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标准化病人因具备能稳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景的正常人或患者的特点,已在医学教育和考核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绩。标准化病人被引用到我国护理教育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文章从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以不同层次学校教育的护生、规范化培训护士和新入职护士等为应用对象,在护理课堂教学、护理临床教学、护理教学考核和护理继续教育4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在护理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今后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广泛开展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教师标准化病人;护理;教学;应用现状;综述

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asstandardizedpatients,TSP)是由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又称模拟病人(stimulatedpatient)延伸而来,是由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教师来扮演标准化病人。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由TSP将患者实际临床问题准确表现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1]。TSP既能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又具有简单易行、培训周期短、资金投入少、稳定性强的特点[2]。本文通过分析TSP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期望能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1TSP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TSP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象主要为不同层次学校教育的护生、规范化培训护士和新入职护士等。TSP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护理临床教学、护理教学考核和护理继续教育4个方面。

1.1TSP在护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为“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学习枯燥,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标准化病人教学通过模拟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学生可进行问诊、查体等,可提高学生的临床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查体能力等。通过与标准化病人的沟通,更能体现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能力[3]。TSP教学中教师扮演“患者”“考核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扮演“护士”“观察者”和“点评者”的角色,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此外,教师通过参与教学案例、教学脚本的设计及编写、标准化病人的培训考核等,可进一步提高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老师的教学技巧、课堂管理和临床业务等能力[4]。文献回顾分析[5-10],目前TSP主要用于不同层次护生的课堂教学如《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法,TSP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可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水平,还可提升学生非医学部分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人文关怀及职业素养,让学生注重患者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其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

1.2TSP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护理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是通过与真实患者接触来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但由于临床教学资源紧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不配合、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高,而且具有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故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学需要。教师标准化病人参与教学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在错误中学习改进提高,符合伦理要求,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临床教学的不足:TSP熟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教学品质。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具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提高临床教学满意度。陈晓丽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引入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11],采用传统带教方式(对照组)与教师标准化病人一对一带教方式(实验组)比较,分别对12名护士进行7周临床教学结束后,第8周对所有护士进行集中考核并评定教学质量,其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士的考试成绩、护士以及教师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能有效提高带教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护士及教师对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曾彬等将教师标准化病人结合典型案例教学通过模拟临床真实病例,并由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展现病人临床主要问题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12]。黄雅芳等在心内科实习护生中应用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能够提升护生理论和实践成绩、教学满意度[13]。

1.3TSP在护理教学考核中的应用

传统护理教学考核多通过理论试卷和应用模拟人的技能操作考试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的考核。将SP引入护理教学评价,可弥补传统教学考核的不足,能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了考核模式的发展[14]。SP多用于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中,通过SP重复、稳定的展示某种体征或症状供学生评估,可使考试更公正、客观、全面[15]。任洁娜等依据外科患者“入院-手术-出院”过程置护理评估站、护理诊断和计划站、护理实施站及健康指导站4个考站[16],教师标准化病人参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考核,与传统统教学模式,即“示教-练习-指导-考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后,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82.35±26.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84±23.22)分,观察组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寻求真相、剖析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方面有很大提高,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李晓婷应用TSP进行内科护理技能考核[17],老师为学生扮演统一病例及标准化评分,并结合TSP的反馈信息,更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护理技能考核评价,同时可弥补笔试无法评价的护理技能,如护患交流、沟通技巧、体检的手法等。丛小玲等在高职护理技能大赛训练中教师标准化病人应用初探中,招聘在职教师作为教师标准化病人结合护理技能大赛要求进行培训[18],用于全国护理技能大赛选手训练,观察使用教师标准化病人对选手人文关怀能力、操作及应变能力的影响,结果示其能有利于培养选手人文关怀意识,有效提升选手护理操作水平,有助于锻炼其应变能力。

1.4TSP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以往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多采用书本、课堂、临床“师带徒”“一对一带教”“导师制”等培训模式,该模式与临床护理情景联系不紧密。相比于传统教学,TSP教学法更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注重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邓云霞等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小儿心脏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护士教学中的应用中采用教师标准化病人[19],以小儿心脏内科培训需求和临床工作中的典型应急事件作为依据,编制相应标准化脚本,对本院轮转的规范化培训护士进行相应的理论培训,为期创设情境实践、学习环境,反馈并讨论,其研究结果表明轮转中的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评价,评判性思维能力、病情观察评估能力、应变处理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4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培训之前(P<0.05),取得满意效果。

2TSP在护理教学优势与不足

2.1TSP在护理教学优势

TSP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可体验到接触类似真实患者的效果;TSP教学不受限于教学时间、教学地点,能反复使用,提供了稳定的病例来源,能部分解决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TSP参与护理教学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护患沟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临床操作技能;TSP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TSP教学还能提高护理考核质量,培养护生整体护理能力;TSP教学还有助于提高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及带教水平。

2.2TSP在护理教学不足

首先,TSP仅能模拟有限病种的典型病例,且不能模拟真实患者的所有临床表现和阳性体征,也不能直接在TSP身上进行侵入性操作;其次,学生与真实患者的沟通难度大于与TSP的沟通,故TSP教学法无法完全替代真实患者和真实的临床教学。因TSP具备专业背景,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引导倾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及公正性;另外,因受教师职业的影响,部分学生对TSP产生畏惧感,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2]。TSP师资数量有限,教学任务颇重,易产生疲劳感,无法保证稳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14]。

3TSP在护理教学应用展望

TSP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弥补传统护理教学的不足;同时,为达最佳教学效果,TSP需要与其他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如对TSP不能表现的阳性体征,使用声音、影像资料及高仿真模拟设备(如仿真模拟人)等进行补充,可提高TSP在护理教学和护理考核评价效果。利用TSP混合模拟教学,提供更逼真的模拟临床场景,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让学生体验式学习,发现不足并主动改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护理教学中运用TSP教学,不依赖真实临床患者,学生熟练后进入临床,保障病人安全,更符合伦理要求,可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20]。丛小玲等将教师标准化病人联合高仿真设备在外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中发现TSP联合高仿真设备开展外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营造更贴近临床的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护生早期的临床观察、思维和决策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满意度[4]。

目前,根据教学、项目需要临时培训后担任的绝大多数TSP,是没有严格的遴选、系统培训和科学认证,其稳定性和一致性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其教学质量和考核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如何培养合格的TSP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分享TSP资源、信息和培训经验等,促进构建系统完整的TSP教学体系,作为护理教学的新手段,TSP与其他教学方法联合使用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做贡献,推动护理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7]穆亚敏,宋志勇.评价教师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196.

[8]任洁娜.基于OSCE模式的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4):115-118.

[9]张玉晶,赵培文,刘书莲.教师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242-243.

[10]李立伟,侯建炜.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4):103-104.

[11]陈晓丽.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6):118-119

[12]曾彬,钟琳琳,覃晓媚.教师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106-108.

[13]黄雅芳,张春梅.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6):125-126.

[14]绳宇,潘慧.标准化病人培训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上一篇: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下一篇:浅谈中医护理学阴阳学说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