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里的爱情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古典诗词里的爱情

浅析我国古代女性视觉下的爱情诗词作品

内容摘要:本文从李清照、朱淑真、鱼玄机、薛涛等四位我国唐宋时期著名女诗人的诗词作品入手,通过分析作品内容、艺术手法、思想志趣等方面的特点,展现我国古代女性视觉下的爱情诗词作品中与男性作者不同的独特风情。

关键词:女性视觉 诗词作品 爱情观念 艺术特色 原因

在我国古代悠久而灿烂的文学史中,从小说到散文,诗词到戏曲,不得不说男性作者及其作品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习惯站在男性角度来进行赏析讨论,而我国古代女性诗词作者由于数量稀少,其作品数量也有限,使得我们一直以来都缺乏对女性作者的关注探讨。但其实我国古代也有以李清照、朱淑真、鱼玄机、薛涛等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家,她们虽性格经历各异,但都天赋才华出众,更有着女性所独有的细腻柔软的情感,在各自的时代都以诗词作品留名,特别是在她们最擅长,作品最集中的爱情诗词作品中,她们从女性视角出发,从自身经历情感出发,写出了一首首真挚动人,并不逊色于男性诗词大家的作品。本文便聚焦于此,从这群优秀的女性作者笔下描绘出的爱情的憧憬、爱情的甜美和爱情的哀伤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古代女性视角的爱情佳作略作赏析。

一.爱情的憧憬

每个女性都多多少少会对爱情有憧憬,在我国古代虽然在封建强权的压制下,绝大部分女性都不能主宰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但这也并不能妨碍她们对爱情持有的纯挚的期许与向往。在当时,这些鲜活的年轻女子有着怎么的内心世界,会有着怎样的举动?我们从下面这些诗作中可窥之一二。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作算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中的代表作品了,在词中李清照将一个活泼少女面对爱情的喜悦,特别是面对心爱之人的娇羞兴奋之情描绘得跃然纸上。特别是这两句“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通过传神的动作,传达出了女孩儿慌乱羞涩又兴奋喜悦的内心情感,她明知道不应该待在这儿,却又忍不住借嗅青梅的动作掩饰着,偷偷的情不自禁的看过去,这一切只因为来的那个人,是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儿啊!透过词作,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森严规矩,也更看到了再森严的规矩,也挡不住女孩儿一颗在面对爱情时青涩而热烈的心!这种情感在其他女诗人的笔下也有着展现,我们再来看下一首:

赠邻女

唐·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首诗作虽名为《赠邻女》,鱼玄机又何尝不是借对邻家女所说,来诉说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追求呢。在诗作中,鱼玄机直白地用“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语句表明了自己心中所想:女子的一生,最重要的追求是爱情,面对爱情,女子要勇敢地去争取;世间最难得最珍贵的,不是价值连城的珍宝,而是男子的真心真情。

我们可以看到,在女性作者的视觉之下,爱情是一件非常神圣而重要的事情,她们在诗作中都将爱情看得很重,心里怀有直率的爱情至上的观念,特别是再结合她们自身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遭遇,这种表达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同时这种观念在男性作者的爱情诗作中,也是很少见的。

二.爱情的甜美

在女性诗词作者的笔下,从来不吝于表现爱情的甜美与绚烂。相对于男性作者家国天下的情怀来说,爱情婚姻家庭生活是女诗人们集中描绘的题材,在她们的女性视觉之下,爱情婚姻的美满带来的欢乐是人生中难得的亮色,是非常值得铭记的。我们试赏析以下几首作品:

清平乐·夏日游湖

宋·朱淑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在这首词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沉醉在爱情里,放肆投入的女子形象。词作中的女子在与心爱的人游湖时,情之所至做出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样的举动,这在当时的礼教社会中,是大胆甚至出格的,但陷在爱情中的女子显然无所顾忌,非如此不足以表达心中的爱意、兴奋与甜蜜。而这种对于爱情直白的情感显露,在其他女性诗人的作品中也同样占有不少的比重,比如以下这首诗作:

池上双凫

唐·薛涛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这首词充满了浓情蜜意,明显是情到浓时之作,借“双栖”、“朝暮共飞还”、“同心莲叶间”这样直白深情的语句,表达了想与爱人双宿双栖,一世同心的愿景。不管是看到物,还是看到景,想到的都是心愛的人。没有遮掩,没有委婉,内心浓烈的情感就这么直接的诉说,都说女子含蓄羞涩,但在面对爱情时,女子也能这般热烈。

这两首作品,无一例外的描写出了女子在爱情中的“痴”和“真”,其中的情感浓烈而真挚,那种面对恋人的欣喜欲狂,那种陷于爱情中的沉醉无忌,在作者用女子的口吻诉说之下更显纯粹,更是感人至深。

三.爱情的哀愁

爱情中的甜美有多醉人,爱情中的哀愁就有多伤人。女诗人们在见识了爱情之美后,再遇到爱情之伤,便都难以释怀。在她们的笔下,千回百转的情思,百转千回的愁绪,一一跃然纸上:

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这首诗写面对江陵秋景时的愁情,愁是因为盼不到想盼来的人,因而诗人的心是那样的焦灼不安。这里的爱情没有了欢欣,面对不归的爱人,女诗人只余下无尽的等待与煎熬,“日夜东流”的西江水便是绵绵无尽的愁思。但难得的是,女诗人们在伤心之余,在对待爱情的不如意时还保有一份清醒与自持,并没有一味的难以自拔,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作:

愁 怀

宋·朱淑真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在朱淑真的一生中,爱情是郁郁不得志的,这首《愁怀》可说是她对自己一生婚姻生活的注解。通篇诗作里有愁,但更多的是面对不如意的爱情时的清醒与冷静,不强求,不强扭,这份不勉强里面更是表现出了一种少见的洒脱:我是与丈夫志趣性格不相投,爱情婚姻不美满,我是因此发愁,但我不因此而贬低自己,纠缠对方,我们只是如世间很多事物一样的不适合。

这两首诗作在题目中都有“愁”一字,虽然际遇不同,心性迥异,但在女诗人的笔下,这种“愁”都是真切感人的。

四.傲骨与大气

虽说在以上这些诗词作品中,女诗人们以女儿家独有的情思写尽了爱情的百态,其中万般滋味,百转千回,但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在爱情彻底破灭之后,这些女性诗人还表现出了一种绝不苦苦纠缠的傲气,还在作品中写出了女性自尊自爱的尊严。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下面这两首诗作:

黄 花

宋·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由于婚姻生活的不如意,朱淑真自请离去,时人多有闲言碎语,朱淑真隧作此《黄花》诗表明心迹。在诗中,诗人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写花,更是以此写己,表明自己的心志,以花的高洁写自我的坚贞,不同流合污,要求“晚节”。这在封建社会,一个女子如此出声,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女诗人的洁身自好,傲骨铮铮在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同样的,这种傲骨也在薛涛的身上有所体现,我们来看这首作品:

寄旧诗与元微之

唐·薛涛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这首诗作写于薛涛与元稹的感情彻底破灭之后,但在被辜负之后,在诗作中并看不到薛涛对元稹有多少怨恨,而是更多的表现出了一种宽容与坦然,能勇敢的放下,放下得不到的人,同时也放过自己。这就跳出了小女儿的情态,展现出大心胸,爱情来时赤诚以待,爱情走时坚守自心,薛涛活出了自己的傲气与大气。

这两首诗作无疑是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它让我们看到了女子的另一面,写出了女性情感的另一端。这种情感是男性作者基本没有触及到的,是独属于女性视觉下的表达与宣泄。

五.总结

从对以上几位我国古代著名女性诗词作者的爱情诗词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性作者的作品集中在爱情领域,确实是由于女性的爱情生活在女人一生之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不管女性自身的才华如何出众,性格刚烈还是温婉,对爱情婚姻持有怎么的态度,可以说爱情婚姻的轨迹都极大影响的甚至决定了一个女性的人生轨迹。我们今天从这些女性视角下的爱情作品中,体会到了她们对于美满爱情的憧憬与追求,更体会到了她们在束缚之下对于自由、自我的寻找与坚持,这种思想志趣让我们今天在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时亦是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邓岳.女性古典诗词作品中的柔和刚[J].青年文学家,2009,3:107-109.

[2]林晓娜,李胜男.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看李清照和朱淑真的创作[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80-84.

[3]吕璐.从薛涛到鱼玄机——唐女性诗人爱情诗中的女性意识觉醒[J].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4]谭若丽.唐宋女性文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J].北方文学,2017,33:41-42.

[5]陈文.唐宋女性文学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191-193.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黄任远

第2篇:在古典爱情的陷落中显当代婚恋之真相

[摘要]池莉以婚恋,家庭为描写对象的系列小说真实客观地表现了当代世俗社会存在的婚恋现状。分析作品,探寻作家的创作意图;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引发人们对爱情婚姻进行深入的思考。[关键词]池莉小说 婚恋现状 创作意图

池莉是上世纪80年代成名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展现了平凡而广阔的生活场景,深入开掘了人性和生活的本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人们传统认识中,女作家最拿手的东西便是言情——大肆赞颂爱情,写缠绵绯恻或诗情浪漫或如火如荼要死要活的神圣高尚令人神往的爱情。如台湾的琼瑶、三毛,大陆的张洁等作家作品就曾处在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不能忘记的位置;而池莉反其道而行之,赫赫然写出:不谈爱情。细读作品就可明白,她的不谈,是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让人们亲手无情地去撕破、戳穿爱情的假面目。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从此意义上讲,她的“不谈爱情”不过是她对抗现实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希望以此来求得生活的清洌平静,如“绿水长流”。下面就其作品来感受池莉小说中所表现的婚恋现状并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

现古典爱情之轰毁

古典是什么?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古典,其意思无非是说,我们将总是能够听到它。总是能够看见它,总是能够阅读它,即它总是正确的!”[1]古典的爱情真的不会被时光磨损,总能在滚滚的红尘中保持着特立的柔韧、忠诚和高洁么?池莉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地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努力捕捉现代女性特有的现代意识,创作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用疼痛着成长着的女人主人公芒芒的情感历程形象而艺术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芒芒和高勇的爱是在她因父母的关爱下去“解决个人问题”的过程中正处于怅惋、落寞而又心力交瘁时发生的。“高勇似乎早就守候在前面的三岔路口,等待着曾芒芒的路过。”[2]高勇那双俊美秀挺的男性之手和体贴女人又有分寸的姿态,一下子击中了芒芒的心。她非常欣赏高勇那种优雅而又沉默的贵族气质,甚至天真地认为高勇是单纯的,拥有并保持刚出娘胎的那种纯洁,她会是他第一个女朋友还将是他此生唯一的女人。可以看出在芒芒的心灵深处,她向往的是一种“古典”的爱情。但事实给芒芒的爱情理想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高勇在芒芒之前已有过不止一个女人,甚至婚后还保持着藕断丝连的暧昧关系。高勇那自尊强烈、自私依赖的没落大家子弟的性格,不仅让芒芒承受精神上的苦痛。还给她增添了日常琐碎生活的艰辛。可芒芒无处诉说,现实对理想的挤压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伴随着她的是一次次的精神性的胃绞痛和腹泻。芒芒的爱情理想跌落在现实的泥淖中,生活图景被无情地打破。

让芒芒的古典爱情彻底轰毁的还不只是高勇。另外两个男人也不可忽视。其中年轻的邝园对芒芒的爱情就像他为她浆洗的床单和被套,美好、洁净、馨香,曾经让芒芒由衷地喜欢。可是,邝园只是个文化不高、没有多大前途的锅炉工,她务实地退却了。当芒芒选择了高勇之后,邝园赌气和自己并不爱的黄汉香结婚。在留职停薪之后,他背井离乡,“得干出个人样来,给瞧不起他的白雪公主看看啊!”[3]纯洁而美好的爱情已质换为他对自尊和自我价值的救赎。他要让芒芒服气,让当年所有认为他们不般配的人服气。当他和芒芒缠绵的时候,他获得的是男人那可怜而自私的战胜感。古典之爱又一次像肥皂泡般在芒芒的眼前瞬间破灭。

在男性文化构建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女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的年轻、美丽、纯洁。在高勇的颂歌中,芒芒只能痛苦、矛盾地做着高勇喜欢、欣赏的那个芒芒,冰清玉洁,沉静忍耐。而常声远是芒芒唯一能真正地在其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人,在他的面前。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在高勇面前无法展露的另一面、另一个真实的自我。高勇无法读懂、欣赏芒芒,常声远能,高勇无法或不屑去做的而对芒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事,常声远高兴而自然地一一做了。当芒芒面对生存的困窘艰辛而无力独自承当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声远,在声远的面前,她深藏的脆弱展露无遗,所有的坚持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但当女人最需要爱和帮助的时候,所爱的男人又总是缺席。在芒芒决定和高勇分手时,声远却找到芒芒充当高勇的说客,最终“该说的没有说,不应该说的全说了。”[4]芒芒和声远心照不宣的爱恋,却在“品德高尚”的美好光环的笼罩之下深深掩埋。爱情不过是只不经碰撞的玻璃杯。

不仅仅是《水与火的缠绵》,在池莉的笔下,很少能看到像张欣笔下的刘小岸、高翔那样具备男子汉刚毅与顽强的男性,池莉对男人真的很绝望。在中国足球冲击第十五届世界杯十强赛失利后,她曾在一份报纸上说:在一个男人普遍不敢负责的精神氛围中,千万不要指望最能体现男人勇气和责任心的绿茵场上有十一个好男人!邝园、高勇、常声远都是池莉基于对中国男人的理解和琢磨之下塑造出来的文学典型,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现实中的很多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在现实生活中,像邝园、高勇、常声远那一类的男性触目皆是,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友人、兄弟,甚至是丈夫。池莉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传统的男权世界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从而消解了现实生活中古典爱情的神话。撕裂爱情与婚姻的内在联系。让爱情远离现实生活,是池莉小说特别强调的主题,她在《绿水常流》中曾写道:“我又一次觉得爱情这个词非常的陌生。好像谁把一个概念界定错了。却又固执地用这错误的概念来指导我们的生活。”[5]

显现代婚恋之真相

忠实于生活本真,贴近平民生活是池莉的创作原则。在她一系列“新写实”风格的小说中,泛政治化的色彩完全蜕去,没有高深的文学理论,也没有空洞的政治性说教,唯一具有的是对人生的直视。她的小说对爱情、婚姻或学问的探讨,完全是从世俗人生或平民化的角度,是从过日子的普通人的角度来进行的。她的作品通过对现代城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婚恋心态、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的显现,昭示出现代家庭结构中爱情与婚姻相分离带给人们的种种无奈、困惑、失望。她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的重重虚幻色彩,使爱情走下神坛,走出诗的氛围,回归于凡俗的生存状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互爱的真正内涵理应是精神上的相互认同和感官上的融洽、和谐。以这一标尺做检验就会发现池莉作品中的人们都不曾长久地拥有真正的爱情。池莉认为世俗社会中“只有两情相悦”而没有爱情,“是我们贪图柏拉图两情相悦的极乐一刻的天长地久而编写了

爱情之说。”[6]倘若说有爱情的话,池莉认为惟有一种感情适合叫爱情,“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和思念。”[7]《=绿水长流》中的四川女子为了寻找爱情,五次结婚又五次离婚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正如池莉在《不谈爱情》中谆谆告诫人们的“错误的婚姻是有的,我们可以离婚再去组合一个和谐相处的家庭。比如有的男人脾气太坏,他当然需要配一个能包容他脾气的女人。但是如若为了像文学书中描写的所谓爱情而离婚,你将肯定会发现自己上错了车,每到一站都不是那么回事,目的地与你的完全相反。”[8]

《不谈爱情》是池莉揭示现代婚恋本质的成功之作。半年的婚姻生活使庄建非“在对自己的婚姻作了一番新的评价之后,终于冷静地找出了自己当初为什么结婚的根本原因:性欲。”吉玲也是“不谈爱情”的人,最终选定庄建非,是因为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可以最为理想地改变自己家在“花楼街”的底层身份。于是婚姻成了预谋中的一个手段。庄建非便是她要捕获的猎物。她把谈情说爱变成一种“人工创作”,把爱情当作一种可以实现她预定生活目标的工具。在此,婚姻无所谓爱情的归宿,婚姻与爱情无关,它有它的实现主体各自赤裸裸的目的。传统文学中一直强调的爱情浪漫理想,爱情至上主义在此也遭到无情的嘲弄和彻底的抛弃。

池莉不谈爱情的方法就是让你看透爱情的本质。《口红》中江晓歌是优秀女性的典型,她的初恋,应该是比较纯洁的吧,但是仔细一看,她的爱情却世俗得惊人。她爱上赵耀根,是因为他善于表白,因为他看上去比一般人强。“她喜欢与他在大街上并肩而行,迎着来来往往的姑娘们羡慕的目光,她会高高地昂起头,心中涌出无限的喜悦和自豪。”[9]自尊的欲望和吃饭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爱能满足人的自尊的需要,可见这是多么伟大的实用性啊!因为这种原因,姑娘们都会爱上赵耀根的,这种爱情还是唯一的爱情吗?

穷人的爱情仿佛就是可望不可及的美丽的肥皂泡,比如《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雅丽之爱就是肥皂泡;富人的爱情就像玩积木,玩出几个新花样后就兴味索然,比如《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和林珠,两人都在精心炮制情感,可是林珠没有等到游戏玩腻之前,就已经开始策划最后的收场,并抢先一步成为赢家,因为她把结局看得太清楚了。爱情什么时候从形而上的心有灵犀变成了形而下的拙劣地表演?是利益和欲望的大潮使人们对爱情丧失了信心?也许,人们习惯跟着感觉走,过去疯狂地追求精神,就像现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得的是同一种病。爱情依然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差不多变成了商品,它的价值甚至可以量化了。池莉看得分明,她要把最真实的人生感悟写出来,她不想自欺也不想骗人。她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婚恋现状,其实就是医治自欺欺人的良药,她要打碎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魔镜,哪怕人们为了取得某种替代性满足而宁愿揽镜顾影自怜,哪怕这种自欺出自一个群体并且已经成为习惯并且还在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风月宝鉴能够正照,也能够反照。对于小说,人们已经长期习惯于正照,池莉却偏偏要反照,突然照出来一个骷髅。或许可以使人精神一悚。[10]以此为生活中为情所困、为爱所害的女性指点迷津。这种对现实真相的揭示也是一种清醒而积极的反抗。

寻真爱保质之密方

池莉在她作品确定的婚恋关系中,的确很难寻见爱情的踪影,她不回避情感生活的困惑、不幸、粗俗、丑陋,并把它作为自已创作的一个主题,但她并非要彻底否定爱情,相反始终不减对它研究与认识的热情,其深意就在于用不幸与乏味的苦难激励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让人们更了解现实情感生活蒙受的缺憾和不完善,促发人们去追寻更理想、更符合人性的情感氛围。比如《绿水长流》中的“女作家”以牺牲两性相悦为代价,换取永远美好的情感回忆,这岂不是渴望爱情长存的一种特殊选择。从这层意义上看,女作家不以博得异性好感为荣耀,执着追求两性交往中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格独立,执着追求两性愉悦持久的做法,既是对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情感的两性生关系的大胆否定,也是对女性自身存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全新肯定。无疑,这种自觉、强悍的性格,宁要爱情、舍弃一切功利得失的精神品质与屈就认同世俗的婚恋观相比有着更进步的意义。

不过像上述《绿水长流》中女作家这种“逃避爱情”而使其保质的方法,似乎代价太沉重,这种以克已为前提,太苦行僧了,现代人显然不太愿意接受。如此真爱保质法,在池莉的《你以为你是谁》中还可看到以别种既轻松又现实的方式出现——“真空包装”。宜欣爱上了能干又有正义感的陆武桥,陆武桥也爱上了极具现代感的宜欣,两人柔情密意,如胶似漆。然而从一开始宜欣就很清楚,她不能嫁给陆武桥。两人过了一般夫妻婚后通俗而火热的一整天,宜欣便悄然离开了陆武桥,将这弥足珍贵的美好爱情进行了“真空包装”,即刻便准备嫁给能为她提供先进的工作条件和温馨的生活环境的加拿大人。宜欣很爱非常爱陆武桥,但她更理能智地认为不可与之结婚,其原因之一:“一个白天和夜晚已经过完了我俩的一生”,今后的日子再也好不过它们:之二是异国他乡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样是自已的珍爱: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认为现代社会中爱情与婚姻无关,爱情只能存于“真空包装”中。

至此,不必赘言,我们已经感受到作家在揭示世俗婚恋真相的同时,也力求准确地表现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追求。总而言之,作家正是以小说的形式,揭示出当今婚恋现状与本质,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的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肯定世俗社会中爱情的难以天长地久,否定物欲横流时爱情与婚姻的真正一体,以此引起芸芸众生的思考。这正如作家自已在博客中所坦言:想想我们“婚姻与情爱的矛盾如此之普遍,婚姻中生命存在之意义空前地受到质疑,迫使我们不能不从根本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结婚?”“换一个思路想想总是可以的吧。”[11]我们如何得到并拥有真实美好的爱情,如何让生命的幸福如“绿水长流”。“想想。想想。思考总归是有益的。”[12]无庸置疑,这就是池莉进行小说创作的主要意图。

作者:林丽丽

第3篇:古典诗词里的爱情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陈艳芳

古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舍, 不只注重外在美,更重要的是看她们的品德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外在美与内心善的结合, 因此,《诗经》爱情诗中纯洁善良的女性人物无形中带着宝贵的内在美。

(一)大胆、真挚、热情

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历代女性,《诗经》中的女性可谓是当之无愧。最原始的便是最天然的,诗经时代最接近原始,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具备着人类最原始的良好品质和美丽。在那个少有封建约束的时代,她们的身心沐浴在大自然下,随心随性地活着,思想甚是纯洁、真挚。面对爱情,《唐风·有杕之杜》中的少女呼出自己的渴望,不扭捏不羞涩。《卫风· 木瓜》中的少女面对馈赠的定情信物,更是当场回赠,并唱出“匪报也,永以为好。”的承诺,足以显示她的热情真挚的一面。

(二)善良、勤劳、贤惠

善良是最美的品质,温柔善良之于女性则更是美丽的。《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周身都散发着善良的气息。《诗经》开篇《关雎》中让君子“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即具备这样善良的品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再有“淑”,善,好。可见诗中让君子“寤寐思服”的女子是一位内心纯洁善良的女性。《邶风· 静女》中活泼可爱的“静女”也同样善良,其情人歌唱她时称其为“静”。“静”,善也。这样可爱又善良的女子,男子怎么会不喜欢呢?勤劳,是上古社会对女性的基本要求,之前提到的《关雎》是君子追求采荇少女的诗,“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君子眼中劳动的少女不停歇地随着水流采集荇菜,正是其勤劳的表现。弃妇诗《氓》中的妇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夜操劳,努力劳作,任劳任怨,足见她的勤劳之处。《卷耳》中的妇女亦是在劳作时思念未归的丈夫。贤惠的女性亦可见于《鸡鸣》《君子于役》《谷风》等解说中。善良、勤劳、贤惠不仅仅是当时女性所具备的品德,亦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三)情感坚定、专一

通观《诗经》中的爱情诗,这群女性提到感情时多情意绵绵,深情坚定,令人敬佩。专一感情,是人之常情,专一中才会见真情。《王风· 大车》中的女子因某些原因暂时未能与情人在一起,她对着情人发誓“活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这句话暗示大家,女子定要嫁给文中的男子,即使无法与情人在一起,女子也不会另嫁他人,可见文中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她们的形象犹如田野中的蒲公英,率性自然,敢爱敢恨,在文学的天空下绽放自己纯真个性,成为后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典范。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女性形象之比较(节选) 鄂川秀

一、主动求爱化为曲折求生

《诗经》时代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时期, 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小农经济形式使人们仅仅局限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之中, 但男女在劳动和生活中, 平等友爱, 互信互助。/对爱、自由与正义的崇奉, 是一部《诗经》最为突出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 基调健康、积极, 带有强烈的个性自主意识, 主观抒情的作品占绝大多数。《静女》的女主人公活泼、诙谐, 设“小计”对心上人加以考验,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竟急得小伙子“搔首踟躇”, 这和李白《长干行》中那个“ 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的少妇简直是天壤之别。可以说, 《诗经》中的很多女性, 其思想是开放的, 其性格是泼辣的, 其行为是主动的。 如果说《诗经》中的女性是主动求爱、大胆开放的火红玫瑰, 那么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就是曲折求生、忍辱负重的荒芥草藤。到了汉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男子已逐渐能够独立完成耕种等一系列农业劳动,妇女由室外劳动逐渐转向室内劳动, 妇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下降了,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男子在生产生活中的统治地位。汉儒认为: “ 阳刚而阴柔, 乾健而坤顺, 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乃天之道, 是人类不得不遵守的自然法则”, 妇女在被幽禁于闺阁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汉乐府民歌中, 女性的性格在长期受压迫中逐渐发生扭曲, 越来越趋于委曲求全, 象《上邪》中那样惊天地、泣

鬼神的女子形象实为屈指可数。低下的地位使她们泯灭了天性, 丧失了人格。“时代的弃妇”已成了汉乐府时期爱情诗里吟唱的主人公, 不论是《有所思》中初起果断、继而忧伤失望以致无奈的少妇, 还是《上邪》中惊世骇俗、气指天地的大胆女子, 抑或是《白头吟》中毅然决然、发誓“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的女子,以及“举身赴清池”、以死抗拒封建家长制的刘兰芝, 都难逃弃妇的命运。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已使妇女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能在长期沉默中忍受痛苦的折磨。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节选) 谢柏梁

从悲剧的角度来看,《长恨歌》的戏剧冲突主要集中在事件冲突和情感冲突两方面。 „„

在情感冲突方面, 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开始, 皇帝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茫茫的无奈之中。从此, 恩情常在而美人不再、风景尚在而物是人非,“未亡人”尚在而人鬼永隔, 都成为老皇帝情感冲突的诸多波澜。马嵬坡下的泥土不语, 皇宫中的池苑依旧, 太液宫如面的芙蓉, 未央宫如眉的柳叶, 一土一池, 一花一草, 哪一样不见证着妃子的娇态, 哪一样不伴随着昔日的合欢? 哪一处没有留下帝妃俩携手双行的足迹? 昔日的回眸一笑在哪里? 华清池凝脂娇飞在哪里? 春宵苦短日高起的酣睡不醒又在哪里? 承欢侍宴无闲暇的热闹繁华, 何处可以寻觅? 眼下, 只有寂寞相伴, 只有失眠长随;“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长夜既然如此落寞, 人间既然如此孤寂, 那就拜托道士神仙们到天上去寻找爱妃的魂魄去吧。

最为美妙的结局, 不仅在于找到了爱妃的下落,还获知其“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两地相思, 一样的孤寂, 从此便有了踏实些的牵挂。这一牵挂又以钿合金钗作为依托的信物, 寄寓着“天上人间会相见”的美好明天。

当然最为美妙的是爱情的永恒, 美好瞬间的定格, 幻化无穷的相伴相依, 比天地还要长久的情感遗恨。“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一浪漫主义的情感升华, 使得全诗的情感冲突, 有了绵延不断的高潮, 也具备了悲剧的崇高、圣洁和穿越时空的大美。

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极写了命运对天子的挟持和凌逼。唐明皇在与杨贵妃的朝歌暮舞中, 竟又把会跳胡旋舞的安禄山收为干儿, 且演出了一段洗儿会“私事”。此事终于引起了国舅杨国忠的警觉, 奏请皇帝遣派安禄山为渔阳节度使。当唐明皇与贵妃在长生殿乞巧盟誓, 两下里情浓意浓,“愿世世生生, 共为夫妇, 永不相离”之后, 于御花园中赏玩秋色之时, 渔阳鼙鼓却敲动起来, 惊破了皇帝与贵妃的美梦。他们亲手培植下的祸害根芽终于结下了恶果, 安禄山兵临城下, 唐明皇仓皇逃窜。马嵬坡前, 唐明皇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着妃子自缢以谢天下。事虽如此, 皇上却如何经受得了这生离死别的惨痛: 他是朵娇滴滴海棠花, 怎做得闹荒荒亡国祸根芽? 再不将曲弯弯远山眉儿画,乱松松鬓堆鸦。怎下的碜磕磕马蹄儿脸上踏, 则将细袅袅咽喉掐, 早把条长搀搀素白练安排下。他那里一身受死, 我痛煞煞独力难加! 大敌当前, 杨贵妃确实怨不得唐明皇的绝情。噩运临头, 唐天子的王位比皇妃的红颜贵重, 唐王朝的命运比长生殿的盟誓金贵。就国势言, 明皇无法挽救; 就军情论, 玄宗亦难于控制。杨李之间的爱情悲剧, 体现出现实的严酷性。国将不国, 君将不君,何暇去顾及帝妃间的儿女之情? 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之后, 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李杨爱情题材的代表作, 当然得数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传奇。就写生死不渝的纯粹爱情而言, 洪昇作品的影响当然还要大得多。

一部《长生殿》, 大抵在“情”字上做文章。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情爱, 固然因纵欲侈心而酿就了安史之乱的苦果, 引出了“呈侈心而穷人欲, 祸败随之”的山河易代和国破人亡的兴亡之感, 但剧本并没有停留在这里。下半部《长生殿》, 仍然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李杨情的变化和发展。从人鬼之恋到人仙相会,虽然处处不脱血泊离乱的阴影, 但也时时显出两情弥坚、哀感天宇的光彩。最后连神仙也为他们执着的情感所动, 使唐明皇和杨贵妃同赴忉利天宫。一点真情两心同, 死生幽明的界限都能于顷刻打破; 为爱情而生死相系, 最终获得了永不分离的权利, 这正是《长生殿》与《牡丹亭》异曲同工的地方。

举动自专由

——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原因探析

陈灿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这首诗记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妻的悲情故事。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自古以来, 有情人难成眷属。一曲曲爱情悲歌激荡人心, 感人肺腑。南宋时, 陆游与唐婉情投意合却好景不长, 劳燕分飞; 东晋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情相悦却有缘无分, 演绎了双双化蝶的悲歌; 汉末建安中, 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妻恩爱却不能长相守, 黄泉路上一起同归。历来人们都认为, 这些爱情悲剧的原因都在于封建礼教, 是罪恶的封建家长制破坏了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这种说法, 对于前两对, 笔者比较认同, 但若把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也仅仅归结于封建礼教, 似乎缺乏说服力。此外, 对于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 还有“门第说”、“无子说”、“情爱说”等观点。持“门第说”的人认为, 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 且“仕宦于台阁”, 有地位和身份, 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 与焦仲卿贵贱差距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 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主张“无子说”的人认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 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就是“无后”, 断了宗族的“香火”。刘兰芝嫁到焦家, 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也就失去了在焦家存在的意义。无子被休, 也是名正言顺的。主张“情爱说”的人则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悦, 出”的说法, 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 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 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 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

感、不满情绪。以上种种说法笔者还是不敢苟同。不可否认, 这些原因也都是造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前提, 单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刘兰芝的“举动自专由”, 这才是导致其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 播下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也恰恰在于此: 即刘兰芝的性格与行为所致。焦母为何执意要“遣”兰芝? 从诗中我们可以找出答案, 那就是“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婆婆为何说她“无礼节”? 恐怕“自专由”就是其依据。诗中尽管刘兰芝也一再强调: “奉事循公母, 进止敢自专? ”“ 处处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 ”然而, 她做事真的没有“自专由”或者说是“自任专”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文章开篇之处刘兰芝的自诉: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从这段自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刘兰芝是满腹怨气。她自视才高, 心灵手巧, 却事事不顺心。心中常苦悲的原因有二: 一是夫妻分离, 不能长相守; 二是辛勤劳作, 婆婆却不满意。由此可见, 婆媳间确实存在着矛盾, 但还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婆婆也没有说要休她。然而, 刘兰芝却忍受不了了: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她自作主张, 主动请“遣”。对于焦仲卿来说, 他可以理解妻子的苦衷, 但对于婆婆来说, 却是极大的羞辱: 自己还没说什么, 媳妇却要回娘家, 是媳妇不愿再跟她儿子过日子了。在她看来, 刘兰芝这样做, 简直是大逆不道! 因为在封建社会里, 婆婆对于儿媳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是说一不二的。对婆婆的话, 不管对错, 媳妇都要绝对服从, 这样方显家长的权威。而刘兰芝却不是一个能忍的人, 她不是那种“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的人, 她骨子里有种叛逆的刚性, 正是这种刚性让婆婆大为不满。刘兰芝深深地爱着焦仲卿, 但因为婆母对自己不满, 于是不等对方开口就主动请“遣”, 这一举动的结果是彻底激怒了婆婆, 坚定了婆婆驱逐她的决心: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显然, 刘兰芝的这次“自专由”才是遭“遣”的导火线。主动请“遣”, 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一。再看刘兰芝回到娘家后的情况: 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 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

有人上门提亲, 对方条件相当不错, 母亲也满意。但刘兰芝并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应允, 而是一心想着府吏, 想着二人之间的誓言、约定, 所以不嫁的态度很坚决: 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婉言拒婚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二。

过了不久, 又有人来提亲。从文中可以推断, 兰芝起初并不同意。这时:阿兄得闻之, 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 作事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 本不想嫁人, 当哥哥说出“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时, 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刘兰芝的灵魂, 那种凛然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 所以她“仰头”回答, 很快应允了: 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 中道还家门。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要, 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

从允婚的过程看, 兰芝确实受到了来自兄长的压力。但也并不像她对府吏所说的那样: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长, 以我应他人。其实, 嫁与不嫁, 还是她自个说了算。因为母亲始终顺着她的意思: 第一次回绝媒人时说: 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相许。第二次回绝媒人时, 态度更坚决, 话语更果断: 女子先有誓, 老姥岂敢言! 由此可见, 母亲并没逼她。再看兄长的一番话,虽有怨言、怒气, 但没有恶意, 他是为她的将来着想。刘兰芝自己也认为兄长说的有道理, “理实如兄言”。所以, 兄长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丑恶, 他虽然性格粗暴, 但也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并没有逼着妹妹非嫁不可, 而只是在劝嫁, 只不过是态度强硬些罢了。其实, 刘兰芝答不答应这门婚事, 主要还是在自

己。在这种情况下, 她还是可以推托, 可以委曲求全的。但是, 在未与府吏沟通的情况下, 在府吏浑然不知的情况下, 在自尊心的强烈驱使下, 她作出了嫁人的决定。赌气允婚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三。

再看故事的高潮部分: 二人双双徇情。徇情的决定出自谁? 是焦仲卿还是刘兰芝? 看一看二人相见时的对话及死时的情形便可明白。相见时, 焦仲卿对刘兰芝说: 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纫, 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焦仲卿说的“吾独向黄泉! ”显然是气话, 他并不是真想死, 只是在跟刘兰芝赌气。面对焦仲卿的冷嘲热讽, 刘兰芝因负言而羞愧难当, 在自尊心的驱使下, 她想一死了之, 她说的“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显然是发自内心, 她说得干脆, 态度坚决。自杀时, 刘兰芝是“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死时, 她毫不迟疑; 而焦仲卿则是“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其中“徘徊”二字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临死之时, 他内心极不平静, 还在犹豫不决。他并不是真心想死, 只是无奈。所以说, 二人殉情的决定也是刘兰芝最后作出的。面对兄长她曾说过: /处分随兄意, 那得自任专! 但结果又如何呢? 她并没有按兄长的意愿嫁人过日子, 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赴黄泉。由此可知, 果断徇情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四。

综上, 导致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封建礼教或其他因素, 而在于其本人刚强而自尊的性格以及与此紧密相连的“自专由”的举动。在诗中, 尽管作者也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 但在善良与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 这种刚性广泛地体现于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 与刚性紧密相连的是自尊, 二者结合, 便有了“自专由”的举动。而这种“自专由”既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

第4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古典爱情诗歌里的隐喻

肖建华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爱情诗歌,指出诗人要通过意象隐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认知;隐喻;古典爱情诗歌;意象

“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这首诗意境优美,含义深远。诗人用自己独特的笔调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用流水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恰如愁情挥之不去。以流水白云为对象,让我们体味到那种离情别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诗人就是通过隐喻来创造一首首优美的诗歌的。那么我们又是如何体验到诗歌背后的那种深远含义呢?

当代西方认知理论强调人类语言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孤立的结构系统,而是足以使得人脑将经验概念化的一般的认知过程。近年弗雷曼(Freeman)创立了新的学科——认知诗学。这一学科重在阐述人类心智建立和连接抽象概念的内部机制和过程。这一理论认为,认为隐喻就是通过映射将源域中的身体或文化经验图式结构投到抽象的目标域中。诗人和普通人享有的基本的经验图式、思维模式及拥有的心智能力是相同的,所以,普通读者能够和伟大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并能深入理解其作品的内涵。例如,我们常以旅行,一年或一天的经验图式构思生活这一抽象概念。“生活是旅行”的图式让我们会想到“爱是旅行”的图式,相爱的人对应旅行的人,爱的关系对应旅行中的工具,相爱的人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上的共同目的地,关系中的困难对应旅行的障碍。“爱是旅行”是隐喻“生活是旅行”的具体表现。了解了这样的图式,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明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是隐喻生活中的羁旅情愁,而不是骑马漂泊旅行,也更能理解王实甫《西厢记》中:“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而非简单的送行。隐喻的认知功能在西方已得到语言学家的充分论证并声称其具有普遍性。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证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也是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而存在。隐喻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麦克斯·米勒认为:语言就其本性和本质而言,是隐喻式的,它不能直接描述事物,而是求助于间接的描述方法,求助于含糊而多歧义的语词。隐喻由修辞到思维方法,逐渐获得了一个普遍化的地位,而且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就像我们只要表达思想就得使用语言一样,我们只要认知世界与人交流就脱离不了隐喻思维。

中国是诗歌王国。中国诗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当今虽新诗不断涌现,但我们从未间断与古人的精神交往,赏析他们不朽的诗篇。例如我们千百遍地解读王维的诗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试图体味诗人真正的心声。据说王维的这首诗本是送给好友李龟年的,天宝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这首诗,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但是现在我们却通常用这首诗来隐喻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思之情。把红豆写入诗歌表达爱恋之情的还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钧《新添声杨柳枝词》)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骰子中,隐喻对对方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叹不已了。纵观诗坛,诗人还喜欢以流水隐喻愁情,这方面的名句名篇多不胜数: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对此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思索就能体悟其中比喻。西方认知科学认为,人类思维就是通过大量基本隐喻对事物进行概念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自动的。我们之所以能理解诗歌蕴含之意,因为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同样的思维机制构思生活,诗人高人之处只在其更善于对常规隐喻加工,组合,延伸,并以此捕获人们的感知,激活人类的心智体验。由此,隐喻不再是诗性思维的特质,而是日常语言和诗歌语言共有的特点;隐喻对于人的思维和推理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是人类思维的主要手段。

诗歌是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浓缩。《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指出:“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确,人们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必须用诗歌,因为它能表达最深入、最直接的感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强烈的感情往往导致诗人产生与日常思维不同的概念化过程(想象 幻觉)。这一概念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日常生活和体验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导致表达的冲动,而情绪激动时人们选择的语言手段必须服从这种特别的体验。而对诗歌的理解往往也需要进入诗人创作诗歌时的那种心理状态,去体验他诗歌创作时的概念化过程和情感体验。

例如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此诗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为了传达一种感受,诗人脑海中形成了梦幻式的现实与理想结合的概念化过程,并将此化成了相应的语言表达,读者随着文字的指引,进入诗人所描绘的世界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同样也体会到了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这一概念化过程可以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表达。语言的每一个层面都可以作为诗人进行雕琢的原材料,以表达相应的情感,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诗的语言往往是偏离了日常语言的,在语音、词汇方面都表现突出。

通过语音可以表达特殊的情感体验。人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时,会情不自禁地诉诸于声音。诗歌的韵律是诗意表达的自然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语音表达,成为了诗意的符号和象征,甚至成了一种作诗者必须遵守的程式。诗人凭借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奏来表达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他们在构词选句时,注重挖掘语言内在的音乐美的基因,注重语句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快慢,使之读着朗朗上口,韵味十足,给人以韵律美、句式美、风格美的美感享受。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诗歌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诗人以凝练晓畅的语言,韵律和谐的音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跳跃多变的句式以及错落有致的诗行,抒发着内心的感慨与哀伤。

诗歌意义的表达,除了语音,主要还是靠词汇。选择不同的词汇,诗的意境会截然不同。在诗歌创作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三年得两字,一吟泪双流”,用词的讲究和用心非同寻常。

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 “迢迢”“皎皎”“清且浅”“盈盈”“脉脉”这些词把整个诗歌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触发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感同身受,创造出一种悲伤无奈的意境。我们可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理论来解释诗歌中的这种触发作用。框架理论认为,每一个词都与相关的词构成一个网络,一个词的理解依赖该词在这一网络中与其他词的关系。“迢迢”和“远离”,“盈盈”和“娇柔”,“脉脉”和“含情”,“清且浅”和“遗憾”等概念相关。仔细体会,诗中用到了隐喻,把属于一类事物的特征映射到另一类事物上,触发了不同的情景,激活了相关的认知框架,给人一种新奇和意外的感觉。

诗人为了追求新奇,获得触发的作用,有时会刻意回避可以直接表达的词语,不用抽象的直白的语言表达情感,而是要借助意象隐喻来表达。一方面表达情感体验中不同的意象的感受,一方面通过隐喻激起读者大脑中的意象空间,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如我们提到的古典爱情诗,很少有直白的描述,而是用一种饱含深情的意象,作委婉的表达。 例如:宋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又共饮一江水为不幸之幸,江水于他们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精神的慰藉。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 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水意象因水的不同作用,也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

再看在其他的爱情诗中所用到的不同的意象。 古代文人墨客为表达相思之苦,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李煜《拟破浣溪沙》)

这两首词,都是以思妇为题材,但表达了不同的心境,也传达出不同的韵味。《长相思》是晚来依楼,曲折的水流把绵长的愁思延成缠绵的情韵,月光又映衬出相思女子的哀怨忧伤,虽着眼于“愁”、“恨”、“思”,写的却是“爱”,言简意丰,词浅味深。《浣溪沙》则深夜“倚楼”,把边塞细雨、凄清的笙乐和“倚楼”人的泪珠交融起来,充满了感伤和哀怨,因无人倾诉,无人会意,只好“倚栏干”,结尾这三字有“说不尽之意”,把人物的凄苦、孤独、盼望与忧怨都包容进去了。

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许多写离别伤怀的词里更有不少“倚楼”的描写。如《八声苦州》:“想佳人……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都写得痴情回荡,又缠绵悱恻,着实动人。 也许因为太多词人的渲染,写“闲情”、“春愁”;“思妇”、“离人”,总要凭栏倚楼,连虚怀若谷的政治家寇准,闲来弄笔,居然也变得儿女心肠,柔情似水了。

在许多爱情诗中,燕子也成为了抒情的意象。它们往往雌雄颉颃,飞则相随,所以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并不是仅仅描绘生活,而是探索生活,当诗人在脑海中搜索美词佳句,用它们构成声色意象时,人生最初的经验便转化成新的成果——诗歌。”所以诗人之伟大在于用诗句展示新世界提供新视角,并引领我们在惯常中体验新知。

诗歌中的意象主要依赖隐喻,隐喻的双重意象性(源域与目标域两个不同的意象)提供了强烈的视觉对比和丰富联想的空间。诗歌中意象的组合和选择构成了诗歌的意境。落花、流水、杨柳、红豆、燕子等都成为了诗人寄予感情的客观物象,它们传达的是一种主观情绪的流动。

意象在诗歌中是没有外在相似之处的,它强调的是一种多重意义的深度的内在联系,这类意象用的就是一种隐喻的表现手法。这种隐喻的手法与西方的象征主义诗歌及意象诗的表现技法都有相通之处,比如波特莱尔的“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互相感应契合,诗人可以用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的观点以及兰波的“赋予抽象观念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的观点,都强调深度的,多重意义的暗示。这种象与意构成的就是一种隐喻。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形式,更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机制。目前在国内,对诗歌隐喻的认识多数还停留在修辞或审美分析层面上。这里借施叶丽的一段话来总结隐喻(《隐喻早期诗歌中的运用》):“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是诗歌创作的基础砌块,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可以说诗人是用隐喻来看待生活,用隐喻进行思考的,并把普通的事物转变成象征性的财富。诗人常常使用隐喻避免诗歌的平淡和单调,使诗歌显得更美、更吸引人。诗人用隐喻使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使诗歌变得清晰、明白、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含义,使读者透过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在结构从而获得更深层的意义。诗人往往通过A就是B这种隐喻模式给人以惊奇,引起读者关注,促使读者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并且激起他们的各种情感,或怒或喜。正是因为隐喻的运用,一首诗才显得意义深刻,充满魅力和趣味。”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6). [2]路翩翩. 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04期. [3]沈兆文. 隐喻在诗歌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35期. [4]束定芳. 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 1996年02期. [5]赵艳芳著.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6]肖清玲. 概念隐喻的解释和构建功能[D].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7]黄凡凡. 隐喻认知理论和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跨域产生[D].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8]索燕华 纪秀生.传播语言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9]束定芳

诗歌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10]萧涤非等编.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11]贺新辉等编.宋词鉴赏辞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12月.

第5篇:枕前发尽千般愿 ——古诗词里的爱情誓言

枕前发尽千般愿

——古诗词里的爱情誓言

■崔长平 河南遂平一高(463100)

两情缱绻、如胶似漆、难割难舍时,深挚爱情的撕心裂肺、刻骨铭心之感就会以山盟海誓的语言方式来表述,有些柔肠千转、低婉倾诉,恰似燕语莺声、余韵悠长;有些情不自禁、缠绵悱恻,恍如风扬雨润、令人销魂;有些烈焰滚腾、激情奔放,正像山崩地裂、岩浆喷涌、一泻千里„„在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民风陌谣里,有三首真率自然、不假雕饰、火辣撩人、铿锵作响的曲赋歌辞,堪称爱情誓言的椎轮大辂、经典杰作,以致于历代传诵、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指天为誓、忠贞不渝、生死相依的《上邪》

《上邪》乃《铙歌十八曲》之一,属汉乐府《鼓吹曲辞》,是最早见之竹帛的一首民间情歌,也是一首平白如话、气势雄放、泼辣大胆、新颖生动的爱情诗: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大意是:苍天啊!我要与君相知相爱、陪伴终老,一生一世比翼双飞、不离不弃。哪怕是高山夷为平地、沧海变成桑田;滔滔江河干涸枯竭,凛冽寒冬电闪雷鸣;天塌地陷、鸿蒙重开,我也不会与君伯劳分飞、恩断义绝!

这首民歌,以一位心直口快、秉性刚正、情感炽烈的北方少女之自述口吻,向心仪的男子倾诉了她对爱情坚贞不渝、矢志不二的满腔情愫,体现了她对甜美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对幸福婚姻的无所顾忌地追求。

这首民歌的最大特点是不加铺排、直抒胸臆、干净利落、逐次推进。女主人公以自己酣畅淋漓、奇特怪诞的想象力,表达了心中积存已久的挚爱痴情。首开三句,声情激昂、气势迸发、摄人心魂,指天发誓,指地为证,一如火山喷发、撼动天地。“长命无绝衰”五字,发自肺腑、掷地有声,把女主人公的情感渐次推向高潮。情思无绊无羁,心性纯净刚毅。一个质朴无暇、刚柔兼具、热烈大胆的汉代村姑形象跃然眼前。

紧随其后,女主人公的情感一发而不可收拾,用一个接一个出人意料、难以想象的比喻,表白了自己身心相托、誓死相依的心迹。“山无陵,江水竭,冬雷震,天地合”,这几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反证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样的逆向思维既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又增加了诗歌非凡的艺术感染力。本诗言简意赅、诗短情长;节奏短促、层层递进;激情四射、势不可遏,的确夺人心魄。清代王先谦曾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种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爱情表达方式,不能不谓之千古绝唱。

结句“乃敢与君绝”,前后照应、统揽全诗,正是情感奔涌、纵横驰骋之际戛然而止,给人一种情由心生、心潮起伏、风行水上、一气呵成的感觉。无怪乎胡应麟先生曾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人张玉榖在《古诗赏析》卷五中评价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

二)泼辣直露、热情似火、撼天动地的《菩萨蛮》

二十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亦称千佛洞)发现了大量的五代写本,由此,诸多唐五代民间词曲重见天日、大放异彩。这些词曲又称为敦煌曲子词或敦煌歌辞,而敦煌遗书斯4332号,正是一首极富特色的民间爱情词——《菩萨蛮》。在敦煌曲子词十八首《菩萨蛮》中,它,不啻为一株不同流俗、卓然而立的词坛仙葩: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词开篇点题,设誓发愿于“枕前”,可见他们已是喜结连理,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红绡帐里、鸳鸯枕上,男欢女爱,两情相悦,激情燃烧之时,“枕前发尽千般愿”。枕前发愿而至“尽”和“千般”,足以想见他们相拥而卧、水乳交融、恩爱非常。这位沉醉于“洞房花烛夜”的新娘,既贪恋巫山云雨之欢爱, 1 又不能不担心现实生活中女子常遭遗弃之不幸,喜忧参半、互为矛盾的心理,将她推向山盟海誓的巅峰。

这首曲子词,落笔惊风、造势遒迈,且没有文士词幽婉曲折的风致与含蓄蕴藉的神韵,完全是情思所致、任意挥洒,恰似长河东流、浩浩汤汤。首句切入正题,起着提纲挈领、总揽全篇的作用,以下七句所列举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青山、水面、黄河、参辰、北斗、日头),便是从首句“发愿”这一源头上飞流直下而形成的一条绵延不绝的情感河流。她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见”、“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时而引喻山川河流(“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面上秤锤浮”)。六种罗列现象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的自然现象。这种博喻手法的运用,更能反衬出她对坚贞不渝的甜蜜爱情的渴盼和美满家庭生活的向往。从第一个“休”字引出五个比喻之后,语气略微一顿,以“休即未能休”一句以进为退,即便上述五种假设都成为现实,要想遗弃“我”也是办不到的,从而更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设喻——“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曲子词的想象是宏阔而丰富的,想象的空间由地及天,想象的对象由山河到星日,以世间最雄伟的景物来比拟爱情,把爱情鲜活的生命与永恒的天地日月相提并论,形成一种奇妙而合理的类比推理:青山不会烂,水面上浮不起秤锤,黄河不会干枯,参星和辰星不会在白昼出现,北斗不会转到南面,三更半夜不会见到日头,爱情也因此绵绵无绝期。作者从反面下笔,如此类推,可谓悖理而合情、无理而曼妙,从而收到与《上邪》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果。

正如陈志明先生所言:“民间歌谣独特的风情格调的形成,是由于心有所感,以口写心。这大概也是这首《菩萨蛮》语浅情深、似拙而巧、成为一首好词的奥秘吧。”

三)平白如话、婉转倾诉、情深意笃的《我侬词》

元代著名的江南大才子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宗室,乃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声名赫赫的“八千岁”秦王赵德芳之后),是中国历史上继苏东坡之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他能诗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存有《松雪斋文集》,特别在书法和绘画两方面彪炳青史。他勇开先河、独树一帜,引领有元一代新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 他还擅于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楷书被冠之以“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对明清两代的书坛影响甚大。

赵孟頫生于南宋末年,作为皇孙帝胄、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经程钜夫推荐,以前朝遗轶身份出仕元朝。对此,他在当时和历史上屡遭诟病,留下诸多非议。身处宦海的赵孟頫四十载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官刑部主事,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主持翰林院),晋封为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1317年(延祐四年),元仁宗册封其魏国公,辞世后谥文敏。赵孟頫夫人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别号栖贤山人,先后被封为吴兴郡夫人、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家,独擅梅、兰、竹、山水、佛像等,著有《墨竹谱》遗世,对后人学画竹子大有裨益。她在我国古代女书法家中仅次于东晋女书法家卫烁(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楷书,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史称“书坛两夫人”。 从艺术造诣上讲,尽管她被人赞誉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但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诗词方面的成就,其《秋深帖》、《墨竹》等皆为传世经典之作。

元代至元年间,赵孟頫与年近而立的管道升喜结连理,两位旷世奇才互为倾慕、终成眷属。婚后,他们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在诗词书画方面,夫妻二人既独技专擅、各有千秋,同时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切磋、不断砥砺。在家庭生活方面,管道升还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赵孟頫曾称赞她“处家事,内外整然,岁时奉祖先祭礼,非有疾必齐明盛服。躬致其严。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可见管道升平素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温良贤淑、谨守妇道、相夫教子的合乎封建礼教标准的贤内助。

赵孟頫夫妇刚到元大都(今北京)不久,因担心“为人所忌”而“力请外补”,到外地去任职,于是先后出牧济南等地,后来又发行江浙等外儒学提举,主管地方学庠,致力于教育事业。古人云:“江南佳丽地,金陵霸王州”,锦绣江南历来就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独守空帏的管瑶姬想到夫君在江南已淹留两年有余而迟迟不归,凭着敏锐的直觉,顿感情形不妙。于是她研墨画竹,寄与郎君,其上书曰:“夫君去日竹新栽,竹子成林夫未来;容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2 二十余载夫唱妻随、鸾凤和鸣的婚姻生活之后,赵孟頫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而夫人管道升业已年逾四十。

当是时,社会上名士多有纳妾、渐为风尚,赵孟頫也不甘寂寞、心潮难耐。尽管他早已心有所仪,然而又不好意思向夫人公开言明,于是便填了一首曲子词表明心迹:“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这首曲子词的大意为:我为学士,你是夫人。难道你没有听说过陶学士(一说王学士,因为晋代王献之有妾桃叶、桃根两姐妹)身边有桃叶、桃根两位侍妾,而苏东坡大学士也有朝云、暮云两位美姬吗?我便多娶几位吴娃越女也不算过分吧。你已年过不惑,身为正房元配,当好家庭主妇足矣。

管夫人读后,顿时知晓一切,心下大为不悦,悲戚怨愤之情油然而生,但碍于礼数和良好教养,又不便直面规劝与责难,继而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怀着无限的忧伤和怅惘,以坚定执着的意念,填了一首别致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首用吴侬软语填就的《我侬词》,既平白简练、浅显易懂又入情入理、回环跌宕,尽管不足百字,但言真意切、情深意长。尤其是结句“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表达出管瑶姬对男女爱情排他性的誓死坚守,这正是忠贞不

二、不离不弃、矢志不渝、与子偕老的最佳注解。这首《我侬词》,于俗凡处见奇警,于细琐处见至理,于托喻处见恩爱,于平淡处见真情,于绵软处见机锋,柔中带刚,不留凿痕;卒读之余,怦然心动。

话说赵孟頫读后,深为感动,面有愧色,沉思良久,妄念自消。自此后,夫妻二人和好如初、亲密无间、相携白首。感人肺腑、叹为观止的《我侬词》,遂成一段爱情佳话。

第6篇:文字里的爱情

看到你含泪的留言,我的思绪有几分钟的停滞。你说,你又想她了,想那个与你在银屏前柔声细语的她,那个与你在文字里炽热痴缠的她。

你说,你不相信她会忍心丢下你,决绝而去;你说她是真的爱你的,愿意为你付出一切,长相厮守。你把你们之间交往的点点滴滴,写进文字,刻进心里,你说,除了她,今生你不会再爱任何一个人,你这一生就是为她而来,为还前世欠她的情债而来,所以,无论等多久,你都会等她回心转意,等她回到你的生命里来。

看着你迫切而激烈的表达着你的忠贞与爱恋,我真的不知这是你的幸运,还是你的不幸?而我也时时刻刻处在一种挣扎之中,不知该如何面对你的缱绻倾诉?我是该继续隐瞒那些真相,让你守着一个美好的梦幻继续沉沦,还是撕下那个华丽的面具,让你接受那个破碎不堪的真实?

那么,就请你静静坐在屏前,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故事开始于一个宁静的午后,女孩在一本校园杂志里看到一篇美文,那么美的文处处彰显着作者的才华横溢。于是,女孩忽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她想认识他,巧的是文章后面竟然有他的真实姓名与联系地址。

于是,她豪不犹豫的寄出了她的倾慕与期盼。那时还没有网络,没有QQ,只能借助最原始的信笺来传达心里的款款深情。

信,寄出了,然后就有了遥遥的期盼与等待。她不知道他能否看到那封信,就算看到了,是否也会回寄只言片语。

喜欢文字的人,多半是真诚的吧,于是有了他的回信与感动。就这样开始了鸿雁往来,信笺传情。不知哪一个最先动了心,于是很多美丽的字眼开始在字里行间,生出苍翠的相思。是他最先寄来了照片,照片里的他,相貌清秀,俊朗飘逸。她看的痴了,越发的不可自拔。于是,她说,我要见你。这次,他的回复很迟,也很短:相见不如怀念!

她笑了,他一定是担心她会让他失望吧。其实,她身材高挑,长发飘飘,不敢说是倾国倾城,但也算得上是花容月貌。

在一个杨柳青青的春日,她毫不犹豫的踏上南下的列车,想着相交四年,总可以见面了,她激动的心几乎跳出胸膛。想象着,他见到自己的诧异与惊喜,她几乎笑出声来。

终于,她来到了他的校园,走到了他的面前,但没有想到的是,惊讶失望的那个人,不是他,而是她……

他的确是相片里的清秀,只是那小小的个儿,还达不到她的肩头……

她黯然无语了好久,然后转身,急匆匆的跑出了他的校园,她没有与他说一句话,更没有像以前文字里写的那样拥抱他……

她在回来的路上,酸涩的眼泪洒了一路。她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不愿相见的原因。那么多日日夜夜的思恋,那么多文字里的痴缠,如今都会化作凄凄沥沥的失望,长满心田。

其实,文字里的爱情就如我们轻轻写下的那些唐诗宋词,美丽而不真实,只是特定情景里一段诗意的演绎与表达。很多时候,我们爱上的,只是文字里的一个文学形象,我们只是与想象里的那个人谈了一场恋爱。故事里的女孩始终不懂,有些事情是不能触摸真实的,文字里的爱情,开始于文字,最好结束于文字,那样还能留一生的美好去怀念,而不是现在满把的无处言说的失望与哀伤……

最美的爱情都是始于文字,流于文字,而文字背后的真实,总让人唏嘘。金庸大侠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至性至情,而他自己一生却结了三次婚,第一次因为妻子背叛他而结束,第二次因为他背叛妻子而离去,如此分分合合,哪有美丽可言?张爱玲是女人里的精灵吧,写爱情写的那么玲珑剔透,入骨三分,可她怎么就没有看到胡兰成的薄幸,而意识到自己所托非人?三毛是幸运的吧,遇上了她爱的,可是最终阴阳两隔……

看看你身边的那些爱情吧,有几人敢说自己的爱情就是那么圆满如意?现实里爱情的真相都不及文字里的爱情来得美丽。

知道了这个道理,你还会执着于那段虚幻的感情吗?还敢奢望文字里的美丽会延伸进真实吗?

看完我讲的这个故事,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网络里的爱情,就止于网络吧,不要那么执着于她的真实。我想当初她既然走的那么决绝,肯定也是意识到了这点,留一丝最美的念想,在彼此心里不是更好吗?你说呢?

尊重你的隐私,隐去你的名讳,当你看到上面的文字,希望你放下自己的心结,平安度日!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

第7篇:大学里的爱情

爱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学,注定是滋生爱情的地方,少男钟情、少女怀春的青春期,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播种下爱情的种子,绽放出绚烂的爱情之花。象牙塔里的爱情故事,有一点纯洁和青涩,有一点诗意和朦胧,很美丽动人,也很浪漫精彩……校园、朋友、爱情,这些驿动的元素变成了青春的符号,成就了最自由、活力、纯真的恋爱。不必考虑今后,只享受这一季,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无拘无束,没有成人恋爱的纠缠与众多的考虑元素。相思的酸楚,相恋的幸福,相伴的温馨,相爱的甜蜜,还有曾经受过的伤,无法忘却的痛……

爱情,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以她魅力永存的深厚意境,牵动着少年的想象、青春的梦境和成年的心灵。爱情主题的存在,使人性中最温柔与最热烈、最细腻与最豪放、最微妙与最诗意的部分得以充分体现与施展,从而使世界更加色彩斑斓,使人类更加瑰丽动人。爱情的意义是:它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它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快乐,它也让我们最痛苦地哭泣。爱情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各种缺点。即便最后可能没有结果,也留下一段美丽的回忆。在大学校园,爱情主题被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来到大学,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令人始料不及。在高中竭力压抑的东西,甚至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都很自然、迅速、不可阻挡地发生了。比如恋爱,尽管也曾“野火烧不尽”,但被家长和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学生视为“生活禁区”的大逆之举。到了大学,恋爱成为最为常见的事情,在大学校园迅速地蔓延开来。

有人说:大学城是恋爱的摇篮。此语不假,每当夜幕垂落,在大学城那宽敞明亮的教室,在清静雅致的图书馆,在树丛草坪的幽径上,一对对情侣上演着一个个青春的爱情童话。 天各一方:高中的延续真好

在大学校园,有这样一群恋爱者,他们不在一起,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却深厚无比。原来,他们是高中恋爱的延续者。由于高考,他们走进了不同地方的不同大学,由此,他们过着一种鸿雁传书、电话传情的恋爱生活。吕某,北京人,高中时的女友在首都某重点大学读书,读高中时,作为同班同学,他们的爱情已在友谊的基础上萌芽,时空的变化使得他们的感情不但没有疏远,反倒更加笃深。每个星期他们都要写一封信,通两次电话,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对高中的怀念、现实的沟通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使他们的心紧紧相连。室友都羡慕不已,说这样专一的感情实在难能可贵。像吕某这样的爱情在大学新生中为数不少,他们一般都有深厚的感情基础,高中时相互了解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使他们的爱情显得坚实而醇香。

寻求爱情:大学不寂寞

吴某是大三学生,待人热情,学习、活动都很好,人也长得帅,应该说,这样的条件是很多女生所向往的,然而他至今无女友。他认为,与事业相比,爱情是次要的。他不是不想恋爱,而是觉得大学里恋爱很难善始善终,再者,他是理想主义者,对爱情的过高期望和现实的胆怯使他宁愿把爱埋藏在心里。与吴某相比,同样是大三的刘某已换了几位女友,大一时,他为班上一位女生所倾倒,他想尽一切办法取悦那位女生,最后,那位女生答应了他,可就在这时,他突然对她失去了兴趣,如此这般,他已追了三四位女生。当有的同学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时,他却说,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恋爱的感觉没了,我

何必还要跟她在一起。当然,大多数大学生恋爱是重感情的,可以说,大学生恋爱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的产物。刚刚摆脱清教徒似的高中生活,远离了亲人,来到同龄人如此集中、才华和理想如此阜盛的大学校园,没有了亲人的温暖,也离开父母的视线,经济初步自理,空间相对自由,爱情从想象转化为行动成为可能。再者,大学相对冷漠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的情感出现了真空,孤独和空虚接踵而来,他们渴望与异性的沟通并得到情感的慰藉,自然而然,双方的共同需求便促成了爱情的产生。

真爱永存:这并非神话

爱情的物质化、现实化是当代人们爱情观的一个重要特征,爱情对于许多人不再是生活中最纯净、最有亮色的一隅,恋爱更多被当做一场游戏、一次尝试,而非轰轰烈烈的定终身大事。然而,我们却不得不说大学校园里的爱情更多的是单纯地基于感情。

宋某,其女友是别系的同学,他们在大一的一次社团活动中相识,相恋四年,犹似初恋,两个人在一起熟悉得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传达无穷的信息,新鲜得连一句最普通的句子都能勾起一连串的话题。熟悉他们的人都说,他俩就像螺丝钉配上了螺丝帽。现在毕业在即,许多人对他们前景提出质疑,认为环境也许会拆散这对情侣,宋某却开玩笑说:离了我,谁能那么宠她?女友反唇相讥:没有我,他一天也过不了。他们都明白,这是一次生命之恋,它超越了志同道合的思想及相濡以沫的思想,他们之间似乎是命运的约定,仿佛就是彼此生命之光的最初爆发点与最终皈依处。

大学爱情

——一杯甜美的酒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轻松的四年,也是人生中最后的纯真年代。这时候的爱情无疑是最纯真的,不掺杂一丝杂质,都是发自内心的爱,这远比走上社会后的爱情要美丽单纯。等你走上社会后,再想找到大学这样美丽的爱情,那就难乎其难了。

这样说没什么错,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了她,假如你为她心动并且彻夜难眠,那么就去爱吧,表达爱,付出爱并收获爱。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慢慢酝酿和呵护一份感情,身体会变得精力充沛,目光有神。更重要的是,你会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一份关爱可以发出怎样的光芒,一个眼神可以缔造怎样的信念,一个生命可以得到怎样的尊重。你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关爱你身边的一草一木,你会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得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爱情会让你学会很多东西,那可能是你的老师无论怎样声嘶力竭都做不到的。

也许你会失恋,但谁能苛责爱情给我们的一切呢?沧海桑田,也许正因为海枯石烂的誓言不再。哪怕失去了爱情,你仍然会得到很多东西,至少你明白了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明白了你的价值可以张扬到怎样的程度。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你会不断想起这份感情,那些单纯的快乐和深沉的幸福,那些不顾一切的冲动,那些自欺欺人的掩饰和傻傻的等待都会流水般地,逐渐在你走上社会之后,变成沉稳、冷静、清醒的判断。

所以,不要犹豫,当爱花开,就不要错过。如果没有,那就耐心等待,属于你的缘分会盛开在你最美丽的时刻。面对爱情,大学新生没有理由望而却步、漠然视之,更没有理由游戏人生。你唯一应该做的是:承认爱,接受爱,担当爱,享受爱。

大学恋爱好处知多少

1. 自信,而不至于在形单影只的同僚面前产生自卑感。特别是在主持每晚的卧谈会时,他们能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让附庸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2. 充实,而不至于在非上课时间去干一些无聊的事,诸如:玩拖拉机斗地主和打游戏,或者背着沉重的书包独闯图书馆,也不会在运动场上对球类施以酷刑。

3. 俭约,而不至于为班上集体活动投入大比资金。他们用最少的钱去度过尽可能长的时间,一袋瓜子一杯可乐,能在马路上巡逻数趟。

4. 勤快,而不至于为选择几件脏衣服中哪一件还可以穿煞费苦心。他们爱好洗衣,洗头,五讲四美。尤其是男生,甘愿充当女生的单车司机,乐此不疲。

5. 高效,而不至于为通过英语四六级挑灯夜战。他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至少一半的成绩应归功于每晚为其占座位的她(他)。

6. 奋进,而不至于为落后于人痛心不已。特别是对金钱的渴望让他们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他们无时无刻都会因囊中羞涩求助室友这一悲惨境遇而卧薪尝胆。

7. 容忍,而不至于因为观点与她不同争执得耳脖赤红。他们宁愿讨得几秒钟的欢悦,委曲求全而暂时放弃自己的观点。

8. 渊博,而不至于与她没有共同话题。他们总是敏捷地捕捉最新的影视歌舞信息,而被迫抛弃罗纳尔多和米洛舍维奇。是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 体贴,而不至于经常夜半打扰宿舍管理员。他锻炼了翻墙入室的攀援功夫和穿墙而入的缩骨法,很少回宿舍和上自习而使拥挤的生存空间变得宽敞。

10. 自由,而不至于受各种纷扰,为安排活动日志煞费苦心。他们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极力拥护者,尤其反对物以类聚。因而他们写请假条得心应手,至少有十条以上的理由可以让老师放他一马。

沉重的爱情账单

肖同学和他的女友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中认识的。虽然两人每天都能见面,但还是觉得有说不完的话,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的一通手机交流成了他们必需的催眠曲。一个月下来,能发上千条信息,有时候觉得不尽兴,就打电话。一张20元的电话卡一晚上就能打完。小郑是大三学生,和女朋友在一次聚会上认识。家里一个月给他生活费1000元,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算比较宽裕的,可每月赤字仍然达到800多。他说,为讨女友欢心,每月要给她买礼物,买花,下馆子,周末还要去唱歌,煲电话粥,一月下来只得借债。如果碰上节假日,缺口就更大。

两两相依的学生情侣构成大学校园里一道浪漫的风景。然而,如今的大学生情侣,特别是一些男生,为了爱一掷千金,导致债务缠身的比比皆是。

“认识四五天就送手机,过情人节送上千元礼物的大有人在。”一位热恋中的女生说,“有很多时候女生非收不可,他买了你不收都不行。都是虚荣心在作怪!”这位女生还开出了一份爱情账单,照这份账单算下来,一对校园情侣每月的基本花费在2000元左右。相对于大学生平均每月500~600元的生活费,这笔消费常常让他们赤字缠身。除了基本消费,还有一项较大的开销——电话费。如今的大学新生,几乎一进校门家长就为其配置好了手机。在大学里恋爱的学生,自然不会不利用这一优越条件,拼命地发信息。特别是处在热恋中的学生,不仅发信息,还要每天通很长时间的电话。如此下来,电话开支可想而知。失恋后的“雨过天晴”

小文与相爱三年的男友分手了,两个人都很痛苦。小文几日几夜地流泪,看到任何与之前感情相关的物品和情景都会悲痛不已。小文原本学习很优秀,是个热情善良的女孩。但经受了这次失恋之后她对人对事的观点有所改变。她坚持认为这个世界没有真爱,人与人之间只是相互利用而已,所以对人对事都变得很冷漠,整个人也整日闷闷不乐。

作为已经踏入爱河的大学新生,有可能会遇到失恋的打击,如何直面失恋带来的痛苦,的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

恋爱是一次已经完成的选择,失恋面对的是即将而来的选择。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一个能与你心心相印的人,我们就可以回头对岁月说:谢谢,我庆幸那次失恋。被自己深深爱着的他(她)抛弃了,这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但绝不是世界的末日。被人拒绝的痛苦是刻骨铭心的。但生活中本就有数不清的痛苦,无论现在有多么痛苦,生活都将继续。失恋了,说明她不是你这一生真正相伴的人,试着慢慢放下。

解决失恋最好的办法就是微笑,笑笑,对自己,对别人,对对方,这对谁都有好处。要知道,失恋对双方的打击都是一样的,伤心只能增加自己和对方的不必要的痛苦,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看清自己,理解别人,走自己的路,不要灰心,祝对方好运,不要愤恨。

解决失恋的另一方法是忘记。忘记恋爱中的快乐与幸福,忘记恋爱中的失落与痛苦,但不要强迫自己去忘记。有一天,当你不经意想起他/她时,你会感叹:“哦,原来我曾经爱过他/她。”

不要因为失恋而伤害自己,多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听听情歌,你会对自己现在的痛苦看得更清楚;与朋友聊聊天,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经历过类似的痛苦,慢慢地就会摆脱这些痛苦,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

面对失恋,还可以尝试着从这四个方面解脱自己:

一、发泄:尽情地发泄那些堆积在心中的伤痛,把情绪的垃圾通通倒掉。

写日记:把所有的感受都写下来,无论多么难受伤悲,把你心里一切的痛苦都写下来,你将发现自己好过得多了。

做运动:越有竞赛性、越激烈的运动越好。你需要在尽情挥洒的汗水中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动一动之后你就不会再死气沉沉的了。

想吃就吃:如果吃东西会让你好过一些,那就吃吧。但是吃完了别忘了做运动,不然,接下来的体重会叫你更忧郁。

二、接受现实

尽量避开他/她出现的地方:不要让你的心再有任何期待了。

把会让你想起他/她的东西收起来:别让那些物件唤起你的回忆。

找相关的心理学书看看:专家给你哪些建议,书上写的例子让你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唯一发生这种事情的人。

三、求助:跟好朋友或长辈分享你的心事,你会获得有用的建议。

找最好的朋友陪你:寂寞的时候,找你最好的朋友陪你出去喝喝下午茶。

和以前因为谈恋爱而疏远的朋友联络:跟他们在一起吃顿饭、看部电影,重新拥有好朋友的感觉。

四、振奋:丢掉愤怒,收起悲伤,明天依然有希望!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借张好碟回家看,买一堆垃圾食物,或是睡个懒觉;你会发现单身真的好自由!“失去我是他/她的损失”,每当你想他/她时,就不停地这样对自己说。找点事情做:没事做时就会想以前的事,有事可做就好得多。找点固定的、花时间的事情去做。不要让自己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

想开心就要舍得伤心,舍不得离开就不要接近,不能够结束就别开始。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总是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要明白,对方有选择爱你和不爱你的权利。失恋了虽然痛苦,但要相信一生中的每次痛苦都不会白受,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受伤中成长的。一段生活的结束,也是另一段新生活的开始。记得:很快会过去的,受创的心会痊愈……转一个街角,你会碰到另一个人。

大学恋爱,必修还是选修

有人说大学里的爱情是一门必修课,只有当你爱上一个人时,心智才是健全的。因为幸福,你不会怨天尤人,才会知道责任为何物,才会真正地知道爱为何物。爱情还可以教会你许多东西。如果大学里没有恋爱,那无疑少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和一个改变的机会。这个改变或许一生中只有那么一次,那种简单的幸福或许也只能体验一次。

也有人认为,谈恋爱需要缘分,大学生各方面准备还不成熟,目的性太强,反而有害,该是一门选修课。选修这门课付出的精力很大,而最后如果修不到圆满的结局反而留下痛苦的回忆,还不如放弃这门课。

其实大学里的爱情到底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不是最重要的,顺其自然就好。遇见了属于你的爱情就好好地珍惜,并且付出,没有遇见那也是很快乐的事情,也不必妄自菲薄。有人

说:大学里如果没有爱情,那是个不完美的大学生活。这种说法错在其不是在追求爱情,而是在追求一种所谓的大学生活的完美!其实,大学里没有了爱情,生活一样充满气息。生活少了两个人的天空,却多了很多人的精彩!爱情是不期而遇的,可以期待,可以充满想象,却不能刻意去制造。在大学里,爱情不是人人都会邂逅的,它更像一门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但爱情又是选修课中的必修课,如果有幸遇到你的爱情,请你以修必修课的心态来面对,无论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还是正在寻找,真心付出吧!

爱情是美好的也是圣洁的,珍惜自己也是珍惜别人。同时,真心希望校园里的那一对对伴侣们和那些即将要成为校园里一对的同学们:当你们牵手的时候,也考虑一下你们的将来;当你对他/她说“I love you”的时候,你也应该明白这三个字背后的责任,不要愚弄了自己感情。

偷尝禁果 三思而后行

一首为大学生所熟知的歌曲:爱要说,爱要做。但对大学生而言并非只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在这方面,男生具有先天生理优势,当然希望有感觉就做。但是对于女生而言,更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你可要小心啦,再体贴的男生也不可能替你受皮肉之苦,因此,做之前不仅要找准感觉,更要严格考核,领取偷尝禁果上岗证,否则,发生意外事故,最惨的是你。来吧,看看偷尝禁果上岗证有些什么考题。偷尝禁果之前一定要三思。

第8篇:日语里的爱情名言

2009年02月24日15:17 来源:和风日语 【发表评论】

爱することこそ幸福だ。 (ヘルマン·ヘッセ )

被爱不一定是幸福,去爱才真的幸福。

爱することにかけては、女性こそ専门家で、男性は永远に素人である。 (三岛由纪夫)

对於爱,女人往往是专家,而男人永远是外行。

安定は恋を杀し、不安は恋をかきたてる。 (マルセル·ブルースト)

恋爱在安定中灭亡,在不安中升华。

男がどんな理屈を并べても、女の涙一滴にはかなわない。 (ボルテール)

不管男人有如何道理,也敌不过女人的一滴眼泪。

男にとって爱は生活の一部だが、女にとって爱はその全部である。 (バイロン)

对男人来说恋爱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女人来说爱就是生活的全部。

男は目で恋をし、女は耳で恋に落ちる。 (ワイアット)

男人是用眼睛去爱的,但女人却由甜言蜜语而恋爱了。

恋の喜びは一瞬しか続かない。恋の悲しみは一生続く。 (フロリアン)

恋爱的喜悦只是不持续的一瞬,而那悲哀却是一生相随。 

恋人どうしのけんかは、恋の更新である。 (テレンティウス)

对恋人们来说,吵嘴是爱的革新。

恋をして恋を失った方が、一度も恋をしなかったよりマシである。 (テニソン)

勇敢的去爱,即使失败也总比一次也没爱过好强。

心がわりせぬことは、恋爱の妄想である。 (ヴォーヴォナグル)

永远不变心,不过是恋爱的美好愿望而已。

全ての场合を通じて、恋爱は忍耐である。 (萩原朔太郎)

总的来说,所有的恋爱就是忍耐。

その女を手に入れる事ができない期间だけ、男はその女に热狂させられる。 (キルケゴール)

只有在还没追到的时候,男人才对女人狂。

尊敬ということがなければ、真の恋爱は成立しない。(フィヒテ)

没有尊重对方的心,就没有真正的爱情。

男性は女性の最初の恋人になりたがるが、女性は男性の最后の恋人になりたがる。 (オスカー·ワイルド)

男人总想是女人的初恋,而女人总想成为男人的最后一个爱人。

ほどほどに爱しなさい。长続きする恋はそういう恋だよ。 (シェークスピア)

请恰如其分的去爱,那样恋爱才能长久吧!

もっとも永く続く爱は、報われぬ爱である。 (モーム)

最长久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

上一篇:江苏省建筑业监管网下一篇:给自己一些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