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基本管理制度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本身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就是为了形成和建构社会秩序。怎样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训机构基本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培训机构基本管理制度

探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基本路径

军队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是军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有力的财务保障,能否提高党委的理财水平,能否发挥经费的最大使用效益,财务干部的作为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当前财务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财务工作的质量。为此,提高军队财务干部队伍素质势在必行。

一、军队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一)培训军队财务管理人员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财务管理人员,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牢记我军性质宗旨,打牢部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恪守军人道德规范,培育文明风尚,强化捍卫国家利益的职能意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知识经济要求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

目前,军队财务管理存在财务法规执行效率不高,存在军队经济管理活动违规、甚至违法违纪的现象。如,有些单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习惯行政命令超越法规约束,将某些领导的个人意志凌驾于法规之上;有的单位则在财务执法活动中“宽以待人”,不注重运用法规法制进行管理,助长了执法对象藐视法规的心态;有的单位对财务违法活动的惩处流于形式,致使一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三)建设高效后勤保障队伍要求进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目前,军队财务管理存在经济效益低的现象。如,会计业务处理错误或统计指标口径不一造成的军队财务往往只注重预算的综合平衡,而忽视预算执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只注重经费的供应保障,而忽视经费的支出效益。这就使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被人为地缩小了,最终造成了内部控制成效的下降,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四)法制建设要求进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一是财务人员职业素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损公肥私、追求私利的倾向。如“看人办事,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看利办事,利多马上办,利少慢慢办”的观念不仅破坏了财务人员的形象,而且损害了军队利益。三是假凭证、假账等都是财务人员职业素养所绝不允许的。四是工作丧失正义感和进取心,个别财务管理人员对违规违纪现象视而不见,甚至“积极配合”,与财务人员应有的正义感相差甚远。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1月10日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军队财务人员也需要进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因此,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党风建设、制度建设,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法制、法规教育。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杜绝贪污挪用、虚报冒领、私借公款,防止错账差款、不合理开支和损失浪费。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法制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遵法、守法、依法做事的素养。

(五)提高人才使用效益.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同时也需要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人生、荣辱、功利问题的态度。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的发挥,对在实际工作中非财务技能和业务的处理也相当重要。因此,通过培训,重视财务管理人员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够将人才志向、意志和才干转向有利于国家和军队国防事业发展,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具备分析判断能力、运筹帷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检查指导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使用效益,以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二、军队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途径

为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技能,需要借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模式,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切实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一)加大财经法规法制培训

依法治军是军队建设的基本要求,依法理财是财务建设的根本要求。国家的方针政策、军队的财经纪律和标准制度,每个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弄清弄懂,而且要向其他官兵搞好宣传培训,让全体人员知法懂法,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做到从严执法、依法理财。

(二)搞好在职业务培训

1.自主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军队财务管理工作和内容不断细化,各项规定制度相继出台,军队财务操作管理系统也在时时更新中,这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财务部门应加大统一培训的力度,对新系统、新规定、新制度统一指导,明确具体标准,统一核算口径。

2.参加地方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成果和市场经济的开展,我们国家的会计改革也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近几年,国家会计核算体系和管理制度受国际会计要求的影响在不断完善,以期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对我们财务管理人员来说,系统的业务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也很及时。如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授课讲座、座谈会及学术报告等,能促进财务管理领域知识、技能的更新,也能促进财务管理人员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推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全面化。

3.组织学习交流和岗位带教

一方面,统一进行军内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生活费、公务事业费、基建财务管理等培训,还有入职培训、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基本技能辅导等。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也可以进行会计电算化培训等方式。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4.外聘专家进行内训

军队财务管理,管理的项目是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但也要针对后勤保障、经济收益等进行相关的财务管理。因此,从专业性来讲,财务管理是相通的,不能因为是军队财务,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殊性,就可以不遵守财务管理的规则,不遵守国家财政等规定。因此,军队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单位进行财务专业知识的讲座、报告、座谈、研讨等,不仅能够接触到新的财务理论,也可以与市场接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敏锐性、财务管理的专业性、财务管理的技能。

5.加强继续教育

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是足够的。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国防建设的进步,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其知识与技能难免会出现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知识技能的不足问题。因此,单位应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财务管理研究,参与财务审计类各种证书的考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应对新情况、新变化。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办的注册会计师(CPA)证书、国家财政部门、国家人事部门主考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特许主考的公认会计师(ACCA)证书、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主考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证书等,参与这些证书的考试,本身就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可以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6.实行交流轮岗培训

财务人员要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素质就必须实行交流轮岗培训。一是财务部门内部的岗位互换,培养全面的业务能手。通过多岗任职不仅能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任职能力,也有利于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更好地防范财经风险。二是单位之间财务人员交流。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交流,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军队财务管理的模式,做到有的放矢。

(三)定期考评财务人员队伍

各级财务部门要把考评、财务专项检查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坚持下来。一方面通过考核排名、树立典型,能调动工作积极性,促使财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发现选拔人才。通过考核能把业务全面、工作能力突出的人才选拔出来,充实到上级单位,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军队财务建设服务。

三、结束语

部队财务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军事经济工作,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只有以财务实践培育为基础,以道德理论构造为指导,适时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法制等培训,才能促进财务人员道德素养的建设与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

作者:吴小琴 江大为

第2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解读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有关要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逐步规范,但是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薄弱环节。为了解、掌握和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医政医管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起草了《要求》并已广泛征求意见。

二、制定原则

(一)强调适用性。《要求》所指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出的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结构布局等相适应。

(二)引用现行标准。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是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有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和标准涉及消毒隔离、手卫生、职业卫生防护、抗菌药临床使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和处理等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因此《要求》的内容是从现有的文件中选取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内容。

(三)保障基础医疗质量安全。《要求》的管理目标是通过执行基本标准,以降低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保证医疗安全。同时,通过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促使基层医疗机构增强依法执业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三、主要内容

《要求》重点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和制度制定,人员要求和培训。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础措施。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院多个部门,是一项平台性工作。医疗机构各个部门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有一些共性的原则和措施需要遵守。

(三)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自2003年以来,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预防和控制,制定印发了近30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技术性规范。依据已经印发的规范和标准,结合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的情况,对部分重点部门的布局流程、消毒灭菌、流程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手卫生等重点环节进行了规范。

(四)附件含卫生行业标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文言摘)

第3篇: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基本路径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的一般内容,总结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培训存在的主要弊端,认为改革财务管理培训方法势在必行,进一步提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培训的基本路径选择。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训;路径

一、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财务管理培训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1、现代财务管理要求对财务管理对象(企业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进行价值判断。一是财务管理的定量特征主要表面在统计学、经济数学等在投资决策领域的运用。投资风险的研究是财务管理的定量特征的主要表现,这种投资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既涉及实物资产。也包含有金融资产等诸多投资领域。二是财务管理可以不参考数量的分析而做出决策,但可通过应用数量方法使做出的决策趋于更佳,在财务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数量模型本身并不做出决策,但是可以用来完善判断过程,帮助弄清情况,保证最终决策和策略的可靠性。三是定量特征具代表性的体现是关于实证研究中对数量方法的依赖,甚至可以说,数量方法是实证研究的基本技术。

2、财务管理从规范到实证的发展。规范法是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规范会计学派开展规范理论研究时通常采用演绎法。其基本程序为:提出前提→推导命题及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指导实务。会计中的演绎方法包括如下程序:确定财务报表目标;选择会计假设:派生出会计原则;发展会计的“技巧”。由目标程序制定的会计理论框架明显地表示出上述程序,即假设原则一关于会计目标的适当程序、技术检测手段。

3、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具有如下特征:随着劳动经济一自然资源经济一智力经济的更迭,企业资源配置上也呈现不同的特征,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分析技术中,应强调无形资产的营运与管理,应重点注意无形资产的培育与报告分析,企业潜在资产(如职工资源)的培育与报告分析。

4、随着电子数据转换发展,财务管理工具也从基本逐步走向衍生,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融工具创新。财务管理中应分析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和技术。以便组织起满足财务管理需要的金融结构。

(二)财务管理培训内容

财务人员培训的一般内容:一是入职培训。人职教育培训的对象为新进财务人员。人职培训的内容包括公司简介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介绍、工作职责说明、各项管理制度和条例、劳动合同和福利薪资及集团和所在公司组织架构说明等。新进财务人员集团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培训由集团财务部安排,所在公司已有财务经理的,由财务经理对其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带教辅导。二是岗位培训。培训的对象为全体财务人员,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创新技能培训。三是资格和职称证书教育培训。培训的对象为尚未达到任职岗位必备的资格或相关等级职称证书的财务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等,由财务人员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行选择。四是科技、经济、管理等知识培训(讲座)。培训对象主要为财务经理和财务部财务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当前相关的科技和经济最新知识,由集团领导、财务部领导或外聘专家授课。通过采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培训,对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应达到如下效果: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各项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能认真贯彻执行: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内外会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时了解并认真总结各行业、各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主要弊端表现

(一)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相关内容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受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而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却不做讲解,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重视电算化前培训,忽视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培训。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升级频繁,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不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都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三)财务会计电算化培训的知识结构单一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经常会出现误操作,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整个系统瘫痪,这主要是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此外,还要有其他相关知识的配合。

(四)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缺少交叉知识的培训

财务会计这一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而更应该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财务人员不仅应该了解会计法,而且应该了解经济法、合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之一,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与决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的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培训的基本路径选择

(一)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内容应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培训的内容仅限于财务知识和相关法规,存在着内容单一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给我国会计队伍带来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仅停留于记账、算账,更多的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财务知识,同时还必须懂得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这就为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人力资源会计、保险会计、遗产会计和环境会计等内容。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加大,应增加一些企业管理、经济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扩大培训领域。

(二)采用层次化的培训模式

接受培训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培训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会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目标和培训内容。实行分层次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各级财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可采取财务人员间的相互培训。某一个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能够了解他的症结所在,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财务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培训工作中发现要想在短时间内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是不现实的。但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建议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多个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会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人员,即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以在必要时在部门开展不定期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五)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财务培训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人员学习准则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财务人员更快、更好掌握准则的一条捷径。通过对新旧准则、中外准则、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及准则内部各个构成框架间的比较分析,使财务人员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准则。在比较中。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寻找到学习的重点,从而使财务人员更快捷有效地记住新知识。在比较中,将相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比较学习,更能看到准则的变化痕迹、了解到准则的修订意图、凸显出新准则的特点,使学习者更深刻领会新准则。

(六)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以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狠抓硬件水平,培养相关人才,缩小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域存在的差异,应该在相关的政策上予以倾斜,投入相对较多的财力物力,首先要有硬性条件的保障,其次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到有问题能解决。创建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设立长期的交流通道,倡导借助网络的知识共享。组织专门的业务能手。对各个地区的财务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建立相关的知识交流网站,以便各办事处和分公司的财务人员跨越地域鸿沟,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信息交流中来。建立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评选电算化业务能手。对培训结果进行评比,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提倡优秀带动一般人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作者:江大为

第4篇: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培训

一、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掌握)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产品的类型可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3、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4、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5、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6、一般包括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7、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8、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9、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0、 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1、 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员、全过程、全企业、方法多种多样)

12、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13、 合格:满足要求

14、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A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 B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要求。 C类不合格: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质量义务与权利

△ 动履行质量职责,预防为主,严把质量关;

△ 主动学习质量知识,掌握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 △ 主动了解质量信息,掌握质量变化趋势; △ 主动发现问题,组织质量改进,并确保改进效果; △ 主动优化流程、提高运作效率; △ 主动提升工作质量;、 △ 主动沟通、协调; △ 开展质量工作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成本、效率。

△ 流程之间、工序之间为“供方”与“顾客”的关系,任何“供方”都应积极主动为其“顾客”提供必须的产品、服务或信息。 △ 有权拒绝执行不合理的作业指令;

△ 有权要求各职能部门给予技术、资源等支持服务; △ 有权对无效配合、无效处理进行投诉; △ 有权获得本部门有关质量信息。 质量管理的天条(禁令)

△ 未经过设计评审的新产品不锝移交、批量生产。 △ 未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ODM/OEM厂商不得向其采购。 △ 未经过物料确认的零部件不得投入使用。 △ 未经检验的产品、零部件不得放行或使用。 △ 不合格品未经批准不得放行。 △ 不得相互扯皮推委。

△ 对“应知不知、知而不行、行而无效”造成的一切后果负责。 △ 对未按要求执行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 即便没有明文规定,也将因质量意识淡薄、扯皮推委、未能有效履行应尽的质量义务而承担相应的责任。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

质量管理涉及的范畴

△ 文件要求:质量手册、文件控制、质量记录的控制;

△ 管理职责:管理承诺、以客户为中心、质量方针、质量策划(质量目标、质量体系策划)、职责和权限和沟通(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内部沟通)、管理评审;

△ 资源管理:资源的提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 △ 产品实现:产品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标识和可追溯、客户财产、产品防护)、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的控制、改进(持续改进、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方法

△ 目标管理 △ 激励与约束机制 △ 教育(意识、方法) △ 系统管理 △ 流程管理 △ 过程管理 △ 信息管理 △ 改进项目管理 △ 技术状态管理 △ 标准化管理 不合格品控制

△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的:对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标识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外协外购件、半成品或成品。 △ 挑选使用:将批不合格物料中的合格品挑选出来使用,不合格品退货或报废的一种处理方式。

△ 让步接收:在不影响整机主要性能,而又生产急需的情况下,对批不合格物料采取让步许可使用的一种处理方式。

△ 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返工后的产品可作为合格品。

△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修复措施,返修会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 批量不合格物料处理原则:不合格物料采购业务员应优先采取换货方式进行处理,尽量不办理让步接收,只有生产急需且无法及时组织新物料的前提下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不会引起顾客投诉的方可提出让步接收。

△ 批量不合格物料处理流程,谁提出是否让步接收的申请→谁负责技术评估→谁负责质量风险评估→谁确定处理方式→谁审批? △ 批量不合格技术评估、质量风险评估。

△ 批量不合格物料处理方式包括:退货、报废、返工/返修、让步使用、挑选使用等。 品质管理的意识

一、产品品质与制程品质的差异 1. 产品品质与制程品质的差异

产品品质是什幺?

是指产品的机能、作用、寿命、形象。 -产品完成后显示出来。

即产品的功用、使用法、使用期限、品牌信誉。 制程品质是什幺?

是指产品生产的准备、制造、确认、管理。 -产品制造中隐藏着的。

即工程标准、作业安全性、检验能力、品质意识。

2. 品质管制系统简介 2.1 设计管制 * * * 检讨,制订产品制造中各个工程阶段应达到标准。 鉴定样品,印证制造程序。 评核制造工程变异大小。

2.2 进料管制 * * 鉴定材料,零件进厂是否维持合用的水准-不接受不良。

提供生产者(供应厂商)有关生产产品的品质情报,协助生产者改善管理。

2.3 制程管制(含最终检查) * 维持正常的生产力与检查能力

不制造不良也不流出不良。 * 机会教育的实施-制程规定的稽核、检查结果的稽核。

2.4 成品管制(含出货管制) * * 产品机能测试、评比、报告与成本统计之回馈。 客户使用时之服务、分析。

2.5 品管稽核 * 品管作业程序、品保系统、品质标准的检讨。 * 品管方针,目标的管理。

3. 作业中的品管责任 3.1 三不责位-作业意识 * * * 不接受不良:阻止不良延伸,扩散。 不制造不良:预防不良发生。 不流出不良:确认没有不良现象。

质量检验的培训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对样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实验或度量,或者与标准样品进行比对,并将其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活动。

1. 质量检验的方式

1)质量检验的方式按检验的数量、质量特性值以及检查方法的特征可有如下几种划分: a.全数检验:就是对待检产品批100%的逐一进行检验。全数检验存在如下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检验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占用的检验人员和设备多,难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虽然投入了很大的检验力量,但由于受检个体多,往往导致每个受检个体检验标准降低,或检验项目减少,因此反而消弱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程度;检验的质量鉴别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差错难以完全避免,在全数检验中,这个问题往往更加突出,由于错检和漏检的客观存在,全数检查的结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靠;不能适用于破坏性的或检验费用昂贵、时间长的检验项目;对批量大,但出现不合格品不会引起严重后果的产品,全数检验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由于上述原因,在质量检验中,一般不采用全数检验的方式,全数检验常用于下列场合: 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零部件;对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质量不太稳定的工序;需要对不合格交验批进行100%重检及筛选的场合。

b.抽样检验:是按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从待检总体(一批产品、一个生产过程等)取得一个随机样本,对样本中每一个个体进行检验,获得选题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和相应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接受或拒受,受控或失控等)。由于抽样检验只检验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认为,全数检验的缺点或局限性恰恰是抽检检验的优点和长处。然而,抽样检验也有其固有的缺点。抽样检验的缺点主要反映在2个方面,一方面,在被判为的总体中会混杂一些不合格品,或反之;另一方面,抽检检验的结论是对整批产品而言,因此错判(如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批而拒收,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批面接收)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虽然运用数量统原理精心设计抽样方案可以减少和控制错判风险,但不可能绝对避免。一般而言,抽检检验适用于全数检验不必要、不经济工无法实施的场合,应用非常广泛,一般企业生产中都是采用抽样检验。 2)按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特征划分:为计数检验和计量检验 计数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点值或计件值的场合 计量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的场合。 3)按检验方法的特征划分

a.理化检验,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依靠量具、仪器及设备装置对受检物进行检验,理化检验通常测得检验项目的具体数据,精度高,人为误差小。理化检验是各种检验方式的主题,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化检验的技术和装备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

b.感官检验,是依靠人的感官器官对质量特性或特征作出的评价和评判,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污损、锈蚀和老化程度等,往往要靠人的感官器官来进行检查一评价。感官质量的判定基准不易用数值表达,在把感觉数量化及比较判断时也常受到人的自身“及个性及状态”的影响,因此,感官检验的结果往往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并有很大的波动性,虽然如此,但由于目前理化检验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以及质量检验问题的多样性,感觉检验在某些场合仍然是质量检验方式的一种选择或补充。 2.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

实际的企业生产活动中质量检验可分3种类型,即来料检验(Incoming Quality Control,IQC),工序检验(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IPQC或PQC)和成品检验(Out going Quality Control,OQC)

a. 来料检验,是对外购物料的质量验证,即对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等入库前的接收检验。

b. 工序检验,目的是在加工过程中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工序检验不仅要检验在制品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还要检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工序因素(5M1E),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正常的受控状态。工序检验的意义并不是单纯剔除不合格品,还是在工序质量控制乃至质量改进中的作用。

b.1首件检验,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的换人、换料、换活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对于大批量生产,“首件”往往是指一定数量的样品。首件检验的制度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系统性质量因素导致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先由操作者自检,再由班组长或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复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

b.2巡回检验,要求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并做好记录。

b.3末件检验,是指主要靠模具、工装保证质量的零部件加工场合,当批量加工完成后,对最后加工的一件或几件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末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批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保证下批生产时能有较好的生产技术状态。

c.成品检验,是全面考核半成品工成品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重要手段。由于是供方验证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是质量保证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质量检验规程

1.质量检验规程的内容

编制合格的质量检验规程,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批次大小;总体抽样方案;检验项目;分抽样方案;检验方法、步骤、示意图;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合格状态描述;不合格状态描述;合格判定依据或不合格判定依据(量化)总体合格判定依据或不合格判定依据或允收水准;编制审批栏。

2. 质量检验文件

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质量检验的实施要求形成文件,有关检验要求应在文件中详细规定:

检验项目;抽样方案及数量(包括取样方法);检验方法(测量位置、测量方法及测量设备和仪器);检验环境;检验器具;检验数据的处理;结果的评定;检验后的处理。 3. 编制质量检验报表

是记录检验结果的一种格式清晰、明了、详实的检验报表,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 质量检验标准

一个完整的质量检验规程,检验标准是不可或缺的。检验标准,载于检验文件,用于规定及指导检验作业的执行,以便在繁杂的检验作业中,不易招致遗漏及处理上的混乱。分企业内部使用和来自企业自问验收用。

三质量检验的实际操作

1. 制程检验管理程序

一般包括规划、实施、不合格的处理以及质量分析等内容。 1) 规划,

新产品制程;就在制程中适当定点实施检验;制程中的检验就依据产品的特性;使用管理图表;强调工艺标准 2) 实施

A每日首件产品须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生产, B制造单位的作业人员依据检验规范要求执行检验工作

C制程检验人员使用最新版本的质量文件、检验规范等执行检验与测试工作

D制程检验人员或班组长依规定频率检查作业人员的使用材料、作业方法、机器设备、工装夹具及测试设备(5M1E)是否符合生产和检验规范的要求,同事抽检在制品以随时了解质量状况,适时发现问题,做好防治不良作业

E使用图表等以点线的变动监视产品及制程的善,并提供调查问题与解决对策有用信息。 3) 不合格的处理

A作业人员或制程检验员发现产品不合格时,要求予以区分或隔离生产线

B当发现属制程不良,即重复不良或5M1E生产条件失控时,应立即反馈,并通知生产线改善。

C若为制程本身或材料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事件的再发生,立即发现生产异常单给相关责任单位要求在取其内处理完毕

D当制程变异对产品质量有不良影响时,经确认后,立即停止生产并采取相应措施,待问题解决并经相关部门确认后恢复生产。 2. 成品检验管理程序

包括入库检验和出库检验2道程序

1) 入库检验

A核对待检品,制造部门要对待检品进行报检,OQC核对报检单与待检品的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检验规范要求

B检验准备,根据单的型号民,使用相应的检验规范,准备必要的设备与测试程序 C执行检验,根据检验规范要求的批进行抽检 D允收批处理,OQC依照检验规范检查允收后,在该批粘贴经OQC签名的允收标签,并填写检验报告,交车间办理入库手续。 E拒收处理

E1.OQC依检验规范检验后,检验批为不合格水准时,即拒收该批,并粘贴经OQC签名的不合格标签。

E2.OQC对该拒收批填写OQC返工通知单和成品检验报告,传递给制造部门。 E3.制造部门初步分析不良原因,若为可控因素,应立即改善,或非可控因素,转交工艺或研发部门分析,并由责任部门指定改善方案。

E4.责任单位填妥返工通知单后传递给OQC,经OQC确认改善对策有效后,制造部门方可进行返工返修。 2) 出货检验

按公司规定,库存半年上的产品出货前需要仓库报检,合格后方可出货。

四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是指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要求。不合格品管理就是要规范不合格品能由责权单位迅速加以管制,防止不良品流出,确保出货产品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 1. 不合格品签定 2. 不合格品标识 3. 不合格品隔离

拒收处理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4.

5. 不合格品的统计

第5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训试卷

四季度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成绩:

单选题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哪些医疗机构实施?( )

A. 国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B .省级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C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D .县级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包括( )。

A. 化学药品 B .生物制品 C .中药饮片 D .中草药

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有( ) 品种,中成药102个品种,共307个品种。

A、 307个 B、 502个 C、 305个 D、 205个

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动态调整管理,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原则上几年调整一次?( )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5、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先从哪些医疗机构开始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

A.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B .其他公立医疗机构

C .民营医疗机构 D .社会零售药店

6、哪些药品可以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 1

A .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所需药品。

B. 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

C .主要用于滋补保健的。 D. 非临床治疗首选的。

7、下述药物中毒引起低血压,须禁用肾上腺素的是( )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氯丙嗪 D.水合氯醛E.吗啡

8、患儿,女性,15岁,急性胃肠炎,给予某药止痛,病人出现明显的口干等症状。该药物可能是( )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氯解磷定 D.阿托品 E.异丙托溴铵

9、对疟疾症状控制无效,而主要控制良性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是( ) A.伯氨喹 B.氯喹 C.奎宁 D.乙胺嘧啶E.青蒿素

10、可影响幼儿牙釉质和骨骼发育的药物是( ) A.青霉素 B.红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E.庆大霉素

11、对长期便秘者应慎用的抗酸药物是( )

A.胃得乐 B.氢氧化铝 C.胃必治 D.碳酸氢钠E.氢氧化镁

12、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案可选用( ) A.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 B.氨茶碱+麻黄碱 C.麻黄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D.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 E.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13、抢救严重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应当使用( ) A.阿托品+新斯的明 B.碘解磷定+新斯的明

C.碘解磷定+阿托品 D.新斯的明 E.毛果芸香碱

14、决定药物作用选择性大小的因素是( )

A.药物剂量的大小 B.药物脂溶性的高低 C.药物pKa的大小

D.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E.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15、处方正文的内容不包括( )

A.药品名称 B.规格 C.数量 D.用法用量 E.药品金额

16、关于非处方药,正确的叙述有( )

A.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B.又称为OTC C.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D.药物本身的属性决定 E.安全性无保障

17、关于个体诊所依法可配备的药品的表述,最正确的是( ) A.常用药和急救药 B.麻黄碱单方制剂

C.盐酸二氢埃托啡 D.处方药 E.非处方药

18、下列不属于抗感染药物预防正确应用的是( ) A.风湿热多发的预防 B.流行性脑脊髓炎预防 C.原核的预防 D.疟疾的预防 E.休克的预防

19、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肠杆菌感染 B.精神压力过大 C.幽门螺杆菌感染 D.沙门菌感染 E.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20、在使用之前不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药物是( ) A.青霉素 B.链霉素 C.氨苄西林 D.苯唑西林 E.红霉素

四季度基药试卷答案

单选题

1.C 2.D 3.D 4.C 5.A 6.A 7.C 8.D 9.A 10.D 11.B 12.E 13.C 14.E 15.E 16.B 17.A 18.E 19.C 20.E

第6篇: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培训小结

培训小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根据市卫生局统一安排,2014年3月24日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全体成员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专题培训,培训完毕后经积极准备,我院于2014年3月27日在五楼会议室举办了临清市中医院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暨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培训会,会议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副院长李永康主持,姜桂芹院长作了重要讲话,现将有关培训内容总结如下:

一、 认真学习、领会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医务科主任李法治结合我院实际,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为全体职工做了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

(一)组织管理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2.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对全体职工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基础设施

1.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 2.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后消毒; 3.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灭菌要求; 4.基础医疗机构供应室的要求;

5.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分区放置;

(三)重点部门

1.手术室 2.产房 3.中医临床科室 4.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5.普通病房

(四)重点环节

1.安全注射 2.各种插管后感染预防措施 3.手术操作 4.超声检查5.医疗废物管理

二、领导高度重视,对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姜桂芹院长指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使临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当前我院正积极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也是创建“二甲”的重要内容,大家要抓住这个契机,按照有关要求和创建二甲的规范,扎实的做好工作的落实,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和医院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副院长李永康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大家要按照姜院长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并对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了具体安排。

三、 及时测试,了解职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会后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学习内容的考试,考试结果显示:成绩合 格率100%,优异率90%以上,达到了培训目的。

临清市中医院 2014年3月28日

第7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展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要求。本要求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

一、组织管理

(一)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二作。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生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基础措施

(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有关规定执行。

(四)基层医疗机构设消毒供应室的,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5.8.1.压力蒸汽灭菌”节选见附件1)。没有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经地级市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五)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

(六)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针(镊)。从无菌容器(包装)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包装)内,应重新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并进行质量验收,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口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不得使用。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主管部门,使

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八)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所用的消毒剂必须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建立进货验收和出入库登记账册,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具体选择原则和适用方法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WS/T367-2012)“附录C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的要求(节选见附件2)。

(九)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严格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十)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特别是在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前后严格实施手卫生,有关要求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节选见附件3)。

(十一)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十二)诊疗工作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工作。

(十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弃置于符合规定的利器盒内。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落实防止锐器伤的各项措施。

(十四)医务人员应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重点部门

(一)手术室

1.独立设置、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一次性外科口罩、鞋。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

3.手术器械与物品使用后尽快清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清洗、包装、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

4.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二)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 1.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用品),速干手消毒剂等;手消毒剂应标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利器盒放置于治疗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弃置于双层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袋内并及时密封。

(三)普通病房

1.床单元应定期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清浩与消毒,直接接触皮肤的床上用品一人一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2.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对床单元及其相邻区城进行清洁和终末消毒。

四、重点环节

(一)安全注射

1.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6.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二)各种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气管插管:如无禁忌、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2.导尿管: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血管内置管:开展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及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保持插管部位消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阀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每日评估,及时撤管。

(三)手术操作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手术切口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手术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要求做好洗手和外科手消毒(节选见附件3)。

2.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术后保持引流通物,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3.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四)超声检查

1.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

2.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五)医疗废物管理

1.当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收集后,置于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周转箱内,并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单至少保存3年。

2.自行处置的医疗废物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可采取消毒并毁形后填埋处理。

3.基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应依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条件的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全制度,明确职责;设备运行正常,药品按时投放、定期进行监测,登记项目齐全,资料保存完整,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条件的或20张床位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8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要求。本要求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

一、组织管理

(一)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基础措施

(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有关规定执行。

(四)基层医疗机构设消毒供应室的,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使用 2

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5.8.1.压力蒸汽灭菌”节选见附件1)。没有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经地级市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五)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

(六)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镊)。从无菌容器(包装)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包装)内,应重新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并进行质量验收,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不得使用。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主管部门。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八)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所用的消毒剂必须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

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建立进货验收和出入库登记账册。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具体选择原则和适用方法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WS/T 367-2012)“附录C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的要求(节选见附件2)。

(九)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严格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十)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特别是在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前后严格实施手卫生。有关要求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节选见附件3)。

(十一)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十二)诊疗工作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工作。

(十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弃置于符合规定的利器盒内。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落实防止锐器伤的各项措施。

(十四)医务人员应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 4

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重点部门

(一)手术室

1.独立设置、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一次性外科口罩、鞋。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

3.手术器械与物品使用后尽快清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清洗、包装、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

4.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二)产房、人流室

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标识清楚,邻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m。

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产房专用衣、帽、一次性

2 5

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3.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用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分娩结束后,分娩室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人流室参照产房执行。

(三)口腔科

1.布局合理,诊疗室和器械清洗消毒室应分开设置。如开展拔牙、口腔外伤缝合等项目的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器械、器具等诊疗用品配置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符合,使用防虹(回)吸手机。 2.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根据诊疗需要和消毒灭菌原则,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在进行可能造成粘膜破损的操作时,所用器械必须灭菌。

3.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

(四)中医临床科室

1.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配有洗手设施和干手用品。

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毫针、耳针、头针、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

3.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浴器具、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五)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

1.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用品),速干手消毒剂等;手消毒剂应标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利器盒放置于治疗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 7

性敷料应弃置于双层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袋内并及时密封。

(六)普通病房

1.床单元应定期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直接接触皮肤的床上用品一人一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2.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对床单元及其相邻区域进行清洁和终末消毒。

四、重点环节

(一)安全注射

1.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 8

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6.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二)各种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气管插管:如无禁忌,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2.导尿管: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血管内置管:开展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及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保持插管部位清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阀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每日评估,及时撤管。

(三)手术操作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手术切口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手术医务人员应 9

当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09)的要求做好洗手和外科手消毒(节选见附件3)。

2.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3.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四)超声检查

1.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

2.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五)医疗废物管理

1.当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收集后,置于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周转箱内,并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单至少保存3年。

2.自行处置的医疗废物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可采取消毒并毁形后填埋处理。

3.基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应依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条件的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健 10

全制度,明确职责;设备运行正常,药品按时投放、定期进行监测,登记项目齐全,资料保存完整,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条件的或20 张床位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附件: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节选)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附录C常用

消毒与灭菌方法(节选) 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节选)

第9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2013)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要求。本要求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

一、组织管理

(一)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相关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体职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基础措施

(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消毒灭菌应达到如下要求:

1.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有关规定执行。

(四)基层医疗机构设消毒供应室的,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5.8.1.压力蒸汽灭菌”节选见附件1)。没有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经地级市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五)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

(六)从无菌容器中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镊)。从无菌容器(包装)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入无菌容器(包装)内,应重新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并进行质量验收,建立出入库登记账册。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不得使用。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主管部门。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八)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所用的消毒剂必须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建立进货验收和出入库登记账册。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具体选择原则和适用方法参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WS/T367-2012)“附录C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的要求(节选见附件2)。

(九)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严格遵循“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十)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特别是在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前后严格实施手卫生。有关要求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节选见附件3)。

(十一)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十二)诊疗工作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工作。

(十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弃置于符合规定的利器盒内。严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落实防止锐器伤的各项措施。

(十四)医务人员应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生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重点部门

(一)手术室

1.独立设置、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一次性外科口罩、鞋。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

3.手术器械与物品使用后尽快清洗,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清洗、包装、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

4.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二)产房、人流室 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标识清楚,邻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m2。 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产房专用衣、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3.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用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分娩结束后,分娩室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人流室参照产房执行。

(三)口腔科

1.布局合理,诊疗室和器械清洗消毒室应分开设置。如开展拔牙、口腔外伤缝合等项目的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器械、器具等诊疗用品配置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符合,使用防虹(回)吸手机。2.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根据诊疗需要和消毒灭菌原则,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在进行可能造成粘膜破损的操作时,所用器械必须灭菌。 3.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

(四)中医临床科室

1.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配有洗手设施和干手用品。

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毫针、耳针、头针、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

3.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及拔罐、刮痧、中药足浴器具、物品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与灭菌。

(五)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 1.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用品),速干手消毒剂等;手消毒剂应标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利器盒放置于治疗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弃置于双层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袋内并及时密封。

(六)普通病房 1.床单元应定期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直接接触皮肤的床上用品一人一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2.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对床单元及其相邻区域进行清洁和终末消毒。

四、重点环节

(一)安全注射

1.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5.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6.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二)各种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1.气管插管:如无禁忌,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2.导尿管: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3.血管内置管:开展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及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保持插管部位清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阀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每日评估,及时撤管。

(三)手术操作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手术切口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手术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要求做好洗手和外科手消毒(节选见附件3)。 2.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3.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四)超声检查

1.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 2.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五)医疗废物管理

1.当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收集后,置于医疗废物暂存处的周转箱内,并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单至少保存3年。

2.自行处置的医疗废物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可采取消毒并毁形后填埋处理。

3.基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应依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条件的或20张床位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全制度,明确职责;设备运行正常,药品按时投放、定期进行监测,登记项目齐全,资料保存完整,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条件的或20张床位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上一篇: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制度下一篇:蓝天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