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第一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史上的第一

新华社历史上的“第一”(八)

为纪念新华社成立80周年,本刊从2011年第5期开始刊登由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新闻史研究室撰写和整理的《新华社历史上的“第一”》,截止本期共刊登100条。

下期,本刊将陆续介绍一些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拍摄制作的优秀电视纪录片。如《新华社传奇》等。它们全面反映了新华社80年历史和前进脚步,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敬请关注。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一页。

第一个手机视频频道

2005年1月1日零时,国内第一个手机视频频道——“新华视讯”正式在中国联通CDMAlx平台上线播出。“新华视讯”是新华社利用遍布全球拥司采集网络和多媒体数据库丰富资源,专门针对手机用户需求的视频应用品牌。

聘请第一批特约经济分析师

2005年7月14日,新华社举行首批特约经济分析师聘请仪式暨座谈会,正式聘请樊纲、胡鞍钢、贾康、林毅夫、温铁军、吴晓求、易宪容、祝宝良8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为“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这是新华社信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新华手机报”开通运行

2006年11月7日,“新华手机报”开通运行,主要依托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和三种形式报道的丰富资源,第~时间转发新华社播发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和深度报道,精选新华网和《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瞭望》《半月谈》等社办报刊的内容,适量转载国内其他重要媒体的新闻信息,并添加天气、民航、股票等服务内容,成为集中展示新华址三种形式报道的多媒体新闻平台和贴近读者、服务读者的综合性手机服务平台。

“新华08”开通运行

2007年6月20日,新华社召开“新华08”开通试运行电视电话会,向参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在线演示了“新华08”产品,介绍了有关培训、技术建设、内容建设、市场营销情况。“新华08”是新华社自主研发的金融交易服务平台产品,是将实时资讯、行情报价、历史数据、研究工具、分析模型和在线交易融为一体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第一次成为奥运会东道主通讯社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办夏季奥运会,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被国际奥委会授权为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通讯社并负责组建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新华社忠实履行国家通讯社、奥运会东道主通讯社和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的职责,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第一次提出新华社的战略转型

2008年9月1日至2日,新华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新华社2008-2015年工作设想》,提出到2015年前基本完成战略转型,把新华社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并着力推动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等。

第一次举办世界媒体峰会

2009年10月9日,新华社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媒体峰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近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家媒体机构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囊括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态的一次世界传媒盛会。

第一次发起大型公益活动和进行24小时环球直播报道

2009年11月20日,新华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和24小时环球直播报道,海内外1000多家各类媒体参与,这是全球媒体首次使用同一标识、在同一时间、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公益活动和新闻报道,被誉为“创举性的全球联合报道”。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开播

2009年12月31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开播仪式在北京举行。2010年1月1日正式上星向亚太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播出。它标志着新华社拥有了自己的海外电视台网,对于进一步扩大新华社视频报道影响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加快战略转型、推动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华影廊第一次开展

2010年5月13日,新华社“新华影廊”开展仪式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一层大厅举行。“新华华影廊”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座专业影像画廊。首期展览辑录了80张经典历史图片,时间跨度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按照“统一品牌、绕一标识、统一标准”的要求,新华社在国内外多个重点城市建或“新华影廊”,展示新华社制作的各类专题图片。

盤古搜索开通运行

2011年2月22日,由新华社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联手打造的搜索引擎——盘古搜索正式上线开通。盘古搜索将互联网服务与移动终端深度融合,覆盖了新闻搜索、网页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音乐搜索、时评搜索以及一系列实用的生活资讯搜索,其中“网页搜索”采用了将桌面搜索结果“直达”手机短信的服务方式。

第一次在纽约时报广场租用大型显示屏

2011年8月1日,新华社全资子公司新华影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纽约时报广场租用的大型广告屏幕开始试运行,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长期租用大型户外液晶显示屏。

第2篇:艰难的第一步

摘要:自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的背景下被迫打开了紧锁的国门,新的经济因素便开始缓慢楔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社会。而随后爆发的农民起义,又造成了人口的锐减与大规模流动。加之随后紧锣密鼓开展的洋务运动,商品经济原本就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逐渐在外界与内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改变,呈现出不同于先代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近代苏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

自中国步入近代,传统的自然经济便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衰落,经济模式向着近代化商品经济的方向加速发展。而从明清以来商品经济便已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在外国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其表现尤为明显。同时,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更是催化了苏南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了苏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

本文以时空发展为顺序,从人口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对近代苏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

一、鸦片战争后(1843~1852)

鸦片战争后,由于洋人的苦心经营,加之独特的地理优势,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了那时“对外贸易的窗口”。时人有言曰:“自鸣钟表矜工良,水舂机上织成匹,磁引筒中火具扬。”[1]上海地区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直接冲击了邻近的苏南地区的传统经济。陈旭麓先生曾写道,“当自然经济的一部分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2]而这些“多余的人”为了生存自然会被通商口岸新兴的生产部门所吸引,这样便造成了向上海流动的人口的增多。

从消极方面看,被动的人口流动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直接造成动荡的加剧。从积极意义看,人口的大量流动会造成人力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集中,进而促进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据相关统计,上海于1852年至1895年的人口由27万左右增至50万左右,增加近一倍。[3]这对以南京、苏州为代表的周边地区而言,直观上造成了传统务农人数的下降,进一步讲,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让出空间。尽管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但毕竟,它使苏南地区传统社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其后续转变创造了条件。

二、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3~1864)

太平天国起义前夕,中国本土落后的自然经济在新的经济因素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开始解体;但是,在体系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护卫下,自然经济仍异常顽强,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发端于广西一隅,以挟席卷千里之势迅速将战火烧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给苏南地区造成了诸多影響。

第一,太平天国战争席卷整个苏南地区,直接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进而使刚开始加速的人口流动进一步提速。而上海人口的急剧上升,与苏南地区人口的迁移有着直接联系。大量难民涌入上海,原本人口稠密的苏南地区人口却大规模减少。这加速了上海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苏南地区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同时,战争期间,大量外地游民进入苏南地区,许多本地农民也被迫脱离土地,成为游民。一方面,部分游民重返土地,成为自耕农。他们此时“离商品和市场近在咫尺,并时时受到刺激”。[4]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多少有一点儿好处。”[5]另一方面,部分游民则为苏南地区勃兴的洋务企业所吸引,直接参与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第二,频繁的战争使得苏南地区的人口数目锐减。如果说人口流动性提升的影响是间接的话,那么人口锐减的影响便是直接的。其一,“太平天国战争确实是对江苏过密人口的一种抑制。”[6]人口的大量减少,使得苏南地区传统的小农生产难以为继,传统经济结构的转型变得在所难免。其二,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农业的衰落。“江苏境内,江宁,镇江,常州三府及仪征县境,田地荒废最多。据报,江宁府属至1868年,荒田尚占原额的五成至六成。”[7]这为苏南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提供了良机。

因此,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以战争的形式撼动了苏南地区自然经济的根基,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被工业生产所取代的趋势。

三、洋务运动期间(1865~1894)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部分清朝官员秉持“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他们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一系列军事企业及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一系列民用企业。从地域上看,这些洋务企业大都集中在苏南地区。表面上,这些洋务企业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但从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实质内容上看,它已与传统的封建官府工业有本质的差别。”[8]洋务运动带来了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与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人阶级。这对苏南地区乃至整个近代中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外,官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推动了苏南地区以上海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近代民营企业的出现。外国企业的冲击和官营、民营企业的勃兴,使得苏南地区的传统经济同时受到内、外两方面的冲击,转型进一步加速。

随着雇佣关系的不断增多与近代工业的产生,传统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模式也在悄悄转变。农业上经济结构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的扩大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桑蚕养殖业为例。自古以来苏南地区就较为发达的桑蚕养殖业,在这一时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江宁的农户在种粮之外,多以种桑饲蚕为业,蚕丝产量年年增加。”[9]甚至在苏、锡、常等以往很少种桑养蚕的地区,这时的养蚕规模也“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10]随着其种植规模的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根据现有资料估算,至1894年,“茶叶由于基本上都上市销售或出口,其商品化率可以视作100%,以往亦是如此;桑蚕茧为1842%,柞蚕茧为5199%;棉花略有上升,从1868年的2638%增至1894年的3256%。”[11]。除此以外,粮食的商品化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894年为158%,比1840年的10%提高58%。”[12]

而在手工业上,经济结构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性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与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性的生产方式,具体可以体现在缫丝手工业中的包卖商制或散工制。这种新兴的雇工生产方式,虽在鸦片战争前便已出现,但数量和分布极其有限,一直到洋务运动兴起后才普及开来。“在1840~1894年新开账房(包卖商)19房,其中1864年以后开办者15家。”[13]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最主要的表现便是传统的棉纺织手工业中的耕与织、纺与织的分离,传统的男耕女织、忙耕闲织的生产方式被打破,这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时期,各方面经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力地助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使得苏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

根据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苏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然而,虽然在不同时期,推动经济结构转变的原因不尽相同,人口的流动却贯穿始终,成为苏南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动力所在。而人口区域流动性的增强,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活力,使中国“以农为主”的傳统经济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这种转变,促使近代苏南地区经济结构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转型,向着近代化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应昌,编.清诗铎[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4][5]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张仲礼.略论近代上海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3):34.

[6]曹树基.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M].历史研究,1988(02):74.

[7]王天奖.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破坏问题[M].历史教学,1984(1):33.

[8][9][10][12]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1]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3]江苏实业司.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第三编《工务》)[Z].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康壮

作者简介:王云起(2004-),男,汉族,江苏苏州人,高中,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一;

刘星洋(2003-),男,汉族,江苏苏州人,高中,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一。

作者:王云起 刘星洋

第3篇: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摘要:对职校生进行创业教育,既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又是顺应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解读了创业教育的内涵,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初步探讨了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模式,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模式

21世纪是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创业教育是继文化科学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之后的第三本学习证书——创业教育证书。可见,职业教育办学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业者。

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的交叉整合,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整合。创业教育的实质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和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

1.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一个人对人生的前途充满希望,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洋溢着进取向上的旋律。有目标才有动力,有理想才有追求,可以说创业目标就是人生目标的浓缩,也是人生理想的现实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氛围的笼罩下,在高校热的社会压力下,职校生往往失去人生的目标,在自卑中虚度时光,更谈不上有什么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心。因此,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非常有必要,是创业意识教育的基础。

2.坚韧的创业精神的塑造

(1)坚定的创业信念。首先,要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其次,要有创业的责任感。再者,要有逆境中创业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虽然身处逆境,却能逆流而上,不断追求,这样才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2)积极的创业心态。“一切皆有可能”,积极的创业心态是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它能发现潜能,激发潜能,拓展潜能和实现潜能,推动创业者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积极的创业心态则是——始终拥有巨大的创业热情,勇于清除内心障碍,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

(3)独特的创业个性。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一是敢冒风险。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寻找独有的商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敢于另辟蹊径。二是执着。心无旁骛,专注于目标,全身心融入创业行动之中。三是大胆果敢。独立自主地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

3.综合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能力包括独立生存、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判断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公关、组织、管理和竞争能力。学生具备了上述三种能力,才能敏锐地捕捉机会,果断地进行实践,才能有效地施展才干或进行创业。

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对创业教育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几年来不少职业学校已逐步引入创业教育课程,但是绝大多数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

(2)思想僵化,观念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学生创业理念。从学生就业现状看,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严峻,就业压力增大。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使得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

(3)创业实践教育流于形式,纸上谈兵。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创业相关知识;但虚拟的创业规划、创业游戏、商业计划书等,也仅仅限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条件。加之,部分老师本身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4)实施学生创业教育的体制不健全、校园氛围不浓厚。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物质环境欠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平台。

职业学校实施学生创业教育的

实践探索与对策思考

1.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1)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职业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项,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分。”要在各学科中渗透创业教育,在传授好各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形成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全面开设基础性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创业涉及许多知识,如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税收等知识。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首先要让创业教育课程达到创业启蒙教育的目的,在受教育者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其次,向学生传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并提高学生对经济的敏感度。学校推行的NFTE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主和以能力培养为主。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和模拟创业

进行创业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亦可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创业案例后,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

3.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教,激励学生创业行动

成功的创业案例能够启发人们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其教育效果更直观、更生动。在创业指导课上,教师请部分自主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讲座与交流。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潜能,付出创业行动。这种教育的力度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加大,最终目标就是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

4.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第一实践基地。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实习带队教师要抓住实习这个大好时机,善于鼓励学生“寻找机会,别错过机会,让才能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萌生创业意识,涌动创业激情,确立创业目标。

(2)突出校园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突出校园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要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处理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要引导各类社团组织注意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

(3)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在校内成立学生“创业园”。

由于受资金、条件、专业的限制,创业教育往往把多数学生排斥在外。实际上,各种专业及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特定情景模拟,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学校要引导他们开展创业实践,并为他们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提供可能的便利,将校内的盈利机会让给学生开展创业,如影视放映、商品销售;或将学校一些活动以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如有关校运会、技能大赛、歌唱比赛等,让学生去策划承办,书写商业计划书,找企业来冠名融资,锻炼他们的融资和策划能力;或引导学生捕捉身边商机,如旅游咨询、平面设计、广告印刷、通信业务、电脑维修、网上店铺、设备承包等,制定商业计划书,同时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启动资金等等。

5.有始有终,做好创业教育的跟踪服务

创业贯穿人的一生,世界上“大器晚成”者不乏其人。因此,创业教育应贯穿人生的始终。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进行正式创业,学校应做好创业教育的跟踪服务工作。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学习,而走向社会后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形成,往往因为工作繁忙等因素而忽视了理论的学习,形成理论滞后现象。另外毕业生在不同的行业、岗位创业,各自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需要互相交流、借鉴。学校应根据学生创业需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毕业生创业培训班、研讨班,不断更新毕业生的理论知识,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创业教育,把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既是学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职业学校来讲,创业教育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亮点。我们应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不断尝试和实践,让学生创业有门,创业有路,创业有成,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使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而开创出职业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范 敏

第4篇:我的第一节历史课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是我大学四年里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三个观点:历史离我们很近;某些历史不可信;历史是好的知识,历史很有用。其实这三个观点也是我学习历史的一些体会。2004年9月3日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天上课,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我给同学们讲了这三个观点。

为了让同学们对历史产生亲近感,我讲的第一个观点是:历史离我们很近。留给大多数同学的印象是历史离我们很遥远,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就时间而言,商周时期离公元2007年有几千年;从空间上看,北京的历史,离广东罗定也很遥远。但在我看来,历史离我们很近,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我给同学们讲了我遇到的一些事情。

小学时我在《可爱的家乡仁寿》一书上了解到我的家乡(四川仁寿县)有一个全国著名的画家叫石鲁(1919---1982),他本姓冯,因为他从小崇拜明末清初一个叫石涛的画家和民国时期的鲁迅先生,把自己的名字改作石鲁。因为经常接触鲁迅先生的名字,我还不感到陌生,但是对画家石涛,我却倍感陌生。这种陌生感等我去桂林上大学后就消失了。事情是这样的:朱元璋为巩固统治,他分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全国各地做王,其中他这个侄孙就分封到了桂林,建立靖江王府。桂林人又把靖江王府叫做王城,就是现在广西师大王城校区,而我从小倍感陌生的画家石涛就是靖江王府的后代,现在桂林市区正阳步行街上有很多临摩的他的画。在我们的高中历史课本上曾经讲到: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广西桂林,同孙中山会晤。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历史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说,离我都很遥远。等我来桂林上大学,才知道当年马林同孙中山在桂林会晤的具体地点就在今天广西师大王城校区。原来让我觉得遥不可及的东西,一下就出现在眼前,感觉历史离自己是那样的近,陌生的历史一下变得亲切起来。

靖江王府在整个明朝一共传了11代14位藩王,他们死后都葬在桂林郊外的尧山,桂林人把它叫做靖江王陵。2002年春天我去这个地方,碰见王陵管理处的保卫科长,姓朱,他告诉我,他是朱元璋的第21代孙。在广西师大王城校区,有个卖毛笔的江西人,姓李。2004年6月的一天笔者和他闲聊,他告诉我,他是李世民的后代。我问他有什么证据,他说有家谱为证。这些是否是事实我不清楚,但却让我眼前一亮,那些离我们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看起来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一下在自己身边找到痕迹时,总是不免让人震撼。笔者对历史的兴趣,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对历史的亲切感上的。记得当时我给同学们讲这些小故事时,同学们听得是那样的专心:原来历史是这么一回事情。受此启发,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继续给同学们补充这类故事,慢慢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讲抗日战争时期的叶挺将军时,我告诉同学们,叶挺将军的儿子在抗战时期曾经在当时的广东省立第八中学求学。当我讲出民国时期的广东省立第八中学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中学时,大家发出惊呀的声音,然后是几许自豪。我想,作为历史教师能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你叫他不喜欢历史都难。经常都有学生来找我谈这类体会或者提供一些他们遇到的例子,比如一个叫陈嘉琪的同学对我说,他外公曾经在孙中山手下当兵,在石井兵工厂工作。一次孙中山阅兵,看见他外公小小个头,就摸了摸他外公的头表示赞许:十多岁的小孩子就来投身革命。还比如,肖达强同学给我讲他爷爷的叔公当年在蔡廷锴手下作战,身上绑着炸弹去炸日本鬼子。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老师勾画出重点,然后拿着书本记忆。在笔者看来,这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同学们讲了我的第二个观点:某些历史不可信,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为什么又说历史不可信呢?我给同学们解释,这里说的某些历史不可信,是指今天我们通过报纸杂志、电影电视、教科书上了解到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相比有差距。

接下来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造成某些历史不可信的原因:

一是与人们还原、重现历史的方法有关。今天人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当时留下来的文字材料和实物材料。而这些材料有可能存在不真实的地方,人们依据不真实的史料还原出来的历史,其可信度就存在问题。当时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2002年10月2日晚上九点半左右,我正在校园里和同学聊天,突然听到有爆炸声从市中心的方向传来。不久传来消息说,桂林中心广场发生了一起爆炸案。第二天《桂林日报》与《桂林晚报》报到:10月2日晚桂林发生一起爆炸案。不久,《文摘报》上转载了一篇题为《桂林市政府树立新形象》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这次爆炸案发生的时间却变成了10月3日。同样,在2002年11月21日的《南方周末》上,有一篇《中国反恐全方位启动》的文章,文章也提到了这起爆炸案,爆炸案的时间一样的变成了2002年10月3日。后人如果借助《文摘报》和《南方周末》上的文章研究这起爆炸案,就会认为这起爆炸案的时间是2002年10月3日,事实上应该是2002年10月2日。这样分析,既让同学们知道了人们是如何还原历史的,又知道了造成某些历史不可信的原因;这也有助于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和愿望。

另外,造成某些历史不可信还有人为的因素。我除了举例给同学们介绍了顾颉刚先生“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外,还介绍了日本部份历史教科书故意抹杀侵华真相、混淆是非的问题。分析完造成某些历史不可信的原因,我继续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面对某些历史不可信,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两点意见:

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怀疑精神。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小学时学习历史,书上说战国时期,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一次活埋赵军40万人。等上初中后,我对这个数字发生了怀疑,认为一次活埋40万人不可能,但是我又拿不出证据来而只能靠一些常识判断。2003年5月,我在1999年的《军事史林》合订本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长平之战中秦军活埋赵军40万人提出了质疑,作者通过几点证据得出结论:长平之战秦军活埋赵军40万人是不可信的。通过这件小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怀疑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当然,我特别提醒同学们,不是我们接触到的每一历史都要去怀疑,那些不符合常识、常情、常理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大胆怀疑进而探究事情的真相。

二是建议同学们要学会从多条途径特别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历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给同学们举了这样一则事例: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地主是多么的罪大恶极,对农民是多么惨无人道,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尖锐。地主在我眼里就是周扒皮半夜学鸡叫、黄世仁年关逼债、刘文彩的大水牢。可是,等我读高中时外公给我讲他过去给地主做工的事情后,我对地主的印象逐渐改变。我外公讲,他年轻时给地主做工,地主对他是如何如何的好,而1949年后,这家地主财产被没收,外公又是如何不要当年的工资而把它留给这家人做生活费。联系今天的现实,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和谐的劳资关系。直到现在,我外公一家还在和这家地主的后代互相来往。或许我外公的例子太典型,但是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从小接受的一些教育:农民与地主之间,也许没有我们书上讲得那么简单----除了仇恨,就是剥削、斗争。事实上,近年一些研究也证明了笔者对农民与地主关系的新认识是对的,如清华大学历史系秦晖教授的“关中模式”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文彩真相》等。近年有学者研究认为毛泽东在1920年代写成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当时湖南的阶级矛盾有夸大的成分。因为这一问题牵扯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当时我并没有继续讲下去,而是告诉同学们,书上学到的知识,到底对不对,可以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识加以判断。受此启发,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学生经常把自己从长辈那里了解到的历史整理成文。如李胜同学访问他爷爷,做了关于三大改造的一些口述史并配上录音;陈斯雅同学访问了自己的外公,了解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并整理成文。让学生从现实中学习历史,更能提高他们动手动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时间关系,第三个观点在那节课堂上我只是简单提了一下。

总的说来,我对第一节历史课是很满意的,因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其实每位教师接手新一届的学生,都面临上第一节课的问题。把第一节课上好,把自己的基本教学理念和价值观融入第一节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关于我的这三个观点,我并没有在这节课讲完就算了,而是更多的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中,哪怕现在到了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我在课堂上也没有忘记渗透这些理念。有的老师或许担心这样影响考试成绩,其实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应付考试而言,没有多大问题,加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把握了历史学科的本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起来还是不难的。我2004年大学一毕业来广东工作就碰上新课改,新课改到底怎么搞,我也去广州的一些名校听过新课改的示范课,这些课的常用模式就是由同学们演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其实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节历史课,或者说要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很大程度不在于搞活动,重要的是教师讲授的历史知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教师要敢于讲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有自己的观点,不要照本宣科,那些明显过时的、不符合常识的观点或者假大空的话最好少讲甚至不讲,给学生传授的应该是人类的普适价值观,如宽容妥协、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唯书,不唯上。一节课讲下来,如果能让同学们有这么一种感受:原来历史是这样的!我想,这样的历史课就是成功的。2006年12月23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的黄牧航老师给罗定的高三历史教师做高考历史科的备考讲座。讲座结束后,黄老师和我们聊起了新课改,我谈了自己的想法,黄老师说有机会他要来听听我的课。如果我没有理解错,黄老师这句话暗含着对我历史教学理念的一些肯定。

第一节课历史课

(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幽默.) 虽然说教学时间很宝贵,但是今天我不准备上新课,而是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吗?(调动一下课堂气氛:生答:好!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学生热烈的掌声.活跃了气氛.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二.讲故事

第一个故事:快乐是一种能力

那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考核的方法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

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地应对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时,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着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最后出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应聘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道:”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可以个更把握地走进成功!”

师小结:快乐是一种能力.带着智慧出发的时候,也带上快乐,有了快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俗话说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一个嫁给了雨伞店的老板。老太太关心女儿家的生意所以天天发愁:雨天担心洗衣店里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又担心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位邻居的一番话让她再不发愁,转忧为喜。邻居说:“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有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您有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对您老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同一件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心情也会不同。下边这个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你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 师小结: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因此,面对初三,尤其是下期,繁重的学业,希望你们积极快乐的面对! 第二个故事: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8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学生讨论该故事后,师小结:成功在于坚持!

第三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他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干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学生讨论:小孩聪明吗?为什么?

师小结: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第四个故事:石头做汤

如果我告诉你,石头能做出汤来,你可能会惊讶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次战争过后,有三个士兵从前线回来。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想留下来,却发现村民们都在哀叹战争使他们缺衣少食,难以度日。三个士兵商量了一会,其中一个士兵说:“我们有一个生存的诀窍,想让大家共同分享,那就是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了一堆火,架起了一只大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了三块光溜溜的石头,一个士兵说:“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另一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一点盐呢。”于是,村民们一个个都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实在是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村民就主动去拾柴禾,或者负责挑水,或者负责熬汤。在大家的努力下汤终于熬好了,在准备坐下来喝汤的时候,有人还推来一桶酒。村民们欢聚在一起,喝着美味的汤,忘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只是我们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样担心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够拿出来,奉献给他人。“石头做汤”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积极参与合作,就可以取长促短。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众人的奉献与分享下,也会发挥出让我们为之惊奇的作用。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才完成了一项项奇迹。 四个故事,于老师要送你们四句话:(新学期寄语:板书) 相信自己,快乐面对 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互帮互组,双赢策略

三、其他说明:

1、我的课堂风格:民主、开放、个性

2、要求大家:这个要求我用一首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这首诗我请了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为我开了个头,那就是:

春眠不觉晓,上课别迟到;(课前准备:人到、心到、书本文具到)

夜来风雨声,作业按时交。(都是课堂作业,要认真对待)

笔记加测验,开卷亦重要;(笔记都记在书上,组长每堂课要检查,每学完一主题,开卷测验)

勤巧作舟楫,学海任逍遥。

3、本期教学安排:主题式教学。一主题一讲,(老师只讲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一开卷考试或练习。

4、分历史学习小组,确定组长。

5、历史小组操行赋分和评比办法。

第5篇: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

张石川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一生共导演150多部电影。他的影片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地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他的影片大部分为社会言情影片,如《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等,故事性强,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观众的欢迎。1928年后导演十八集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在上海电影界引起竞拍神怪武侠片的潮流。1931年美国有声影片输入中国后,他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张石川凭着良好的英文功底,专攻西洋影戏的导演技巧,在早期电影艺术上的探索功不可没,如《一夜不安》运用了特写镜头和动画特技,而《横冲直撞》中使用了多机位剪接的手法,更突显了电影的特性。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导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1913:难夫难妻

活无常 五福临门 二百五白相城隍庙 一夜不安 杀子报 店伙失票

脚踏车闯祸 打城隍 老少易妻

1916:黑籍冤魂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劳工之爱情

大闹怪戏场 张欣生

1923:孤儿救祖记

1924:玉梨魂

苦儿弱女

诱婚

好哥哥

1925:最后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妇人 盲孤女 可怜的闺女 空谷兰

1926:多情的女伶 好男儿 富人之女 她的痛苦 爱情与黄金 无名英雄

1927:为亲牺牲 梅花落(与郑正秋合作) 田七郎 真假千金 卫女士的职业 侠风奇缘 山东马永贞 车迟国唐僧斗法

1928:少奶奶的扇子 蔡状元建造洛阳桥

白云塔(前后集,与郑正秋合作) 火烧红莲寺(一至三集) 同学之爱(与洪深合作) 大侠复仇记(前后集) 女侦探

1929:忏悔 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 新西游记(一至三集)

1930:火烧红莲寺(十至十六集) 强盗孝子

1931:歌女红牡丹

火烧红莲寺(第十

七、十八集) 生死夫妻

铁血青年 旧时京华 银星幸运

如此天堂(前后集)

1932:慈母 国魂的复活 战地历险记 啼笑因缘(1—6集

失恋

1933:脂粉市场 前程 残春 泰山鸿毛

二对一

1934:麦夫人

女儿经(与程步高、沈西苓、郑正秋等合作) 空谷兰

1935:热血忠魂(与郑正秋、徐欣夫等合作) 大家庭 劫后桃花

1936:海棠红 女权

1937:压岁钱 社会之花

古塔奇案

母亲的秘密

1938:歌儿救母记

风流冤魂

1939:红花瓶 李三娘 小侠女(与郑正秋合作) 杨乃武 七重天 李阿毛与唐小姐 董小宛

1940:乱世英雄 三笑 孟丽君风流天子 西厢记

1941:红杏出墙记 梅妃 夜深沉 解语花 艳尸 故城风云

恼人春色(与何兆璋合作) 金粉世家

1942:血泪鸳鸯 燕归来 白衣天使 不如归 1943:夫妇之间 芳草碧血 红颜铁血 快乐天使

1944:雪梅风柳 英雄美人

1945:万户更新(与卜万苍、杨小仲、方沛霖等人合作)

1946:长相思(与何兆璋合作)

1948:乱世的女性(与黄汉合作) 电影剧作:

1926:四月里的蔷薇处处开

她的痛苦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离婚

1929:富人的生活 新西游记(

2、3集)火烧红莲寺(2—18集)

1930:黄金之路

1934:空谷兰

1935:大家庭

1938:桃色新闻 歌儿救母记 风流冤魂

中国电影史上的31个“第一”

中国电影转眼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记者从新华网“新华社综合资料库”以及中国电影家协会提供的资料中,查阅到中国电影的31个“第一”。如果您是有心人,不妨也来找一找。

1、第一部反映中国风光的影片:1904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拍摄的由13部中国风光片组成的纪录片。

2、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影片:1905年,北京丰泰照像馆的任景丰拍摄的《定军山》。

3、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演员:1905年在《定军山》中出演主角的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

4、第一位上电影的中国女演员:1913年在《庄子试妻》中饰侠女的严姗姗。

5、第一个影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创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

6、第一家电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A〃雷马斯在上海兴建的维多利亚大戏院。

7、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编导、拍摄的《难夫难妻》。

8、第一位女编剧:1925年拍摄的《爱情的玩偶》的编剧濮舜卿。

9、第一位女导演:1925年拍摄的《孤雏悲声》的导演谢采真 。

10、第一部武侠片:1928年至1931年拍摄的影片《火烧红莲寺》。

11、第一部童话片:1925年出品的《飞行鞋》。

12、第一部儿童电影:《水火鸳鸯》,影片中的演员全部为10岁左右的孩子。

13、第一部卡通片:1929年拍摄的《大闹画室》。

14、第一部有声卡通片:1941年拍摄的《铁扇公主》。

15、第一部漫画动画片:1948年的《瓮中捉鳖》。

16、第一部科教片: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制作的《预防鼠疫》。

17、第一次使用特技摄影:1911年,商务影戏部拍打根据蒲松龄小说《崂山道士》改编的《清虚梦》。

18、第一个专门摄影棚:1913年,商务影戏部建立。

19、第一次较大规模地自资摄制电影: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兼营电影事业,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次注意到电影。

20、第一部蜡盘发音片: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21、第一部片上发声片:1931年拍摄的《雨过天青》。

22、第一部有声影片:1934年,电影通业公司拍摄的《桃李劫》。

23、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1935年,《渔光曲》参展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

24、第一个设备完善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建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

25、第一部木偶片:1947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皇帝梦》。

26、第一部彩色影片:1948年,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片《生死恨》。

27、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49年建国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桥》。

28、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1949年建国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苏联影片《普通一兵》。

29、新中国第一部合拍片:1958年,北影和法国加朗期影片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风筝》。

30、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魔术师的奇遇》。

31、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影的行政法规:《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7月1日开始实施

世界电影之最荟萃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师范学校 四川平昌 636400)

论文发表、获奖及交流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登记编号:83,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中国青少年科辅协会主办,部分内容在《科技辅导员》1994年3期上发表;发表论文登记编号:84,省级,国内范围发行,四川省电化教育馆主办,部分内容在《四川电教》1996年1期上发表。发表论文登记编号:107,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全部内容在《中国教育电视》1997年7月28日上发表。】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打喷嘎,于1892年拍摄。而表演打喷嘎的人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歌舞杂耍演员费列德·奥特,这一奇异有趣的特写镜头用了五十英尺长的胶片。

世界上最早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人是法国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于1894年2月发明。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是法国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12月28日制作放影的无声电影《工厂大们》、《水浇园丁》。

世界上最早的故事片是英国桥治·梅里爱于1895年摄制的《魔鬼之宅》。 世界上最大的电影银幕是印尼雅加达的NMAKC电影院,银幕有七层楼房大小。 世界上名称最长的电影院是印度一个有一百个座位的小影院,名称叫:“KaHHNKanapa

MECBapN”。

世界上名称最短的电影院是美国伊利诺州的一家电影院。名称只有一个字母“K”。 世界电影院史上最早的一位女导演是法国爱丽丝·居伊,她于1896年推出她最早导演的电影作品。她导演过许多根据童话、神话、《圣经》故事和原著喜剧改编的影片。从1896年到1915年,她总共执导了270余部影片。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院是美国洛杉矶的“电气剧场”,建于1902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院是莫斯科艺术电影院,建于1911年。

世界上最早使用蒙太奇(剪辑)的导演是美国人格里菲斯。他于1914年摄制的《一个国家的诞生》,运用各种距离拍摄全、中、近、特写镜头。

世界上名导演们拍摄的影片中,最愚蠢出影片是1927年弗里茨·郎导演的《Mc Tponoinc》,内容是讲述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兄弟情谊。 世界上最早的有声电影是袄纳兄弟于1927年制成的《爵士乐歌唱家》。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画片明星是米老鼠,1928年主演由迪斯尼设计的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

世界上最早的彩色故事片是马摩里安于1935年拍摄的《名利场》。

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博物馆是巴黎电影博物馆。展品中有电影发明、发展的历史资料,有世界上第一部无声电影,有最原始的电影摄影机,许多优秀影片中用过的服装、道具,还有当代世界上许多国家拍摄的以现代题材和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各种影片60万部。

世界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影片是1939年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整整十年,在所有影片中,卖座率一直最高。

世界电影史上最大的悲剧是五十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影星苏珊·海华、阿格尼斯·摩海得和约翰·韦恩突患绝症先后去世。截至八十年代初期,染上同一种病症而相继死去的有46人。

世界上成本最贵的影片是1963年伊丽沙白·泰勒,同理查·赫顿合拍的《埃及艳后》一片,耗资达2.13亿美元。

世界上片酬最高的演员是阿诺德·施瓦辛格参加《终结者》的拍摄,片酬达一千五百万美元。

世界上最受各国人民欢迎的电影演员是卓别林,他的每部影片的观众都达到3亿多人。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上下集影片是美国的上集《荣誉何价》和下集《放眼世界》。 世界上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是美国影片《宾虚》(《宾赫传》),获11项。 世界上最第一部大型动画故事片是迪斯尼根据格林童话摄制的《白雪公主》。 世界上在银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历史人物是法国的皇帝拿破仑,至少在163部影片中出现过这个角色。

世界上粗野骂人话最多的影片是1983年摄制的《带伤病的人》,粗野骂人话达一百八十多次。

世界上最长的影片是美国1987年摄制的长达85小时的《治疗矢眠》。

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规模的电影奖—“世界电影奖”于1995年问世。该奖由一个非赢利性质的机构—“世界电影会”举办,为设立这个世界电影奖,意大利著名影评人安东尼·吉里尼已经为此努力了十年之久。第一届颁奖典礼于1995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在美国好莱坞的希尔顿大饭店内举行。 世界上第一部太空电影是美国宇航员在三次航天飞行中拍摄的《梦想实现了》“球幕电影”。共耗资365万美元。

世界上最早的太空电影院是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花了100万美元在纽约市建成的一座航天影剧院,可乘坐80名观众。当电影开始后,观众在迷离飘忽的幻觉中飘然起飞,最后一跃,腾空进入广阔无限的太空,犹如宇航员般身临其境,乐趣无穷。

我国电影九十年发展概况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师范学校 四川平昌 636400)

论文发表、获奖及交流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登记编号:108,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中国教育电视》1997年8月4日、9日、22日(连载);发表论文登记编号:113,国家级,国内范围发行,新华通讯社办公厅主办,《资料卡片杂志》1999年11期上以《中国“电影之最”荟萃》为标题发表。】

【摘要】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以“最早”的形式记录了我国电影九十年发展概况。从1905年我国最早的一部由中国人民自己拍摄的京剧戏曲影片《定军山》到1995年我国最早的一部电影诗《唯一爱情的篇章》;从1913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短故事片《难大难妻》到1929年我国最早的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从1920年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教育片《盲童教育》到1948年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从1932年我国最早的一部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共赴国难》到1948年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从1950年我国最早的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女电影演员石联星到1995年我国最早的一位在世界上获“最具成就导演奖”的张艺谋;从1949年中国人民电影事业进入振兴时期的首部作品,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反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故事片《桥》到1979年我国最早的一次创中国的观众最高记录,全年生产50部故事片,全国电影观众高达279亿人次,这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振兴时期等103个“最早”概括了我国电影九十年发展轨迹。

【关键词】中国电影;90年发展;概况 我国最早的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影片,是北京丰泰照相馆于1905年摄制的京剧戏曲片《定军山》(片断)。刘仲伦摄影,谭鑫培主演。这是中国民族电影业的开端之作。

我国最早的露天电影院于1906年在上海南市城区里出现。当时有西园和新园两个消遣性的花园,在夏天的晚上,曾公开售票放映过电影。

我国最早的一座电影院是西班牙商人雷玛斯于1908年用洋铁皮搭起的上海虹口电影院。

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短故事片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

我国最早的一位在中国影片中出现的女演员是严珊珊。她在1913年拍摄的无声电影短片《庄子试妻》中扮演使女一角。

最早运往国外放映的国产影片是《庄子试妻》。该片由美国的布拉斯基和万维沙等人出资并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利用“入我镜剧社已有的文明戏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发行。”该片于1913年拍摄完成后,被布拉斯基带回美国。这是中国影片运往国外放映的开始。

我国最早的一个由中国人自己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26年改为“国光影片公司”)。该部拍摄过梅兰芳主演的舞台纪录片《天女散花》,以及风景、教育、戏曲、新闻等方面的纪录片和故事片。

我国最早的艺术纪录片是1918年梅兰芳主演的《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由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

我国最早的体育纪录片是191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时事片”《东方六大学运动会》。

我国最早的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创刊的《影戏杂志》。由陆洁、顾肯夫二人主办。到了1922年,又编了《影戏半月刊》。

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教育片是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于1920年拍摄的《盲童教育》。

我国最早的一批无声长故事片是1921年问世的《阎瑞生》(10本)、《红粉骷髅》(14本)和《海誓》(6本)。

我国最早的电影学校是1922年3月明星影片公司成立后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校长是著名电影艺术家郑正秋。 我国最早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1922年摄制的《清虚梦》,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崂山道土》改编。影片中运用于水缸破而复原,人走入墙壁之中,物件自己走动等简单特技摄影。由陈春生编剧、任彭年导演、廖恩寿摄像,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

我国最早的影片公司是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明星影片公司”。

我国最早的一位女影星是1923年冬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招聘的王汉伦(原名彭剑青)。处女作是《弧儿救祖记》,也是明星公司的第一部长故事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饰影片中的寡妇女媳余尉如。影片公映后,一举成名。

我国最早的一位女歌星是黎明晖,于1925年登上影坛,亦歌亦影。先后主演过《追求》、《女人》、《生之哀歌》、《清明时节》、《压岁钱》等十余部影片。其中《女人》一片曾与《渔光曲》一起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展映。

我国最早的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她于1925年导演了由卢祖同编剧、南星影片公司摄制的无声长故事片《孤雏悲声》,并在影片中担任女主角。

我国最早的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她于1925年创作剧本《爱神的玩偶》。该剧本由归国华侨创办的长城画片公司摄制成故事片。

我国最早的童话片是1925年由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该片根据德国童话“五月鸟”、“罗仑”改编而成,由潘垂统导演、李青青、杨依依等主演。外景是在庐山拍摄的。

我国最早的一次掀起古装片热潮是1926年。

我国无声片时代最佳女演员是阮玲玉,原名阮玉英。她于1926年开始电影艺术生涯,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挂名的夫妻》,先后主演了十多部影片。她在《新女性》影片中饰女教师韦明,该片1935年春节在上海首映,轰动了上海影坛。

我国最早的一次掀起竞摄武侠、神怪、火烧片的浪潮是1928年至1932年。 我国最早的一家放映有声故事片的电影院是上海南京路口的新华电影院(西班牙人雷玛斯建于1914年,1926年将该院转让给中央大戏院业主张石川等人)。1929年2月4日,放映了美国影片《飞行将军》,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放映的有声故事片。

我国最早的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是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我国最早的一部艺术动画片是1930年上海长城公司出品的《纸人捣乱记》,由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制作完成。

我国最早的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国产影片是1930年由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 我国最早的—支电影歌曲是1930年摄制的影片《野草闲花》的插曲《寻兄词》。 我国最早的一部配音歌唱片是1931年在上海拍摄的《野草闲花》。

我国最早的一部部分彩色影片是1932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啼笑因缘》。由严独鹤、张石川根据张恨水的同名章回小说改编,张石川导演,胡蝶、郑小秋主演。影片集彩色、黑白、有声、无声为一体,别开生面,空前绝后。

我国最早的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是1932年由著名电影艺术家史东山和蔡楚生合作,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共赴国难》。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

我国最早的一批左翼文艺工作者夏衍、郑伯奇和钱杏邨在1932年进入明星电影公司任编剧顾问。这标志着中国民族电影业开始进入探索时期。

我国最早的左翼电影刊物是1932年7月8日创刊的《电影艺术》,聂耳、郑伯奇、司徒慧等左翼文艺工作者都给《电影艺术》写过文章。

我国最早的一个党组织进入电影界是1933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组长夏衍,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王尘无和石凌鹤,它的成立为艰难求生的民族电影业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我国最早的一部左翼作品是1933年问世的《狂流》。明星影片公司摄制,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董克毅摄影,胡蝶、龚稼农、夏佩珍和王献斋等主演。影片在中国电影中第一次描写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开辟了中国电影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

我国最早的一次将新文艺作品搬上银幕的影片是1933年夏衍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春蚕》。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

我国最早的在片上发音的电影音乐是1933年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联华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母性之光》,其插曲是《开矿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声动画片是万籁鸣兄弟于1933年制作的《骆驼献舞》。万氏兄弟经过潜心研究,精心制作,在《骆驼献舞》中首次完成了有声对白,为我国有声动画片开了先声。

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声戏曲纪录片是1933年由上海古代有声影片公司摄制、天一影片公司录制的《四郎探母》。由谭小培编剧,尹声涛导演,谭富英、雪艳琴主演。

我国最早的女电影配音演员是安徽省安庆市的舒绣文。1933年她随田汉等人进入艺华影业公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

我国最早的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的《渔光曲》。 我国解放区最早的一架电影摄影机是1938年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赠送的。 我国解放区最早的一个电影机构是1938年秋成立于延安的“延安电影团”。曾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等影片。

我国最早的一批抗战故事片是1938年摄制的《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等。

我国最早最长的动画片是1940年由万籁鸣兄弟绘制的《铁扇公主》。在这长约八千余尺的大型动画片中,作者塑造了不少生动的形象。该影片曾在东南亚和日本放映过。

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个电影制片厂是1946年在黑龙江省兴山市建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我国最早的木偶影片是1947年拍摄的《皇帝梦》,由陈波儿编导,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

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部翻译片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48年译制的《普通一兵》。 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部漫画动画片是1948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瓮中捉鳖》,由牛丹编剧,方明导演。

我国人民政权最早的一部科教片是上海华艺电影制片厂于1948年摄制的《预防鼠疫》。

我国最早的一部彩色戏剧片是上海华艺电影公司于1948年摄制的《生死恨》,梅兰芳主演。

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反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故事片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49年摄制的《桥》。这是中国人民电影事业进入振兴时期的首部作品。

我国最早的一部中外合拍的大型彩色纪录片是1950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莫斯科高尔基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解放了的中国》。

我国最早的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女电影演员是石联星。她主演的故事片《赵一曼》在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演员奖。

我国最早的一次在全国举办的新片展览月是1951年3月。展览月在20个大城市放映了《桥》、《白毛女》等26部新片,轰动全国。

我国最早的一个专门拍摄科教电影的制片厂是1953年成立的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我国解放后最早的一部彩色戏曲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4年摄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国最早在国际上获奖的科教片是羽奇同志于1954年导演的《淡水养鱼》。1956年获得意大利威尼斯第一届国际科教片电影节荣誉奖。

我国在翻译片中配音最多的女演员是李梓。她从1954年开始从事翻译片演员配音工作以来,先后为15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其中人物有女游击队员、农家妇女、名门闺秀、阔家小姐、古代美人、风流*女及男孩子等。

最早获得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奥斯卡”金像奖的中国人是黄宗沾。1955年以《玫瑰纹身》,1963年以《赫特》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摄影金像奖。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体育运动的故事片是1956年摄制的《两个足球队》。 新中国首次影评得票最多的最佳演员是白杨,原名杨成芳。1957年《北京日报》和《沈阳日报》相继举办建国以来首次电影观众投票选举活动。白杨以得票最多被评为最佳演员。

我国最早的一次由文化部举办的优秀影片评奖是在1957年。这次共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智取华山》、《平原游击队》和《家》等69部优秀影片和396位电影工作者。

我国最早的一部彩色故事片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摄制的《祝福》。 我国与外国合拍的最早的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公司合拍的《风筝》。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滑冰运动的影片是《冰上姐妹》。

我国最早的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摄制的《老兵新传》。

我国最早的一次电影创作高潮是1959年。全年共拍摄故事片82部。《林则徐》、《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林家铺子》、《五朵金花》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之作。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篮球运动的影片是《女篮5号》。

我国最早的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是上海天马制片厂于1962年摄制的《魔术师的奇遇》。

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幻想影片是1962年王敏生拍摄的《小太阳》。

我国第一座放映立体电影的电影院是上海“东湖电影院”,于1962年将普通电影院改为放映立体电影的电影院。 我国最早的一届电影百花奖举办于1962年。评出;最佳故事片《红色娘子军》;最佳编剧夏衍、水华(《革命家庭》);最佳导演谢晋(《红色娘子军》);最佳女演员祝希娟(《红色娘子军》);最佳男演员崔嵬(《红旗谱》)。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游泳运动的影片是《水上春秋》。

我国最早的一部大型彩色木偶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3年摄制的《孔雀公主》。

我国最早的电影发展史著作是1963年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跳伞运动的影片是《碧空银花》。

我国最早的一部动感电影《冒险旅行》由上海科学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从而结束了国内众多动感电影院只能赖外国影片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一部指定跳水运动的影片是《女跳水队员》。

我国最早的一次在“文化大革命”中上映新的国产故事片是1974年。“文化大革命”8年后才推出《火红的年代》、《艳阳天》和《青松岭》三部新片,这标明中国电影处于荒芜时期。

我国最早的一批揭露“四人帮”的影片是1979年问世的《十月的风云》、《苦难的心》、《婚礼》、《泪痕》、《苦恼人的笑》和《生活的颤音》等,特别引人注目。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体操运动的影片是《孔燕飞》。

我国最早的一次创中国的观众最高纪录是1979年。全年共生产50部故事片,全国电影观众高达279亿人次。这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重新振兴时期。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足球运动的影片是《球迷》。

我国最早的一个儿童电影制片厂是1981年6月1日成立的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该厂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四个小伙伴》。

我国最早的圆周电影是美国华特•迪斯尼电影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作公司在内蒙古等地于1981年联合拍摄的《中国奇观》。

我国最早的一次电影金鸡奖举办于1981年。评出: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最佳编剧叶楠(《巴山夜雨》);最佳导演谢晋(《天云山传奇》);最佳女主角张瑜(《庐山恋》、《巴山夜雨》);最佳男主角(缺)。

我国最早的一次国外规模最大的“中国电影回顾展”是于1982年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在2月25日至3月28日期间,共展出135部影片。 我国最早的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立体电影馆是广东省中山县长江乐园从德国引进的一座立体电影馆。该馆于1983年12月24日正式开放。

我国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最多的影片是美术片《神笔马良》。该片在意大利、叙利亚、南斯拉夫、波兰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我国最早的一家立体电影院是上海大光明电影院。1985年10月16日晚,该院举行光学四声道立体声电影首映式,第一次放映的影片是美国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超人》。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登山运动的影片是《第三女神》。

我国最早的一个获奥斯卡奖的人是在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后转入西柏林自由大学留学的中国作曲家苏聪。于1985年4月11日在美国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上,由中、意、美三国电影工作者参加拍摄的历史影片《末代皇帝》一举夺得9项大奖。获得最佳原作音乐奖的作曲之一是苏聪。

我国最早一部描写乒乓球运动的影片是《元帅与士兵》。

我国最早一座70毫米超宽银幕立体声电影院于1986年底在哈尔滨电影院改建成功。 我国最早的一批由中青年编导的探索性影片在80年代问世。这些影片有《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老井》和《红高粱》等。

我国最早的一次荣获“终身成就奖”的电影艺术家是夏衍和阳翰笙。这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在1992年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授予的,以表彰他们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

我国最早的一位在世畀上获得“最早成就导演奖”的人是张艺谋。1995年全世界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邀请全世界最具影响的一批影评人,评出本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电影导演,在亚洲他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电影导演。

我国最早的一次评选出“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是《神女》(1934)、《马路天使》(1937)、《一扛春水向东流》(1947)、《万家灯火》(1948)、《小城之春》(1948)、《祝檑》(1956)、《早春二月》(1963)、《天云山传奇》(1980)、《城南旧事》(1982)和《黄土地》(1984)。这是上海影评学会在1995年春季组织专家认真评选出来的。

中央戏剧学院最早的一次学院大奖于1995年举办。拍完新片《风月》不久的巩俐,因在电影事业上有卓越的成就而获得母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嘉勉。与她同时获奖的还有校友吕丽萍、姜文和李宝田。 我国最早的一部电影诗《唯一爱情的篇章》于1995年在北京拍竣。电影诗《唯一爱情的篇章》是根据诗人刘君一的同名长诗创作的,刘君一本人担任了片中的朗诵,并创作演唱了片中的歌曲。

中国电影之最

最早的影片《定军山》(1905年) 最早的影院天津法租界内的“权仙电戏园”(1905年) 最早的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年) 最早的电影放映管理条例《取缔影戏场条例》(1911年) 最早的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年) 最早的女演员严姗姗(1913年《庄子试妻》) 最早的武打短片《四杰村》(1919年) 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年) 最早的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 最早的电影插曲《寻兄词》(1930年) 最早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 最早的电影长系列片《火烧红莲寺》(1928年) 最早的导演郑正秋(《难夫难妻》1913年) 最早的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1922年) 最早的电影皇后胡蝶(1933年) 最早的电影皇帝金焰(1932年)

最早的电影理论专著《影戏学》(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最早的女电影编剧濮

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最早的女电影导演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最早的彩色影片《啼笑因缘》(1932年) 最早的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共赴国难》(1932年)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8月11日,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1897年

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刊登《观美国影戏记》一文,详细记载了在茶园里放映影片的情形和作者的观后感,这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电影评论文字。

美国商人雍松(一说为詹姆士•里卡顿)在上海的公共租界茶园内放映自国外输入的短片电影。此后几年间来华从事电影放映地还有西班牙商人加仑•白克、安•雷玛斯等先。他们的放映活动对电影传入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8年

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了《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

1903年

中国商人林祝三自国外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在北京打磨厂的天乐茶园公开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自己输入影片在中国放映电影的开始。电影也开始从对外开放的上海传入中国内地。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影片记录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中“舞刀”等几个片段,由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为实际上的导演,照相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也成为第一位中国电影的演员。 12月,天津法租界内的权仙茶楼因连续上演美国电影,改名为“权仙电戏园”,此后一直以上演电影为主。这应是有记载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影院。

1906年

上海开始放映露天电影。电影放映场所正逐渐脱离最初的茶楼、菜馆。 1907年

北京东长安街上出现了第一家影院——“平安电影公司”,这是一家由外商创办的影院。

1908年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

西班牙商人安·马雷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了一溜冰场,搭建起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标准电影院,即上海“虹口活动影戏院”。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家正式的影院。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位于香港路5号。它是由美国电影商宾杰门•布拉斯基投资创办的,因而也是外商投资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机构。该公司先后在上海拍摄《不幸儿》,在北平拍摄了《西太后》和在香港拍摄了《偷烧鸭》等几部短片。1912年,布拉斯基将该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美国人依什尔。

10月13日,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上刊登外国商人的广告——“专门出售影片和放映器材,并兼营广告业务”。电影器材经营业务首次出现。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7条。条例规定,开设影院须申报领取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不得有淫亵之影片放映等,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管理条例。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谋得利戏园上映。 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等人联合组建,专为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电影编导演业务。在张石川的主持下,新民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难夫难妻》、《脚踏车闯祸》、《活无常》、《店伙失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是中国人第一次成规模地拍摄故事片。1914年,该公司随亚细亚影戏公司歇业而终结。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通过叙述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包办下结婚的经过,描绘了广东潮州一带的婚姻习俗。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影片取材于明清传奇《老庄周一枕梦蝴蝶》中“扇坟》一场,描述庄周诈死,化作一个楚国王孙,以试其妻子是否忠贞。这也是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上海徐家汇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邀集管海峰等人采取集资方式创办,公司摄制了表现鸦片毒害中国人的影片《黑籍冤魂》(根据文明戏改编),引起轰动,随后公司即告解体。

191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电影业。该馆从一个美国商人手中购进部分摄影器材,在原有的印刷照相部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并聘请留美学生叶向荣为摄影师,拍摄了《美国红十字会上海大游行》等几部新闻短片。

1918年

商务印书馆正式成立“活动影戏部”(一年后更名为“影片部”),开始大规模的电影拍摄活动。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资经营的大型电影企业,成为中国民族电影事业开始的标志。当时其拍摄的电影内容共分为五类:包括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和古剧片。

1919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偷烧鸭》等一批喜剧短片(时称为滑稽短片),并带动了其后喜剧片热潮第一次在中国的兴起。

5月,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这是继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后又一家由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电影企业。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为武打短片《四杰村》。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并导演的京剧短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的开始。

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成立。 1921年

2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报刊《影戏丛报》在上海创刊。

7月,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影片取材于上海发生的洋行买办阎瑞生谋财害命,杀死妓女王莲英的真实事件及据此改编的文明戏,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影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也遭到社会舆论“有伤风化”的批判。

1922年

3月,早期最著名的电影公司“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明星公司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家影响深远的电影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发起组建。公司并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编辑出版了多种电影刊物;公司的建立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1月和7月,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中的另外两部《海誓》和《红粉骷髅》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喜剧短片《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上映。该片电影化的手法显示了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成熟,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成立。按照该会规定,上海各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均须经过该会审查。

1923年

3月,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新闻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上映。影片记录了上海各界市民抗议“日本拒绝废除与袁世凯签订的21条密约、拒绝归还旅顺大连”的示威游行盛况。

1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在申江大戏院上映,创下当时最高的卖座纪录,同时也掀起了国产电影热。

1924年

1月,大中华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冯镇欧创办,此后又开办大中华影戏学校,为本公司培养演员。大中华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人心》在片头上首次出现“导演”的称谓。

5月,由晨社出版的《电影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是2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电影刊物之一。

10月,神州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汪煦昌、徐琥等。 百合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影戏研究会负责人朱瘦菊发起、颜料商吴性栽投资创办。

由旅美侨胞在纽约创办的长城动画片制造公司迁来上海,更名为长城画片公司。 1925年

4月,友联影片公司成立。创办人有陈铿然等。该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为《秋扇怨》。

5月,由邵氏四兄弟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邵醉翁(仁杰)、邵村人、邵仁枚和邵仁楞(逸夫),由邵醉翁任总经理兼导演。公司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

“大中华”和“百合”两家公司合并,改组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公司合并后,吴性栽、冯镇欧任董事,朱瘦菊任总经理。

洪深编写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三期上连载,这是中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电影剧本。

1926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鲍庆甲任经理,杨小仲任制片主任兼编导。公司存在只一年。

新世界游乐场举行电影博览会,有35家影片公司推出本公司的新片参加展映活动。博览会举行期间,还进行了“电影女明星选举”。

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试映美国“特福莱”有声短片。这是外国有声影片首次传入中国。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为长城画片公司绘制成功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是中国最初的动画片之一。

1922-1926年间,中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造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1927年

苏联电影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上海拍摄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该片纪录了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古装片热在中国影坛出现。本出现的影片有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美人计》、上海影戏公司拍摄的《盘丝洞》、民新公司拍摄的《西厢记》等。此外,武侠片也初现端倪,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王氏四侠》和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引人关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上映后创下了国产影片最高卖座纪录。其后,明星公司接连拍摄了18集。同时,其他公司受此影响,也纷纷拍摄武侠片,掀起了武侠片的热潮。在1928-1931年生产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侠神怪片占250部左右。

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通令于翌年实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安装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机,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引起轰动。半年后上海所有的高级电影院均安装了有声电影放映设备。

国民政府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由上海市政府公安、社会、教育三局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此后,凡国产影片在沪上映,事前均须经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和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

武侠片热继续高涨。本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流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

国民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另由内政部和教育部拟订《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和《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颁布施行。

以“大中华百合”为首的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联华”主张的“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运动,与电影商业化潮流的热浪相悖而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存在的8年间,共摄制影片近100部,终形成了与“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华威贸易公司制造成功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放映机,取名“四达通”。 1931年 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该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摄制,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联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该片与《歌女红牡丹》系同时投拍。

6月,“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联合拍摄的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青》上映。该片是租用日本的有声电影设备在日本拍摄,后在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中受到观众的抵制。

九一八事变后,明星影片公司组成明星救国团,联华影片公司组成联华国人抗日救国团,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歌场春色》上映,这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影片。

1932年

1月28日日军炮击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设在虹口、闸北和江湾地区的电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毁于炮火,上海的30余家中小电影公司均被迫停业。

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指导。

5月,《电声日报》创刊。该报创刊后随即举办“电影皇帝”评选,评选结果,“联华”主要演员金焰当选为“电影皇帝”。1934年1月,该报改名《电声周刊》,发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3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电影公司纷纷摄制抗日题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战地历险记》、新闻纪录片《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战》、动画片《民族痛史》;联华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新闻纪录片《暴日祸沪记》、《淞沪抗日将士追悼会》、动画片《血钱》;天一影片公司的有声新闻片《上海浩劫记》;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战史》;锡藩影片公司的《中国铁军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等。这批影片在内地和南洋上映后,受到舆论的称赞。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电影公司发出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剧联”的影评小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影评组织,它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欢迎影评工作者自由参加。影评小组先后在不少报刊上开辟了电影副刊作为影评阵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设立卡通科,“万氏兄弟”进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孙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

2月,意大利在米兰市举行国际电影赛会,邀请中国选送影片参赛。经过电影检查会初选及复选,决定选送6部影片参赛,计有:“联华”的无声片《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个摩登女性》、《北平大观》,以及“明星”的有声片《自由之花》。这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电影活动。

同月,《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揭晓,胡蝶以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3月28日上海电影界假座大沪舞厅,举行“庆贺胡蝶女士当选电影皇后,航空救国游艺茶舞会。”大会向胡蝶颁发了“电影皇后证书”,并发行《电影皇后纪念册》。

同月,《电声日报》经过3个月筹备的“明星名片大选举”揭晓,当选“中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胡蝶,第二名为阮玲玉,第三名为金焰;当选“外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珍妮•盖诺,第二名为葛莱泰•嘉宝,第三名为麦•唐纳。

3月,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邨(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行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获默片一等奖,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获有声片一等奖。

5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的制片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在南京成立。

9月,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11月12日,在艺华公司摄制《烈焰》、《中国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阶级斗争为内容的影片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国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冲入艺华公司,进行打砸和破坏,此即中国电影史上的“艺华被捣毁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春蚕》上映。前者为第一部左翼电影;后者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是中国新文艺作品第一次搬上银幕。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三个摩登女性》上映,该片是左翼电影运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影片之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国民党特务机构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连映60天,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蝴蝶在片中一人饰演姐妹两个性格不同的角色。该片在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实业部派遣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为电影考察专员,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国考察电影业。

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共同组成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主持第二届国产影片比赛。评委会从10部参赛片中评选出《人生》为无声片第一名,《姊妹花》为有声片第一名。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84天,超过了《姊妹花》的卖座纪录。

迫于反动势力的压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钱杏邨和郑伯奇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夏衍转移到电通影片公司。

12月,电通影片公司的创业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创作的有声影片。

1935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大路》及《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2月21日~3月2日,苏联举行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中国派遣由周剑云、陶伯逊、余清、黄谦、胡蝶、颜鹤鸣、孙桂籍(翻译)共7人组成的代表团携片参展。参展影片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兰》、《春蚕》、《重婚》,联华公司的《大路》、《渔光曲》,艺华公司的《女人》,电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国影片《渔光曲》(导演蔡楚生)在莫斯学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影片。

3月8日,著名演员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以及小报记者的诽谤,于三八妇女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服毒自杀。同月14日,举行出殡送葬仪式,沿途送葬者达30万人之多。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于1949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被确定为国歌。

7月16日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

一、著名编导郑正秋因病逝世,终年47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以“郑正秋尽瘁影业,功在社会教育,特请中央准请褒奖和抚恤遗族”。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该片由万氏兄弟绘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人发起的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

一、“坚持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失地”、“保护爱国运动及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摄制电影自由”,同时提出四项主张:“全国电影界联合组织救国的统一战线,参加民族解放运动;

二、撤废现行的电影检查制度;

三、用自己组织的力量,检查一切反大众化要求的影片的制作,并制裁一切直接间接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的放映;

四、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电影界救国会的成立及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国防电影”(抗日)运动的新阶段。

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告国人书》说:“前闻共产党密议,欲利用文化团体及知识分子,在救国的口号掩护之下,作卷土重来之计。果然不久,上海即有电影救国会之出现,不久又有文化救国会之产生”,又说各救国会的宣言,“不曰反对中央,即曰颠覆政府”。翌日,欧阳予倩代表电影界救国会向报界发表声明,对《告国人书》中的不实之词提出了辨正。

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携同夫人宝莲•高黛及宝莲的母亲亚尔泰•高黛访问上海。著名电影演员胡蝶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卓别林还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演员韩兰根、刘继群等人。 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根据“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之原则”,评选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凯歌》(艺华影业公司),2.《天伦》(联华影业公司),3.《母亲》(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联华影业公司),5.《长恨歌》(新华影业公司),6.《翡翠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评委会还对当选影片的创作人员进行奖励,受奖者共65人。

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软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进步的电影评论工作者的尖锐抨击。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们团结起来,抵抗野兽的入侵。

1937年

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抗日题材影片《壮志凌云》上映。

1月,电影演员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察哈尔抗日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走私》等。

同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联华交响曲》上映。影片由8个小故事组成,“联华”大部分编导和演员都参加了这部“集锦片”的拍摄,

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压岁钱》上映。

2月,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上映,创当时票房最高纪录。 4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十字街头》上映。 6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上映。

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评出1936年出品的“优胜片”6部,各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影片公司),2.《壮志凌云》(新华影业公司),3.《女权》(明星影片公司),4.《新婚大血案》(艺华影业公司),5.《母爱》(民新影业公司),6.《狼山喋血记》(联华影业公司)。

7月,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在上海成立。欧阳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东山、许幸之、司徒慧敏、应云卫、白杨、柯灵、金山等39人当选为常务委员,并在该协会上成立了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电影界救亡委员会)。两个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服务。

七七事变后,上海各剧团、各电影公司的主要演员近百人参加了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该剧每天演出日夜两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争爆发才告停止。

8月,日本在被其占领的长春建立了“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满映”至1939年全部建成,为其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其主要管理和创作人员均为日本人,以后又吸收了一些中国职员。满映是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机构,开始时主要拍摄宣传日本侵略政策的电影。从1937至1945年,满映共拍摄了200余部为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故事片及大量纪录片。

9月,上海电影工作者陈白尘、沈浮、孟君谋、白杨、吴茵、周曼华、龚稼农、等34人组成上海影人剧团,先后赴成都、重庆演出救亡话剧,经费由夏云瑚筹集。

10月17日,上海电影界救亡协会成立。

11月,日军占领上海。在其它外国租界里继续生产的中国电影被称为“孤岛电影”。孤岛电影至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区而结束。在此期间,“孤岛”地区共成立了20多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250余部影片,形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之后又一次商业电影的热潮。

中央电影制片场摄制了科教片《农人之春》。该片于翌年在布鲁塞尔科教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科教片奖。

1938年

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满映在北平成立分支机构“新民映画协会”,控制华北电影发行,并拍摄了为日军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短纪录片。

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武汉汉口建立(简称“中制”)。该制片厂的前身为1935年建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所属的“汉口摄影场”,重组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后改归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许多抗日救亡演出队中的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调入该厂。该厂的建立是基于抗战需要进行的军事机构调整,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电影制片机构,并附设中国万岁剧团、中制合唱团及10个放映队。

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抗日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这是第一批集中出现的抗日题材的故事片。

9月,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成立(习称“延安电影团”)。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电影制作和放映机构。

同月,中国电影制片厂因武汉濒于沦陷,迁往重庆,并进一步吸收了大量进步电影工作者作为创作力量。

中央电影摄影场迁往重庆,并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规模仅次于“中制”的电影制作机构。

蔡楚生等导演在香港拍摄了《血溅宝山城》、《正气歌》等粤语抗日题材影片。 1939年

上海华成影片公司出品《木兰从军》,连映85天。这是“孤岛”电影借古喻今,鼓舞人民抗日精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大晚报》刊登14位影评人联合署名文章,推荐《木兰从军》。

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中央电影摄影场摄制了《孤城喋血》、《中华儿女》等抗战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继续拍摄了《保家乡》、《好丈夫》等抗日电影。 日伪在南京成立中华电影公司。该公司由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南京汪伪集团共同投资,主要为垄断华中、华南敌占区的影片发行,并摄制为日寇侵略政策服务的新闻纪录片。

日伪以“新民映画协会”为基础,在北平建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任务仍为垄断华北地区的电影发行,并摄制侵华宣传影片。

上海新华、华新、华成三家电影制片公司合并改组为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简称“国联”),由张善琨担任总经理,其后摄制了一批重要作品。

1940年

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日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上海“孤岛”电影中出现的《梁红玉》、《苏武牧羊》、《岳飞尽忠报国》、《西施》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上海民华影片公司在“孤岛”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同时并编辑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汪伪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并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 1941年

表现忍辱负重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巨片《西施》上映。该片由此前成立的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

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家》(上、下集)上映。该片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张善琨、卜万苍、王次龙、徐欣夫、方沛霖、杨小仲、岳枫、李萍倩、吴永刚和陈翼青10名导演联合执导,公司中的著名影星陈云裳、顾兰君,陈燕燕、袁美云、梅熹、刘琼、王引等全部参加了演出。

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该片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万氏兄弟主持制作。 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孤岛”电影结束。 1942年

4月,在日军和汪伪政府的操纵下,新华、华成等12家中国电影公司实行合并,成立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由此前成立的“中华电影公司”投资。公司董事长为汪伪政府宣传部长林柏生,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经理张善琨。“中联”至1943年结束,共摄制影片50余部,大多为爱情伦理片。

八路军延安电影团拍摄了《南泥湾》等纪录片。

《小老虎》、《故乡烽火》、《民族的吼声》等一批粤语抗日题材影片在香港问世。此后,随着香港沦陷,香港影坛也陷于沉寂。

是年,很多不愿和日伪合作的电影工作者先后退出电影界,有的奔赴大后方,有的留在上海从事话剧演出。

1943年

1月,日伪当局在上海等占领区强令各电影院“一律停止放映英美敌性影片”,规定今后各电影院一律上映国产及“友邦”影片。

5月,汪伪政府颁布《电影事业统筹办法》,垄断制片、发行、放映业,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和上海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由林柏生任董事长,川喜多长政任副董事长,冯节任总经理,张善琨和石川俊重(日)任副总经理。“华影”自建立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共拍摄影片80余部,大部分为伦理及爱情片,同时也制作了宣传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政策的纪录片等。

7月,汪伪政府下令禁止演唱200余首抗日救亡歌曲,其中包括优秀电影歌曲《毕业歌》、《在太行山上》、《游击队员之歌》等。

由“”华影“等公司摄制的《秋海棠》、《红楼梦》两部文学名著影片在上海上映。 1944年 “华影”和“大日本映画制作株式会社”联合摄制了以“中日携手,反对英美”为主题的历史题材故事片《春江遗恨》。

中国电影制片厂在“皖南事变”后改组,并拍摄了《气壮山河》、《血溅樱花》等抗战题材影片。

原新华影业公司的摄影师薛伯青,秘密前往淮北新四军根据地,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彭雪枫师长追悼会》、《新四军骑兵团》和《新四军部队生活》。

1945年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华影”随即宣告结束。

上海影院上映苏联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及联合国提供的史料片《直捣柏林》。 国民党中宣部指派詹文浒为上海特派员,由重庆抵达上海,开始接收新闻、广播、出版、电影等业。

9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的“训令”,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讯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厂、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长会同当地政府接受管理。”

10月,国民党中宣部所属中央电影摄影场(“中电”)派员前往上海接收了“华影”六厂和二厂,分别改组为“中电”一厂、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接管了“华影”三厂,改组为“中制”摄影场,“华影”五厂改组为上海实验电影工场。

“中电”在北平设立第三分厂,并接收日本“满映”,在长春成立“长春电影制片厂”。

中国共产党也分别派出几批人员前往长春接管“满映”。

是年,重庆等大后方电影工作者陆续返回上海,并开展检举“附逆影人”活动。 1946年

2月,国民政府修订公布《电影片检查暂行标准》,成立内政部电影检查处。 4月,国民党中宣部将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为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辖一二三分厂及长春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制片厂迁往台湾,成为后日台湾三大公营电影制片机构之一。

6月,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孟君谋、郑君里等人,以战前“联华公司同人”的名义,建立联华影艺社,并租借原联华厂址作为摄影场。该社后于与昆仑影业公司合并。

7月,国泰影业公司成立。柳中浩任总经理,柳中亮任董事长,李大深任制片经理兼厂长,并先后聘请应云卫、吴天、周伯勋等参加制片工作,田汉、于伶、洪深等为特约编剧。公司为40年代规模较大的民营公司之一。

8月,文华影业公司成立,吴性栽任经理,陆洁任厂长,柯灵、桑弧、黄佐临等任编导。该公司在40年代自成一派,创造了为高文化水平观众所拍摄的艺术精品电影。

10月,中共东北局将原接收“满映”基础上成立的“东北电影公司”正式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大型电影制片机构。

1947年

1月,联华影艺社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举行了首映。该片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令禁止广播和灌制百余首歌曲,其中包括《义勇军进行曲》等电影歌曲。

3月,“中电”二厂摄制的影片《天堂春梦》上映。

5月,联华影艺社与昆仑影业公司合并,并沿用后者名称,夏云瑚任总经理兼厂长,阳翰笙、陈白尘先后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昆仑公司成为其后进步电影的摄制基地。

6月,美国的8大电影公司在沪成立影业公会,和英国鹰狮影片公司一起垄断了上海影院的外国影片放映业务。 7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假凤虚凰》试映,因片中有侮辱苏北籍市民的内容而受到理发业职工及同业公会会员800余人的抗议,后对内容略加修改后正式公映。

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先后上映。影片连映3个月,观众71万人次,创下中国电影问世以来国产影片最高的上座纪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民主东北》等纪录片,并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1948年

1月,中电所属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抗日题材影片《松花江上》公映。 同月,“中电”二厂摄制的影片《乘龙快婿》上映。

国泰影业公司分拆,柳中亮另外成立大同电影企业公司,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拍摄了一些进步影片。

2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夜店》上映。

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评选出“中正文化奖金电影奖”10部获奖影片,并举行颁奖大会。获奖影片名次如下:1.《一江春水向东流》(昆仑影业公司),2.《裙带风》(国泰影业公司),3.《母与子》(文华影业公司),4.《八千里路云和月》(联华影艺社),5.《遥远的爱》(“中电”二厂),6.《玉人何处》(大中华影业公司),7.《春残梦断》(中企),8.《天字第一号》(“中电”三厂),9.《中国之抗战》(“中制”),10.《松花江上》(“中电长制”)。

5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艳阳天》上映,这是曹禺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7月,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万家灯火》上映。 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小城之春》上映。

11月,华艺影片公司摄制的彩色戏剧片《生死恨》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武训传》(上、下集),在完成了一部份拍摄工作后,被昆仑影业公司收购继续拍摄。 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和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电影工作给东北局宣传部的指示。该指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重要文献。

1949年

1月,北平和平解放,军管会派田方等为代表接管了原国民党“中电”三厂。 4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初为“北平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田方,副厂长汪洋。

5月,上海解放,随后于伶代表上海军管会接管原国民党中电一厂、中电二厂、中制、上海实验电影工场、中华电影工业制片厂、农业教育电影制片厂等制片机构及一批影院。

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抗日题材影片《丽人行》上映。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王滨)问世。影片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支援前线作战,修建桥梁的故事。

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来华拍摄《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两部纪录片。

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于伶任厂长,钟敬之任副厂长,陈白尘、张骏祥任厂艺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徐韬,下设五个摄影场:一场(原“中电一厂”)、二场(原“中制”)、三场(原“上实”)、四场(原“中电二厂”)、五场(原“中华电影工业制片厂”)。

《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表》等于解放前开拍的影片相继完成,这些影片均由私营电影制片公司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开始办公。部长沈雁冰,副部长周扬、丁燮林。原属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的中央电影管理局改隶文化部,更名为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袁牧之。

昆仑影业公司恢复拍摄电影《武训传》。 1950年

4月,电影局颁布《中央电影局各厂剧本及影片审查办法》。办法规定:各国营厂生产的故事片的主题和故事梗概、文学剧本、美术片的分场剧本及大型纪录片的拍摄纲要等均要送局审查。各片种正式拷贝均送局审查。

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东影)出品的《内蒙春光》因违反了“共同纲领”中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受到批判。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受到批判的影片。该片经过修改后,更名为《内蒙人民的胜利》在全国正式上映。

5月30日,电影局成立影片审查委员会。袁牧之任主任,副主任蔡楚生、史东山,秘书长罗光达,委员有陈波儿、罗静予、盛家伦等14人。

6月1日,《大众电影》在上海创刊。梅朵、王世桢任主编,夏衍、于伶等18人任编委。

6月,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在北京成立,陈波儿任所长。该所以教学为主,在全国公开招生,学制二年。

7月11日,政务院批准颁布《电影新片颁发上演执照》、《电影旧片清理》、《国产影片输出》、《国外影片输入》、《电影业登记》等五项暂行办法。

同日,文化部电影指导委员会成立。沈雁冰任主任。委员有沈雁冰、周扬、丁燮林、沙可夫、袁牧之、蔡楚生、史东山、陈波儿、李立

三、陆定

一、钱俊瑞、廖承志、肖华、蒋南翔等共32人。后增补陈沂、刘白羽、宋之的为委员。

7月3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举行的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中国故事片《中华女儿》获“自由斗争奖”;石联星(《赵一曼》主演)获演员优胜奖;《踏上生路》获短片荣誉奖;《百万雄师下江南》、《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四部纪录片获荣誉奖。这是新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影坛上获奖。

11月,上海各影院配合抗美援朝运动,一致停映美国影片。在此前后,全国各地也都停止上映美国影片。

12月,电影《武训传》拍摄完成并在上海公映。影片受到观众热烈好评,并被《大众电影》杂志列为优秀电影评选10大候选影片之一。

东影摄制的故事片《白毛女》在全国上映后受到热烈好评。该片并于翌年在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荣誉奖”。

由文华公司摄制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摄制完成,成为春节期间最上座的影片,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1951年

2月,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在北京成立,罗广达任经理。

3月,电影局在全国20个大城市举办国营电影制片厂新片展览月,共展出1950年东影、北影、上影三厂摄制的故事片20部,纪录片6部。周恩来总理为展览月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

3月,由中苏联合摄制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

5月20日,《武训传》受到批判。《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由此,全国展开大规模的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此后一年里,全国电影生产基本停顿。

6月,《人民日报》、《文艺报》分别发表文章,批评电影《关连长》。

同月,文化部在北京召集全国私营电影公司负责人进行协商,决定逐步将私营电影业转为公有制。 8月,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建为北京电影学校,设艺术、技术两个系,白大方任校长。

同月,《文艺报》发表批评电影《我们夫妇之间》座谈会纪录。

9月1日,昆仑和长江两私营公司在上海成立公私合营性质的“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叶以群任厂长。

11月,全国文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过“关于调整北京文艺刊物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大众电影》从上海迁至北京,加强为指导观众的全国性电影刊物。

11月26日至1952年1月4日,电影界进行文艺整风学习。 1952年

1月20日,以“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为基础,联合文华、国泰、大同、大光明、大中华、华光等私营电影公司,改组为公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伶任厂长,叶以群、吴邦藩任副厂长。

1月27日,《文汇报》发表文章,批评《关连长》、《我们夫妇之间》、《影迷传》、《夫妻进行曲》等私营厂生产的影片。

4月,电影局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科教片组,洪林任组长,许幸之任副组长。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在京成立(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简称“八一厂”)。成立之初,八一厂仅拍摄军教片和纪录片,1955年起开始摄制故事片。

10月,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更名为中国电影发行公司。

上影厂拍摄的《南征北战》摄制完成。这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1953年

1月,文化部邀请5位苏联电影专家来帮助制定电影事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月,“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于伶任厂长,叶以群、蔡贲、王其元任副厂长;新中国私营电影业的历史至此结束。从1949年至1953年2月,大陆的私营电影企业共拍摄了50余部故事片,其中如《我这一辈子》、《武训传》等不少影片均成为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作品。

同月,电影局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上海成立。洪林任厂长,许幸之、李资清、吴仞之任副厂长。

7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高戈任厂长,钱筱璋、彭后嵘、官质斌任副厂长。

12月24日,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网与电影工业的决定》。《人民日报》于1964年1月12日公布这两项决定,并发表社论《进一步发展人民电影事业》。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越剧片《梁山泊与祝英台》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片。 改编自老舍话剧的影片《龙须沟》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 第一部惊险样式的军事题材影片《智取华山》问世。 1954年

4月,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招待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月,文化部、全国科协在全国各大城市联合举办第一次全国科学教育影片展览。 6月,以王阑西为团长的中国电影工作者访苏代表团赴苏访问考察,回国后向中共中央呈报《电影工作者赴苏访问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学习苏联电影事业及其它体制建设经验的计划和措施。

上影厂摄制的惊险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完成,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 1955年

1月,文化部电影局正式更名为国务院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王阑西任局长,陈荒煤、蔡楚生、司徒慧敏、王政新任副局长。

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 科学教育制片厂更名为上海科学教育制片厂(简称“上科影”)。 4月,夏衍调任文化部任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 同月,电影局成立喜剧研究室,由长影导演吕班负责。

5月9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日在巴黎明星电影院正式上映。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董存瑞》和《平原游击队》成为本最受欢迎的两部电影。 1956年

4月至10月,由蔡楚生、司徒慧敏等5人组成的中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团赴法国、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瑞士、捷克等欧洲国家访问和考察电影事业。

5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在北京成立,由陈荒煤任社长兼总编辑。

9月1日,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建院开学典礼。该院由北京电影学校改建,暂设导演、演员和摄影三个系。王阑西兼任院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卢梦任副院长。

9月7日,文化部任命高戈为电影局副局长,钱筱璋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10月26日至11月24日,电影局召开制片厂厂长会议(即“舍饭寺会议”)。会议讨论如何落实“双百方针”和中共北大会议精神,听取了蔡楚生等人赴欧考察汇报。会议决定对以苏联为模式建立的故事片厂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进行重大改进,并提出“三自一中心”(自选题材、自由组合、自负盈亏和以导演为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

11月,上海《文汇报》发起“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么少”的专题讨论。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共发表讨论文章约50篇。老舍、孙瑜、吴永刚等著名作家、艺术家参加了讨论。

12月,《文艺报》第23期发表钟惦菲撰写的“本刊评论员”短评《电影的锣鼓》,对《文汇报》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尖锐批评了电影工作中的种种流弊。

同月,电影局发布《关于改进艺术片生产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将剧本等的审查权限下放给制片厂。

《新局长到来之前》等新中国第一批喜剧片问世,其大多为讽刺性喜剧。 上影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完成。 《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影插曲。

第6篇:我的第一天

急求一份员工升职自荐书!_百度知道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真诚的感谢您在繁忙的公务中垂阅这份自荐材料! 我...初到公司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务,在公司领导的带领和公司每个员工的辛勤劳动...

zhidao.baidu.com/question/234002009.html2011-3-11

一线员工升职班长自荐信怎么写 1个回答 2011-2-26

促销员升职商管处人员自荐信怎么写 1个回答 2011-3-14

更多知道相关问题>>

升职自荐书范本升职 自荐书 范文...升职自荐书范本 升职 自荐书 范文 xx总: 您好! 随着我...3、认同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理念:升职是单位激励... 12页 浏览:28691次 wenku.baidu.com/view/81c691bec77da26925c5 ... 2011-3-7百度快照

升职自荐书范文-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升职自荐书范文 Alice279 1楼 做保安的。2011-...团结员工,为单位多做贡献,创造价值,如果我没有能够担任...提出这样的升职要求,并不是“居功自傲”,我所付出...

/bbs/31123.html 2011-9-9中国秘书网

财务人员晋升财务储备主管自荐书 投稿人:木藜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8-4 ...升职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截至*年*月是我在**公司服务...

/Article/ShowArticle.as ... 2011-9-14 - 百度快照

第7篇:开学的第一天

今天是2011年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1《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是:幸福。主办单位邀请了成龙、杨利伟、邓亚萍、李娜、于丹等社会知名人士分别就“如何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发表演讲,并教给孩子们拥有幸福的一些方法,观后使我深受感动。

首先,邓亚萍讲自身经历,我要自信,我要坚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卢勤老师鼓励大家我行你也行;李娜讲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第一!还有重庆的王忠华老师追求时尚,品味幸福的味道,承诺的事情努力做到;于丹老师说的更精彩,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快乐教学,幸福教学,传递幸福的学校是最棒的;善良女孩边读书边照料瘫痪养母的故事使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未来社会太需要感恩奉献了,人间的爱极为重要;杨利伟讲我要奉献,帮助别人使自己快乐,幸福来源于奉献。

最后,幸福宣言更精辟,更感人肺腑,幸福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幸福是一份好心情,快乐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自信、乐观、努力、超越;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

我认同这种幸福理念,未来社会的竞争不是知识数量的竞争,不是成绩的竞争,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我们健康的人格,是我们高尚的情操,是我们高贵的品德 ,是我们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班级学情,因材施教、诲而不倦,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创造幸福,教育学生如何理解幸福,怎样传递幸福;教育学生怎样感恩,如何奉献,使每个孩子都在幸福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

新学期伊始,我们怀揣着希望,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新学期”标志着松散、高度自我的暑假生活的结束,紧张忙碌、规范自律的新学年的开始。从现在开始,全校师生要消除“暑假综合症”,以崭新的姿态、满腔的热忱、饱满的精神投入新的工作学习之中。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经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味;也许你昨天曾遭受打击,那已成为几滴苦涩的泪。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新的学期意味着新的起点,只要想拼搏,什么事都不晚。人生离不开拼搏,就如同你们不能拒绝成长一样。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高一磨练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高二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一年。

新学期、新打算,你们想不想在新的学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呢?那么怎么做才能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目标呢?让我们一起好好谋划一下吧!

1.开好头,起好步,抓好第一周。凡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的都是开端的重要性。那么,怎样重视呢?首先,要有一个打算、计划,特别是我们更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应该有一个学习计划。其次,要在小事上做实在。其实,学校里多数是小事,但又没有小事,说它小,比如:弯腰捡起教室内的一张纸屑,听到铃声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整理好学习用品等,事情是都很小,但都关系到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是大事。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件件都做好就是不简单! “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在新的起点上赢得新的胜利,续写新的篇章。

2.重能力,重发展,树立自信心。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个意思:要培养一个人只要培养他的自信心,要毁灭一个人只要毁灭他的自信心。这足以说明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上学期,有的同学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或者与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这些挫折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勇敢的抬起头来,迎接新的朝阳。

3.自我调整,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紧张的学习已经来临,各位同学要进行自我调整,并把以休息为主的假期生活调整到以学习为主的校园生活中来,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要调整作息时间,晚上要按时睡觉,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精力投入学习。做到按时到校,服从老师的安排。

4.发奋努力,勤学多问,努力追赶先进同学。

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同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个别同学的学习还不令人满意,在新的学期里,每个同学都要有新计划、新目标,在班里、在年级里,要确定赶超对象,树立信心,知难而上,形成一个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新期待”

昨天的辉煌凝固成永恒的美丽,今日的期待孕育着明天的丰碑。同学们,琴弦松弛,奏不出动听的乐曲;纪律散漫,点不燃生命的火焰。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组织纪律为保证,以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师生互动为动力,以质量成绩为目标,勇于超越自己的昨天和前天

自己把自己说服,是一种理智的胜利;

自己被自己感动,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自己把自己征服,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5.遵守校规校纪,争做文明学生。

时刻以学校的各项常规规范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处处维护班集体的利益。

每一个人都要生活在集体之中,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接触与合作。个人与集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一样。

良好的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能给人以关心和帮助。是每个成员获得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良好的集体是陶冶个人情操和品格的熔炉,是人们之间建立、发展和巩固纯真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良好的集体更是个人成才、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让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拳拳之心报答温馨、可爱的集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建设大大小小的集体添砖加瓦,把个人的精力和聪明才智,融汇在集体的事业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吧!

6.做好吃苦准备。

有人说,高一高二玩一玩,等到高三绷紧弦。无数事实证明,这种说法不可取。学习如同一场汽车拉力赛,沿途只有加油站。指望完成三年的学习任务于一年,毕其功一役,这种想法不切实际。我们应该丢掉幻想,准备吃苦。

或者有人说,现在不是提倡快乐学习吗?为何还要让我们吃苦呢?我想学习就是学习,学习不是娱乐,就是要忍得住板凳上的冰凉,台灯前的寂寞。直到现在,还没找到一种方法能让学习像看电影大片一样轻松、惬意。所谓乐学,我想,学得愈多,便悟得愈透,悟得更深,深到不能自拔,而后豁然开朗,渐入佳境。于是乎,用了心,动了情,我学习,我快乐。所谓快乐学习,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境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以苦为乐,苦中有乐,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7.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光荣和失败,都已经成为昨天,留给你的只能是经验和教训,关键在于你能否把握每一个今天。不管你过去是好是差,老师最关心的是你现在的表现。新的学年,你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你有机会从头再来。如果因为过去有了一点成绩而洋洋自得,头脑发热,你必定会停滞不前,甚至一落千丈。同样,如果你过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你应该勇于告别过去,完善自我,吸取教训,挑战自我,重塑一个崭新的自己。对于高二年级来讲,两年的时间虽然不是那么充裕,但如果你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分钟,紧紧抓住自己的弱科,迎难而上,你仍然能获得灿烂的明天;你应该明白:机会就在你的面前,成功就在你的眼前,勇敢的告别过去,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明天。锁定目标、增强自信、勇往直前,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我不相信被动会有收获,凡事一定要主动出击才能成功。”

第8篇:我的第一板书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章继续了解叙事性作文的文体特征。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4、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前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的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板书文题、作者)

二、老师介绍诗人牛汉。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1923 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品:《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海上蝴蝶》《改不掉的习惯》《温泉》(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亿,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请、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教师明确: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窘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 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在一起,和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记。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这里的“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的。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是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的是后者。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由诵读全文,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发言。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小东西。”这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交代?

教师明确: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者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是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了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了,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时失血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这样永远的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线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叙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的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么?

六、作业

1、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在、虚拟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七、课后记:

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第9篇:暑假的第一天

耶,终于放暑假了!教室里传来一阵欢笑声。今天是我们暑假的第一天,真是令人兴奋呐!我觉得人特别轻松,心情特别开心······你们猜猜看我想在暑假的第一天干什么?哈哈你们猜不到吧!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在这一天里做好多事情比如:跟同学道个别、做暑假作业、弹琴、跳绳······这一天快乐又精彩的,我又拿到了全优生的奖状,我希望暑假的每一天都充满精彩和快乐!在这里我也祝同学们暑假过得快快乐乐!

佛堂小学204班陈昭宇

上一篇:法律援助系统下一篇:村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