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和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要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机遇是持久的,因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是各国发展的永恒主题,茶有利于健康的事实不断深入人心,中国茶文化魅力持久永恒等;♘挑战也是不断的,因为:开拓市场是永无止境的,质量提升需不断努力,文化吸收需要长时间的过程等。只要我们通过持续地练好内功,学习国外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地推进文化交流等,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肯定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关键词:中国茶叶;中国茶文化;机遇;挑战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1]。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如何不断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是长久以来中国茶界、茶企业家、茶文化学者和有关政府人员等都在努力思考和试图破解的一个问题。因为近代以来,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及后来的肯尼亚等许多国家从中国输入种茶方法和制茶技术以后,中国茶业不再是一枝独秀,许多国家都向外输出茶叶和传播茶文化。目前世界种茶并出口茶叶的国家,除中国外主要有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土耳其、孟加拉、日本等。面对竞争,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如何脱颖而出,去占有尽量多的世界市场和让世界更多国家接受中国的茶文化?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清醒地了解挑战,从而做出有效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持久的机遇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可能性也即机遇是持久的。实际上,自近代以来,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就一直在不断走向世界。虽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茶业的崛起,及20世纪90年代肯尼亚茶业的崛起等,让中国茶叶和茶文化放慢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但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从未停

止,一直在努力向前。

(一)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是各国发展的永恒主题

近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大门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相继打开,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成为各国发展的永恒主题。

就茶叶而言,因为茶叶是有益于健康的饮品,所以,饮茶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世界茶叶的销费总量在不断扩大,详见表1。

2018年,世界前十大茶叶消费国为中国、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俄国、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埃及,共消费茶叶433.2万吨[3]。

从表1可知,世界茶叶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大,茶叶生产国和茶叶进口国的茶叶消费量在不断增大,种茶国与不种茶国间以茶叶为媒介的经贸往来在不断增多。所以,茶叶贸易是世界经贸的永恒主题之一。而经贸总是伴随着文化的交流,这应当是中国茶叶扩大外销和茶文化对外交流的信心基础。

再看中国茶叶的外销,1980年10.797万吨,1990年19.868万吨,2000年22.766万吨[2],2010年30.244万吨,2014年30.1万吨[4],2016年32.59万吨,2018年36.5万吨[5],2019年36.7万吨[5],总的出口趋势是量在不断增大,出口国也在不断增多。2014年,中国茶叶的外销已达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至128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数据同样是中国不断扩大茶叶外销和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的信心基础。

(二)茶有利于健康的事实不断深入人心

茶有利于健康的事实,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茶学家和医学家们就已论述,如唐代茶圣陆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元代医学家王好古、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等。早在古代,茶有益于健康已深入中国国民心中。同样,在古代,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外传到一些国家之后,一些国家的国民也认识到茶有益于健康的事实,如日本等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通过科学的检验,使许多国家的国民认识到饮茶有益于健康。如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在1935年出版的《茶叶全书》中介绍了许多近代以来关于茶叶有益于健康的科学研究成果。

从近代以来,一些科技较先进的国家的人们,已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到了茶有益于健康的事实。

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茶有益于健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茶。近些年,世界绿茶的出口量较大幅度增长。据有关统计,2014年中国绿茶出口24.9万吨,2016年达27.1万吨,2018年达30.3万吨[6],2019年30.39万吨[5],这正是源于绿茶有益于健康的理念正在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绿茶生产是中国茶产业的优势,所以,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持久的机遇。

(三)中国茶文化魅力持久永恒

中国茶文化有着含蓄、内敛与温柔敦厚的东方美和中国式生活情调,不仅在古代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文化影响很大,在17、18世纪曾与中国的园林、中国的瓷器、中国的壁纸、中国的戏剧、中国的思想文化等一起风靡欧洲,形成了欧洲近代史上著名的充满中国情调的“洛可可”(Rococo)时代,或称“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代表了西方对中国的崇尚。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完成之后,中国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物质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渐渐衰去。但中国茶文化不仅在明清时期深刻且广泛影响了欧洲的社会生活,而且这种影响持久地延续下来,直至今天,不仅影响着亚洲、欧洲,还仍在不断地影响着美洲、非洲等地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因为美的事物、美的生活方式和美的情调总是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发现和吸收,中国茶文化的美的魅力必将持久永恒地影响着世界。

二、不断的挑战

机遇和挑战是相辅相成的,有机遇就有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机遇是持久的,但挑战也是不断的。本文认为,至少存在这样一些挑战:

(一)开拓市场是永无止境的挑战

竞争是自然界的法则,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也是市场的法则,对手间总是在设法占有更多的市场。中国茶叶在1835年以前是没有竞争对手,一枝独秀,输往全世界。1835年开始,印度茶业发展。1879年前,世界茶叶市场的90%仍由中国垄断着,至19世纪80年代后,印度茶业对中国茶业形成了巨大冲击,此时锡兰(今斯里兰卡)、爪哇(印尼)、日本等地茶业也崛起,中国茶叶的外销量开始萎缩,占世界茶叶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1891年,中国茶叶的外销量退到占世界茶叶市场不足50%,1903年减为33.09%,1921年又减至8.79%,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略有过回升,但抗战后期,中国茶基本从国际市场上消失[7]。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的外销量才逐步回升。

1903年,非洲的肯尼亚首次引种茶叶。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肯尼亚茶叶种植快速发展,到1996年肯尼亚成为世界茶叶出口大国,形成了世界四大茶叶种植和出口国家,这就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

由上可知,市场是你进我退,对手间都在设法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2018年世界茶叶市场的2018年,中国茶叶的出口状况和往年一样,出口的主要是绿茶,达30.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3%,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额的69%。第二大出口茶类是红茶,达3.3万吨,占出口总额的9%。乌龙茶和花茶分别出口1.9万吨和6917吨,普洱茶出口2970吨[8]。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7万吨,其中,绿茶出口30.4万吨,占出口量的82.8%;红茶出口3.5万吨,占出口量的9.5%;乌龙茶出口1.8万吨,占出口量的4.9%;花茶出口0.649万吨,占出口量的1.77%;普洱茶出口0.2786万吨,占出口量的0.76%;还有0.27%为其他茶[6]。

从中国茶叶出口的市场看,中国茶叶的出口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如摩洛哥、多哥、乌兹别克斯坦、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等国;其次是欧洲,如德国等;美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是新兴市场。

上述数字表明,当前中国茶叶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挑战是:如何在稳定占据已有市场的状况下,奋力挤占出更多的国际市场。如:在不断提升中国绿茶在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销量的同时,将中国的红茶销往已被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占领的一些消费茶的大国,如阿联酋、沙特、土耳其、巴基斯坦等,所以,国际市场的开拓是永无止境的挑战。

同样,文化的传播也一样,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广自己的文化,如美国总是在大力推广其文化、价值理念等,如何让其他国家接受与吸收中国的茶文化,这是永无止境的挑战。

(二)质量提升需不断努力

因为竞争是不断的,提升质量需不断努力。中国绿茶无论是要稳住现有的市场还是开拓更多的市场,都必须不断提升质量。多年来,中国的茶企和茶叶外贸者都感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设置了严苛的茶叶进口检测标准,即所谓绿色贸易壁垒,中国许多茶企望而生畏,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茶叶自身没有解决好农残问题,这是多年来中国茶叶的外销之路走得艰难的重要缘由所在。只有大力发展有机茶,解决好茶叶的农残问题,中国的茶叶才能在有关国家提升销量。江西婺源绿茶之所以能占据中国销往欧盟茶叶的50%多,从1996年以来连续十多年突破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其成功缘由就在于大力发展有机茶,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残问题,从茶叶种植采制到销售都严格按标准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

中国红茶的外销量与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相比为什么那么小?世界上那么多嗜茶如命的红茶消费大国为什么不进口中国的红茶?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红茶的口味不合这些国家民众的要求,中国红茶低香;而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的红茶高香,味道重,鲜爽度高,所以,中亚、西亚的许多国家如沙特、土耳其等及南亚的巴基斯坦等都不购买中国的红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红茶贵,而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生产是机械化,从采摘到制作都是机器操作,所以,他们的成本低,价格也就低。中国的茶,无论绿茶还是红茶,从采摘到制作,主要是手工操作,所以,成本高,价格也高,国际市场接受不了,形成国内国外价格倒挂,中国的茶企业家们也就不愿意把红茶销往国外。所以,要提升中国红茶的销量,所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降低红茶生产成本的同时,调配出那些国家民众所喜爱的口味。

总之,质量的提升永远在路上。

(三)文化吸收需要长时间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总是在不断交流、吸收、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大量异域文化,比如佛教、伊斯兰教等。同样,中国文化亦曾被世界许多国家吸收,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同属中国的儒家文化圈内;18世纪中国文化传入欧洲时,也曾让许多欧洲人着迷。但是,即使对异域文化着迷,也需要长时间吸收其适合本土需要的元素,如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直到唐代才完成中国化的过程。日本经过长时段吸收中国文化才形成其本土文化。

一千多年来,中国茶文化不断地向世界传播,许多国家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并融合于本土文化,形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仍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努力。

三、长远的努力

机遇是持久的,挑战是不断的,努力肯定是长远的,只有久久为功,才能让中国茶叶与茶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一)持续练内功

持续练内功,即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产品质量、不断地与时俱进理顺自我生产与外销等的机制、不断地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等。多年来,中国的茶科技专家、茶企业家、茶外贸专家、茶学家们都谈到目前中国茶叶出口的短板:缺乏龙头企业、缺乏知名品牌、缺乏深加工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指导、缺乏联合对外宣传的机制、跨越绿色贸易壁垒艰难等。

持续练内功,就目前而言,必须通过持续地努力,才能逐渐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二)学习国外成功经验

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红茶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如前所述,是因为其味道、价格,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其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机械化采摘、机械化生产,成本低而价格低等。我国亦可在某些地区设置专门生产红碎茶的基地,专供外销。特别是目前我国茶叶产能过剩的状态下,要外销更多的茶叶,必须提高红茶的外销量,因此,有必要学习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茶生产与销售的成功经验。

(三)利用好高科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茶叶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机遇。利用好高科技,开发出更多的茶叶深加工产品,这是时代所提供的机遇,抓住机遇,就能成为市场的赢者。目前国内少数企业在这方面努力,有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广阔的市场潜力,有待于开发。

(四)文化交流与时俱进

中国茶文化要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世界更多国家的人们认可、欣赏中国茶文化,需要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如通过大使馆举办中国茶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孔子学院介绍中国茶艺,以及在其他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动中多宣传中国茶文化、茶艺术,展示中国茶文化的魅力等。同时还必须与时俱进。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宣传中国茶文化,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总之,有机遇,有挑战,有不断的努力,中国茶叶与茶文化肯定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施由明.论中国茶叶向世界传播对世界文明的贡献[J].农业考古,2019(5).

[2]沈佐民,宛晓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5).

[3]2019年全球及中国茶叶行业产量、消费量及销量情况[EB/OL].http://data.chinabaogao.com/shipin/2020/091K154362020.html.

[4]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分析[EB/OL].https://m.askci.com/chanye/43418.html?from=singlemessage.

[5]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和贸易量[EB/OL].https://www.sohu.com/a/321377588_482413.

[6]2019中国茶叶出口清单来了[J].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2020(2).

[7]陶德臣.印度茶业的崛起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打击[J].中国农史,2007(1).

[8]于露.2018年中国茶叶贸易概述[EB/OL].https://www.sohu.com/a/302508472_482413.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口语纠错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新《证券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挑战与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