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文化教育 完善班级管理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化育人关乎学生的道德成长。作为班主任注重文化育人,可推动班级文化的构建,凝练育人工作理念,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形成助推学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让班级文化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情怀,激发其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文章试从文化育人的视域,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分析班主任工作中“文化育人”的意义,探究班主任工作中文化育人的原则和路径,进而总结一些班级管理的有效建议和对策,以指导文化育人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班级管理和立德树人工作,进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文化育人;高中班主任;立德树人;班级管理;

文化育人亦是传“道”,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实施文化育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班级发展的班级文化生态,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植向上、向善的生命基石,增进班上学子的内在幸福感,成就生命智慧。15~18岁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的敏感期,正处于这一阶段的高中学生面临着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老师,学生是“00后”,这是一群有想法、有个性、有行动,兴趣喜好特征鲜明,热爱社会实践,身上被标注了“熊孩子”“早熟”等名签的新个体。因此,在时代面前班主任的思想观念绝不能落伍,管理策略绝不能僵化不变,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等途径,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德育工作思路,以弥补之前开展德育工作时受制于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突破费力费时却效果不甚理想的局限。

二、 利用互联网效用落实文化育人,推动价值引领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互联网+”教育日益融入师生学习的整个时空。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之下,针对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思路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高中生正处于16~18岁的年龄段,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接纳新鲜的方式方法,基于“互联网+”环境开展德育工作,可使文化育人彰显直接性和时效性。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借助互联网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实施德育主题教育,推动价值引领和后进生转化,协调家校合作等德育成效,从而适应当前针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新要求。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空间的丰富内容,班主任应该巧妙地利用其平台资源,实施文化育人,推动价值引领,以此满足当前的德育需求。比如说利用微信建立一个班级交流群,然后固定在周六晚上7点,借助微信向学生推送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励志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精品案例;分享相关主题的班会微视频;学生也可上传本人或同学的劳动、公益活动的照片视频等,传播正能量,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有时看到网络上一些不错的教育视频或最新的教育新闻时,分享推送给班上学生,引导学生在欣赏结束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通过以上种种方式,借用互联网平台将更高效、更受欢迎地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

互联网可以承载和传播丰富多元的育人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他们乐于并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作为新的文化传播手段的互联网则完全能满足于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发展需求。分析当前高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班主任,不能再固守于传统的说教和批判方式,只有想出新办法、寻找新思路,才能更好地解决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班级工作中,有效应用“互联网+”文化育人可以大幅度提升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助推学生价值引领和促进学生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之下,高中班主任借助互联网开展德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新思路。通过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实施文化育人,丰富主题教育,开展个别教育,加强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德育需求,从而培育学生的美好品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 开发专题教育落实文化育人,适应德育需求

为了适应德育新形势,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紧抓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坚持以文化育人,推动价值引领,妙用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以适应当前的德育需求,引导广大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新高考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拓宽育人阵地。不断丰富育人内涵,坚持一级一目标,坚持一月一主题,坚持一周一活动,以德育教育的“系列化、常态化、节点化”助推立德树人。班主任德育教育需要立足“以生为本”,服务学生发展,需要秉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方式,教育广大学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一)开展青春期教育

通过学习相关材料和微视频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指导他们凭借理智和科学知识调整自身的状态,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利用互联网开展讲好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最美逆行者”的故事,讲事实、讲形象、讲精神,将他们的大爱与责任、忠诚与担当、敬业与奉献精神传递下去,用“最美逆行者”不计得失、冲锋陷阵的先进事迹感染人,用逆行者们的家国情怀诠释中国精神,利用其永不言弃、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教育学生,用他们大爱永恒的医者仁心、忠诚担当的使命初心激励学生。利用开展专题活动服务于“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这一新群体,“00后”是相当独特的一代,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遇到不同的成长烦恼,也正是受烦恼的影响,班上才会出现不少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而教师作为“过来人”以及教育者,当学生出现成长的烦恼和负面情绪时,应该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去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以文化育人,以此来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其得到更好的成长。

(二)巧借个别教育,助推后进学生的转化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青春期的叛逆、早熟等心理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观念,家庭宠爱所导致缺乏成熟,再加上现代传媒的不良因素,导致很多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法有效应对和调适,也拒绝向家长和老师交流,在对待外界的评价上,很多情况下也显得十分“佛系”,从而成为班主任眼中的“后进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之下利用班级群或微视频,对学生开展分层德育,班主任既开展了个别教育,减少了学生负面情绪,又能高效地推动后进学生的转化。例如高一年级第一次测试下来,笔者发现班上有好多同学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作为理科班的学生,这是相当严峻的事情,据了解这部分学生经常在数学课上走神甚至瞌睡,数学作业乱做或不做。虽然数学科任老师发现并多次采取了批评和鼓励的办法,但收效甚微,学习表现依然是“我行我素”。面对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态度,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便利用休息的时间,通过微信与他们建立可以畅所欲言的交流群,在经过了解和沟通后解开了他们自己内心对数学学习的“心结”,让这些曾“讨厌”数学的他们努力尝试着去接受数学课和数学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鼓励,这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不再排斥,同时笔者还利用微信群,在群内分享一些趣味数学故事和学习方法,并邀请数学老师进群加强与这些学生的交流倾听。一段时间下来,不仅化解了学生的负面情绪,还利用个别教育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三)创设德育第二课堂

在主体课堂外,着力拓展校本课程内容,创设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以学生喜欢的活动为载体,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建立“道德讲堂”的常态化机制,提升师生道德文明素养,建设文明和谐校园。探索思政课课堂与学校“道德讲堂”融合机制,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四)开展仪式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举行的仪式教育活动,发挥其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导向功能,开展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仪式教育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在庄严神圣的活动中展显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升挂国旗活动,除寒暑假外,每周星期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思想教育内容。

坚持班级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深化班级文化内涵,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打造德育高地,使得班级文化建设与思政课建设有机融合,发挥联合育人功效。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和公寓楼文化建设朝着美化、净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构建良好校风、班风、学风,弘扬当代中国文化主旋律,营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厚、有机协调的班级精神文化。

四、 妙用主题活动落实文化育人,助推班级管理

(一)坚持行为习惯养成系列教育

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螺旋式上升规律,研究制定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细则,阶梯式、阶段性地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将“三节”“三爱”教育与《中小学行为守则》学生行为规范要求融会内化,细化到文明礼仪、学习、健体、勤俭朴素、卫生、安全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中,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依托县域内丰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国家重大节庆、重大纪念活动、重要会议,开展生动丰富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近年来,我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举行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德育主题活动。如组织优秀共青团员赴榜罗会议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邀请县委党校教师到学校讲授专题党课,举行“一二·九”爱国运动演讲活动,邀请“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宣讲团到各学校进行宣讲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学校政教处还计划在“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科技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

(三)积极参与校园节和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校园节活动,促进学生兴趣发展,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磨炼学生勇攀高峰的品质,助推他们身心全面发展。创设育人环境,搭建展示平台。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用,鼓励和帮助班上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

(四)营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班级德育文化氛围,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

设置文化景观,精心雕琢育人的每一个细节,让教室的每一寸墙壁都关情,使每一块专栏都说话,任何一处布置都育人。充分发挥教室走廊、墙壁、班级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媒介的作用,打造育人文化的教室文化。班级管理以大型活动为平台,通过开展“八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节、中国象棋比赛、学生篮球、乒乓球比赛、学生拔河比赛、学生“双语”演讲比赛、学生“广播体操”比赛、迎新春庆元旦师生书画展、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学生现场书法比赛、学生时政知识竞赛活动、学生主题辩论赛等活动,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平台,最大化地实现文化育人。

五、 借助家校合作落实文化育人,拓宽管理范围

高中班主任是开展班级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必须家校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家长的监护人角色和班主任的角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以往的假期里,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则有些“鞭长莫及”,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短信和电话交流效率低下,家校合作途径单一,学生家长与班主任沟通联系渠道不畅。但是在家校合作实施文化育人的背景下,尤其是学生节假日在家期间,家校可携手向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效果不断丰富,德育范围也不断得以拓宽。

特别是网上和线上德育活动的开展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范围得到极大拓展。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向家长、学生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宣传,推送假期安全知识,不断提升班上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针对部分学生假期玩手机打游戏等家长头疼的问题,班主任必须有策略地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电脑和手机等设备,疏堵结合,创设“绿色”假期网络生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于假期里大部分学生生活学习庸懒散的行为表现,利用群效应发挥家长的反馈、班主任的监督、同学间的榜样示范和学生个体不甘人后的心理,引导学生增强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利用班级群,展示同学们丰富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分享假期美好故事,既开展了德育活动,拓宽了德育的范围,还实现了新时代多样化的德育需求。

六、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文化育人于无形,立德树人于点滴,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场”,对身在其中的每一位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班级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班级文化,就能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行为。

参考文献

[1]郭薇.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分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32):96.

[2]史姗珊.提高高中班级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教书育人,2020(4):76-77.

[3]钱建国.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及策略[J].江苏教育,2018(15).

上一篇: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下一篇:广告在消费者中的心理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