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方案

2022-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方案

上海市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状况

【摘要】 目的 了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状况,为社区学龄儿童步行安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随机选择3个区,在所选区中各随机选择1个社区,以所选社区内所有学校作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1月对6个社区内42所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步行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结果 28.6%的学校大门100 m附近没有“注意儿童”交通标志,76.8%学校门口人行横道线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45%以上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车速在20~40 km/h;上下学高峰时,70%以上学校存在家长拥堵在学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受阻情况,60%以上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 50%以上学校附近人行横道线没有交警、协管员或其他专门人员维持交通。结论 应加强多部门合作,改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为儿童步行者营造一个安全无障碍的步行环境。

【关键词】 安全;机动车辆;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School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Around the Road in Shanghai/ZHOU Yue-fang*, YANG Yi, LUO Chun-yan, et al. *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336), China

【Key words】 Safety;Motor vehicles;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Student health services

【基金项目】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合2008-7)。

【作者简介】 周月芳(1963- ),女,江苏省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少卫生工作。

【作者单位】 1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36;2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1],是上海市中小学生的第2位伤害死因[2]。为了解上海市社区学龄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和步行安全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完善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措施,笔者于2009年1月对部分社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上海市19区按所处地理环境分为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在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随机选择3个区,在所选区中各随机选择1个社区,将所选6个社区中所有中小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共调查42所学校,其中小学26所,中学14所,九年制学校2所;中心城区18所,边缘城区24所。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调查表”。由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学校门口道路情况、警示标志设置、平时和上下学时段过往车辆、车速、学校附近环境及学校门口交警、协管人员维持交通情况等。分析符合各指标的学校数,以率和构成比作为统计分析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2所学校中,23.8%的学校门口未划分车道或小区内道路,33.8%的学校门口划分二车道,16.7%的学校门口划分三车道(表1)。28.6%的学校大门100 m附近没有“注意儿童”交通标志,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33.9%和20.8%,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4%的学校门口100 m附近没有专门的人行横道线或者过街天桥地道,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33.3%和12.5%,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门口人行横道线设有交通信号灯的学校仅24.2%,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为33.3%和19.0%,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门口人行横道线与学校大门的距离在2~500 m不等,其中距离为10~100 m的学校居多,占64.3%。

表1 上海市不同地区中小学校门口道路车道划分情况

地区学校数未划分二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单向车道

中心城区183(16.7)7(38.9)07(38.9)1(5.6)

边缘城区247(29.2)7(29.2)7(29.2)2(8.3)1(4.2)

全市4210(23.8)14(33.3)7(16.7)9(21.4)2(4.8)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上学时段(7:00-8:00)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2.1 学校门口家长拥堵情况 71.4%的学校有家长拥堵在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受阻的情况,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分别为50.0%和87.5%,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0.01),其中拥堵情况严重的学校有6.7%,均为边缘城区学校。

2.2.2 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方式 38.1%的学校家长以自行车/助动车为主要方式,其次为步行,占26.2%,私家车占11.9%,其中边缘城区学生家长以小轿车接送明显低于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比重均衡的学校占23.8%。见表2。

2.2.3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数量、车速 40.5%的学校门口为5~10辆/min;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边缘城区,机动车车辆经过学校门口的速度均不超过40 km/h,其中50.0%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速度为20~40 km/h,其次为5~20 km/h,占31.0%。其中边缘城区学校经过的机动车车速以20~40 km/h所占比例最高(P<0.05)。见表3。

表2 上海市中小学校不同时段家长接送孩子的主要方式

时段地区学校数步行自行车/助动车私家车三者比重均衡

上学中心城区186(33.3)7(38.9)4(22.2)1(5.6)

边缘城区245(20.8)9(37.5)1(4.2)9(37.5)

合计4211(26.2)16(38.1)5(11.9)10(23.8)

放学中心城区187(38.9)5(27.8)5(27.8)1(5.6)

边缘城区242(8.3)9(37.5)2(8.3)11(45.8)

合计429(21.4)14(33.3)7(16.7)12(28.6)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表3 上海市中小学校门口不同时段通过的主要机动车数量与车速

时段地区学校数数量/(辆•min-1)<55~10~≥20平均车速/(km•h-1)<55~20~40~60

上学中心城区185(27.8)9(50.0)2(11.1)2(11.1)5(27.8)6(33.3)7(38.9)0

边缘城区244(16.7)8(33.3)7(29.2)5(20.8)3(12.5)7(29.2)14(58.3)0

合计429(21.4)17(40.5)9(21.4)7(16.7)8(19.0)13(31.0)21(50.0)0

放学中心城区1810(55.6)6(33.3)1(5.6)1(5.6)3(16.7)7(38.9)8(44.4)0

边缘城区244(16.7)7(29.2)9(37.5)4(16.7)5(20.8)7(29.2)11(45.8)1(4.2)

合计4214(33.3)13(31.0)10(23.8)5(11.9)8(19.0)14(33.3)19(45.2)1(2.4)

平时中心城区1811(61.1)5(27.8)1(5.6)1(5.6)1(5.6)8(44.4)8(44.4)1(5.6)

边缘城区249(37.5)9(37.5)3(12.5)3(12.5)3(12.5)4(16.7)14(58.3)3(12.5)

合计4220(47.6)14(33.3)4(9.5)4(9.5)4(9.5)12(28.6)22(52.4)4(9.5)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4 上学高峰时门口拥堵情况 69.0%的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44.4%和87.5%,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0.01),其中1所学校(边缘城区)门口拥堵情况很严重。

2.2.5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自行车、助动车数 33.3%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自行车、助动车数为5~10辆,31.0%学校为10~20辆,其中中心城区学校以5~10辆居多,占44.4%,边缘城区学校以10~20辆居多,占50.0%。见表4。

表4 上海市中小学校门口不同时段每分钟通过的自行车或助动车数量/辆

时段地区学校数<55~10~≥20

上学中心城区185(27.8)8(44.4)1(5.6)4(22.2)

边缘城区242(8.3)6(25.0)12(50.0)4(16.7)

合计427(16.7)14(33.3)13(31.0)8(19.0)

放学中心城区185(27.8)8(44.4)2(11.1)3(16.7)

边缘城区243(12.5)8(33.3)9(37.5)4(16.7)

合计428(19.0)16(38.1)11(26.2)7(16.7)

平时中心城区188(44.4)5(27.8)3(16.7)2(11.1)

边缘城区243(12.5)13(54.2)7(29.2)1(4.2)

合计4211(26.2)18(42.9)10(23.8)3(7.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6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情况 在人行横道线附近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者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的学校占52.4%,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61.1%和45.8%,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放学时段(15:00-17:00)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3.1 学校门口拥堵情况 73.8%的学校门口有很多接孩子的家长拥堵在学校门口导致过街视线严重受阻情况,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50.0%和91.7%,边缘城区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P<0.01)。

2.3.2 家长接孩子放学的主要方式 33.3%的学校家长主要以自行车/助动车接孩子,步行占21.4%,小轿车占16.7%,三者比重均衡的学校占28.6%,其中中心城区学校家长主要以步行为主要方式接孩子,占38.9%,其次为自行车和小轿车,均为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城区学校家长则主要以自行车为主要方式接孩子,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3 学校门口道路主要经过的机动车数量、车速 33.3%学校门口每分钟经过的机动车数量在5辆以下,其次分别为5~辆,占31.0%,10~辆,占23.8%。其中中心城区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车辆主要5辆以下,占55.6%,其次为5~辆,占33.3%;边缘城区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车辆主要在10~辆,占37.5%,其次为5~辆,占29.2%。车辆车速主要为20~km/h,占45.2%,其次为5~km/h,占33.3%,其中中心城区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车速均低于40 km/h,仅1所边缘城区学校机动车经过车速为40~60 km/h。见表3。

2.3.4 放学高峰时学校门口拥堵情况 64.3%的学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其中中心城区学校为44.4%,边缘城区学校为79.2%,边缘城区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

2.3.5 在学校门口经过的自行车及助动车数量 38.1%的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5~辆自行车及助动车,26.2%学校每分钟经过10~辆。其中中心城区主要以5~辆居多,占44.4%;边缘城区主要以10~辆居多,占37.5%。见表4。

2.3.6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情况 52.4%的学校人行横道线附近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者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其中中心城区为61.1%,边缘城区为45.8%,不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平时时段(上下学以外时间段)学校周边步行环境情况

2.4.1 道路交通秩序维持 有66.7%的学校附近人行横道线没有交警、交通协管员或其他专门人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75.0%和61.9%,不同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2 学校门口道路经过的机动车数量与车速 47.6%的学校门口道路每分钟经过的机动车数量低于5辆,其次是5~10辆占33.3%,尚有部分学校门口多达20辆。见表3。

2.4.3 学校门口道路上经过的机动车车速 在学校门口道路上观察10 min,门口经过的机动车平均速度以20~40 km/h居多,占52.4%,其中中心城区以5~40 km/h居多,边缘城区以20~40 km/h居多(表3);35.7%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最大车速低于40 km/h,33.3%学校低于60 km/h,26.2%学校低于20 km/h。见表5。

表5 上海市中小学校门口经过的机动车最大车速/(km•h-1)

地区学校数<55~2021~4041~60≥60

中心城区181(5.6)6(33.3)7(38.9)3(16.7)1(5.6)

边缘城区2405(20.8)8(33.3)11(45.8)0

合计421(2.4)11(26.2)15(35.7)14(33.3)1(2.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4 学校门口道路车辆拥堵情况 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情况的学校有52.3%,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占33.3%和66.7%,中心城区低于边缘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其中存在严重拥堵情况的学校2所,均为边缘城区学校。

2.4.5 学校门口经过的自行车及助动车数量 42.9%学校每分钟经过5~辆,26.2%学校每分钟5辆以下,23.8%学校每分钟10~辆,其中经过中心城区学校车辆在5辆以下居多,占44.4%,边缘城区以5~辆居多,占54.2%(表4)。

2.4.6 学校门口设摊情况 14.3%学校门口10 m范围内有乱设摊点现象,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分别为16.7%和12.5%,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城市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不断上升并居高不下,在中低收入国家,车祸罹难者中很大比例是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行人、骑自行车者)[3],上海市中小学生的主要伤害死因是道路交通事故,其中行走时致死的比例最高[2]。

人、车、道路在特定环境中构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良好的步行环境是保障步行者特别是儿童步行者行走安全的基本要素。有研究发现儿童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上学期间[4],说明上下学道路交通环境对儿童步行者的安全步行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尚有一定比例的学校附近100 m处没有“注意儿童”的警示标志,50%以上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没有交警或协管员等管理。调查还显示,70%以上学校在上下学高峰时校门口存在车辆拥堵、车不让人的情况,近15%学校10 m内有乱设摊现象存在,妨碍儿童的正常行走,增加了儿童的步行安全困难。因此,应加强多部门合作,加强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的整治,设立必要的交通警示标志,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提供一定的交通管理等举措,以提高儿童的步行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人的因素,其中机动车驾驶员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违章超速开车是主要肇事原因[5]。调查显示,部分机动车经过学校时车速在40 km/h以上,对儿童步行者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对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应对儿童适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对道路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步行能力,使学生理解“校门口我减速”的重要性并能传递给父母和身边的驾驶员。

“以人为本”是道路安全的根本出发点,道路伤害的主要危险来自于交通环境,应从道路、车辆、交通运输量、安全法规、保护和防范设备等层面,构建避免导致人类失误的交通安全系统[3]。因此,加强多部门合作,整治学校周边不良环境,改善学校周边不安全设施,增加人力物力,加强执法力度和交通安全教育,为儿童步行者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步行环境对降低儿童交通伤害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志谢:本文曾得到徐汇、长宁、闸北、闵行、宝山、奉贤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杨功焕,周脉耕,黄正京,等.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3-198.

[2] 冯晓刚,杨青,陈依.2001-2004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5):203-205.

[3] 王声湧.道路交通安全: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3):147-148.

[4] 孙奕,严春香,李双喜,等.用X-11模型对儿童伤害住院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50-1853.

[5] 王声湧,王淑芬,池桂波.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4-137.

(收稿日期:2009-12-07)

作者:周月芳杨屹 罗春燕 陆茜

第2篇:黄石港区学校周边社区生态环境对构建健康课堂的影响

摘 要 社区生态环境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良好的社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净化师生的心灵、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规范师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形成。相反,不良的社区生态环境容易扰乱师生的心境、诱发青少年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通过了解黄石港区部分学校周边社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对构建健康课堂的影响,笔者提出了构建黄石港区学校周边社区生态环境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社区 生态环境 黄石港区 健康课堂

人不仅仅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塑造,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尤其是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对其影响更为深刻。健康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环境多种力量共同作用和努力,学校周边的社区生态环境更是对健康课堂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社区生态环境的内涵

学校周边的社区生态环境指的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其中物质环境指的是学校周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如花草树木、自然湖泊、道路、商店、各种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学校周边社区的社会风气、人文精神、人们的精神面貌等等。学校周边的社区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想构建健康课堂,就必须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设,只有拥有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真正的构建起健康课堂。

2 社区生态环境对构建健康课堂的影响

社区作为影响健康课堂构建的微观环境之一,对于健康课堂的构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作用既包含积极方面,也包含消极方面,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积极影响

良好的社区生态环境对健康课堂的构建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具体如下:

(1)优美的社区自然环境有利于净化师生的心灵。街道两旁绿树如茵,花草旺盛,路面干净整洁,社区周围依山傍湖,环境优美。这样良好的社区环境就有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容易让人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也能激发人的灵感。而健康课堂的构建本身就需要师生保持一颗干净纯洁的心灵和富有想象力的头脑,所以,优美的社区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

(2)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社区,其公共服务设施就比较健全,像体育场、图书资料室、文化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书法绘画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都很齐全。这些设施虽说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为了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但也潜移默化的对周边学校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是这些积极健康的活动和文化,那么久而久之也会激发他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开拓他们的视野。构建健康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些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就在客观上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

(3)和谐文明的社区风气有利于规范师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社区风气往往起着“春雨润无声”的作用,良好的社区风气一旦形成,对社区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如社区经常开展评选社区好媳妇、评选社区孝星活动,组织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环保、献爱心等有益活动,就有利于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周围的社区如果能有这样和谐文明的社区风气,对学校的教育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师生来说,这都是好的榜样,有利于他们形成懂道德、讲文明、爱卫生等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而健康课堂的构建必然少不了师生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和谐文明的社区风气有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

(4)平等互助的社区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友好关系的形成。社区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互助互爱,这对良好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的构建也能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社区成员之间能团结友爱,那社区成员和学校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比较容易相处,社区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好了,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的产生,这也有利于学校教育不被外界干扰,同时有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

2.2 消极影响

好的社区生态环境对健康课堂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差的社区生态环境就不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

(1)拥挤嘈杂的社区环境容易扰乱师生的心境。如果一个学校周边的社区环境很拥挤嘈杂、卫生条件差、绿化面积小,这样就在无形中使人的情绪急躁,感觉很沉闷,师生如果经常出没于这样的环境中,必然对其良好心境的形成产生影响,也就自然不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

(2)不良的休闲娱乐场所容易诱发青少年不良的行为习惯。像学校周边社区的网吧、游戏厅、棋牌室等休闲娱乐场所容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可能渐渐养成爱玩游戏、爱赌博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坏习惯一旦养成会阻碍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养,要想构建健康课堂,就要尽量远离这样的环境。

(3)不良的社区风气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如果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喜欢游手好闲、聚众赌博、盲目攀比、不爱卫生、不尊老爱幼、不讲文明等等,这就不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区,也不利于社区居民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的谈吐和行为作风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就会阻碍健康课堂的构建。

(4)不良的社区人际关系影响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建立。有的社区居民处理不好邻里关系,经常闹矛盾,甚至聚众打架,说话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也会使学生耳濡目染,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构建,也就不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

3 黄石港区社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通过了解黄石港区部分中小学周边的社区环境,例如十八中周边的黄绵社区、十四中周边的师院社区、沈家营小学周边的池湖社区等等,不论是社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风貌,总体感觉都还不错。例如池湖社区和师院社区绿化面积都比较大,街道也比较干净整洁,社区居民大体都是教师和市委干部,他们的精神风貌都比较积极阳光,文化素养也比较高,所以对其旁边的学校师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事实也证明这两所学校的师生道德风貌总体比较高尚。

但是,与健康课堂对社区环境的要求来看,部分社区的生态环境或多或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社区也就仅仅只有体育场,几乎都没有文化活动室、图书资料室等,当然这些更多的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次,部分学校周边社区环境比较嘈杂。例如,十八中周边的黄绵社区周围流动摊点很多,摊贩的叫卖声也比较大,加上路面不是很宽阔,车辆比较拥挤,各种机动车辆轰鸣声也很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堂的安宁,不利于健康课堂的构建。最后,一些学校周边网吧比较多。虽说学生也有放松的需要,有玩游戏的需要,但是中小学生一般心智都不太成熟,不懂得识别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沉迷进去,加上网吧的环境很脏乱,很多人在里面吸烟,这就极容易让青少年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4 对构建黄石港区学校周边社区良好生态环境的思考

良好的社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快健康课堂的构建,因此,黄石市市政府以及各个部门、黄石港区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学校都要重视社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从思想意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着手,努力将黄石港区学校周边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得更美好。

4.1 思想意识上的高度重视

只有思想意识上先重视起来,才会将其付诸行动。无论是政府、学校、社区还是家庭,都应该意识到学校周边的社区生态环境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影响。可能有的家长或学校认为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内学习,校外环境好不好无关紧要,况且加强校外环境建设又得费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也就不那么重视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殊不知,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已经诠释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小学生心智都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误导,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够促进学校健康课堂的构建。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家长、社区等都应该重视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校园周边社区生态环境。

4.2 体制机制上的长效保障

要想构建良好的校园周边社区生态环境,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的整治力度。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短期内的整治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反弹同样很快,这就需要体制机制上的长效保障。政府各部门应该转变工作思路,弃“被动防御”,转为“积极预防”,将各种隐患扼杀在摇篮里。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人民政府在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社区内学校的发展需要,努力促进学校、社区的和谐发展。同时要定期组织联席会议,为学校和社区的沟通搭建平台,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监控制度。学校也要主动加强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和社区之间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4.3 法律法规上的规范保障

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如《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暂行办法》以及《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办法》,将工作内容和责任细化到各部门,并将其纳入考核内容,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以此来加强管理,努力构建学校周边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4.4 经济发展上的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构建良好社区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因此应当加大力度发展社区经济,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改善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社区成员只有在良好环境中生活才能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才能提高其思想品德素养,这样也就有利于良好社区风气的形成,从而间接加快健康课堂的构建。

4.5 文化活动上的精神保障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可以团结人心、凝聚力量,增强归属感,使更多的社区成员加入到活动中来,从而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这样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就会间接影响其周边学校的学生,从而促进健康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童光庆,孙大发.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建立长效安全防范机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3(1).

[2] 赵泽碧.校园周边环境忧思录[J].科技信息,2006(2).

[3] 张俊花.社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优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2).

作者:彭玉平

第3篇:南通及周边地区出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方案研究

摘 要:南通及周边地区90%以上的出口集装箱是通过公路运输方式在上海洋山港换装集装箱班轮运输出境。近年来,该地区集装箱出口多式联运出现了“公转水”和“公转铁”新模式。新模式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通达性、强化污染治理、实现交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三种联运组织方案进行比选,得出“公转水”“铁转水”两种组织方案较好,并以南通地区某公司的出口集装箱联运方式为例进行分析,为该地区不同的集装箱出口货源匹配不同的联运方式提供决策辅助。

关键词:多式联运;层次分析法;方案优选;决策辅助

在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三年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南通及周边地区出现了集装箱出口“沪太通”水上穿梭巴士、南通海安车站-洋山港海铁联运的班列等具有明显“公转水”“公转铁”特征的联运新模式。管斌彬[1]指出多式联运可以将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高效匹配和衔接,可以解决运输效率低下和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Santos[2]等提出应优化多式联运码头,以利于各种运输线路建立顺线性衔接。ERCAN[3]等指出,联运方式的选择应考虑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延误频率、送货频度和闲置时间等要素。根据该区域的货源特点,联运组织方案应考虑工厂的位置、货物的特性、集装箱交付条件等,在相关各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述联运方式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宛言[4] 分析了德国的KOMBINIERTER VERKEHR模式的成功经验:只有在货物从发货地运送至最近的铁路货站和喂给码头之前,或当货物抵达距离收货地最近的铁路站和河口港后,本地集散运输才能采用公路运输。于劭鹏[5]认为港口转型升级实现港口物流现代化进场中,铁路进港可以使综合物流体系向深度发展、向广度推进。出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方案的多元化给南通及周边地区的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了多种出运方式选择,也丰富了多式联运承运人的服务产品,同时给港航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面对不断涌现的联运新模式,本文运用经典的层次分析法试算获取组合权重排序结果,可以协助出口集装箱运输的各参与方获得联运组织的优化方案。

1联运模式的特点分析

目前,南通及周边地区的集装箱出口大部分是在洋山换装集装箱班轮出境的,联运方式有:公路运输方式,先提空箱在工厂装箱,再用集卡将重箱运达洋山进港,最后换装集装箱班轮出境;公转水方式,在太仓港口提空箱到工厂装箱,再用上海港的穿梭巴士实施江海联运,送抵洋山港做“水水换装”上班轮出运;公转铁方式,在海安车站提空箱至工厂装箱,通过班列将重箱运抵芦潮港,再用港内集卡驳运入洋山码头,最后换装班轮运输出境。

1.1多种联运方式的路径分析

公路运输方式在重箱装上班轮前大部分路径使用陆运,这一方式给沿线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堵压力,也加剧了路径地区的环境污染。公转水的方式在重箱装上班轮前大部分路径使用的是水运,以水路为主体的联运模式代表了一种绿色、经济、高效的联运发展新方向。公转铁的方式在重箱上班轮前大部分路径使用了铁路专线运输,以铁运为主体的联运模式代表了一种降低成本、高效交付和节能环保的联运发展新趋势。

1.2多种联运方式的成本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向洋山港运输集装箱,公路运输方式成本最大,公转水和公转铁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考虑“越江”成本因素,该地区东部、南向用“沪太通”模式更为经济,西部、向北辐射用“海安-洋山”班列更具成本优势。

1.3多种运输方式的通暢性分析

公路运输方式受到运力骤减、恶劣天气、交通拥塞等的影响,容易产生运输时长不可控的问题。还经常出现无“预提箱”、无“暂落箱”条件、无“预进港计划”等异常情况,综合成本不可控。“沪太通”使用驳船以“类班轮”方式来回穿梭于太仓正和码头与洋山港之间,运输时长是固定的,由于集装箱进入正和港区时被视同进洋山码头,已经规避了产生追加运费的可能性。“海安-洋山班列”目前采取“挂满即开”的运行模式,在获取有效舱位确认以后,运输时长和联运成本控制是极易实现的。

1.4多种运输方式的便利性分析

公路运输方式在异地订舱、签发提单、实施多次托运。“沪太通”和“海安-洋山”班列则是“港航”“港航铁”口岸延伸型的,可以实现出货地订舱,就地签发提单和一票到底的托运模式。

在通关便利性上,“沪太通”的海关监管模式是由太仓海关替代上海洋山海关办理清关手续的,公路运输和“海安-洋山班列”目前还未能实现关区监管的互通、互联、互认。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联运组织方案——以RW工厂为例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实现方案优选技术应用上,江峰[6]等认为:层次分析法为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综合评价提出了简单、实用并且有效的处理手段,广泛应用于缺乏实际数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中优选出适合的实施方案。运用经典的层次分析为出口集装箱联运组织方案,可以较小的工作量选得较理想的运输方案。

2.1南通RW工厂联运组织指标体系构建

RW工厂位于该区域北部,距离洋山港275公里,年出运箱量超过30000 TEU,仅如皋到洋山前段运费每年可达8400余万元。该企业原出运模式是公路联运模式,企业长期面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运输时间难以控制的问题。2020年6月,多式联运承运人组织工厂、港航企业的专业人士组成工作小组为其重置出口集装箱的联运组织方案,根据工厂提出降低联运运价、缩短货物交付时间、保障节点流畅和托运获得便利的改善需求,工作小组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如下:

工作小组将各层因素对于系统的目标层的运输组织方案的权重进行合成,合成后获得对方案适用度排序结果,以此作为RW工厂和多式联运各参与方提供有效的方案决策辅助。

2.2 判断矩阵的构建、试算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是以上一层各项因素与所属的下一层所有因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对比来构建出特定对应准则的判断矩阵。对比因素值是汇总专业人士打分结果获得的,评分表由准则层各因素两两重要性比值表和各准则层的因素对应下属执行层的因素重要性比值共五张表组成。打分结果经加权平均处理而获得各层次因素之间的比值数集,将各比值作为相应矩阵内的元素实施试算。判断矩阵对同一矩阵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要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两两比较矩阵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才能说明工作小组的专业人士判断矩阵及算得的权重具有应用价值。如果未有通过一致性检验,需要重新收集判断数据或者调整建成的成对比较因素集,直到一致性检验通过为止。

根据RW项目工作小组专业人士给出的数据,通过试算并检验,得到联运组织方案的合成权重表如下:

2.3合成权重排序结果对方案的决策辅助

通过合成权重的试算,三种运输模式按照符合工厂运输需求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公转铁的权重向量值0.499、公转水的权重向量值0.417、公路的权重向量值0.084。这一结果说明以RW工厂为代表的南通及周边地区的出口货源,公转铁和公转水的优势明显,公路运输将从原来的门点到洋山的长途运输逐渐转化为门点到临近的铁路编组站和喂给港的短驳运输。

3南通及周边地区出口集装箱运输组织方案总体评价

RW工厂公转铁的方案实施后,每年可降低运输成本2700多万元,且铁路运输不受天气影响、交通拥堵的限制,也不会受到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干扰,方案在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控制上获得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公转水的方案拥有运输成本最低、运输时间最短、节点通畅性强、操作便利性较大的优势,但就该地区而言,受到跨江运输的影响,船公司“调箱”成本较大、集卡的短驳作业的成本和时长不具可控性。公转铁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运输时间相对较长、节点通畅性较最强、操作便利性还有待改进,但对南通及周边地区而言,不受跨江运输影响提升了门点装箱时效性,且集卡的短驳作业距离最短、成本占比最小,可以预见该地区选择海铁联运的意愿将持续增强。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运输成本持续增长、运输时间灵活性优势得不到发挥,节点通畅性和操作的便利性较低的局面难以改善。随着公转水和公转铁运输的班次(列)密度不斷提升,这一地区的集装箱的公路运输方式将被逐渐替代。

4南通及周边地区出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展望

在港口与内陆间的低碳型多式联运模式研究方面,南通及周边地区既有临江达海优势,又有丰富的铁路编组站资源,多式联运中公路运输的占比有条件逐年下降,鉴于公转水和公转铁的运输需求持续增大,港口与陆域间的低碳型联运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4.1南通及周边地区的港口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水路换装型喂给港

随着跨关区通关模式一致程度不断提高、港口进港确认的“异地化”不断延展,水运运输成本上的优势将持续凸显。南通及周边地区的“通海港口”、通州湾规划中的集装箱码头、太仓正和码头等将成为上海港最重要的大型延展型喂给港。

4.2南通或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海铁联运节点

南通及周边地区铁路资源丰富,货运站点通达程度较高,随着如皋港区专用线、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吕四港专用铁路、南通通海铁路支线、苏州太仓疏港铁路五个“港铁”项目陆续开建,南通或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海铁联运节点城市之一。港口与铁路的整合对做强港口事业、提高港口经济效益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南通的通海集装箱码头铁路后期进港工程、通州湾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与港口同步建设工程,将改变该地区的集装箱港口集疏运格局,生产企业对公转铁的选择偏好度将持续增大。

参考文献:

[1]管斌彬.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多式联运经济发展的研究及启示-基于美国及欧盟经验的分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3(05):7-11.

[2]SANTOS B F, LIMBOURG S, CARREIRA J S.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policies on railroad intermodal freight competitiveness-The case of Belgium[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2015, 34: 230-244.

[3]ERCAN KURTULUS, ISMAIL BILGE CETIN. Analysis of modal shift potential towards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in short-distance inland container transport[J]. Transportation Policy.2020, 89: 24-37.

[4]宛言.德国低碳型多式联运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9(2):23-26.

[5]于劭鹏.港口铁路是现代港口综合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J].中国港口,2013,(10):57-58.

[6]江峰,盛文,蒋伟,等.运用AHP的光谱复原技术方案优选[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6,6(3):204-206.

作者:胡聿理 马石男 岳晴 胡东昕 朱玉华

第4篇: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方案

XX乡中心学校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切实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明确职责,各负其责

为加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专门成立了由镇政法委副书记担任组长,镇派出所公安等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学校结合实际,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好本项工作。工作中要突出以下重点:

1、是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伤害、抢劫、敲诈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铲除学校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

2、是坚持取缔和清理整顿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和违章建筑、无证经营的饮食、食品、生活日用品摊点以及出租房屋等。

3、是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

4、是对学校内部进行严格、细致的安全大检查。

三、加强调研,落实保障 该项工作每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1、调查摸底阶段。年初由学校召开学校校长座谈会,提出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意见。

2、全面整治阶段。年中由镇综治办牵头,召开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协调会,研究制定出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分三个组对全市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及整治。

3、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阶段。10下旬开始,各校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落实牵头领导和专门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工作责任制,完善日常检查、管理和整治工作制度,使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走上经常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抓好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

4、总结推广阶段。年终对该项工作进行及时总结,对好的做法加以表彰和推广,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作机制。

四、建立治理学校周边环境领导机构。

我们学校为强化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及学生安全工作,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层层负责,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做到政令畅通,措施落实。使我校保证了学生人身安全,秩序正常。

五、改善、优化周边育人环境。

学校自筹资金,加大投入,美化绿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平整学校周边环境场地,并与卫生队及各班级签订周边环境场地,并与卫生他及各班级签订协议,层层落实卫生责任制,每天学校周检查一流的周边育人环境。

六、多种渠道形成综合治理网络。

学校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形成综合治理网络,共同搞好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1、我们与市工商局、卫生局搞好联络,杜绝了小商贩在学校周边非法设立摊点,为了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配合卫生局经常检查了学校及周边小吃饭店,小卖店卫生状况及食品卫生情况,坚决杜绝过期、变质、腐烂的食品出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现在无一事例发生。

2、对学生交通安全我们也相应的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学校与市交通局联系,共同治理好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出租车辆、神牛等在学校周边违章停车问题,特别是今天学校大门口马路修好,过往车辆川流不息,车速飞快,为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并在校门中左右放上路标写上“慢”字样,促使经过门口减速、保证了学生安全。

3、我们密切配合市教委搞好杜绝学生出入“三厅”问题,我校周边1000米以内无三厅,我校学生无一人进入三厅,杜绝参加迷信活动。我校为了竞化校园,开展了“抵制邪教”声讨大会,全体师生进行了签名,表示坚持同法轮功做斗争。

4、学校为了使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特请派出所同志到校作报告。一年来,学生无一例犯罪。

通过板报宣传、主题队会,间操广播法制报告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使校学生爱护周边环境,现在周边环境良好,没有不法分子扰乱学校正常秩序。

XX乡中心学校

2014.9

第5篇: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行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积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环境,根据“平安曲江”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任务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平安曲江”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建立街道与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协作联动的创建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治理的各项措施,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努力使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二、整治重点

1、严厉打击侵害学校、幼儿园师生和少年儿童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掌握学校周边及附近村(社区)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案件和重点

人员,加排查力度,绝不能因工作不力,引发不稳定事件。

2、大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街道综治办牵头建立健全教育、公安、城建、文广、卫生、工商、部门和单位及学校、幼儿园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管理协作机制,负责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长期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确保中小学校园周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无未成年人;中小学周边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及出版物。

4、加强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商业摊点的管理。协助城管等相关部门对影响教学,科研、生活以及交通秩序违法经营的,该拆除的立即拆除,该取缔的立即取缔。校门口50米以内不得摆摊设点,不准占道经营,强买强卖。

5、加强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排查和重点人员管控。认真开展对矛盾纠纷的滚动排查,尤其是涉校、涉园、涉生的矛盾纠纷,靠实措施,认真细致开展教育疏导和

矛盾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发并引发涉及师生的安全事件。加强对可能会危及校园安全的精神病患者、治安危险分子等高危群体的排查控制工作力度,对排查出重点人员要逐人建档,落实防控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6、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加强监督和检查学校、幼儿园专职保安队伍建设,落实保安人员的经费和装备。在学校、幼儿园重点部位安装监控系统和红外报警系统。建立健全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家长接送制度、学生胸卡管理制度。每个学校配一名社区副主任为法制副校长开展“防范意识进校园”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与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教育和自我保护防范教育。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5日至6月20日)。召开学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开展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会议、文件精神,传达工作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利用戗牌、宣传栏、发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村、社区主动深入排查校园、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

把问题查清摸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按照“一校一园一策”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方案。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21日至7月20日)。按照整治方案要求,组织精干力量,健全工作组织,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本着哪里有问题就重点治理哪里,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力争用通过3个月时间协助相关单位解决好学校、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周边存在的交通不畅、摊贩乱设、违规经营、治安混乱等老大难问题。

(三)巩固提高阶段(7月21日至8月31日)。按照长效管理的要求,认真研究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问题整治后不“反弹”。要建立相应的联络员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出现反弹的问题适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努力根除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6篇: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方案材料

漆棵岭小学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成果,净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现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切实加大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力度,巩固综治及平安创建的成果,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教学与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周边秩序好、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家长满意”为目标,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处理侵害师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盗窃、破坏学校财物和严重扰乱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取缔非法经营户;教育、督促学校周边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业主依法经营,规范学校周边各类经营场所的日常管理;进一步落实学校内部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学校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李文江校长为组长,刘利润校长、关立国主任为副组长,全校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几种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四、工作步骤

治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1、集中治理阶段:领导小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组织人员认真排查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工作方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小组一时不能解决的突出和疑难问题要及时向乡教育办进行汇报,以便集中办理。

2、巩固提高阶段: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整治行动的实效。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统计、总结工作。

五、工作任务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开展这次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参与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

(二)深入排查,突出重点。

要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及周边,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排查。重点排查师生员工反应强烈的学校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中小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商店,流动小摊进行监管。特别是学校周边不洁饮食摊点进行监管。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逐条登记,确定整治重点,落实整治措施,限期整治到位。

学校责任,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学校”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和个人安全知识教育。完善学校内部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优化育人环境,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整治工作,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监管要把这次集中整治行动作为创建平安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突出重点,抓出实效。

(二)服从大局,明确责任。

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尽心尽职,全力以赴开展工作,确保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三)依法行政,文明工作。

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参加整治的工作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服从行政管理,对少数不予配合的人员,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个别违法人员,要在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坚决予以处理打击。

漆棵岭小学

2013年9月

第7篇: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八万中学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2018.4.20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大对学校内部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管理和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创建平安校园,根据上级部门部署,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校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教育为基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我校及周边环境的稳定,为学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环境,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学校”的活动。

二、工作目标

(一)学校及周边交通秩序、卫生状况明显改观,不良文化环境得到彻底整治。

(二)建立健全校园治安防控体系,校内自防能力显著提高。

(三)加强排查整改,校园各种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清除。

(四)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三、组织领导及时间、步骤

(一)成立整治领导小组 组 长:周智文 副组长:黎晓兵

成 员: 学校全体领导小组

四、工作措施

(一)、以强化内部安全为核心,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整治。

1、各部门、各班级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工作成效等相关制度;制定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要对有关人员做好平时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要动员和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发挥大队部的作用,共同做好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

2、严格落实门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门卫工作制度。一是要加强门卫队伍建设。要搞好门卫工作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并配备必要的防范器材,增强防范能力。二是要严格门卫询问和登记制度。非本校工作人员必须有完备的登记手续和正当理由方可进入。

3、建立并严格实行消防、交通、值班值勤等安全管理制度。要严格内部安全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定期检查和解决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投入,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物、围墙、门窗、消防设施、水源等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应急救援设备,通过完善的制度和严密的措施,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发

2 生。

4、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训练。学校把安全常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以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针对广大师生尤其是不同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学习和训练。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5、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扎实有效开展“平安学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以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取缔、整治校园200米范围内的和其他对教学有严重影响的娱乐场所、经营性网吧、清理校园周边违章建筑,商业摊点等,进行全面排查,整顿校园车辆出入和停放秩序,检查并督促学校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整改。加强对走读生的安全教育,教育他们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班级要从贯彻以“十九大”重要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整治”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找准薄弱环节,抓住工作重点,突

3 出重点对象,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解决问题,确保专项整治成效,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二)强化措施,彻底杜绝隐患。各部门、各班级要结合本部门、本班级的实际,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研究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专项治理方案既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又要清晰明了切实可行,做到整治内容、整治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

(三)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加强校园安全宣传,做到日有专题、周有专栏、月有专版。团委、学生会组织要积极行动,加强对广大团员、学生娱乐、消费的正确引导,增强他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和对各种侵扰的抗御力。

(四)畅通渠道,严格信息报送。各部门、各班级要及时掌握、认真汇总、如实上报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工作指导意见。要建立学校安全工作台帐,按工作进度上报综合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五)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各班级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协作机制,配合有关执法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协同作战,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共同创建并维护良好的学校及周边社会环境。

第8篇: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校的安全稳定,从现在起,在全校开展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这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以创造良好的学校及周边环境为目标,要积极动员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严厉打击各种严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彻底整治影响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各种突出问题,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努力在校园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以实际行动,保证学校内的稳定和发展。

二、工作重点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要坚决贯彻上级有关部门的批示精神,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注重校内整治和校外整治相结合的原则,从加强教育入手,在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整治,使我校的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周边环境得到净化,使广大师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这次集中整治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集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宣传工作,要大力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大力开展好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自护教育、犯罪预警教育、网络管理和网络文明教育。要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操行观,杜绝一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2)、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彻底铲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小流氓、小混混势力。同时,要注意化解影响校园内部的矛盾纠纷确保学校政治稳定。

(3)、配合有关部门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游戏机房、网吧、音像书刊店,特别是对于师生及家长反映强烈的要进行严格清理整顿,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和非法经营者坚决要求予以取缔,对于符合规定的各种文化场所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

(4)、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对于无证经营和影响交通秩序的饮食、食品、生活日用品摊点(特别是校门外的油炸摊)等要进行彻底清理,防止引发交通事故和一些集体事件的发生。

(5)、集中力量对校园内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隐患,并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确保校园内一方平安。

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阳店镇李曲小学 2011年8月

第9篇:学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大李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

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全面净化学生成长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创建平安校园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为确保整治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 “平安校园”为目标,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治安案件和破坏校园治安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落实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进一步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有效排除校园及周边各种安全隐患,扎实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完善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重点

1、校园及周边文化市场环境。重点整治非法、违章经营的网吧、录像厅、台球室、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和音像制品店,对学校200米范围内的娱乐场所坚决予以取缔;严禁学校学生进入网吧、游戏机室,净化学校及周边文化环境。

2、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重点整治校门口游贩摆摊设点、堆放杂物、交通拥挤混乱现象以及“三无”(无牌无证无照)车辆校外运载学生现象;严禁校门口车辆乱停乱放,规范学校周边交通秩序。

3、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重点整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活动各校园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等其它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学校治安、消防等工作的检查力度。

4、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环境。重点整治学校食堂卫生、校内外小商店、食品摊点和各类非法经营无牌无证摊点。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严禁学校及周边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5、学校周边教学环境。重点整治学校周边乱搭滥建,侵占学校面积、排污、居民随意进出校园等问题。督促做好防护设施,设置隔离带,明确责任,确保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三、工作部署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摸底调查

利用升旗仪式、班会等时机对此项治理行动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学生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同时,结合实际制订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并指定专人分块负责,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摸底调查,按照上述重点工作任务,逐条进行详细的排查,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隐患台帐。

第二阶段:整体联动、集中整治

根据摸底调查的情况,学校请示上级有关部门集中开展对全校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解决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三阶段:认真总结、夯实巩固

总结专项整治经验,建立健全维护学校安全长效机制。汇报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及排查摸底的有关问题,整改措施及完善制度情况。

四、组织领导及工作要求具体措施

为加强整治和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经会议决定成立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刘建国

副组长:刘举雷俊霞

成员:全体教师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督办和管理,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工作的措施,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安全培训和教职工队伍整顿,强化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要主动联系、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大李学校

2012年3月19日

上一篇:退役士兵安置的现状下一篇:95防传销主题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