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途径选择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公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力度,并通过深化党的领导、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打造管理团队等方式来切实有效地提高公共事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分享和探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事业管理;管理模式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公共事业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落实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可促进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优化公共事业管理已然成为当前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接下来,笔者将以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为核心,针对提升其管理水平的优化路径展开详细的阐述,希望以下笔者针对公共事业管理所提出的优化措施能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有所裨益。

一、公共事业管理

(一)基本概述。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其主要是指以实现或维护公共利益为主导,公共组织利用社会资本或者国有资本针对具有经济性质或社会性质的公共事务所展开的管理工作。公共利益是管理的目标,公共事业是管理的载体。客观来说,公共事业具备公用性、非盈利性、公众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其相关管理工作应建立在公共物品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重视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管理方式。就目前而言,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可大致分为两种管理方式,一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二是以社会组织为主。工作人员可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来及时地调整公共事业的管理方式,以求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应用优势。根据上述两种管理方式参与度的不同,可进一步将公共事业的管理模式分为以下四类:第一,自然型管理模式,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在该管理模式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组织均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度较低,管理力度较小,尤其是社会组织,几乎不发挥其自身的管理作用,该模式主要出现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的阶段,目前我国已然度过该阶段[1]。第二,政府型管理模式,政府参与度高而社会组织参与度低。在该管理模式中,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然建立,社会组织开始向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中进行渗透,政府部门虽居于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但逐渐开始向社会组织放权,而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也逐渐向服务型开始转化。第三,全面型管理模式,政府与社会组织参与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在该管理模式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度逐渐增加,政府与社会组织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此时市场机制可以充分地分配公共资源,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第四,社会型管理模式,社会组织参与度高而政府参与度低。在该管理模式中,社会组织已然可全面开展公共事业的管理工作,而政府则在该管理模式中发挥统筹作用,此时竞争机制会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共事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优化路径分析

(一)深化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同时又在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工作人员需深化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主导地位[2]。各级党委需充分地意识到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落实党政齐抓共管的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公共事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创新管理模式。在新时代中,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也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关部门可以对其管理模式进行适当地创新,具体创新路径如下:第一,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将管理模式由静态化向动态化方向进行创新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继而使得公共事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也能随之提升。第二,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注重对管理团队意识的强化,增强管理人员的时代意识、问题意识以及战略意识,为深化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3]。第三,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命令观”为主,但随着我国已经迈入新时代,因此这种传统的管理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向“服务观”方向进行发展,并且努力踏上“善制管理”“善智管理”“善治管理”“善置管理”的全新台阶。

(三)优化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优化也是提高公共事

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横向管理体制的优化。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公共事业管理现状,对横向组织架构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其横向管理格局进行重新划分。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公共事业在市场中的管理机制,同时还可有效地打破各部门之间现存的条块分割的问题,实现对事业单位的有机整合,最终形成相对合理的社会管理分工,以此来推动公共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纵向管理体制的优化。对于纵向管理结构来说,其优化的首要目标是理清各个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对事业单位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分工和属性进行适当地调整,以将职能相近的企业进行合并管理,对于未经许可便擅自增设的部门进行统一清理,对于依靠财政供养且自身工作能力不足,管理成效不佳的单位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单位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优化,在不增加资金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社会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为公共事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4]。第三,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除横向管理体制以及纵向管理体制的优化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以内部组织结构为切入点,对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优化,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内部组织结构中引入创新型的市场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地加强现有资产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活跃度,以此来解决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效不佳等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现存问题,从而间接地提高管理效率。

(四)改革管理手段。针对公共事业的管理手段进行改

革和创新,对公共事业进行依法治理,这也不失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具体要点如下:第一,如今我国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因此管理人员可积极地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将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进行推进,以此来提高其综合管理效率。第二,合理地利用法律文献或者市场经济来对公共事业建设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以此来辅助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效。第三,相关政府部门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逐步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中审批环节的规范化整合力度,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标准化的审批流程,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监督职能,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公共事业管理质量[5]。第四,相关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强公共事业的程序化管理力度来促进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向法制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借助法律规章制度的强制性来约束公共事业中的管理行为,从而打造良好的管理氛围,进一步贴合公共事业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的发展目标。

(五)打造管理队伍。管理团队是落实公共事业管理任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打造高素质高文化管理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时代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需求,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管理技能,并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对新时代中经济运行、文化传播、国情发展、社会结构。科学前沿、社会心理、世界局势等多方面内容均有所了解,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管理团队培训的难度。在打造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采取以下培训措施:第一,创建科学、全面的培养机制,不仅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还需从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方向上强化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出知识复合、技能复合的综合型人才。第二,管理人员的知识面应极为广泛,需熟悉公共事业的各领域管理内容,因此工作人员还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知识领域的拓展,通过制定考核机制来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以期在公共事业管理岗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6]。第三,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维护社会、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因此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应处于较高水平,工作人员可定期针对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此来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使其怀揣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来完成公共事业的管理工作,从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成效。第四,众所周知,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管理人员除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政治思想之外,还需具备极强的责任心,因此工作人员还需加强对管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训,从而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公共事业的综合管理工作中,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任务目标。

三、结语

公共事业建设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公共事业的管理工作,并且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从思想、模式、体制、手段、团队五个方面科学地制定优化方案,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来维护公共事业建设的稳定发展,为公共事业管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马丽.略谈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4:246

[2]卢华.我国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3):84,90

[3]翁书静.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J].环球市场,2017,32:46

[4]唐珏.从城市公共事业管理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J].青春岁月,2017,22:249

[5]林金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探究[J].科技展望,2016,35:148

[6]刘珍珍.信息化环境下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路径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5:25~27

[7]罗文宝,张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3,2

[8]刘波,魏景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视阈下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9]闫军印.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

[10]谭宁.灵活教育模式下开放型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基于公共部门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

[11]洪亮.大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12]薛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5

上一篇:手术室护士全身麻醉诱导期风险认知现状研究下一篇: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影视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