量史料,在此基础上凭着鉴别力与直觉得出一个见解,从不使用“假设”。而新经济史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他的精髓就是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来研究经济史。因此,新经济史学又称作计量历史学。运用新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经济史学家认为,经济史研究不只是搜集、考订、分析史料和叙述史实,而更重要的是能解释史实,说明其中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所以他们通常先设定一个假设,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根据这一假说进行预测,最后,用历史事实来验证预测,如果预测是对的,那么假设就是正确的理论;反之如果预测是错误的,那么这种假设就要被否定。

对此,A. k. 凯恩克罗斯曾在一篇“称颂经济史”的演讲中划分了两种经济史,即历史家的经济史和经济学家的经济史。前者与历史的唯一区别是他研究的对象是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经济学家的经济史则运用一般的理论来说明历史事件,而不单是就事论事。

高德步进一步把经济史划分为两个学科,即经济学的经济史和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他认为,传统认为“经济史是处于经济学和历史学两大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的观点是经济史学学科划分上的误区,正是因为如此,导致经济史学研究长期以来的方法论错误,也导致经济史学研究的落后状况。那么,经济学的经济史和历史学的经济史有什么区别?怎样坚持经济史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论,以促进经济史学研究的发展呢?高德步对此作了进一步分析。他认为经济学的经济史和历史学的经济史的区别可以从经济史的三个不同层面上来考察。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包括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和历史主义经济学。在这三个层面上,由于研究任务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

经济史研究三种方法在三个不同层面上,存在一种上下对流的交互关系,即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整个经济史科学实现发展。在第一个层面上,即编年经济史研究层面上,经济史研究主要是归纳和描述。归纳就是收集更多更可靠的历史事实,在归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最基本的关于历史事实的描述。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经济史就是汤因比的所谓“历史”。在第二个层面上,即在分析经济史的层面上,经济史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这就是需要通过不同现象之间的比较研究,找出因果联系并总结出规律或“法则”来。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必须采取溯因法。这个层面上的研究结果就是汤因比所谓的“科学”。在第三个层面上经济史研究的目的是推理,采用的是抽象演绎法。抽象方法的本质是推测,即利用通过观察得出的规律性解释,来进一步推测出未经考察的领域。这就是汤因比所谓的“虚构”。在编年经济史和分析经济史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抽象,得出某些经济概念和假说,并发展成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反过来这些系统的理论可以作为方法和工具,来进行编年经济史和分析经济史的研究,这就是经济史家的“史观”。在经济史研究的这个阶段,经济史家可以采用所谓的“虚构”方法,即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经济史学家利用经济史实对这些假说进行验证。这样就又回到了分析经济史。在假说和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史家利用新的“史观”对经济史实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并做全新的描述和写出新的编年经济史。这种研究事实上是对人类过去的经济活动的推测。但是作为经济学的经济史的任务,一方面是推测过去,另一方面是预测未来。从根本上来讲,经济史推测过去的目的,还在于预测未来即利用对过去的推测得出的规律性的“法则”来预测未来,预测未来的人类行为和这种行为的可能结果。这是所有科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史科学的最高境界。

三、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分歧的再认识

高德步等学者对经济史的划分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实的状况确实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在研究经济史,两类经济史家又往往互相排斥。例如克拉潘拒绝使用经济理论,他认为经济理论与经济史毫无关系。 我想这也应该是经济史研究落后的原因。所以我认为,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在方法论上应该互相借鉴,特别是历史学的经济史要积极借鉴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史,以促进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新经济史学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种做法的正确性。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出现新经济史革命。这场革命分为逻辑上互相呼应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新经济史革命的第一阶段,即产生阶段,也是以历史计量分析为主的阶段。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诺思开始运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经济核算法、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法和经济计量分析法,研究美国经济增长史。他首先对1790年~1860年间美国国际收支状况进行经验性研究。以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一个关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型,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1961年出版的《1790 1860年美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这项研究被认为是“新经济史学家” 运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改写美国经济史的开端。1964年,福格尔发表的《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是“新经济史学家”提出并运用“反事实度量法”这一新经济史两大计量分析方法之一的代表作。他把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与假设没有铁路时国民收入水平加以比较发现,铁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被经济史学家夸大了。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最多只减少3%多一点,铁路并没有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换言之,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应该从铁路之外的方面去寻找。

1968年诺思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1600年~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一文,提出并运用了历史计量分析的另一个主要方法即“间接计量分析”。诺思对每项成本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航运安全性加强和市场经济扩大等因素的作用使成本降低的结论。这样诺思通过间接计量法算出了缺乏直接可比数字的海洋运输生产率的变化,解释了航运增长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诺思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量化分析,因为他实际上考察了数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制度因素。即市场扩大,市场规则趋向完善,交易活动安全性提高等。新经济史革命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新经济史革命”的第二阶段,即以经济制度分析为主的阶段,也是这一革命的发展阶。1973年,诺思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将产权理论运用于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探索欧洲兴起的原因。该书的核心观点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欧洲的发展正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所在。”深刻解释了欧洲兴起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新经济史革命”第三阶段,即将人类生存状况演变史研究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结合起来,将历史计量分析、制度分析加以综合和扩展并与现代生物与医学分析技术等自然科学成果结合起来的阶段,也是这一革命拓展的阶段,将经济史分析与现实经济政策探讨结合的阶段。

从上述过程的研究方法的基本路径看,“新经济史学革命”从经济历史计量分析发展到制度分析,再发展到历史计量分析、制度分析与经济热力学和生理学分析等自然科学的结合。这也就打破了新经济史家们指出的“传统的经济史研究与经济理论脱节”的状况,也正是诺斯等新经济史家把经济学理论引入经济史的研究,才实现了“新经济史革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足以给我们以启示:经济史研究必须引入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而不是互相排斥。如,多数经济史学家相信,如果运用合理的理论框架,采用科学的计量分析法,是可以通过历史计量分析的方法的运用提高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水平的),才能把经济史研究引向深入。

治史可因对象、条件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即通常说的“史无定法”。正如吴承明先生说的那样,“我以为,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 这是我们研究经济史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经济史研究一定能提高我国的经济史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89

[2]郑备军:新经济史学方法论述评.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1期

[3]吴承明: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4]李伯重:经济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5]赵凌云:探寻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结合—“新经济是革命”评析.东南学术,2001年第1期

[6]高德步:论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7]A. K. Cairncross: “ In Praise of Economic History” ,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 2cd scr . XL II ,2(1989)

作者:程杰晟

第4篇: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认识

如何改进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特别是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这个环节对所有课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作为任课教师只有掌握其所担任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读懂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能够接受它的学生,这方法都是不成立的。所以我认为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小孩子在小学低年级时是一个爱表现、愿表现的阶段,只要我们给他纸和笔,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大胆地去尝试去体验,他肯定不需要很多的规矩,不需要很多的约束,不需要很多的技法,他需要的是我们大人对他肯定的微笑,由衷的赞赏。只要我们走近他们的心灵,难道他们还会写不好吗?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写作吧,孩子们只会越来越喜欢写作,有喜欢才会有成功!当然,也有的孩子天生不爱写作,作为教师决不要强人所难,动脑筋去了解、去分析,把不同的学生归类,设计出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形式来。

二、为学生营造身心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每节课的新课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先试读教材,自由选择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或感受。这样做一是起到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的作用。二是给了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好处,激发了学生预习、自学的兴趣。三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材料的掌握情况,以便减少不必要的讲解,留出更多时间进行练习、创作或拓展课外知识。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

语文写作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育不同于专业语文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的,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而最终还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第5篇:我对积极教育方法的认识与实践

西乡县城北小学 熊祥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积极教育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到我们身边,引导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说实话,我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还太少。今天,我谨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从理论上而言,“积极教育方法是指基于儿童的发展规律,非暴力、解决问题为导向、并把儿童当做学习者给以尊重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践行在实际工作中,我想,应该是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识、了解、分析学生,明锐地洞察到教育问题之所在,并采用积极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获得成功。

一、教师积极的心理调适与应对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我们不仅要和其他教师一样承担主线课的教学任务、公开课教学活动、校本研修和力求每一名学生都成长进步的教学成绩的压力,还要立足学校发展,做好自己分管部门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头绪是双重的,工作压力是加倍的,很多的纠结忙碌也是别人不了解的。当我们结束甚至还悬挂着学校管理中的会议、材料、活动、检查工作,匆匆走进教室时,心绪可能还未平静下来,课堂教学的思路也许还未见清晰。如果带着这样的情绪走进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面临这样的考验,

1 我们头脑中就时常自我“斗争”,卷起一场场“头脑风暴”。

案例一:

虽然已经进入高年级,经过课堂中的指导,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很不规范,一次兴起,我写下了这首小诗: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续)

标点符号有了新的烦恼,

字典公公家里又开始了吵吵闹闹。

看,小逗号垂头丧气, 听,感叹号理论声高。 句号张大嘴巴要求辩论, 问号早已把机会抢跑。

小逗号为什么不再头头是道? 唉,小学生不会用句号, 一“逗”到底我真烦恼—— 日夜加班我怎么才能休息好?

感情强烈的永远是感叹号: 抒发感情我从不把情绪闹, 但也不要使用频率过高—— 处处强调等于谁也不重要!

顶受不了的当然是小问号:

一个问题里,画上我两三次是怎

么回事?

即使有再多的疑问和好奇, 怎么能把我重复“敲”?

省略号捻着胡须发言了: 我的作用是省略, 可也要用准确才好—— 不是我一上场谁都知道……

句号最终上场了:

我比你们谁都要悲惨—— 本来我是一个小圆圈, 可总是有人把我变成点。

字典公公总是最后来总结: 标点符号个个都重要,

使用方法小朋友们要记好—— 准确运用文章才美妙!

一次作文讲评中,我把小诗在作文存在问题的环节诵读给他们听,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在这样的幽默和趣味中,勿需老师再度讲解,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积极改进。

案例二:

给学生的毕业赠言

那时候,你们是个顶活跃的班,上课时交头接耳,非要让老师做“五分钟演讲”,下课时,在楼道飞奔游戏,留下了多少故事。现在,你们学会了遵规守纪,做好懂事的真实

2 的自己。

那时候,你们会面对不到1页的作文犯难,课堂上绞尽脑汁,回家让家长辅导修改;现在,一个题目就是一个话题,你们在作文中记录、分享、感恩、偶尔还评论时政。

那时候,你们大多数人还不会打扫卫生,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总是忙中添乱,直到老师指导扫地的方法。现在,班干部和管理员各司其职,我们的教室里,时常井然有序。脑海中,时常铭刻并怀念一个个身影——利用自己学有余力的时间扫地、拖地、浇花,为老师整理办公室。

那时候,你备受宠爱,心高气傲,在同学们中得票率不高;现在,你谦逊开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文总是那么有个性,而且,工作能力极强,每当交代给你的事,你总能可靠地办完,成为老师们羡慕的助手。

那时候,你总会干扰同学们的学习,逗笑同学,抛扔纸条;我很骄傲,你走过了心灵的湿地,你不但懂得了关心老师,包容同学,也让同学们在充满正能量的各种途径里接纳你,而且在作文中战胜了自己,一篇篇作文被老师登记在册,数篇作文发表。

恭喜你,那个一进我们班就眯眼睡大觉的历史早已过去,用心时,你公工整的书写,文辞精美的作文让我们叹为观止;

恭喜你,那个曾经会因为小文具的吸引把手伸进别人的书包的你早已飞逝,你也会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友好的待人之道在班级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恭喜你,那个因为懒惰拖欠作业的你会因为别人作文的发表要努力写作和投稿,你的上进心成为你上进的动力;

恭喜你,曾经的默默无闻已经化身为篇篇散文的的作者,给同学树立了标杆,给老师、家长了信心和骄傲。

……

就这样,从懵懂无知的儿童到初谙世事的少年,从天真无邪的笑容到纵深层次的阅读感悟,从不会写作文的抓耳挠腮到今天的自我超越,4年,1460个日子,你们经历了一个个破茧成蝶的蜕变,踩着每天的朝阳,走过人生里的天真烂漫。

任凭时光飞逝,岁月流转,这一切的一切,终将留在六3班每个人的记忆里。4年,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即便只有20分之一,但分明是如此珍贵。感谢缘分,让我们相聚;感谢你我,让我们在关爱、包容、努力、进取中获得了这许多的财富——抛弃学习和成绩,我们分享了那么多关于团结、珍惜、感恩、友情、师生情以及奋进的道理。

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的是四年以来持久的爱和期待——对你们每一个的能力,老师都了如指掌;同时,也有太多的不舍和希冀。首先,老师期待并祝福你们在毕业考试中能取得一份优异的成绩。很多时候,被别人评价为“优秀”容易,被自己认可为“满意”却很难。因为,你们都对自己有着正确的定位和目标的预定。老师想告诉你们,人生中离不开考试,如果不重视考试,分数的测评、理想的工作、优质的资源都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3 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在毕业考试前平和心态,梳理得失,充分备战;考试中,认真审题,工整写字,创意写作,超越自我。当你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浩气长舒的时候,你会发现,超越,也就这么简单。

其次,老师祝福你们,带着小学阶段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走进中学,做一个佼佼者。面对中学的门槛,无需恐慌,无需忧虑——优秀的老师、优美的环境、优质的资源在召唤每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只要你听从老师的指导,保持你们热爱阅读、勤于钻研、高效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你们将成为新环境的获胜者!

最后,老师要祝福你们,人生中成功通过了第一个6年的磨砺,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任何一个坎坷、考验,都将砥砺你们走向成功,直至你们理想的最高点。带着理想前行,你们将收获成功!

临近毕业,学生已经心浮气躁,再也没有心情静下心来听老师唠叨,也没有耐心听同学考试前的温馨提示,我给他们的赠言,承接了学生写赠言的活动,也给他们的后期复习、考试以及毕业后的祝福画上了一个句号。

二、生活化、情景化的学习策略

作文,无疑是语文老师最重视的话题,当然,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事:写作能力低的学生怕,怕无话可说,怕言语贫乏;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怕,怕自己的作文不能出彩,怕自己的头脑又将迎来一次文字拼杀的辛苦。针对这样的瓶颈,老师们除了注重习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引导学生观察、搜集资料、归集素材、提前构思以外,还可以将功夫做在练笔中,设臵生活化、情景化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一步步打破“怕作文”的心理。

我校陈娟老师运用练笔前开展游戏活动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为学生宣告:今天作文课不写作文了,我们做一个游戏活动“贴鼻子”!学生紧张心理全无,老师讲清游戏规则和活动要求,学生踊跃参与。活动开始了,蒙着眼睛的同学先

4 是摸不着黑板,再是在讲台上摔了一跤,接着又把鼻子贴错了地方,教室里乐开了花。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游戏的表现和心得,最后写成作文。因为有了先前的经历见闻,写作就不难了。

上一周,也为了再次让学生体味作文课的轻松,写作的愉悦,我设臵了一个游戏:一张报纸上能容纳几个人?半张报纸上能容纳几个人?四分之一张报纸上能容纳几个人?……

记不得这个游戏的主题了,我只是引导他们做游戏,观察,然后写下来。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容小觑:团结起来力量大;遇到问题动脑筋解决,会事半功倍——一张报纸上容纳了5个人,半张报纸上容纳了4个人,四分之一张报纸上容纳了3个人!他们还给游戏起名字:“谁在船上待得久”,“团结的考验”,“报纸的故事”……作文题目也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小故事,大道理》《一场欢笑,一个道理》……最精彩的一篇作文获得了三面小红旗的殊荣:不但把游戏描写得生动有趣,还把自己的心理恰如气氛地融入其中,让游戏扣人心弦。

此外,有的老师专门设计了作文课上 “击鼓传花”、一只手吃香蕉的活动,学生写起来水到渠成,内容生动,题目新颖。

三、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聚焦要旨

长文短教

关注语用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

长期以来,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是“走马观花”,认为略读课文就是让学生阅读实践,不做精心预设和准备,结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随意化,课堂上蜻蜓点水,表面上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收效甚微;二是“精略不分”,认为略读课文言辞优美,内涵丰富,不做精雕细刻乃是浪费课程资源,立足“字、词、句、段、篇”,关注“听、说、读、写、思”,一课时通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准确地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模式呢?

一、聚焦要旨 课堂探究详略分明

要旨,即主要的旨趣、意思。略读课文中的教学要旨,即略读课文中的核心探究点。单元导读、略读课文前的教学提示、课文题目、一些有特色的文本线索,都能帮助我们准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旨。针对教学要旨有的放矢进行课堂指导,而对感知环节进行粗略处理,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对预习提示中的问题进行批注;粗略进行字词处理,课后绳子达到会认、会读、理解的程度即可。

二、策略导引

实现长文短教

(一)兴趣先行,激活课堂思维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金钱的魔力》一课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本课的教学指向为“概括托德和老板的特点,并体味相关片段”。虞大明老师紧扣这一教学要旨,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感悟二人见钱眼开、刻薄、虚情假意、以貌取人等鲜明的个性特点,并抓住文中描写精彩的“笑”这一语言运用点,通过《红楼梦》中人物动作写笑,课堂兴味盎然。

(二)小组合作,引领高效参与

小组合作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认知兴趣,学生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对自己的知识重组乃至创新,形成立体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同时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及创造的价值,完美了人格的塑造。

(三)课堂翻转,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环境下,学生的学主要在课前进行,课堂上更多的是汇报交流、合作探究。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课,课前,老师组织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自学:破题解疑,了解作者;字词指导,疏通障碍;梳理层次,了解顺序;阅读指导,把握重点;启发想象,激发期待。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汇报,在重点段落的学习中,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感受火烧云上来以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发散了学生语言思维。

这节课,将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无缝链接,充分彰显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了课文的“范本”作用,让教学变得有效、有用。

(四)微课应用,延展文本内涵

微课是指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对于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精要处,利用自制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重点的达成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设计了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掠影的微课,既帮助学生感悟了

6 课文“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又对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二号坑、三号坑构建了课外认知。其次,又着眼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在“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部分用微课着墨,让学生讲文本感悟和形象了解形成统一。

(五)拓展延伸,衔接课堂内外

略读课文的编排主要是为了推广应用,阅读课文的教学,就应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例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课,教师就充分抓住优势,补充课外知识。课前——搜索信息,快速走进文本。让学生搜集有关西藏和文成公主的资料,为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学习课文,理解文成公主做准备。课中——扩展阅读,丰富文本感情。笔者在此环节,下发了相关的“相关链接”材料——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了学生对同一个故事的感知深度。课后——链接课外,深化阅读进程。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略读课文的最终价值。

三、关注语用

力求一课一得

江苏特级教师张学伟主张,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是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应有所侧重,使学生一课一得。

(一)学习表达方式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小男孩说“哇!我希望……”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辆新车,没想到他“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家门口”,保罗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自己坐过新车,没想到他背出了残疾弟弟,让弟弟看一看这辆新车;保罗邀请小男孩坐车兜风;和兄弟俩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此段描写,让读者的心弦一次次被扣紧,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教学中,可抓住这几次“出乎意料”让学生感悟“一波三折”这种写作技巧。

(二)同类语言训练

《火烧云》一文中,在火烧云变幻莫测的颜色部分,可引导学生感悟ABB式、对半式词语:红彤彤( )( )、半紫半黄( )、( );《顶碗少年》一课中,引导学生用原文中的词语说话:这真是一场( )的表演后,可让学生用下列词语说话: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这样,给学生的词汇感悟打开了一扇窗口,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丰厚了语言积累。

(三)巧用秘妙之处

秘妙,即那些有所隐藏,不让人知道。探究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如《白公鹅》一文中: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

7 可要大吃一惊了。段落中连续出现两次转移话题作用的省略号,是教学探究点之一。怎样把这样枯燥的知识让学生显而易见地明白?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破折号前后的话是对谁而言?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对“话题转移”这一破折号的作用了然于心。

(四)应用特殊形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由两封书信组成,教师巧用资源,引导学生发现书信的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五大要素及其格式,并拓展诵读书信格式儿歌:称呼定格打冒号,先向对方问个好。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事情写完要祝福,健康快乐不要少。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书写右下角。这样的教学,与单元习作教学接轨,也使书信格式的讲解变成了学生的自主发现。

(五)进行写话迁移

《顶碗少年》教学中,可这样引导学生写话:时隔多年,这场表演依然他让赵丽宏难以忘却,文章结尾是息样写的?在学生齐读后。继续追问,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场坚持不懈的的表演,一定让他心里感悟到了许多许多,可是作者仅仅只用了一个省略号,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就让我们化身为作者,把感悟记录下来。学生或记录“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路上需要他人点拨”,“坚持就会胜利”等内心感悟,练笔收到了实效。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关于略读课文教学实践和方法梳理的心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略读课文的教学探究,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将继续探索,力求打造更为高效的略读课堂。

陕西省教育学会2014一般课题•提高小学语文中高段略读课文教学效果的研究(立项号SJHYBKT2014113—03)

针对中高段略读课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一课时任务难以完成等问题,我们课题研究实打实地开展调查、实践研究,目前,课前设臵预习单导学;教师制作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前臵性学习,实现课堂翻转;以及梳理要点,聚焦教学要旨进行课文研读和语言文字训练等方法,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总之,在积极教育方法的解读与实践中,我认为,针对与学生相处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有效进行理性分析,并采用科学的方式作出回应,就一定会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8

第6篇:我对设计的认识

设计这个名词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并且会让我们有那种觉得是很潮或者是很high

fashion的感觉,其实设计一词源远流长,在很早以前许多西欧国家就出现了这个名词,比如说法国,这是一个很浪漫的国家,让人们记忆犹新的就是设计出来的衣服还有食物什么的东西都是很著名的,设计是个让人感觉具有时尚元素的东西,然后具有创造性才能够体现出设计的那种感觉,然后设计一词慢慢的流传过来,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识并且深入了解、实践设计这个元素!

设计其实可以从多方面理解这个概念,设计包含多个方面,比如说科学方面、艺术方面、生活方面等等,它蕴含的韵味是很复杂的。其实从小时候我觉得我对设计就很喜欢、就觉得很好奇或者等等,然后就让人觉得很神圣之类的,让人感觉自己是可望不可即的,然而现在呢我觉得这种东西是自己可以接触的,甚至是自己可以实践的,其实一般设计会让我想起旧事普通的设计衣服裤子鞋子、房屋、建筑等等什么的,可是设计不仅仅是这些,它包含的领域很广的,甚至是对一个咖啡杯的设计、一辆自行车的改造等等,我觉得这都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然后就是可以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大帮助的!

你们此时就会问设计难道都是对这个社会有利、难道没有弊端吗?其实我觉得什么东西都是有好也有坏的,比如说呢许多不法分子会设计一些比较先进的东西来危害这个社会。所以说虽然此时的东西是先进的,是具有设计这个元素在,可是还是不好的设计,其实呢不好的设计还可以从好多方面来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产品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或者说受到人们的热烈拥戴,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产品就是好的产品,就比如我们现在众人皆知的apple公司设计的iphone,iphone3GS、iphone4等等,我们就能看得出一些东西,我还清楚的记得苹果现总裁乔布斯说的一句话:我们所做的产品第一考虑的要素就是顾客,他们需要的我们具备,他们不晓得的我们也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现在iphone这么出名,为什么在全球的销量是这么的高,其实在这点上说苹果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和设计的灵感,我们通常觉得这就是能够战胜其它竞争对手的一个有利条件。

设计是个很复杂寓意很深的一个名词,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意识都在得到不断的发展,人们设计、创造的灵感都在得到不断的发展,那么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国家每个人的创造每个人的设计都会对我们国家是起着不断促进的作用。

设计触手可及,并且是可以给这个社会带来好处和色彩的,设计常常无处不在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具设计、市内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为什么有些设计师现在会这么的出名,其实就是源于他们对设计的敏感的认识和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具有深刻的含义。其实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只是缺乏了去思考的想法。只要我们肯思考,肯积累,肯认识,肯发现。每个人都会是设计师。

第7篇:对教学设计师的认识

教学设计师

一、 教学设计师的定义

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所谓教学设计师就是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人,也称为信息设计师、教育设计师;是从事教学设计工作的人员,能够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的方法设计各个学习事件的具体内容。

还没查阅资料前,单看“教学设计师”这个名词,我以为他只是对于教育领域的设计,只是负责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设计准备工作。现在才知道,一个教学设计师也可在公司企业领域从业,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例如设计一个产品或者企业的培训方案。

二、 教学设计师的职责

教学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修正产品。

教学设计师作为一个设计者,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析了解,尽量满足其学习需求。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方面都要做好。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 教学设计师所需技能

一个教学设计师需要有艺术技能、专业技能和组织技能等。

1、需要有设计方面的技能,要针对产品、使用者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保证其可用性;

2、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懂得使用一些计算机软件,例如:基本的办公室office软件、Flash、Authorware、Dreamwearver等软件,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例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等等。要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懂得使用数据库;

3、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一个产品的设计,大都是需要一个团队一起设计而成的,所以,教学设计师需要有组织领导能力,要灵活思考问题,懂得应对突发状况,能与组员融洽相处。

四、教学设计师的就业前景

目前,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教学设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且趋于紧缺,而且教学设计师的薪金方面相对不错,所以,这个职位的就业前景很不错。

在国内,虽然教学设计师没有国外发展的好,但是在网上的招聘中可看出他的需求量也是不小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大的公司企业来说。国家在发展,在这个信息科技时代,教学技术师的就业前景是不错的。是趋于需求增大而人才紧缺的状况。

五、个人想法

我觉得一个教学设计师需要拥有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在专业领域的。只要是踏进社会工作,语言表达、社会交流和个人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要有。对于我来说,挑战挺大的。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第8篇:我对艺术设计的认识

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设计以艺术的,美的手法,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运用到设计产物当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

艺术设计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我没要学会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物,把这些事物中的美提炼出来,运用到设计当中。

艺术设计是人性化的,要做好艺术设计,就要学会体会。只有我们懂得体会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才知道人们需要什么,有什么东西是还需要改进的。只有学会体会生活,才能做出出色的设计。

艺术设计作品要同时包含艺术性和实用性。不能只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而如何把“美”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是我们要认真思考与学习的。

如今,艺术设计的分类已经越来越细--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包装与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家居设计等。但是,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其中一个专业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多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从各种设计产品中学习。

艺术设计其实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我们要尽可能多学习艺术以外的很多学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我们的脑袋里有丰富的素材,才可以设计出出色的作品。由于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所以只要是和生活有关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尽量去了解,而不只是艺术。我们必须了解历史,地理,自然,风俗,建筑,音乐,舞蹈科学等等。

艺术设计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的,艺术设计必须建立在生活上,为生活添加美丽;而生活中必须有艺术设计,否则我们的生活会黯然失色。

第9篇: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2011-05-18 17:20:47) 转载▼ 标签:

杂谈

本节课的内容 给我印象最深刻且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教学设计的这块内容了,因为之前经历的“教学技能培训,测试”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本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传授了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这三种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和我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它的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优点:

1、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

2、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3、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

4、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5、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缺点:

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创建。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设计原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主;其设计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容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缺点:它往往忽略教学目标的分析,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是介于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之间,吸收其长处,避免其短处。其总体思想是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优点:既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利。 缺点:对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它需要教师周密策划,否则可能顾此失彼。 这三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优缺点,但是我觉得第三种教学设计模式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可是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双赢呢?经历了备课、上课的过程,我能深刻体会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规划。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相信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有更深刻体会和理解。。。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期末测试下一篇:运行交接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