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说谎

2022-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纠正孩子说谎

怎样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

说谎,就是有意不说真话,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孩子说谎,家长们既讨厌,又常常束手无策。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六七岁的孩子说谎,大多是无意的。如因为贪玩忘了做作业,家长问他做完了没有,他会随口说:“做完了,早就做完了。”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孩子学会了有意说谎,如自己先动手打人,却说是别人先动手;逃学旷课,却说在学校认真上课等。孩子说谎的这种错误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逐步养成一种欺骗的不良习惯。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呢?

第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

孩子最初说谎时,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总是比较紧张的,怕被家长识破而遭到训斥,但也总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以为家长不一定在意他的话,肯定会相信他的。最初几次说谎,如果没有因被家长识破而遭批评,他就会暗自得意,以后说谎的次数会更多;如果被家长识破而受到批评,也就不敢轻易再说谎了。因此家长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及时教育。其实,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多和孩交谈,发现孩

子说谎是不难的。如经常问问孩子当天上了哪些课,参加了哪些活动,就不难发现孩子是否逃学;当孩子向家长要钱,并说是捐款时,只要问问捐款的用途,或向其他同学了解一下,便可判断是否说谎。

第二,对孩子说谎既要批评又要宽容。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帮助他认识说谎的危害性。家长应告诉孩子,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而失去的却是父母、老师、同学的信任。说谎或许一时能蒙混过关,但迟早会被他人发现真情,从而遭到人们的斥责。对学龄前的孩子,可用“狼来了”之类传统故事教育引导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在孩子承认说谎不对,表示今后改正后,家长应当表示欢迎,表示深信他会改正,成为一个大家欢迎的诚实的人。这样,孩子会受到鼓舞,彻底改掉说谎的毛病,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有的家长,在孩子承认错误后,还采取打骂等惩罚,甚至要孩子写出检讨保证书贴在墙上。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三,要分析孩子说谎动机,对症下药。孩子说谎的根本原因,是投机取巧、自私自利。但每次说谎的具体动机又是不相同的。据笔者调查分析,小学阶段孩子说谎的动机基本上有以下几种:1.为了满足贪吃贪玩的欲望而说谎;2.做了错事害怕惩罚而有意隐瞒真情;3.做了错事后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而乱下保证;4.明知同学朋友做了错事,出于“义气”、“交情”或其他原因而有意不说真情;5.自己或

帮助别人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6.为获得老师家长的欢心和奖励而谎报成绩。家长应当冷静地分析孩子每次说谎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对因贪吃贪玩而说谎的孩子,应鼓励他根据实际需要向家长提出要求,只要是说实话,家庭条件许可就应满足孩子的要求。再如,对因“义气”而说谎的孩子,既要指明纸包不住火的道理,又要讲清包庇错误并不是帮朋友实则是害朋友的道理。这样,对症下药就会帮助孩子逐步纠正说谎的不良毛病。

第四,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说谎,就是不诚实的表现。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关键是培养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好品德。待人诚实,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结下友谊,成为真正的朋友。处事老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真正做成几件事,从而取得成绩和成功。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做人,首先要从培养孩子诚实开始。待人诚实,处事老实,不但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德,也是纠正说谎等不良行为的根本途径。

第2篇:如何教育说谎成性的孩子

如何面对撒谎成性的孩子?

每位老师都接触过说谎成性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教育呢?

作为教育者,首先,我们要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想做一个诚实、招人喜欢的孩子的,他之所以说谎,在他看来,也是出于无奈。为什么说无奈呢?因为说实话,会令他受到立竿见影的惩罚,而他又不愿意接受这样或那样的惩罚,不得已以谎话来逃避惩罚。

再次,我们要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因为我们教育方式方法不对,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才会令他们说谎以求自保。

最后,我们就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事件以及学生的不同出发点来进行教育。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以身作则。所谓无恶意的谎言对成年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孩子则被视之为真正的谎话。老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并且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不要做孩子说谎的榜样。

2、尊重孩子的个性,不采取或少采取硬性惩罚措施,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理。比如,孩子因放学后在路上和同伴玩耍,回家很晚而撒谎,对家长说是老师留校了。老师可以告诉孩子,家长和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放学后按时回家,为什么要知道回家晚的真相,让孩子知道家长和老师只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如果下次不能准时回家,要让家人知道。

3、利用正面和反面教材,给孩子讲这类故事。老师可以讲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还可以讲“狼来了”等故事,让学生知道说谎的危害,也给学生树立诚实的榜样。

即使发现孩子没有马上改掉说谎的习惯,老师也不应为此而放弃对其教育,因为孩子的进步也是缓慢的,并且有可能是反复的,老师应对这类孩子有耐心。

第3篇:儿童心理学:如何辩证看待孩子说谎

当然,年长儿和幼儿的撒谎表现和原因是有区别的,但作为家长如何看待孩子撒谎,其采取的态度应该是相同的。我想,懂一点孩子心理,多一些理解和沟通,讲究一些教育技巧和方法,比之打骂孩子会更有效。本文仅供家长参考!

提问:你好 我家儿子10岁了 爱说假话 现在说假话时的神情都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了 我们家长打也打了 骂也骂了 道理也讲烂了 他还是这样 要咋办啊?

答复:孩子说谎,基本上是“情有所缘”,不要光顾着指责孩子,家长要先从自身寻找原因。打骂是最原始,最无效和无奈的措辞,对10岁的孩子基本是无用的。我将发表相关的博客,敬请关注。

说谎常常被成人认为是不太光彩的行为(除了善意的谎言之外),对于孩子说谎,家长更会感到诚惶诚恐,怕孩子学坏了。国外的心理专家做过很多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宝宝在2~3岁时就会讲完整的谎言了。听到这个结论,家长往往会感到很震惊,甚至感到惊恐。其实,父母不必对此大惊小怪--“说谎”是孩子心理发育中的常见现象。

解析宝宝爱撒谎的六大原因

1、害怕受到惩罚

事例:杯子打碎了,妈妈打屁股

3岁的男孩凯凯在家里跑动时不小心碰倒桌子,碰坏了妈妈刚刚买来的精致茶具中的2个杯子,妈妈回来后当然“龙颜大怒”,质问凯凯怎么回事,凯凯胆怯地说:猫咪刚才从桌子上蹦过去,碰坏了杯子。妈妈明知凯凯在撒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朝凯凯的小屁股狠狠地揍了几下。

分析: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建议:此时妈妈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2、想象和现实混淆

事例: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星期天爸爸带悦悦到动物园。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悦悦眼花缭乱。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如果大象长了翅膀,它这么大块头就能带着我飞回家了。回到家后,悦悦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分析:

2、3岁左右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长着翅膀的大象、和房子一样大的冰箱,诸如此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极为常见。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3、理解性心理错位

事例: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

强强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带来的“机器猫”很好奇,一把枪过去自己先玩起来,那个小朋友哭哭啼啼地找老师告状了。

老师把强强叫到一边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强强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而枪小朋友玩具的事情反而忘得一干而净了。

分析: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

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建议: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

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4、表现欲萌动

事例:其实我根本就没画完

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画一只大红苹果。“画好的小朋友请举手。”“我画好了!”康康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笑眯眯地对他点点头。康康心里很美,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个!可是没想到,老师还让他把画好的红苹果展示给大家。“糟糕!”其实康康根本就没画玩,这可怎么办啊?

分析:表现欲驱使宝宝说“大话”

幼儿期的孩子表现欲很强烈,当孩子学会一首新歌,画了一张自己满意的画,会搭一种新的积木样式或会做一种新的游戏,就会高兴地向父母显示。表现欲能增强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调动宝宝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建议:父母首先要用鼓励的言行帮助孩子巩固、发展他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如:“宝宝真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接下来对于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自我客观的认知。

5、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事例:妈妈也骗人

王阿姨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饭,妈妈说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对呀,妈妈没有生病啊。“妈妈,你哪生病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伸出手指“嘘”让我别出声。一天晚上,邻居小朋友打电话让我出来玩,我就告诉她我生病了。妈妈说:“小孩子不许说谎!”我没说谎啊,妈妈上次就是这样和阿姨说的啊。

分析: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我以后也可说谎。

建议: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传。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此基础上修整自己的言行。另外,许诺孩子的事情

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6、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事例:偷个小红花让妈妈表扬

妈妈总是当着我的面夸邻居家的小姐姐能唱会跳、长得漂亮,她从来不夸我,在妈妈眼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儿园里老师教我们剪小红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红花塞到了口袋里。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今天我的表现好,老师奖励了我一只小红花。妈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美滋滋地。

分析: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

建议: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会健康的发展。

第4篇:孩子大嘴巴该如何纠正

棉小兜 - 婴童生态毛巾第一品牌

当父母厌倦了孩子的无礼;当孩子学会翻着白眼嘲讽一切;当孩子习惯了野蛮、多嘴、或不尊重。作为家长,你很希望让一切回到正轨,让这一系列的问题迎刃而解。那么,如何正确有效的管理呢?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态度和言论的底线在哪里?

父母们经常会问:如何区分孩子的无礼、粗鲁、“新鲜”词汇以及骂人的话?专家表示,这似乎是连续性的一类行为-即,孩子用“不恰当的言语反应出的连续体”,通常由孩子的情绪所引发。

当孩子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攻击或控制,甚至很“大嘴巴”时,他们并不关心后果,也不会被自己的行为所吓到。但是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必须给予明确、并且严厉的处理。对此,我们一条条看。

如何回应孩子的无礼评论

为什么孩子会以无礼的态度与大人说话?可以肯定的是,幼儿和孩童往往不懂得表达情感,他们会观察并模仿别人,包括别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女儿在幼儿园沮丧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翻白眼、作鬼脸,那么,她很可能不假思索照搬过来。下一次,当她在家里有类似的情绪时,也会翻白眼并扮鬼脸。倘若父母说:“别这样,否则你会被关禁闭。”孩子只会愈演愈烈。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当父母用强烈的态度回应小孩的轻度无礼时,会变相得给他们力量。尤其在孩子稍大一些时,他甚至会一脸无辜的盯着父母反问:“我说什么了吗?我做什么了吗?”专家建议,当父母不表现得过于激烈,不授予孩子权力,那么这种态度会从根本上“灭绝”。这道理如同:你不陪他“玩”,他会慢慢意识到索然无味。

如何应对孩子的讽刺

在“讽刺”的话题上,孩子通常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处于压力之下时说出的风凉话;或者长时间的慢性讽刺,“安全得”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不得不说,孩子的讽刺通常学习并模仿了大人的态度。父母不妨回顾看看,当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时,是否曾有过说风凉话的经历?这类评论对孩子都具有伤害性,并且会导致他们发展出同样的防御心理,避免自己被讽刺。当感受到孩子的愤世疾俗,以及讽刺的能力时,父母首先应该自我反省。并且以身作则,让孩子体会到,讽刺除了伤害,别无它用。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另类或“大嘴巴”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有这种表现,父母就应该在公共场合纠正他们。告诉孩子:“不要这样说话,我很不喜欢。”如果孩子还不停止,带他走。

倘若小家伙用这种方式“捉弄”别人,父母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模式管教他们。如果孩子对管教不但不服,转而对父母粗鲁,同样,带他离开。随后,以摆事实、讲道理的策略管理他们。在这类事态上,父母必须保持严肃:不要让你的表情看起来无所谓、生气或者像在开玩笑。

顺便说一下,别给孩子第二次机会。他们明白: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这份管理理念,帮助他们获得最好的学习。

第5篇: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是与孩子事先定好规则。现在许多孩子在路上看见什么就非要让家长买,一旦不买就哭着不走,大部分家长碍于面子就妥协了。因此,家长事先要与孩子约定好,让孩子有规则可依,这样孩子就不会和家长讨价还价。例如,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卖小吃和玩具的特别多,许多商家很会抓住孩子的心理,就选在离园时堵在幼儿园门口卖各种饮料小吃,再加上一路上要经过好几个玩具店,孩子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忍耐力来阻挡这些诱惑。一些家长在家中就和自己的孩子事先约好:“以后我们每周去一次超市,你可以选几样你一周需要的东西,但在回家的路上不再买路边的东西。”其实,这样的规则定好后,孩子知道家中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不会在路上缠着大人要买了。

二是对不合理的要求不予回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会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是否合适。

三是要想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正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就会答应。

四是要事中态度坚决事后多与孩子沟通。当孩子任性劲上来时,家长在行为上一定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当孩子静下来后,家长可先让孩子独自冷静地想想,再跟他讲道理,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并适当举些例子。家长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形象,自己做不到的不要乱许诺,也不要用欺骗的语言哄孩子,以免使孩子误以为大人心虚、没理,从而更放纵自己任性的行为。同时,家长不要宠惯、溺爱孩子,以免助长孩子任性的行为。

第6篇:如何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面对孩子逆反心理?

很多母亲找我咨询,苦恼于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成了死对头,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真拿孩子没办法。也有一些青少年找我咨询和给我来信求助,诉说自己的父母如何霸道,真想离家出走.由于现在的孩子早熟,加上家长溺爱,变得很任性和自私,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总嫌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完全是他们说了算,自己非常反感。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普遍性,

做父母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1、采用温暖方式。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错了,往往会适得其反。试着换到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要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2、家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处理孩子的问题,父母要主动,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进行交流,父母不要有老子就老子,老子说了算的霸气思想,这只会招致孩子的对抗、反感,甚至逃避,用沉默和出走来回答父母粗暴态度。

3、处理问题,父母要步调一致。不能父亲这样说,母亲又那样说;父亲在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在一旁护短。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先商量一下对策,口径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4、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孩子的问题是错的,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父母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我觉得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交流是没有任何防线,这时不管你说什么,一般孩子都容易接受.

上一篇:钢材进场验收下一篇:情人感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