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

如何让小学生喜欢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我们的科学课并不好上。学校对科学课不够重视,科学老师的课务繁重;家长不了解,在家长的心目中,小学阶段的中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课,其他都是副课,可有可无;家长的不重视直接导致的就是孩子上课不用听,纪律不好,科学老师的课不好上;再加上现在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科学老师,多半都是年龄大的或者领导兼上;这就使得有的学校的小学科学课形同虚设,举步维艰。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课比语文、数学课还要重要。

2017版新修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動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小学科学课程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1-2年级开设科学课。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小学科学课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让学生像上语文、数学课那样重视科学课并爱上科学课呢?

我是从以下几点做起的:

一、正面引导,提高认识

科学课作为新课程下的一门必修学科,是中学课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任,因此,它的学科地位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学科地位,消除科学课是副课的错误想法。告诉学生,小学科学课没学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的学习。走进家长会,向家长讲科学的好处,让家长知道科学课在学生成长的作用。再向学生推荐一些科学家的名人传记、以及科普类的书籍,让家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地位,学好科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要性。

二、把魔术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趣味而又带有魔术性的的学科,所以,就要结合魔术,让科学课堂充满趣味。因此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变变魔术,来吸引学生也是很必要的手段。例如:在讲《电磁铁》时,我是这样导课的:我用黑色的塑料袋把电磁铁包起来,悄悄地接通电源,去吸引大头针,能吸引大头针;让学生猜黑色塑料袋里装着什么东西?学生猜是磁铁。我让他们自己打开塑料袋自己看,结果他们发现是电源,导线,大铁钉。然后我在重复之前的实验,能吸引大头针,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接下来的课,就是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实验探究的。我用变魔术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引起了孩子的关注,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己想去探究,因此,此学生的听讲、探究效果特好。

三、动手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如果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能利用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引起学生对科学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克服困难带孩做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获得乐趣,在收获知识中成长。我在执教《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上节课的实验器材,然后发现问题,在引导他们分组讨论设计、改进实验装置,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功,有的小组失败,让后学生再在一起讨论失败的过程。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很投入,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从发现问题到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再到实验验证,最后到讨论失败原因,学生们经历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索过程。他们内心的好奇,求知欲望完全被激发,就不是老师逼着学了,而是发自内心的我要探究。我在想:并不是孩子不爱科学,是我们没给孩子足够的兴趣和机会!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让孩子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

总之,只要教师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消除错误的观念,在充分利用各种科学仪器设备的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变魔术、做有趣的实验的方法,让这些可爱的孩子爱上科学这门学科不是很难的。

作者:吴小丽

第2篇:对如何让农村初一学生喜欢上学习英语的实践探究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初一学生厌恶学习英语的现状,笔者从培养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感情入手,抓住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英语学习方法的自我完善等方面二十年的实践,从而探究出一条让农村初一学生喜欢英语学习的教学特色。

【关键词】农村;初一学生;学英语

【作者简介】刘月静,四川省彭州市濛阳中学。

“农村初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度不深”。很多时候都很感性,从众心理和偶像情节严重,极易感情用事。我們老师对他们的引导是尤其重要的。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让农村初一学生喜欢上英语,那是初中英语教师务必抓好落实的首要任务”。实际上,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非常明白:孩子们喜不喜欢一门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喜欢这科的老师。所以,让农村初一学生喜欢上英语还得先让他们喜欢上我们。

一、培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会主动去求知,而且会积极去探索,更会勇敢去实践,通过求知、探索、实践而生成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的心理。

1.做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如果说我二十年的英语课堂从来不会无聊,并且农村初一学生喜欢听我的课。其原因不外乎就是我习惯把无聊的语法知识内容悄无声息地融汇到我讲的笑话里,或形象的举例中。每节课我都会想方设法地讲一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讲到关于现在分词的变化规则中的第三条规则——以重读闭音节结尾,而且结尾是一个元音字母加一个辅音字母的动词,它的现在分词要双写结尾的辅音字母再加ing.”一般情况下,我都绝对不会死搬教材,必定少不了我个人的特色表达。我会首先让孩子们理解这条规则中介绍的意思,再去记住规则,从而正确应用规则。

2.重质不重量。每堂英语课,我特别喜欢控制住内容量,绝不会在一节课盲目地追求知识点多,我更在乎知识点少而精。以一两个知识点为基准,反复训练,加深印象。这样农村初一学生懂得快,而且思路清晰,印象深刻,容易过手。

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精讲精炼,并且家庭作业尽量少,避免农村初一学生因过度劳累而厌学。当然作业必须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当堂课所对应的知识点来布置。作业还应具有代表性和灵活性,以实现用最简单的方法掌握重难点知识,总能立竿见影。

3.及时展示成果。农村初一学生的成就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不仅要及时展示他们学习的成果,还要帮助他们多获得成果。哪怕有些答案只是他们碰运气猜对的,也要借机肯定和表扬,以增添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很多时候,农村初一学生越是没信心,就越是不敢表达;越是不敢表达,就越是没兴趣。如此恶性循环,可能就会放弃学习,这才真的可怕!所以,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才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二、培养习惯

1.循序渐进。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非长久之计。农村初一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对事物厌倦得特别快。适时地加入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既能满足他们的新鲜感,也能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和形象。与时俱进,以确保教得惬意,学得愉悦。当然这将要求老师在课后总结和课前准备工作中有一个巨大的精力投资,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改良教法。2.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有多少个同学能听懂?有多少个同学能应用?有多少个同学在走神?诸如此类问题,都是下一节课方向的重要依据。3.每一节课的知识点是否到位。知识点的设置是否准确到位?举例、练习、提问、展示是否有效。必须从下一节课进行修正和弥补。决不能到此为止。提前铺垫更是与此相得益彰。

三、与孩子们一起探究方法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与孩子们一起探究英语学习方法最能启发孩子们学好英语。山人自有妙计,本人对此做法自我感觉还不错。最初与孩子们一起探究学习英语的方法,我的办法总会比他们多。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随着他们的日积月累,就不尽然了。孩子们也有很多学习体会,他们发现的一些新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真可谓是教学相长。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邓小平同志说过“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我认为学习方法也该如此。特别是在记英语单词或语法结构时,无论是什么记忆方法,只要能记住就是好方法。所以我经常会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来记单词,并且很热衷于与学生们分享。同时我也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听听他们的好方法。实际上在这个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不仅彼此学到了很多新方法,也掌握了知识。往往好多难记的单词,一讨论就记住了。长此以往,孩子们慢慢地就爱上了讨论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有心得体会。比起每天埋头苦记的那部分学生,我们班的学生总是事半功倍。

3.降低要求,学以致用。有句谚语叫“Use it or lose it”。只有经常用的东西才不容易被遗忘。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大胆地使用学过的英语,那么新知识就会很快被记住,旧知识也会及时得到巩固。所以我们老师必须放手一搏,让孩子敢说、敢犯错误。

在词汇量少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英汉搭配着讲话。只求能勉强表达一定的意思就行了,不必太追究语法是否正确。这样,他们是很愿意讲英语的。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和鼓励,好多孩子会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开口讲英语的。所以只有我们降低要求,打开宽容的大门,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说话,大胆的讲英语,才有可能让孩子的英语拥有最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艳,丁道群.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G448.

[2]晏树国,陈小旭.农村初中生英语兴趣培养之妙招[J].科学咨询, 2016:144-144,34.

作者:刘月静

第3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并懂音乐

【摘 要】“让学生喜欢并懂音乐”是包括小学在内的各学段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基于此,音乐教学设计则当集“感性趣味”和“理性分析”于一身,亦当循序渐进,以契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具体模式则可由人文情境导入,以激趣促情;音乐元素结合,以感知乐曲;音乐乐曲分析,以理解乐曲;乐曲表达创造,以热爱音乐此四大环节构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喜欢;教学技巧

学生喜欢并且懂得音乐,无疑是其在音乐学习上的最好状态,也是音乐教学的理想境界。但在现阶段音乐教学多倾向“凸显音乐趣味而轻视音乐理解”“凸显音乐理解却轻视音乐趣味”此两个极端。显然,这两个极端皆背离了上述的“最好状态”和“理想境界”这两个目标而亟需得到平衡。而对具体平衡方式的探究则成为新时期下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人文情境导入,以激趣促情

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无疑是其主动走进并了解一项事物的最初始、最有效的驱动力,对音乐的学习亦然。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音乐来源于情感,情感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在课堂导入环节,作为乐曲起源或乐曲表现对象、且为学生所普遍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或人文情境便可成为有效的导入方式[1]。

如在教学《森林狂想曲》一曲时,教师则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作为表现对象的热带雨林之盛景——气候湿润,树木茂盛,充满着风声、雨声、流水声等大自然的声音,悦耳动听,清脆婉转;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树蛙、飞鼠、猫头鹰、小鸟、小鹿、小燕子……生机蓬勃,欣欣向荣。对此,习惯了现代钢筋水泥的生活环境的学生无疑皆生成了满腔的兴趣与好奇。这样能激发学生情感,同时为其之后的乐曲理解奠定基础,教师则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个短篇的森林故事或森林童话。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便会由单纯的事物和环境认知转向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如将森林想象成与人类世界迥异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美丽和谐,没有压力与伤害,没有算计与阴谋,所有的生物都在快乐而无忧地生活着;再如将森林中所有的声音想象成一首交响乐,每一種声音都极具个性,集结在一起时,便具有一种能够净化人心灵的空灵感……这将激发学生对热带雨林自然之景的好奇和热爱情感,为之后感知和理解该曲的情感打好基础。

二、音乐元素结合,以感知乐曲

教师完成人文情境导入以激学生之趣、促学生之情之后,便当着眼播放承载、表现此情境和情感的音乐乐曲,以促使学生深化音乐兴趣,同时促使其从“音乐兴趣”向“音乐理解力”迈进[2]。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若直接以理性客观的乐曲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学生的音乐兴趣则不仅不会得到高涨,反而会被逐渐消磨。但若是以前述的人文情境为感知内容的主体,也即若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前述的人文情境为目的,而以乐曲中的音乐片段或某些音乐元素、某些能够诠释乐曲的艺术元素为媒介,则不论是对人文情境本身,还是对乐曲,学生的感知程度和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必会得到同步提升,可为之后正式的乐曲分析,为学生真正懂音乐奠定基础。

仍以《森林狂想曲》的教学为例,在将人文情境引入至学生的文学性想象之后,教师则可抓住学生的文学性想象成果,如“所有生物都在快乐而无忧地生活着”“森林中所有的声音是一首由自然谱成的交响乐天籁”等。接着向学生播放《森林狂想曲》中的纯自然声音而没有乐器参与的片段、笛子作为主要演奏乐器的片段、小提琴作为主要乐器的片段及吉他作为主要乐器的片段。听此,学生则会对乐曲所传递的情景及情感有所感知,因为那是符合自己前述的想象情景与所产生情感的——森林中各类动物、各种声音的齐发情景及欢乐和谐的情感。再如对《蓝色多瑙河》一曲,在以“春天的多瑙河”“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欢快地跳舞”的景观为导入之后,教师则可向学生播放乐曲的第一小圆舞曲和第二小圆舞曲,以使学生深化对其所想象人文景观的感知,同时再借助对人文景观的感知产生对该乐曲的美与情的感知,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并为之后在该兴趣促动下对乐曲的正式分析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音乐乐曲分析,以理解乐曲

从喜欢到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学生的思维规律循序渐进,按照音乐的产生规律循序渐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置于人文情境导入及乐曲初步感知之后的环节,则当为乐曲正式分析和理解,即对音乐知识,包括节奏、旋律、曲式、曲调、乐器等的真正介入,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以此加深对音乐的喜欢,促进“从喜欢到理解,从理解再到喜欢”的良性循环的形成[3]。

如在《蓝色多瑙河》一曲的教学中,继上述对乐曲的初步感知之后,教师则可按照乐曲的结构,对每个部分的曲段进行播放和引导分析。如对乐曲序奏片段,在播放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识辨其所用乐器,先小提琴后圆号,而后分析这两种乐器的音色特征和演奏方式:小提琴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震音,圆号吹奏出动机,连贯优美,活泼轻盈。然后,教师则可让学生结合前述所呈现的人文情境闭眼想象,回答“看到了什么”的问题,而后向其讲述作者用其承载的原始情境: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迷雾,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最后,活泼轻盈的高音则象征着黎明的到来。再如对乐曲在序奏之后的五首小圆舞曲中的第四小圆舞曲,教师则可先让学生听主题A片段,然后再听主题B片段,以使其在明晰二主题不同风格的基础上,意识到一个乐段中有主题AB之分,且不同的主题表达不同的情景:主题A优美动人,具有歌唱性;主题B则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经过分析,学生对乐曲则会有透彻的理解,即其会知道乐曲表达的内容、路径和方式,同时也会具备分析乐曲的能力,从而最终升华为音乐感知力、理解力和鉴赏力,转化为音乐热爱。

四、乐曲表达创造,以热爱音乐

单纯的乐曲理解或鉴赏在本质上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也无法充分地提升学生懂音乐的程度,也无法使其成为音乐的表达者和创造者,无法使其借助音乐释放自己的思想情感,无法使其真正成为“主体”。这体现的理念也即为“以生为本”,而非以音乐本身为中心。具体的表达和创造方式则可为:各种形式的歌唱、身体律动、歌曲的词或旋律节奏等的改编[4]。

如在《好一个土娃子》一曲的教学中,继上述的乐曲分析与理解环节之后,教师则可让学生伴随原唱进行歌唱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歌唱要领,而后伴随伴奏进行歌唱练习,最后让学生一边做先前设计好的身体律动动作,一边声情并茂地进行合唱或轮唱表演。此表达过程能够激发学生主体的情感,充分促进其对乐曲情感及表达形式的领悟与表达,同时促进其对音乐热爱情感的深化。除此之外,在歌唱过程中,学生还可依据自身的情感表达需要,加入各类无意义词、设计各类的“乐器”音效。如在“一会儿一个鬼点子,一个鬼点子”之后加入“哎”的无意义词,以契合节奏,同时深化情感表达;学生还可通过拍手、跺脚、拍桌子、敲一敲可以触碰到的物体等,以丰富乐曲的音效层次,同时促动学生乐曲情感的更好表达。通过学生主体主动的乐曲表达和创造,音乐会成为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其硬性的学习任务,这种改变带来的则必是学生对音乐的喜欢与懂得。

总之,让学生喜欢并懂音乐,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这需要音乐教师将趣味和知识有机结合。而具体结合方式则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规律、音乐循序渐进的产生及表现规律,即“人文情境导入—乐曲初步感知—乐曲深入分析—乐曲表达创造”的方式路徑。沿此路径达到上述目标需要教师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璇.让学生听到“美”的声音——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的

培养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5).

[2]马晓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黄河

之声,2019(1).

[3]阚文雯.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当代音乐,2017(24).

[4]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作者简介】

马海珠(1985~),女,江苏泗洪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作者:马海珠

第4篇:让低年级学生喜欢写作

让低年级学生喜欢写作

建瓯市第二小学 范丽丹

小学是学习作文基础阶段。说到作文,许多家长孩子为此头疼,教师们也是怨声满天。作文本来是五味俱全的东西,如今成了苍白无味的蜡团,造成了孩子消极作文的心理。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喜欢写作,成了所有语文老师共同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习作的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很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却需循序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 打破写作神秘感,让学生勤于动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怎么写,性质是练笔。提倡“用我口说我心”,“用我笔写我口”,写作的神秘感打破了,学生才会敢于写作。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两句等等。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它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则会逐步克服的。

在教二年级学生写话时,我精心选择习作范例,注重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童真童趣的文章作为范文。我给他们读优秀习作范文,有时把班上学生的习作作为范文来读,让全班同学体会到写话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想像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容易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增加写作热情,让学生勤于动笔。

二、 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一) 组织游戏练观察。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低年级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让学生懂得,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出好作文。教师在课堂上可组织“看动作,猜词语”、“贴鼻子”、“蒙着眼睛画画”、“小

兔争窝”、“传话”等游戏,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既要观察表演的同学,又要注意其他同学的反应,并从中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让学生在玩中学作文。

(二) 编写故事诱想像。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用写“故事文”引学生作文入门,可极大地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课文中的故事使他们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但课文中有些故事往往没有明确地写出它的结果,这就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如《狼和小羊》一课,故事的结尾写道:“狼向小羊扑去。”我适时地点拨道:“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羊一定被狼吃掉了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为故事找到了一个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有些故事虽然明确地告诉它的结果,但还可续编,如让学生发挥想像编《狐狸第二次骗乌鸦》《龟兔第二次赛跑》《小马过河以后的故事》等。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让学生把所讲的故事,听到的故事写下来并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各种童话、寓言故事。实践证明,从故事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因而学生常能满怀信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故事。

(三) 广泛阅读重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鲜明地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有准确优美的词句,有新颖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课余阅读。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好教材外,应采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低年级学生读的书目,可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和背诵比赛等,激励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

(四)联系生活促运用

现代社会人际交际丰富多彩,低年级学生习作如能在交际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习作的重要,认识到习作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布置学生写儿歌、童谣、笑话、广告词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又能增强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就拿写儿歌来说吧,教师事先收集一些优秀的儿歌,引导学生反复读并概括出儿歌来说吧,教师事先收集一些优秀的儿歌,引导学生反复读并概括出儿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编儿歌。有的学生根据牙刷

的用途编出了这样的儿歌:“小牙刷,用处大,天天帮我把牙刷,保护牙齿又清洁,人们早晚不离它。”有的学生为了告诉别人不乱零用钱这样编用歌:“零用钱,不乱花,存钱罐来储存它。勤俭节约是美德,大家心里乐开花。”……从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受到了教育,还大大激发了写作热情,培养了写作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每一篇习作,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肯定闪光点,用鼓励性的语言,谈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尽量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和可取之处加以鼓励,字不在多,关键是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作文的天赋,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持久性的写作训练中去。

[关闭窗口]

第5篇:让小学生真正地喜欢上写作

【摘 要】

小学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文作文学习。小学写作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语文文字表达运用能力。小学生语文作文训练,是学生写作习惯培养的起始阶段,发挥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作用,推动小学阶段语文作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发挥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为新世纪培养综合能力更强的新时代新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练习 策略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小学语文写作训练,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增强小学生语言表达水平,让小学生掌握精准描写身边事物能力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写作习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语文写作学习中。让小学生真正地喜欢上写作,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语文写作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小学生审美眼光的提升,增强小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一、增强学生观察事物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身边事物发生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就不能用自己语言表达出自身感受。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向小学生讲解如何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以及身边的人或物,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能力培养重要性。在写作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棵植物或一个手工制作品,首先让小学生进行观察并总结出这个物品的特征和特点,其次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完善物品特征特点的总结,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观察与总结过程进行评价。在写作课堂结束之间,对观察事物顺序、方法、角度进行系统性总结,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为了帮助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话题场景,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明?_自身写作任务之后加入到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能力,同时完成写作任务。当学生掌握观察事物方法,并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作文写作方法了。写作方法要进行概括性传授,不能讲写作方法、流程、步骤规定的过于细致,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写作潜力,禁锢学生写作思维发散。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牢牢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力,开发学生想象能力潜在性。小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能够引导学生对语文写作产生浓厚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提高其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小学生写作想象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跟进、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不同类型写作练习的布置,帮助学生梳理发散思维的过程,掌握如何有效发挥自身潜在想象力,避免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实现通过培养小学生丰富想象力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当然,在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中,想象力培养的方式和过程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例如:在看图作文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细致关注图片中的细节,了解图片想要传达的信息,然后诱导学生将图片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完善图片内容,从而完成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然而,在固定命题作文联系时,诸如“假如我会飞”“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等命题作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则可以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能力,让小学生学会固定思维模式,天马行空想象,将新颖的想法都通过语文写作过程实现充分的表达。无论是什么类型写作训练,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培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从而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三、扩大学生文章阅读范围

文章阅读数量与范围是小学生语文写作的基础要求,培养小学生良好文章阅读习惯,从中积累更多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与技巧。文章阅读范围扩大,能够帮助学生接触更多领域知识,还能够积累大量优秀语言词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学习优秀文章行文方式、行文脉络、语言词汇运用方式、文章结构选择等等方面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渗透文章阅读重要性,帮助学生选择文章阅读类型,引导学生扩大文章阅读范围,增强小学生语文文章阅读积累量。

文章阅读范围,不仅要求小学生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上文章,还需要要求小学生多多阅读课外文章内容,让小学生增加自身课外知识和常识。当然,在扩大小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阅读时积累写作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写作素材积累本,将阅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为小学生今后写作时提供丰富写作素材。通过扩大学生文章阅读范围,积累阅读文章优秀素材,让学生将这些素材内容通过不断训练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实现学生综合实力的总体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教学理念与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热抢,让学生愿意学习语文写作,喜欢学习语文写作,让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快乐,同时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渠道。小学生通过习作课程,挖掘内心潜在想象能力,大胆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感受,为自己内心世界提供一片净土。

第6篇: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一提起作文有很多同学都头疼。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初次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敏感的生活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讲。当前作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空话、套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和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作文索然寡味。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意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使学生作文处在亢奋状态。

1、写家政劳动,如在小学三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次劳动过程”。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务劳动,然后让学生把劳动过程和感受写出来,最后在全班宣读。因为是写自己亲身参加和劳动,而且是带着写作任务去干的,所以,这些习作写得特别真实生动。每次朗读都能引起全班轰动,学生个个跃跃一试,恨不能赶快轮到自己上台宣读。这样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写作状态下,就能把劳动过程写得具体生动。

2、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学生作文不能胡编乱造、无病呻吟,不搞无米之炊,就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如在指导学生写记人的作文时,就可以在作前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熟悉的人有哪些,你准备写谁?他的外貌怎样,他在你心中有一个怎样的印象。要求实话实说,是怎样就怎样写。我在五年级作文课上开展了一次“我写我的同班同学”的练习。我先让学生按要求作文,接着让学生上台宣读,其他同学猜猜他写的是谁,评一评写得像不像、准不准。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一个人”的作文,比如介绍人物外貌要符合个性特点,重点写一两件具体典型事例,最后写一写自己的看法等。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毫不费力了,有的写出了《妈妈,歇会儿吧》《爸爸叫我“老师”》《老师的头发》等感情真挚的好作文。 3、写热门话题。学生关心的话题因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备受关注,因而对话题产生了较强的表达欲望。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有时偶发事件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新衣服被弄脏、文具不翼而飞,学生间的小纠纷更是练习说写的好材料。例如:一位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学生争论:青蛙可不可以捕捉?他随即在活动课上布置学生讨论,学生争论十分激烈:有的说,青蛙肉好吃,价钱高,一个夏季可以挣四五千元;有的说,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不能捕捉。学生各自陈述理由后,他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实际情况与自己的认识感想写作文,学生写出了《救救青蛙》等好作文。当然热门话题有

来自生活中的,也有来自教材上的,教师只要细心发现,巧于引导,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写作兴趣的好机会。

二、作文形式,力求新颖多变。

青年教学改革家魏书生说:“学生普遍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要使学生“好之”“乐之”,教师就要讲究方法,打破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断给学生新的感受,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产生作文的内驱力。

1、绘画作文。学生喜欢涂涂画画,一提起画画,学生兴趣盎然。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融于绘画之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比如我教五年级学生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时,课前我先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画一幅画。在作文训练课上,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按照一写顺序写下来,注意发挥想象,写出人和动物的活动等。结果学生写出了《学校的黄桷树》《桔林秋色》《秋天的小河》等优美的文章来。

2、想象作文。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形象,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1)续编故事。学生喜欢听故事,老师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讲一个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象,顺着故事续编,这时学生争先恐后,觉得有话要说,迫不及待地要把故事的“续”告诉老师和全班同学。另外,续写课文故事,也是常见方法,如“给《狼和小羊》续结尾”,“凡卡寄信以后”等。(2)根据实物、图形或词语作文。教师给定一些实物、图形或词语,让学生大胆想象,编故事作文。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我在黑板上贴出一幅幅小动物、小房子、栅栏、蘑菇、小树等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编成童话故事,先讲给大家听,再写下来。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高,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具体生动,充满了童真和童趣。(3)未来梦想。小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往往想象大胆新奇,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设计未来的生活、环保、军事等,如《假如我是…….》《二十一世纪环境畅想》等富有想象力的作文。

3、活动作文。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如我组织三年级学生课余玩“丢手帕”、“老鹰捉小鸡”“瞎子摸鱼”等趣味横生的游戏,同学们玩得十分开心,然后让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学生有话可说,把活动过程写得具体、详细,心理活动也写得十分逼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访问、植树、帮助军烈属等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丰富学生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如“三八”节到了,开展帮妈妈做一件事,亲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妈妈等活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作文时也就有了真情实感了。《我的妈妈》《母爱》《真诚的祝愿》等优秀的作文便产生了。

4、情境作文。为了使学生受到刺激,有话可说,我常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模拟情境,

精心设计写作训练,使学生有感而发,特别是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寻求作文教学最佳辅助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其特有的声、不 光、图像、动画、色彩等能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 使学生产生写强烈的写作欲望。

5、集体作文。可以组织学生写集体周记,以7人为一写作小组,每人一周写一篇,每小组内或不同小组开展竞赛;可以教师出一个句子,发动学生一句一句往下加,组成段落或一篇完整的文章。

6、专项练习,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技巧类(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描写类(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专项练习。

三、情感教学,不容忽视。

情感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学习情绪、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教学。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素材的重要源泉。如果学生对生活毫无情趣,对美丽的大自然,火热的生活充耳无闻、视而不见,怎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呢?因此,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开阔眼界,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2、鼓励激发感。“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鼓励性的语言作用下,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编辑的眼光和慈母般的爱心。切忌把作文评讲课上成“批判课”,一味地指责学生,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作文敬而远之。教师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毛病,不能公开在课堂上批评,要亲切地和学生交谈,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应怎样修改才好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从不吝啬鼓励的语言,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高些。

3、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强化成就感。当代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方面,我校办起了《映阳河》文学小报,每月出版一期,各班的学习园地、手抄报也成了学生发表习作的阵地;另一方面,我们把优秀作文向各级报刊杂志推荐。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装订成册,每期举办作文集展、日记展等。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学生对作文保持长久兴趣的重要因素。

崔峦老师曾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改的核心。”作文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只有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作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7篇: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喜欢环比强迫好得多

我不喜欢别人强制我去做什么,特别是那些循规蹈矩的东西,不一定说我说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地说话,说得有理就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我想先让孩子平等一点,然后再做你交给的任务,并且还有奖品,就是指语言的鼓励等,这样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比什么都强。

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一段艰苦的过程才能做成,比如做学问,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种思想在古人那里已经总结出来了,而且至今对我们还很实用。凡事只要用心,总会有转机。所以,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为什么就是取得不了好的成绩呢?我想还是学生的内驱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而不是去应付。以下几点是我做的一些思考:

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

在无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

1、老师要注意态度的和蔼亲切,有亲和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要具有风度。另外宽容大度,对学生尊重,自然赢得学生敬爱,自觉向老师靠拢。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

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呢?①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②教师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③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④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待。我经常对学生说:“请来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说出自己思考过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谁来挑战一下自己,朗读这一段话”。 “他(她)讲得很有道理,望继续加油!”

2、爱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爱差生,更要把爱给所有学生,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把爱送达。尤其是我们的课堂,更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把爱进行到底。爱是根,尊重是前提,坚持关键,成功是重点。

二、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1、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①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画面。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果教师每天都重复着书本和卷纸的故事,那么学生就会渐渐地疏远书本和卷纸,教师也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像每天都吃着一样的饭菜,时间久了就没味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经常开展一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这就让学生体会一样的东西不同的做法,又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这样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力,我想这些活动的开展肯定会比死记硬背受到的效果好。本学期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话本剧《荆轲刺秦王》,平时举办课前三分钟、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都积极参与,好奇心极强,兴趣也很高,真正体会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兴趣能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听课、去学习、去探究。

三、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方式。任何作业都要根据有效性原则,批判机械性重复的作业,作业布置应少而精,要有针对性。

1、个性预习:我鼓励孩子们除了完成老师统一布置的题目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预习,即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作业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2、准备日记本。实际上是一个提供师生交流、对话的作文练笔本。“心语”本内容自由,向写什么就写什么;形式自由,可以是记叙文,可以是诗歌、散文、读后感、观后感、书信,甚至可以写小说。有兴趣的,还可以加些插图;字数自由,不必要求最少多少字,只要你是有感而发就行。学生是在完全放松的环境下进行写作,只要他想说,想练,想交流,这就是需要。由此需要形成动机,动机推动人的行为,行为更强化兴趣。这样写作成为现实的需要,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老师利用日记,参与学生的作文活动,和学生同喜、同忧、同乐,在教与学相长,写与评互动中达到训练写作,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写过:“我喜欢初中的班主任,他高大帅气,幽默又有点俗气,每天都穿那么一件妮子大衣,冬天的时候也不知道他冷不冷,我很替他担心。他很单薄,但也很丰厚,他的日子是充实的,情感是丰厚的。每天都往炸油条的店里去,那里有一位美丽的公主,所以他爱往那里去,大概吃油条的时候也特别多。整

个冬天,他的衣服上都有一股油条味,大概他每天都因为这种味道的存在而幸福着。我们也替他幸福着,因为今天他衣服上又有很浓的油条味。”这篇文章一直在我们班的墙壁上贴着,语言就是说话有自己的风格,很好。

3、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整齐划一的作业中,生开设“作业”。所谓“作业”就是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像进入超市购物一样,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让学生也充分地享受作业。例如按常规教学任务完成后作两项作业,但今天有三题,其中两题必做,根据能力选作两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大板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8篇: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内容摘要:让学生喜欢课文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教师可从初中语文第一课、教学风格、学生生活、课堂观念、激励方法五方面来关注学生,创造民主平等、轻松自然的语文课堂,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并能自觉学习语文。

关键词:喜欢第一课教学风格学生生活和谐激励

语文是鲜活的文化符号,是灵动的生命载体,而语文课则是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我们只有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自觉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上好初中语文第一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即将带领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开始新的语文学习时,他绝不会让学生立即踏上漫漫苦旅,而他要做的,则是出发前的准备与鼓动工作。

首先,教师本人要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亲近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这一目标通常可以利用教师的自我介绍来达到。 比如我在初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常这样介绍自己: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李永俊,李白的李,虽然没有李白的酒量和才气,但我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学生表现出疑惑不解)。永远的永,英俊的俊,但大家别以为我永远英俊,其实我很丑,你们看,我单单的身材,瘦瘦的脸庞,卷卷的头发,鼻梁上还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将整个人拉扯得一点都不协调(学生微笑),因为我头发有些卷,同事们常开玩笑叫我卷子马,我就唱起“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因为我很瘦,所以同事们常叫我电线杆,我便自我解嘲说“梅花影瘦有神,柳树体媚无骨。”(学生大笑)大家别看我瘦,可我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如果有机会,我将向大家挑战篮球、乓乒球、羽毛球(不少学生高呼“好的”),但我更喜欢和大家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在刚过去的暑假里,由于送走了毕业生,心里老是空空的,现在好了,看到你们活泼的笑脸,看到你们求知的目光,我又踏实了,让我们为相聚在金秋,相识在实验学校而喝彩吧!(全班掌声响起) 在这个介绍中,我以姓名作文章,以身材长相为笑资,以兴趣爱好作诱饵,以本职工作为寄托来获得学生的信任,这种情感的交流,让学生了解了我,也让我更好地走近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能有的教师人认为,教师不能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其实不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别人不一定认为是你的缺点。

其次,在第一节课上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因,学习语文的条件,学习语文的内容,学习语文的方法。许多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无所适从,盲目困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学习语文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出路。通常情况下,我是让学生回忆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方法,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学习语文的原因,它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人高质量生存的需要,是人精神追求的需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

第二,学习语文的条件,一要做到“思”,只有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才能迅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理解产生这一现象或这一局面的原因。二要做到“静”既要保证外部环境的安静和内心的平静。当外部环境无法保证时,自己应完全沉浸到作品中去,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俗话说“心静则灵,灵则慧”,那语文学习将事半功倍。

第三,学习语文的内容,一是要学会说话,因为说话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首要条件;二是要学会阅读,这是一个在当今信息量极度膨胀的社会所必需掌握的生存技能;三是要学会写作,这是同学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四是要学会做人,即通过感受文章来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四,学习语文的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其实就是方法和技能问题。我总结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是:听说读写,五官开放。加强积累,百炼成钢。

以上两步工作,学生从感性上接受了老师,从理性上认同了语文。这样,语文课的课内课外活动便能顺理成章地开展了。

二、众芳摇落独暄妍——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在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风格的。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家才是美的”。同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才是美的。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首先,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文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语文课上运用自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将字写得美观,将话说得动听,将文读得有情,教得有味,所以,教师也应不断加强语文学习,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从而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课余练练书法,听听音乐,读读新闻,背背诗歌,写写感受,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淀,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了。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

其次,教师应选择与自身素质和个性相近的教师的教学技艺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个性决定风格”,这是艺术创作的一条原则,同样适合教学风格的形成,鲜明的个性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气质,从而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亲近、尊敬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穿着、打扮、言语、举止诸方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宜妖冶、妩媚、做作。所以,教师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然后向与自己个性相近的教师学习,书法家认为,临摹是书法艺术的必经之路,同样,模仿与学习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经之路。

第三,教学风格是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体。教师是以语言为手段传授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他们迅速进入理性思考,继而获得领悟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故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简洁明了、符合逻辑;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需要、课文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教学方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断改变教学策略。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钦敬。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围绕在你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就会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就会得以提高。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要立足学生生活

语文课的教学,虽有教材作为蓝本,但由于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学生有时可能对文本中的环境、人物等比较陌生,由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跳出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文本还原成场景,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当生活场景形成后,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让文本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

度地接触、碰撞、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通常可以通过再现词语、动作演绎(比如教学《背影》“望父买橘”的情节)、角色体验(比如教学《羚羊木雕》)等方式来实现。

再如诗歌教学中“意境”的教学,这是一个难点,如果不凭借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很难突破的。一般是学生熟读诗歌后,抓住诗中写景的词句进行场景再现,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一幅画面,然后由学生用尽量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再结合写作背景、诗人遭遇等体会诗人情感。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支小令前三句不着一个动词,全由景物构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时令、地点、事物组合起来形成画面,然后抓住这三个要素的特征(枯、老、昏、小、流、古、西、瘦)进行语言重组,最后再把“人”这个关键要素融入已形成的情景中,主旨就很自然地凸显出来了。

又如写作教学,不管是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取材都来源于生活。所以,作文教学不应侧重写作技法的指导,而应在学生的素材搜集上下功夫,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一般来说,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学生,其作文总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令人回味的。“真实的力量在于感人”,故写作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观察,详细地占有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因此,语文课要立足生活,关注学生实际,做到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这样,学生才愿学语文,好学语文,乐学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并磨砺人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的是同样的道理。

四、绿杨宜作两家春——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和谐的课堂,是新型的课堂教学观,它针对每一位学生,促进他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首先,语文课堂要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因此新课程强调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而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上,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形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耐心倾听来自学生不论是正确与否的答案,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坦诚同学生交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作品中,融进讲述中,融进交流中,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语文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找到师生感情的“共振点”,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学生便心领神会时,那就达到了“诗意语文”、“诗意课堂”的境界,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也莫乎于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愿意亲近老师,语文课堂上传授知识、组织活动便如鱼得水了,古语中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此理。

其次,教师要善于寻找趣味因素,营造宽松的语文教学环境。

语文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一是善于抓住时机,化凝重的话题为轻松的话题。比如我在教《说“屏”》一文时,正在引导学生分析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凄美的秋夜,冷清的烛光,失意的宫女,多美的意境啊。这时一个学生手捂鼻孔,扇动书本,还大声说:“老师,有人放屁。”面对此景,只有冷

处理了,结合刚才的诗,我说:“放屁,多俗的词啊,你不是正在‘轻罗小扇扑流萤’吗?”这时,全班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于是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尴尬。二是抓住课文中描写生动、传神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表演,比如表演“圆规般”的杨二嫂,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一文大钱”,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感受了人物形象,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使课堂张弛有度,轻松和谐。三是讲述中适时穿插故事或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一节课的语文之旅中寻找一个心灵驿站。比如讲“双关”的修辞,我常以苏轼和佛印和尚的对联佳话“狗啃河上(和尚)骨,水飘东坡诗(尸)”为例;讲戏剧“潜台词”常以“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隐含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为例;学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的文章后,我教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学生拍手称快,在电视剧《大长今》热播时节,正值2006年春季入学,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作动员讲话时,我这样说:“愿同学们在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你们的辛勤耕耘,我相信一定会创造一个个美丽的神话。”然后,播放《大长今》主题曲《希望》和电影《神话》的主题曲《美丽的神话》,那节课上,说者有情,听者动容,达到了很好的动员效果。

五、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激励在课堂上延伸

激励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恰当地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将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选择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语文科代表,便于帮助差生;可选择在写字、演讲、作文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进步最快奖,以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是问题激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以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如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教《孔乙己》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孔乙己》是充满喜剧的悲剧?在思维的跑道上,这种矛盾性问题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

三是竞赛激励。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可增强学生力争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单元复习时就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他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幻灯,以猜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成语接龙等题型,以小组单位组织参赛,实行优胜组加操行分的办法,由于问题多、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四是“下水”激励。“下水”是我的作文教学法,“下水”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文题下进行写作,它便于提导学生,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工作之余,我常写一些小诗以自娱,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后,带领学生参观了福泉城外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豆腐桥后,我让学生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我也以诗歌的形式写了一篇下水文,题目是《桥(外三首)》,写成后还读给同学听,和学生一同分享写作的乐趣。类似的我还写了《九月礼赞》、《渡》、《仰望山村的月亮》、《教师情缘》等关于教师主题的诗歌,特别是我的小诗《女儿,爸爸的风筝》念给同学们听后,不少同学在周记中给我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有个同学这样写道:“老师,孩子是你的希望,但却被你牵在手中,其实,我的父母倒把当成一只山鹰,希望我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读后,我很惊诧学生的思维,有的意见虽然不很中肯,但至少学生积极参与了,有的学生后来也尝试写一些小诗,比如《童年》(发表于《初中生辅导》)《春天,你去远行》,就是在我读了这些下水文后创作出来的,令我欣慰不已。

激励的形式很多,比如口头表扬,分数激励等怎样运用,何时运用是比较关键的,运用得恰当,课堂上课堂外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当我们语文教师能想出办法让学生喜欢课时,也许就达到“不教“的境界了。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第9页,第375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春成著);

3、《中小学语文学习必须强调的三个问题》,《语文天地》2003年第6期32页;

4、《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第5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勇、陈涛主编;

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114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秋菊、关文信著。

第9篇: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当一名教师不容易,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更不容易。只有处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用真心换得真情。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如对待差生,教师应该先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我们班有位学生,因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疏于管教,在学习上无热情,缺乏自制力,情感教育方面比较缺乏。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并特别注意发掘他的闪光点,希望给他带去温暖。果然,他在各方面都有所转变。但是教师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宠爱、溺爱,教师的爱应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实占先的坏习惯。平时贪玩成习,不爱学习,作业拖欠,而且喜欢惹事生非。为了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一方面我经常找其谈话,让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坚决帮其改掉缺点。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使他自觉地努力,从而得到了进步。

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

二、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他是说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现在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已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肯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受到人们尊重的同时,也把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分,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老师,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议论满腹。在这里,我想对同仁们说的是:“好学生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调查表上,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不摆架子,在课下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样的教师,才会像朋友一样值得交往,像家长一样值得依赖。”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我们教师一定会明白很多吧。

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再者,爱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三、要具有宽容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犯了错误,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学生也是,所以我们不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给他一次淋漓尽致的打击,让他有心理负担。告诉他这件事的破坏性和影响性,给他改正的机会就行了。对于那些在上学前已养成坏习惯的学生,别指望一两次的教育就出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需要几年才能看到你教育的成果,所以一定到沉住气,不要被这些学生气坏身子。 教师要具备心胸开阔,善解人意的教师会使学生产生好感。作为教师尤其要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比如说;由于学生记忆能力差,认知能力弱,从而分辨是非能力差,时常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这时需要育人者特别要宽容的对待,包容理解他的过错,会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学生在教室随地吐痰,其他学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指出他的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同时告诉他师生都理解他的病痛之苦,但怎样做才最恰当,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不当之处,并明确了应该如何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豁达、心胸开阔的老师会获得学生的喜爱。

四、要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精湛技艺。

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大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五、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我认为作为教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这应该是教师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德才兼备,才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及时发现或共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在教育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春雨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把爱无私地献给学生,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相信得到的将是丰厚的回报。我们要不断进取,积极努力,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上一篇:办公室工作管理制度下一篇:公司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