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管控应急预案

2022-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扬尘管控应急预案

扬尘治理管控方案与应急预案

一、扬尘治理目标

为提高我公司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以治理扬尘污染为重点,工程部为主体,总包单位及监理单位配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扬尘污染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确保避免扬尘污染。

二、管控方案

1、主要道路及场地硬化:

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层夯实后,面层材料可用混凝土、沥青或细石;

2)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面层材料可用混凝土或细石;

3)现场排水畅通,保证施工现场无积水;

4)施工现场道路及进出口周边一百米以内的道路不得有泥土和建筑垃圾。

2、洒水降尘:

1)房屋拆除、外架拆除、平整场地、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清运建筑垃圾和渣土等作业时,应当边施工边适当洒水,防止产生扬尘污染;

2)遇有四级以上风的天气不得进行土方运输、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房屋拆除等作业及其它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3)为防止施工扬尘,施工现场应每天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清扫洒水(雨雪天及地表结冰的天气除外);在土方施工、干燥天气、风力四级以上的天气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4)施工现场设置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机械时,必须配备降尘防尘装置。

3、垃圾存放、运输:

1)施工现场设置垃圾站应为密闭式,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运输消纳应符合相关规定;

2)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密闭式专用垃圾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安全网内垃圾应及时清理;

3)施工垃圾清运时应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4、材料、土方覆盖:

1)非施工作业面的裸露地面、长期存放或超过一天以上的临时存放的土堆应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或采取绿化、固化措施;

2)水泥、粉煤灰、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进行覆盖,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3)对于停止施工的施工工地,应当对其裸露土地采取覆盖或者临时绿化等有效防尘措施;

4)对于土方工程,开挖完毕的裸露地面应及时固化或覆盖; 5)施工工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的,应当配备降尘防尘装置。

5、车辆清洗:

1)具有安装条件且处于基坑土方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出入口,均应安装高效洗轮机,基坑土方施工阶段结束后,施工单位可按要求设置冲洗车辆的设备和设置沉淀池。安装使用高效洗轮机的,施工单位要确保100%使用;

2)在施工现场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的,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a、施工现场施工车辆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对车辆槽帮、车轮等易携带泥沙部位进行清洗,不得带土上路;

b、洗车池旁必须设置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应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施工现场必须使用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和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承担现场土方、建筑垃圾等的运输任务,采取措施防止车辆运输遗撒。

6、施工围挡:

1)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施工围挡坚固、严密,表面应平整和清洁;施工围挡使用材料、构造连接要达到安全技术要求,确保结构牢固可靠;

2)外脚手架架体必须用安全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安全网要定期清理,保持干净、整齐、清洁。防止施工中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等外溢或遗撒,避免粉尘、废弃物和杂物飘散,及时对工地门前及围挡附近进行清扫,保持干净整洁。

7、其它情况:

1)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对于自然放坡的边坡工程可酌情进行覆盖;

2)土方施工作业面(钻孔、打桩、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等)可暂不覆盖,但应采取适度洒水等降尘措施,当天施工完毕后应按要求进行覆盖;

3)正在使用或正在装卸的建筑材料或建筑垃圾可暂不覆盖,可酌情采取降尘措施。

三、日常检查制度 1.要求建设单位工程师与监理每天对相关治理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以口头形式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立即予以整改。

2.每周组织一次由建设单位工程部牵头的联合检查,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参加,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发出整改通知,进行销项。

3.每月对各业态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对于整改不彻底的施工单位视问题大小进行经济处罚。

四、应急预案

当遇六级以上大风天气时,现场启动防尘应急预案。

1.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施工队安全负责人对现场高处作业及大风天气危险工种责令停工。

2.施工单位生产经理组织现场卫生负责人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对现场防尘设施进行检查,如发现破损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恢复,并及时洒水降尘。

3.施工单位材料保管负责组织施工队库管员对水泥及易飞扬材料的覆盖进行检查,如有覆盖未到位材料立即进行覆盖,直至全部覆盖到位。

4.施工单位安全员负责将现场所有搅拌工作停止,并与电气工长共同巡视现场临电有无异常,如发现问题处立即改正到位。

第2篇:扬尘应急预案

秦皇岛市国瑞·锦院工程

编制单位:编 制:审 核:审 批:编制日期:

扬 尘 控 制 应 急 预 案

秦皇岛海一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一、扬尘整治工作应急预案

为近一步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确保完成我标段控制大气污染任务目标,切实抓好我施工区扬尘整治工作,建立及时高效的扬尘整治工作机制。现结合我标段扬尘整治工作实际,特制订我标段扬尘整治工作预案,具体如下: (一)、工作任务、目标及原则

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改变建筑工地整体面貌,提升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健全并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应急反应机制与能力,确保完成控制大气污染任务目标。

坚持“层级管理、条款结合”,协同配合、预防为主、快速反应、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指挥机构

1、成立以李凤彬为组长,吴满福为副组长,李明、赵晋、董静宇、闫胜宗为组员的扬尘治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地安全部,李明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部门进行扬尘治理工作。

2、组织机构负责人电话:李凤彬13613356600;吴满福13903351226;赵晋13503356816;

三)、预案等级及启动程序 应急预案分为四级:

1、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101-150时,启动IV级应急预案;

2、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151-200时,启动III级应急预案;

3、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201-300时,启动II级应急预案;

4、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301以上时,启动I级应急预案。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职责分工,根据当天上午区环保局提供的空气污染预测指数等级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四)、应急处置措施

1、IV级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6小时内对所监管的在建工地,特别是土方开挖、土方装运、土方摊铺等有可能造成扬尘的地带进行一次全面湿化处理,重点搞好监督检查,采取职能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每12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扬尘办。

2、III级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4小时内对所监管的在建工地,特别是土方开挖、土方装运、土方

督检查,采取职能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每8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扬尘办。

3、II级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3小时内对所监管的在建工地,特别土方开挖、土方装运、土方摊铺等有可能造成扬尘的地带进行一次全面湿化处理,重点搞好监督检查,采取职能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每6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扬尘办。

4、I级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2小时内责成工地内所有开挖工程立即停工,建筑工地所有渣土运输车停止运营;每3小时对工地可能造成扬尘场所进行一次湿化处理或责令施工现场整改,并派专人监管。每4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市扬尘整治工作指挥部。 (五)、扬尘治理检查制度

1、检查内容按《秦皇岛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考核表》中检查内容进行检查。

2、扬尘治理小组每月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考核。

3、在扬尘治理小组检查后,由副组长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班组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

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 检查小组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4、扬尘治理组员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抽查,并作好记录。每一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每月月底进行考核。 (六)、培训和演练

1、扬尘治理组长负责主持、组织全项目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评价。演练和评价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项目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扬尘控制知识培训

秦皇岛海一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7月20日

第3篇:扬尘治理应急预案

侯岭安置区(蓝色港湾南区)

扬 尘 整 治 应 急 预 案

永城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年 月 日

为近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完成控制大气污染任务目标,切实抓好我施工区扬尘整治工作,建立及时高效的扬尘整治工作机制。现结合扬尘整治工作实际,特制订扬尘整治工作预案,具体如下:

(一) 、工作任务、目标及原则

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改变建筑工地整体面貌,提升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健全并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应急反应机制与能力,确保完成控制大气污染任务目标。 坚持“层级管理、条款结合”,协同配合、预防为主、快速反应、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指挥机构

1、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其他人员 为组员的扬尘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地安全部,张捞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部门进行扬尘治理工作。

2、 组织机构负责人电话:

(三)、预案等级及启动程序

应急预案分为四级:

1、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101-150时,启动蓝色应急预案;

2、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151-200时,启动黄色应急预案;

3、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201-300时,启动橙色应急预案;

4、空气污染预测指数(API)达到301以上时,启动红色应急预案。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职责分工,根据当天上午区环保局提供的空气污染预测指数等级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四)、应急处置措施

1、蓝色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6小时内对所监管的在建工地,特别是土方开挖、土方装运、土方摊铺等有可能造成扬尘的地带进行一次全面湿化处理,重点搞好监督检查,采取职能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每12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扬尘办。

2、黄色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4小时内对所监管的在建工地,特别是土方开挖、土方装运、土方摊铺等有可能造成扬尘的地带进行一次全面湿化处理,重点搞好监督检查,采取职能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每8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扬尘办。

3、橙色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3小时内对所监管的在建工地,特别土方开挖、土方装运、土方摊铺等有可能造成扬尘的地带进行一次全面湿化处理,重点搞好监督检查,采取职能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每6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区扬尘办。

4、红色应急预案处置措施:项目部扬尘治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2小时内责成工地内所有开挖工程立即停工,建筑工地所有渣土运输车停止运营;每3小时对工地可能造成扬尘场所进行一次湿化处理 或责令施工现场整改,并派专人监管。每4小时将处置情况上报市扬尘整治工作指挥部。

(五)、扬尘治理检查制度

1、检查内容按《永城市建设工程扬尘治理考核表》中检查内容进行检查。

2、扬尘治理小组每月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考核。

3、在扬尘治理小组检查后,由副组长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班组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检查小组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4、扬尘治理组员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抽查,并作好记录。每一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每月月底进行考核。 (六)、培训和演练

1、扬尘治理组长负责主持、组织全项目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评价。演练和评价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项目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扬尘控制知识培训。

永城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侯岭安置区(蓝色港湾南区)项目部

2018年3月10日

第4篇:扬尘管控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0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工作计划:……………………………………………………………3

三、落实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各项措施…………………………….………3

四、扬尘治理工作职责分工: .................................................................... 4

五、扬尘污染的控制: ................................................................................ 4

六、扬尘防治检查制度: ............................................................................ 7

1

一、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述

安置小区土方工程B区位于长江路以东。共29栋住宅及配套商业、幼儿园、独立地下车库组成,29栋主楼和地下车库±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4m,C1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m,C11±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3m,D1±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3.75m。本工程建筑面积566602㎡,其中地上409206㎡,地下157396㎡。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1.1.2、结构形式

本工程住宅及配套商业,为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B1~B

13、B

15、B

16、B

17、B20号楼为22-32层高层住宅,均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B

14、B

18、B

19、B21~29号楼为18层住宅,耐火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主要为附属用房及设备用房等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其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本标段均为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室主楼部位及框架梁柱、剪力墙C35;外墙、主楼以外的底板等C30;18层主楼11.57m以下为C

35、其它楼层及板结构为C30;二次结构C25;填充墙地下室采用A5.0级砂加气块,Mb10砌筑砂浆砌筑;±0.00以上外墙、楼电梯间隔墙采用A3.5级砂加气块,Mb5砌筑砂浆砌筑,其它部位隔墙采用轻集料隔墙条板(容重小于8KN/m3)。 1.1.3、建筑规模

建筑层数及总高:B

1、B

5、B

6、B

9、B10为28层,建筑高度81.5m,B

2、B

3、B

4、B

7、B8为32层,建筑高度93.1m ,B

14、B

18、B

19、B21~29号楼为18层建筑高度52.5m;B

11、B

13、B

15、B

17、B20号楼为24层,建筑高度69.9m,B

12、B16号楼为30层,建筑高度87.3m;地下车库一层;主楼地下室为二层,C10,地上3层,建筑高度14.45;C11地上2层,建筑高度10.25米,D1,地上3层,建筑高度12.6米。

二、工作计划 :

2

2.

1、成立由项目经理张静任组长,有关成员参加的专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专项活动。

2.2、 认真分析管理现状,查找问题,细化对策,制定专项措施

2.3、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施工现场开展自查自纠,做到全体动员、全数覆盖、全面检查,不留死角。要结合日常巡查和季度检查,督促工程建设各方,落实施工扬尘防治的相关要求,检查、整改情况,对施工扬尘防治不利的进行处罚。

三、 落实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各项措施:

3.

1、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加强与当地市容环保部门的沟通,尽量满足当地市容环保部门的保洁要求。

3.

2、严格实施建筑施工现场封闭管理。房屋建筑施工现场采用封闭围挡,主要道路和工地出入口硬化,配备施工车辆冲洗设备。

3.

3、强化施工过程防尘降尘管理。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存放于库房或密闭容器,土方和装修作业时采取淋水、喷雾降尘措施,房屋建筑工程裸土应采取覆盖或绿化处置。

3.

4、落实建筑垃圾消纳控制措施。房屋建筑工程采用密闭串桶或容器转运楼层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密闭清运出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3.

5、完善工程扬尘防治手段,工程根据现场条件设立固定或活动的围挡、警示标志,临近主要道路的一侧设置双层密目网,定时洒水喷雾降尘,定时清理排水系统,配备施工车辆冲洗设备。

3.6、完善拆除工程防治手段。施工区域设置硬质围挡及醒目警示标志,采取持续加压喷淋压尘或其他压尘措施抑制扬尘产生,5级以上风力或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等恶劣天气时必须停止拆除作业。

3.7、本工程施工现场全部设立连续固定的合格围挡(围墙),警示标志,围挡(围墙)定期清洗维护;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和工地出入口地面全部硬化;按照规定设置车辆冲洗设备设施,确保100%使用;裸土固化或绿化处置合格率达90%以上。

3.8、严格监督对未履行扬尘防治责任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对未达到扬尘防治标准的工区一律停工整改。

3.

9、建立完善建筑施工扬尘防治专项措施、保证措施、施工现场扬尘防治管 3

控措施。

3.10、推进绿色施工。要不断提高施工组织科学性和施工工艺的精细化水平,遏制野蛮施工、粗放施工。积极推广使用自动化、机械化的高效降尘设备设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文明程度,争创安全文明工地。

四、扬尘治理工作职责分工:

4.1、为有效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及人居环境,为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贡献,结合本工程易造成的扬尘污染源,施工单位特制定本扬尘治理实施措施,并成立联合检查领导小组,开展项目施工扬尘整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

4.1.1、组长负责对施工全过程监督,从源头做好施工扬尘整治工作。 4.1.

2、副组长负责对本方案的检查、监督及评价。对违法违规、不符合要求的扬尘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不听劝阻的要及时向集团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1.3、项目经理负责对扬尘治理专项方案的实施和检查,对投入到扬尘专项治理的人、机、材、设备等作统一安排和部署,对扬尘污染负主责。必须按照《句容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好裸土覆盖或者绿化、道路硬化、车辆冲洗台设置、洒水降尘、四项工作,且必须100%达标;必须有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每天对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并记录,使工地扬尘整治工作步入常规化和规范化管理。

4.1.4、专职安全员:负责每天检查扬尘治理落实及实施情况并作好记录。 4.1.

5、责任工长:负责对路面、加工棚、机械挖土进行管理检查。 4.1.6、施工员:负责对路面保洁人员的监督。

4.1.7、材料员:负责对项目针对扬尘整治的材料采购。

五、扬尘污染的控制:

5.1、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的来源:

工程施工的扬尘污染,主要在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土方外运、道路保洁、物料运输、物料堆放、水泥、预拌砂浆储存罐的进料、出料、房屋建设过程中的清理、土地裸露等活动中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施工现场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主要有:水泥、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等。

4

5.2、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

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建立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工作。 5.2.1、施工区域的围栏封闭

根据施工现场有限范围按项目部统一安排,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彩绘围栏,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在施工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5.2.2、施工场地的硬化处理

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场、办公区域铺设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硬化或绿化处理,以达到防尘控制要求。 5.2.3、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

土方开挖期间工地安排保洁人员6名,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保洁,机械清理道路2~3 次,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清扫区域应扩大到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以及运输道路至弃土堆放场地。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 5.2.4、土方施工、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

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当雨天开挖、基坑回填时,须严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线路须安排人员进行指挥。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指派专人随机跟车监督,保证按规定线路行运,严禁偷倒、乱倒。 5.2.5、建筑材料扬尘污染的控制

5.2.5.1、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然后用密 5

目网罩进行覆盖。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

5.2.5.2、施工用的水泥砖、加气砌块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堆放。进场后定时由专人对堆放场地进行清扫。

5.2.

53、其它易飞扬物料(如保温材料等),必须进行严密的遮盖,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泄漏、飞扬装置,卸料时采取集中码放措施,以减少污染。 5.2.6、脚手架清理、拆除扬尘污染的控制

在脚手架顶部设置喷雾装置,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

脚手架外侧应按行业规范要求全部用2000 目/10cm 2 的密目网进行围挡封闭,并设专人检查、维护,严禁擅自拆开。在使用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垃圾向外、向下散落。清理架体内的建筑垃圾和废料时,应采用洒水和吸尘措施,禁止直接掀翻、拍打底笆板。定期对沾上灰尘的密目网进行清洗,周期为3 ~6月一次,及时更换破损严重的密目网。拆除前,应先行清除脚手架中的杂物,并对积灰较多的密目网洒水湿润。

5.2.7、砂浆拌制扬尘污染的控制

在砂浆搅拌操作间四周进行封闭围挡,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袋装水泥设置封闭的库房进行堆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时进行清扫,保持库内整洁,地面无积灰现象。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严密遮盖措施。装卸以及拌制作业时严格要求工人佩带口罩,做到轻搬轻放。砂浆拌制时严格按顺序进料,以控制和减少水泥扬尘。搅拌机储料池前应设置三面挡水,并做好排水沟、沉淀池,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

为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施工现场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 5.2.8、木工机械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

木工加工棚落实责任制,指定作业场所环境保护责任人,负责木工棚的日常管理。保持木工棚的整洁,及时清理木屑、刨花和边角料,必要时进行洒水湿润后再清理,并装袋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定期处置。 5.2.9、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

在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边、生活区域内场地适当位置安装一些水龙头,使洒水皮管、洒水车能就近使用,便于操作。道路安排专人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 ~2 次的清扫,清扫前需进行洒水湿润,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 6

路面的湿润。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粉尘经分类袋装后及时地投放到指定的地点。 5.2.10、运输车辆扬尘污染的控制

运输建筑材料、垃圾和泥土等的车辆,在驶出建设施工现场之前,要加强防尘冲洗、遮蔽、清洁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泥土的散落,污染道路和周边环境。 冲洗车辆产生的泥浆水应通过二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公共管网。沉淀池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一般为3 ~6天清理一次。 5.2.

11、砖槽切割加工作业扬尘污染的控制

管线安装施工的砖墙沟槽切割,应采用湿作业法进行施工。

装饰工程所用石材应优先组织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切割、加工所造成的扬尘污染。现场石材切割加工应设置专用封闭式作业间并采用湿作业法进行切割,

,操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以降低或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 5.2.

12、建筑垃圾扬尘污染的控制

建筑结构楼层内的施工垃圾(暴露垃圾)清扫前先洒水湿润,运输可采用搭设封闭式专用垃圾通道运输或采用密封容器、装袋清运,并派专人进行检查、监督。严禁随意在预留洞、阳台、窗口处凌空抛洒。所清扫集中的垃圾,在现场规划场地内堆放,并适量洒水或覆盖密目网,定时清运搬离现场,以减少粉尘污染。 5.2.

13、生活垃圾扬尘污染的控制

生活垃圾安排专人进行收集、清理,按指定地点与建筑垃圾分开堆放,并进行密闭遮挡。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出场。

禁止在现场焚烧建筑垃圾、废弃木料、塑料品和热熔沥青,以防止对大气的污染。

14、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止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建立奖罚措施。

六、扬尘治理检查制度:

6.1、在安全文明施工、扬尘治理检查由专职安全员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各班组在收到“隐患问题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落实问题的解决。

6. 2 、项目部每周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每一个月为一个考核周期,每月月底进行考核。

第5篇:扬尘治理管控方案

***项目 扬 尘 治 理 管 控 方 案

二零一八年元月

扬尘治理管控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切实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全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的完成,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公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所以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扬尘治理管控方案。

一、工程目标

施工全过程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扬尘防治措施,全面实行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监督员、网格员、管理员现场“三员”管理。

二、组织建立

本项目工程由商丘市睢阳区大棚户区改造西部安置区指挥部实施,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工作的管理网络,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的策划、组织、落实、并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实施战略布置,将本工程的施工扬尘控制融入到整个管理中。

三、施工现场防尘治理措施

1、主要道路及场地硬化:

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层夯实后,面层材料可用混凝、沥青或细石;

2)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面层材料可用混凝土或细石;

3)现场排水畅通,保证施工现场无积水;

4)施工现场道路及进出口周边一百米以内的道路不得有泥土和建筑垃圾。

2、洒水降尘:

1)外架拆除、平整场地、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清运建筑垃圾时,应当边施工边适当洒水,防止产生扬尘污染;

2)遇有四级以上风的天气不得进行土方运输、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等作业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3)为防止施工扬尘,施工现场应每天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清扫洒水(雨雪天及地表结冰的天气除外);在土方施工、干燥天气、风力四级以上的天气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4)施工现场设置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机械时,必须配备降尘防尘装置。

5)每天对现场施工道路进行清扫、洒水降尘,每天不少于两次。

3、垃圾堆放、运输:

1)施工现场设置垃圾站应为密闭式,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运输消纳应符合相关规定;

2)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密闭式专用垃圾道或密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安全网内的垃圾应及时清理;

3)施工垃圾清运时应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4)运输各种材料、垃圾等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泥浆等随车带出场外,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5)施工期间,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形物料、渣土或废弃物

运送至地面或下一楼层时,应采用密闭方式运输,不得凌空抛撒。集中处理集中清运,垃圾装入平斗并用密目网覆盖后,吊运到指定地点,垃圾倾倒时要适当洒水湿润。

5)垃圾清运时应在倾倒地点部位提前洒水,避免转运过程中产生扬尘。

6)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按照“安全、环保、合理、适用”的原则规划现场弃渣及垃圾场地。

4、材料、土方覆盖:

1)非施工作业面的裸露地面、长期存放或超过一天以上的临时存放的土堆应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或采取绿化、固化措施; 2)水泥、粉煤灰、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进行覆盖,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3)对于停止施工的施工工地,应当对其裸露土地采取覆盖或者临时绿化等有效防尘措施;

4)对于土方工程,开挖完毕的裸露地面应及时固化或覆盖; 5)在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的,应当配备降尘防尘装置。 6)钢筋分型号、规格、货架式堆放,并排牌表明规格,成型钢筋必须表明使用部分。

7)施工机具要做到摆放整齐,机身保持整洁,标语编号明显,安全装置灵敏有效,机棚内外干净。

5、车辆清洗:

1)具有安装条件且处于基坑土方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出入口,均

应安装高效洗轮机,基坑土方施工阶段结束后,施工单位可按要求设置冲洗车辆的设备和设置沉淀池。安装使用高效洗轮机的,施工单位要确保100%使用;

2)在施工现场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的,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a、施工现场施工车辆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对车辆槽帮、车轮等易携带泥沙部位进行清洗,不得带土上路;

b、洗车池旁必须设置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应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建设单位(或委托施工单位)应当到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消纳建筑垃圾、渣土。施工现场必须使用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和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承担现场土方、建筑垃圾等的运输任务,采取措施防止车辆运输遗撒。 4)对出入现场的各种车辆进行限速(行驶速度不超过15公里/小时),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

6、运输围挡:

1)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施工围挡坚固、严密,表面应平整和清洁,高度不得低于2.5m;现场围挡及大门每半年清洗或粉饰见新一次;施工围挡使用材料、构造连接要达到安全技术要求,确保结构牢固可靠;

2)围挡材质应使用专用金属定型材料或砌块砌筑;

3)外脚手架架体必须用密目安全网(颜色为绿色)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密目安全网要定期清理,保持干净、整齐、清洁。防止施工中物料、建筑

垃圾和渣土等外溢或遗撒,避免粉尘、废弃物和杂物飘散,及时对工地门前及围挡附近进行清扫,保持干净整洁。

7、施工阶段:

1)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对于自然放坡的边坡工程可酌情进行覆盖;

2)土方施工作业面(钻孔、打桩、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等)可暂不覆盖,但应采取适度洒水等降尘措施,当天施工完毕后应按要求进行覆盖;

3)正在使用或正在装卸的建筑材料或建筑垃圾可暂不覆盖,可酌情采取降尘措施。

4)施工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干活脚下清,活完场地净。

5)临时食堂和开水房使用汽化油做燃料,避免烟尘污染。 6)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废水,通过沉淀等措施,使污水净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7)钢筋加工时,产生的铁锈、铁屑等要设置专门的垃圾箱或垃圾池。外运时应装入密封袋子或箱子里。

8)木工在加工模板时,电锯应设置防尘保护罩,并设置木屑收集袋,拆模后应集中清理模板,将清洁下来的水泥集中处理。 9)砌块设置堆放专区,用完一批打扫干净后再进下一批,残留的砖屑粉末集中处理。

10)对于施工中产生的锯末、细沙等细小的物品,应使其保持湿

润状态,防止随风飞扬。

11)施工现场的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时将不可利用废弃物清运到安检部指定地点。

12)项目部根据现场设置废弃物放置场地与设施并配备现场保洁人员,保洁措施。

13)实施现场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合理处置各类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减少外运废物量。

14)施工现场严禁随意抛扔垃圾等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减少外运废弃物量。

15)办公室、生活区做到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做到窗明地净,材料物品排放整齐。

16)结构周边的临边防护必须用密目网设置,底部设置防空隙的踢脚板,防止垃圾从楼层外围散落而产生扬尘。

17)清理脚手架垃圾时,禁止抛翻和拍打竹笆底,必须先进行洒水。

18)施工现场禁止焚烧垃圾废料。

四、施工环保及减少扬尘措施

1、贯彻落实政府《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巩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强建设工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和建筑业形象,加强建设工地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扬尘。

2、外部环境

1)打围作业,封闭式施工,落实“净化、绿化、亮化”创建措施,做到内部标准化,外部景观化,露土采用安全网遮盖或种植草坪。

2)墙屋顶做美化装饰,外墙面采用安全网遮盖或种植草坪。 3)进出口地坪必须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设专人清理,在每个施工车辆出入口,设置喷水洗车处,严禁携带扬尘及泥土出场。

3、内部环境

1)主要通道硬化处理,场地必须平整,夯实施工道路。 2)材料堆码整齐,易扬尘材料以彩条布覆盖。 3)施工区内无乱搭乱建,干净整齐。

4、治理扬尘措施 1)严禁燃烧废物

2)严禁高空抛撒垃圾,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必须湿法作业。 3)车辆、机械出工地必须除泥除尘,严禁将泥土、灰尘带出工地。

4)运输土方等材料须封盖严密,严禁撒漏。

5)管道土方堆放集中,存放时间过长要覆盖,短时存放采取洒水降尘,设专人负责。

6)当五级以上刮风天气,停止施工。

五、扬尘应急预案启动与实施

当遇六级以上大风天气时,现场启动防尘应急预案。

1、项目经理组织施工队安全负责人对现场高处作业及大风天气危险工种责令停工。

2、生产经理组织现场卫生负责人对现场清理工作责令停工,对现场防尘设施进行检查,如发现破损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恢复,并及时洒水降尘。

3、劳务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队食堂管理员对食堂卫生及封闭垃圾池进行检查,如发现异常立即组织人员清理恢复。

4、材料保管负责组织施工队库管员对水泥及易飞扬材料的覆盖进行检查,如有覆盖未到位材料立即进行覆盖,直至全部覆盖到位。

5、安全员负责将现场所有搅拌工作停止,并与电气工长同巡视现场临电有无异常,如发现问题立即改正到位。

第6篇:XX 镇扬尘管控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管控,切实做好扬尘管控工作,有效改善镇域范围内大气环境质量,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镇域范围内(县城规划区由住建局管理)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环卫保洁、物料堆放场地等易产生扬尘问题的区域和环节实施集中治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一步构建我镇扬尘污染控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建筑施工工地除尘降尘工作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硬质围挡;围挡内侧 1 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料具、土石方等物料,围挡外侧 5 米范围内保持清洁。

2.施工现场应当按规定设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必须按照有关环境卫生的管理规定,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生活垃圾应当设置专用垃圾箱,做到日产日清。

3.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当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和泥浆沉淀设施。工程车辆进出工地必须清洗,洗车时要保证车辆车身洁净,车轮不带泥,出口路见本色;出入口应进行硬化,出口处硬化路面不得小于出口宽度;重点工程施工应设置临时导流辅道,并进行硬化处理,坚实平整,无浮土,无积水,保障道路畅通。

4.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对工地周围环境进行保洁,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等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裸露地面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渣土、砂堆、灰堆等,必须采取覆盖、固化、绿化、定时洒水等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施工道路要进行淋水降尘,控制粉尘污染,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

5.工程高处的物料、渣土、建筑垃圾等应当用容器垂直清运,禁止凌空抛掷;施工扫尾阶段清扫出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装袋扎口清运或用密闭容器清运;遇到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施工单位应停止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建设工程。

6.建筑施工工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做到“四个100%”,即工地内非施工区裸土覆盖率 100%、工程车辆(含施工、运输车辆)驶离工地车轮冲洗率 100%、暂不建设的场地绿化率 100%、运输建筑垃圾车辆密封率 100%。

7.严格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镇城管、规建、控违等部门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杜绝收竣工阶段建筑垃圾尚未清运,工地围挡过早拆除;设置洗车设施敷衍了事,进出车辆甩泥带土;施工现场无抑制扬尘措施。

(二)拆迁工地施工除尘降尘工作 1.拆迁和装修工地周围必须连续设置稳固、整齐、美观的围挡(墙),围挡(墙)间无缝隙,底部设置防溢座,顶端设置压顶。

2.机械施工必须辅以持续加压洒水或喷淋措施,以抑制扬尘飞散;整理和清运建筑垃圾时,应采取洒水或喷淋措施;建筑垃圾及渣土,要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要集中整齐堆放,并用遮挡物进行覆盖。

3.施工现场出入口要由专人负责清扫(洗)车身及出入口卫生,确保运输不甩泥带土。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或有空气重污染预警时,不得进行拆除作业,并对拆除现场采取覆盖、洒水等降尘措施。

(三)道路清扫保洁除尘降尘工作 镇域道路清扫保洁要做到“一日两扫、全天保洁”。镇区环境卫生作业标准要达到“七净”、做到“七无”。即路面净、人行道净、道牙净、雨(污)水口净、树坑净、墙(杆

柱、箱体)根净、隔离带净;无漏扫、无漏收、无白色垃圾、无砖瓦石块、无杂草、无乱倒、无焚烧。

(四)物料堆放场地除尘降尘管理工作 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建材市场和码头等堆放沙石、煤粉、煤灰、渣土等堆场和露天仓库应进行硬化处理,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设置围挡、防尘网等进行防尘降尘,及时清除道路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单位联动 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在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办公室的统一调度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地完成除尘降尘任务。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积极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开辟专题专栏、张贴公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对个别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三)完善机制,长效管理

扬尘管控工作方案要将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将集中整治阶段中好的做法深化为长效管理制度。配合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坚持边整边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上一篇:初一历史上期末复习题下一篇:美国选举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