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劳动力外流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 ——以湖南永州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进入土地改革的第三个阶段,即确立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率也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凸显出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慢慢向城市现代工业部门转移,从改革开放至今,持续了30余年,并形成了规模不容小觑的“农民工”群体。学术界已有许多学者对此现象影射的一系列其它问题进行了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拓宽了收入渠道,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前几年农村大量“抛荒”现象的出现给了我们警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究竟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具有何种影响?本文在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当地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研究的重点置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当地农民收入及农业生产两方面的影响,以探寻解决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永州市为例,基于永州市1987年-2013年的相关数据,在对劳动力外流影响其农村经济的渠道进行分析之后,为考察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经济的具体影响,分别建立了基于协整分析的误差修正模型和基于回归分析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最后,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

学科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及数据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基础

2.1 劳动力流动理论

2.1.1 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2.1.2 托达罗模型和新劳动力迁移学说

2.2 劳动力选择性迁徙理论

2.2.1 新增长理论

2.2.2 异质性农村劳动力转移假说

第3章 劳动力外流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理论分析

3.1 劳动力外流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

3.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3.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回流

3.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推动农业实现机械化

3.2 劳动力外流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消极影响

3.2.1 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

3.2.2 农村优质劳动力的流失严重危及到农业生产的安全

第4章 劳动力外流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实证分析

4.1 永州市劳动力外流情况

4.1.1 永州市劳动力概况

4.1.2 永州市外流劳动力就业结构

4.1.3 永州市劳动力流动的特点

4.2 永州市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变量、数据与分析方法

4.2.2 单位根检验

4.2.3 变量的协整关系分析与ECM模型

4.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2.5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 永州市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变量、数据与计量模型

4.3.2 回归分析

4.3.3 实证结果与讨论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尚存在较大转移潜力

5.1.2 永州市农村劳动力外流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5.1.3 永州市目前的农村劳动力外流水平未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5.2 政策建议

5.2.1 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5.2.2 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环境,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5.2.3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现代农业水平

5.2.4 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2.5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农村环境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水利工程影响农业生态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