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案

2022-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更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以下是小编收藏的《一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柳树醒了

一、 教材简说

《柳树醒了》,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要相信孩子,孩子的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引入新课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来了,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天来了,到处冰雪消融,使人感到一股暖意。你一定用心灵去感受了美好的春天。那就请你们把用眼睛看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用耳朵听到的,都说出来吧。

春天来了,她像一位魔法师,周围的事物都有发生了很大变化。板书“柳树()了”。(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老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换偏旁:操──澡 熟字加偏旁:醒,软,雷

(2)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教师强调“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

(4)做“一字开花”游戏。 (5)读词卡(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三、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3.再练习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观察,正确书写

1.重点指导两个带言字旁的字“说、话”。学生观察“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折”画可以写得略向左斜。

3.“春”字的书写,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认生字。

3.开火车形式读词:打雷雷雨树枝树梢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二、看图,熟读课文

1.出示挂图: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柳树醒了》。

2.自由读,读准音,并标小节号。

3.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三、细读,理解课文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读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的小节)

(1)学习第一节。 A.指名读。

B.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话呢?

C.如果你是春雷,那就把这悄悄话说给组员们听吧! D.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 E.指名读,评议。

F.比赛读,评选“朗读高手”。

(2)学习第二节。 A.指名读。

B.教师板画柳树。

C.愿意上台画一画柔软的柳枝吗? D.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呢? E.比赛读,指导读。

(3)学习第

三、四节。

A.音乐声中,教师引读第

三、四节课文。

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生读)“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生读)。

B.春风中,柳树展示出它婀娜多姿、俏皮可爱的样子,你愿意让柳树变得更美吗?请哪位小画家上来画一画吧!

C.让学生带着想象好好地读一读课文。 D.小组汇报读。

(4)学习第五节。

A.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他们在干什么呢?请你们找一找读一读吧!(生练习读) B.指名读,评议。 C.全班读。

四、训练,发挥想象

小柳树的好朋友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孩子们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出示:

春雷和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帮助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变得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_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变得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_______。 春燕和小柳树_____________,柳絮_____________,柳絮边飞边说:“_____________。”孩子们和小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柳树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

五、比赛,背诵课文

师: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喜欢这一小节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起读。 2.会背课文的站起来,齐背课文。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评一评谁背得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六、实践活动

1.课堂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再说一说。

春天跟__________说话了,

说着说着,

_________。

师:(学生看着图)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又长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中了。那读书声,那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2.课外活动。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可从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观察。

2春雨的色彩

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红、绿”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喜爱春天,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1、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及大自然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最近小朋友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课题,背景为春雨)齐读课题。

2、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呢?(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大家读一读,议一议。

①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②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春雨的样子了吗?(课件出示画面:像线似的春雨在飘落。)认读“线”。

③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课件出示画面:春雨沙沙响)

3、朗读质疑。(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①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认读“欢”

②阅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提示:“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二、创设情景,感悟对话。

1、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讨论小伙伴们提出的问题。

①瞧,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课件出示:一群小鸟在田野里边飞边叫。)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

A、你从哪儿看出他们在争论问题的?指名读第二段,正音后,齐读。认读:“论、趣、题、底、颜”

B、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争论过问题?怎么争论的?

2、(课件出示三只鸟: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说说田野里有哪些鸟。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②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随机演示课件:春雨沙沙,草地、树木变绿,桃花、杜鹃花变红,油菜花、蒲公英变黄。)

4、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与同桌伙伴一起找一找吧!

①同桌一起找有关词语并圈画出来。

②指名汇报,(随机点击课件中课文里的有关字,“淋、洒、滴、油”四个字即变成红色。)

③认识:“淋、洒、滴、油”(课件出示:淋、洒、滴、油)

你发现这些字的规律了吗?(点击课件:“淋、洒、滴、油“四字的部首三点水变成红色。)住它像这样的字怎么记们?

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在有关词下打上点。

6、分角色演一演对话,注意争论神情和语气。

(课件出示全文)

三、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我会认。(课件出示:一棵开满花儿的树,花中词语:细线、无论、欢乐、底片、绿油油、颜色、洒水、欢快、话题、淋雨、绿草、你们、红花)你会认这些词语吗?会认了花儿就送给你。(学生认对了,点击课件,花儿涂上五颜六色。)

2、读读说说。(课件出示:你能学着说说吗?

滴雨滴水滴——

欢欢乐欢笑——

题题目数学题——

绿绿树绿草——

四、指导观察,学会写字

1、我会写(课件出示:写于田字格中的“你、们、红、绿、花、草”)认读后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哪些字难写,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

2、范写,弄清笔顺。(课件演示“绿”的笔顺,注意左下的笔画。)

3、学生试写,利用投景了评议。

4、学生书写,展示作品,点评。

五、拓展活动,课外实践。

1、小朋友们的字写得不错,老师送大家一支歌(课件播放《春雨沙沙》,配相关画面。)大家一起拍手唱起来吧!

2、课外实践。(课件出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到外面去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树木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你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识汉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的词),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记汉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组长检测。

(5)、教师检测,生齐读识字卡片。

3、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师: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2、质疑问难。

师:看着这棵柏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问题如:a. 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b. 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c. 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像“a”类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解决,“b.c”类问题放入第二课时讨论解决。)

四、再次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爷、节”。

观察,师范写,生练写,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还初读了课文,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2)、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

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邓小平爷爷()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小平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

(如:找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4、四人小组讨论:邓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师: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日子()的柏树()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五、总结课文。

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行动吧!

4 古诗两首

春晓

教学目标:

1. 认识五个生字。

2.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3. 通过诵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春天的美。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体会春天的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百花齐放,到处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诗人孟浩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 初读古诗。

1. 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准。

2. 小组内互读,纠正读音。

3.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4. 指名读古诗,评读,纠正读音。

三. 看图,理解意思。

1. 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指名读。

分组读。

齐读。

(读后评议)

四. 指导背诵。

分组、分男女生比赛。

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5 看电视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习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6 胖乎乎的小手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3、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认识生字“墙、替、帮、鞋”;书写“笑、画”;长句的朗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1、谜语激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出一则谜语考考你们。“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出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引入课文。

人的手多么灵巧啊!今天,我们要认识—双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胖乎乎的小手]齐读课题。

这双小手帮谁做过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用熟悉的符号标出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A、学生提出难读的生字词,其他学生帮忙。

B、做“小小播音员”带读带拼音的生字。

C、游戏帮助记忆。(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过渡:小朋友,别忘了每次我们认识新朋友后的任务: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A、检查读长句子。

◆出示四个句子。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1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1

◆指读句子,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P26“说说做做”。

过渡:兰兰的小手真能干,你们的小手也很能干,一定也为大家做过许多事。

出示“说说做做”的题目,学生自由发言。 ÷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文中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

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自主识字

过渡:小朋友,你们通过读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们,好吗?

A、学习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忆每个生字?

B、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2、

2、写字指导。

A、“放大镜”。

◆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

◆全班交流。

◆观察“着”、“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B、师范写。(引导学生看“着”、“看”中撇的书写)

C、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游戏巩固识字

小黑板上出现一座高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同学读错了,小组其他同学帮忙读,读准一个生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准全部生字,才能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

感悟积累

过渡:你们真棒!老师请小朋友看一幅图,比比谁是细心的孩子。

1、指导看图。

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情)

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加上动作。

3、全班交流。

A、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过程。(分角色朗读课文)

B、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姥姥、爸爸、妈妈的话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兰兰的话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学生表演读

7 棉鞋里的阳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师问:小朋友,说说平时在家里谁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妈妈等不同的人物。

师:他(她)都是怎样疼爱自己的?

生:买好吃的、好玩的或买漂亮的新衣服等。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爱自己的奶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爱他的奶奶的呢?他会帮助奶奶做写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课文插图

A、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B、自己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C、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3、揭示课题板书:棉鞋里的阳光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ài),容易读成晒(shà)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mián zhào shài bèi gài wǔ shōu tuō tǎng hé yǎn jīng bǎi

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摘到蘑菇最多?

四、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注意笔顺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

回家去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8 月亮的心愿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准备:两幅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师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 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 师总结:老师有一个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小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擦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 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语”说话。

(2)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 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对话。

4. 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 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9 两只鸟蛋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背课文。

2、难点:书写“连、远”。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百鸟朝凤》,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3、出示投影——书上的插图(不显示小男孩)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课题:两只鸟蛋(学生齐读课题,认识“蛋”字。)???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作个记号。

2、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3、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能够发现这个小朋友哪个字音读得最准,你要向他学;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

(随着学生的发现,顺势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4、请小朋友分四人合作小组再读课文,互相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准。

5出示词语,让学生自己读词语。(词语:鸟蛋,取下,凉凉的,一定,捧着,连忙,轻轻地,仿佛,抬头,投向)?

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全班交流:

A、第一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教师顺势出示挂图,叫学生看看这小小的鸟蛋。???

交流感受。当你看到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时,你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

指导朗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拿着鸟蛋“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B、第二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交流:“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出示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时,引导孩子们说看了之后知道了什么。(一只

鸟蛋就是一个生命)

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读词语:焦急不安)

启发想像。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

指导朗读,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C、第三小节:学生谈理解后,让学生边读边演。

D、第四小节:学生读理解后,教师问:读了这一段,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理解“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我,当你的耳边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你抬头仰望蓝天,能看见什么?

课文中的孩子和你们一样,都看见了鸟儿美好的明天。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借助想像,升华感情

? 学生齐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 交流: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学写生字“远、连”

1、出示生字,认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漂亮。

2、重点指导写好“连”、“远”的“走之”。?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背诵诗歌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写字练习

1、出示“我会写”中的其它四个字,学生认识,观察,描一个,写一个,再评议。

2、再练习写字。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指名读。

B、男女同学轮读左边的词组与右边的词组,说说发现了什么。

扩展练习

1、“找朋友”游戏。把写有“花儿”、“小事”、“天空”、“红红的”、“绿绿的”、“蓝蓝的”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读一读;再让两个朋友交换左右顺序,读一读。

A、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几组词语。

B、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平时积累的词语。???

2、小调查:保护鸟类。

寻找有关益鸟的图片、资料,想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全班交流。

10 松鼠和松果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公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难点:书写“以、更”。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你们知道松鼠是什么样的?谁愿意说一说?[板书:松鼠]你们对松鼠有些什么了解?[板书:松果]

齐读课题。

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指名读)

[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 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指导写字“以”、“后”、“更”

1、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注意观察“更”的“竖撇”,要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更”。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出示投影)引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习自由读句子)

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到处是(读词)光秃秃的,小松鼠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么做?

2、齐读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

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样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吗?我们用欣喜的语气来读第五自然段(师范读,!生自由读。)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写字指导“主”、“意”、“总”。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笔画的位置。 、

2、区别“意”与“总”心字底的不同。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

扩展活动: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么样?动手画一画未来的森林。

11 美丽的小路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这篇课文适合分角色朗读,学生能在分角色朗读中理解内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学习第8自然段。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探险队又要出发了,昨天我们去了大森林,今天我们去哪呢?咦!听说小鸭子住在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们去看看,好吗?(出示投影: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瞧,这就是小鸭子门前的那条小路,多美呀!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就是《美丽的小路》。(全班齐读课题)

初读感知

1、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范读,说说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步了解)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质疑:①哪些字发音有困难?②对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再读课文

1、个别读。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评议时,重点评议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带后鼻音的字。

3、学生自己再练读一遍。

4、展示台:再次让那些自己觉得有信心读好课文的学生上台读。

认记生字

1、认读带生字的词。

2、请小老师带读。

3、认读单个的生字。

4、变序开火车读。

5、识记生字交流:学生自主识字,谈自己的识记方法。

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

1、想像说话:(出示投影)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那花花绿绿的鸭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会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说出跟别人不同的赞美小路的句子)

2、小组议一议: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会不见呢?如果你走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

A、朗读句子:“啊,多美的小路啊!”(读出赞美的语气)

B、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读,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出示投影2):“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C、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再从读不同角色的同学中分别推荐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表演读。再评一评谁是最佳演员。

布置作业

1、把课文第l一8自然段读给家长听。

2、把课文第9—12自然段读通顺,思考: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第一至八自然段。

读后组织评议。评议的重点:感叹句是否读出了赞美的语气;疑问句是否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2、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

学习第9—12自然段

1、复习这几个自然段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9—12自然段。

3、小组讨论: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4、全班交流。 „

5、指导朗读。

实践活动

你打算怎样为学校“美容”?为此做一件实际意思的事。

指导写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赶”、“起”、“明”、“净”四个字。

2、学写“先”、“干”二字。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的写字本,师生共同点评。

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

12 失物招领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垃圾,课文里却称“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些问题是学习课文的线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课题理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失物招领(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

A、学习任务:

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B、合作方式: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C、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

一、第

二、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贩

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D、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出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启发学生通过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

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学写生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认识,观察,说说怎么写漂亮。描一个,再写一个,师生评议。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指导“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B、在小组内读读比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C、全班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1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 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

小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

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

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14 荷叶圆圆

一、教材简析

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贡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吧!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认识生字“蹲”;书写“我”、“美”。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课题

1、简笔画画出荷叶。说说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荷叶圆圆)。出示“荷”字的卡片,谁有好办法记住咱们的这位“新朋友”?

2、简笔画画出小水珠、蜻蜓、青蛙、小鱼。瞧,还有谁来了?学习“珠”字。

3、喜欢它们吗?那咱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生字,再同桌互相抽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认得多。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表情朗读;配上动作读;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读等)

3、想读给大家听吗?你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哪段。

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2、都有谁喜欢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以下步骤极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小组里分角色读课文,指名分角色读课文。评选“最佳小水珠”、“最佳小蜻蜓”、“最佳小青蛙”、“最佳小鱼儿”、“最佳旁白”。

4、师述: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荷叶给它们都带来了快乐。

那荷叶还是谁的什么?(荷叶是荷花的好伙伴;荷叶是我的故事书……)同桌互相议一议,想说的说给同学听,想画的画下画面。指名展示。

齐读课文质疑

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说说荷叶是谁的什么。

指导背诵

1、学生看画面练习背诵。

2、教师引背。

3、小组挑战背。

学生自学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先自由识记生字,再分小组交流讨论,评选出小组里的“识字能手”。

反馈识字成果,教师适当点拨

1、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新朋友,是怎么记住的。

2、教师点拨。出示“摇”字,谁会读?再出示“捕”、“挤”、“推”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膀”、“肚”、“背”、“脑”;“蹲”、“跑”、“跳”、“路”;“坪”、“地”、“墙”、“坡”;“篮”、“笔”、“筷”;你又发现了什么?

3、做游戏识字。学生起立,教师分别出示“摇”、“蹲”的卡片,学生迅速做出这个字的动作;教师出示“停”的卡片,学生则停下站立不动。

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好写的字,先观察,后学写。

2、说说你写的是什么字?展示学生作业,自评,他评。

15 夏夜多美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丽。

2、难点:让学生真正感悟夏夜的美。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前不久我们学习的古诗《小池》,描写了初夏池塘的美丽景色,现在已经是盛夏了,池塘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挂图:夏天池塘的美景)你们看到了什么?

2、夏天真美!夏天的夜晚也很美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学生借助拼音读。

2、这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看谁先把他们找出来。

3、找出来后读一读,再把带有生字的那句话和同桌互相读读,看谁读得准确。

4、再次出现生字(无拼音),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细读课文,读后感悟

1、(出示夏夜景图)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忽然传来呜鸣的哭声,是怎么回事呀?请大家快速把1—5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

2、同桌同学合作分工读1-5段。

3、师生合作读课文1-5段。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朋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读。

读文感悟

1、(出示挂图):夏夜,静悄悄的公园里,一只小蚂蚁从水草上爬到睡莲上。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小蚂蚁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在睡莲的帮助下,爬上了睡莲的叶子。睡莲姑姑挽留小蚂蚁,(出示句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生齐读。 .

2、是啊,夏夜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夜,小蚂蚁住下来了吗?请小朋友快速读6--16自然段。

3、他要去哪儿?为什么?

4、读好对话:(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小蚂蚁回家了吗?哪些小动物来帮忙了呢?再读8—12自然段。

6、他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练一练,喜欢谁就读谁的话。(学生练读) „

学生分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生四人小组戴头饰表演,师生评议。

小结。

7、小蚂蚁是怎么回家的呢?(出示图: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读,生齐读第13自然段)

8、第14自然段:师引读,配乐学生诵读

读后扩展,积累词语

1、是呀,多美的夏夜啊!那夏夜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呢? (出示:——的小灯笼;——的假山;——的草坪)

指名说,齐说。

2、除了青青的假山,你们还知道青青的什么?

(出示:青青的——; 绿绿的——; 弯弯的——)(生自由答)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出示没有小动物的公园夜景图)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家了。夜又静悄悄的,只有星星在高兴地眨着眼。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什么? 让我们一齐来赞美:“啊,夏夜多美呀!”(生齐读)

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先描红再临写。

课后作业: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还知道谁能帮助小蚂蚁回家呢?回家找找吧!

16 要下雨了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认识生字“湿”、“搬”;书写“得”、“很”。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经历中知道天要下雨前的现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准的字音。

3、认读词语。

4、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5、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同桌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4、派代表全班交流。

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

B、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C、出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的场景的挂图。

学生看图后再自由读课文里的相关内容,用“——”画出小白兔的话,用“ ”画出小燕子的话。)

D、指名读,并评议,小组分角色读。

E、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一句话。

F、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第4—7自然段。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第1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

(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6. 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9.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第2课 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教学重点: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

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第3课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教学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

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第4课 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3.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4.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第5课 观察一瓶水

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

(学生观察矿泉水)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

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

学生提议闻一闻。

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

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

2.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

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课内容。

第6课 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4.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教学重点:

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和指导。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

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3.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4.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教学重点: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二 、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

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

(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提问.

(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

(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

(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

(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

(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小结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

第二单元 动物

第1课

我知道的动物

学习目标:

1.尝试学习有序表达一段话——渗透按照先样子后习性的顺序,有序介绍一种动物。

2.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3.认真倾听——注意听介绍,根据听到的信息判断是什么动物;或补充不足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

1. 具体叙述中能说出连缀的话语。

2. 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学习准备:板书设计:

12.我知道的动物

我知道的动物是„„

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它(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住在哪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来说一种小动物,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好吗?

它特别可爱,长的又白又胖,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小尾巴,笑起来有三瓣嘴。它最爱吃青菜和胡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兔子)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小伙伴,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学生复习动物的名称。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刚才是怎么形容小兔子的呢?

1、兔子长的什么样?

2.兔子有什么习性?

它的身体( ) 它喜欢( )

它的眼睛( ) 它爱吃( )

它的鼻子( ) 它住在( )

它的耳朵( ) 它的胆子( )

它的嘴巴( ) 它走起路来( )

„„ „„

哪位同学能老师刚才那样说说小兔子呢?(师相机在黑板上出示表达的要求“我知道的动物是„„”、“它长得„„”等,引导学生复述师刚才讲过的内容)

小结:我们描述一种小动物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第一:动物的样子、外貌

第二:动物的习性(爱好、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描述猫、狗两种动物。

三、拓展训练

将学生分为3-4组,让他们进行组内描述训练,描述老师所给出的动物。师巡视指导。

请每组学生派代表描述自己组的小动物,组员可进行补充。

(要求学生们必须认真听别组学生的发言)

四、巩固新知,趣味竞答。

同学们,我们刚才描述了那么多的动物,你们记住了多少呢?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出来,其他学生进行外貌、特点等描述,但不能在描述中出现动物的名字。该生猜动物名字。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每组猜的都是另外组描述的小动物。)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们,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六、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介绍自己今天认识的小动物们。

第2课

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地观察校园或某一环境中的动物,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能用比较准确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情况;能清楚地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几种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观察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3.进一步认识常见动物的名称,认识昆虫(或其它某一类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乐于参加观察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很好地合作。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比较准确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观察情况;能清楚地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几种动物,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而且它们无处不在,在我们校园里,也有着很多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第二课:校园里的动物。

二、新授

1.观察动物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识有哪些动物,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

学生凭记忆画完动物,教师做简单的评价后,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主人公一起对阿静和奇奇画的动物——蝴蝶和蚂蚁进行评价,进而同桌互相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观察的不足。

思考,讨论: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它们呢?

教师启发,讲解。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明白观察的方法、顺序和步骤。 2. 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和观察蚂蚁。 (1)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2)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3)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4)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 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5)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6)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2、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3、学生自主研究。

三、教师课堂小结,布置课后继续研究蚂蚁其他有趣的行为或习性。

第3课

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目标

一、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二、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三、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二、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四、课堂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第4课

给动物建个“家”

教学目标

1.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3.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 3.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4.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6.让学生把蜗牛的“家”画下来。

二、探索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第5课

观察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鱼的外形、运动等,并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以及养鱼时的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获取新知的能力及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究鱼的特征的兴趣,懂得照顾金鱼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鱼的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老师这儿有只桶,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下面的同学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猜一猜是什么。

⒉想不想一起来认识这位小朋友?

(二) 学习新课:

⒈ 识鱼(发第一条鱼)

提问:领到鱼,你们会怎么观察?

小组分配任务(合作):仔细观察金鱼,把金鱼简单的画下来,并标上鱼的各部分的名称。其他的同学每人观察鱼的一个部分,看看这部分有些什么,有什么作用,并做一些简单的记录。

⑫ 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⑬ 各组展示说明

⑭ 结:通过观察知道金鱼的身体有鱼鳞,用鱼鳃呼吸,靠鱼鳍运动,生活水里。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

⑪ 第二条鱼

想不想再有一条鱼,如果再给你们一条鱼,你们会怎么做?(发鱼)

先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两条鱼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⑫ 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⑬ 组汇报

⑭ 结:通过观察比较知道鱼的身体都有鱼鳞,都用鱼鳃呼吸,都靠鱼鳍运动,都生活在水里。

⑮ 赏各种鱼的图片

⑯ 面就从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观察研究。

⑰ 组观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⑱ 组汇报

设计鱼的家

⑪ 鱼可爱吗?想不想带回家?首先得给鱼设计一个家,讨论讨论,简单的画一画,了解一下需要哪些材料。

⑫ 生设计

⑬ 组间交流

养鱼须知

大家都知道养金鱼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讨论讨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⑫ 生讨论

⑬ 组间交流

⑭ 结: 养金鱼要勤换水,水要事先放几天;隔几天喂一次食,每次少喂一点;将金鱼养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课后任务

刚才同学们也提了很多课上无法研究的问题,大家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后养鱼的过程中继续进行观察。

第6课

给动物分类

教学目标

1.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

2.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体会动物的异同,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1.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2.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板书:给动物分类)

二、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

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①号,蝴蝶卡片上标上②号,鸡卡片上标上③号,蛞蝓卡片上标上④号,蚂蚁卡片上标上⑤号,金鱼卡片上标上⑥号,蜗牛卡片上标上⑦号,老虎卡片上标上⑧号,喜鹊卡片上标上⑨号,蛤卡片上标上⑩号。

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例: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脚。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教师适当解释: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

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

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

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

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

三、交流研讨

1.投影下展示汇报。

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2.小结。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

3.讨论。

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整理

1.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

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

3.小结: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第三篇: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 大小、颜色、形状 闻 气味 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 表面粗糙程度 掂 轻重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1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21教育网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 (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6.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2 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9.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第2课 谁轻谁重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点: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

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学具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3 教学随记栏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21教育网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21•cn•jy•com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3.称量物体的重量。

4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1•世纪*教育网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2-1-c-n-j-y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板书设计: 2.谁轻谁重 预测 掂量 称量

第3课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案

5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学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具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21教育网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6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 6.(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7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3.认识物体的形状

第4课 给物体分类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教学具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21教育网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9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板书设计 4.给物体分类

10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第5课 观察一瓶水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点: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具准备:

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 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 (学生观察矿泉水)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11 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

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 学生提议闻一闻。

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

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12 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 2.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

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课内容。 3.拓展延伸

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 (播放课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 板书设计: 5. 观察一瓶水

第6课 它们去哪里了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13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具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21教育网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4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和指导。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 (播放课件) 板书设计:

15 6.它们去哪里了 溶解

第7课 认识一袋空气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16 (板书: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 4.提问。

(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 (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1.提问. (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 (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

(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

(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 (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

17 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小结

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 板书设计: 7.认识一袋空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第二单元 动物 1.我知道的动物

乌鲁木齐市第91小学 杨玲楠 学习目标:

1.尝试学习有序表达一段话——渗透按照先样子后习性的顺序,有序介绍一种动物。 2.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3.认真倾听——注意听介绍,根据听到的信息判断是什么动物;或补充不足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

1. 具体叙述中能说出连缀的话语。

2. 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学习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 12.我知道的动物 我知道的动物是……

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18 它(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住在哪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来说一种小动物,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好吗? 它特别可爱,长的又白又胖,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小尾巴,笑起来有三瓣嘴。它最爱吃青菜和胡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兔子)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小伙伴,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学生复习动物的名称。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刚才是怎么形容小兔子的呢?

1、兔子长的什么样? 2.兔子有什么习性? 它的身体( ) 它喜欢( ) 它的眼睛( ) 它爱吃( ) 它的鼻子( ) 它住在( ) 它的耳朵( ) 它的胆子( ) 它的嘴巴( ) 它走起路来( ) …… ……

哪位同学能老师刚才那样说说小兔子呢?(师相机在黑板上出示表达的要求“我知道的动物是……”、“它长得……”等,引导学生复述师刚才讲过的内容)

部分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多一点的描述,如“你和这种动物之间发什么过什么好玩的事情?”等。

小结:我们描述一种小动物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第一:动物的样子、外貌

第二:动物的习性(爱好、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描述猫、狗两种动物。

三、拓展训练

将学生分为3-4组,让他们进行组内描述训练,描述老师所给出的动物。师巡视指导。 请每组学生派代表描述自己组的小动物,组员可进行补充。 (要求学生们必须认真听别组学生的发言)

四、巩固新知,趣味竞答。

同学们,我们刚才描述了那么多的动物,你们记住了多少呢?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出来,其他学生进行外貌、特点等描述,但不能在描述中出现动物的名字。该生猜动物名字。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每组猜的都是另外组描述的小动物。)

五、总结

19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们,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六、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介绍自己今天认识的小动物们。 2.1《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20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二、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四、课堂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2.4《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就需要饲养蜗牛,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本课以蜗牛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 “家”中的生活情况,观察蜗牛吃食物,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21教育网

【学生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产生了饲养蜗牛的想法。那么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蜗牛怎么生活,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粗浅和零散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正向迁移、集体梳理,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

21 材料准备和饲养活动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信等形式把要求传递给家长,寻求家长的配合和协助。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班级博客等平台,引导学生及时交流饲养的过程,引发学生长时间地关注,增强学生观察动物的动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2.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器材准备】

学生:几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蜗牛、微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 3.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4.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2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6.让学生把蜗牛的“家”画下来。

二、探索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板书设计】 给动物建个“家”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学生活动手册的内容是“想一想并画一个蜗牛的„家‟”和拓展活动“引诱并观察蚂蚁”。 用简图画一个蜗牛的“家”的活动,这是设计方案的一种形式,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充分讨论,整合众多学生想法,完成班级记录单后进行。也可以在讨论之前,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之前寻访过的蜗牛、观察过的蜗牛,思考蜗牛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然后全班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动手操作提供参考。具体可根据本班学生简图记录的能力水平,视情况而定。 拓展活动是用蔗糖引诱蚂蚁,观察蚂蚁并跟着蚂蚁找到它的“家”,这是观察蜗牛方法的迁移运用。蚂蚁同样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会活动、需要食物、需要栖息场所、需要适宜的生活环

23 境等,同样指向对生物的理解。如果使用该教材的地区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无法寻找到蜗牛,那么课堂中观察蚂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的环节和学生记录的内容稍作调整。

2.5《观察鱼》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深入思考,使学生不仅可提高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特征及其行为的技巧,而且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可以解答一些他们以前的疑问。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观察时间,有发表自己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他们已掌握知识水平,平等地和谐地展开讨论研究,把学习研究的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概念水平和认知能力。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鱼进行仔细观察,开展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鱼的共同特征以及鱼的各部分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鱼

第二部分:了解鱼的共同特征 第三部分:养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鱼的外形、运动等,并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以及养鱼时的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获取新知的能力及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事实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究鱼的特征的兴趣,懂得照顾金鱼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鱼的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小组:每组两条鱼,一只鱼缸 老师:各种鱼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游戏:老师这儿有只桶,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下面的同学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猜一猜是什么。 想不想一起来认识这位小朋友?

(二)学习新课: 认识鱼(发第一条鱼)

提问:领到鱼,你们会怎么观察?

小组分配任务(合作):仔细观察金鱼,把金鱼简单的画下来,并标上鱼的各部分的名称。其他的同学每人观察鱼的一个部分,看看这部分有些什么,有什么作用,并做一些简单的记录。 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各组展示说明

24 小结:通过观察知道金鱼的身体有鱼鳞,用鱼鳃呼吸,靠鱼鳍运动,生活水里。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 发第二条鱼

想不想再有一条鱼,如果再给你们一条鱼,你们会怎么做?(发鱼) 先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两条鱼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各组汇报

小结:通过观察比较知道鱼的身体都有鱼鳞,都用鱼鳃呼吸,都靠鱼鳍运动,都生活在水里。 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下面就从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观察研究。 分组观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各组汇报 设计鱼的家

金鱼可爱吗?想不想带回家?首先得给鱼设计一个家,讨论讨论,简单的画一画,了解一下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设计 小组间交流 养鱼须知

大家都知道养金鱼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讨论讨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 小组间交流

小结: 养金鱼要勤换水,水要事先放几天;隔几天喂一次食,每次少喂一点;将金鱼养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课后任务

刚才同学们也提了很多课上无法研究的问题,大家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后养鱼的过程中继续进行观察。

2.6《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将尝试引导学生对前5课认识和研究的动物进行分类练习。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认识和观察、研究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后,对动物进行分类,既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动物的特征,加深对分类对象特征的认识。

按照鸟类、昆虫、鱼类等标准分类是3~4年级的学习目标,因此这节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研究对象,由学生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前面对动物形态观察时的发现,同时也是对动物特征的再一次观察、认识和提升。本课“单元总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动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教材提供 25 了10种动物的图片,为体现动物的多样性,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的图片。【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前的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无提示的情况下,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

学生要给动物分类,必须建立在了解分类对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并能通过观察、比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本课分类教学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并以此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的目标

1.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

2.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体会动物的异同,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2.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 3.通过分类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动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26

一、聚焦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板书:给动物分类)21教育网

二、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

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号,蝴蝶卡片上标上号,鸡卡片上标上号,蛞蝓卡片上标上号,蚂蚁卡片上标上号,金鱼卡片上标上号,蜗牛卡片上标上号,老虎卡片上标上号,喜鹊卡片上标上号,蛤卡片上标上号。21cnjy.com (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例: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脚。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教师适当解释: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 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

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 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 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

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

三、交流研讨 1.投影下展示汇报。

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27 2.小结。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 3.讨论。

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整理

1.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

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

3.小结: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板书设计】 给动物分类

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

我的分类标准是:是不是生活在水里。 ……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活动手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课堂活动记录”,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把编号写到圆圈里,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学生给动物分类后,要及时记录在上面,分类标准可以指导学生用“有没有_____”“会不会_____” “是不是_____”等记录,有的(“会的”或“是的”)归为一类,没有的(“不会的”或“不是的”)归为另一类。鼓励学生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手册的另一部分是拓展活动,“观察螺蛳或田螺”的活动可放到课后,由于螺蛳和田螺都是水生动物,让学生自然水域环境中观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可让家长帮忙去市场买来放在水盆里观察,建议学生将观察到的螺蛳和田螺画一画,想一想它可以按哪个分类标准归类。

28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公共安全教案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一、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胆量,加强他们的警惕意识。

2、通过操作可见的形式加强幼儿的自身保护意识。

二、活动课时:1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

1、重点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难点:憎恶恶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件《陌生人来敲门》

五、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听过《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吗?发生什么事情?

你们有没有 一个人在家里过?

你们如果一个人在家你会开门吗?

2、看课件进行讨论活动。教师提问,让幼儿讨论后回答。

今天我们的亮亮就遇到了难题了有个不认识的叔叔来敲门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

让我们来帮助他好吗?

提问让幼儿讨论后回答。

(1)、来的可能是什么人?

(2)亮亮 能开门吗?为什么?

3、操作课件游戏帮助亮亮想想改怎么做?

这几把要是代表亮亮不同的做法,让我们来选择钥匙吧。

4、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里时,遇到陌生人敲门。不要轻易开门,要先弄清楚来人是谁?

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在来,或让来人在外边等一下,也可让人盗父母的单位去找等等。

5、学习儿歌,及自己独自在家时应该怎样做的总结。

6、再次演示课件中正确的做法达到教育效果。

活动延伸:

请一个幼儿扮亮亮,另一个幼儿表演陌生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本堂课通过让孩子们演,让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想,让孩子们说,在生生互动中孩子们基本知道当

知道当家里大人不在,有陌生人来时不能轻易给开门。如果万一有陌生人闯进来要另计应变,与坏人斗智斗勇。

到动物园里参观注意安全

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寻找去长颈鹿馆的路线,能正确运用方位词并清楚地介绍自己的路线图。

2、体验解读导游图的乐趣,感受导游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动物园导游图,长颈鹿海滨的资料,若干纸和笔胶水,路线指示。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在导游图上寻找去长颈鹿馆的路线

1、谈谈对导游图的认识师:你们认识这个吗?

这是什么地方?

这张导游图有什么作用?

小结:导游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想要去的地方,不迷路。

2、认识导游图上的标志师:你们能看懂这张导游图吗?图上有什么标志?

(有厕所、动物馆、大路、小路、草地、湖泊、大门、方向标)小结:原来导游图上有动物馆的标志,还有许多公共设施的标志。

3、根据方位猜动物师:我们用导游图做个游戏,老师说出某个动物的位置,你们猜猜是什么动物?(名犬荟萃:它的北面是虎山,它的南面是熊山,东面是狮山、西面是小兽园--)幼:是名犬荟萃小结:有了动物园的导游图,我们就能轻松找到想要看的动物的位置。

4、明确任务师示范一个参观的点: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办了,熊猫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形象憨态可掬,我们真想去看看,怎么走呢?

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今天我们要去看长颈鹿

1、现在12人分成四组,怎么分呢?分别担任什么样的工作呢?

2、交代任务:能从大门进入动物园,根据老师的路线图找到要看的动物。

三、幼儿集体交流请幼儿来介绍一下各自的路线图,要说清楚从哪里走的,(重点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位词介绍)小结:原来分工合作做事情才能更快。

四、看看你们都到了什么地方?(长颈鹿馆)观看长颈鹿海滨的视频和对白师:门口有个标本,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长颈鹿之死)你知道它是怎么死的吗?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小结:我们要文明游园,保护动物,不能做伤害动物的事情,做爱护小动物的宣传员。

活动反思:

自然界是神秘的、和谐的,这就是因为有了这千千万万种动物,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童时代和动物的本性是多么的相似,因此动物也就是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从小班的时候,孩子们接触的是:"可爱温顺的小动物",诸如此类的小狗、小猫等。到了中班时期,他们对"动物们长得什么样?它们有些什么本领?"等一些外貌、特征、进行思考。

这次我们和孩子共同进入了大班动物的世界, 自古至今,人们也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本领进行了发明创造。 比如: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哪些本领?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主题活动虽然有点相似,但还是根据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更好的来完成我们这个主题活动的最后的目的: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真切的感受到人类和动物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预防班级传染病

活动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4、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

5、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准备,数码相机拍整节课活动情形,以备存档展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学生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红领巾:整洁,勤换洗。

6、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7、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8、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9、桌兜: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 流感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 猩红热 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 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 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 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 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四、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情况和效果评价。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班会目的】 通过榜样的学习和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学生认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班会形式】 讨论、表演、案例

【班会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准备,编排小品。 【班会过程】 : 导入:

上课之前,大家先猜一个谜。

我来猜猜看: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

学生猜。教师:对谜底就是习惯。我们这节班会的主题就和习惯有关。展示主题: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美好人生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展示诺贝尔奖获得者介绍经验的事例。 问题: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 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展示课件:

一、习惯的重要性。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我们每个人至关重要!既然习惯那么重要,那么我们现在就一块来学习一下榜样的习惯。

活动一:我来学榜样。带领同学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大文豪托尔斯泰、我国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等名人的好习惯。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我们现在学的是一些名人,但在我们身边同样也有很多榜样。

活动二: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从小到大,你有什么“好习惯”曾让你倍受赞赏,或者你身边同学有哪些好的习惯值得学习,给同学们说说,大家来分享、学习一下„„ 。学生分享好的习惯,教师总结: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同学都有很多好的习惯,而我们自己同样也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展示课件: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三:大家都来谈。通过以上榜样学习,结合我们学校的习惯养成三字经,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三个方面去讨论: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行为习惯?南边三排讨论学习习惯、中间三排讨论生活习惯,北边三排讨论文明礼貌习惯。讨论后,分别让学生从三个方面叙述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学生谈完文明礼貌习惯后,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礼貌,有些同学就没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例如下面这个问路的同学,欣赏小品:问路。

A:自言自语:今天妈妈让我自己坐车去姥姥家,说要锻炼我的独立自主能力,但是汽车站还有多远呢?吐口香糖:这个口香糖不会是假的吧,真难吃。

那里有个老头,我问问他。

(一手插腰,一手指着老大爷)喂!老头儿,汽车站有多远啊?

B:(驼背,一手背在背后,咳嗽,慢慢抬起头)大概„„大概还有10斤吧! A:(教训)什么?十斤?老头儿,你老糊涂了吧,路不是论“斤”的,应该是论里的。

B:(慢慢走下台,回头)哦,论里(理)?!论理你该叫我老大爷! A:(搔着后脑勺,面红耳赤)„„

教师:正像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样,很多同学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就像下面两个例子中一样,展示例子:

1. 剃头学徒的故事。2.乞丐难改习惯的故事。

教师:正像这两个故事中讲的一样,一些小的不良的习惯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告别不良习惯。

三、向不良行为习惯说“拜拜”

活动

四、我来找一找:我们身边都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

让学生寻找、回答。教师总结班级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我们都知道这些不良习惯不好,也想改正,但就是管不住自己,那应该怎么办呢? 活动五:我的青春我做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才能告别不良行为习惯?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同学说的方法都非常的好,我这里也有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展示方法。而且我这里还有一个行为习惯改正表,同学们可以画下来以监督自己的坏习惯是否改正了。

不要乱动家用电器

1、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2、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感兴趣

一、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观过商厦里的电器专柜,并实地进行观察、记录、询问。

2、家用电器的录像。

3、幼儿在家里寻找各种家用电器,并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活动重难点;

1、 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2、孩子了解潜在的危险,不乱摸点器。

三、活动课时:1

四、活动准备:

演示仪 、吹风机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用电器的概念。

1、老师使用吹风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它通过使用什么才工作的?

(知道吹风机是通过使用电才开始工作的)

2、老师小结:我们家里使用的一些能够方便我们生活、使用电的机器,我们称他们家用电器。

二、介绍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1你们家里面有哪些家用电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幼儿介绍自己在家里寻找到的各种家用电器。

3、数数自己家里有几样家用电器,比一比谁家的家用电器多。

4、老师小结: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家用电器,这些不同的家用电器也有些什么用处呢?

三、交流各种家用电器的用处。

播放家用电器的录像,边看边讨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浴霸、电饭锅、抽油烟机、轧汁机、吸尘器、电熨斗等等)

1、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2、它们的形状、颜色一样吗?为什么要不一样?(满足人们不同的喜好)

3、随机提问: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还有什么意见?

4、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5、老师小结:家用电器用处可真大,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使用家用电器要注意安全。

1、家用电器使用时需要通电,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讨论:使用家用电器是有哪些危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不能乱摸电器)

五、联系生活安置各种家用电器。

1、李晨要搬新家了,你们帮助他一起购买家用电器!

2、参观李晨家有哪些房间?(厨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

3、幼儿分组讨论,以图画的形式画出家用电器,然后安置在李晨新家里。

乘船要注意安全

活动目标:知晓安全乘车的道理,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乘车安全要牢记》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过几天 ,我们要去春游了,路上需要乘车。那么,乘车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1、感知讨论:

出示反映有关儿童乘车时不安全行为的图片,引起幼儿关注讨论: ——“大家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为什么?有什么危险?” 图片1(把头探出车窗)。 图片2(把手伸出窗)。

图片3(车开动时在车厢内走跑)。 图片4(反向跪坐在车位上)。

图片5(坐在开动的车内吃带棒的食物)。 图片6(从车中望窗外吐痰或扔废物)。

2、归纳总结:

——“在乘车时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出示反映有关儿童乘车时安全行为的图片。 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想办法。

3、延伸活动:

幼儿带着图片到小班幼儿处进行宣传活动。 建议与提示:

1、可结合外出活动,让幼儿在生活情景中学习、了解安全乘车。

2、活动以后,教师可将图片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宣传用。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很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讨论中幼儿也能大胆的回答问题,只是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完整,在老师的提醒下,有部分幼儿能将话说完整。在老师互动方面不是很明显,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防止校园中的人为伤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危险的行为是导致意外受伤的原因。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正确认识导致意外受伤的危险的行为。 课前准备

课文图片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活动,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的活动,却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

二、 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

请同学们讨论:(1)这些属于什么行为?(2)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2、 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3、 同学们在校园内还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呢?

4、讨论: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这些同学提出什么建议呢?

5、 归纳总结。

5、 避免校外游戏中的意外事故 教育目标:

1.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事故的简单处理方法。 2.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育过程:

1.揭示课题。老师讲述小故事引入课题(同家人一起出去玩,突然与家人走失,你该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情况。)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碰到各种难题和意外伤害事故。每个学生母离异用危险的事情打赌情况遇到挫折做危险性的游戏 同学的交往在工地附近玩耍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具体的事例。] 师适当地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在黑板上。 意外伤害 玩汽弹枪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父 3.出示思考题。

(1)如果让你碰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来克服。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告诉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品质

4.师总结。一个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碰到突发事件时,要坚持真理、诚实、勇敢、谦虚、自尊、俭朴、清廉、坚毅、乐观等品质。

安安全全去游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外出游玩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2、 如何避免发生的意外伤害;

3、 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 教学难点: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准备:书中插图或有关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问题式教学

1、外出游玩是一个什么大问题?(不容忽视的问题)

2、外出游玩如何注意交通安全?(不坐运营车不乘陌生热的顺路车)

3、外出游玩如何注意饮食卫生?(不吃 不随便采摘)因头伸到车窗外等

4、如何注意天气变化?天气预报(看所要去旅游的地区的天气情况)

5、外出野营时要注意什么?

6、活动中有什么要求 ?(结伴而行穿统一服装)

7、在山区、湖泊等地点旅游要注意什么?卫生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 录相或小品导入

暑假,小强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后天要出发,今天正准备出门的物品:舒适的衣物,遮阳防晒用品,防中暑及拉泻晕车等常备药,带点方便食用的水果、水及干粮以便途中食用。他们把所有的物品按使用的情况分类装好,并尽量带得少而精,然后按个人的能力分配了每个人携带的物品。然后他们又教育小强出发前好好休息,外出时应注意„„

二、外出旅游有哪些安全隐患

1、录相中小强的爸爸妈妈考虑了哪些安全问题?

穿着舒适,防晒防中暑防晕车,及时补充体能,减小体力消耗。保证身体健康,以便高兴地享受旅游。

2、 他们还会提醒小强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他们会提醒小强,外出旅游最重要的是安全,身体安全要注意保持体力,注意不乱吃东西及时补充水份,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游览时要紧随大人,切不可独自行动,如要走开需提前告知征得同意后才可离开,一旦发生走失的事可寻求工作人员或打电话。

三、拟定一份游安全提醒小贴士

1、暑假里,同学们可能会出门旅游,可能会去游山、也可能会去玩水、有可能会去大城市、也可能去沙漠、草原、高原等地方。现在有几处景点可供选择,请各小组选定一个你们可能去或喜欢去的地方,然后来领取该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及你们所能考虑到的安全问题,拟一份去该地旅游的安全小贴士,内容可包括临行前的准备和出行时的注意事项。

2、学生小组讨论,拟定相关的安全事项。

3、小品的方式交流:师演家长,“暑假想去哪儿玩。”“„„”“你已经五年级了,也是个大孩子了,妈妈考考你,如果你来准备施行的物品你觉得要准备些什么?”“„„”“同学们你们觉得考虑得够周到了吗”“„„”“以前你出门老让我们担心,二年级时你很调皮,要出门了很高兴,临行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结果刚出门就生病了,还有一次居然丢了自己,把我们吓死了,那么这次在旅行中你会注意什么?”“„„”

四、 为他们敲响安全警钟

1、 出示一组存在安全隐患的旅游图片

不注意交通安全,在危险地带逗留,独自行动,烈日下曝晒,乱吃不洁食物„„

2、 学生辨析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对照自己出游的情况谈谈收获

五、安全牢记心中

外出旅游须注意,健康安全放第一。 衣服装饰要舒适,常备药品需带好。 成人相伴更安全,联系电话要记好。 交通法规严遵守,爬山涉水需谨慎。 如遇困难别慌张,相关人员可求助。 安全第一记心中,旅游才能得快乐。

不做有危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要注意一些保护自己的简单常识,知道不做危险事情。

2、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幻灯片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小熊维尼,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唐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小熊维尼(小熊维尼)

2)引导幼儿与小熊维尼打招呼

3)师:维尼它怎么了,怎么身上有那么多的创可贴?

幼:维尼受伤了。

师:维尼哪里受伤了?,提问让幼儿发散思维,尝试着幼:可能被人欺负了。

师:有可能的。

幼:可能摔跤了:(师转向维尼;你摔跤了吗,)被妈妈爸爸批评了(我也这样想)

4)我们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用一个故事导入在家里什么东西是危险,并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它怎么会受伤的?

2)师:你们受伤过的?能不能告诉小熊维尼你是怎么受伤的?(请幼儿详细描述自己受伤的过程)

师:所以小朋友要小心桌子的角,小朋友之间互相玩的时候要特别当心——让幼儿阐述自己受伤的地方和过程,由小熊维尼的故事联系到幼儿本身。

3)教师总结:(对着维尼说:)你下次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了,现在,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吧。

2、出示幻灯片,幼儿仔细观察

师:看,这是唐老师的家,请你们找一找,我们家里有哪些东西,小朋友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碰

师:我们在家里能不能拿了尖尖的东西乱跑幼:不能。

师:我们千万要小心,不能向红红一样乱跑,不然,会弄伤自己的。

师:门的后面,我们要小心,不然会维尼一样受伤的。 热水瓶小朋友不能碰,如果热水烫在身上,可疼了。

师:刚才,小朋友在我家里发现那么多要特别注意,不能随便乱碰的东西,(总结小朋友说过的几处危险的地方)小朋友,你们在自己的家里一定要小心,不要变成邦迪小朋友,好吗。那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有没有哪些事情我们也要特别小心的?

比如;马路上,幼儿园等,公园里

活动延伸

布置情景,引导幼儿判断正确与否

师:图片上的这几个小朋友做的对不对?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和维尼一起学了很多本领,还知道很多事情是危险的,危险的事情能做吗,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安全的好宝宝。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生日礼物》教案

教材分析:《生日礼物》这篇课文,短小活泼,意思简明。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生字词,还要让孩子们知道,小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捉害虫,保护庄稼,还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乐趣。这节课分为2课时,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具体情况如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

3、会写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生日礼物》,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

3、会写4个生字。

我们通过4场比赛来达到目标。

三、先学后教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赛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

1、认真听录音范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小组间互相读课文,(分段读)注意要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3分钟后开始比赛读课文)

第一场比赛:朗读比赛——比谁的字音读的最准确

指名轮流读课文。(以后进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参与,错的及时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赛认字

大家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中很好,老师有新的要求了,请看——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文中戴红帽子的生字,并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快速记住它们。(3分钟后开始比赛)

第二场比赛:比谁最先把生字都准记牢

1.自由读课件中带拼音的词语。

2.去拼音检测读(抽后进生)。

3.游戏摘果子巩固识字。

4.说说难记的字的记字方法。

5.给生字娃娃找朋友。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赛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娃娃大家都认识了,课文你们一定也能读流利了。老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自学指导三:

带着刚认识的生字娃娃再读课文。

(2分钟后,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一)先学:1.自由读。

(二)后教:2.指名分段读。

3.男女生赛读。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比赛写礼、枝、丽、美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请看老师下一个要求

自学指导四:

请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怎样写才能写美观?

(一)先学:1.生观察笔顺、笔画、间架结构。

2.指名回答。

3.描红一个,临摹一个。

(二)后教:4.师生共评议。

四、当堂训练:

题略

五、板书:

7.生日礼物

礼、枝、丽、物

第六篇: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棉、许、恶、盼、帮、忙、害、啄、吐、忽”等10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吐、叶”;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恶”,并了解它有四种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读出棉花姑娘和小动物们各自对话的语气。

3、让学生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知道不同动物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10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相应语气。

2、让学生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知道不同动物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 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呀?

教师展示棉花的图片

2、师:你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

师: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亲热地叫叫她的名字吧!

板书:棉花姑娘

师(指着):姑、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同时指导轻声“娘”,学生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处吗?(学习“棉”)

联系生活中棉花的用处既是为了增进学生对棉花这一植物的了解也让学生自然认知了“棉”这一生字。

二、 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刚才我们看了棉花姑娘的故事,动画很好看,现在我想让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谁来说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举例:姿势、不认识的字请教、难读的要多读、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

师:小朋友真能干,那赶快去读读吧!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不会的生字和句子。

2、师:刚才你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给小朋友们看个好看的动画,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刚才自己读的时候的困难,动画中是怎么读的。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视频,让学生注意其中生字的读音。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难读的句子呢?

(1)第一自然段:生字多。这里有几句话?都难读吗 •4,• 第一句:指名读,读词语:蚜虫,谁记住了“蚜”字?

(2)第二句:谁来读?注意停顿:盼望/(停顿)

读词卡:盼望(在哪儿见过“盼

治病(谁见过这个字?) 齐读第一自然段。

4、师:

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5、课文中还有许多重复出现的句子,你们会读了吗?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来帮忙吧!”

6、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会读了,重复出现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那就去读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会读得更好

7、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读读课文,该请几个呢?(按照自然段读

8、下面我们来赛一赛,一排一排读,看看,哪一排的小朋友读得最好!

四、巩固生字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特别难,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啄、斑)

2、出示词语:(带音节)指名读一读。

姑娘

蚜虫

盼望

治病

啄木鸟

斑点

3、读单个字,并说说在哪儿见过或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写下词语。

姑姑

姑妈

蚜虫

盼头

治疗

斑马

斑点

4、生字娃娃很调皮呢,躲在这些句子里面不出来!谁找到了,谁会读??

句子:

(1)盼盼到家,安居乐业。

(2)我的小表弟盼盼把手张开,小鸟用嘴在他的手心啄了一下

(3)啄木鸟是益虫,蚜虫是害虫。

(4)我终于把姑妈盼来了。

(5)王母娘娘开蟠桃盛会。

5、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会读课文中的生字,还把生活中的词语请进了课堂,下面就让我们运用他们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吧!

小小知识库:

(1)啄木鸟姑娘是大树的好朋友。

(2)禾苗的脸上长满了黑斑,青蛙马上赶来治病了。

(3)蚂蚁喜欢吃蚜虫拉出来的蜜。

(4)猫头鹰天天盼着捉田鼠。

五、写字:只、星。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识字动画中的生字动画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两个字:只、星

2、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上下结构)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你又发现了什么

4、谁是小小书法家?请小朋友们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六、结束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能说说是谁吗?

师:没错,就是棉花姑娘。

2、棉花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几个词语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姑娘

蚜虫

盼望

治病

啄木鸟

斑点(指名读,开火车读)

3、棉花姑娘觉得同学们读得真棒,想和大家见见面。(出示棉花图片) 这就是棉花,谁来夸夸她,(白白的,像棉花糖等),那谁知道棉花可以干什么用?(棉衣、棉袜、棉球、被子、鞋子)

4、师: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瞧(出示生病的棉花图),

出示生病的棉花的图片

5、师:多好看的棉花姑娘啊!可是,有一天她却变成了这个样子,你们想对棉花姑娘说什么?你看了这样的情景,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归纳为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1)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

(2)会有谁来给他治病呢?

(3)结果病好了吗?

二、初读•

1、师:小朋友们多关心棉花姑娘啊,她到底是生了什么病?有没有治好呢?我们来一起看看棉花姑娘的故事。看动画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听清字音,想想刚才自已提出的问题。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视频。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师: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

举例:她浑身长满了蚜虫。

2、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从哪一段知道的)

举例:我读了第一段以后知道的,我还看图,知道蚜虫很小,很多,棉花姑娘一定很难受! 师:你真是细心的孩子!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指名学生朗读。

3、师:哪个小朋友见过蚜虫?

举例:我见过蚜虫,我家的花上长过。一下子会有很多很多蚜虫,它们把花的叶子都快吃光了,差点把花都害死,我爸爸打了好多药才把它们杀死呢!

师:是呀,浑身长满蚜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呀!你是个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的孩子!你能把这段话读一下吗?

4、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这一段。想一想生病的棉花姑娘的心情该是怎样的呢?

师:如果是我们生病了,我们会最想干什么?

举例:生1:我希望我的病快些好!

生2:我希望爸爸妈妈关心我,陪着我。

师:是呀!棉花姑娘这时多么希望有人来帮她治好病呀!所以她不断向身边的人求助,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课文,看可怜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谁求助了呢?

(二)学习2——5段

1、扶学第2段

(1)师:棉花姑娘先请求得到谁的帮助?

举例:燕子。

师:他们说了些什么?请小朋友们们用“——”划出燕子的话,用“﹋﹋”划出棉花的话,然后读一读。

学生进行总结交流。

(2)师:老师要请两个小朋友来读课文,

一个同学读棉花姑娘说的话,一个同学来读燕子的话,谁要试试?(挑选同学)请其他小朋友来读作者说的话,好吗?

学生合作读。

师:好孩子会学习,刚才这两个小朋友找的对,读的好,那么你最喜欢他们谁读的课文?

师:两个小朋友读的这么好,是因为他们在用心感受了棉花姑娘无助的心情,你们想和他们比比赛吗?

师:请你们在三个人小组里来分分工,一起再来读一读。

老师挑出两个小组展示读并指导朗读,然后进行男女生合作读、大组合作读等,引导学生读出棉花姑娘的诚恳和燕子的爱莫能助的心情。

师:燕子为什么不能给棉花治病?

举例:燕子只能捉空中飞的害虫。(师板书:空中飞)

2、放学3——5段

(1)师:棉花姑娘并没有放弃,她又分别向哪些朋友请求了帮助?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从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来学习。

师: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接着读一读课文,用和刚才相同的标记再标一标。

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读文,标记。

师:现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汇报并分角色表演读,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板书。

角色扮演读、师生合作读,个别与集体合作读。(课件出示课文)

(2)师:小燕子、啄木鸟、青蛙对棉花姑娘的病都无能为力,正当棉花姑娘着急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呢?同学们自己找一找。

举例: 七星瓢虫。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

举例:生1:他们身上有7个小斑点,就像7颗小星星。

生2:他们的身子圆圆的。

生3:我见过的,他们和黄豆差不多大。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棒!我们来看看这张图片,看看他们说的对吗?

(3)师:谁能完整的读一下这段话? (指名学生来读)

师:三个人小组读起来,看谁读的最好!

学生练读,展示读。

(三)学习第6段

1、师:棉花姑娘的病终于治好了,她的心情会怎样呢?让我们和棉花姑娘一起陶醉一下吧!

生有感情的朗读,有些同学甚至露出了高兴的表情。

师:看谁是个细心的孩子,知道棉花姑娘的心情?

举例:很高兴。

师:你读的真仔细,但是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举例:生1:因为她的病治好了,所以她一定高兴。

生2:正因为身体康复了,她高兴起来了,所以她才会:长出嫩绿嫩绿的叶子,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咧开嘴笑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了解棉花了!今天的小功臣是七星瓢虫,谁想来夸夸这个能干的小功臣?

举例:七星瓢虫你真棒!

七星瓢虫,你真能干!没有你棉花姑娘的快乐。

四、师:让我们看着黑板一起来回顾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课件出示) 师引说“棉花姑娘(生病)了,长了一身的(蚜虫),她向身边的朋友求助,首先,她向(燕子)求助,可是燕子只能捉(空中飞)的害虫;其次,她向(啄木鸟)求助,可是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再次,她向(青蛙)求助,可是青蛙只能捉(田里)的害虫;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师:让我们再次捧起书,好好的把这个童话故事读一遍吧。

五、生字书写

出示“只、星”生字,让生观察,提醒注意点,描红,师指导写字。

六、课后活动

请小朋友们想想棉花姑娘病好后长得什么样?她会对吃蚜虫的七星瓢虫说些什么呢? 说明:拓展思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总结下一篇:一年级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