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课外阅读

2022-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让学生课外阅读

让课外阅读“走进”学生心中

目前,不少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施薄弱、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薄弱、生源文化基础薄弱、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江苏而言,苏北地区这种状况就较为明显。近几年来,从学生期中、期末考试及中考语文成绩和试卷分析的结果来看,农村中学学生在每项语文测试中,平均成绩均低于城市中学,其中语文基础知识稍好一些,而现代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和作文方面显得较差。如果用比例来算,可以说只有4%~5%的农村优秀学生还可以和城市中学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相比较。经调查了解,城市中学的学生除课本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报纸、杂志等,因而词汇积累比较丰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语感较好,而农村中学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当前的考试形式,考试成绩不理想,语文基本功较差。究其原因,大致存在以下四种问题:

1.农村中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农村中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固有的读书观念的制约,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认为课外阅读对学校教学来说,是一项无关紧要的活动,可有可无。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必须读一定量的文学名著,但不少农村中学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对课外阅读都不够重视。

2.家庭对学生课外阅读不认可、不支持

受传统教育思想、升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家中,家长一般不支持学生读一些在课堂上不学的书,更不支持学生去买这些他们认为与语文学习无关的书。在家长们的眼里,这些课外阅读书会耽误学习的时间,影响学生的成绩。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认识不到位,导致他们不会给学生创造有利于课外阅读的条件。

3.学生没有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学校对课外阅读书报的不重视,家庭对课外阅读书报的不认可、不支持,学生拥有的课外阅读材料极少,因而学生缺乏阅读的动力,课外阅读书报的兴趣受到很大影响,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谈不上挤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报。

4.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本基本上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文本,几乎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在农村中学,这种状况还在延续。学生阅读量极小,知识面非常狭窄,课余绝大部分时间都被“泡”在作业堆中打“疲劳战”,非常单调。领导、老师们的想法是:如果作业量不足,学生就会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因而每天课余时间写作业就成了学生的重要任务,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作为农村中学的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农村中学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时时刻刻压在我心头,我也总思索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但总觉得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做不好的。恰好我有幸参加了省师培中心开展的新课程“送培到县”活动,重新让我认识了新课改,心中又燃起了做好农村中学新课改的希望之火。

初中新课改“送培到县”活动的开展,使我们苏北地区的老师们受到一次教育教学心灵的洗礼,在今后的新课改实施中带给我们诸多启示,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丰富经验。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不得不对以往学习新课改方面的做法进行反思。

轰轰烈烈的课改在研究发展中仍不断掀起阵阵热潮。我们学校在课改中聆听过一些专家报告,也听了不少的成功示范课。促使我们在心理上重视了实施课改,总结了一些课改方面的模糊理论经验,但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感觉收效甚微。

我们在新课改下,学习过一些学校成功的教学路子,如扬师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但在自己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考虑到他们上课的模式,机械地依葫芦画瓢去照搬,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优势,就想“以跑代走”。在具体实施中,没有系统的合适经验可借鉴,没有扎实的实践基本功,对学生在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拿不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因而这种课改只是流于形式,很难收到实效,往往在轰轰烈烈中开始,在杳无音信中结束。由此可见,成功的课改,需要在借鉴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乃至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有依据、有的放矢地去实施,才能使农村中学落后的课改现状有起色,收到实效。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是导致学生语文成绩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状况,有效实施新课改,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让课外阅读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学校领导、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以下一些改进措施:

一、领导充分重视,狠抓课外阅读

要改变农村中学课改实施步伐慢,学生阅读能力低的现状,必须要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课外阅读当作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逐步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使学生从不愿读——要我读——我要读,分阶段可从学生角度按不同年级来划分,也可按不同学期来划分,或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可按不同的体裁特点,也可按不同的选材特点来划分。分层次,可按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书目或针对同一类书目提出不同等级的要求。例如同一类书,有的同学可提出摘抄的要求,有的同学可提出摘抄并鉴赏点评的要求,有的同学可提出就作品的内容或形式等方面写读后感,谈收获或谈看法的要求。

二、推荐阅读书报,创设阅读环境

1.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年级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向学生推荐适读的名著、报刊等,以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优秀的阅读材料。

2.创设阅读环境: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时间,需要领导和各学科教师共同协商,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定的时间保证。刚开始读时,可以定时间、定地点,在语文教师指导下,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根据情况能主动挤时间阅读时,则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

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因。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兴趣,可采取如下方法:

1.跟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报,使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

2.要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只要是有益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书籍,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使学生自由自在地在阅读中成长,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四、教给读书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形式和自己的喜好选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形式

2.要求学生读书时做摘抄笔记,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标》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鼓励学生读书时不仅要摘抄,还要抓住自己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写法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些许看法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以丰富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

4.倡导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听话思辨的能力,深化自己的阅读认识体验,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现在我们已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将陪伴人的一生,而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较强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外阅读必将陪伴学生成长,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课外阅读。

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因此,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必须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要努力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是世界”的小天地,走进“世界是课本”的崭新天地。

(责任编辑 刘 红)

作者:王国锋

第2篇:“阅读卡”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摘要:文章立足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发放阅读卡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做法和以此为中心的一些辅助措施,旨在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其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卡;课外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有几年了,一线教师们在为它的出现欣喜,真正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和实践工具的教学时代到来了。我们在努力地参悟它的精神实质的同时,不断地对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来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有初步的成功,也有不少差距。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始终是围绕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展开的。新课程标准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度增加了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这一点没有改变。四种语言技能中,“读”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因为它是信息摄入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手段,它毫无疑问对其他三种语言技能的提高起着不可代替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诸方面能力的提高。

作为山区县的一间完全中学,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近年来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除却环境、设备等客观条件外,我们对照新课程标准,是否该反思一下我们主观上的一些观念或者说采用一些更切实可行而又更具实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七级语言技能中“读”的目标表述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更是表述为:“……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而《考试说明》上则说“阅读量不少于1000个单词,篇数不少于3篇”。对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做一条简单的数学运算题:高考考察阅读能力的“标准文段”每篇也就300~350词左右,而不少于30万词的阅读量就是约等于1000篇文章,就是七级的23万词也约等量于800篇文段!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给我们额定的教学课时是4课时/周。笔者认为,这意味着帮助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甚至比传授具体的阅读方法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阅读卡介绍

阅读卡涉及了每篇被阅读文段的标题,文段的长度和阅读速度测定,中心意思概括,重点词汇,阅读时的难点和感想、评价的记录,还有卡本身的顺序码。中心意思的概括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重点词汇项要求他们记录在阅读该文段时所遇到的新词汇或重点词汇,要求他们在阅读后朗读、熟记。感想项则要他们记下读后感,建议教师们尽可能像改小作文那样进行评改。卡本身的顺序码则记录着学生阅读了多少篇文章,是学生阅读“业绩”的体现,也是教师要重点评估和关注的项目。学生们可以在读完上篇文章后申请下一序码的阅读卡。

二、现状和可行性分析

由于学校招收的是二流生源,英语成绩普遍不够好。当然,不排除一些对英语“情有独钟”的“漏网之鱼”。这就形成了上有几头带头羊,下有能力偏差,甚至只有初一、小学英语水平者,中间占大部分的是基础薄弱有待加强的学子的总体格局。我们经过观察、与学生交流讨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高一和高二级的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8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词汇的复现次数,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②有68%的学生自认为阅读时间不够,主要原因之一是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③多数学生能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并有意识地提高阅读程度。④个别学生觉得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⑤多数人认为他们的英语成绩和课外阅读量呈正比例关系。⑥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觉得老师定期抽出时间进行课外指导和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展示是必要的。

这项措施的可行性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可以实施发放阅读卡的方法,而且正因为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如此参差不齐,更有必要采用可调众人之口的“烹饪”方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上说,“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2.必须采用一些基于本学校、本学科实际情况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另一个主要目的则说,“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放阅读卡可以帮助这些目的的达成。

3.“改革是为了获得经验,而并不一定要成功”成为了课改一线教师们的共识。这在实际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完好的实践平台。

4.学校英语科组成员结构较年轻,多数是锐意进取,兢兢业业的青年人。他们乐意接受新思维和新观念。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一些相关经验,都愿意为本校的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不遗余力。这样,实施这项措施的主体和连贯性又有了保障。

三、发放前的准备工作

1.整个英语科组要统一思想和意见,保证实施的连贯性和实效性。连贯性体现在各个年级教师之间的“业务”衔接。实效性体现在具体的操作方面。

2.老师和学生都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应该向学生们讲明白阅读的重要性,高中生应该达到的阅读量。在实际操作中,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对学生有信心,多鼓励学生配合实施。老师也要继续自我学习。

3.阅读水平的确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当然会选择与最多数学生水平相符合的阅读材料做阅读教材。我们不能忽视了头尾两端的学生。重要的是检测和鼓励措施要做到位。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允许学生自主地确定适合自己实际的阅读资料。

4.阅读材料的选择。除教材之外,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补充性阅读材料,各有各的优点。

四、检测手段和辅助措施

1.定期抽查。按前面的计算,学生们每天最少要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量。那么,我们就会定期收到一定数量的阅读卡。定期抽查一些学生,以聊天的方式了解一下他们的阅读进度。

2.张贴进度表。班上用很大的纸张设计好表格,及时公告每个学生的阅读卡顺序码。这会帮助学生们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好气氛。

3.书友会。教师可以在班上定期,比如一周,把一节课或课外时间作为书友会时间。我们的担心有时候是多余的。我们只须规定好每个组的额定人数叫他们自由组合即可。然后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做总结发言,包括每个组员的阅读篇数,谁总结得最好,推选本小组最佳。讨论的结果也在进度表中体现出来。

4.经验介绍会。为了表扬个别优秀个体和进步大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比如一个月,召开经验介绍会。这种活动可以扩大到整个级甚至全校。

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广阔的实施教材的空间。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深入地研究、借鉴和新课程改革有关的理论及做法,基点于自我的校情、生情实际大胆地进行创新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阳光大道。上面所述只就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方面所作的一点尝试,至于如何才能够在保证了“量”的同时提高“质”,这又是我们今后要大力研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2]朱文英,谢光宏.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2).

作者:李士杰

第3篇:小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刍议

朱熹曾经指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这里,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认真垂听、情感跌宕起伏,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谈谈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读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成立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并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2.開展活动进行阅读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就很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继续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县沙湾镇工农小学)

作者:李贵

第4篇: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如何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河头小学 李留成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走进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自然的、社会的知识。这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

那么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喜闻乐见,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最喜欢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这样老师可首先阅读此类课外书,然后讲给同学们听。有时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学能力。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就像孩子们到了动物园参观一样,孩子们为什么愿意观看猴子而不愿意看骆驼呢?就是因为孩子们对骆驼了解太少了,通过给孩子们讲一些骆驼的知识,孩子们也非常乐意看骆驼了。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则将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结合语文课文的学习,有机推荐适合“口味”的读物,鼓励他们课后自由阅读。

二、向学生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独立读书,但是要取得成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要做工作是,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推荐。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语言规范,形式多样,深浅适度,能引起兴趣的读物。既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要有通俗的科普读物。 推荐读物的时机和方式,经常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推荐与课内所学课文有关的读物,或者结合作文教学的需要。推荐内容上、形式上的有联系的读物。或者结合节日、纪念日,班级、学校、社会开展的活动等推荐。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必须注意培养孩子勤读书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要求每人有笔记本,指导分门别类进行摘抄,按佳句分类,按修辞方法分类,按内容分类,如: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场面、景物、状物等。学生的抄录本可经常检查,或同学之间互相借阅等。

四、妥善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

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除了提高认识、思想重视之外,还必须有时间保证。在时间安排上应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在每周内安排一个课时,作为指导课外书的专用时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教师要像上课一样事前做好准备,二是学生的独立阅读有教师指导。在节假日,课外阅读可以在家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中串读,或几个同学分角色读。

课外阅读是最普通、最平常的阅读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指导,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他们创设读书氛围,购买大量书籍,开足阅读课,探索读书方法,希望让学生们徜徉于优美的语言文学中,品味着笔墨书香,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下面我浅谈如何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

一、读议故事,带领学生走进阅读。

新学期一开学,我就买了一整套杨红樱小说集,并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一个故事。这本书中的故事,前后之间总是有联系,听了前因就想知后果。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惊奇地发现我并没有让学生买这套书来看,而课间教室里却多了很多看书的学生,就连平时爱打闹的也变得文明了很多,对课外书爱不释手。我统计了一下,我班41位学生人人都看过其中的几本,有一部分学生是看了整套。有这套书的学生达35人。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一定要看了课外书才肯睡觉。没想到,自己的这一做法却收到意外的效果。

除了在课前读故事外,有时还组织学生谈故事。我会设一些问题:你最欣赏哪个故事?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谈看法,互相辩论。学生们会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还有的学生学会了进行补充,我也会参与其中。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跟学生好近,我们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在这读故事、谈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逐渐有了提高。

二、推荐读物,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视野将会更开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将会出现诸多的偏差。如果说一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精美的绘画读本,那么二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针对班级的阅读基点充实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不定期为学生开出自助书单,指导学生针对自身阅读面,去书店酌情考虑筛选书目。为低、中段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为学生筛选的阅读书目要呈现阶梯状和文化层次上螺旋式的上升,学生在吸纳的同时,“心根”才越发丰盈。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推荐读物。

学生的年龄大小不同,他所喜欢的读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才能迅速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因此,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的学生尽管他们对故事的内容,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像力发展的顶峰时期。这期间要及时为学生推荐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如《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学生智慧快餐》(注音本)、《儿童学古诗》、《笑话谜语大全》、《跟我学儿歌》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其阅读的欲望就在此点燃。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然而,由于学生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我便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如《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春笋报》等,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

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现代背诵散文选》、《唐诗三百首》、《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精选》等让学生阅读的兴趣得以充分扩张。 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推荐读物。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课外阅读要推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如家乡的历史人物、风光名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读物。 3.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教师推荐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高年级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选出来的,就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原著:如《草船借鉴》一课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一课节选自名著——《西游记》;《田忌赛马》选自《孙子兵法》;《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松打虎》选自长篇小说《水浒传》;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如果老师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就能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唤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三、开展活动,不断激励深层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一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尊重、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经常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其兴奋点,并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或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执观点,让美好的时光在书海中浸润墨香,让如歌的岁月在交流中滋养精神。 1.读书伴侣,畅谈抒发。

学生们有了对书籍的独特感受,他们多么渴望有人听他诉说,和他分享快乐啊!有的甚至在梦中还想着所读的故事。于是我开展了“读书结对子”活动,让学生在班上找个志趣相投的伙伴,结成“读书伴侣”,要求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读相同的几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各抒己见,看着他们尽情地交流自己的思考、见解,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忧伤,我便暗自庆幸:多亏我关注了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的心灵之舟扬帆远航! 2.开故事会。

定期举办课件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会可先分小组开,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表现的机会,然后评出优秀故事员到班上参加比赛。 3.知识竞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出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巩固课外阅读效果。 4.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活动正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最佳手段。每隔两个星期,我们就要举行一次与学生读书密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名人传记时,我们组织“走近名人,剖析你我”,读《三字经》、《弟子规》,我们举行“古代经典共吟咏”……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添了读书的活力,为厌倦者敲响了警钟,他们在比较、学习中找到了动力,让读书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5.“幸运点将、争霸擂主”,让厌倦点无踪。

阅读是一项快乐但枯燥的活动,尤其是名著,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不少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诱惑下捧起了书,但时间不长他们就厌倦了,有的虽然身在,但心早不知飞到哪儿去了。作为教师就应准确地把握学生厌倦点出现的时间,提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造绚丽的阅读时空。

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天天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开设了“幸运点将”天天读书活动。首先让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姓名制作成各种可爱的小标签投放在幸运桶中,每天课前2分钟抽签。第一天由教师抽取,为了调动积极性,教师可以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先卖几个关子,充分吊起学生们的胃口,然后郑重地宣布首届幸运星,以后每天可以由前一天的幸运星来抽,幸运星不仅能得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而且能自豪地站到讲台上,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最近的读书成果(可以介绍所读的书目,可以复述主要故事内容,可以谈感受、表见解,也可以创造性地发挥。)

“争霸擂主”是继“幸运点将”之后的又一个同学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我们在教室的刊板上开辟了一方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每天课前5分钟,同学们向擂主挑战,谁挑战成功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配上自我读书名言展示刊板内,本班擂主还可以向其他班级的“擂主”挑战。“擂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学生陈凛炜在班内属“小草型”人物,看到同学们纷纷亮相擂场,侃侃而谈的“酷”样,他狠下决心,也要当回“擂主”。你看,他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和故事一一罗列出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争霸擂主时,他第一个抢到讲台上, 手捧表格滔滔不绝,条理是那么清晰,语句是那么精彩,听得同学们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惊诧于他的出众表现,纷纷请教秘诀。他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一一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若有所悟。以后的擂主解数越来越多,演讲也越来越精彩。

“争霸擂主”和“幸运点将”吸引了众多学生们的目光,他们读书天天有激情,日日有收获,有效地遏止了厌倦点的产生。

四、“小书虫评价体系”,强化阅读磁场。

课外阅读全程开放,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因此评价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永葆读书热情,我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升级评价制度,即“小书虫评价体系”。

“小书虫”是诙谐的说法,是对爱书学生的高度赞扬。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小书虫,必须经过层层筛选;只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并坚持一个周,就可获得一枚“读书章”;积累4枚读书章,读书笔记超过2000字才被评为“班级小书虫”;如果能吟诵20篇优秀诗文,对书中人物或故事发表独特的见解,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读书实践活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就可以荣获“读书小博士”发喜报一张;有的学生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读书方法(如通读、精读、泛读、品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而且每学期能够读10本书,摘抄4000字,积累30篇优秀诗文,就可加入学校的“小书虫俱乐部”,成为“读书之星”,与校长一起为学生选购图书。“小书虫”不仅是一种称呼,一种评价机制,更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我们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让他们乐此不疲。走进我们班,你会发现教室的门上粘贴着一张“小书虫展牌”,上面有班级读书之星——“小书虫”的个人档案和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不断阅读。“小书虫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它贯穿于学期始终,形成强烈的阅读磁场,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

总之,让我们把学生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他们在书的海洋中有目

第5篇: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又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主动性不高的事实。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课外书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本身有着大量的阅读,视野较为开阔,比较容易由课内引向课外,以课外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将视野伸向课外。学生爱听讲故事,当他们不满足时,就会自己找书去读。

如果这本书是科普类的,老师也可以放一些相关视频给学生,动画面往往比纸质文字更吸引人,如果学生感兴趣了的话,就会继续阅读相关书籍。

二、不要逼迫学生去阅读

小孩子一般都有逆反心理,他们自己不想做的一件事,如果被逼着去做的话,就会很讨厌这件事。所以,老师最好要有个度,不要强迫学生去阅读,相反地,你可以跟学生说阅读课外书的好处,“利诱”他们去阅读。比如说,告诉他们多阅读课外书,可以让作文写得好,整个人都很有文化底蕴等等。

当然,好处也不能太遥远,太遥远的话,学生就会有一种不可能实现了,看了等于白看的心理作用。

三、老师自己阅读

想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老师自己首先也要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这对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因为老师对阅读的这种“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热爱读书影响。

比如,语文老师常常手里拿着书,自习课时,学生学习,老师拿出书来阅读,读书的状态是极具吸引力的。

四、共读一本书

老师也可以让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然后就阅读的同阶段召开班级阅读交流会。对于学生的阅读进行充分赞扬,让学生从交流之中获得乐趣,逐渐地鼓励学生去表自己的见解,让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感。

第6篇: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阅读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积累语感;兴趣点;个体差异;快乐阅读。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怎么才能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讨论的结果便是:写要从读入手,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写作需要积累语言,建立语感,大量阅读便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建立良好的语感。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课本阅读范围之内,而只通过几篇优秀范文、几节写作课,就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不现实的。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而根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尤其是农村小学,甚至有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这是非常值得引起教师和家长注意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任。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想法,在这里和广大语文教师进行探讨。

一.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儿童的天性都喜欢听故事,这是阅读的最初也是最大动力。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因为他还没有读到自己爱读的书,没有遇到能吸引他的故事。孩子听大人讲故事,这就是最初的阅读。有趣的情节,优美风趣的语言是孩子听得津津有味,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孩子最初接触课外阅读,也要从故事入门。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促使他一读为快,好奇心得到满足,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因此喜爱上阅读。

二.不要给学生规定阅读内容,一切以“兴趣点”出发。我们给学生规定的内容,有可能不是他们喜欢读的内容。没有兴趣,即使是读了,也不会深入人心,更不会坚持长久。持久的阅读来源于有趣。孩子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过愉悦、乐趣,相反却觉得这是负担、麻烦。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是魅力、动力、引力,不是压力、费力、无力。我们给孩子

划定的范围,往往带有目的性、针对性、狭隘性。我们普遍认为,作文指导、儿童文学、童话故事这些少儿读物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才是真正“有用”的。其实,孩子阅读的范围应是广泛的的,名人名著、人物传记、历史资料、天文地理、科学技术、长篇小说,乃至武侠传奇,只要有兴趣都可与拿来读。当学生对阅读这项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大量的文字语言不再抵触,把阅读当成和吃饭、玩耍一样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再去要求学生读那些“有用”的书,才会达到快乐阅读的效果。

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对有一定阅读基础,自己本身很喜爱阅读的孩子,鼓励其广泛阅读,可推荐试着读一些长篇名著,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探讨所读内容及收获;对学习良好,却很少课外阅读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读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学作品。如课文作者所做的其他文章,某篇课文所节选的文章原文,以及和课本相连接的背景资料、话题延伸等。而对那些学习稍差,从不阅读的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可以推荐他们读神话故事、英雄人物传记、世界探险之类的书籍,甚至可以鼓励他们读武侠小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只要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切忌急于求成。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捷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般都只着眼于现在。学生所读的书不一定要辅助教学,也不一定短时间就见功效,阅读也许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在长年累月的阅读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一个能坚持阅读的孩子,他从书中体验自己不能亲身经历的生活,感悟大量人性美的一面,欣赏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的语言,就渐渐储备了一定的综合素养。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淡。所以大量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从而展现创作才华。

阅读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会复述,会背文字优美的段落,这些要求往往会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像看电视、玩游戏一样的趣事,

他们才会真正的喜爱这项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语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了,语言组织能力增强了,自然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五.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鼓励阅读。生活中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源点随处可见:家里买来电器,家长让孩子帮忙看看怎么安装、使用,正是给孩子提供了阅读说明文的机会;用课文故事做引子,“欲知下文,请读某书”,我班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就积极读了《爱的教育》、《昆虫记》《王尔德童话集》等书籍;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近期正在某少儿频道热播的动画片《三国演义》非常受学生们欢迎。教师可以趁机鼓励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去读儿童版《三国演义》,教师也挑选精彩情节看看,抓住时机和学生交流,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还可鼓励他们比赛,看看谁读得快,读的详细,情节讲的动人。如果学生能耐心看完,说明他们已对阅读有了兴趣,继而再鼓励他们阅读其他作品就会有信心了。

六.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将课外阅读中所读、所思、所得做广泛的交流,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快乐情绪。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长篇速读、短篇精读、认识名家、好书推荐、片段摘记、内容简介等。另外还可开展专栏性活动,如每人每周阅读一个长故事,定期举办故事会,评出故事大王;每人每天搜集一条名言,编辑名言集锦;课前五分钟朗读;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编写读书手抄报,还可有长篇连载。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明白读书不但有趣,而且有益,只有让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才会持久而浓烈。

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还需要家庭的支持。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是耽误孩子学习,荒废了背课文背单词的时间,买复习资料还可以,买课外书没用,这都是极其错误的观点。给孩子报作文补习班,不如丰富家里的书橱;给孩子买好吃好穿,不如给孩子多买几本好书;带孩子逛商店,不如带孩子逛书店。正确的做法应是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从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还要陪读,想办法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其能获得阅读的乐趣从而坚持阅读。

总之,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应加强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大量阅读,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建立语感,以达到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促进基础教学的重要目的。

第7篇: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去图书室借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5、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第8篇: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让中学生自觉的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课文的教学内容,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在课内,用在课外。设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问题,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寻找阅读的材料。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并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现代中学生个性张扬,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老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做科学的引导。让他们自由的进行阅读。课余时间和中学生交流心得和感受,慢慢学生们就会发现,经典的作品更有文化内涵,能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名着感兴趣。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课上,学生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这样他们动手、动口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4、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既有所侧重,又提高了阅读效率。

5、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收获,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其实,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让学生热爱阅读,用心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第9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孤山小学 纪金金

习惯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提出:第一学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很重要,并且要适合儿童特点,应着重在“喜欢”和“能读”上下功夫。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如何才能让低年级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首先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这是对兴趣作用的高度概括。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实践也证明,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境界里学习,注意力最集中,反应最灵敏,思维最活跃,学习效率最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经过实践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可行。

一、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经常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们听。教师声情并茂,学生耳濡目染,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侯,及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比如,有一次我向学生们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回答“想”后,我就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我在讲故事的时候,觉得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我给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后,接着说,兔子输了,他很不服气,就提出再来比一次,可是第二次他又输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异想天开,众说纷纭,精彩纷呈。又如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老鼠那么小,怎么会排在第一位的呢?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大家不妨去看看,下星期来告诉老师好吗,看看你的答案和其他同学的是不是一样?学生就饶有兴趣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去寻找美妙的传说和自然知识。带着趣味和探求欲望去读书,收获体验,就会让学生渐渐地爱上读书。

二、借教学内容引荐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学生在学到课本中的内容后,有时想进一步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探求欲望很高。这时向学生引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只是节选部分在课内学习,如能够让他们阅读该全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如学到《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后,我推荐学生去阅读《伊索寓言》;学了《大禹治水》,我从图书室借了《中外民间故事》,供学生们阅读;学了古诗,我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注音读本,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背诵几首。这样,一线相牵,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养成习惯,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宽、延伸,同时又在阅读中不断的积累丰富人文知识。

三、组织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低年级学生多数是喜好表现才能的,当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识时,如能及时让他们交流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满足成功感,他们就会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从而主动地去阅读,选择有意思的内容熟记下来,持之以恒地就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比如每周组织“一人一条好消息”“一人一个小故事”“一人一个新知识”演讲,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趣闻、寓言故事、自然科学知识等讲出来,操作简便易行。再如,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趣味知识活动。例如猜谜语、课外知识问答、指导故事表演,也可指定读一本书,围绕该本书深入做文章搞活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适当指导。这些做法,为学生表现机会搭建平台,在成功表现中增强自信,激发全体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逐步提高阅读的效益。

四、开展评比竞赛与奖励,强化学生的阅读动力。在组织展示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评比竞赛,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可以通过故事赛、朗诵赛、知识赛等形式评出先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智多星选拔赛”,隔周评出几位故事大王和课外知识智多星,并张榜展示个人形象,送书借阅,为期一周。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标杆效应,评上的学生成就感强烈,乐此不疲;未评上的学生看到方向,自然也想争取。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适当给予进步评价和扩面奖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创建书香教室,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环境育人,如果没有丰富的适合学生口味的书刊,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空间,不进行有效的组织,低年级学生是难以形成班级读书气候的。因此,我在班中开辟图书角,除借阅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外,更多的是组织学生把家里喜欢的新书好书带进来分享。学生带来的书多以童话、寓言、民间神话故事、小百科知识为主,配有注音,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比图书室的书更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这样一人带上一两本,每人可读几十本,轮流更新,图书角库存始终充盈。有了书还要让学生走进书,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参观,让书库的魅力吸引学生灵动的心。在每日中午较长的休闲时间中利用半小时组织学生借阅图书角的课外书,学生轻松愉快,读得有滋有味,适时组织交流活动,让教室书香浸染每个学生幼小的心灵。日积月累,学生的收获越来越多;天长日久,读书就慢慢成为习惯。面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要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还要采取多种形式指导阅读方法策略。因为他们入学时间短,认识的字也不多,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不高,而且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如果一下子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一下子就会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根据年龄特点来指导方法。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让他们爱阅读,会阅读,会交流。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比较重要:

1、学会选择好书。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什么样的书学生会自己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低,教师要提醒学生和家长做好选择,最好是除汉字以外有音有图的童话、寓言、故事、传说、自然科学、历史名人一类的书。这类书学生喜欢,情感影响力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考,便于学生字、音、形结合理解。

2、

学会看图阅读。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大多都是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配图。教师可以借助或编制图画内容,让学生在看中读、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这样将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动画片,容易理解明白。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爱上课外书,用心地阅读。

3 、读与听、演相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活泼好动,你要让他静静地坐那儿看多久的书,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将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录音将它录下来,然后在班上放给小学生听;或者组织学生读后讲书中内容,讲感受体会。让他们在听中读、听中想、听中记、听中乐,这样有的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到你身边,请老师让她来讲下一个故事。有一次我们刚学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让一个学生演狐狸,另一个学生演老虎,其他的学生演小动物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学生们演得惟妙惟肖,演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意犹未尽,在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中,孩子们也尝到了读书带给他们的快乐。形式变换,学生乐意,收获也丰富。

4、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低年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习惯于模仿老师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教师认真地看书,声情并茂地演讲,方法地指点,学生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适应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只有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才会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生活中去,在书的海洋中找到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

上一篇:违法违纪自查报告下一篇:狼疮性肾炎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