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习作为孩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小学习作指导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阅读习惯, 为习作储备资源

记得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一篇生动的作文决离不开好的素材, 更离不开学生丰富的语言文字基础。在小学阶段, 仅靠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 才能为写作储备丰富的资源, 厚积而博发。为此教学实践中, 我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做有兴趣的事情总会让人心情愉悦, 事半功倍。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利用这一年龄特点, 每天课前我都会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孩子们也会随着故事变化而思绪万千, 我强烈地感受到故事对他们的吸引。时间久了, 孩子们的故事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为我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兴趣基础。于是我抓住契机鼓励他们阅读大量课外书, 将自己读过的好故事在班上分享交流, 并将喜欢的课外书推荐给大家阅读, “读书角”平台还将这些好书收集起来资源共享。每天课下孩子们争先抢读的场面总是让人欣喜, 我也会暗喜:阅读培养已经初见成效。同时, 为拓宽他们的阅读面, 不定期地向孩子们推荐一些优秀的畅销书籍也是必做的一件大事。师生同读同研一本书, 互相交流读后收获, 以及每月评选的“读书小博士”的美誉都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与快乐。

2 阅读积累, 让习作多姿多彩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孩子们有了好读书的习惯, 教师只有适时引导读好书, 通过大量阅读和记录笔记, 丰富词汇, 就能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实践中我发现, 阅读积累, 既是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感知, 也是一种文字记录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因此平时教学中, 我坚持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积累训练, 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先通读全册书, 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反复读, 读中悟, 并将所感所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将书中的好词好句及好段好篇进行摘抄。这样一来, 孩子们的词汇量及写作素材都丰富了, 必然就不会惧怕写作了。

3 生活体验, 使习作羽翼丰满

有人说:生活是无字的作文, 作文是有字的生活。的确,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 说自己的话, 学生的作文之“源”才能解决。本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为缺少观察和发现而被忽略。因此, 习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素材, 回味中发现生活新意和情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与说话其实本是同一目的, 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精辟地点明了说话与作文的紧密联系。为此, 指导孩子们说话, 并从课余闲聊中选择喜好富有新意的话题予以作文, 能有效地促进说写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师都知道“写日记是积累生活素材的最好方式”, 于是教学实践中, 我大力推行“小组循环日记”这一做法, 动员孩子们每天一记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不苛求立意, 不要求谋篇, 随意发挥, 只要求叙述内容的真实和语句的通顺。总之, 在孩子们的日记里, 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明白:作文就是“口说我心, 手写我口”, 如同说话一样这么简单。

4 方法指导, 促习作神采飞扬

作文指导在作文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作文前的指导尤为突出, 它会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学生能否写好一个陌生的作文题目,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叶老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实践中练习。”所以, 作文指导中对于写作技巧方面只是点到为止, 更重要的是打开孩子们的思绪闸门, 启发他们丰富想象。习作前, 先来一番“口头作文”前奏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热情, 而且互动交流中就可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习作。教师可在“前奏”中, 渗透一些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特色手法, 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 孩子们对这些写作方法就能心领神会, 比起孤立地让学生凭空想, 效果自然好得多。

除此以外, 教材范文的导向作用和欣赏价值也是功不可没。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是学生作文的典范习作。特别是教材将主题内涵相同的文章积累在同一单元内, 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总结出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摹仿的本能, 摹仿就是学习。”现今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就是“从仿到创”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文教学中, 挖掘课文内在的行文思路、写作方法及风格, 会潜移默化地将作者的写作方法迁移到了学生的创作中。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叙述到事情发展的高潮时突然收笔, 其意尽在不言之中, 给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此时, 抓住这个空白“续写课文故事”, 既可拓宽课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又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 有形无形之中都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5 修改讲评, 助习作如虎添翼

很多时候, 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 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教师改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方法。叶老先生的深刻体会是:“教师给学生改作文徒劳无功。”那这种传统的教师改作文的方式能不能转变一下, 让学生自行修改。教师只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适当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改让学生思考决定。秉承叶老的教导, 让学生在“自改”中体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真谛, 最终养成自己修改的写作习惯, 受用终生。小组可互评互改, 取长补短, 有利于共同提高写作技能。

作文讲评可谓是一次习作指导的最后环节了。看似是本次习作的终点, 实为再次习作的起点, 好的讲评能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神奇效果。因此, 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 除要总结本次习作共性的优点和不足之外, 更要肯定和鼓励构思新颖、立意独到的“特别作品”。文章只有突出“新”与“特”才会避免“千人一面”。重视了这方面的指导, 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 耳目一新。

总之, 作文指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放飞心中梦想, 丰富作文之源, 活化生活之材, 就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创新之法, 实践中做到灵活变通, 因材施教, 因时制宜, 必将甩掉“两怕”尴尬, 迎来一片作文教学璀璨的“艳阳天”。

摘要:小学生习作一直以来都是倍受师生的重视和关注, 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浓墨重彩”。然而面对这一“重彩”本应乐此不疲, 但师生表现出来的“老师怕改作文, 学生怕写作文”的“两怕”现状却是令人担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不断探索研究, 实践中得出:探索出一条高效作文教学之路才是帮助师生摆脱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轻松,习作

上一篇: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在农村电网中的应用下一篇:某联气田污水单独回注适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