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行CRRT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的应用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危险因素分析法在ICU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1日~2020年11月1日行CRRT治疗的90例患者,根据住院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危险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护理后肾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行CRRT的患者实施护理危险因素分析法,能有效延长机器使用时间,避免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护理危险因素;生活质量

目前,多器官功能障碍是ICU较常见的危重症疾病[1]。在ICU经常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尤其是治疗肝衰竭、肾衰竭、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中毒、胰腺炎、感染性休克和心肌炎等疾病,其优势较明显[2]。主要原理是通过模拟人体自然的肾脏功能,清除患者体内的废物,防止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器官衰竭[3]。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患者行CRRT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起十分重要的作用[4]。虽然,目前CRRT应用广泛,尤其是在重症领域,但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影响护理和治疗效果目。2018年10月1日~2020年11月1日,我们对行CRRT治疗的45例患者实施护理危险因素分析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行CRRT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入住icu指征者;②均需进行CRRT治疗者;③完整的临床资料;④目前存活期三1个月者;⑤患者及家属愿意参与本研究。根据住院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6-96(68.9±12.4)岁;观察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31~94(67.6±1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危险因素分析法,分析原因如下。①患者因素:部分患者不了解CRRT治疗,对治疗存在恐惧或不信任,从而拒绝治疗,进一步加重疾病;部分患者凝血功能严重异常,需谨慎应用抗凝药物,但因患者躁动而自行拔管,因此,缩短治疗时间而导致提前下机。②医护人员因素:在进行CRRT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如何正确调节参数、无法正常处理警报,则导致使用效果不佳;如未按要求配制封管液,可能会造成管道堵塞和不通畅;操作失误使导管位置放置不当,导致管路与血管壁相距过近,在置管时出现管路不通畅。③机器因素:未定期检修机器,导致发生故障;在治疗过程中相关配套设施出现裂缝,导致自检失败。④护理程序:对发生的紧急事件,无明确的护理流程和处理流程,使护理人员无法有效应对。具体对策如下。①加强健康教育。在上机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根据其受教育程度讲述CRRT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患者携带多种管路,在治疗时可能对自身疾病过于恐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及时疏导其焦虑不安、抗拒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嘱家属多陪伴患者,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②成立培训小组。对CRRT治疗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仪器使用方法,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只有考核成功后才能护理患者;指导护理人员重视预警意识,使其及早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自身操作不当导致血泵暂停;判断各种报警的原因,及时解除报警;定期安排维修人员检查、保养机器,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③制订应急对策。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管路通畅,对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订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而导致机器停止,同时注意监测患者凝血指标,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防止发生凝血现象,帮助患者选择合理、舒适的体位,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妥善固定和管理管路,定期巡视机器,防止出现故障。④预防感染。限制病房外来人员的数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检查患者皮肤、呼吸道是否感染;进行饮食指导,保证营养均衡,勿食坚硬、油腻、刺激性食物,嘱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防止出现便秘,在更换透析液或接口时进行消毒,定期更换透明敷贴和纱布,一旦出现敷料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并观察置管处皮肤状况。

1.3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管路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非计划性下机时间。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肾功能如肌酐和尿素氮。③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6进行评价,分为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心理指数3个部分,分数越高提示该项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肾功能比较见表2。

2.3两组SF-36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对ICU危重患者而言,CRRT可以清除血液内的大量有害物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感染、改善肺部功能,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有助于防止并发症,避免各种有害物质的侵害,早期及时进行CRRT治疗可以取得更佳效果7「8。由于ICU患者病情重且复杂,尤其是急性肾衰竭患者伴有其他脏器功能的损伤,常规血液透析很难满足患者每日补液需求,CRRT却能弥补这一缺点呵,但在进行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要分析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即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再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绝大多数非计划性下机是患者自行拔管造成的,而躁动是自行拔管的重要原因,焦虑、烦躁、疼痛、缺氧、血压、药物等是导致躁动的主要原因,疼痛是ICU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外伤及手术患者承受较难忍受的疼痛,因此,必须重视疼痛导致的躁动[10-12]。本研究结果中使用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等级,而这些量表的使用不仅能规范用药,还根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本研究指导家属陪伴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保护性约束是防止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不良事件,因此,评估护理风险有助于有效降低护理风险[13]。与传统模式相比,护理危险评估针对性更强,使护理人员关注各个护理环节,并做好预防性措施。本研究结合心理护理,不仅有效改善患者自行拔管,同时提升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性,合理分配资源,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严格掌握参数的设置、各种报警的原因及如何解除报警,同时减少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导致非计划性下机发生。感染是导致非计划性下机的重要原因,发生感染易导致伤口红肿、管路不通。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强调无菌意识,减少无关人员的探视,同时在各项操作中注意无菌操作、合理置管、摆放位置、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均有效保障了管路通畅。

综上所述,对ICU行CRRT的患者实施护理危险因素分析法,能有效延长机器使用时间,避免非计划性下机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英,王娟娟,李欣,等.ICU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参数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8):1180-1184.

[2]叶爱元,周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3):90-92.

[3]赵从敏,杜爱燕,周薇,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救治心肺联合移植术后严重肺积水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1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9):61-63.

4]王莹,潘洁.CRRT治疗急性肾衰竭发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围治疗期护理J].护理研究,2019,33(16):2881-2883.

[5]陈丽花,谢派玲,曾丽婷,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连接方式及护理J].护理研究,2020,34(18):3355-3358.

[6]李红,王浪,赵丽,等.认知行为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2):152-161.

7]黎艳欢,罗少芳,区晓敏.标准化护理程序对CRRT非计划性下机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6):728-731.

8]查丽玲,周松,江榕.ICU行枸橼酸抗凝CRRT病人非计划性下机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8):2926-2930.

[9]淳于林林.层级护理管理对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救治危重症病人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28):3540-3542.

[10]张珂,孔凌,龚德华,等.改良枸橼酸输注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体外循环凝血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0):25-28.

11]江国栋.危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发生血管通路不畅的影响因素及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6):17-19.

&2]周婷,陈嘉.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在ICU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19):2343-2345.

13]王彩玲,郭锦丽.基于预警理念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案用于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9):1-4.

上一篇: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启示下一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