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摘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华文摘

对《新华文摘》1981—2014年间所转载旅游文献的系统分析

【摘要】《新华文摘》是学术界了解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状况和趋势的重要窗口,也是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以1981-2014年《新华文摘》转载的67篇旅游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以及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对《新华文摘》转载旅游文献的作者特征、作者所属研究机构、作者地理归属、来源期刊以及文献题目和内容的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新华文摘》贡献大的是具有“男性”、“45岁以上”、“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特征的学者;东部地区对《新华文摘》的贡献多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其中北京地区学者的贡献最大;来源期刊广泛且独立,报纸的贡献最大,特别是《中国文物报》;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社会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旅游研究和休闲研究。通过对《新华文摘》转载旅游文献的分析,文章为旅游研究者选择相宜的研究主题和方向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新华文摘;旅游文献;系统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2.006

《新华文摘》自1979年创刊、1981年改名、2004年改版为半月刊至今,不断地引领学术潮流、开拓学术领域,因独具博、大、精、深、新五大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追捧,同时它作为具有文献检索功能的平台,成为学者们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新华文摘》转载的文章和《新华文摘》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转文的作者、机构、来源期刊以被《新华文摘》转载为荣;另一方面,《新华文摘》也因转载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献而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并且这些新的思潮和话题为《新华文摘》未来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检索的线索。就第一个方面而言,一直以来关于《新华文摘》的文章多是“《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某刊文章”、“某某作者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等类似形式的表述。这主要是由于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都把论文和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转载和引用视为自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标志[1],论文以被《新华文摘》摘引为贵,作者以被《新华文摘》转载为荣。然而,从第二个方面来看,学者对《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文献的研究不足,《新华文摘》所关注的旅游研究热点不明朗,因此,本文试图突破“荣耀”层面,从第二个方面来研究《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文献和《新华文摘》之间的关系,为学者们未来研究旅游问题提供指导。

一、文献回顾

学者们对《新华文摘》的研究涉及不同学科和不同视角。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看,王萃、傅荣贤(2011)以1979-2009年《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图书馆学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图书馆学专业本位的角度评估了文献的学术价值、分析了文献摘引的得失并提出了建议[1]。姜春林(2004)对《新华文摘》2002年转载的有关对科学技术论述的论文进行分析,展示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的学术热点,包括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意义的研究、科技政策及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创新及创新系统研究、科研评价及其科技竞争力研究、科技伦理研究等研究成果[2]。从学科研究进展和关注度角度看,包庆德、王金柱(2003)通过对《新华文摘》进行文献统计,分析中国学界对环境与资源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关注度[3]。滕瀚、曾天山(2013)以《新华文摘》转载教育学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的Ucinet6.0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学科的社会关注度[4]。从其他综合角度看,王文军(2013)以包括《新华文摘》在内的三大文摘为中心对近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学术文摘的发展现状,并且信息时代学术文摘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其能否顺应学术民主化、传播数字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以及能否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5]。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新华文摘》的研究不论是从学科还是视角上来看较为单一,研究内容比较局限,研究的心理状态大致停留在“荣耀”层面,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较大的关注。只有张瑜、陈叶奎(2014)提出图书馆学文章被《新华文摘》的关注度低是由于图书馆学界自身存在一些问题[6]。

总体来看,对于《新华文摘》这样一个集政治性、思想性、权威性于一身的大型理论学术期刊,旅游学者对于它至今没有给予关注。这与国家对于旅游的重视程度以及旅游研究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符。因此,文章以自1981-2014年《新华文摘》转载的67篇旅游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希望通过对《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类论文的研究来探讨《新华文摘》对旅游研究的关注度以及旅游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对旅游研究未来发展的思考。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分析资料来源于《新华文摘》1981-2014年目录数据,包括1981-2003年276期以及2004-2014年264期的目录,分析数据总计540期,时间跨度为34年。本文翻阅了1981-2014年《新华文摘》目录,梳理统计出了转载旅游相关文献67篇,其中统计的旅游文献题名的主题选取了包括“旅游”、“物质文化遗产”、“休闲”、“旅行社”、“酒店”、“景区”等相关字眼,统计的内容包括文章题目、文章作者(包括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作者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称、职位)、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归属地、文章来源期刊。由于《新华文摘》每年总目录中仅显示转载论文的标题和作者姓名,且转载论文中没有全部标明作者单位,作者性别、年龄、职称、职位以及作者单位归属地更是没有标明,因此研究者通过对文章题目或者文章作者检索从CNKI、百度学术、百度百科以及其他方式补充统计内容的信息,并通过科学方法最终将《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文献分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研究、休闲研究三大主要类别。

(二)研究方法

统计细则如下,统计作者时译者作为第二作者统计。其余均按照文章作者顺序分别统计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

统计作者职称时,按照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其他统计,如果作者具有两个不同级别的职称,则计入在最高职称的人数中,如果一位作者同时具有同等级别的两个职称,则将其统计在其中一个中,而不重复计数。例如作者同时具有教授和研究员职称,则将其计入教授职称人数中,不再重复计入研究员职称人数中。

统计作者学位时,按照博士、硕士、学士和其他统计,将在读博士生统计在博士学位里,在读研究生统计在硕士学位里,在读大学生统计在学士学位里。

统计作者研究机构和机构所在地区时,一篇文献不论是单一作者或是N位作者合作,都计入第一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和机构所在地区转文1篇。

文章以第一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和地区为第一标准来衡量机构和地区的旅游研究对《新华文摘》的贡献差异。

三、研究结果

(一) 转文作者特征分析

《新华文摘》转载旅游学科论文67篇,涉及文章作者总数76位,其中包括第一作者62位(有5位作者文章被转载两次)、第二作者13位、第三作者仅1位。也就是说,67篇转载文章中,涵盖了62位独立的第一作者。这表明,《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论文作者范围广泛且独立,作者之间的差异化特征是作者对《新华文摘》贡献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差异化之前,我们将不完全的缺失信息剔除到分析范围之外,最终结果发现:首先,《新华文摘》转文作者男性多于女性,且接近其三倍(如表1);作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5岁到65岁年龄段(图表中显示的年龄段的上限包含,下限不包含),有27位,在此年龄段以外的45岁以下及65岁以上的两个年龄段分别为15位和14位,其中25岁以下的仅一位;作者职称按人数顺序来看,最多的是高级职称33位,包括教授24位、研究员9位,其次是副高职称8位,包括副教授7位、副研究员1位,再是讲师3位,其余作者职称均为单位或个体的职位,较为独立且分散;作者学位则涵盖了从学士到博士的不同水平,最多的博士学位35位,其次是硕士12位,学士2位。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华文摘》转文的作者中,同时具备教授、博士特征的作者只有几位,所占比重较小,且还包含第二作者。可见,年轻的副高职称的学者们随着研究实力的不断提升,将成为《新华文摘》的主力军,其他职称的作者,也是新华文摘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学位和职称还有待大幅提升的新兴学者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二)作者所属旅游研究机构分析

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受到《新华文摘》的关注和认可离不开其所属机构的培养。研究《新华文摘》载文作者的所在机构,一方面可以了解机构对《新华文摘》的贡献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机构研究关注点的差异。通过对76位作者的机构进行统计发现,《新华文摘》转载的67篇旅游文献涉及所属机构40个。从表2可以看出,作者所属机构种类多样,包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国家机关以及专门用于科研的非盈利组织等,转文在2篇及以上的机构为12个,占所有机构数量的30%,除去机构不详的剩余60%的机构都只被转载1篇旅游文献。从机构类型来看,这12个机构中涵盖了综合性研究院所、科研院校、国家机关及旅游企业。从载文数量上来看,载文最多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都被转载了5篇旅游文献。

括号内表示的是在括号前同一主体机构的分支机构。序号6和序号8的载文数分别是1篇来自主体机构,1篇来自括号内的分支机构.

继续分析发现,作者所属的专门性旅游研究机构为数不多,仅五个,分别是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以及西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除衡阳师范学院的刘沛林被转载了2篇旅游文献外,其余都只被转载了1篇旅游文献。说明从单个机构的载文数量上来看,综合性研究院所对《新华文摘》的贡献比专门性旅游研究机构的大。我国的旅游研究主要是由科研院校和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完成的,综合性研究院所在我国旅游研究力量中所占的比重低[7]。然而,综合性研究院所旅游研究力量的相对薄弱并没有影响它在《新华文摘》的地位。相反,专门性旅游研究机构却显现出了《新华文摘》对其的忽视。分析以上五个专门性旅游研究机构被转载的文章发现,专门性旅游研究机构被转载的论文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综述类,譬如李雪的《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研究综述》[8],邱继勤、保继刚的《国外旅游小企业研究进展》[9]以及伍鹏的《完善旅游立法 健全旅游法制——我国旅游立法研究综述》[10];另一种是理论探讨性的论文,譬如南宇的《西北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11]、刘沛林的《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思考》[12]。他们分别针对非遗保护问题、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和识别问题提出了建立传承人保护体系、景观区域识别系统。可以看出,不同的旅游研究机构被《新华文摘》转载文献的类型较为集中,综述类和理论探讨性论文更受青睐,说明专业性旅游机构在综述类和理论探讨性论文方面研究成果更易得到《新华文摘》的关注。

(三)地域分布分析

对《新华文摘》转载旅游文献的作者所属地域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直接反映各个地区对《新华文摘》贡献的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地域之间旅游研究水平的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新华文摘》在1981-2014转载的论文来自于15个地区,大体遍布了国家“十一五”期间划分的四大板块,分别是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从转文数量上来看,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和江苏,在1981-2014年间《新华文摘》分别转载了25、6、5、5、4篇旅游相关文献,说明这五个地区对《新华文摘》的贡献最多,尤其是北京市,因为北京是我国首都,经济发达,旅游业繁荣,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所属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力量雄厚。从地区总体来看,东部的转文数量占全部转文数量的比重最大,达到65.67%,剩余三个地区的转文比重分别是西部11.94%、中部8.96%、东北2.99%。东部地区的旅游研究文献对《新华文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西部、中部的贡献相差不大,东北的贡献最小,主要是由于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旅游业相对滞后,科研力量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四) 来源期刊分析

《新华文摘》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深有影响的二次文献,它通过对已发表在期刊杂志上的原发性论文进行再读编辑并转载刊发,一方面原发性论文得到再度认可,另一方面转载论文的来源期刊也因此获得更高的社会关注度。通过分析67篇转载文献的来源期刊数据发现,除去方成(1984)的《漫画旅游》的来源期刊数据缺失,剩余66篇来源期刊共涵盖了48种独立刊物(如表4),包括报纸、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类期刊等。转文数量在2篇及以上的来源期刊仅9种,占期刊总种类数的18.75%,分别是中国文物报7篇、光明日报5篇、解放日报3篇、文汇报2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篇、旅游学刊2篇、江西社会科学2篇、中国名城2篇。其余39种来源期刊都只被《新华文摘》转载1篇旅游文献。说明《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文献的来源期刊较为分散和独立,对《新华文摘》贡献最大的是《中国文物报》,其次是《光明日报》和《解放日报》,从种类上来看,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也是《新华文摘》的有力贡献者。然而,研究旅游科学的专业性期刊在数量和种类上的贡献都较为馈乏。这说明,《新华文摘》更容易从报纸类学术期刊和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关注旅游研究,而不是研究旅游科学的专业性期刊。

表4 1981-2014《新华文摘》转载旅游文献的来源报刊分析

(五)转文主题内容分析

从转文总体数量和历年数量上来看,《新华文摘》自创刊以来对旅游文献的关注度明显偏低,1981-2010年《新华文摘》年均转载论文篇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文艺212.17篇、科技95.72篇、经济87.65篇[4],而本研究发现旅游文献1981-2010年均转载量仅1.7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距达到百倍,说明旅游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相比社会关注度极低。

分析《新华文摘》转载旅游文献的主题,有利于为旅游学界提供借鉴。文章将67篇旅游文献的题目建立一个文本,运用ROSTCM6.0对文本进行分词处理,然后对分词后的题目文本进行提取高频词、过滤无意义词、提取行特征值、构建网络、构建矩阵处理,最后得到题目的语义网络图,由图1所示,《新华文摘》对旅游研究的关注点不多,主要集中在“保护”、“文化”、“遗产”,这些关注点集中分布于图1的网络中心部分。而在接近网络中心的区域,形成了次集中心,关注点是“旅游”、“我国”、“休闲”。说明《新华文摘》1981-2014年对旅游研究的关注主要有三类主题,分别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研究以及休闲研究。通过进一步对关注主题的关系强度进行分析,并剔除掉关系强度低于4.0的主题,由图2可以看出,以“遗产”和“保护”这两个主题为节点的关系强度最高,分别是66和64,以“旅游”为节点的关系强度相对低点,为15,以“休闲”为节点的关系强度为4。

根据以上三类高关注主题,进一步对1981-2014《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第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分别是: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意识的教育,遗产管理体制和保护体系的研究,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城市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第二,旅游研究的重点也是三个方面,分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旅游饭店发展的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立法的综述;第三,休闲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休闲观和休闲产业的研究。

从1981-2014《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文献可以看出,这些旅游文献代表了《新华文摘》对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转载的旅游文献数量不多,但这些文献存在一些重要的值得关注的共同点:首先,拥有国际化视野。譬如邱继勤、保继刚(2005)对国外旅游小企业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在中国旅游小企业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国外学术界初步形成的旅游小企业研究体系能够为中国旅游小企业的研究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9]。其次,把握国家发展战略。譬如张颖岚(2014)《国家公园体系与中国的大遗址保护》提出要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体系,消化并吸收到我国的大遗址保护体系中,只有将这种国际化视野和我国国情合理结合,才有可能将大遗址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到以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轨道上,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富有生命力,更具有号召力[13]。再次,宣传价值观教育。譬如庞耀辉(1985)《谈闲暇时间观》提出要提高人们在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首先要加强人们的审美文化教育[14]。最后,强化保护理念。譬如冯骥才(2012)《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统一认识》提出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都需要国家文化精神,国家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撑是民众,民众参与得越多,民间文化的传承就越有希望[15]。王文章(2010)《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提出要真正做到社会公众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能在保护中共享成果[16]。

四、结束语

我们从《新华文摘》1981-2014年转载的旅游文献的统计与分析中发现,首先,就旅游学界而言,旅游学者对《新华文摘》的载文贡献不多,其中,具有“男性”、“45岁以上”、“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特征的作者贡献较大。一方面,这些学者的贡献,反映出《新华文摘》旅游文献的主要来源作者正是旅游学界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能力的学者,他们能够得到《新华文摘》的青睐,与学者们务实的学术努力、深厚的理论底蕴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新华文摘》的一小部分来源作者在职称和学位上可能还没达到最高级别,然而《新华文摘》亦给予了重视,说明《新华文摘》对文章的评价体系是以文章本身的研究为主体。其次,《新华文摘》旅游文献贡献的地区差异主要是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旅游业发展速度、科研能力有关。最后,经过对《新华文摘》转载的旅游文献的研究主题分析,发现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休闲研究更易受到《新华文摘》的关注,特别是那些拥有国际化视野、能够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宣传价值观教育、强化保护理念的文章。而且来自于专业性旅游研究机构的综述类和理论探讨性论文更受《新华文摘》青睐。说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研究以及休闲研究是旅游学界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萃,傅荣贤.对《新华文摘》(1979-2009)全文转载的图书馆学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5):93-97.

[2]姜春林.综述《新华文摘》转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的若干问题[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45-49.

[3]包庆德,王金柱.环境与资源:中国学界的研究及其关注度——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环境与资源理论研究进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6):82-87.

[4]滕瀚,曾天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学科的社会关注度分析——以《新华文摘》教育学论文转载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9):36-45.

[5]王文军.中国学术文摘:现状与展望——以“三大文摘”为中心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6):5-12.

[6]张瑜,陈业奎.2010-2012年《新华文摘》关注的图书馆学期刊论文的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4(2):34-39.

[7]贺晓敏.综合性研究机构的旅游研究现状和展望[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35-36.

[8]李雪,董所成,李善同.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2,27(9):46-55.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23期,133-137.

[9]邱继勤,保继刚.国外旅游小企业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5,20(5):86-92.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151-154.

[10]伍鹏.完善旅游立法 健全旅游法制——我国旅游立法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2,28(2):132-136.载《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185-188.

[11]南宇,杨永春.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N].光明日报,2011-11-30(14).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5期,114-116.

[12]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4(4):1-8.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12期,128-132.

[13]张颖岚.国家公园体系与中国的大遗址保护[N].中国文物报,2014-03-14(5).载《新华文摘》2014年第11期,114-117.

[14]庞耀辉.谈闲暇时间观[J].新疆社会科学,1985,(2):67-71.载《新华文摘》1985年第7期,16-17.

[15]冯骥才.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统一认识[J].民俗研究,2012,(4):5-7.载《新华文摘》2012年第23期,113-115.

[16]王文章.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14(1).载《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109-110.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Literature of "Xinhua Digest" from 1981 to 2014

LI Jinglong; ZHAN Ran; WANG Yaru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作者:李经龙 詹染 王亚茹

第2篇:励耘文摘

2004年第11期 2004年第11期

2 励 耘 文 摘

2004年第11期(半月刊)12月15日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图书馆

∽∽∽∽∽∽∽∽∽∽∽∽∽∽∽∽∽∽∽∽∽∽∽∽∽∽∽∽∽∽∽∽∽∽∽∽∽∽∽∽ 刊首语:为了更好地发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图书馆的教学辅助作用,我校图书馆将每半月定期编写《励耘文摘》——这一教育文摘刊物(校内发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校教师。有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

为教师减压支招

据调查分析,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工作压力不能及时缓解,教师就会缺乏教学激情、生活热情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有关教师减压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教师应如何自我减压呢?

一、面对现实,认识自我

心理学家分析,只有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有效地解除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产生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所致。他们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折,导致付出与成就不相符合,心理失去平衡。

二、享受生活,学会放松

学会放松,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舒缓和释放潜在的压力。在出现焦虑性或抑郁性的心理障碍时,你不妨牺牲一点时间,观看一场电影,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进行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也许能消除你的紧张和倦怠,获得心理上的欢娱和快乐。你也不妨结伴旅游,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观、鸟虫的鸣叫,会将你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三、多读书,勤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师不但要加强业务学习,而且还要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书籍,比如中外名著,文史哲、心理、军事等。通过博览全书,净化心灵、开阔心胸。另外,工作之余教师还可以与书画为友、与琴棋为伴、与诗词同行、与音乐共舞„„业余生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活丰富多彩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四、参加体育活动,解除心理危机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活动能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增强应付不良心态的能力;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覆盖”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休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育锻炼要有规律,持之以恒,以适量和娱乐性为原则。过量或竞争性强的运动不但不会减轻压力,其本身也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五、尝试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当学生违反纪律,或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时,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要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想想学生的优点、同事的好处,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你一定能行,决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道,由坚持告终!若你为一件烦恼的事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喊一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你一定会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总之,教师面对自身压力,若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就一定会走出职业压力的阴影和困惑,使自己的心灵撒满和煦的阳光!

摘自《教师报》2004年11月 万安

班 主 任 心 语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他们有的是鲜花,身上散发着鲜花的芬芳;有的是小草,身上有小草的婀娜。他们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恰恰是我们的发现。但愿我们教师能睁开明亮的慧眼,看到学生美丽的心灵世界,让他们的生命因为有了我们而更加绚丽多彩。 王书友

▲要想真正读懂每个学生,光靠宽容、鼓励还不够,关注学生的内心生活只是教育的开端。每一颗童心都是细腻、敏感而又独特的,没有对学生的了解与理解,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智慧的阅读只能导致心灵的伤害 陶小平

▲班主任的爱应该是没有界限、没有等级的。对所有的学生,班主任都应付出真心实意的爱。 付辉

▲平心静气地面对突发事件,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间的冲突,又能表现出老师良好的修养。 张斌

摘自《德育报》2004年11月22日

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2004年第11期

2004年第11期

4

怎样让课堂“活”起来

一堂好课,就学生来说,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讲课时有些学生恹恹欲睡。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小学青年教师》在焦作举办的专家报告会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建峰作的《最大的麦穗》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一、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教师只有做到客观、公正、平等,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听得专心,都“活”起来。一次争论结束时,孙老师在真诚地祝贺胜利者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暂时败下阵来的同学,他深情地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正是因为你提出的问题,才给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深深鞠一躬:“谢谢!”抱起了这个学生。孩子们笑了,别小看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一次拥抱,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体现孙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孙老师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思路。孙老师如果不去理会这些暂时的失败者,有可能使这些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是抵触情绪,成为永久的失败者。课堂教学就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也不会“活”。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留下空白,出现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空白效应”。孙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了“空白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他让学生思考、默读,写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纷纷发言,场面热烈,异彩纷呈。其中一个学生发言道:“虽然他(苏格拉底)生活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但他是一位好老师,我要向他学习,他不用教室用麦地;不用书本用麦穗;不用告诉用实践。”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孙老师当既赞扬道:“我们班的学生读书读出了个性,读出了风采。”在课堂上孙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台上台下,互相质疑,有问必答,学生参与板书,等等。确实做到了;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自由地飞翔。

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活”!

摘自《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11月 姜静

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尊 重 学 生

我是个教师,平时与我打交道最多的自然是学生。我不仅爱他们而且从内心把他们视为和我平起平坐的朋友,处处注意尊重他们。比如:我教的都是些初中生娃娃,个别学生上课时难免淘气,有时甚至惹我生气,但我从来都是和颜阅色地进行诱导、批评,决不说一句伤害他们自尊心和人格的“重话“。课外碰到我的学生向我打招呼问好,我都一一回应,偶而没注意时,我会陪上不是。

有时他们来我家玩,我就当是来了客人,只要家中有什么吃的,都顺手给他们拿一点,有时,他们吃完了还会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己再随手去拿,逗得我开心大笑。

正因为我尊重他们,他们回报我的则是十倍的尊重,我去上课时,如果正在玩耍的孩子老远看见了,就会一窝蜂跑来抢着给我端茶杯、拿讲义和课本;放学回家了要下几十级台阶时,孩子们怕我年纪大有闪失,就会这个挽我胳膊那个牵我的手来“保护”我;上晚自习时我偶尔去看看,孩子们也亲热得像久别重逢;学生有时全班去买集体票看电影,就会有一张最好的票送到我家来;而我在影院一露面,全班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站起来大声招呼我;我常在街上碰到我教过而今已步入社会的学生,他们都热情而又恭敬地向我问好,而我经常连他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我妻子有时在菜市场上会碰到人家很便宜地把菜卖给她,然后才说明曾是我的学生,并关心地问我的情况。我最近退休了,孩子们见了我仍然热情如故,全无半点“人走茶凉”的味道„„

我常想:只有自己首先去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 重你。这样,生活中才会平添浓浓的温馨,消失诸多 的烦恼。如果随时随地地都要显示自己的“尊严”只 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从不去注意尊重别人,结果 往往只能是适得其反。

孟子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 说得言简意赅,极为深刻。俄国作家陀斯妥耶 夫斯基也曾说过:“ 对人不尊敬的,首先就是对自己 的不尊敬。” 老百姓的俗话更是说得生动、形象:“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顶在 头上。”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摘自《德育报》2004年8月30日 沙平

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第3篇:励耘文摘

2006年第30期 2006年第30期

2 励 耘 文 摘

2006年第30期(半月刊)2006年1 月1日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图书馆

∽∽∽∽∽∽∽∽∽∽∽∽∽∽∽∽∽∽∽∽∽∽∽∽∽∽∽∽∽∽∽∽∽∽∽∽∽∽∽∽ 刊首语:为了更好地发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图书馆的教学辅助作用,我校图书馆将每半个月定期编写《励耘文摘》——这一教育文摘刊物(校内发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我校教师。有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

“后进生”更渴望老师的关爱

面对“后进生”,要求老师像对待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样去喜欢和赏识,委实是件难事。

但是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给了我一个启示:师生的情感是相互的,如果你嫌弃他,他同样会厌恶你!而且长期以来看惯别人白眼的“后进生”,早已形成一套“自我防卫”系统——他们能快速找到一大堆不服从老师的理由。如:老师不公正;老师故意整治他;老师也并非0完人,没有理由批评他;以前别人也如此,老师不管,我不过如法炮制,为何受批评?

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质问,我们应冷静思考,这正表明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老师的关爱和鼓励。

与其说一些不被学生接受的长篇大论来激化矛盾,不如先回避锋芒,寻找和挖掘他的闪光点,让他深切体会到:老师同样能看到他的优点,同样关爱他们。要将“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感受,这是最基本的为师之道。

另外,我在工作中还有一个体会,即老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思维敏捷,放弃头脑中固有的“凡事师令生从”的思维模式,要本着尊重学生,教育学生,改变学生的理念,因人而异。

作为老师,评价学生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既是为其个人发展着想,也是为了维护班级利益和形象,可这与学生只愿意听表扬不愿意听批评的心理形成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呢?首先教师的评价、表扬和批评都要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老师的引导工作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在“注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重自我” 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形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让老师的正确要求成为学生的行为理念; 让老师的科学评价成为学生评判是非的标尺; 让老师的真诚赞美成为学生的骄傲和动力; 让老师的期盼和不满成为学生的警示忧患; 让老师的批评成为学生的进步的契机。

总之,让批评与表扬,谈心与交流成为师生之间友好沟通的桥梁。每一次交流都让师生心灵的距离更近一步,这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让教师的言行充满人情味吧,因为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渴望老师的关爱!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7日 姚燕军

批评学生要给“台阶”下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常事,但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或粗暴的训斥,往往收效甚微,而且还可能导致压而不服、口服心不服的师生情感上的对立。比如:有一天,有几个学生打架。我问清缘由,批评教育后,说:“以示惩戒,你们回去后,每人写一篇日记”。后来,我看了看,写的都是对于自己错误的认识,感觉比“检查”好多了。因为,它的名字不那么刺耳,学生写起来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也就可以说出自己的一些心里话。它就像学生心灵的一扇窗口,通过它,我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内心动态,也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些女学生喜欢戴项链、染指甲,本无可非议,但是在这种年龄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学校对班上的其他女同学也会造成不太好的影响。对于这些女同学,我没有马上批评她们爱打扮、图虚荣,而是让她们有“台阶”下地说:“你们可能觉得戴项链好看、染指甲好玩,这可以在假期里去试试,现在在校学习期间还是集中精力学习。”还有,遇见头发过长的男生,我也不是马上去指责他不符合中学生仪表,而是给他“台阶”下地告诉他:“这段时间你太过于专注学习了,忘记了理发,抽时间去理吧。”如果教师批评学生不分场合、不掌握分寸,不给学生“台阶”下,那么教育必然失败。所以在批评学生时既应考虑动机,更要注意效果,实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教育无处不艺术,其中批评就是一门综合艺术。批评的语言千姿百态,对自尊心强的,批评时要照顾面子;对好胜的,不妨肯定其成绩;对性情软弱的,批评中要含有鼓励和信任。批评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应有自己的艺术魅力。批评不一定非要板起脸来,让学生感到害怕。变换一下形式,它也可以有一张笑脸,让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与错误告别、与正确握手的快乐;在被“批评”中增加知识、锻炼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2006年第30期

2006年第30期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11日

卢华兰

老师,请你听课认真着点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教师间互相听课、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和外出参加县区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及优秀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评选等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途经之一。无论对基领导还是对普通教师来说,报以认真、谦虚的态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然而,近年来笔者却发现不同形式和级别的听课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现列举如下,愿能引起有关领导和同仁们的重视。

1、领导听课心不在焉,有的甚至听课时睡觉。

2、听课者窃窃私语拉家常,或者指指点点,小声议论该怎样或不该怎样教。

3、手机不关机,有的去课堂外接听电话,更有甚至竟在课堂上接打电话,也有的摆弄手机发短信。

4、酒后听课,面红耳赤酒气扑鼻,熏得周围的同学捂着鼻子听课。醉意盎然,听课成了有名无实的幌子。

5、抽烟,开玩笑。

6、出外听课,碰到许久不见的同学、同事,叙旧旁若无人,根本不顾及讲课教师和听课的学生。

7、抄写东西,不专心听课。

8、迟到早退。

9、以貌取人,当年轻美丽装束入时的年轻女教师讲课时就认真听,年老朴素或相貌平平的教师讲课时则不专心。

10、驻城名校教师讲课认真听,普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讲课时则缺乏认真等等。

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讲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也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特别是对一些纪律换散及有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等)的学生则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惯的膨胀;品学兼优的同学对此则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例如,有一位领导带领一班人到某校去听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听了不到10分钟,就趴在书桌上呼呼睡着了,而且鼾声抑扬顿挫时起时伏。惹得同学们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回头观望,有学生则声音不小地说:“当领导的听课睡觉,咋教育老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那位讲课教师被这位领导的举动弄得左右为难,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一时乱了方寸。待临下课时横下决心,借讲《摆渡》一文延伸讲了一个“当官的只会当官、睡觉、喝酒,其余什么都不会”的故事,且不说这拓展得恰当与否,但对这位领导的不满和嘲讽则是不言而喻的。再如,在某市教研室组织的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几位酒后姗姗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来迟的听课教师,入座后聚在一起小声说笑,当发现附近有多年不见的同学(也

许是过去的同事),则毫无顾忌地寒暄说笑,搅得后几排听课的同学无法安心听课。有个女同学回过头甩过去一句:“讨厌!”才稍微安静了点,其他听课的教师也为之愤然。

诸如此类的现象绝非偶然,是一种屡见不鲜的普遍现象。这种听课态度严重损害了基层领导和教师的形象,对学生“言传身教”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何况古人尚且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难道身处新课程改革时期的基层领导和教师们不需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吗?“谦虚使人进步”,固0步自封怎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怎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呢?

为此,笔者真诚呼吁:老师,请你听课认真点!

摘自《教师报》2005年6月26日

葛卓然

葛文

尊重和理解犯错的学生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美国空军著名战斗机试飞员鲍伯·胡佛,有一次参加飞行表演,完成任务后返航时,飞机的两个引擎同时失灵。但他临危不惧,果断沉着地采取了措施,奇迹般地把飞机迫降在机场。飞机降落后,他和安全人员检查飞机情况,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用油不对,他驾驶的是螺旋桨飞机,而用的却是喷气式飞机的油。负责加油的机械师吓得面如土色,见了胡佛变痛哭不已。胡佛并没有对他大发雷霆,而是上前轻轻抱住那位内疚的机械师,真诚地对他说:“我想请你明天帮我干飞机的维修工作。”后来,这位机械师一直跟着胡佛,负责他的飞机维修,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差错。胡佛的做法令人赞叹。他的尊重、信任挽救了那位机械师。

由胡佛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学生犯了错误以后,一般都是知错的,但是,我们老是用批评斥责的方法来对待他们的错误,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构筑起心理防御工事,要么找理由推卸责任,要么默默不语沉默应对。一旦有了心理上的防御,学生自责之心就会消灭。只有当我们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时,才会唤起他们的自责感,帮他们树起改正错误的信心。面对错误,惟有自责,才可能自强。

和胡佛的机械师所犯的错误比,我们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实在算不了什么。愿我们的老师们都学学胡佛,用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

摘自《德育报》2005年8月19日

史美春

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1

2006年第30期 2006年第30期

2

编辑部地址:图书馆 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编辑部地址:图书馆编辑部电话:6173106 执行主编:李锦秋

第4篇:文摘周报(素材)

文摘周报

主办:学院团总支

承办:学院团总支系编辑部 顾问:张春海、陈炳康

总编:戚东、蔡润东、王华金、龚碧珍

编辑:蔡俊伟、华晶、陈楚吟、陈晓日、彭泉 第1期

本期共2版

总期:第12期

E-mail:abc1234@163.com (欢迎大家来稿)

光脚走进阅览室

前些天听我的老师讲起一桩事情,令我的心受到触动:有一次,他陪同一位外籍教师去学校图书馆参观,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地坐着看书。两人往里面走了几步,那位外籍教师却突然站着不走了。我的老师奇怪地问他怎么了,做出继续邀请他往里走走看看的手势。要知道,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是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著称的。

而那位外籍教师却仍然站在原地不动。他指了指自己的脚,摆了摆手,又朝周围正在埋头学习的同学看了看。我的老师还没明白过来,只见外籍教师突然蹲下身去,迅速地把自己脚上穿着的皮鞋脱掉了!然后他把皮鞋拎在手里,脸上浮现出心安理得的松弛神情,光着脚继续往里走。原来,他是担心自己的皮鞋走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干扰了同学们的学习!

那位外籍教师赤脚行进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小细节打动了我。从这个似乎有几分“狼狈”、不那么有“尊严”的举动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面对历史人文遗留物的可爱的谦卑,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火山

也许你没有见过火山爆发,但你可以想象那种状况,炽热的岩浆淹没了经过的土地,巨大的落尘掩埋了所有的生机。

一旦火山爆发,要经过数十年的岁月才能清除灾难之后的痕迹。

当你因愤怒而失控的时候,亦如火山爆发,狰狞的面目成为别人难忘的印象,不智的言词再也无法回收。

一旦你失了控,又要经过多久的时间才能抚平这贪一时之快所造成的后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火山的存在,只是成熟的人心里是沉睡的死火山,幼稚的人心里则是随时随地都蠢蠢欲动的活火山。

同样都是火山,但是活火山只有荒凉一片,死火山却能长出清新的森林。

把筐倒过来

有这样一个比方,说有人经常挑着两个筐,前面的筐里装着别人的缺点,后面的筐里装着自己的缺点。这样他就会经常看到别人的缺点,忘记自己的缺点。时间长了,前面的筐子越来越重,担子越来越沉,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也越来越艰难。

如果挑筐的人把筐倒过来,肯定会另一番模样。因为把筐倒过来,你会经常看到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使前面的筐轻些,再轻些。把筐倒过来,你会看不见别人的缺点,忘掉别人的缺点,不再背别人缺点的包袱,后面的筐也会轻些,这样,在人生路上走起来,岂不更快更好。

最珍贵的礼物

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我把大量时间花在为孩子购买礼物上,但却不能确定这些礼物对他是否有用,甚至不知他是否需要。于是我提醒自己,要认真思考关于“赠送真正礼物”这件事。

小时候,爸爸给了我“爱读书”的礼物。因为他喜欢读书,有满满一书房天天与他相伴的书籍。在我家起居室的壁炉平台上,还有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在爸爸看来,为孩子买些书籍,无疑要比购买玩具和衣物更为重要。

“信念”这个礼物也是爸爸送给我的。他是个传教士,在讲坛上,他从不抬高声音,而是努力培养教徒的心智。他教导我:“信仰需要有行动!”

妈妈给了我“关爱”。在爸爸去世后,妈妈收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一次妈妈带了一个小女孩回家——由于子弹飞进她家的窗户,致使这无辜的女孩失去了一只眼睛。妈妈教我怎样摘下她的玻璃眼,怎样清洗后再安上。我觉得这事很简单,但真正动手要做时,我却发起抖来。妈妈见状把我轻轻推到一边,准确无误地亲自做了一遍。我想,是她教给了我如何关爱别人。

邻居特里萨·凯利夫人给了我“勇敢”。她住在米莉亚大街一座有四个房间的房子里,有个大前廊和一个小后廊。在妈妈外出时,我就喜欢呆在凯利夫人家中。夏季的一天,突然来了暴风雨,凯利夫人让我把晾晒的衣服收起来。就在我要去收衣服时,突然响起一声霹雳,我怕了,跑回来,躲到凯利夫人的怀里。凯利夫人同我一起去收衣服,并平静地向我解释这种自然现象,轻描淡写地告诉我,这没什么可怕的。

小时候我在圣诞树下找到的礼物,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甚至不记得了。但是童年时代由父母及邻居给我的人生教诲,我却依然带在身上,珍爱备至。因此我决定,要送给孩子真正的礼物——把这些珍贵的人生教诲告诉他们,我想,这比一台玩具电动车更加有价值。

幽默 谁知道得多

一个小孩问他父亲:“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 “是的。”父亲答道。

“谁发明了蒸汽机?”孩子接着问。 “詹姆士·瓦特。”

“那为什么詹姆士·瓦特的父亲没有发明蒸汽机呢?” 大夫输了

汉斯去看病,对医生说:“我腿发炎了。” 医生:“给我看看。”汉斯撩起裤腿,露出一截又黑又脏的腿。 医生:“我敢打赌,你这条腿是全城最脏的。” 汉斯:“大夫你输了,你看我另一条腿!” 现实与梦

丽娜:作家先生,您说是我漂亮还是您太太漂亮?

作家:在梦里我认为是你漂亮,在现实中还是我太太漂亮。 丽娜:啊!我知道你们搞文学的人一生都在梦中。

征稿启事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寄托,有人说,写作是一种宣泄,也许,对你来说,写作是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或什么都不是,仅仅是喜欢。那么,你何不将你的寄托、你的宣泄、你的喜欢与大家分享呢?看着自己的文章被大家所喜欢或评论,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吗?

那么,还等什么?“文摘周报”的投稿箱在等着你呢。 稿件要求:文体不限,体裁文风、字数不限。

第5篇:文摘

文摘:生命常常是如此美丽

(2007-03-17 08:59:17) 转载

生命常常是如此美丽 发布时间:2007年3月17日

每天下午,接过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走一圈,这是我们俩都很喜欢的习惯。刚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就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每次我们走到文华路口,我就会停下来,和一个卖小菜的妇人聊上几句,这是我们散步的必有内容。这个妇人脸色黑红,发辫粗长,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她的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我常在她这里买菜,所以彼此都相熟。因此每次路过,无论买不买菜,都要停下来和她寒暄,客户多的时候,也帮她装装包,收收钱。她会细细地告诉我,今天哪几样菜卖得好,卤肉用了几个时辰,西兰花是从哪个莱市上买的,海带丝和豆腐卷怎样才能切得纤纤如发,而香菇又得哪几样料配着才会又好吃又好看。听着她絮絮的话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仿佛这样对我说话的,是我由来已久的一个亲人。而孩子每次远远看见她,就会喊:“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这地方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

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淳厚。

一天夜里,我去剧院看戏,散场时天落了小雨,便叫了一辆三轮车。那个车夫是个年近五十的白衣汉子,身材微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附近住着一位朋友,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很想上去聊聊,便让车夫停车,给他钱。

“还没到呢。”他提醒说,大约以为我是个外乡人吧。

“我临时想到这里看一位朋友。”我说。

“时间长吗?我等你。”他说,“雨天不好叫车。”“不用。”我说。其实雨天三轮车的生意往往比较好,我怎么能耽误他挣钱呢?

然而,半个小时后,我从朋友的住处出来,却发现他果真在等我。他的白衣在雨雾中如一朵云。 那天,我要付给他双倍的车费,他却执意不肯。“反正拉别人也是拉,你这是桩拿稳了的生意,还省得我四处跑呢。”他笑道。我看见雨珠落在他的头发上,如凝结成团的点点月光。

负责投送我所在的居民区邮件的邮递员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子,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他染着头发,戴着项链,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其实他工作得很勤奋。每天下午三点多,他会准时来到这里,把邮件放在各家的邮箱里之后,再响亮地喊一声:“报纸到了!”

“为什么还要这么喊一声呢?是单位要求的吗?”一次,我问。

他摇摇头,笑了:“喊一声,要是家里有人就可以听到,就能最及时地读到报纸和信件了。”

后来,每次他喊过以后,只要我在家,我就会闻声而出,把邮件拿走。其实我并不是急于看,而是不想辜负他的这声喊。要知道,每家每户喊下去,他一天得喊上五六百声呢。

他年轻的声音,好似铜钟与翠竹齐鸣的回响。

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

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与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更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

(选自2006年8月第15期《意林》)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第6篇:文摘

白鹏飞.体系微观建构[D].延安: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邹力宏,姚莹.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 (4):58-60. 邹力宏,姚莹.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 (4):49-52. 程昆.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经济问题,2009,(2): 97-99 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9. 曾刚.我国村镇银行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J].农村金融研究,2011 年 11 期 于丽红,陈霞.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1,(2): 69-70. 张纪安,谭春兰.浅析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农业

Stiglitz,J.and A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mic Review,71 (3),June, 1981:394-410. Leonard I. Nakamura.Small borrower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small bank: is mouse bank Mighty or Mickey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in its journal Business Review.1994,(11):3-15. James E. Mcnulty, Aigbe O. Akhigbe, James A. Verbrugge. Small bank loan quality in aderegulated environment: the information advantage hypothesis [J]. Elsevier in its jour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1,53,(2): 325-339. Keeton W,Harvey J,Willis P.The Role of Comm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ic Review[J],2003(6):56-72. Allen N.Beger, Iftekhan Harsan, Leora F.Klapper.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J],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64.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2004

第7篇:培训体系建设-文摘

培训体系建设

一个培训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度、课程和讲师。

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课程的审核评估。

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的其中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应当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几个部分。培训管理办法中应充分体现培训的过程及培训结果评估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想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起到管理内部讲师,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的作用。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

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即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培训体系建设提出问题,对公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作出调研报告,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是灵魂,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该岗位的核心胜任技能及关键技能;其次,对目前在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找出改进点;再根据改进点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这是以胜任岗位、改进目前工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设计、课件的内容,课程的审核评估会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讲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训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有了制度的保证,完成了课程的编、导、演,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目前的最受企业关注的问题。没有评估的培训很容易就变成了“赔训”,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我设计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培训效果。课程评估又可以分为课程内容评估和授课效果评估。

课程内容评估主要是评估课程内容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是否体现了培训的目标;采用量

化关键指标的评估方式。授课效果评估主要是评估讲师的授课技巧和演绎方式是否能被学员所接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注点是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书面考核和训前训后的两次测评的数据差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要说的是培训的形式和内部讲师建设。

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目前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

有选择的引入外部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思想冲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培训应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既有助于节约企业的成本,又防止了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防止了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难点在于无法充分的调动讲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把握人的核心需求的形式来改善,建立一套合理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来解决。

上一篇:优秀干部自我鉴定下一篇:金色的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