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生态保护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环境与生态保护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描述了城市城市主要污染物现状、来源,分项分析了污染(水、汽、固废)处理技术的关键点,阐述了河道生态化整治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企业环境报告书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及框架结构,分析了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世界及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环境与生态保护论文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摘 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日益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我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影响子孙后代的利益。这些环境问题都与森林资源减少有着密切关系,开展森林环境的修复工作及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工作尤为重要。

我国也曾先后确立了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对于加速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起到了恢复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的工作是造福于后代的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可以预防沙尘暴,能减少一些人们的呼吸道疾病。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要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民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美好生活目标的顺利实现。

1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更加关注精神文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从生态保护的方向来看,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的。从林业产业建设角度来看,森林的绿化效果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大量开发的时候,植被绿化率以及覆盖率也会随之减少,从而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空气质量降低以及环境受到破壞等,最终也会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的建设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要想发挥林业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就必须对森林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林业资源的取之不尽,才可以加快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就是林业产业的发展,对林业生态进行建设不仅可以调节环境还可以降低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林业产业发展必须与林业生态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这样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也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们应意识到生态危机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相互联系的。只看重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忽略林业生态的建设,导致大量的砍伐森林,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林业生态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加大对林业生态的建设,才可以很好的保护植被、防治水土的流失、调节气候以及对城市起到美化的作用。在林业产业发展阶段,除了重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更应该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加大对林业的保护以及维护。

2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国家也加大了对林业生态的建设工作,使我省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促进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但是,我省的林业生态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比如:林业分布不均衡、经营水准较低。消耗巨大森林资源、缺乏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林业改革较为迟缓等,导致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举步不前。

人们往往由于林业建设的不确定性而放弃对林业建设中资金、人力以及物力上的投入,导致人们不管是生态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相应的差异感,生态效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另一方面来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林业产业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林业建设是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以及前提,如果没有林业资源的建设,一切都是妄谈。

2.1 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作用简述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依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在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时,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发展关系。

2.2 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林业也是有多方面的需求,而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矛盾,不相适应。林业生态工程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非重点区域的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科技含量较低,片面的纯林种植,“外来树种”引种少;树种结构不合理等。森林覆盖率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由于传统思想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促进林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措施

3.1 加大生态教育,提升生态素质

生态素质的高低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直接影响,要加大对林业生态意识教育,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态素质。运用各种方式宣传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作用,使人们能够踊跃参加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全社会人们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3.2 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发展林业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尽快做好林木恢复,发展林业建设。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努力维护林业资源建设,树立良好保护环境思想。

3.3 改进林业生产方式

林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多个方面的相互调节以及资金支持,所以,要不断扩大林业资源资金投入渠道,通过社会参与以及政府支持等多种形式建立具有多元化特点的林业体系。要把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放到区域或者社会当中进行规划,充分意识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推动林业产业的迅速发展。

3.4 加强林业法制化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就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以此来提高森林绿化的覆盖率。要对林业进行法制化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林,保护林业资源,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

3.5 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生态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前期要做出林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大局观念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完善林业整体规划与布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状况提出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治理林业环境。

3.6 政府给予支持

在林业建设上,政府的资金、人力以及技术上要予以支持,在林业的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上要高度重视,优先拨款,以保障建设的资金充足,更好的开展工作。

3.7 重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我国重要战略,各部门在管理工作上一定要认真执行、切实落实,融合各部门共同协助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加强林木的恢复,根据地域具体情况对长江区域的林业生态着重维护,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配合水力部门做好工作,确保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3.8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宏观调控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和人们共同努力建设和维护,坚持维护生态平衡,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合理、科学的手段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实施,在生态环境良好的状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实力。目前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在众多公益项目上也取得进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上着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保障林业与环境之间互相协调,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4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生态工程总的发展趋势是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目的为主,按照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经济体系,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现代林业和经济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门新工程。它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进行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且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林业发展的措施,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总之,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在今后的林業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有机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能够相互促进,既可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的建设,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朝晖,王丽敏.论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与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07(2).

[2] 李大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1,12:6-8.

[3] 郭永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及未来发展趋势[J].资源·生态·环境,2007(5).

[4] 李永存.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绿色科技,2018(15):179,182.

[5]谭书岭.林业产业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6]刘晓立.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7(9).

[7]李翠秀.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J].农家科技,2016(11).

作者:张睿

第二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摘 要】通过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可以长期维持生物多样性,并且林业资源可以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更是投入很多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尽管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林业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病虫害防治与林区火灾预防问题仍有一定的提升与改进空间,只有不断完善政策、更新环保思想、加强技术投入,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林业事业发展。从林业发展中的生态保护现状与问题入手,讨论了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并分析了如何在新时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希望继续发挥出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1.1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尽管在整体上对林业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调,但是还存在一些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如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旧村庄改造、土地复垦等工程中将原有的草皮、杂树清理,尽管这些植被的经济价值不高,但是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将其砍伐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在林区规划的过程中,一些植被的观赏性较强,但是未经过考察就盲目种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如一些植被强大的根系会吸收过多水分,吸收其他植被和微生物的养分,进而对林区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森林抚育和大树移植问题

在林木抚育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经济林的生长,管理人员会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果使用剂量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在修枝剪叶的过程中,林区的郁闭度也会下降,对鸟类的栖息场所造成破坏,而全面开展除草工作也会对水土保持造成不利影响。在林区管理中,苗木成材后会用于城市建设,大树移植的方法就会得到使用,但是移植的过程中会对枝叶和根系进行处理,并且移植后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该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3保护政策不完善

要想保护林业资源,发挥出林木的作用,需要系统的保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但是部分基层林业部门在执行方面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如林地用途不明确,出现问题后问责不清楚、界限不明确,还存在不合理的采伐问题,林业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在政策不健全的情况下,科研投入的资金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态保护成果速度缓慢。

1.4资金投入较为缺乏

我国的林区面积较大,并且有点多、线长的特点,对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这时就需要得到资金的有效支持。目前在资金利用上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设备陈旧不能及时更换、人员待遇偏低不能解决、林区生态保护质量不足等,都和资金投入缺乏有关,对林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2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2.1提供物质基础保障

我国森林资源储量庞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发展成循环经济,进而持续地促进社会发展。随着我国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视,对林业管理模式和林业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和林业生态建设的结合,让林业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林业资源管理要实现科学发展之路,并进行科学的经营与开发,进而满足环境保护的同时,为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2.2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近年来,巴西和澳大利亚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对世界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地的生态和气候造成了破坏。我国每年也会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出现森林火灾,从辩证的角度讲,发展林业可以促进我国的生态建设;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然离不开保护林業资源,要想实现生态平衡,也需要人们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对林业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明确认识,并且积极参与其中,让林业资源发挥出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减少自然灾害等作用。

3新时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3.1提升林业生态环保意识,全面落实管理责任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而保护森林环境也是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不仅林木众多,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更加需要开展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其中思想的转变是关键。随着林业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高度关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将深入开展。2016年全国大范围雾霾对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春季的扬沙也定期肆虐我国北方地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生态保护工作重点放在了生态环境保护上,对方案进行统筹,对不同区域的林业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如在火灾多发地区加强思想宣传,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在病虫害多发的林区,宣传科学的防治方法,这些措施都会起到保护林业资源的作用。此外,要全面落实管理责任。从党中央到地方政府,再到基层的林业结构和单位,都需要做好统筹和规划,履行相应的责任,各级部门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把保证林业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同时要加强保护林业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要求人员到位、意识到位、保障到位。基层的林业部门与公安、消防要加强配合,严厉打击破坏林业生态、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及保护区违建清理整改工作。

3.2加强治理与保护,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林业资源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今后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要对天然林保护工作加以重视,对于已经被破坏的林业资源及时修复,同时要加强植树造林,扩大林区资源,进而逐渐提升森林覆盖率,有效减少环境问题。如何处理林业保护与农村建设的关系十分关键,需要当地政府做好“人退水清”,如对移民搬迁工程后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避免对林区造成破坏。为此,林业部门要在执法的过程中保证实效性,通过相关的培训打造出高质量的林政队伍,政府也要对木材加工企业加强监管,使其遵守采伐限额制度,建立良性循环机制,进而实现林业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在林业队伍的建设上要加大科技投入,例如,利用3S技术对病虫害及森林火灾进行监测;建立林区防火的长效机制,在清明、端午重点盯防和排查,确保防火期林区电话24h在线;病虫害防治要科学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进而及时进行防控,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林区的管理人员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林业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定群众举报制度,公布负责人联系方式,继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此外,开展林业保护工作要实现常态化,制订出科学的考核方案,对林区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与监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后,不仅让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证,还极大地改善了林区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如今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高度重视,并意识到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生态文明、打造生态文明综合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今后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提升林业生态环保意识,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治理与保护,建立良性循环机制,进而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健康进步。

参考文献:

[1]吕长伟.黑龙江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对策探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8(4):25-26.

[2]延建东.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探究[J].现代园艺,2019(22):229-230.

[3]沈桂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哲学思考解析[J].现代园艺,2018(24):133-134.

作者:王丽伟

第三篇: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摘要:描述了城市城市主要污染物现状、来源,分项分析了污染(水、汽、固废)处理技术的关键点,阐述了河道生态化整治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企业环境报告书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及框架结构,分析了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世界及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1 城市主要污染物现状、来源及技术处理

1.1 水污染现状及处理

目前我们的城市水污染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工业用水的污水排放问题,二是成水生活用户的排放。这些的污水排放在工业方面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而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

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目前常用的有过滤、渗透、沉淀、分离等;化学处理,主要有消毒、化学分离、氧化中和等等;物理化学结合法,有吸附、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等;生物处理,通过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成分和一些微量元素。

1.2 空气污染现状及处理

(1)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形成的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导致了温度升高,冰雪融化。

(2)人类生活繁衍生息,工业的快速发展,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排放的增多,破坏了距离地面二十到二十五千米中大气臭氧层。臭氧层对地球起着保护作用,主要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

(3)对于酸雨对于地球的危害主要是使土地性质发生变化,再一个就是对人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损害。所谓的酸雨就是PH小雨五点六的雨雪以及其他降水的总称,能够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汽车尾气和燃烧排放。主要原因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产生的气体势必會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问题,除了从原因方面减少排放外,还要加强对于空气环境污染的重视,提高自我的环保意识,从思想上人手,从我做起。不断的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1.3 固体废物污染情况

大自然中对于固体的废物种类比较多,不外乎来自我们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中的固体废物和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物,这三部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处理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处理成肥料、资源回收等几方面的技术。

2 水域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环境的意义

城市的河道建设是城市生态自我清理工作的提升,河道生态循环系统能够让城市更贴近自然,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諧相处的景象,城市水循环系统能够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功能。

城市的生态环境良好,就能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河道周边进行相应的开发。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带来澎湃生机。

3 企业对于环境的责任重要意义

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意义重大,企业的环境信息要及时公开透明,要提高企业的自我意思,加强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投资力度,保障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系统。企业的环境报告要有方针政策,有环境量化的指标,能够在环境报告中体现那些污染物如何去处理,都应该有详细的报道。企业的环境报告是民众判断企业良好的重要标准之一,企业有责任义务,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改善。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意义不能停留于纸面上,要通过实际的行动真正对民众做出自己的责任。

企业的环境责任,环境报告表要体现出一环境保护方针、指导思想、落实措施、计划任务、规划远景、取得成绩等几大方面。

4 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各地工业园去的发展迅速,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是在社会、人居、环境、经济等方面平衡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工业进步的重要表现。在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探索中我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对于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如果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发展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发展模式,短期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众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在环境保护与开发中,如果减少排放物,如何加强城市水域的建设,如果发挥企业的自主环保功能,如果开发生态工业园,这是我们探索环境中的新需求新模式,是区域环境保护中对于自然、居民、经济、社会之间的对立统一发展的新探索,新模式新探索必将协调人类工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諧统一,并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建春,王金慧,孔蕾.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8,(35)759—787.

[2]李凯,贾建丽,鲍晓峰,等.大气污染控制典型技术(上)[J].环境保护,2010,(01)56—57.

[3]张兴林.甘肃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22(02)59—61.

[4]王军,王淑燕,李海燕,等.韩国清溪川的生态化整治对中国河道治理的启示[J].中国发展,2009,9(03)15—18.

[5]王汉玉,谷兰,万鹰昕.企业环境报告书及政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06)53—54.

[6]周捍东.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行业节能降耗[J].林产工业,2010,37(01)3—5.

收稿日期:2012—3—26

作者简介:李玉莲(1980.8—),女,汉族,河北省定州市人,工作单位:河北省定州市环境监察大队,研究方向: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

作者:李玉莲

第四篇:环境保护税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的协调与征管研究

摘要:自我国十九大提出发展高质量经济的目标以来,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法律的合理规制。《环境保护税法》出台以来,绿色税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逐步提上日程,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视角,“调结构促转型”,解决好环境保护税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的协调与征管问题,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 协调 研究

一、环境保护税与环境保护相关税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协调关系

环境保护税作为税的一种,具备税收的调控与收入的基本功能,但是与其他税种相较,其收入功能不甚明显,更重要的是对环境保护调控作用的定位。环境保护税同时与环境法紧密结合,贯彻着污染者付税的立法理念,以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立法目标,以调节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纳税人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发展。

资源税,即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税种,资源型地区多年以来,形成的以煤炭、化工、的经济焦炭等行业发展格局,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助力,资源税对于依赖资源开采的经济转型地区,发挥着比其他地区更为重要的作用。环保税与资源税二者之间虽存在一定不同,但是在促进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关联,资源税在开采环节发挥调节作用,有利于协助新开征的环保税,促进地区的污染物减排。对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地区来讲,资源税的征收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迫使企业选择更清洁、更绿色、更环保的替代能源,与环保税相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清洁生产,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的消费税,根据相关立法规定,是从消费环节上对高污染、高能耗的消费品进行征收,对比环境保护税中所规定,在生产环节对所生污染物进行征收,二者相辅相成,在生产与消费的不同环节,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或者行为进行管理,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绿化。消费税的征收,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对消耗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产品进行调控,例如将汽油柴油等成品油、一次性木筷与电池涂料等纳入征收范围,一定程度上起到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的作用,敦促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开发环保新产品,实现地区的转型发展。

我国的其他相关税种,在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车船税与车辆购置税的征收,对环保税法律制度中,所欠缺的移动污染源的立法空白,进行了补充,弥补了环保税制中的设计不足,有利于助力环境保护税的实施,促进立法协调;我国于2017年对企业所得税中,针对企业环保设备优惠目录进行了调整,配合环保税对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节,有利于企业积极治污减排,更换环保设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

因此,环境保护税的开征,与我国原有的环境保护相关税齐头并进,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我国绿色税制体系的构建,共同致力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资源型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现行环保税与环境保护相关税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阻碍

(一)立法目的存在交叉

“立法目的是立法的方向,是立法价值、立法原则和立法精神的体现。”环境保护税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的立法目的,均涵盖环境保护这一目标,不同的是各税种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税收的立法目的从宏观层面出发,指导各税收微观税制结构的设置,使其趋于完善,从而更好的实现立法宗旨。但是由于专门的环境保护税在我国税收立法中长期缺位,环境保护相关税逐渐绿化,充当着保护环境与调节资源的作用,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使环保税收更加专业化,但另一方面,立法宗旨与功能的相近会带来相关税种之间的交叉,不利于纳税人权利的保护,也不利于税制结构的严谨与完善。

资源税在开征伊始,主要以调节资源差级收入为首要目标,调整因自然资源而带来的差异,资源的开發虽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也由于过度开发等行为对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特别对于资源型地区,生态破坏与资源枯竭日趋严重,经济亟待转型,资源税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改革,在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财税[2016]53号)中,明确了资源税改革的目标,将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引入体系,立法目的产生异化,与环保税存在交叉。消费税的立法目的也相类似,首先以调节消费行为与增加财政收入为主,其次是环境保护。环保税、资源税与消费税三个不同税种之间,立法目的存在交叉,重叠的立法目的容易导致对纳税人的重复课征,造成不同法律的冲突,这样既不利于纳税人权利的保护破坏税收公平原则,也容易造成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性,发生法律效力与权威减损的法律后果。因此,如何协调好环境保护税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的关系,是我国理论与立法实践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征税范围存在税制性重复征税

所谓税制性重复性征税,指的是一个国家对同一或非同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课征多种税或一种税多此课征所引起的重复征税。①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学界对经济转型升级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关环境保护的绿色税种备加关注,自我国出台专门的环保税后,税种内部与税种之间的协调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征收的资源税明显存在范围过窄的问题,仅将原油、煤炭、天然气等作为应税品,已远远不符合现行经济的发展水平,特别对于资源型转型地区来讲,森林资源、水资源等也面临着污染与破坏严重的问题,但是环保税同时也规制水污染排放的问题,本应由资源税征收的范围,同时也涉及环境保护税,存在税制性重复征税的问题。资源型地区的产业多以高污染、高耗能为主,多数赖以生产的产品早已被开征消费税,在环境保护税开征后,此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污的大量大气、水体、固体等废物必然同时会受到立法管制,纳税人负担加重,征税存在重复。特别是对于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燃料,由于其保持着自然资源的属性,在开采环节必须缴纳资源税,如此一来,不夸张地说,是形成了环保税、资源税、消费税的“三重征税”。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三者之间的税制结构问题,我们可以得知,例如煤炭、燃油作为原生材料的自然资源,应当属于第一道资源税的征收范畴,同时又基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考量,该产品也被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经生产环节使用后,该能源产生的废物又会是环保税的征税重点。因此,综上所述,不同税种的征税范围存在交叉,易造成重复征税的后果。

三、对策

环境保护税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的征收,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与生态调整存在重要意义,特别自我国新出台专门的环保税后,敦促企业保护环境与节能减排的力度大大增强,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绿色税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问题,立法目的交叉,征税范围重复,不利于绿色税制体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配下,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期实现环境保护税与相关税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一)外部总趋势:环保税优于传统税

由于我国同其他采用复合税制度的国家一样,都难以避免税制性重复征税的问题,环保税与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传统绿色税种之间的重叠问题难以避免,如何在保证纳税人总体税负不产生较大变化的條件下,进行局部调整,促进税制结构趋向完善,实现更好的环保效果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根据法理学原理,环保税作为新法,且同时作为税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特别税种,应享有法律适用的优先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税法在立法中开宗明义,明确以保护环境作为立法的主要目标,较之其他税种,环境调控功能居于主要地位,财政收入的功能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基于环保功效的法律位阶划分,应以环保税优先,其他税种次之,有利于实现绿色税制的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

(二)各税种实现内部优化

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利用环保税这一绿色税种,来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但目前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的相关税率设计、收入用途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我国目前施行的环保税,基本平移排污费制度,税率水平偏低,因此,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尽快提高环保税率,有效助力转型发展,同时,在税法以及相关的实施条例中,对环保税的使用用途予以明晰,以此保证环保资金对于环境治理的后续投入,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需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应着力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努力建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发展目标。

对比其他主要税种,资源税在收入功能方面作用有限,但是其对于资源型转型地区的调节作用却不容小觑,针对应税资源从开采与销售环节进行征收,资源税的这一税制设计,对资源型地区起着重大意义。但是我国目前资源税立法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征税范围过窄,水资源虽设立了改革试点,却并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因此,应该扩展资源税的作用范围,适当调高资源税率,与环境保护税相配合,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源头上遏制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实现全面保护资源、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顺利实现转型的目标。构建奖罚分明的立法体制,对资源绿色开采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行为给予优惠,鼓励企业在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山西省作为重要的资源转型地区之一,其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据全国各省同种矿藏储量首位的铁矾土、珍珠岩、镓、铂等珍稀矿藏,应尽快纳入征收保护范围,通过资源税的征收,促进各种资源合理开采和使用,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对于消费税与车船税的内部优化也同样如此,加强税种的环保属性,促进税收功能和税制结构的绿化。消费税应该进一步扩大对高污染高耗能的应税消费品的征收,充分发挥消费环节对污染和消耗的规制问题,实现对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矫正与调整。考虑到征税的实际操作性,消费税的征收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污染耗能产品,还应从征税范围的选择性出发,实现与环境保护税的有效衔接,通过增加特别领域的税负成本,引导企业向更清洁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关于车船税的改革,应该进一步拓宽税收优惠措施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覆盖范围,为公共交通提供更有力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环境的保护与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私家车的尾气排放。充分考量机动车船的尾气排放量、燃料污染物等环保指标,根据污染程度大小施行差别化税率,同时对选用清洁能源的新型环保车船,诸如电动汽车、太阳能车船等,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实现鼓励新能源发展的目标,弥补环境保护税对机动车等流动污染源的调控不足,更好的配合环境保护税以达到提高整体环境质量的目标。

(三)实现绿色税收体系化

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税与相关税的完善,应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环境税制的体系化建设,构建绿色税种制度,形成亿环境保护税为核心,其他相关绿色税种作为辅助,共同实现税制体系的绿色化。

四、相关税种的征管问题与解决机制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绿色税种的征管与协调,同样是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运用现代化的思维对征管制度展开研究。环境保护税作为新开征的税种,不同于其他传统绿色税种,其征管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于我国的税收征管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山西省为例,作为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山西省在2018年4月迎来环保税第一个首征期:征管对象为省境内所有直接向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固体废物和噪声4种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截至目前,山西省确定环保税纳税人8650户,实行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环保税。②并且,秉持“财政体制统一规范、财力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出台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环境保护税省级分享30%,市县分享70%。③我国目前环保税的税收征管制度,属于三级联动制:税务机关为主导者,环保部门为协作者,地方各级政府予以配合协调,征管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实现我国绿色税种对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环保税的征管制度与征管效率欠缺理论与实践经验,尚需完善,正如我国日前在国际税务大会上提出的,坚持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从管理与服务入手对制度进行改进,实行联动集成,同时完善关联征管软件的优化,建成更强大的智慧税务系统。④特别对于资源型转型地区来讲,应该紧紧围绕“造环境、促转型”要求,加快推进环保税改革,强化税收征管,以环保税改革的丰硕成果推动转型发展。

五、总结

环境保护税与资源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环境保护相关税,共同搭建起我国的绿色税制的桥梁。因此,应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做好立法衔接工作,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征税和税制之间的交叉问题,保证各税种在环境保护这一整体目标下,实现有机统一,并且将环境保护税这一专门税种,作为整个税制体系的核心,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绿色税种的征收与协调,必然会促进资源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清洁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注释:

①《我国环境保护税的体系化思考》刘继虎、罗之凡;《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

②数据来源于山西省财政厅统计.

③政策来源于山西省税务局.

④来源于国际税务大会的讲话.

参考文献:

[1]刘继虎、罗之凡,《我国环境保护税的体系化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

[2]陈雪平,《立法价值研究—以精益学理论为视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褚睿刚,《环境相关税的法际联动与位阶划分》,《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刘建徽、周志波、刘晔《双重红利视阈下中国环境税体系构建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5.

[5]孔翠英,《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税制优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

[6]统计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财政厅.

(作者系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石莹菲

第五篇: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摘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污染的治理关乎人类生存与健康,自党的十九大会议以来,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了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打造绿色环保的发展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以及积极建设生态工程,推广绿色生态技术等方面,提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工业废水、汽车尾气和生活垃圾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环境污染治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治理主体单一,排污处理不到位等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一、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还关系到民生利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过去相比,虽然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保护是必然趋势。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环境保护工作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危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每一个公民都应主动加入到环境保护事业当中,推动环境治理的现代化发展。第二,环境保护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忽视环境恶化带给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均已注意到环境恶化带来的冲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探索更有效的环保治理手段,转变过去那种牺牲生态环境追求经济利益的模式,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治理,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第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的共同期盼。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近些年国内外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社会舆论越来越多,人们愈发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必须要做好环境治理工作[2]。

二、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治理主体单一

环境污染的治理并不是某部门或某主体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但是站在大局上来看,公众自主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不高,同时缺乏公众参与的渠道,未能形成社会多方共同配合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格局。

(二)排污处理不到位

近些年,政府部门针对企业的排污处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有的企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未能全面落实,无法达到政策或方案的预期效果,大大增加了后期治理的难度。在多元的污染类型当中,最为严重的污染形式为水污染,为此需要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当作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工业废水,里面会夹杂一些重金属或其他化学物质,产出量较高,如果处理不到位便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3]。

三、環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打造绿色环保的发展体系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但是如果单靠自我约束是很难取到理想效果的,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健全法制结构,制定一个系统的绿色发展体系。第一步,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与体系,适当地调整和补充既有的法规。第二,要不断健全生态投入的政策,有关部门应适当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在争取国家专业补助的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到环境保护事业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第三,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对那些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行业提供一定的补贴,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改造,责令污染处理不达标的企业推出市场,大力推行绿色能源和绿色技术,适当地调整污水处理与生活垃圾处理的费用标准,利用制度有效控制,确保绿色环保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国内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这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治理环境。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动员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垃圾分类和资源节约,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4]。

首先,要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当下,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够高,主要是因为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了解不多,为此需要想办法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进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忧患意识,发自内心地保护环境。其次,积极开展技术宣传与推广活动。目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加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书籍和报刊等形式向人们传递循环经济的概念,同时宣传绿色技术。最后,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培训,通过培训活动鼓励全体公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三)积极建设生态工程,推广绿色生态技术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从身边的小时入手,坚持不懈,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要想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力建设生态工程,比如绿地、公园、花草、树木、水资源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环境的改善需要采取新设备、新技术来推广生态文明,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的环境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以杭州为例,该城市是我国节能减排的模范城市,在城市里积极推广绿色技术,降低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节约了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了变废为宝,对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刺激消费。我们可以充分借鉴杭州的发展模式,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方法,让绿色生态技术造福人类[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针对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可以充分参考上述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引入绿色技术和工艺,节约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保证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明玉. 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02(05):40-41.

[2] 刘昭弟,张春丽,罗芳林.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3):89-90.

[3] 苏丽,马景顺. 河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对策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3(01):17-22.

[4] 李华. 生态环境视角下环境污染治理对策解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20(10):32-33.

[5] 王传贵.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策略[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6):121.

作者:赵光

上一篇:工商管理硕士论文下一篇:护士职业倦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