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对联

2022-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有趣的对联

有趣的对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1下联:五十六朵花开 五色十光六合春

2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3上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4上联: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5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

上联:辞旧岁,明星荟萃春节晚会齐奏歌舞盛世 下联:迎新春,人民共建和谐社会同享太平天下

上联:金鸡报晓,听玉笛金声,鼓乐和鸣,四海普天贺岁 下联: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迎春 上联:瑞雪兆丰年观神州大地气势磅礴

下联:人杰兴百业看华夏儿女斗志昂扬

上联:风暴来袭,全球同心,携手并肩话繁荣 下联:祖国华诞,五湖神州,团结向心迎新春 上联:古色古香皆为明星大腕

下联:新貌新颜都是选秀新人

上联:贺佳节迎世博年年好运来

下联:辞旧岁迎新春岁岁登高处

上联:五千年华夏大地欣欣向荣昂首地球村

下联:六十载中华儿女携手并肩共谱新篇章

上联:恭逢其盛共建和谐家园

下联:龙腾虎跃共步时代前沿

上联:60年红红火火,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下联:13亿济济一堂,齐努力、扬国威、震四方 上联:回头遥望风风雨雨六十岁

下联:拂手盼望平平安安百余年

上联:三千明月照中华风采

下联:八百河山祝神州安康

上联:全面小康画国富民强

下联:城乡一体绘盛世小康

和睦: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和顺: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和谐: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横批:万象更新

搞笑调侃版

上联:不要曝光节目好不好 下联:留点悬念给我行不行

上联:春节联欢

下联:只看本山

上联:看一年恨一年没辙啊 下联:吃一堑长一智不看了

上联:春晚实在没看头

下联:每年都是一个样

上联:信春哥

下联:考本科

上联:经融危机真闹心

下联:党的政策暖人心

上联:兔年添一岁

下联:工资翻一倍

上联:说学逗唱演年春晚齐聚 下联:酸甜麻辣烫年夜饭共享

上联:全球经济一团糟

下联:中国形式一片好

上联:春晚炒作年年雷声大最终效果一般 下联:形式单一明星大杂烩还是白忙一场

第二篇:【有趣的对联故事集】历史上有趣的对联大全

1、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2、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3、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4、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5、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6、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7、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8、上下凭等。

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是:上下凭等

9、王毅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10、明代戏联。

男无假,女无真,为何无人嫌假

你不来,我不来,怎么不请自来

11、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2、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13、三国名人入对。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14、乾隆出谜联。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15、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

财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16、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

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17、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

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18、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9、 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20、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第三篇:有趣的汉字对联

有趣的汉字对联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于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联:一至七数字方言读音。

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上联:诸葛亮字孔明。

下联:李太白字长庚。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上联:

细羽家禽砖下死

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娃挖蛙出瓦;

妈骂马吃麻。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叶能如荷叶圆。

上例中上、下联各用了1组谐音字。

移椅倚桐同玩月;

点灯凳阁各攻书。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上例中上、下联各用了2组谐音字。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例中上、下联各用了3组谐音字。

指挥绕纸灰,纸灰飞上指挥头;

修撰进馐馔,馐馔饱充修撰腹。

贾岛是唐代诗人;刘伶是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喜好饮酒。“指挥”、“修撰”都是职务,前者为武职,后者为文职。

密云无雨,通州水不通舟;

巨野有秋,即墨田多积麦。

“通州”、“即墨”都是地名。这类对联,一看就明白;只听,则往往不知所云。

也有用韵母相同、相近的字创作的谐韵联: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单显式。与对联中某些字谐音的字并不出现,借助谐音关系表达双关意义。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对联字面上的意思是明显的,而作者金圣叹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与“鲁隶”、“帆快”与“樊哙”谐音,含文臣不如武将之意;下联为另一人所对,“笛清”与“狄青”、“箫和”与“箫何”谐音,含武将不及文臣之意。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敢对锯;

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

此联为戏谑之作,上联为一人所出,“对锯”与“对句”谐音;下联是另一人反唇相戏,“出蹄”与“出题”谐音。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缺一少十

谐音是缺衣少食

第四篇:史上最有趣的对联

对联趣话(一数目对联

一次,一群侨胞游览桂林风景,登上独秀峰,在凉亭旁休息。有人面对锦绣河山,看着这个六角亭,向同伴出了个上联:“独秀尖尖,四面八方六角。”其中嵌了三个数字。

过了一会儿,一位青年侨胞站起来,两手握拳向前举起,作古代行拱手礼姿势,说:“两拳

拱拱,五指二短三长。”大家都称赞对得工整自然。 “免得保长拉壮丁”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曾有人在土地庙写了一副对联:

婆婆莫搽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拉壮丁。 讽刺得入骨三分,一时传遍山城。 佛印巧对苏小妹

宋时,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谈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什么佛力广大,佛法无边等等。躲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听见后,有意想刺一刺这个大言不惭的和尚,便写了一句上联,叫使女拿出去,让佛印对下联。苏东坡看后边交给佛印边笑着说;“有意思,有意思。”

原来那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知道这是挖苦自己的,但又不甘心认输,经过一阵思索,写出了下联,也交给了苏东坡。东坡一看下联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连连称好,并说:“不但对得工整,这反戈一击也妙极了。”

戒烟春联

一年之计在于春,某厂青年工人决心自春节起集体戒烟,让厂里的高人写一副对联。

联曰:除恶习清神爽气 扫烟尘益寿延年 横披:持之以恒 当代工人对清代名联

相传江南一位名士游览成都望江楼薛涛故居时,写了一副上联:“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位名士在成才住了半年,天天苦思冥想,却始终对不出下联。百余年来,到望江楼的游客成千上万,但也无人能对。

一九**年,在望江楼举办的一次“工农兵赛诗大会”上,一位青年工人对了个下联:“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表达了风流人物数今朝的工农兵豪迈气概,要是不从平仄拘论,不愧为一绝对。

连环式对联

连环式对联,就是每句的末一字,作为下句的头一字,不断接连起来,有内容,对仗工整的对联。这种对联因字句多、长,作起来较费脑筋。

从前,有个地主过生日,有个富农给写了一个加环式上联: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餚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

华宝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有个才华出众的贫民立即给对了个下联: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茔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对联,上联表达了富农对地主的殷勤献媚,下联描述了贫农对剥削者的憎恶心情。这是一副生动反映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连环式对联。

改对联

有些对联,稍改一字,妙趣横生。传说有位贪官,贪婪而残酷,搜刮人民血汗还洋洋自得,百姓们极为憎恨。年关,贪官在家门口自帖一副对联曰: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有个聪明的百姓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句,改成为: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

这一改,撕掉了贪官“廉明清正”的假面具,揭露了贪官污吏的狰狞面目。

有一个地主靠剥削农民的钱,读了书,父子各买了一个“进士”的功名。夫贵妻荣,地主的妻和儿媳也被封为夫人。年三十晚,地主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贫苦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在对联上添改了几笔,改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天明,地主一见,气得半死。农民却捧腹大笑,大快人心。

问答式对联

解放前,有人为财神庙题撰楹联云: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这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帮闲阶级的丑恶嘴脸。 从前,有个县官做寿,强令百姓交寿礼,逼得百姓叫苦连天。有人便写了一副对联,给以辛辣的讽刺: 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票子也要,黑红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的们该死,麦未收,谷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上联中秋写,下联年关对

中秋佳节,几个秀才围座谈笑,饮酒赏月。一个秀才偶得上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怎对呢?他们边吃月饼、芋头,边苦苦思索,待到关夜分手时,谁也也对不上。后来几位秀才多次聚会也没对出。待到年关时,写上联的秀才对上了: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都夸他对得结构严谨,浅显明快,工整自然,不愧为一巧对。 书生写对联

从前,有个财主,人叫他“刻薄鬼”,他对穷人非常狠毒。“刻薄鬼”新开了个酒店,想找人写一副对联。他找来一个书生说:“你给我写一副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干净,没有老鼠。”书生想了想,就写了一副对联: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刻薄鬼”看后非常满意。贴出后,门口来了很多人,因为没有标点,人们故意念成: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瘟。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刻薄鬼”听后气了个半死。 讽刺贪官污吏

从前,陕西洛南有个县官衙门口写了一副对联,把“路大尊”三字分别嵌入上、下联与横批之中。

大道生财,财连云汉三千丈。 尊古炮制,制死黎民几万人。 横批是:路断人稀。

又,光绪三年,黄河、长江流域遭灾,饿死人民无数。当时李鸿章任宰相,翁同和任司农(即户部尚书),因李是安微合肥人,翁是江苏常熟人,有人便写了一副对联,讽刺他们不顾人民死活,只知自己享乐: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讽刺伪差徭总局

国民党陕西差徭总局仗势胡为,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人民深恶痛绝。春节时,有人给总局大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辛辣淋漓地予以讽刺。

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高局,局内老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

支应诸公,财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无非假公图私益。

横批是:斌卡尖傀。即讽刺总局官员是一伙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人不鬼的坏东西。

于谦应对的故事

明朝清官于谦少年时候就才思敏捷。一日上学堂,母亲给他梳了个双髻,恰巧被和尚兰古春看见,便戏谑地说:“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当即回道:“狗嘴何曾长象牙。”和尚暗暗吃了一惊。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有人骂我,明天不梳双髻了。”第二天母亲便给他梳成三个髻。谁知又碰上了兰古春,和尚一见又梳成了三个髻,便又戏曰:“三角如鼓架。”于谦双立即回道:“一秃似擂槌。”兰古春见了先生,把于谦大大赞扬了一番,说:“此小儿乃国家栋梁也!”有一次,于谦身穿红衣裳骑马过桥,正好遇见太守,太守戏出一联曰:“红孩儿骑马过桥。”于谦毫不思索,随口应道:“赤帝子斩蛇当道。”太守大为惊异。

爱挑字眼的石先生

有位老学究石先生,平时总爱咬文嚼字,挑剔字眼。一天,他在书房内看书,忽听猫叫,抬头一看,一只花猫正站在房顶瓦上。他便说出一句上联:“猫踩猫头瓦”,让学生们对下联。有个学猛见院内有群鸡在啄花草,便灵机一动,对了个“鸡啄鸡冠花”。石先生听后摇头晃脑地品评说“瓦应与砖相对,怎能与花草相对呢?不通!”学生们不敢怒也不敢言,只好恭听教诲。谁知那群鸡却“咯咯咯”地叫起来,好像在嘲笑石先生。石先生顺手捡了一块砖头朝鸡群扔去,恰好打中了一只,那只鸡扑楞了几下翅膀便死了。石先生便又出了一句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让学生对。那个学生再不敢冒失了,便再三斟酌,逐字推敲,对了个“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一听骂道:“岂有此理!”学生不慌不忙地说:“粗对细、毛对羽、野兽对家禽、石对砖、后对先、生对死,难道还有可挑剔的吗?”石先生虽气歪了鼻子,但又无法应答。

赵树理写婚联

抗日战争时期,赵树理在革命老根据地工作。一天,有几位同志请他给写副贺喜婚联。老赵问明一个在剧团工作,一个在医院工作后,便挥笔写道:

抹抹擦擦是为了治病救人 说说唱唱是为了教育群众

真是通俗易懂,普普通通却又形象慰贴,恰如其分。闹房时,都称赞老赵写得好。

王羲之巧防“盗”联

据传,某年腊月,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由山东移浙江绍兴。春节即临,王羲之挥毫写了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让儿子贴于门口。不料刚贴出来,就让人悄悄揭走了。 王羲之只好再写一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他又叫儿子贴上,不料又被一位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盗”走。眼看要过节了,门口仍空空无字。王羲之的妻子急得很。王羲之略一沉思,嘻笑着取过笔墨,又写一联。写好后,他让儿子将对联拦腰剪开,各先贴上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两纸“半联”贴出后,果然没有人再来揭了。初一黎明,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结果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街邻看了,无不称妙。

闻鼓巧和联

清人吴太史,在某年的元宵节,陪某以宴饮。酒席间正遇上天阴匼匝,微雨冥濛。于是某公出了一句上联:

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

吴太史一时凝思不就。忽然传来一阵锣鼓声,他大喜,立即对道: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这真是浑然天成。妙趣无穷。 金圣叹临刑对奇联

金圣叹是明朝末年的人,很有学问。他曾批点过不少书籍。传说,他有一次来到一家寺院闲住。半夜起来想批点佛经。于是来见寺院住持。他说明来意后,老和尚说,我有个对子,你如果对得上,我马上说拿出佛经请你批点。当时正是半夜时分。老和尚不加思索,顺口出联: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听了,怎么也想不来下联,只得扫兴而去。清初,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而判死刑。临刑正值中秋,忽然想起那副对联应该是:

中秋八月中

金圣叹高兴极了,赶忙要儿子去告知老和尚„„

可惜的是,对联对上了,可是金圣叹也再不能批点佛经了。 千里寄妙联 一九三八年,徐特立同志在湖南向几个青年店员宣传革命。徐老那种诲人不倦的的精神、诚恳的态度和识热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青年人的心弦。于是他们请徐老题词,由于夜已深了,次日还得起早赶路,徐老答应以后一定写好寄来。事隔一年后,那几个青年在一天果然接到徐老寄来的题字,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副对联:

有关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副对联,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戎马倥偬中,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关怀和期待。

觉醒者的心声

无产阶级革命家郭亮,少年时代看见工人造房却住草棚;织女织布反穿破衣。他对这些不平现象大为愤慨,就写了“问问社会”的新诗。当时的自治局长认为他在倡导“邪说”。就把他叫去训话。郭亮来到那个局长家,见他正抽着鸦片,于是进一步明白了穷人受穷的原因就是受剥削的结果。出了门,就买来纸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治局的门上: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梅兰芳的“座右铭”

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魁梅兰芳生前常喜欢这样一副对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对联,不仅工整、精巧、风趣,而且充满了艺术辩证法,它是梅兰芳几十年艺术生涯的精辟总结。“不象不成戏,真象不成艺,悟得情和理,是戏又是艺。”这句戏曲谚语与上述对联

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 清代贵州著名诗人周渔璜(1665——1714),名起渭,号桐野,贵阳青岩人,年轻时常在某寺挑灯苦读,有时彻夜不眠。此处长老很喜爱他,二人相处十分融洽。一天,长老想试

他胸中才学,便以腊梅含苞未放为题出了一联: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周渔璜会心而笑,立即对道: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该长老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更加敬重渔璜。

(二)

一年,周渔璜任浙江主考初到杭州。一群考生听说他是贵州“蛮子”,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就将他围住,借“欢迎”为名,故意为难他。其中一位考生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凛然答道:

巫山十三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这群考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为他们莽撞的行为后悔不迭。

(三)

周渔璜奉旨阅兵江淮,来到江苏镇江。一日闲暇,便往古刹金山寺游览。金山寺长老听说他生于“蛮荒之邦”,就有点鄙夷他。这时暴雨骤至,淋打着江边沙滩,长老故作谦逊地道:僧

偶尔想到一副对子的上联,苦于不知下联如何对,恳请大人赐教。上联是: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周洞察其意,指着祭坛上摇曳的烛光回道: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长老十分惊异,连声称赞周渔璜“奇才!” 药店趣联

前几年北京某药店,曾贴过这样一副对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此联风雅别致,诙谐有趣,对招徕顾客、做活买卖,不无好处。 老农和联斥贪官

传说,清朝某地有个七品县官,贪脏枉法,欺压人民。可是在他的大堂门口偏贴着一副标榜

自己的对联: 断案似水无冤狱 爱民如子效包拯

有个老家含冤告状不准,一气之下,在门旁补了一联: 衙门大门朝南开 有理无理拿钱来

这副对联既是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这个劳苦农民的愤怒呼声,也是对封建官衙的无情揭露和

鞭挞。 戏剧家对对子

有两个颇有文学修养的戏剧表演家到了一起,决定对对子。一位以“白蛇传”中的“祭塔”

为题。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阁(葛)亮。

另一人立即以“哪吒闹海”中三太子哪吒剥皮抽筋为题对出了下联: 敖文举火,步步照(赵)云照子龙。

这副对联运用三国人物名字的谐音,组成两幅美丽的图画,令人回味无穷。

五品官和六味丸

清朝,有一卖药发家的商人,用钱捐了个官,每遇喜庆宴会,他就穿上天青褂五品官服,甚

是洋洋得意。一天在宴席上,有两个青年以作联为由,对他进行了戏弄。一人出上联:

五品天青褂

另一青年立即大声回道: 六味地黄丸

场内知情人听了,无不哈哈大笑。 苏小妹难新郎

《三言》中有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略说:苏小妹貌虽不美,却是才女。新婚之夕,贺客

散后,新郎要进洞房,小妹不许,提出条件曰:能闯过三道难关,她才开门纳婿。

前两个关都通过了,于是小妹提出了第三个考题,是个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比喻恰切,语意双关,极妙,也就很难对上。新郎秦观,平时虽有才名,一时也难对上。小妹的哥哥是诗词文三绝的苏东坡,大苏早就料到小妹不好惹,新郎会遇到难题。因而悄悄地在附近观察窃听。这时他看到,新郎在新房外在的小庭时,皱着眉头,徘徊觅句,于是拾起一块小石头,投进水池里去。新郎微微吃了一惊,但马上得到了启示,想出了好句,就高兴地走到窗前,大声说:“对上了‘投石冲开水底天’。”于是小妹一笑,洞房门开。新郎的对句也妙在语意双关。当然,这是传说。

郭沫若和句免罚

郭沫若自幼多才。他少年时在私塾读书时,私塾的后院有一株桃树。一天老师外出,郭沫若与同学们翻墙过去,偷摘了桃子吃。老师回来,一再追查,没有人承认,于是恼怒之下,出了句

责骂学生的对子: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说罢,让学生对下联,要是对得上就可免罚。郭沫若旋即对出: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老师听后转怒为喜,从此更加器重郭沫若。 鲁迅对对子的故事

鲁迅小时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每天晚上都要对对子。一次老师出了一个对子:“独角兽”。当时有的学生对了“两头蛇”、“三脚蟾”、“百足虫”、“九头鸟”等。寿镜吾老先生都不满意。鲁迅对了个“比目鱼”。寿先生拍案叫绝,说:“独”不是数目字,但含有“单”的意味;“比”也不是数目字,却含有“双”的内蕴。两相对合,天衣无缝。

一副讽刺迷信者的好联

旧时某地有人在一座庙宇门上写了这么一副对联: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脏官!

此联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迷信活动的骗人本质,对迷信者是一良好的清醒剂。

妙联斥“四害” “四人帮”猖獗时期,天下无真理可讲,“四人帮”把一切都颠倒了。当时有人气愤不过,写了以下对联对“四人帮”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讽刺: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少奇同志吟联支援抗美援朝

一九五一年五月,全国文联、全国美协等单位和一些知名人士曾发起主办了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少奇同志亲自为展览会书写一副对联:

唇亡齿寒辅车相依 披发缨冠众志成城

少奇同志的这副对联,在当时对全国人民起了很大的教育鼓舞作用,一时在全国传为美谈。

周总理书联祝寿

一九四0年十二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被捕入狱。第二年春天,当马先生注十寿辰时,他正关在贵州息峰集中营。重庆大学生自动组织起来为马先生祝寿。祝寿那天,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同志和重庆《新华日报》社特地向马先生送了两副贺联,周恩来等

同志的贺联是: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新华日报》社的贺联是: 不屈不淫征气性 敢言敢怒见精神

这两副对联,在当时给为争取民主而斗争的青年学生和爱国民主人士很大鼓舞。 陈毅以联抒怀

陈毅同志留法求学期间,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驱逐出境,押送回国。一九二二年冬回到四川省乐至县家乡。他和一家人住在陈家祠堂的破屋里,又看到家乡的凄凉凋敝,十分感慨。一九二三年春节,他在自家门上写下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横批:春待来年

当时陈毅同志年龄只有二十出头,这副对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刘少奇同志来不及寻找的下联

一九五八年三月成都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少奇同志游览了成都望江楼公园。他登上“崇丽阁”凭栏远眺,漫声吟咏流传已久未得对句的咏楼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当时少奇同志深望得知有谁曾和得恰当的下联,但未能如愿。不久前,有人在报上撰文,提供了下联的出处: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个叫李吉玉的什邡人。一次他闲步什邡县城外的珠市坝,发现坝内有一口井,井旁有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竖立的大石碑,上书“古印月进”四字。李氏触景生情,想起了关于成都望江楼的那条上联,便趁兴拟了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此联恭稳贴切,声态自然,真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由于李吉玉其人默默无闻,虽得佳句,也不为人重视。如果少奇同志当时得知,一边俯视“崇丽阁”后边的“望月亭”,一边再看左面的“薛涛井”,那就定会称赞李氏对句的妙趣。

梁启超童年和对联的故事 梁启超是广东人。他的故乡在新会县的茶坑村。他的许多遗闻逸事,至今还在新会人中流传。据说他童年时就聪明过人。一天有客来访,他上前供茶,客人想试他才学,随口道出一联:

饮茶龙上水

梁启超应口而对:写字狗扒田

对联不但工整,而且上下句都是新会地区的俗话。客人听了点头称妙。 一联赢来官升三级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经过南方某省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时即兴写了一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他写好后,要手下官员对下联。众人煞费苦心,也对不出。当天,乾隆的一个小随从,在街上闲逛,发现这个地方的当铺特别多。他见进进出出十分热闹,突然灵机一动,去见乾隆,并吟出一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听后,赞不绝口,立即下令嘉奖此人,并升官三级。 范文澜的中堂对

历史学家范文澜,博学多知,立志献身我国的历史研究事业。他曾给自己写了一副中堂对,以之自勉: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苏东坡巧对辽使

北宋时代,辽邦派遣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名士,便出了一句上联:“三光日月星”,苏东坡略加思索便对了下联:“四始风雅颂”。使者听后连连点头。却值此时,雷雨大作,苏东坡又补了另一联:“一阵风雷雨”。使者刚称赞,苏东坡又接着对出一句:“两朝兄弟邦”。使者听罢,佩服不已。 华罗庚的一副妙联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一九五三年,他随同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国考察,途中闲暇,华老即景生情,提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指的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同时又隐喻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给下联的应对带来了新的难题,在座诸人都大费踌躇,不知所对,过了一会儿,华老不慌不忙,又抛出一个下联:“九章勾股弦”。使满座为之绝倒。

“九章”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这理,即直角三角形中所夹直角的两边长(勾、股)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弦)的平方。同时,这里的“九章”又隐喻了代表团另一个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这样、华老的妙联就又开辟了数学联的新的“对例”了。

第五篇:最有趣的汉字对联

对联在我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下面是小编整理最有趣的汉字对联,欢迎阅读。

上联:门前莫约频来客。

下联:座上同观未见书。

此联为【宋】楼钥所作。

上联: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下联:前巷深,后巷浅,不闻车马之音。

此联为【宋】朱熹赠友人。

上联:荷风送香气。

下联:松月生夜凉。

此联为【近代】于右任所作。

上联:金石长不朽。

下联:丹青本无双。

此联为【清】李瑞清所作。

上联:斗酒纵观廿四史。

下联:炉香静对十三经。

此联为【明】史可法所作。

上联:隐影相去,独一人。

下联:故人重聚,说几句。

上联:一竹一兰一石。

下联:有节有香有骨。

此联为【清】郑夔题书斋联。

上联:室雅何须大。

下联:花香不在多。

此联为【清】郑夔题书斋联。

上联:汲来江水烹新茗。

下联:买尽青山当画屏。

此联为【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

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此联为【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

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

此联为【元】赵孟頫题扬州迎月楼。而得主人千金之赠。

上联:四十九年穷不死。

下联:三百六日醉如泥。

此联为蔡鸿逵自述联。

上联:天为补贫偏与健。

下联:人因见懒误称高。

此联为【明】陈继儒所作。

上联:托钵而来,不为钟鸣鼓响。

下联: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

此联为【明】筇竹寺普荷禅师所作。

上联:长空有月明两岸。

下联:秋水不波行一舟。

此联为【清】林则徐题福州西湖宛在堂。

上联:我已家风负梅鹤。

下联:天教处士领湖山。

此联为林则徐题杭州西湖巢居阁。

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为林则徐题书斋。

上联: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下联: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此联为【宋】欧阳修题岳阳楼联。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为【清】窦序撰岳阳楼联。

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此联为【清】人王褒生所撰岳阳楼联。

上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为岳阳楼联。

上联:南极潇湘千里月。

下联:北通巫峡万重山。

【清】张照撰岳阳楼联。

第六篇:奇特有趣的多音字连语对联

从前,有户卖豆芽的店家贴出了一幅奇特有趣的对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仅用了一个“长”字重复14次,就写成了如此趣脸,实在是构思巧妙,独具匠心。此联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联语中的“长”字是个多音字,可读作chang,表示长度的意思;也可读作zhang,表示生长的意思。此联的正确读法是: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长(chang,chang)长(z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长(zhang,zhang)长(chang)。意思是说,豆芽长长(chang,chang)地长(zhang),长(zhang)得长长(chang,chang)的。

山海关孟姜女庙门上也有一幅奇特的多音字联语: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联语中的“朝”.有两个读音。一是读zhao,意为早晨;一是读ch酋o,与“潮”谐音。“长”读chang时,意为经常、不断,读zhang时,意为增加。该联的正确读法就是:

海水朝(chao)朝(chao)朝(chao)朝(chao)朝(chao)朝(chao)落:浮云长(zhang)长长(chang,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西ng)长(chang)消。全联的大意是:海潮涨落,周而复始:浮云增加,时见时消。

此联利用“朝”、“长”二宇多音多义的特点,并重叠利用,故使联语产生了绝的效果。

上一篇:与爱同行作文下一篇:油画毕业创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