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话剧剧本

2023-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暗恋桃花源话剧剧本

《暗恋桃花源》话剧公演主持词

大型话剧《暗恋桃花源》公演流程

主持人:王立飞

杜云

一、时间:12月13日晚6:30

二、地点:音乐系小礼堂

三、公演流程:

1、演出前5分钟静场(6:25)

2、主持人致开场白

3、话剧公演

4、主持人致闭幕词

A:尊敬的各位领导, B:各位来宾 A:敬爱的老师 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A: B: A:岁末年初,元旦将至,读者协会话剧组向全校师生献上了他们的贺岁大剧《暗恋桃花源》

B:《暗恋桃花源》是著名编导赖声川的作品,情节曲折离奇,内容丰富而富有深度,极具观赏性和文艺性。

A:本次话剧公演由院团委、图书馆主管,音乐系协办,读者协会话剧组承办,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石家庄学院

B: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 欢迎。

A:回首2009年,读者协会秉持着“让阅读的世界生动起来”的宗旨。开展活人图书推广项目,进而把阅读的范围从读书拓宽到读人。

B:筹建话剧组,将图书世界变为生动的现实世界,此次话剧的创作,导演组也是怀着学习的态度通过自己对赖声川作品的理解进行了再次创作,在此基础之上融入话剧组自己的特色。

A:本次话剧公演旨在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

B:同时,为读协话剧组成员提供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也为会员的个人发展和话剧组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A:现在我宣布石家庄学院读者协会话剧组《暗恋桃花源》公演活动正式开始 B:为保证演出效果,请观众们保持现场秩序并将手机调为振动或静音 A:在演出过程中请不要随意走动,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现场安静

B:我们演出之后所有演职人员将会再次登场与大家见面,让大家一睹他们的风采,谢谢! A:一个剧场 B:两个剧团 A:《暗恋》 B:《桃花源》 (合):不期而遇。

A:三个爱情故事,两部好戏,戏中有戏; B:一今一古,一悲一喜,同台展现舞台奇观。 A:从混乱到和谐, B:从笑闹到沉思 ; A:前一秒是喜剧, B:后一秒是悲剧, A:五十年近代史, B:五千年文明史, A:话剧《暗恋桃花源》即将为您诉说、追问永恒的爱情,探寻诗意与失意的人生 ;体会泪与笑、悲与欢的情怀。

B:那么说到这里了,大家是不是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暗恋桃花源向我们诉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A:下面请欣赏读者协会话剧组作品《暗恋桃花源》

闭幕词:

(在《我的未来不是梦》歌声中) B:各位领导 A:各位嘉宾

B:话剧《暗恋桃花源》演出至此结束,有请演员及创作组人员闪亮登台,他们是: A:韩晶饰云之凡来自石家庄学院教育系09级学前教育专业 B:李宝柱饰江滨柳来自石家庄学院音乐系09级声乐专业 A:蒲鹏饰《暗恋》组导演来自石家庄学院美术系09级美学专业

B:张晓芝饰《暗恋》组副导演来自石家庄学院教育系09级学前教育专业, A: 王磊饰江太太来自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系09级人文教育专业 B:高艺饰护士来自石家庄学院教育系09级学前教育专业 A:董婉晴饰疯女人来自石家庄学院教育系08级学前教育专业 B:孙雷雷饰老陶来自石家庄学院经管系09级市场营销专业 A:刘天月饰春花来自石家庄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09级会计专业 B:孙伟饰袁老板来自石家庄学院经管系09级市场营销专业 A:边富凯饰顺子来自石家庄学院经管系09级市场营销专业 B:曹光伟饰小林来自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09级化本专业 A:焦亚光饰管理员来自石家庄学院体育系09级体育教育专业 B:金雁担任《暗恋》剧组导演来自石家庄学院音乐系08级钢琴专业

A:仝佳维担任《桃花源》剧组导演来自石家庄学院教育系08级学前教育专业, B:严晓冬担任《暗恋桃花源》剧组总导演来自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08级化本专业 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辛苦排练创作2个月的他们 A:此次公演活动至此就圆满结束了

B:我们的《暗恋桃花源》剧组将会根据演出效果在南北院适当安排数次演出! 感谢领导老师的到来和同学们的参与!

A:同时对所有参与《暗恋桃花源》话剧创作及演出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B:也对支持读者协会及读者协会话剧组的同学们表示感谢!

A:最后我们祝愿读协话剧组的明天会更好,期待他们为大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 品!

(合):谢谢大家!

第2篇:话剧《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赏析课中话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影响

这学期,我选修了中西经典话剧赏析这门课。作为一名工科的学生,我总觉得自己欠缺在艺术欣赏方面的能力,一直似乎很难读得懂这种美。带着这种好奇心来到了课堂上,我却深深地被这门课吸引了。以前,对于话剧,舞蹈,歌剧等表演我只知道看,也曾觉得其很美,但从不知美从何来,也不知道从这些表演上可以得到什么,因此,这些表演对我来说,只是精神上的一个消遣品,但是,上了这门课以后,我不再把它只当做一种表演,一种消遣,我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如何去学习。

上了近一学期的课,了解了许多的作品,有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 、《思凡》以及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等等。在课堂上,我最喜欢的还是《暗恋桃花源》 ,这部经典之作对我的影响很深,从头到尾,我哭哭笑笑,但最终还是给我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回味。在赖声川的部分舞台作品中,多少都掺杂有较为明显的政治隐喻或是敏感话题。初看的时候总觉得是赖声川先生刻意想要借助这些“噱头”来吸引观众的视线,形成探讨的热点。但是越深入分析他的作品之后,越发现那些所谓的“噱头”其实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一直都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现在我就讲一下我看完这部话剧后的感想吧。

《暗恋桃花源》(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 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 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干扰的刺激 ,《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不大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舞台上没有干扰,这出戏就不可能有表演的张力与动力,戏剧根本无法往前走。这里的干扰,各种各样,有悲剧与喜剧的干扰,有演员和演员的干扰,还有导演和演员的干扰、旁观者与演员的干扰 ,等等;可就是这么多种干扰,这么乱,居然从这中间又钻出个秩序来。“暗恋”与“ 桃花源”两出戏同台演出之时,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典时刻:剧场前台的服务人 员,算准了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一时刻回到剧场;演员李立群与顾宝明都亲眼 见到过坐在第一排的观众,有人当场笑得从椅子上翻了下去。对于《暗恋桃花源》的演 出在当时造成的“盛况”,赖声川觉得并不奇怪:这是与台湾人潜意识中的愿望是符合 的。台湾的生活实在太乱了,这是台湾人共同的经历;然而身在其中,人们也能保持着 一种乱中的秩序。这种乱,转变成剧场中的错误,就是把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 这些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后,居然也生长出了它的秩序来。这出戏,统合了台湾观众生活中的许多乱象;它开掘的社会潜意识,综合了台湾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态 ,甚至也反映了台北都市的百相。这种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再往深一步,表达在戏剧 艺术中,是有意识地提炼一种美学上的追求。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偶遇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然后在相互协商下大家又分开将彩排进行下去„.. 赖声川先生所拿手的对于空间碎片的拼贴取舍和对情感真实以及虚幻的巧妙串联能力,在这部话剧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高明之处在于它“一台两戏”的调度运用,将这部作品编制成为一张无比复杂的大网,让观众在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撕裂之中感受到岁月流逝和心灵变化所产生的强大戏剧张力。而且《暗恋桃花源》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一出悲剧故事和一出喜剧故事揉捏在了一起,也是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时哭时笑,反复体会着酸甜苦辣,这种奇妙的感受一直保持到了临尾声,老陶放声长叹自己已经再也找不回桃花源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剧中剧《桃花源》才是真正的大悲剧。那是比另外一组剧中剧《暗恋》更加透彻心肺的悲凉。江滨柳最终盼到了云之凡,两个人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老陶最终回了家,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个春花了。所有这一切就像老陶对于桃花源的记忆,没人相信他真的到过那儿,但它却真真正正地在他记忆的最深处存在过。我觉得,《暗恋桃花》的高潮部分即剧中两出“剧中剧”的演员最后为了呕气在同一个舞台上排练,激烈的争吵中互相串词儿,造成了奇妙的效果,这时演员过分夸张的表演和手足无措的举动反而就是编剧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演员表演奇妙地被统一起来,好似此时此刻,他们在表演同一部戏,这也迎合了该剧的主旨——寻梦,这个高潮段落也是最接近这一主题的时刻。同样在给予演员很大发挥空间的前提下,言语间,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角色的情绪波动和立场的转变。观众的思绪随着角色间表演的互相穿插和转变而和舞台融为一体了,记得赖声川的另外一部戏《乱民全讲》里面有一段说到:“„„其实舞台下的观众以为自己是来看戏,但其实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观众;他们以为自己买了票进场看演员表演,其实他们自己就是演员„„”这句话很颇有道理。我坐在舞台下面随着演员的表演而思考,渐渐地,剧本上白纸黑字的台词冲突幻化成为了我内心中两个声音的冲突。我好像站在了台上静静看着一切发生,好像我脑中所想变成了视觉可见的表演似的。这也是赖声川戏剧的动人之处:能够在和观众心灵的互动之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回味。

有人说,生活节奏很紧张,工作压力很大,看话剧就是为了轻松娱乐,这是一个伪命题,人的生命能量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生活,还有更重要的是关照生命内涵,当人们走进剧场之后,应该不只是为了娱乐,这不是话剧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不去追求精神层次的关注,人就不可能有真正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不可能再进一步的提升。

其实,这学期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审美的改变,我想不仅是我,许多的同学也一定和我有相同的收获,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大学生的审美期待是什么,许多大学生的回答是看故事情节,说明我们大学生的审美还是不完善,我们不反对看故事情节,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一些价值观念,比如,高尚的爱国情操,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对社会伦理的重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等,我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会感受到剧中人内心世界的美好,自觉皈依传统的精神家园,建立起健康的理想人格,这种迁移默化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话剧赏析还能培养我们的艺术素质,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并且,话剧涉及多方面的审美知识,在欣赏时,需调动多方面的审美知识,欣赏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无形中积累着我们的审美经验,获得完整的审美感受,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我真诚的期盼话剧的艺术能在校园中热起来,进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构建校园文化新时尚。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XXX 0702XXXXX

第3篇:话剧《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赏析课中话剧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影响

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外艺术经典剧目赏析这门课,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好修学分的心态去上课,但是上了一两节以后,我却深深地被这门课吸引了,以前,对于话剧,舞蹈,歌剧等表演我只知道看,也曾觉得其很美,但从不知美从何来,也不知道从这些表演上可以得到什么,因此,这些表演对我来说,只是精神上的一个消遣品,但是,上了这门课以后,我不再把它只当做一种表演,一种消遣,我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如何去学习。

上了近一学期的课,看了许多的作品,我最喜欢的还是表演工作坊的话剧表演,在赖声川的部分舞台作品中,多少都掺杂有较为明显的政治隐喻或是敏感话题。初看的时候总觉得是赖声川先生刻意想要借助这些“噱头”来吸引观众的视线,形成探讨的热点。但是越深入分析他的作品之后,越发现那些所谓的“噱头”其实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一直都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课堂上,我看了许多表演工作坊的作品,对我影响很深,课后,在同学的建议下,我看了表演工作坊的经典之作《暗恋桃花源》,这部经典之作对我的影响很深,从头到尾,我哭哭笑笑,宿舍的人还以为我犯神经了,现在我就讲一下我看完这部话剧后的感想吧。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

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偶遇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

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

名字在剧场中跑,然后在相互协商下大家又分开将彩排进行下去„..

赖声川先生所拿手的对于空间碎片的拼贴取舍和对情感真实以及虚

幻的巧妙串联能力,在这部话剧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高明之处在于它“一

台两戏”的调度运用,将这部作品编制成为一张无比复杂的大网,让观众

在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撕裂之中感受到岁月流逝和心灵变化所产生的强大戏

剧张力。而且《暗恋桃花源》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一出悲剧故事和一出喜剧

故事揉捏在了一起,也是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时哭时笑,反复体会着

酸甜苦辣,这种奇妙的感受一直保持到了临尾声,老陶放声长叹自己已经

再也找不回桃花源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剧中剧《桃花源》才是真正的

大悲剧。那是比另外一组剧中剧《暗恋》更加透彻心肺的悲凉。江滨柳最

终盼到了云之凡,两个人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老陶最终回了家,却再也

找不到原来的那个春花了。所有这一切就像老陶对于桃花源的记忆,没人

相信他真的到过那儿,但它却真真正正地在他记忆的最深处存在过。我觉

得,《暗恋桃花》的高潮部分即剧中两出“剧中剧”的演员最后为了呕气在

同一个舞台上排练,激烈的争吵中互相串词儿,造成了奇妙的效果,这时

演员过分夸张的表演和手足无措的举动反而就是编剧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演员表演奇妙地被统一起来,好似此时此刻,他们在表演同一部戏,这也

迎合了该剧的主旨——寻梦,这个高潮段落也是最接近这一主题的时刻。

同样在给予演员很大发挥空间的前提下,言语间,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所

有角色的情绪波动和立场的转变。观众的思绪随着角色间表演的互相穿插

和转变而和舞台融为一体了,记得赖声川的另外一部戏《乱民全讲》里面

有一段说到:“„„其实舞台下的观众以为自己是来看戏,但其实他们自

己才是真正的观众;他们以为自己买了票进场看演员表演,其实他们自己

就是演员„„”这句话很颇有道理。我坐在舞台下面随着演员的表演而思

考,渐渐地,剧本上白纸黑字的台词冲突幻化成为了我内心中两个声音的

冲突。我好像站在了台上静静看着一切发生,好像我脑中所想变成了视觉

可见的表演似的。这也是赖声川戏剧的动人之处:能够在和观众心灵的互

动之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回味。

有人说,生活节奏很紧张,工作压力很大,看话剧就是为了轻松娱乐,

这是一个伪命题,人的生命能量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生活,还有更重要的是

关照生命内涵,当人们走进剧场之后,应该不只是为了娱乐,这不是话剧

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不去追求精神层次的关注,人就不可能有真正文明

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不可能再进一步的提升。

其实,这学期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审美的改变,我想不仅是我,许多的

同学也一定和我有相同的收获,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大学生的审美

期待是什么,许多大学生的回答是看故事情节,说明我们大学生的审美还

是不完善,我们不反对看故事情节,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一些价

值观念,比如,高尚的爱国情操,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对社会伦理的重

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等,我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会感受到剧中人内心

世界的美好,自觉皈依传统的精神家园,建立起健康的理想人格,这种迁

移默化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话剧赏析还能培养我们的艺术素质,提

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并且,话剧涉及多方面的审美知识,在欣赏时,需

调动多方面的审美知识,欣赏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无形中积累着我们

的审美经验,获得完整的审美感受,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我真诚的期盼

话剧的艺术能在校园中热起来,进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构建校园文化新时

尚。

第4篇: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两个剧组对一个舞台的争夺——这是看完之后的恍然大悟;但内心深处的真正感慨是:《暗恋桃花源》其实是不简单,无论是其艺术形式的独特还是其思想意蕴的深邃,都堪称经典。可以说:《暗恋桃花源》是用沧丝冷线编就的华纹锦织。“华纹锦织”是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就像一匹有着精美的刺绣的华丽锦缎,光彩夺目,灿烂辉煌;“沧丝冷线”则是它深层的思想意蕴,是它带给人的思考和感悟,翻开华美的外表,是深掩其下的苍凉,那是世事沧桑带给人的几分冷冷的残忍,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一、华纹锦织

《暗恋桃花源》是一匹有着华丽纹饰的织锦,它的戏中戏的重叠,古与今的转换,悲与喜的交织,现实与梦境的糅合,悲情与搞笑的并臵,庄重与戏谑的共存……使得这部戏包含了极多的元素,丰富而复杂,形成了极大的张力,产生一种高潮迭起,精彩层出不穷的的艺术效果,带给观众独特的艺术感受。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暗恋》到《桃花源》,从《桃花源》到《暗恋》,观众的感觉就好像坐着一叶小舟,在一条曲折幽深的小溪中漂流,岸边的景色自是美不胜收,但时常会“行到水穷处”,却绝无“坐看云起时”的悠闲,因为总能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景一重又一重的扑面而来,给人许多意外的惊喜。

故事是从《暗恋》开始的,时局依旧动荡的上海街头,一对相爱的人——江滨柳与云之凡依依惜别。根据以往的经验,观众知道这一别便不知何年再见了,结局已是分明。谁知,正当台上演员将离愁别绪渲染到极致的时候,戏中导演的出现让这一切戛然而止。观众意外,然后恍悟:哦,原来这不是在讲述《暗恋》的故事,而是如何拍《暗恋》的故事。自以为清楚了,另一重意外却接踵而至,《桃花源》剧组的人出现,然后《桃花源》上演,观众便一点点地忘掉曾经经过的风景,忘记《暗恋》的悲情与凄美,转而融入《桃花源》的搞笑与戏谑。此后两出戏便交替上演,《暗恋》的一别四十年的思念与《桃花源》中武陵人的误入;《暗恋》中两个人经历世事沧桑后的重逢与《桃花源》中武陵人的“尘心未尽思乡县”……观众便在两部戏中进进出出,体会着每一部分结束时的惆怅与新一部分开始时的新奇。

(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果《暗恋桃花源》只是两出戏的交替,那么,当观众熟悉后,审美疲劳也便随之产生,这部戏也不会再有感人至深的魅力与二十年常演不衰的盛绩。《暗恋桃花源》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其高潮部分的华丽与壮观,当《暗恋》剧组与《桃花源》剧组对舞台的争夺达到顶峰时,美景便出现了,那是“误入藕花深处”,一再争渡后,“惊起一滩鸥鹭”的美丽缤纷,粉荷碧叶,绿水轻舟,白色的水鸟飞翔在灿烂的阳光下……此时那匹锦缎方展现出它最绚烂的部分。

舞台只有一个,但双方的需要同要迫切,彼此只好妥协,于是便有了两出戏,一今一古,一悲一喜,一凝重一搞笑的迥异风格的同台并臵——更为难得的是,在彼此的排练中,双方的台词竟可以环环相扣,衔接的天衣无缝。那对回去还是不回去的为难与执着,反问与劝阻,等等,对于剧中人而言,是彼此的干扰,产生的却是一种汪洋恣肆,蔚为大观的繁丽。进而,在华丽的背后,观众也品到了一丝苍凉的意味,笑已笑出了眼泪,可心中却已有些不是滋味。

二、沧丝冷线

《暗恋桃花源》的悲喜其实都只停留在表层。《暗恋》的悲剧是造化弄人的世事沧桑,但最后的相见多少还让人感受到了几丝脉脉的温情;《桃花源》的喜剧是动作与言语的夸张,但最后武陵人的现实与桃花源的不可回归却带给了人残忍和冷酷。两部戏所贯穿的价值取向和最终传达出的意蕴,其实是一致的,而这,也最终成就了一部完整的《暗恋桃花源》。

(一)相见时那别亦难?别时容易见时难

《暗恋桃花源》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题:分别,重逢,寻找,回归……《暗恋》中有,《桃花源》中有,整部《暗恋桃花源》便是由它们构成了。它已经不再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助,而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奈,最终感受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错失感,沧桑、荒凉,一切只是一场飘渺无痕的梦。

《暗恋》的故事只不过是众多的爱情悲剧之一,匆匆一别,便劳燕分飞,然后饱尝造化无常,天意弄人之苦,也许在历尽沧桑后终会再见,可一生中更多的时间却要在苦苦地追寻和痛苦的怀念中度过。可是,相见也只是《半生缘》中曼桢与世钧重逢后呢喃着“我们回不去”的苍凉;不见则是《云水谣》中碧云和秋水的终此一生的未了牵挂。重逢,一直都是一种奢望!四十年后,当皱纹满面,白发苍苍时,他们终于再见了,可是,相见不如怀念,想象中的激动和互诉衷肠的缠绵没有出现,一条四十年的旧围巾可以让彼此一时忘情,却自始至终都不能系住彼此。病入膏肓的江滨柳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梦,旋即便是梦境破灭的悲哀。还好,他的身边还有自己的妻子,那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和余生唯一的依靠。

相比之下,《桃花源》中的老陶便没有这样的幸运了。出走是一种漫无目的的寻找,幸运却又不幸的进入了世外桃源,感受到了那里的纯净,自己也像是被净化了,可是尘缘未尽,梦里思念的依旧是背叛自己的妻子,只是不再执着于世俗的恩怨,甚至想给伤害过自己的人以幸福。但执意回归的结果却是被家人当作疯子,想再回归桃花源,却已是灵境难再闻,仙源无处寻。若是曾经的老陶,或许还能继续人间的生活,但经历了桃花源中的洗礼,如果不能回归梦中的天堂,天地之间便不再有他的立足之境。 还有《暗恋桃花源》中那个精神失常的女子对刘子骥的寻找,《暗恋》中的导演对那份逝去的感觉的苦苦寻觅,都是这些主题的一再重复。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寻找到,能够与自己的过去重逢,就是真的重逢了又能如何?

(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整个《暗恋桃花源》的两种对立风格的并臵,故事情节的交糅,语言上的隐喻、暗指,对经典故事的改写、颠覆,本身便透出了几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不经,完整看下来,真有满台荒唐言之感,但细细回味,心中也真的要撒出一把辛酸泪来了。

《暗恋桃花源》中两出主要戏剧的悲喜风格本是泾渭分明的,但是在中间时,彼此已经对对方的悲或喜进行了否定,而到了演出最后,更是出现了彼此的交融,甚至真的对自身的既定风格进行了颠覆,因为《暗恋》中的人终于在现实中找到了自己的位臵,而《桃花源》中的人还继续在尘世中寻找,究竟哪个是喜?那个是悲?而两出戏中的现代与古装也是彼此渗透的,《暗恋》是一出现代剧,可是对于世间之情的执著却体现着一份古典情怀,更别说它所表现出的庄重、典雅;《桃花源》虽是古装剧,可是它对于《桃花源记》的改编与结构,以及所表现的无厘头的戏谑,无疑更具有现代气息,那么,究竟哪一个是现代,哪一个是古代?还有它们所体现的时空交错:《暗恋》,弹指四十年,上海、台北;《桃花源》,误入仙境,山中一日,世间一年。一切都像是一场梦,梦醒后,一切成空。可是,人生不也便是如此吗?它所反映的真实,又让人唏嘘不已。

《暗恋桃花源》便是这样的一出戏,用无尽的苍凉编织成了眩人耳目的华美,悲情处会让人泪流满面,欢笑处亦可令人热泪盈眶;好像行到尽头,无处可走,却又可以柳暗花明,精彩纷呈;看似荒诞不经,一片混乱,却又最是真实动人,自然浑融。《暗恋桃花源》之所以有如此充满张力的魅力,也许真的是大家常说的那样,遥远而美丽的“桃花源”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而酸涩而甜蜜的“暗恋”则是人们永恒的情感!

第5篇:《暗恋桃花源》

—冲突下的闪光点

一个舞台,上演着完全不同的两出戏,这不是某种巧合,而是冥冥中的定数。 《暗恋》作为一部悲剧色彩的剧目,在与《桃花源》形成了强烈艺术风格的反差下,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美感,而且化腐朽为神奇,使舞台达到了喜剧不喜,悲剧不悲的相融效果,并且,将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悲伤与欢乐、梦境与现实的冲突一一化解开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从而使影片的美感更加强烈,让人欲罢不能,难以割舍。 赖声川的东西很有力量,批判的现实色彩从未被略去过过,《暗恋桃花源》也是隐性的代表之一了。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舞台剧在最后居然在交错中,串了台词,在内心与现实交融中,成为最经典的错位。由它,成就了整部《暗恋桃花源》的精华所在。

“暗恋”在特定政治背景下,一双情人因战乱而分离,苦苦思念一辈子,直到老去了的时侯才知道彼此在同一片土地上相知,却始终无法相遇。“暗恋”的内敛、深沉、严肃、悲伤,都反射着“桃花源”的荒诞、疯狂。后者类似先锋戏剧,以喜剧的效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没有归宿,所以说,这是一个悲剧的主题。时光不会倒流,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回去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情景交融,才是主题的关键所在。在两个剧外还有一个寻找曾经恋人的女子,呼唤着相约却迟来刘子骥。她如同剧终那样,再也回不去了。两个独立的剧本通过一种奇妙的空间交错,交融的部分形成奇妙的画面,整体再独立起来,就变成了一部新的作品,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似如梦中归来,却又置身于现实之外,也许,这就是一种新的境界吧。

爱情,永远是最容易感染观众的素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爱情;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也是爱情;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魂照影来,这还是爱情。不管到了何时年月,都不会失去色彩。老陶误入桃花源,他看到那些梦一般的场景,一切都那么温馨,只会让人忘记悲伤。桃花源里生活着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而在现实,确是

在琐碎的生活里将理想扯的支离破碎。他们的幸福,只是过早的被时间埋葬了,而过去了,就真的再也追不回去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里也藏有有众多奥妙。“桃”与“逃”,“柳”与“留”的谐音,在《暗恋桃花源》鲜明的冲突上,又仿佛盖上一层轻纱,露点而不露面,更是增加了电影不少的不少韵味。

两出剧目最后能巧妙的拼在一块,是因为深藏在其中的意义都相差不大,大家都在寻找一份永恒感情的同时,却陷入了苦苦挣扎的结局和摆脱不了的命运。或许是春花跟袁老板的结合,或许是找不到相思之人的江滨柳,他们都始终没有办法去改变故事的结局。所以最后,两出剧目一闹一笑,就这样用大笔的留白结束了,带给观众的是无限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两个剧组在一个舞台上划界同台飚戏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这也是导演一种高明的掌控手段。因为,这种效果的运用,不但没有造成场面失控,反而成为了一种经典的戏剧美。例如一段中,护士说:“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老陶插:“我怕她在等我。”另一段中,袁老板说:“不要回去,你回去只会干扰他们的生活。”护士插:“我是说云小姐如果真的的来的话,事情可能会更麻烦。”老陶插:“这话怎么说?”护士插:“因为你可能会更难过。”由于两剧在爱情主题上的冥冥暗合,电影的“缺席的在场”与戏剧的“现场感”、“间离性”不露痕迹的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暗恋桃花源的梦想与现实冲突不停的。其实不管是《暗恋》也好,《桃花源》也好,单独起来的一老个故事,并不会有多出彩。但是多出的、在剧外的一个痴情女子,她神奇般的在这两个剧目里穿行,也穿越在不同的时代,寻找着她的生命中牵挂最深的刘子骥。这样的两个剧,三个层面的情节,相互交错,顿时把影片的的内涵变得丰富而多元,让有限的舞台变成了广阔的时空,让想象力无限的大放光彩,从而使影片意味更加深重。两出截然不同的话剧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交错的喜感十足,在不经意相互影响下,使艺术效果更大化。江摈柳在弥留之际仍惦念着少年时代的恋人;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理想的桃花源;春花和袁老板则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她们一样地需要面对梦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还是没有办法逃离该有的命运吧。

影片的尾声,江滨柳终于见到了云之凡,其实两人早生活在了同一个城市里,却偏偏没有机会相遇,造物弄人,也许本就如此。但是,既然不能逃离现实而躲进理想的桃花源中,那么他们应该感谢命运把对方最好的时光定格在了自己的记忆里,彼此都还有梦,还是能安慰自己曾经的过失。

人生,往往都是这样,让你不知道何时该哭,何时该笑,而更多的时候,就是让你哭笑不得去面对更多的悲欢离合。关于感情,关于爱情,我们有太多的割舍与来不及,有时候明明痛的撕心裂肺血肉模糊,却还是念念不忘至死无悔。在显示与梦想的冲突下,我们究竟该在哪里。

第6篇:暗恋桃花源影评

追寻暗恋 追寻桃花源

要说《暗恋桃花源》,我不知道从何说起,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会说,而是对这部话剧感触太多,想说的太多,毕竟这部话剧是我大学的精神暗恋,是我艺术人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我第一次思考人生,是我第一次开始追寻,追寻我的暗恋,我的桃花源„„ 这是我第三次看话剧《暗恋桃花源》。大一,我和它感性的相遇,大二我经历了它,大三再次相聚,我对它“另眼相看”。大学中,有了暗恋桃花源,生活不再寂寞无趣;大学中,有了话剧,人生充满了希望。

大学之前,我重来没有接触过舞台剧,也曾不想有一天我会站到舞台上去亲自感受它„„

话剧开头男主角唱了《追寻》,也可以说大学我始终追寻这部《暗恋桃花源》。

最初的相遇,感性了人生

突然发现,人生的悲剧似乎总会夹杂着某些主题:忘却、寻找、 回不去„„因为曾经拥有,所以不能忘却,因为忘不掉,才会去寻找,可当我们再次寻找那人生中桃花源般的美境时,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以前总以为悲剧总会让人流眼泪,当我看《德伯家的苔丝》时,我被苔丝悲剧的命运所牵动,女主人公苔丝在少年是被人夺去了贞洁,接着又失去了孩子,当她和男主角从相遇相识到相爱再到误解分离时,最后落到坏人的手中,当心爱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身边时却永远也不可能再回去了,苔丝只能以死来抗争,这就是悲剧,那一次我哭了,当我看到林黛玉焚稿断魂时我也哭了。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让人流泪的东西都是肤浅的。我并不完全同意这句话,但我想反过来说:深刻的悲剧不会让人流泪,只有内心的窒息的纠结和无奈,只有无尽的感慨和悲伤,因为当人生的陷入悖论时,人越是努力反抗反而就越是陷入悲剧之中,读《俄狄浦斯王》时就是这种感觉。

我想说《暗恋》、《桃花源》是前者,《暗恋桃花源》是后者。暗恋本身的悲剧性让我随着悲剧性的音乐而流泪,《桃花源》本身是喜剧的,但是老陶最后的结局却同样是悲剧的,而整部戏中戏的《暗恋桃花源》却是深沉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是理想的悲剧,是艺术的悲剧,是人与生俱来的悲剧。

有些事不是说忘掉就能忘掉的,有些事一辈子也忘不掉,就像男主角忘不掉曾经,忘不掉爱情,老陶忘不掉春花,疯女人忘不掉刘子冀,江滨柳忘不掉云之凡,导演忘不掉曾经。 错过了,就不可能回去,爱情也好,理想也罢,曾经的爱情因为时代的风云的变换,因为命运的捉弄,彼此相爱的人不能相守。江滨柳辗转到了台湾,云之凡也到了台湾,“偌大的上海让我们相遇了,小小一个台北却把我们困住了”,命中注定走不到一起。两人不是不能坚守自己的爱情,当面对现实的生活,两人终究不能在希望中等待,不能再等待中消耗了青春。四十年的渴望,四十年的期盼,四十年的幻想,四十年的不舍,四十年的追忆,四十年的思念,当人生只有三个月时,在最后的岁月中,放不下的仍旧是旧上海滩上的坐在秋千上的美丽回忆。那段情感不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而是再见时的悲情,旧人重逢,物过境迁,云之凡也不再也原来梦中留着两条长辫子的云之凡了,即使最终问出在梦中问过一千遍的遗憾:你有没有想过我?那又有什用,时间会消磨一切。痴情的江滨柳就为这一句话,他坚守了四十年,明知道结果的不幸,明知道再也回不到重前,他还是问出了藏在心中四十年的痴情。

人生的悲剧就在于此,不在于错过,而在于命运。命运的捉弄,让两个相爱的相互错过,

让他们在错过的同时一错再错,当命运再次让他们重聚时,剩下的只有再也回不去的伤情„„

《桃花源》的悲剧就在于理想的破灭。老陶的性无能导致了自己媳妇春花的出轨,在春花和袁老板的刺激下,老陶冒着生命危险逆流而上去捕大鱼。误打误撞闯进了世外桃源,在怡然自得的环境中,老陶本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却忘不掉春花,回来寻找却失望而归,就连桃花源也是一去不复返。

袁老板与春花在开始时可以说也是真心相爱,在热恋中的他们有着伟大的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一旦结婚生子后,就会陷入残酷无情的现实,当初的激情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生活琐事与烦恼以及对老陶的无限愧疚,那桃花源般的理想也烟消云散了。现实就可以把人的理想彻底平庸消磨殆尽。他们亦曾象江与云“执子之手”那般期待过“与子偕老”,而真到一起时,才发现所谓的美好竟是镜花水月。原来,纵使有海誓山盟,终归敌不过时间的磨蚀!那么,江滨柳与云之凡即便真的就一直在一起,一定就会幸福长久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陶、春花和袁老板则是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爱情的延续,果真这样,那还不如彼此珍藏着最美的对方与最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与人生的悖论。

当老陶决定回来寻找春花时,本以为他们一起到桃花源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春花和袁老板把他当成了鬼魂,当老陶描述他在桃花源的神秘的旅程后,春花把他当成了疯子,真是很有讽刺性,拥有理想的人在生活中就是老陶那样的疯子,理想是见不得的光的,只能埋藏在自己的内心然后最终无声无息的消逝,这就是世俗的可悲!

春花和袁老板的子子孙孙的理想破灭了,老陶寻找春花去桃花源的理想也破灭了,不是不能坚守自己内心的期望,而是一切都不是活在理想之中,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在现实的生活机械的重复着机械的生活。

再次的相识,理性地剖析

第二次则是我亲身见证了他。我的同伴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演绎了暗恋桃花源。从他们的身上我发现了一种叫青春梦的东西。话剧老师每次站在舞台上都会重复这一句话:大学需要坚守一些东西。而话剧就是他的坚守,同样也是我们展示和表达的舞台。因为有了话剧,大学的理想色彩就浓了一笔,从背台词、排练,服装、道具到演出,中间付出了多少青春的汗水,在收获华丽的谢幕后背后,身后留下的是青春梦的见证。很感谢大学生涯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在当今这种世俗功利化的大学中,有这样一位坚守梦想的老师带领着以一些同学疯过、玩过、笑过、哭过,在河畔朗诵海子的诗歌,在图书馆门口朗读史铁生的作品来纪念。我永远记得那些晚上,有一个颇具艺术感的长发男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月夜下大声诵读,想一种祭读,又似宗教般的痴狂。

因为《暗恋桃花源》,喜欢上了赖声川,因为赖声川,我喜欢上了话剧,自己尝试写过话剧剧本,演过话剧,在经历的同时我更加迷恋《暗恋桃花源》,我看过不同版本的暗恋桃花源,有话剧的,有电影的,有大陆版的,有台湾的,有旧版的,也有新版的,一次都不错过。

话剧都是悲剧的,就像人生都是悲剧式的,出生的那一天就逐渐临近死亡。从古希腊最早到悲剧开始,到莎翁的四大悲剧,西方的悲剧无不揭示着悲剧式的人类生存状态。而喜剧诞生的同时兼有讽刺的效果。赖声川融合悲剧和喜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在有限的舞台上穿越时空,一悲一喜,一静一闹,像人们展示复杂的人生悲喜剧。可到最后都成了人生悲剧。

赖声川导演的这部话剧突破了传统的话剧,在结构上创新,在语言上创新,思想上深刻而开放,处处有着寓意和象征。而不同的是,每一次重排都是又一次创新,最近一版把话剧和越剧的结合,这就是本人为什么不断地追寻《暗恋桃花源》

大众传媒的时代,电影和电视成为人们的消费的对象,而网络更是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

得到视听享受。而像传统的戏剧,戏曲也好,话剧也好在当今市场上已经没有一席之地,失去了大批的观众,一方面是传统的东西不适应当今的局势,对于大众来说,太过于雅化,另一方面戏剧自身的发展也陷入了僵局。此时,传统的艺术必须得学会自身的更新,在艺术上创新,在思想观念上要贴近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就像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的经久不衰,就像青春版的《牡丹亭》的成功,无一不证明创新的重要性。

《暗恋桃花源》用现代的语言,看似闹闹哄哄,低俗欢乐,让底下的观众开怀大笑,可是笑过之后却留有思考的空间,或者是一种笑中含悲的笑。把雅和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欢乐有趣的同时不失深刻的思考,对人生生存状态的思考面,对艺术的思考。

暗恋桃花源的背景音乐制作地非常到位,《暗恋》主题曲那悲凉的的乐调不由让我悲从衷来,主人公那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徘徊之间的音乐,在男女主人公的最后见面时的小提琴的主题音乐中,我的眼泪不禁地流下来了,可以说,这首主题曲使这部话剧成功了一大半,大大增强了话剧的悲剧意味。《桃花源》的主题曲同样也给人无尽的悲凉和无奈,老陶拿着鱼竿在悲凉的音乐中无奈离开,让人的心中顿时堵塞喉头梗塞。

最后的离别 生命的成长

就像话剧中的剧情一样,云之凡和从相遇相识到分离再到重聚,老陶的对春花的离去和忘不掉,我对《暗恋桃花源》也是不舍地离去,现在的我即将告别我的大学生涯,《暗恋桃花源》给我的大学生涯加上了一层艺术的光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