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民营企业在行业分类下的融资差异化研究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许多行业和领域中的优势逐渐凸显。然而,融资难、融资贵等依然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通过整理A股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融资情况,反映出民营企业融资存在行业差异化,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第一,政府方面,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第二,金融机构应消除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优化对接模式,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为其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第三,企业本身需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信用能力,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等。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行业差异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总体来讲,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而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但与民营经济整体不断发展壮大不相符的是,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企业家将其形容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民营企业在面对全球性经济竞争时,明显抵抗力不足,尤其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民营企业困难重重。

一、A股民营企业的行业分类与融资情况

(一)A股民营企业的行业分类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底,A股上市公司共有3802家,民营企业占了63%,有2412家。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将民营企业划分为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批发零售业等18个行业,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发现,制造业占了70.15%,有1692家。制造业企业数量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原因是制造业本身就是我国数量最多的行业,并且里面包含众多细分行业。

数据来源: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所得。

(二)各行业的融资规模

根据2018年A股民营企业融资规模整理数据显示各行业平均融资总额分段明显,平均融资金额20亿元以下的有8个行业,20亿元到40亿元之间、处于40亿元到50亿元之间的行业各有6个,大于50亿元的只有教育行业,达到55.21亿元,租赁商务业以平均融资金额3.21亿元处于融资金额最低位,另外,虽然制造业的融资总额最大达到30212.47亿元,但由于其企业数量多,平均融资金额并不高,仅为18.3亿元,排在第12位。

数据来源: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所得。

(三)各行业的融资方式

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根据Mayer的融资顺序理论,企业通常选择的融资顺序为:(1)使用企业的内源融资。企业优先选择持有的现金,接着是变现短期投资,再者是利用经营利润的积累,甚至是调低发放股利;(2)使用企业的外源融资。企业优先选择银行借款等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考虑的才是发行股票。从图1可看出,除农林牧渔业、交通物流业和教育业的融资金额主要来自内源融资,其他16个行业的融资金额都是主要来自外源融资。A股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与理论几乎出现明显的偏差,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外源融资,对外源融资依赖大。

数据来源: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所得。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来看,2018年的餐饮酒店业和教育行业没有发行债券融资,通过查看这两个行业各企业2014年至2018年的年报发现,这两个行业很少发行债券融资。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业、卫生业、传媒业、综合业的直接融资金额大于间接融资金额,且在直接融资中以股本融资为主;科研技术业、旅游环境业、教育业等11个行业的间接融资金额大于直接融资金额;金融业的直接融资金额也是大于间接融资金额的,但是在直接融资中以通过应付债券融资为主。

3.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从表4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发现,餐饮酒店业只在2018年进行过股权融资。信息技术业、传媒业以股权融资为主,其他行业都是以债权融资为主。不过,制造业、综合业等11个行业在债权融资中以通过短期借款融资为主;采矿业、水电燃气业等5个行业则是以通过长期借款融资为主;而金融业则以通过应付债券融资为主。

4.民营企业IPO情况。民营企业IPO在各年的数量情况如表5,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2014年至2017年间IPO数量稳定增长,但2018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不少民营企业经营困难,IPO数量也明显为6年内最少,2019年有所回升。制造业在近6年来IPO数量最多,这与目前市场上制造业数量最多有关。信息技术业和科研技术业紧随其后,这说明民营企业中对创新要求较高的产业还是比较活跃,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的优势和活力。

二、A股民营企业融资出现行业差异化分析

(一)从行业的内部因素分析

每个行业都存在一定的融资需求,从各行的融资规模大小可以知道民营企业融资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性。据前面的数据整理分析,教育业的平均融资金额以55.21亿元排在融资规模的第一位,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的融资规模明显突出,平均融资金额均在40亿元以上,而租赁商务业的融资规模最小,仅有3.21亿元。在资料查找中发现,融资规模较大、增长较快的行业几乎都属于市场关注度高、发展迅速的行业,而那些近期才发展起来或发展缓慢的行业,如租赁商务业等,则容易受到经营压力的影响需要压缩融资规模。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上,18个行业中只有2个行业的股权融资金额大于债权融资金额,大多数行业选择债权融资,一方面是由于债权融资门槛较容易达成,而股权融资按照我国之前的核准制与其中的上市规则,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业绩不达标等原因一般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股权融资。餐饮酒店业,截至2018年底,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只有9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只有2家。而这个行业中企业稀少的原因是中国证监会对该行业的上市审批非常严格,而餐饮业本身也容易存在各种问题,如普遍存在收入与成本无法准确计算等财务不规范问题、食品品质与安全等可控性差的问题,这使得该行业在A股上市普遍遇到障碍。例如,老字号全聚德的上市就经历了漫漫长路,它在1996年和2001年启动了上市计划,但直到2007年底才成功。所以餐饮酒店的融资规模较小是受其行业本身的影响。

制造业所包含的企业数量众多,也是我国企业数量最多的一个行业。但从事制造业的小企业普遍有着竞争力缺失、效率偏低的特点,使得制造业融资也并不容易。制造业一般拥有较多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成本高,使得企业依赖外源融资。同时由于制造业的回款速度慢使得制造业容易产生不良贷款现象,如在建行2018年的财报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7.27%和6.98%,这种不良贷款现象使得制造业的融资不仅成本高且困难重重。

建筑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整体利润较低,企业固定资产以建筑设备为主,土地和房屋类资产较少,工程耗时长,所需的资金流动大,且其回款速度慢,所以使得该行业更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二)从行业的外部因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具有行业差异也与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具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民营企业也是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而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大众创业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升级。央行在2018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如建立专项指标来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为民营企业推出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并加强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现场监督。“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也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从行业看,不管是农业,还是旅游业、建筑业、交通物流业、信息产业等其他行业,这些行业的融资规模与融资方式均出现了新局面、新模式。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且房地产业的利润率高、资金量大,使得房地产业的融资规模处于前列,也更容易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

三、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政府助力企业融资

政府应积极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不仅包括融资渠道的畅通,同时包含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的降低。调整民营企业的存贷款利率,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继续积极落实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通过法制建设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其创新性和活跃性。另外,完善信用体系,制定民营企业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融资渠道。政府工作人员应切实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对规模小、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给予民营企业充分的信任,共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金融机构助力民营企业“走得稳”

民营企业想“走得稳”“发展快”,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应尽快完善以银行为主的融资市场。金融机构应消除民营企业的信贷偏见,优化对接模式,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为其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

(三)民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突破行业限制

民营企业应尽快想办法积极突破行业限制,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使得企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并且自身方面的缺点需要改善、自身方面的管理需要加强,如企业信誉需提升、企业资源需优化、企业制度的建设需完善。如餐饮酒店业要想解决如今的融资难与贵问题,必须加大行业自律,让操作和监督透明化,相关部门对其行业标准进行重新制定,并且加强监督,只有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在上市方面取得成功,吸引投资者注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制造业普遍需要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有自己具有了颠覆性创新,具有从零到一的技术,才能进步,才能自信,才能引领企业长远的发展,突破了创新,改变企业的不良信用,融资难与贵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四、结语

民营企业为我国GDP的增长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却总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则是其融资问题。本文在对A股民营企业分行业的基础上,对其融资规模、融资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产生这些的原因与企业本身、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政策等有关系,只有国家政策继续积极落实扶持民营企业融资,企业本身能够创新、改善自身不足并且能够突破行业限制,民营企业的融资差异才能缩小,融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晓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4(2):152-153.

[2]周继刚.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9(10).

[3]辛静.深市民营企业纾困方式梳理及纾困效果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9(10).

[4]黄春华.A股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7年沪深股市数据[J].时代金融,2019(28):33-36.

上一篇:新商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下一篇:经济新常态专卖制度下烟草工业效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