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提问技巧之探讨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提问在教学导入、知识点的衔接、课堂小结与知识巩固等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分析影响提问效果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提问技巧

1提问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一堂好课,应该是‘豹头,猪肚,凤尾’。”在教学导入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温故而知新、引经据典、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并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比如讲授“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一节新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在PPT上总结:这些都是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再提问: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有哪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消费心理面面观”的学习。在教学导入中,有效提问能够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在讲授知识点时,政治学科通常会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学提问,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讲授从众心理时,展示超市抢购的图片,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总结从众心理有哪些特点及这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从众心理这一知识点。在知识点的衔接上,有效提问可以使教师的授课更流畅,让学生不知不觉从上一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如在讲授完“四种消费类型”这一知识点后,下一目是“做理智的消费者”。此时教师可提问:“学习了这四种消费类型后,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做怎样的消费者呢?”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知识点——“做理智的消费者”。

在一节课结尾时,有效的提问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总结知识点,还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如在总结消费类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利弊以及对待不同消费心理的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回顾了知识点,也出现将攀比心理和求异心理混淆的情况。这时教师应着重讲解两种消费心理的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

2影响高中政治提问效果的因素

教师作为提问的主体,是影响提问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一堂课中,教师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选择哪些学生来回答问题,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一,什么时候提问。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刻意地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地问多个学生同一个问题,让课堂氛围变得紧张,这种提问就属于无效提问。第二,提什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首先要紧跟教材内容,不能与知识点脱节。如果提出的问题和教材内容不相关,学生即使回答了问题,也无法掌握知识点,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其次要具有趣味性。政治课程相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会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应增强所提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第三,选择哪些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存在很大差异。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才能做到“因材提问”[1]。

学生作为提问的客体,也是影响提问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重感情,且充满激情。高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在认知风格、知识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程度和解题能力也不同,这将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教学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课堂氛围紧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距离感,导致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课堂氛围和谐轻松,学生会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教学也会更加流畅自然,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3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3.1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看准提问时机,以正确的提问方法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程的衔接中,可将新课中将要提问的内容先抛出,便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所准备。还可以将问题设计在导学案中,在课堂中再提问,增加学生正确回答的几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教师要善于观察,此时提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重难点。

3.2丰富提问的形式

丰富课堂提问的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可以是师生互动、师问生答;也可以是生生互动,即分小组讨论某一个问题,每组选出成员来回答;还可以是竞答或辩论赛的形式。运用多种提问方式,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小结时,还可以让学生提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于教学的难点,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3规范提问的内容

教学中的提问,不是教师随意提出来的,而应经过深思熟虑,进行合理预设。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

(1)问题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中所提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点,问题指向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会与教师预设的答案相去甚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切忌随意问、盲目问,使提问流于形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问题数量最好不超过两个;设计的问题要言简意赅,以免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问题应具有趣味性。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2]教师可以将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如在讲授“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这一知识点时,与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节目《经典咏流传》、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播放流行歌曲《知否》,大部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来,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分析歌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对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继承;在流行歌曲演唱中,体会到流行音乐这种新形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从而领会知识点: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教

师还可以根据课时合理安排有趣的课内活动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所提的问题要有发散性、开拓性,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和求知欲。应避免单纯的“是不是”“对不对”等判断性提问。启发性提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进行设定,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

(4)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教学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安排好难易比例,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设置的梯度要科学合理,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这样才能扩大提问的范围,面向全体学生。将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既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4熟悉答问的对象

教师的提问要有效,还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学生基本情况如何,可以通过与班主任交流、查看学生入学成绩的及学生档案等方式进行了解。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学习过哪些知识,现有基础如何,可以通过平时的测验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教师在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了解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设置的问题才能更加契合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回答率。

3.5创造和谐答问的氛围

提问要有效,需要师生的配合。教师有效提问的前提是学生愿意回答问题。除了提问要有趣、有针对性、学生能回答以外,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很重要。授课时教师应表情放松、声音抑扬顿挫,与学生有适当的眼神交流,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除了应在教学上修炼基本功以外,还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的形式上,教师可结合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等营造和谐的氛围,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度。

3.6科学评价问题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应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形式。在问题设置上,要增设一些探究性问题,在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采用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在答问的形式上可采用抢答、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念上,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初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J].学周刊,2020(19):129-130.

[2]孙晓波.有效提问,点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教书育人,2020

上一篇: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下一篇:PICC的原发性异位至对侧无名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再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