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学习心得

2023-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美学原理学习心得

美学原理学习参考书目

美学参考书目:

[1]《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等著

[2]《美学原理新编》杨辛、 甘霖著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4]《美的历程》 李泽厚

[5]《美学》 黑格尔

[6]《1844政治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

[7]《人间词话》 王国维

[8]《艺术问题》 苏珊·朗格

[9]《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英伽登

[10]《美的现实性》 伽达默尔

[11]《进入澄明之境》 张世英

[12]《诗学》 亚里士多德

[13]《判断力批判》 康德

[14]《美学新论》 蒋孔阳

[15]《美学散步》 宗白华

[16]《美学与意境》 宗白华

[17]《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

[18]《美学与哲学》 杜夫海纳

[19]《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 姚斯

[20]《审美经验论》 彭立勋

[21]《美学原理》 帕克

[22]《文艺对话录》 柏拉图

[23]《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

[24]《美育书简》席勒

[25]《美学原理》克罗齐

[26]《文心雕龙》刘勰

[27]《华夏美学》李泽厚

[28]《诗艺》 贺拉斯

[29]《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

[30]《美育与人生》蔡元培

[31]《谈美感教育》朱光潜

[32]《悲剧的诞生》尼采

[33]《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34]《美学》朱立元主编

[35]《中国美学史教程》王振复

[36]《现代西方美学史》朱立元主编

[37]《美学》杨春时

[38]《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易中天

第2篇: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

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

B.1735年

C.1740年

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

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

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 A.美在理念

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

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

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

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

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 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第 1 页 共 24 页 A.感知

B.表象

C.情感

D.理解 16.想象得之在瞬间(D)。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

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

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

B.突然性

C.专注性

D.透明性

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A)。

A.是一致的

B.有一些共同点

C.根本不同

D.差异很大

19.悲剧性冲突源于(A)。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

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

D.日常生活的不幸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心理悲剧

D.问题悲剧

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C)。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B)。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

D.艺术游戏说

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A)。

A.艺术本质角度

B.艺术价值角度

C.艺术起源角度

D.艺术功能角度

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C)。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C)。

A.仿象

B.喻象

C.兴象

D.抽象

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D)。

A.创造有我之境

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C)。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

D.智慧教育 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

C.鲁 迅

D.毛泽东

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美的本制裁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第 2 页 共 24 页 C.美的规律理论

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

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ABCDE)。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

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 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 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 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D.物质性 E.历史性

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ABCD)。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

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A.科学美 B.艺术美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

36、37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37.丑:(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 (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8.崇高:(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答:(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答:(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a.人生的意识。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第 3 页 共 24 页 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c.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答:(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答:(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对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是梁启超、国维与谁

D蔡元培 2关于审美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审美活动是人类唯一的价值需求 B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C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 D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 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C审美活动

一 西方美学的历史开始于1750年。 否

第 4 页 共 24 页 二 蔡元培曾经发表“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审美活动等同于艺术活动 B审美的层面是艺术本体的层面 C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D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5、50年代前后的美学大讨论是以批判谁的美学观点为中心的是 A朱光潜 三 柏拉图第一次将美和艺术的观念引入哲学体系。 是 四 名著《存在与时间》是朱光潜的名著。 否 6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D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7下列关于审美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C A是人类可有可无的精神文化活动 B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生存活动 C是人性的一项基本价值需求 D是美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8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 C A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C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 D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五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是 9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C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史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10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1对人文学科说法正确的是B A人文学科是实践的工具 B人文学科可以完善人格 C人文学科没有用

D人学学科有直接的实用性

六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艺术活动。 否

七 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是 12下列不属于文化大综合内容的是 B A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综合 B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结合

C19世纪学科精神和20世纪学科精神的结合 D以上都不对

13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D

第 5 页 共 24 页

B费希纳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14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A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D《谈美》

八 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和体系,西方美学不能包括中国美学。 是 15“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是谁说的? 席勒

九“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李白说的。 否

16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象”是实在的世界

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

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 17美学科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唯物主义问题 B反应性问题 C辩驳性问题 D认识问题

18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 C A见山是山

B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C“依靠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D心无外物

十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是 19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B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20下列人物中,最早开始从理论上探讨美是什么的是 D柏拉图 十一 古希腊的美是一种单纯的、完整的、和谐的美。 是 十二 审美活动都属于艺术活动。 否

21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思维模式是 A A主客二分 B天人合一 C主客统一 D天人分离

22“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 C柳宗元 23下列不属于古希腊式美的因素的是 C

第 6 页 共 24 页 A单纯的 B完整的 C部分的 D和谐的

十三 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是

十四 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是 24对意象世界描述最贴切的是 D A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 B是存在的敞亮

C意象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D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和存在的敞亮二者的统一 25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C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十五 《天净沙秋思》是李贽的作品。 否

十六 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距离有助于产生美感。 是 26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是谁的理论 A海德格尔

27集中反映朱光潜先生致力于中西美学融合的是 A《诗论》 28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 B柏拉图 十七 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 是 29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 A美感是认识

B审美意识要求天人合一 C美感是体验

D美感能够产生生理上的快感

30不能用来代指“美感”的概念是 B A审美经验 B审美意象 C审美意识 D感兴

31“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是谁说的 A王阳明 十八 美感是从审美意象方面表述审美活动。 否 32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 B A坚持主客二分 B跳出主客二分 C坚持情境交融 D坚持天人合一

3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日常生活所说的“美”和美学研究中的“美”是一个概念 B狭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 C广义的美指的是古希腊式的美 D“美”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第 7 页 共 24 页 十九 美的社会性不在审美主体,而在自然物本身。 否 二十 《易经》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人的生存和命运。 是 34“人类求知是出于本性”是谁的话 B亚里士多德

二十一 《易经》中的八卦体现了人的生存和命运与世间万物的联系。 是 二十二 所有的西方美学家都赞同心理的距离理论。否 35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叫 B审美风尚 3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现在就是当下直接的感兴。 B美感具有直接性

C美感的直觉性就剩美感的超逻辑、超理性的性质 D审美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

二十三 美感与生理快感是相同的。 否

37《我的人生故事》的作者海伦凯勒是哪个国家的人 A美国 3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时代风貌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

B社会中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影响 C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个人的格调不会产生影响

D时代风貌是哪个时期意象世界所显示的时代特色 二十四 愉悦性是美感的重要特性。 是

二十五 真理具有相对性,依靠人的思维只能达到逻辑的真。 是

39站在现实生活的立场上探讨自然美的本质的美学思想家是 B车尔尼雪夫斯基 40能显示大唐前期的博大胸襟的陵墓是 C乾陵

41在美学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崇高”和“美”的美学家是 A博客 二十六 德国的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四契机”。 是 二十七 时尚是上层人士的特权 否

42下列美学范畴,属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是D A崇高 B悲剧性 C优美 D气韵

4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二十八 时尚的扩张和流行往往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过程。 是 二十九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 是

44“时尚使得莎士比亚每一个剧本中有一半不适合我们时代的美的欣赏”是谁说的 A车尔尼雪夫斯基

45美感的主要器官是A A耳目

B嘴 C鼻 D手

第 8 页 共 24 页 46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它呈现出现博大恢弘的气象 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三十 禅宗认为事物的意义在于事物之外。 否 47不属于“现量”的含义的有 B A现成

B过去的认识 C现在

D显现真实

48“去蔽、澄明、敞亮”是谁的主张? D海德格尔 49下列人物中,最早发现移情作用的是 C亚里士多德

三十一 在审美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的物质性。 否 三十二 王夫之强调美感的直接性,这与其受到禅宗影响有关。 是

50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D A感知 B表象 C情感 D理智

三十三 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作家。 是

三十四 伽达默尔认为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与其他体验相并列的体验,而且代表了一般体验的本质类型。 是

51“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是谁说的? C吉卜玲 52以下对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美感是超实用的,超功利的 B生理快感起于实用的要求的满足 C美感是和生理快感完全对立的

D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所支配,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 53以下哪项不是张世英认为的人与世界融合关系的特征?B A内在性 B统一性 C非对象性

D人与天地万物相遇相融

三十五 所有的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否 54以下不属于社会美范畴的是 B A人物美 B自然风光 C日常生活 D风俗民情

5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B纯审美的眼光是不存在的

C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

第 9 页 共 24 页 D自然美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美是内容大于形式。

三十六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 是 三十七 唐朝的乾陵是李承乾的陵墓。 否 56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C车尔尼雪夫斯基

三十八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 是 三十九 美感与生理快感是相同的。 否 57对休闲描述不恰当的是 D A是一种生命状态

B以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为内容 C是一种行为方式 D是无所事事

58美国哲学家苏姗朗格提出了 B A艺术直觉性 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 D艺术游戏说

59一个地方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称之为 C A节庆 B风情 C民俗 D狂欢

四十 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是 四十一 王夫之认为诗就是审美意象。 是

60提出“至乐无乐”审美愉快境界的是 C庄子 61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 B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寓意性 D写实性

62“观念比通过观念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有意思的多”是谁说的?B杜尚 四十二 艺术的本体是艺术品本身。 否

63“一个塑像的美绝对不可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绝不可能比本人更美”是谁说的 A车尔尼雪夫斯基

64下列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 B高峰体验是一种手段体验

C正在高峰体验中,人们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 D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会有一种整合的自我感觉

65 20世纪心理学美学流派的中的“格式塔”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B阿恩海姆 四十三 黑格尔将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是 6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诗言志”,但“志”不等于“诗”。

B“诗言志”最早出现在《左传》和《尚书》 C王夫之区分了“诗”和“志”的界限

第 10 页 共 24 页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7《京城玩家》中把谁成为京城第一大玩家C王世襄 6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艺术品是意象的外化

B艺术的本体就是美,艺术和美是不可分的 C狭义的美是审美意象 D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

四十四 魏晋时期注重人的风姿风神,其中嵇康是魏晋人物风范的代表。 是 四十五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的民俗风情。 否 69以下说法有误的是B A自然美是一个历史范畴 B自然是全美的

C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有高低之分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与人的审美意识有关 70在审美创造中,直接决定作品价值的是D A审美联想力 B审美知觉力 C审美理解力 D审美想象力

四十六 音乐形象是确定的、明晰的。 否 四十七 “美是生活”是黑格尔的观点。 否 71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四十八 《四分三十三秒》因钢琴优美的旋律受到众人赞扬。 否 72“美是生活”这个观点出自于以下哪位人物? C车尔尼雪夫斯基

73“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是谁说的?板桥

74黑格尔对自然美的看法是A A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B美在于自然物的属性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四十九 所有的自然风景都是美的。 否

五十 观念艺术家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的根本问题在于“意蕴的虚无”。 是 75“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是谁说的 A王国维 五十一 王夫之认为诗即时审美意象,诗歌意象是情和景的内在统一。 是 五十二 一件艺术品的创造,其中心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是 76《北平情歌》是谁的作品 B林庚

五十三 美学只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层面,否则与一般的艺术学没有区别。 是 五十四 茶酒在中国古代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 77“自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哪位诗人的诗 D陶渊明

第 11 页 共 24 页

B郑 78《第聂伯河上的月夜》是哪个画家的作品 B库因兹 79《四分三十三秒》是谁的音乐作品 C约翰凯奇

五十五 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的感官接受,主体的审美感知就无法实现。 是 8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 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

8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B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82以下对曹雪芹说法正确的是D A他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 B他追求情的解放 C他追求有情之天下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五十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展示了优美景色引起的开朗进取精神。五十七 实用艺术往往也是非功利的。 否 83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五十八 人的快乐来自于生命运动的自由和谐。 是 84最早的史前壁画是A A拉斯科岩洞壁画 B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C沧源司岗里崖画 D撒哈拉地区壁画

85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 A读 B悟 C观 D品

86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是 B A《天工开物》 B《园治》 C《营造法式》 D《说园》

五十九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指的是眉毛。否 六十 中国山水画中的“高远”、“平远”、“深远”中,尤以“深远”境界最高。 否 87下列对贾宝玉的说法错误的是B

第 12 页 共 24 页

否 A他对少女们都具有一种怜爱之心

B他被“天”抛弃意味着他进入了无限、永恒的人生 C他对生命、人生及存在具有形而上的体验 D他的内心充满着恐惧、渴望、爱情、死亡

8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康德 89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它的悲剧性的主题是美的毁灭

B它的人生感表现为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 C它仅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 D它杂糅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

六十一 2002年,研究大审美经济的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得到了一个诺贝尔的经济学奖。 是

六十二 中国古代强调“意在笔先”。 是 90第一次提出意象这个概念的是 B刘勰 91形式美的最高标准是 C A整齐 B对称 C多样统一 D比例

92对诗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A诗歌的意蕴具有宽泛性

B诗歌传达的是确定的逻辑认识 C诗无达志

D诗歌艺术的美感具有丰富性

六十三 诗的意蕴很难用概念来把握。 是

六十四 审美理想从微观方面确定审美主体选择审美对象的范围。 否 93表现母爱伟大的《麻雀》是谁的作品 B屠格涅夫 94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它是封建来世形象的历史 C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六十五 悲剧与命运紧密相关。 是 六十六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否

95以下属于理论著作的内容与艺术作品意蕴的区别的是D A理论著作内容使用逻辑判断和命题形式报答;意蕴不容易使用这种形式 B理论著作内容是逻辑认识的对象;意蕴是美感、审美感兴、审美体验的对象 C理论作品内容是确定的有限的;艺术作品带有多义性、宽泛性和不确定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96喜剧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想象,所以比滑稽更具有C A社会性 B历史性 C严肃性 D规范性

第 13 页 共 24 页 六十七 诗史意味着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实录来读。 否 97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的美感D 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六十八 观念艺术家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的根本问题在于“意蕴的虚无”。 是 六十九 意境是意象中间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 是

98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C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99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C A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10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A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道” B他的思想受到汤显祖的影响 C《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

D《红楼梦》的悲主要在于一种审美理想的破灭 101《园冶》的作者是 D计成

102“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拿手杖的姿势就可以知道”是谁说的 D巴尔扎克 103下列不属于人物美的是C A灵魂美 B精神美 C形体美 D风姿美

104“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谁说的 A朱熹

七十 “生态美”就是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美,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是 七十一 冯友兰说一个境界首先是功力境界。 否 105 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哪国失败而告终 C法国

七十二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否 106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生态美学在我国已发展成熟

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可以成为建立生态美学的思想资源 C中国传统美学是“生”的哲学,生就是仁,就是善。

D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

七十三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一半美。”是罗纳说的。 否

七十四 形式美的审美标准在各民族有明显的差异性。 否

第 14 页 共 24 页 107以下哪项是青少年美育需要注意的D A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 C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08 以下不属于曹禺作品 D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茶馆》

109审美能力又叫什么C A审美想象能力 B审美评价能力 C审美直觉的能力 D审美鉴赏能力

七十五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是 110当艺术形象具有了()时,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D A美好的形象 B内在的情感 C独特的思想 D深刻的意义

111《园冶》是哪个朝代的造园著作 C明 七十六 诗的意蕴很难用概念来把握。 是 七十七 柏拉图最早提出了理念说。 是

艺术美

(一)作业

单选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B.纯审美的眼光是不存在的。

C.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 D.自然美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美是内容大于形式。

2、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 B A.客观性B.主观性 C.寓意性 D.写实性 判断题

1、诗史意味着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实录来读。

2、黑格尔将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第 15 页 共 24 页 是

艺术美

(二)作业

单选题

1、构成人体美的因素有①形体②比例③曲线④色彩B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 D.透明性 判断题

1、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的民俗风情。

艺术美

(三)作业

单选题

1、以下对观念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它认为只要能传达一种观念的就是艺术。

B.它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

D.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术流派。

2、美誉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 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 D.智慧教育 判断题

1、美学只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层面,否则与一般的艺术学没有区别。

2、敦煌的壁画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场景。

艺术美

(四)作业

单选题

1、《京城玩家》中把谁成为京城第一大玩家?C

A.刘义杰 B.马未都C.王世襄 D.张德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B

A.仿象B.兴象 C.喻象 D.抽象 判断题

1、休闲是一种无所事事。

第 16 页 共 24 页 是

2、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美育

(一)作业

单选题

1、谁提出的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 C A.亚里士多德 B.狄奥尼索斯C.尼采 D.黑格尔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判断题

1、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忧郁惆怅包含着对命运和存在的一种忧患。

2、“脂评”透露了一些有关曹雪芹个人情况

美育

(二)作业

单选题

1、《葬花词》集中的反映了谁的人生感?A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2、以下对德育和美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德育是“礼”的教育,内容是“序”。

B.美育是“乐”的教育,内容是“和”。 C.德育和美育可以互相取代。

D.美育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重要作用。 判断题

1、王国维是禅宗文化的代表。

2、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美育

(三)作业

单选题

第 17 页 共 24 页

1、以下艺术中不属于优美风格的是?B

A.拉斐尔的绘画 B.歌德的《浮士德》

C.莫扎特的音乐

D.普希金的诗歌

2、“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出自:A A.《审美教育书简》 B.《论美》 C.《诗的艺术》 D.《美学散步》 判断题

1、审美能力是一种体验人生的能力。

2、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人生境界(上)作业

单选题

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 C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C.普希金 D.契诃夫

2、以下关于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说法正确的是?D

A.德育不能包括美育

B.加强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C.加强美育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判断题

1、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没有紧密联系。

2、审美能力是体验人生的能力。

人生境界(下)作业

单选题

1、《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 (C) A.直接性 B.突然性C.专注性 D.透明性

2、下列不属于王夫之:“因明学中现量的分类的是 (D) A.现成 B.现在 C.显现真实D.现实 判断题

1、实施美育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2、审美能力是一种体验人生的能力。

第 18 页 共 24 页

美学原理

选择题

1、关于审美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B.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

C.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 D.审美活动是人类唯一的价值需求。

2、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

A.美是什么B.美的本质 C.美的思维模式 D.美的存在

3、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喜剧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想象,所以比滑稽更具有C

A.社会性 B.历史性C.严肃性D.规范性

5、不属于“现量”的含义的有 B A.现成 B.过去的认识 C.现在D.显现真实

6、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是?B

A.《天工开物》B.《园冶》 C.《营造法式》 D.《说园》

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 C A.直接性 B.突然性C.专注性 D.透明性

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生态美学在我国已发展成熟。

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可以成为建立生态美学的思想资源。

C.中国传统美学是“生”的哲学,生就是仁,就是善。

D.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

9、下列不属于古希腊式美的因素的是: C A.单纯的 B.完整的 C.部分的 D.和谐的

10、在美学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崇高”和“美”的美学家是 A A.博克 B.夏夫兹伯里 C.康德 D.席勒

11、以下对观念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它认为只要能传达一种观念的就是艺术。

B.它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

D.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术流派。

12、“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谁?

D A.谢朓 B.谢灵运 C.谢玄D.谢赫

13、通感是: 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

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 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第 19 页 共 24 页

14、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C A.《宋元戏曲考》 B.《人间词话》C.《谈美》 D.《红楼梦评论》

15、以下不属于美育的功能的是? D

A.培养审美心胸B.培养审美能力C.培养审美趣味 D.培养审美意象

16、以下关于脂砚斋说法错误的是? B A.他曾在早期对《红楼梦》做出重要点评。 B.他就是曹雪芹本人。

C.他透露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一些情况。

D.他非常了解创作的内容和背景。

17、对地理环境对生物的活动的影响研究最好的是 A A.泰纳B.温克尔曼 C.杜博斯 D.孟德斯鸠

18、关于席勒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他认为感性冲动就是审美冲动。

B.他认为人都具有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 C.他提出了游戏冲动的说法。

D.他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是统一的。

19、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B A.形象性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20、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D 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21、标志着尼采哲学的诞生的是哪一部著作? C 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人性,太人性的》 C.《悲剧的诞生》 D.《善恶的彼岸》

22、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没有介绍的理论是: B A.叔本华的悲剧理论

B.里普斯的移情说

C.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D.荣格的心理学理论

23、对人文学科说法正确的是 B A.人文学科是实践的工具 B.人文学科可以完善人格

C.人文学科没有用

D.人学学科有直接的实用性

24、“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是谁的话? C A.林黛玉B.史湘云C.贾宝玉 D.薛宝钗

25、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是 C A.举止 B.言谈C.格调 D.教养

26、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B

A.吴道子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27、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28、关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他们是小说中对生活最敏感,体验最深刻的两个人物。

第 20 页 共 24 页 B.他俩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一条主要线索。

C.在情榜上,贾宝玉被评为“情情”,而林黛玉则是“情不情”。

D.他们两个人都常常忧郁惆怅。

29、美感的实质是: C A.天人合一 B.主客分离 C.情景交融D.审美活动

30、在用心理学来解释美感的美学家中,提出“直觉说”的是 B A.立普斯B.克罗齐 C.康德 D.谷鲁斯

31、以下属于李泽厚的美学观点的是? B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C.美是主观的。 D.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32、“自我实现的人”是由谁提出的? C A.皮亚杰 B.荣格C.马斯洛 D.斯金纳

33、以下不属于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四种划分的是? D A.自然境界 B.天地境界C.功利境界 D.宇宙境界

3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审美的层面是艺术本体的层面

B.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C.审美活动等同于艺术活动

D.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35、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D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B.内容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内容重要D.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36、《京城玩家》中把谁成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C A.刘义杰 B.马未都C.王世襄 D.张德祥

37、以下对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美感是超实用的、超功利的。

B.生理快感起于实用的要求的满足。 C.美感是和生理快感完全对立的。

D.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所支配,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

38、“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 C A.白居易 B.韩愈C.柳宗元 D.王安石

39、”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边可以知晓。”是谁说的?C

A.韦伯 B.贝多芬C.巴尔扎克 D.福塞尔 40、一个地方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称之为 C A.节庆 B.风情C.民俗 D.狂欢

41、下列对贾宝玉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他对少女们都具有一种怜爱之心。

B.他被“天”抛弃意味着他进入了无限、永恒的人生。

C.他对生命、人生及存在具有形而上的体验。 D.他的内心充满着恐惧、渴望、爱情、死亡。

42、以下不属于人物美的三个层面的是? D A.人体美 B.人的风姿与风神C.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D.心灵美

43、下列不属于近代美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是: D A.梁启超B.王国维 C.蔡元培 D.朱光潜、

第 21 页 共 24 页

44、()的萨特认为,正是审美创造了美。 B A.美国B.法国 C.英国 D.德国

4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D A.感知 B.表象 C.情感D.理解

46、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 C A.托尔斯泰 B.屠格涅夫C.普希金 D.契诃夫

47、以下关于悲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由人的行为造成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使人得到净化。

B.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 C.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是坏人。

D.尼采认为悲剧给人的美感是“形而上的慰藉”。

48、“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是谁说的? A A.体力系 B.席勒 C.黑格尔 D.汤因比

49、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 D A.艺术功能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 C.艺术起源角度 D.艺术本质角度 50、以下对“体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狄尔泰予以概念化。

B.它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相关的经验。

C.它在德语中是“经历”的意思。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判断题

1、冯友兰说一个境界首先是功力境界。

2、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3、人体美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4、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5、所有的西方美学家都赞同心理的距离理论。

6、法国美学家顾约认为美感和享受美味的感觉是不同的。()

7、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没有紧密联系。

8、《时装信使》每期要刊出3种左右的新发型。()

9、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

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展示了优美景色引起的开朗进取精神。

11、表象就是物的形象。

12、红学家们普遍重视脂砚斋的美学思想。

第 22 页 共 24 页 是

1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意象世界层。

14、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15、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

16、自然物具有社会性,所以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

17、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主要是看一部作品能不能呈现出一个意象世界。

18、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

19、中国山水画中的“高远”“平远”“深远”中,尤以“深远”境界最高。

20、诗的意蕴很难用概念来把握。

21、汤显祖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22、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就是艺术活动。

23、人的快乐来自于生命运动的自由和谐。

24、《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的民俗风情。

25、休闲是一种无所事事。

26、一件艺术品的创造,其中心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27、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

28、审美能力是一种体验人生的能力。

29、音乐形象是确定的、明晰的。

30、凡是艺术作品都应当是情景交融的。

31、在审美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的物质性。

32、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整个社会,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33、美感是从审美意象方面表述审美活动

34、李白是禅宗文化的空灵代表人物。

第 23 页 共 24 页 是

35、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36、实施美育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37、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的感官接受,主体的审美感知就无法实现。

38、社会美往往能够引发人对命运的体悟。

39、《易经》认为天地万物与人的生辰命运息息相关

40、服饰自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服饰毫无疑问就是审美客体。

41、美具有客观性,是永恒的。

42、中国戏曲是虚拟的特点,虚拟就等于写意。

43、王夫之认为诗就是审美意象。

44、动物的生活和人的生活一样,都是一种有觉解的生活。

45、“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红楼梦》中的枉凝眉。

46、“脂评”完全是脂砚斋一个人对《红楼梦》的评语。

47、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48、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49、《红楼梦》不能够反映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故。

50、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第 24 页 共 24 页

第3篇: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

16.想象得之在瞬间(D)。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

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

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A)。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

19.悲剧性冲突源于(A)。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

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C)。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B)。

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

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A)。

A.艺术本质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C.艺术起源角度D.艺术功能角度

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C)。

A.思想内容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C)。

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

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D)。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C)。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 迅D.毛泽东

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美的本制裁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C.美的规律理论

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

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ABCDE)。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

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

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

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

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D.物质性 E.历史性

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ABCD)。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

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A.科学美 B.艺术美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

36、37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37.丑:(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

(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8.崇高:(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答:(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答:(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a.人生的意识。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c.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答:(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答:(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4篇: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作业要求

作业:按要求撰写一篇与美学相关的短文或学习心得(2000字以内)。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素质,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美育),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评论、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美学课的重点是介绍人类审美活动的最基本情形,切实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大学美育中的基础理论课程,面向全校文理科各专业学生开放。只要你爱美,它就与你有关 蒙那丽莎的微笑

文里的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传说此女绝色盖世无双,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席美女-------中华第一美女。女性美的理想标准是什么?整体全面的美应该怎么要求?明张潮的《幽梦录》提到:“以花为貌,以柳为态,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色,以诗词为情肠。”这可谓是美女的最高境界,只是能达到者太少。 世界之大,谁是最美的女性,大家一直公认的是希腊的海伦和中国的西施。

海伦的美是如何呢?在《伊利亚特》中有这样的描诉,为了争夺海伦,斯巴达和特洛伊竟然打了十年的战争。这个世界只有好战的将军,没有好战的士兵。作者肯定没有见过海伦,但是却借助参战士兵之口说:“为了这样的美人,即使再打十年也值,我是自愿来参战的,我爱海伦,我要她留在我的国家。”怪不得两国的国王各不相让呢!海伦之美由此可见。 真可谓是闲静似娇花照水,回眸一笑百媚生。

可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我们都没有亲眼所见。虽说黄金有价,美貌无价,但是这也只是对外表的一个片面的标准。西地简单的认为:“美的女性应该脂粉气和书卷气兼而有之。云鬓蓬松,秋水映人,唇红眉黛,容颜娇媚,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翩若惊鸿,袅如春风,外在美固然很重要,这些也都是令人喜爱的,但是如花似玉,还要有智慧灵气,琴心诗韵。作到双绝,才能达到最美。她应该是整体的,多样统一的 ,内外俱佳才好。一个女人当其容貌.形体.衣着.发型和心灵.思想.才智.谈吐达到和谐统一时,她才是最全的美,即“美是和谐”

那么谁才是最美的女性呢?海伦?东方人不愿意,西施?西方人连连摆手“no !no ! no!”有没有共鸣呢?有没有统一呢?

400多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达.芬奇呕心沥血用了4年时间画成的《蒙那丽莎的微笑》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人们对她的临摹之多,复制之多,影印之多,用之插图插页,封面封底之多都史无前例。有的国家甚至将她印制在钞票上。一幅画,何以让世界如此的痴迷?一件艺术作品如此珍贵,真是一大奇迹。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美术家,艺术家,批评家去探索这一微笑的意义,但至今未能找到圆满的答案。据说画时为了让她愉快,能自然流出动人的微笑,画家请来乐师,为她演奏她最喜爱的音乐,“凡音之起,皆由心而生。”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可见音乐是主情的,是长于传情的,善于挑动人心弦的一种艺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种空灵之美的境界只能在虚实真幻隐露之间,只需略带笔意,要妙在笔外,才能真正空灵之焖的最高境界。可谓是用心良苦。据说画中人是画家的梦中情人,不然没有深沉的爱意,画家是画不出其中的情意蒙蒙。据说画中人也热烈的爱着画家,不然何以画中人能如此安详的在画家对面一坐就是整整4年。据说……。能有如此多的据说恰恰说明《蒙那丽莎的微笑》的成功。在她问世400年里,在人们的心里他始终是个活着的人,她具有的艺术美和艺术魅力高超而又永恒。画中的少妇,衣饰普雅,神色自如,清秀端庄,仪态万千。画家着重从内心的自然去描绘人物,表现了她那昂然的青春活力。一层蝉翼般的薄纱在额头上轻轻的撩起,更增添了她的妩媚,线条分明的嘴唇给人一种无以名壮的美,加拿大美术史家吉鲁曾公布过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 她那自然交叉在胸前的丰润有致的手,是优雅娴静,悠然自得,还是温存诱惑,英国医生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性学专家则推测: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实在难以说清。她那蓬松如流云般的卷发,披散下垂在裸露的颈上,别有一番风韵。尤其是画中的微笑,是圣洁,是鼓惑亦是永恒,令人百看不厌,很是耐人寻味。近日,科学家运用电脑技术做出了新的解读:“她”的微笑中带有喜悦、厌烦、恐惧等多种情绪。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分析结果是:其中包含83%的喜悦,9%的厌烦,6%的恐惧,2%的愤怒。这一研究成果将刊登在既日出版的《新科学》杂志上。不过,究竟是什么情景竟然同时勾起了“蒙娜丽莎”的四种情绪?这大概又是一个难以说清的“谜外谜”了。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利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是我们的眼睛运动的结果。按照利文斯通的分析,人眼通过两个不同的区域来观察世界。一个是中心区,被称为视网膜的中央小窝,它让人们看到颜色,认出印刷符号,辨别细节;另一个是外围区,它分布在中央小窝的周围,是人们区别黑白、捕捉运动、分辨阴影的区域。当人们观察别人时,常常注视对方的眼睛。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人们首先注意的也是人物的眼睛。当观察者眼睛的中心区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外围区”视线会落在她的嘴上。鉴于外围视区的观察特点,它会很快地注意到蒙娜丽莎颧骨的阴影,这些阴影又恰恰使人们意识到笑容的存在。但是,当直接观察蒙娜丽莎的嘴时,人眼的中心区又不会注意到阴影,所以“人们永远无法从她的嘴上看到笑意”。由此,利文斯通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笑容时隐时现,完全是因为观察者的视线在其脸上游动产生的效果。当我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美丽笑容所迷惑。看着看着,恍然有所感悟,只觉得爽意的眼泪直涌上来……是的,蒙娜丽莎的千般美,万般美,及至的美都在她那甜润迷人的微笑上。

画家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战士,他高举思想解放的巨手冲出中世纪的黑暗帷幕,向腐朽的神权和残酷的禁欲主义开战。歌唱崇高与自由,追求幸福与欢乐,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了画家一种审美理想,表现了中世纪被压迫和窒息的人性的觉醒和复苏。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空灵含蓄的,富有神秘色彩的,给人回味无穷的。她的笑是迷,耐看,耐思,耐捉摸。像音乐中的华彩,时而高,高扬到无法举首瞻仰,时而低,低沉到大海中的深渊,令人安然消魂。不同的观者,不同的感受,多样而又统一,像少女的天真?少妇的会心?嫣然一笑是那么的难以理解,羞涩?温柔?闲雅?诱惑?得意?还是暗示?表情似乎时刻在不停的变换着,难以揣摩。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一种美。一种空灵含蓄的美,一种有限的艺术形象,给人一无限的艺术遐想的品味。 美主要是被欣赏到的,美就是活在某种欣赏里面的东西——鲍桑葵 美是生活,美是和谐,美是微笑,美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1] [2] 下一页

第5篇: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2.优美: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3.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1.艺术美: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2.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一门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3.美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审美与教育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活动既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审美活动。 1.现实美:现实美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等等。

2.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3.审美客体:审美客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客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与审美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另一方。审美客体自身具有规定性,是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

1.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 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审美发生的根本原因。

2.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有实用功能又可供人休闲或观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

3.格式塔: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型”,是在人的知觉中呈现出来的式样,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1.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 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色。

1.表情艺术: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这两门艺术。

2.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 3.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

2.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具有鲜明艺术创造性的产品制作活动。工艺美术作品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美起源于“游戏”的审美发生学说被称为“游戏说 ”,其代表人物是 席勒和斯宾塞。

5.人的外在美体现在形貌美、服饰美、 风度美 三个方面。 6.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画面运动性、 时空自由性 心理真实性 。

7.在审美文化中,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 审美生产 审美调节 审美消费

8.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 形象性 娱乐性 、 自由性和普遍性。

4.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 和情感愿望。

5.审美文化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审美生产、审美调节 、 审美消费。

6.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两大重要特征是“消解”与“复制 ”。 7.现代西方早期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有 移情说、内模仿 说、 距离 说和直觉说。

8.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_否定型喜剧 、肯定型喜剧、 含泪喜剧三种。

4.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形象性、一主体性 、审美性。 5.-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 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 6.鲍姆嘉通于1735 年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一概念。

7.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 人文,环境的美,其中物质环境美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美、 社区环境美、居室环境美。 8.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形体、节奏、色彩 、质感 、空间组合等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4.1750年 鲍姆嘉通 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这一年被称为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纪元。

5.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 歌 乐 舞 三者合一的。 6.音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包括丰富的 情感 性、意义的象征 性、形象的 模糊 性。

7.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不同,戏剧可以分为喜剧 、悲剧、正剧三种。

8.奥地利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哪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

9.审美生产是指审美产品的 刨作 与 制作。

4.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近代(或1750年前后),德国的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5.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 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 东方园林 三种类型。

6.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 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7.摄影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是 画面构图 、光线 和 影调 。 8.蔡元培提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4.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等。

5.人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 形貌美 服饰美 风度美三个方面。 6.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蒙太奇和长镜头 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7.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形象的间接性、题材和内容的广阔性、审美情感的共鸣性。

8.社区环境美的主要内涵包括清洁卫生、 服务设施齐备、美观且有地方特色。

4.审美生产是指审美产品的 创造 与制作 。当代审美生产的主要特征是形成了文化产业。

5.美育的主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 审美能力 、培养 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健康人格. 1.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 人文 .环境的美,其中物质环境美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美、 社区 环境美、居室环境美。 2.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绘画艺术可以分为 中国画 、 油画 、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3.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形象的间接 性、题材和内容的 广阔性、审美情感的共鸣性。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审美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艺创作心理与性欲升华说、文艺创作心理与梦的运作、审美心理与无意识三个方面。

4.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8世纪中叶,德 国的_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5.社区环境美的主要内涵包括 清洁卫生;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备; 美观,有地方特色。

7.现代审美心理学派中的移情说、距离说、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立普斯、布洛和克罗齐。

8.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 提高审美能

力 、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

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 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 情感愿望

3.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4.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5.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两大重要特征是“消解 ”与“ 复制 ”。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9.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是以情感为中介形成有机统一体的。

答:对,审美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审美中的情感活动以感知因素作为基础,

审美中的情感活动通过想象因素自由扩展和抒发,审美中的情感最能在感性里表现理性。情感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9.表情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待征。

对。音乐中有组织的乐音,,通过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幅度和能量的大小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人们繁复多样、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

10.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9.摄影艺术应如实再现被摄对象,而不应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不对。摄影艺术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要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任何艺术品之所以产生美感,都是因为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0.形象性是美育的首要特点。

对。美育从欣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艺术美,它们的首要特征都是形象性,人人都要通过欣赏美的形象来接受美育。

10.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形象的间接性。对。因为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的,而语言具有抽象性,欣赏者必须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才能形成艺术形象。

10.建筑艺术主要以空间组合、形体、节奏、色彩、装饰等为艺术语言。 对。空间组合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形体是建筑物的总体轮廓,节奏是指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规律的排列和变化,色彩和装饰是突出建筑物艺术形象特性的辅助手段。 9.大众文化就是大众传媒。

不对。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是既具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事物。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等。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乃至文化教育方式、审美娱乐方式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完全可以讲,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物质前提,没有大众传媒,就没有大众文化。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强调在艺术创造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术家用“心”去创造,而不是摹写自然,基本正确地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自然美偏重于形式。对。一般来说,美的事物总是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统一,但不同的美侧重的方面有不同。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自然美的内容往往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而自然美的形式却是具体的、直接引发美感的,因此形式在自然美中占据突出和显要的地位。

1.“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2.大众文化就是大众传媒。( 不对。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是既具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事物。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等。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乃至文化教育方式、审美娱乐方式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完全可以讲,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物质前提,没有大众传媒,就没有大众文化。

9.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 对。综合艺术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元素,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们把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 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0.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对。优美的核心在于和谐,在审美类型中,优美是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优美感是各种美感中最单纯的情感,其本质就是愉快。 1.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形象的间接性。对。因为语言艺

术是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的,而语言具有抽象性,欣赏者必须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才能形成艺术形象。

2.“格式塔,l、5"理学派”认为,视知觉的“完型”遵循“简化”和“张力”两大原则。 对。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认为:那些最能够给人愉快的感觉的完型,是那些采取了最大限度简化形式的完型。造型艺术的关键在于它包含着张力。

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

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

2.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 正确。因为从美的形成看,最初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对人首先是有用、有益的,然后才可能成为美的,美的事物和功利有密切联系。

2.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对。因为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体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在对优美的事物审美的过程中,只有从生理的快感到精神上的愉悦。

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

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

1.审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人类的审美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所以说,人类审美发生最终归结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漫长历史进程。 ) 2.表情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待征。( 对。音乐中有组织的乐音,通过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幅度和能量的大小等多种方式,表现人们繁复多样、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 )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应该怎样学习美学。

答:(1)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 (2)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

(3)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和美学的历史学习。

(4)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12.简述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答:(1)丰富的情感性。 (2)意义的象征性。 (3)形象的模糊性。

12.简述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和基本方法。 (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 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11.简要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内容。 人本主义强调审美活动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把审美活动看作是人的“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阶段,看作人的“自我实现”的重要一环,看作能使人获得巨大精神享受的“高峰体验”。审美实质上就是对自我本质和价值的关照。 12.简述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1)画面运动性。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13.简述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答(1)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2)在审美活动中,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具有想象力,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越强烈;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形成审美理想,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现实美和艺术美。 (3)审美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中介,审美对象往往在想象中被涂上一定的情感色彩,同时,主观情感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抒发。 11.简要说明社会美的审美意义。

概括起来进,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

第二,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第三,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活,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12.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成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善,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 11.简要说明书法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书法艺术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5种。 (1)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又叫“秦篆”,小篆字形整齐,转角处多呈弧形。 (2)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呈方折。

(3)楷书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

(4)行书,在魏晋时期得以完善,其特点是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5)草书始于汉代,最早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章草”,后来发展为“今草”,唐代出珊“狂草。” 12.简要说明美育的主要任务。 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审美创造力。(4)塑造完美人格。 1.简述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1)画面运动性。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

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2.简述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

审美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1)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

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和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大类。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心理中,既有再造性想象,也有创造性想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从感觉、知觉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身后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多,想象的翅膀也就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强烈。

(3)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审美心理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那么,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中统一起来的呢?它们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以情感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

(4)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美的事物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主要包括:首先,对于审美对象的认识内容,不能脱离理解因素;其次,对于审美对象形式的认识,也不能脱离理解因素i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审美对象内在意蕴和意味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性因素。 1.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及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2)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3)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4)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 (5)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2.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

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得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艺术美的审美性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 11.简要说明社会美的主要特征。

(1)社会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事物中的直接体现。

(2)社会美重在内容,突出体现为美与善的统一,与一定的社会功利性密切相关。

(3)社会美具有实在性、稳定性。

(4)社会美同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等相联系。

12.简述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1)视听综合性。 (2)人物表演性。 (3)戏剧情节性。 1.简述优美的美学特征。

(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3)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简述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和基本方法。(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

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2.简要说明社会美的审美意义。

概括起来进,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第二,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第三,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活,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论述题(共30分) 试述“审美距离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1880--1934)在《作为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1912)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在各国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必须抛开实用目的与功利需要,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由功利的变为审美的,才能够真正获得审美感受。

(3)布洛的“距离说”是从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与黑格尔关于审美要保持自由欣赏态度发展而来,其核心是强调了审美活动必须摒弃实用功利目的,用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讲,就是“虚静”。布洛进一步指出,在审美活动中,这种“心理距离”必须适中,距离过远或距离过近,都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所谓距离太远,是指一种实用功利的态度或科学认知的态度,根本就没有进入审美的心境,没有建立审美的态度。所谓“距离太近”,是指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固然需要共鸣和移情,但是,心理距离也不能太近甚至于消失,如果完全把剧中的故事当作生活的真实,甚至把剧中的人物当作生活中的自我,那也同样不可能得到美感。(4)布洛的“距离说”指出了审美心理的一些重要规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至今仍有较大影响。但是,布洛的“距离说”完全否定审美主客体是在人类漫长实践活动中才最终形成的这一历史进程,过分夸大了心理距离在美感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未免以偏概全,把复杂的问题过分简单化了。尤其是布洛将美与美感混淆起来,把美单纯归结为主观心理的产物,使他最终落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之中。

举例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内容。

答 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一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先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潜能和价值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重要理论,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之父”。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关于人的七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由下而上依次是:第一层,“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或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避免危险等,引申涵义还包括社会安定、生活保障等;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渴望在家庭、亲戚、朋友、单位、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在给予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中享受温暖;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敬,胜任工作、事业有成,从而得到肯定的评价和赞扬等等;第五层,“认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求知、探索、认识和理解等,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内在动机,认知和好奇心分不开,人的认知天性推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第六层,“审美需要”,包括对于对称、均衡、秩序、完美等形式美的追求等。马斯洛是第一位把审美需要当作人的基本需要的心理学

家;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指个人特有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它是金字塔的顶尖,是人的所有基本需求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完满人性的体现。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各种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各种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人,将会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 3.人的潜能和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生物进化论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就是人的内在价值。潜能得到发挥,也就是价值得到实现。 4.“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追求目标,它强调完满的人性,强调以生物学为依据的人的本性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完满的人性”主要指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或潜能,这些潜能的充分发挥就被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的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有着坚强的信念和决心,都有着积极的创造性,对很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很少失望、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得创造的乐趣,同时在创造性工作中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更全面地享受生活,自然地发挥着全部生理、心理功能,他们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发展潜力与实现潜能的需要。(5分)5.“高峰体验”:马斯洛进一步指出,“自我实现”的重要特征便是“高峰体验”。高峰体验的最大特征,就是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时的一种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会感到欣喜若狂、销魂落魄、如醉如痴,它是人的存在最完美、最和谐、最幸福的一种境界。高峰体验的时刻,人有一种反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极度欢乐,人的心胸仿佛豁然开朗,体昧到宇宙、人生的无穷奥妙,仿佛进入了天堂,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达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高峰体验”来自于创造的冲动和创造的激情,来自于科学发现和伟大的灵感,来自于爱情与异性的结合,来自于人与大自然的交融,更来自艺术创作活动与审美欣赏活动。

13.请结合审美实例阐述想象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答: (1)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2)在审美活动中,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具有想象力,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越强烈;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形成审美理想,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现实美和艺术美;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在审美欣赏中显现诗情画意,不能领略自然的优美与壮美等等。

(3)审美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中介,审美对象往往在想象中被涂上一定的情感色彩,同时,主观情感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抒发。

3、论述人文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1.广义的人文环境是指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狭义的人文环境特指一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风尚构成的社会氛围。人文环境的美是进步社会形态的表现,是进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表现,是先进的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人类美好的社会人文理想的体现。

2.构成人文环境美的要素包括先进的生产力和进步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繁荣的文化事业等。

.3.生活方式即人们在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生活方式的美是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

健康、科学的活动方式体现。文明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以及精神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活动方式,体现为劳逸结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指按照科学的规律生活,“终身学习”体现了当今文明生活方式的特征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14.请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

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

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 与严峻冲突。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2)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 大、气势宏伟。

(3)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 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4)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

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

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

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

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5)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

方的平衡、统

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

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求一种阳刚之美。 13。试述“移情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 (1)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

有很大影响力。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1807 -1887)和他的儿子,他们有关审美

中移情作用的论述,为后来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

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1851-1914),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

觉》、t论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等。立普斯的移情说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中最 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5分)

(2)移情说的功绩在于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什么是移情作

用呢?就是指人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将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当作是有生命、有

情感的,与此同时,人自身又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进而和事物发生共鸣。(10分,包括举例说 明。)

(3)立普斯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的,他重点研究了审美欣赏心理,他认为审美欣赏实

际上就是一个移情过程。立普斯认为,审美感受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审美主

体的内在情感,也就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同情感”。只有这时,审美客体才在审美主体心目中成

为审美对象。由物我分离、物我对立的状况升华为物我同

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审美的 境界。(10分,包括举例说明)

(4)移情说对于移情作用做了细致研究,特别是立普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了人在观赏几

何形体时产生的心理错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这是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移情

说又是一种唯心主义美学理论,它把这种美感中的移情现象从认识论范围扩大到本体论范围,

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所谓美丑,一切都只是人的主观移情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人类实践活动是

移情作用的基础,反而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都不过是“我”的移情的结果,这就成为地地道道 的主观唯心主义了。 13.试论人的内在美。

答: (1)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内在美是抽象的、无形

的,看不见、摸不着,它必须通过外在的言行来体现,内在美的感性形式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

听其言,观其行,而后能窥见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作为一种社会美,人的美是有深刻的

社会内涵的,人的内在品质的社会价值是判断人的美的重要尺度。(5分)

(2)具体而言,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丰富的

美好情感和智慧、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

①人的美和崇高的理想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理想就是人们在头脑中预想的。希望实现的 目标。在美的理想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图景的富有激情的想象,它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的新

世界的蓝图,也是人的精神美的集中体现。

②人的精神美还体现为人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③具有丰富的美好情感。美好的情感是人的人格美的主要体现,对人类生活和生命充满

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之情、真挚的爱情、真诚的友情、令人感到温暖的亲情等,都是人 物美的重要构成成分。

④聪明智慧、渊博的学识有助于增强人的美感,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15分) 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

方式。性格决定人的活动方向和心理风貌,使人的精神具备了个性感情特征,是人的内在美的

重要方面。性格美的表现是热情、开朗、活泼、诚恳、果断、稳重、刚强、机智、幽默等。 13.试论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答:(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艺术形

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

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 欣赏也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

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

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得艺术

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艺术美的审 美性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 试论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答:(1)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

(3)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人

类审美发生的根源最终归结为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4)所以说,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审美发生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调子:不同光照下的色阶变化 视域:画家眼睛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不同形态物体:多种不同形态的物体组合在一起,物体之间在形状、体量、质感等方面各不相同.

消失点:与画面成角度的平行线,在透视图中向远方伸延,越远越集中,最后消失在一点,这个点就叫消失点。

平行透视:在所画的景物中,有方形的平面与画幅平行的现象,有一个消失点,叫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在所画的方形物体成角透视图中有两个消失点的,叫做成角透视。

结构:物体内在的结构关系。

高光:光线照在物体亮面时产生的反光。 质感:物体表面材料、质地的感觉。

全因素素描:以明暗关系来表现物体的形状、体积、质感、空间等。

主点:也叫心点,画家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

设计素描:不注重物体的明暗关系、光影变化和质感效果,它更多的关注于物体的结构组合、穿插、关系和形体的构成。 素描: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

视平线:眼睛观察物体时与眼睛成水平的假想的横线,视平线随观者角度变化而不同。

投影: 光线照射物体时产生的影子。

视角: 画家眼睛所能看到的上下左右范围的角度,一般视角为60度。

成角透视:在所画的方形物体成角透视图中有两个消失点的叫做成角透视。

第6篇:《美学原理》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学原理》2012版

主要参考书:

《现代传播美学》 曾耀农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6月第一版

《新编美学教程》 王一川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上海 《美学基础》 孟唐林 窦俊霞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2月 北京 《美学漫话》宗白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 武汉 《美学》(法)于斯曼著 商务印书馆 1995年12月 北京

《实用美学》彭明福 朱云才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年重庆

《图说美学》常宏著 华文出版社 2009年 北京

《广告美学》赵会霞著 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北京

《美学其实很好玩》陈韵鹦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 长沙 绪论

为什么开设此课

“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美学是广告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何谓“美学” ? 此“美”非彼美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

研究“美好”的学问, 侧重哲学、伦理学;

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侧重心理学、传播学。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更侧重人文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

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基本问题  美本身  审美心理  艺术

 美学中的“语言”。

 美学的学习方法  呈多元化趋势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

4、学习美学要学习审美文化,为审美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 特点:

 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 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 美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

一、“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 “真善美”是人们的永恒追求。  陶冶情操,拥有梦想。由本能走向“人性”。

二、“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 价值观导向,规范社会行为。

三、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 第一章美学

第一节、美学传统与当代

一、西来的美学

美学为何产生于西方?

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 美的特征:

1、形象性

2、文化性

3、社会性

4、新颖性 

二、“二传手”式的中国美学

 中国现代美学的三大来源:日本、西欧、前苏联  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 

 第二节美学的主要观点及流派

1、本质论美学

 “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 代表人物:柏拉图  柏拉图谈美

 事物总存在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本质。

 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它的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 “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  苏格拉底谈美

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无人自愿为恶。

 目的论

 “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它要达到的目的适应性。”  案例:道德总是为人的本质需求服务。  方法论

 金汤勺 未必适用。

 案例:歌曲《我和你》《山楂树之恋》  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2、神学美学  美自天成

 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奥古斯丁)  美的赏心悦目终究来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  事物间存在着客观的“关系”,如比例、对称、秩序等。  案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学派

 西方最早涉及美的定义。  美是数的关系的和谐。

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 黄金分割:

1:0·618或1·618:1  美的人体比例符合黄金分割。  英雄(神)的人体比例。  神学美学的积极作用

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其独特的“肌理”,需要“完整的”接受。  现代科学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未超过10%。

 神学美学的消极作用  人并非“无所作为”。  讨论:“无为而治” 

3、认识论美学

 产生于17-19世纪的欧洲,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 17世纪欧洲哲学出现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的统治的潮流。 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先有美的概念,后有美的体验。如“丰腴”与“骨感美”。  认识论美学有如下几种形态:

 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  案例:

4、语言论美学

 强调“语言”对美的引导作用。

 在此“语言”不仅是狭义的语音符号,而且扩展到非语音符号,如绘画、建筑、雕塑、香水、广告、时装等。 

5、文化论美学

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

 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审美问题进行研究。

 任何艺术都不过是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文化的一种形态而已。  强调欣赏是处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公众阅读行为。  案例: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的异同  第二章 审美体验及其类型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的发展,对美的本质的探求日益让位于对美的体验的研究,出现了美的哲学日益让位于审美心理学的趋势。

 第一节 审美体验

一、审美的形成与发展

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鉴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是外物的形式契合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 审美是特殊的瞬间性人生经历,代表着人生意义的瞬间形成。  审美体验的含义

 审美体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  审美体验是对生命理想形象的顿悟。  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感兴。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 日常体验与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集中、凝练和理想化。 日常体验是构成审美体验的不竭源泉。

 案例: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案例

 某法国航空公司的平面广告

 “舒适的旅行,犹如晨露般的沁人心脾。”

 广告内容是一片巨大的叶子和一滴同样大的露珠,而飞机小的好象一支刚出生的小蜻蜓。

 “平和的天空,犹如坐禅入定后的安详。”

 画面是一个健康的女人的漆盖和手,而飞机被锁定在食指和大拇指之间。 

二、审美的特征  直觉性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尼采

“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佛洛伊德

 历构性

审美体验受历史、文化、社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审美的共性与差异

时代性——“燕瘦环肥”。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民族性——“岁寒三友”。松、竹、梅

个体性——

 超越性 超功利性 超现实性

 案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第二节审美类型

一、优美和崇高

 优美是一种狭义的美,是最浅显、极易被人们所接受的美的形式。  优美——和谐、柔性的美。

 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不同因素的和谐统一。  亚里士多德把美的一般形式明确的规定为秩序、匀称和大小。  优美的美学特征:一般侧重于平静和谐的愉悦,阴柔的美。  如:“光滑”、“渐变”、“不露棱角”、“颜色鲜亮而不强烈”。  安格尔名作:泉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 ·晏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诗僧志南 崇高——又称“壮美”,一种带有神圣性和严肃性的美。

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

“天之生人,不是让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朗基努斯《论崇高》 崇高的美学特征:

是惊心动魄,而非玲珑雅致。

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就是崇高美。

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 崇高的事物让人恐怖和惧怕,但同时也夹杂着快感。 案例:烟花

博克认为:丑与崇高之间有某种一致性。 案例:斯德哥尔摩症 崇高的美有赖距离感 案例:距离产生美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崇高分为两类:

数量的——主要涉及体积,如大海、高山、金字塔等 案例: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 力量的——指人的勇气和尊严

案例: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对猎狗的抗争。 对崇高美学特征的运用: 哥特式教堂 雕像《大卫》 故宫太和殿内景 崇高美的作用: 激励人的潜质, 提升人的境界。

案例:中国达人——无臂钢琴家刘伟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案例:“鹰和松式的美”,“莺与柳式的美”——朱光潜 父爱,母爱。——笔者

二、悲剧感和喜剧感

悲剧的鼻祖——《酒神颂》

悲剧的真正起源已经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起源于古希腊酒神祭祀。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这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

约公元前534年左右,被后人尊为希腊悲剧之祖的狄斯比斯把酒神颂中合唱歌的赞歌和悲歌改写成对话式的台词,这是希腊悲剧的雏形。”《酒神颂》发展到後来,逐渐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范围——悲剧的形式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体。 悲剧感的根源 命运说——古典

偶然中之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过失说——亚里士多德 案例:《俄狄浦斯王》 对立说——黑格尔 案例:《安提戈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亲情PK国法 悲剧感的本质

两难说——追求理想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悲剧性快感理论——痛并快乐着 人的动物本能 悲剧感的审美功用 认知作用 教育作用

鼓舞作用——悲剧充满了崇高感——悲壮 案例1 电视剧《胡雪岩》片尾曲“去者”

人鬼天地万金似慷慨/浮生若梦安载道/唯苦心良在/红颜依惜挥去还复来/生死命注休怨早/殇情暗徘徊

无奈何青春逝去/无奈何江山真易改/情意无价亦无保/ 天降仇敌忾/无奈何路回星移/无奈何时运他人宰/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 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夙愿扁舟寒江钓/风掠须发白 案例2 歌曲《:我所爱的让我流泪 》

让我多情又让我伤悲/爱上你加一倍/寒风吹散了最后的枯叶/心都碎/连爱你都不会纠缠苦追/一场大雨下得下得都不退/我收拾好了心情残缺/远走高飞/呜咽/想不起你是我的谁/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逼着眼眶的泪/我想我们的爱飞了/没有甚么我无所谓/顶多再孤单一夜/原本应该的完美/就差那么一点点/我所爱的居然让我流泪/背着我满腔满肺苦水/珍惜/真心/还不是一滩水/我的爱怎会如此苦味/眼前的路竟如此漆黑/再会/幸会/我要飞

案例3 歌曲《望春风》

谁说女人心难猜/欠个人来爱/花开当折直需摘/青春最可爱/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多自在/只为人生不重来/何不放开怀 喜剧感

古希腊喜剧源于宗教活动。阿里斯多芬创作了《蛙》等作品,被称为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触及当时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描述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他在《蛙》一剧中提出,推崇一个诗人的标准,要看他是否为国家教好人民。

喜剧性的本质 人为何发“笑”

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化为虚无的感情。 案例:啤酒的泡沫是如何装进去的? 喜剧感的美学特征

基本内容: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丑”—— 虽丑陋而不致人痛恨 基本手法:夸张——常态与特例的巨大冲突。 案例:《皇帝的新衣》

美感特质:笑——认认真真地做傻(错)事 喜剧性美感的类型 机智 讽刺 幽默 案例:

“用笑的方式哭”

一辆没有驾驶员的面包车从坡道上滑行而下,撞了一辆宝马,车主瞪大了眼睛说:“狗日的高科技,真正的无人驾驶。” 《疯狂的石头》 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天下无贼》

 “我很忙,现在事业正处于上升期” 《疯狂的石头》  悲剧与喜剧

 悲剧——用错误的方法追求正确的结果。  喜剧——虽丑陋而不致人痛恨  正义的力量遭遇挫折——悲剧  非正义的力量遭遇挫折——喜剧 

三、自然美  自然美的形成  “自然的人格化”  自然美的发展

 致用——洞穴壁画、古玉

 比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畅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洞穴壁画  自然美的构成  原始风光  人为景观  自然美的要素  形状美  色彩美  声响美  流动美  人文美 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

 下江陵 ——李白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自然审美的意义

 强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 培养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 陶冶人的高雅情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四川乐山大佛

四、社会美 人的美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美的核心。

社会美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美的核心。 社会美的特征:

1、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般显示出时代、民族、阶级的特征。

2、美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侧重于内容美。

3、美具有实在性、明确性和稳定性。 社会美的分类

人的美

社会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

1、人的美 人的外形美

“远看身材,近看相貌,细看眼睛,再看风度。” 人的气质美 人的服饰美

是指着装和修饰的美。

着装的美:

服装美不等于着装美。着装美要求适用、合身、协调、规范。 修饰的美:

人的外在美离不开一定的修饰。化妆成为人类美化自身的一种重要手段。 佩戴饰物对人体也有美化作用。 人的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品德和心态、知识和智慧等方面。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是人的内在美的核心;良好的品德和心态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内容;较多的知识和智慧是人的内在美不可缺的。

人的内在美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内在美具体表现在行为美、语言美、表情美等方面。

案例:雷锋及其雷锋精神

2、社会生活美 生产劳动美

创造的美。主要包括劳动方式美、劳动过程美、劳动技巧美、劳动产品美等。

科学技术美

智慧的美。科学成果美具有抽象性、理智性,是一种内在的美。

日常生活美——家庭、饮食、居室环境、旅游等 社会变革美——暴力革命/和平演变

案例:中东四国政治转型 案例:《7点新闻报道》

五、艺术美

是艺术本体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是艺术主体创造出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第二自然”。 “第二自然”——主观审美与客观真实的融合。

是创作主体见之于客观,作用于客体的对象化产物,即艺术生产主体按照预期目的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成果。  艺术美的特征:

1、艺术创作的新颖性。

 与众不同才能出类拔萃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 浓缩的都是精华

3、艺术作品的情感性。

4、艺术形态的持久性。

 艺术美的作用  启迪认知功能,  交流情感功能,  愉悦娱乐功能,

 感化教育,陶冶情操功能,

 自由创造()功能。

 作品欣赏

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 原名: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出自音乐剧《艾薇塔》(Evita)剧情内容是描述阿根廷前第一夫人伊娃·贝隆从一个受尽社会歧视的私生女到权倾阿根廷的主政者的传奇一生。

 摇滚bo yellow  第三章 审美媒介 第一节审美沟通

 语言沟通六要素:  发信人(Addresser)  收信人(Addressee)  语境(Context)  信息(Message)  触媒(Contact)  代码(Code)  案例:《红楼梦》第23回

 主要内容:元春省亲后,贾府继续完善大观园的工程,元春下谕令众姐妹及宝玉住进大观园。宝玉住进大观园后的一天,在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恰巧被在此葬花的黛玉遇见,两个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读完西厢后,偶然听到从梨香院传来的曲子声,其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子,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眼中落泪,如醉如痴,“原来戏中也有好句子。”

 第二节审美媒介

一、从媒介到审美媒介

 媒介(media)原指一种使两个个体发生关系的中间人或中介物。      媒质,也称介质,是指物体系统在其间存在或物理过程。 媒体,指向受众传播信息的系统

媒介,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工具 审美媒介 传播形式:

听觉传播——语言、音乐等

视觉传播——文字、绘画、工艺品等 听觉+视觉传播——戏剧、电影、电视等 媒体的分类:

核心媒体(core media) 边缘媒体(peripheral media) 区域媒体(urban media)

二、审美媒介及其演变 工艺媒介 口语媒介 如:劳动号子 案例:《大路歌》 文字媒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手工印刷媒介  现代大众传媒  报刊、图书  广播  电影  电视  展览  网络媒介

 第三节审美媒介文化

一、审美媒介的作用

 接触与情境——审美媒介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审美本身。  案例1:歌曲《情人山》  案例2:汉字与书法  案例3:网络虚拟世界

 主导与叠合——审美活动的多重选择  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  案例:名著改编影视剧

 媒介的变化——世界的演化与文明的变迁

 媒介是人的器官的延伸,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拓展。  案例1:说书——广播小说——影视剧

个人魅力——团队精神

二、媒介共生与多态竞争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美媒介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生产的格局,推动着审美活动的变迁。  口说文化与文字文化

 案例:中国传统社会口说文化与文字文化并

行不悖;

报刊与“白话文”

简化汉字与汉字拉丁化

汉字输入法

 文字与影像

 案例1:视听与阅读

 19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无线广播。

 20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是欧美广播媒体的黄金年代。  我国广播媒体的黄金年代是50年代到60年代。  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于英国。

 二战以后,电视业兴起,20世纪下半叶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传媒,同时成为最吸引的审美媒介。

 据统计,一个普通美国人平均每天看四小时电视,这他(她)到65岁时已在电视机前坐了9年。

 互联网的崛起。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 传媒专家预测,互联网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媒体。  案例:电子书

 印刷媒体和电讯媒体的功能作用

 印刷媒体是通过文字和图案作用于人的视觉达到传播目的。

特点是宣传时间长久、便于查询和存留,具有自身重复宣传功能。 

电波媒体的特点是传播迅速、广泛、适应性强、感染力强。 

三、媒介变迁对审美文化的影响  媒介传播文化,媒介影响文化。  文化艺术走向产业化

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 

 第四章 门类艺术与美学  艺术门类

 表演艺术——表现性的、动态艺术,如音乐、舞蹈。

 造型艺术——再现性的、静态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书法等。  语言艺术——兼有表现性和再现性,如文学。

 综合艺术——再现性的、动态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 实用艺术

 第一节表演艺术的美

一、表演艺术的含义

 音乐是典型的表情艺术。

 音乐表现情感是概括的、宽泛的,因此,音乐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有的音乐并没有明确的现实内容或情感内涵。这给表演者和欣赏者留有进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也有可能引起人们的不同理解甚至曲解。

 音乐是声音运动的时间艺术。

 音乐的构成: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复调、曲式,统称音乐语言。  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 音乐的材料——声音来自情感、表达情感、激起情感,是所谓“激情的语言”。表情性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 舞蹈

 舞蹈是人体造型的时空艺术。  表现性是舞蹈的本质属性。

 表演性是舞蹈赖以存在的基础。

 舞蹈三要素: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

二、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和表现性

 再现性艺术——以模仿、叙述生活为主要功能,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  表现性艺术——以抒发内在的情感体验为目的,着重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属性,是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  人的心理活动变化会引起生理节奏的变化。  节奏被认为是“音乐的生命”。

 舞蹈的特质是在动作的节奏的调整。

 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变化,给节奏一定的情调贯穿则形成韵律。 3.过程性和流动性

 过程性——三维空间与时间轴  流动性——转瞬即逝,不可凝固。

 音乐与舞蹈的差异——“歌主声,舞主形。”  听觉比视觉更具观念性,“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迹。”(钱钟书)  心理学显示,人类大脑的表象记忆90%来自视觉器官,因此舞蹈比音乐更具明晰性。 

三、表演艺术的审美功能

1.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绪陶冶功能

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2.具有娱乐身心,促成身心和谐的功能

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用某些旋律、节奏可以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的和谐。

 “乐行而志清”(荀子)

 “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阮籍) 3.具有协调群体关系,培养群体意识的功能。

 案例:集体舞、交际舞  第二节造型艺术的美

一、造型艺术的含义

 运用可感的物质材料和色彩、线条、构图等表现手段,以塑造空间静态形象反映生活或表情达意的艺术。

 造型艺术在空间中展开,作用于人的视觉,呈静态,因而又称为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 

1、绘画 

2、雕塑

 雕塑形象的高度概括性。 

3、建筑 

4、书法艺术 

5、工艺品  九龙大玉海

二、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1、具有形象直观性

 以形表意

 “绘画所要做的事一般不是造成使人可用肉眼去看的东西,而要造成既是本身具体化而又使人可用心眼去看的东西。”(黑格尔)  案例:“踏花归来马蹄香” 

2、具有瞬间永固性

 案例:古希腊雕塑《拉孔奥》  赏析:罗丹的《青铜时代》 

3、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

三、造型艺术的审美功能

1、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2、挖掘美,凝固美。

3、既养眼又实用

 花式肥皂

 第三节语言艺术的美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

 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审美介质塑造形象或情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  诗歌  小说  散文  文学剧本

二、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丰富的想象力

 形象创造和形象感受都依赖于想象力。  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审美体验。

2、叙事和抒情兼长

 《兵车行》  《琵琶行》  《高老头》

3、语言结构和话语情境多样

 “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高尔基)  语言有四种功能:传达意义(内容),传达情感,传达态度(语调),传达意向(目的)。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4、情与理相生相容

 思想性  哲理性

 案例:元曲《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风波是怕,唇舌休挂,鹤长凫短天生下。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蠢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

三、语言艺术的审美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

 记载历史,反映社会。  孔子评价《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赫尔岑)

2、特殊的思想道德涵养

 “劝善惩恶”,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  案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社会责任与市场价值

3、语言美和写作示范

 案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 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 求新求异不相师  第四节综合艺术的美

一、综合艺术的含义

 含义:以演员创作角色为主,包含多种艺术元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 包括:戏剧、电影、电视等。  与个别艺术的区别:

 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用所有方法解决一种问题。  特点:

 时空再造性与演员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  以解构、调换、压缩、延长、重组等方式再造时空。  以演员创作角色为主,常常决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主角的名气成为票房的“集结号”或“毒药”。)

二、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  戏剧艺术

 戏剧是指借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媒介来传达和感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 它依赖剧本,与文学有关。有舞台布景,与绘画有关。有配乐,与音乐有关。

 它主要是靠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来构成戏剧性。人物动作冲突构成戏剧情节,情节的发展显示戏剧性。  影视艺术

 电影是指凭借一定程序的镜头组接(蒙太奇)构成的视觉形象去传达和感觉审美经验的艺术。

 蒙太奇是法语“结构”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对现实过程的重新组合,创造出特殊的效果。

电影以视觉画面,再现着现实,又以视觉形象揭示着人物内心生活,具有极大的主观自由性。

 课堂讨论:

 戏剧艺术与影视艺术二者在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上的异同。

 电视剧与电影在创作上的异同。 

三、佳作赏析

 《少年派》与《一九四二》 第五章美的欣赏与创造 第一节 美感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一、美感的含义

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进行观照所得到的感受。

 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和联系。 

二、美感的特征

1、直觉性 ——瞬间感受到。

2、愉悦性 

3、情感性 

4、功利性

三、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 美感的差异性:

1、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

2、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

3、审美能力方面的差异。

4、审美趣味方面的差异。

5、审美心境方面的差异。  美感的共同性:

1、美感的时代共同性。

2、美感的民族共同性。

3、美感的阶层共同性。

4、共同美感——普遍性。

 美感随着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审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

 第二节美的欣赏

一、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

 客观条件——物质手段。

 主观条件:生理反应与情感反应密切联系。

1、要有健全的审美感官。 视、听被认为是主要的审美感官。

2、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想象、理解、领悟。

3、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

4、要有良好的审美心境 

二、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

1、官能的欣赏 

2、情感的欣赏 

3、理性的欣赏

 美的欣赏的三个阶段也是美的欣赏的三个层次。

 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性的欣赏并不能截然分开,三者处在同一个审美对象中,彼此渗透交融和反复重叠,具有交错复杂的关系。  思考题:如何欣赏法国米勒的油画《拾穗者》。  第三节美的创造

一、创造美的意义

1、美化生活      

2、审美教育 

3、精神追求

二、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1、合规律性原则

 各种美的形态和各种艺术形式都有体现其审美特征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也是进行美的创造应该遵守的。

 合规律性原则就是应该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按照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对比、和谐等要求进行美的创造。

2、合目的性原则

 合目的性要求美的创造中包含着审美需要和审美价值。

 美的创造不仅要符合规律性,而且要符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不为实用所动,唤起人心理与精神的成长。

 案例:从前,有个国王带兵打仗并带头冲锋陷阵,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箭射中脸部而翻身落马,因此,他的左眼瞎了,左腿跛了。一天,他让画院的画师们进宫看清他的模样,给他画一幅肖像,对画得好的给予重赏。假如你是画师,你将如何画?

总复习题

何谓“美学”? 此“美”非彼美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

研究“美好”的学问, 侧重哲学、伦理学;

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侧重心理学、传播学。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什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美 如何创造美 如何审美 何谓“优美”?何谓“崇高”?优美与崇高有何异同?

什么是“喜剧”?什么是“悲剧”?各自的审美功能是什么?

语言沟通的六要素是什么?发信人(Addresser)收信人(Addressee)语境(Context)信息(Message)触媒(Contact)代码(Code) 案例:《红楼梦》第23回 主要内容:元春省亲后,贾府继续完善大观园的工程,元春下谕令众姐妹及宝玉住进大观园。宝玉住进大观园后的一天,在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即西厢记),恰巧被在此葬花的黛玉遇见,两个人共读西厢,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读完西厢后,偶然听到从梨香院传来的曲子声,其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子,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眼中落泪,如醉如痴,“原来戏中也有好句子。”

书法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结构/用笔/章法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是意向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社会美”包含哪些内容?     社会美的分类

人的美

社会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

生产劳动美

创造的美。主要包括劳动方式美、劳动过程美、劳动技巧美、劳动产品美等。

科学技术美

智慧的美。科学成果美具有抽象性、理智性,是一种内在的美。

日常生活美——家庭、饮食、居室环境、旅游等 社会变革美——暴力革命/和平演变

上一篇:迎接冬奥下一篇:中班3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