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传播

2022-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女性传播

媒介与女性主义传播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媒介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通过其传播内容间接地表达对女性的观点,而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媒介女性、女性受众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隐蔽地呈现出边缘化的特性。

女性主义与媒介传播研究

女性主义媒介理论研究关注大众传媒和社会性别的相互关系,对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建构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是媒介批评理论的一股重要力量,主要包括对媒介三个方面的审视:

制作方面。审视媒介制作过程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女性媒介从业者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女性在媒介中的职务、地位等相关情况。

文本方面。该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女性的媒介形象研究,即电视剧、广告、媒介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从被呈现的频率、再现方式和象征意义等方面探讨。

媒介对女性受众的影响。该方面注重于分析媒介与女性受众之间潜在的相互关联,以及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对媒介传播内容的接收和反馈等。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通常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再现。在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的报道与再现却呈现了一定的偏差,人们是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来看待女性的。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国内外媒体上,女性代言广告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体现审美倾向的,一种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前者女性表现为情感型。通过媒介广告中触目皆是容貌美丽或性情温顺的女性形象,进而表现了男性心目中“美丽温柔”的理想的女性形象,同时又在诱导女性将此内化为对自身形象的自觉期待。如洗发水或沐浴露的广告主角清一色是美女。广大观众看到的是“如同瀑布一般的秀滑的黑发”、“晶莹剔透的肌肤”或是“光滑有弹性的脸蛋”。后者把女性描绘成为操持家务或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个体。最为典型的就是广告中的“贤妻良母”的形象。通过人物和广告词让女性,尤其是准备或已经是母亲的女性更加坚定了自己现有的状态、地位和应尽的责任。

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不仅被赋予丰富多彩的情感诉求和个性差异;而且根植于一定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映射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图像和价值观念。如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塑造了一批“走不出家中”的传统女性形象,以《渴望》中的刘慧芳为代表。她是囿于“大家”的传统女性,是一个典型的符合传统理想的“好”女人。她承担着男性社会需要的一个道德符号。改革开放使“打工”成为一种潮流,一批女性走出家门,自我打拼。她们在重新为自己定位时,仍然受到“家”的种种限制,使她们在冲出家门后,仍是所行不远。因此,走出家门的“娜拉”们的成功是极其有限的,她们难以走出传统而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白领们脱颖而出。她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衣着靓丽。在事业上她们要与男性竞争,性别的差异使得她们在职场上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在生活上她们无法完全摆脱男性,她们仍然要做好妻子、好母亲。

媒介中的女性报道。传统媒介报道中的女性形象摈弃了广告和影视剧中常见的虚构手法和典型化模式,依照新闻文本尊重事实的原则,走向真实,走向生活。尽管如此,媒介报道中的女性形象所占的比例却很少。冯媛对我国八家主导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文汇报》)新闻版的新闻作品进行研究后发现,男性新闻人物在出现频率、被引用频率和被拍摄频率等多方面都远远超过女性,其中在有言论被引述的新闻人物中,男性占91%,女性占9%。男性新闻人物中的职业身份较重要者(如政治领导人、企业团体负责人)占男性新闻人物的70%,女性新闻人物中政治性身份者仅占18.7%。①同时在网络中,虽然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设了女性板块、女性频道等空间,但提供的信息仍以购物消费、化妆美容、餐饮、时尚家居等内容为多。这种报道的主体倾向是按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在引导和培养女性的生活观、事业观、审美观。在日常的网络新闻信息中,女性常以边缘角色出现,通常是新闻事件中的被害人或受害人的身份,在网络中充当信息传播的载体。

综上所述,媒介中女性形象是主宰这个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形象被深深地打上了刻板印记,表现出一种程式化和形象化的范式。

媒介女性

媒介女性主要是指在媒介中工作的女性。社会的发展使从事媒介工作的女性逐渐增多,但是媒介女性通常从事行政工作或软新闻方面的制作和报道,即以女性为主打的关注生活的节目,如央视的《半边天》、《为您服务》,江苏卫视的《人间》等。媒介组织内的性别问题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运作。

从媒介话语权的角度来看,媒介女性与媒体话语在关联程度上并不存在优势。担任栏目主持人的女性没有真正发挥话语的主体作用。担任访谈或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她们以情感为主,以聊天的方式来展现与母性以及所延伸的“私领域”的人文关照;少数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想领域的女性主持人,面对男性的权威、专家或官员时,她们是作为节目中的“观众”出现的,男性是话语的控制者,女性则是失语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媒介组织价值文化的男性主导而产生的“沉默的螺旋”。在媒介组织理论中,男性形成的价值观就间接地成为该机构的组织价值文化。这种组织价值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和隐性压力使得个人在组织中生存就必须遵从而不是对抗己定型的现行的组织文化价值。这充分说明了在媒介组织中主流的男性的观点占有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是女性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地位的局限而引起的男性“议程设置”。女性在媒介中的整体地位是群体弱势或边缘的,媒介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因此,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权力会对媒体的议题设定、内容选择以及叙事方式对女性的再现构成影响。从负载在媒体中的男性视角和男性观点出发,传播着男性设置者对世界的认识。

受众女性

大众传媒的女性受众与传媒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互动关系,即女性受众的喜好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传媒塑造出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同时通过传媒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影响、规范甚至制约女性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象。

从上文中提到的三类女性形象来看,媒介在制作构思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其主观偏见,并依照当今处于强势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美化、庸俗化一类女性形象,贬抑甚至忽视另一类女性的存在。

对于女性受众来说,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参与能力强、思维理性化和身心成熟的女性受众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自主意识,不会轻易受媒介中模式化女性形象的规范和牵制,而且在传播媒体未能提供足够真实、完整的有关女性的报道和形象的情况下,这一类女性受众会选择对媒介的疏离甚至缺席。

关于女性传播定位的思考

媒介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是大多数民众作出决策和建构价值的依据,媒介同时也担任着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女性受众的权益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媒介对女性传播应该从片面走向完整,提倡一种科学和人文的精神。

首先,女性传播应该是一种以女性为出发点的观照方式,而不是将男性与女性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女性传播不是以女人的权力为标准去衡量公共领域,也不是用简单的是非观念去否定整个男性社会,而是以“多元”的角度去衡量,既包括女性的视点,也将男性视点包括在内,它的目的在于唤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营造多元的传播空间与传播视角。

其次,女性传播应该注重事实而非现象的平等。在公共领域中女性与男性的平等不能仅仅以规定中所享受的某些权力为依据,而应从二者对于公共事物的参与程度及决断力上进行事实的剖析。女性传播要求的男女平等不是在现象层面的平等,而是在同等参与程度基础上的平等。媒介中女性从业者需要积极提升在媒介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发出女性的声音。

最后,女性传播者解构男权的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女性多方面的需求。女性传播应是在解构男性话语的同时进行建构,关注女性多方面的需求,拓展其社会功能,为女性传递当代社会变革的动态信息。多种媒介形式促进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让女性在思维的交流中建立起对社会的全面认识,从而为女性建构起平等的社会空间。

注 释:

①冯媛:《解析表象——关于八家报纸新闻版新闻的研究报告》,金一红、刘伯红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文献:

1.刘力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政:《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3.金一红、刘伯红:《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祖伦:《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卜卫:《媒介与性别》,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 艳

作者:庄 佳

第2篇:大众媒介与女性主义传播困境

摘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以它独特的性别视角对新闻传播学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女性主义在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相互对接的学科背景,从三个领域阐释了女性在媒介中失语的原因,最后,指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 新闻传播学

前言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努力和斗争从未停止过,从18世纪末的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到女性主义融合进各个学科领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批判和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政治社会文化思潮。新闻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自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冲击,这同时也给新闻传播学开拓了更高深的领域,提供了更丰润的滋养。二者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跨学科研究——“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即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研究传播现象及其本质。它是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和视角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传播现象,从而得出与主流学界完全不同的研究结果。

一、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6世纪一位女诗人在爱琴海一个叫LESBIAN的小岛上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这是女性主义思想在历史上最早的记载。但直至18世纪末,女性主义才作为一种思潮开始在欧洲兴起。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影响从19世纪后半叶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统称为传统的女性主义,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很快掀起波澜。这次浪潮规模宏大,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各种妇女组织纷纷成立。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妇女组织是成立于1966年的全国妇女组织,到八十年代末,该组织已拥有15万会员,176个分会。第二次浪潮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蓬勃兴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课堂开始开设有关女性的课程。

二、女性主义媒介研究

(一)女性主义与媒介研究的对接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批评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学科的诸多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理论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的触角也伸展到媒介,成为一种新的学术动向。1978年美國传播学女学者盖尔·塔奇曼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目前,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视域:一种秉承女性主义的传统批判路线,认为当今媒介中尽管充斥着各类各色的女性形象,但它们并未展示出真实的女性面貌,话语权仍掌握在男性手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新闻已经出现了“女性化”的表象,但它所掩盖的却是更加隐蔽的性别不平等的实质。约翰·哈里特在《从权力到识别:大众新闻与后现代性》中就认为“女性化”是后现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女性主义主要研究领域

1.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广告中的性别描绘因其对受众的潜在影响力而被看作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大众传播通过提供信息环境形成意见气候,来影响社会心理和引导舆论,而广告通过金钱又垄断了信息环境。以2000年8月正式上市的减肥产品“曲美”为例,产品上市后,公司投放广告几千万元,第一年销售额达3亿元。这足以说明以女性为主体的减肥药透过媒体广告产生强大的效果。

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层出不穷,《末路狂花》、《穿普拉达的女王》都呼唤着女性新时代的到来,然而都是由男性叙事完成的事实。女性形象依然是被动地由男性话语支配的,依然没有摆脱被支配的命运。

上世纪60年代的陈染、林白、张抗抗等人的“女性写作”打破旧思维,带来全新的女性思想,重视女性心理状况。而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卫慧、棉棉的“身体写作”显然是对“女性写作”的颠覆,她们“并不拒绝男性的趣味,而是竭力体现出配合的趋势——她们不仅不反对男性的‘窥视’,而且主动地‘展示’。”

2.女性传者。

(1)中国女性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现状。

据调查表明,在中国,广电行业、报业以及通讯社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为7∶3,而传媒的领导层中妇女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直至近年来女性从业人数增长到了媒体从业人员总数的1/3,但是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给女性形象带来根本的改变,这就好像沉默的螺旋,主流意识、多数意见、强势群体的男性观念,压倒非主流意识、少数意见、弱势群体的女性观念,女性在媒介中的边缘地位说明了媒介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

(2)女性报道者的作用。

因战地报道而荣获“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人物评选的候选人”的闾丘露薇,各大媒体不是去关注和报道有关她的战地报道所取得的成就和突破,而是将目光焦点放在“战地玫瑰”“全世界最美、最性感的女人”。将女记者贴上性别的标签,而忽略其作为一名记者的职业成就,歪曲女性传播者所发挥的作用。

三、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困境

1.女性在媒介中被忽视现象。

在造人说中,女人只是男人的一根肋骨而已。“人”其实只是“男人”(man),而人类繁衍发展不可或缺的另一性别“女人”(woman),其存在的意义仅限于“男人的配偶”,是处于沉默失语的、被历史所遮蔽的缺席者。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次播报会议参加人员的时候对女性参加人员都要加注其性别,如今女博士也被当做第三类人,这就在无形中带有明显的性别倾向。

2.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媒介反应了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从而对女性或她们不予表现,或用刻板印象对她们进行描述,一次象征性地贬损妇女。”大众传媒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存在刻板印象,女性通常被表现为家庭妇女的形象,即使是职业女性,也多以秘书、护士等服务型、辅助性职业为主。这种现象表明了至今媒体仍存在降低女性的重要度甚至忽略女性对社会贡献的倾向。

3.媒介对女性描述歪曲现象。

大众传媒通过各种方式制造了大量的美女形象。除去面向女性读者的《瑞丽》、《女友》杂志以女性形象做封面,而像《男人装》等专供男性阅读的杂志焦点却在每期的封面女郎,穿着越暴露越受追捧。大众传媒实际上是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化,似乎就只是美丽的包装品。将女性色情化的广告也常常出现在媒体中。

四、结语

女性主义者追求两性平等必须运用好新闻传播媒介。要致力于如何找到被男权媒介所遮蔽的女性的表达方式,彻底地解放女性自身,用女性敏锐力来解读媒介文本。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所要做的,是要在传播之林中为女性开辟出一片语言的空间,揭示女性与传媒的深层关系,改善传媒对女性的报道,促进女性的发展,争取大众传媒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之中真正的两性平等。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91.

2.黎信译,载马戎,周星.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大学.2001.245~246.

3.单波,周灏.新闻“女性化”的真相——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武汉声屏.2003(3)27.

4.徐敏,钱宵峰.减肥广告与病态的苗条文化——关于大众传播对女性身体的文化控制.妇女研究论丛.2002.(3)22~29.

5.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No.2.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281).

6.林林,张玉川.女性报道者的角色嬗变.现代传播.2003(3).

7.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156).

8.塔奇曼.心和家园:女性形象与传媒.牛津出版社.1987(5).

作者:王 姣

第3篇: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摘要】《申报》的女性广告无论是在创意表现还是内容选取上,在生动诠释当时代女性观念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女性形象的塑造、社会物质和精神潮流的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申报》女性广告文化之魅力。

【关键词】《申报》;女性广告;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李莉,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张文喜,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的《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历经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又走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阶段,翔实记录了各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因其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申报》作为当时非常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报刊之一,其对树立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通过对《申报》女性广告的解析,探索广告文化对当时社会物质及精神潮流的影响,并发掘民国期间广告文化传播之精髓。

一、《申报》女性广告传播的影响

格伯纳等人在1969年提出的涵化理论指出,长期暴露在相同大众信息下的受众,将会产生同一种结果,即被大众媒介灌输了同一套价值观、世界观和角色认同等。对经常接触大众媒介的人而言,媒介主导了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来源,媒介通过反映的“符号现实”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受众的“现实观”,受众有关社会真实的观念更接近于媒介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非“客观现实”。

首先,《申报》不仅是人们了解信息的载体,它所传达的信息、观念和意识也对受众认识和了解世界发挥了主宰作用,或者说《申报》对人们的价值观起到了教化和培养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当时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持续的。其次,《申报》在受众形成“主流”现实观念和社会意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效果因人而异。再次,五四运动后的《申报》频繁出现女性形象广告,其所刊登的信息不仅仅是药品、美容化妆等,也开始向学校招生等方面扩展,引领女性走出旧观念,接触新社会,学习全新的知识,甚至以娱乐化的形式对她们产生强烈的影响。最后,很多受众在阅读《申报》的同时,将报纸描述的场景与现实生活相对比,从而进一步将观念现实与客观现实统一。

二、20世纪初《申报》女性广告之精华

20世纪初的上海处于特殊的历史境遇,兼容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并对西方文化持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处于主流社会的资产阶级女性,开始逐步摒弃封建时代的旧观念,追逐都市女性的现代美。《申报》作为当时的主流媒介,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全国,都是广告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申报》广告中隐含的或直接显露出的女性生活的大量信息,都是现实都市女性生活在广告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1. 女性形象成为《申报》广告塑造的主体

20世纪初的上海引领着国内的消费潮流,初具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在这里有着最时髦的生活方式、最流行的服饰、最新鲜的娱乐活动,与此相对应的是,女性形象在《申报》中以全新的精神风貌不断呈现。

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发起争取参政权运动,当时孙中山亲口允诺“女子将来必有完全参政权”,女性问题由此得到重视,女性地位也得到提升。如1912年1月至3月,刊于《申报》的女性广告大约10家,其中医药类有6家,化妆品类有2家,食品类有2家。其中4种商品采用了女性肖像,占总数的40%[1] 。五四运动后,妇女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女性广告逐步增多。1919年10月,药品类的有8家,化妆品类有7家,香烟类有1家,食品类有2家,日用品类有7家,书籍杂志类有4家,总计29家,其中以女性肖像招徕顾客的有10家,约占总数的34%[1]。

国共合作后,女性广告的种类、形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1924年5月,药品类由1912年的6家增加到15家,化妆品类、香烟类、食品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品类等41家,其中使用女性形象的有24家,约占总数的59%[1] 。这一时期女性形象较之民国初年构图更丰富,衣着虽然保守不外露,但出现了许多女性妖娆的图片。

1920年代末,女性形象广告变得较为普及,1929年1月,药品类、化妆品类、食品类、日用品类、服饰鞋帽类等55家,其中使用女性肖像的有40家,约占商品广告总数的73%[1] 。这时期《申报》广告中女性形象西方化的倾向较重,女性作为一个消费群体开始受到重视。

民国成立20年后,广告业逐步走向成熟。1932年11月的药品类、化妆品类、食品类、日用品类、女性用品类等广告106家,其中女性形象广告占到总数80%[1] 。这一时期女性形象西化严重,图片性感,大量利用女性肢体语言标榜时髦和潮流。较之从前明显的进步是,在这一时期的广告中,女性开始占据一定地位与男性展开互动。

2. 女性角色定位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申报》的女性广告尤其强调女性的被欣赏性,更多是从男性的角度来定义女性。比如在服饰美容广告中,经常出现有关“美”的字眼,依然是“女为悦己者容”的陈旧观念。在一则香烟广告中,广告语这样写道:“投我以棕榄报之以笑脸”“必博女子之欢”,这样的“笑”和“欢”均是为了取悦男人。从《申报》广告中可以看出,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女性,依然是家庭主妇的形象,或坐在镜前(夏士莲雪花膏),或怀抱婴儿(好客立麦精牛乳粉),或服侍家庭成员(司各脱鱼肝油),或表现女性的线条美(旁氏白玉霜),其角色定位依然是顺从、柔弱、被欣赏、男尊女

卑[1]。五四运动以来,《申报》这一时期的广告中,女性开始占据一定地位,与男性相媲美。比如在香烟广告中,女性经常与男性一同在公共场所吸烟。各种女性用品广告的增加,表明商家对社会趋势的引导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地位的提高与五四女性解放运动有关,也与《申报》对女性的广告宣传有关,《申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广告的内容从关注女性身体健康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到女性的内在精神需求。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男女平等、解放妇女的呼声日益高涨,女性日益成为商家的目标对象,成为家庭主要的消费群体和对消费趋势的引领者。《申报》广告对女性观念的塑造与客观现实逐步统一,日益趋同。

3. 女性广告引领社会消费潮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建构了一套独特的以休闲享乐为主流的消费文化,被称为“东方巴黎”“西方纽约”。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中,消费品广告占据了绝大部分,在为《申报》带来巨大广告收入的同时,也将五光十色、绚烂夺目的各式洋货引入人们的生活,比如钟表、洋布、洋油、洋皂等,受到人们尤其是家庭主妇的青睐。《申报》广告中,各类食品、饭店等的广告比比皆是,并且通过图像、文字等形式进行刺激性宣传。比如“德士古”油的广告,将中英文品牌文字进行了立体化的处理,如参天大树矗立两旁并且无限伸展,力量感油然而生;再如当时闻名的“美丽”牌香烟,通过丰富的想象,华美的外表,配上“有美皆备,无丽不臻”的广告语,文案与图像完美结合。广告中类似这般的唯美设计,在赋予女性年轻、漂亮、温柔、顺从等特征的同时,也在培养受众的认知——以广告图片为社会期待、准则,并以此为指导,尤其是化妆品的广告不断暗示“女性最重要的是容貌”。因此,近代上海的衣食住行随着广告所引领的消费不断发生变化,享受生活,追求时髦。“她们买什么香水啊,花粉啊,衣料啊,皮鞋啊,件件东西以来路货为时髦……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国人倾向欧化十分热烈……有几位好时髦的青年男女,甚至头上擦的一定要‘司丹康’‘雪而康’,面上敷的是‘旁氏’或‘夏士莲’雪花膏,身上喷的又是新自法国运来的香水。总之,除他们的肉体是从母胎带来的国货外,其余周身戴的、穿的、用的、敷的,—都是些外国货”[2]。女性广告的涵化作用由此可见,广告将产品与消费进行联结,不断培养消费者的物质观,从而拉动消费,促进商业繁荣,商业繁荣又进一步推动广告的发展。

4. 女性广告引领精神消费时尚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逐步商业化,社会交往日益增多,各类休闲场所遍地开花,如茶馆、酒楼、戏馆、赌馆等,引导大众娱乐消费潮流。

《申报》很多广告内容均与娱乐休闲有关,比如戏曲、电影、歌舞演出等。当时的上海女性已经不仅追求物质消费,而且加入精神消费的行列。1928年6月,在《申报》刊登的一则汽油广告中,一名身穿洋装的年轻职业女性与女伴一起驾车兜风;很多类似骑马、跳舞、游泳、打网球等画面此起彼伏,女性阳光积极的形象取代了以往的弱不禁风,广告中全新的女性形象对广大女性发挥着榜样的力量。娱乐广告大量刊登,比如马戏团、电影院、彩票、回力球场等广告欣欣向荣、此起彼伏。丰富多元的娱乐广告在反映这个阶段女性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在引领整个社会的精神消费时尚,精神消费风尚的追求逐渐盛行。

时尚元素最容易引发消费者内心的认同和追随。《申报》通过大量软性具有导向性的话语,一方面将享乐消费观进行合理化引导,另一方面赋予消费审美、认同等社会功能,将崇尚享乐消费观的广告内容渗入社会文化生活层面,通过广告引导女性参与这些活动。《申报》女性广告的精神消费时尚培养作用可见一斑。也正是《申报》广告的大量刺激,整个上海精神消费观念成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效仿的榜样,大量西化思想不断借助《申报》涌入上海、闯入中国,通过女性广告使西方时尚观念在上海乃至中国整个大地蔓延

开来。

5. 女性广告培养着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

男尊女卑的观念古已有之,包括在五四运动之前的《申报》广告中,大量女性处于被“观赏”的地位,如服饰讲究衣长不过膝,领子高到脸颊,袖长不要露出手腕,封建意识依旧浓厚。五四运动之后,都市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一反从前,开始刊登乳罩及泳衣等外露较多的流行服饰广告,思想的开放、女性地位的提高透过女性广告可见分晓。

“司康丹”美发霜曾在1930年4月刊登了一则以画面为主的广告,插图场景:一对年轻恩爱的夫妻起床后,丈夫用“司康丹”美发霜温柔地给妻子梳理,家庭的温馨扑面而来。这样的家庭和谐场面在封建的旧中国无疑意味着男尊女卑即将成为过去,提倡男女平等、家庭和谐、情感至上的氛围成为混战中的广大市民内心对稳定温暖的渴望。

在《申报》中经常看到女性招聘广告。1932年《申报》刊登了招聘女售货员、女打字员、女教员等广告,女性通过参与职业活动在获得经济独立、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也在家庭中日益得以肯定。独立的经济能力、不断提升的家庭地位、逐步稳固的家庭关系,《申报》广告对此发挥着重要的培养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女性广告加快了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进程。

《申报》女性广告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它不仅见证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反映了各个阶段女性观的变化,从最初以男性为中心到后来女性地位的提高。《申报》女性广告培养了女性的独立人格,传递独立、自由、平等的新观念,不断彰显女性社会价值,在塑造全新女性形象的同时引领整个社会女性文明转型,男尊女卑的时代被男女平等的民主年代所取代。透过当年的《申报》,我们可以得知广告文化传播的作用之巨大。

[1]李兰萍. 清末民初《申报》中的女性商业广告[J]. 安徽史学,2010(3).

[2]《生活》第2卷第42期.

作者:李莉 张文喜

第4篇:女性性工作者性传播疾病分析

了解不同场所女性性工作者(FSWs)中性传播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探讨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无锡市崇安区辖区内歌舞厅、浴室、洗头房等娱乐场所247名FSWS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血液和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 247名FSWs的性传播疾病总感染率为22.27%,HIV感染率为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8.10%,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5.26%、8.91%和4.45%。结论艾滋病在无锡市崇安区娱乐场所的被调查的FSWs中还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梅毒、淋病等性病感染率高于本地区2005-200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应高度重视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

为了解性传播疾病在不同场所FSWs人群中的流行现状,无锡市崇安区作为省级娱乐场所艾滋病干预项目区,登记的娱乐场所KTV2家,浴室25家,洗头房集中地2处,站街女集中地1处,于2007-10-11在辖区娱乐场所FSWS中开展基线调查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干预KTV1家,浴室24家,洗头房集中地2处,站街女集中地1处,现对其中247名在最近1个月内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女性性工作者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辖区内歌舞厅(KTV)、浴室、洗头房、出租屋(站街女)等28家(处)的FSWs,占辖区提供性服务的娱乐场所的93.33%, 247名在现场调查中确认在最近1个月内有过商业性行为并完成了调查问卷、妇科检查、血液和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

1.2 方法

1.2.1 血清学检测HIV、梅毒抗体、HBSAg检测:HIV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试剂为北京万泰药业有限公司的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梅毒抗体检测采用北京万泰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检测试剂盒(TRUST),TPPA为日本富士公司的凝胶颗粒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HBSAg检测采用北京万泰乙型肝炎病毒诊断试剂盒,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2 淋球菌培养G氏染色镜检,CO2培养法进行细菌培养。

1.2.3 阴道分泌物镜检淋球菌、霉菌、滴虫等。

1.2.4 沙眼衣原体免疫层析法检测,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沙眼衣原体检测试剂盒。

1.3 统计分析数据由专人录入Epidata3.1,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判断组间率的差异。

2结果

2.1一般情况247名女性性工作者中年龄最大43岁,最小17岁,年龄在20~40岁占88.2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2.47%,有固定性伴者占69.23%,从事商业性行为时间为1个月至2年不等,最近1周接客次数在2次以上的占59.51%。

2.2各种性传播疾病检出情况共查出患有性传播疾病69例,检出率为27.94%。55例患有STD,检出率为22.27%,其中梅毒13例,检出率为5.26%;淋病22例,检出率为8.91%;沙眼衣原体11例,检出率为4.45%;阴道毛滴虫4例,检出率为1.62%;尖锐湿疣2例,生殖器疱疹3例检出率分别为0.81%和1.22%, HIV抗体阳性率为0。阴道霉菌感染12例,检出率为4.86%,外阴湿疹2例,检出率

0.81%。

本次调查显示年龄小于20岁组FSWs的性传播疾病患病率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5,P=0.00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FSWs的性传播疾病检出率与初、高中文化的FS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15,P=0.081);每周接客3次以上的FSWs的性传播疾病检出率高于3次以下的FSWs(χ2=9.112,P=0.011)(表1)。

2.3 不同场所FSWs的性传播疾病发生情况性传播疾病在各场所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9.148,P=0.027),站街女性病检出率最高达40.0%,其次为洗头房FSWs性病检出率为39.47%,浴室FSWs性病检出率为17.24%,歌舞厅FSWs性病检出率最低10.34%;淋病、梅毒检出率均以站街女最高分别为20.00%和14.29%,衣原体检出率以洗头房FSWs最高,为

7.89%。

2.4HBSAg携带情况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8.10%,站街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28.57%,洗头房FSWs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

3讨论

随着性病艾滋病防控形势的日趋严峻,我国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超过40%,FSWs作为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在性病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1,2]。本次调查247名FSWs的HIV感染率为0,说明艾滋病在被调查的FSWS人群中还处于低流行状态[1~3]。STDs以及妇科疾患的检出率高达27.94%,尤其是在洗头房、出租屋(站街女)等低档场所的FSWS中检出率高达39.47%和42.86%,而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作为HIV传播的一个协同因素,已被许多生物学、流行病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证明[4],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干预刻不容缓。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梅毒总检出率为

5.26%,远高于无锡市崇安区2005-2008年平均梅毒报告发病率47.57/10万;淋病总检出率为8.91%,高于本地区2005-2008年平均年发病率108.20/10万。近年来,梅毒等性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尽快制订性病防治规划与措施,开展高危人群的梅毒等性病干预管理、综合防治已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干预和控制溃疡性性病传播[5],进一步降低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本次调查显示年龄小于20岁组FSWs的性传播疾病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其原因可能是小年龄的FSWs自我保护意识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更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阵地应前移到中小学校,与青春期性教育同步开展。

本次调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8.10%,高于杭州市娱乐场所暗娼的乙肝平均感染率

5.6%[6],与一般人群携带率基本一致(2008年4月21日卫生部公布全国一般人群感染率为

7.18%),说明乙肝经性接触传播不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但站街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28.57%,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第5篇: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人才辈出,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同男性相比,我国女性人才仍远远少于男性,女性参政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较大差距。本文仅就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前提

女性成才,是参政议政的前提和保证,而女性参政,又是女性成才的标志和体现。我们不能抛开女性成才这个前提去空谈女性参政,只有女性具备了参政的基本素质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才有资格有本领去参政议政。

女性参政,是指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它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两种形式而实现。女性自身素质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否则,女性从政则是一句空话。首先,女性参政是一种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它要求真正掌握和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从而达到不仅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的参政。而掌握和运用法律上赋予的权力,则需要广大妇女具有较强的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事实上,女性获得参政权,仅仅是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证,只有当女性真正懂得了并掌握了这些权力,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和运用了这些权力,才是真正的妇女参政。而实现事实上的女性参政,就要求广大妇女具备参政的本领和能力,直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行政参政权。其次,女性参政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对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发表对社会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也同样要求参政女性具有较强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怎能谈得上提出“有意义”、“有价值”和“合理化”的建议呢?作为主体化的参政是一种质的要求,要求参与者在有明确政治方向的同时,具有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较全面的专门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真正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正如一位成功的女部长所说:“就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靠了我的才学当上部长的”。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畅、康克清、邓颖超、宋庆龄,她们无一不是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国家决策层的。由此可见,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

1、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

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不外乎三方面,即社会影响、家庭制约和自我压抑。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它包括社会偏见和社会制度两方面。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思想观念对全民族影响很深,至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成为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碍。女人从一出生就被视为“低人一等”:有的家长不让女儿上学,理由是:“长大也是人家的货”;有的高等学校招生时公开提高女性的录取分数线,限制女性的名额;有的单位认为“强女不如弱男”,不愿意接受和安排女毕业生;有的领导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不放心把关键性的岗位交给女同志, 出现了女性“上学难”、“分配难”、“提拔难”的“三难”现象,影响了女性潜在才能的发挥。

社会对女性功过是非过于苛求,阻碍了女性对事业的追求。同样是外向性人才,男同志被认为是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稳重,太张狂;同样是埋头工作,不拘小节,男同志被认为是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会生活,缺乏女人味;男同志成功了,提拔晋升,社会赞许,家人高兴,成功者像进了加油站,加大“马力”向更大的成功进发,女同志成功了,则枪打出头鸟,桃色新闻纷纷出笼,偏见、非议,不良的社会舆论压抑着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中伤,保护家庭免受离散,多数女性只能默默无闻,不敢在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影响更为深远。在轻视女性,把女性当作玩物的社会里,女性完全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才道路极为坎坷。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班昭、李清照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但同男性人才相比,却是凤毛麟角。新中国的成立,提出了“男女平等”,一大批女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独立观念日益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女性人才问题,继1990年江泽民部书记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1995年他又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5年之间,我国颁布实施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布了到200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成功地履行了联合国的国际义务。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性别意识,已经纳入决策主流。由于党和国家对女性人才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国女性人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近几年我国女科技人员总数已达1000多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40%左右;女干部占干部总数也接近40%。现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班子中,都有女性。这些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家庭制约。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界定家庭分工的分水岭,把女性固定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位置上。男子重事业,女子重家庭,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男同志不料理家务,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务干少了,却被看成是“失职”。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与男同志同挑重担,又要在家庭中当贤妻良母,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在农村,下地回来。男人抽烟休息,女人却得做饭、洗衣、喂猪、哄孩子。在城市,女人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女职工一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每天为3.7个小时,休息日为7.3个小时。一些中年女性家庭负担更重,她们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许多人白天忙公务,晚上干家务,一天只能休息

四、五个小时。由于家务劳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搞智力投资,也就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降低了她们成长的速度。

第三、是女性的自我压抑。社会因素、家庭制约是影响女性成才的外因,内因则是女性本身的自我压抑。这种自我压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卑心理重。一部分女性由于受旧观念支配,往往认为女性天生愚笨,在智力比不上男性,产生自卑心理。在工作上,女性认为自己不如男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水平,不敢挑大梁、领着干,在事业上自卑。此外,在生活与工作中,一遇到阻力和困难,女性就就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没有后功和韧性,意志上自卑。

(2)依附心理强。女性总是把事业、命运、前途系在丈夫、子女身上,甘愿自我牺牲,放弃追求,事业上保丈夫、生活上保孩子,望夫得志,望子成龙,希望通过丈夫和子女的成功和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丈夫、子女有所成就、出人头地,自己就心满意足,过份地依赖家庭。在事业上,女性企图依赖社会、单位给自己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特殊照顾,不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境遇,工作上不愿独挡一面,甘当助手和配角;企图依赖社会解决妇女地位问题,实现男女平等,而很少想到靠自己去抗争,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平等地位。

(3)文化素质差。女性文化素质是女性择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女性成才的基础。然而我国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在我国的两亿文盲中有70%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女性升学率低于男性,从小学到大学人数递减,在小学,男女生比例为1:1,进入初中,男女生比例为5:2,到了高中,男女生比例为3:1,在大学生中,女生只占23.6%,女研究生的所占的比例更低,不到15%。很显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根本不能谈到女性成才与否的。

2、女性成才的途径:

女性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强大的舆论氛围,又要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既有教育问题,又有女性自身努力问题,后者是女性成才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外部环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促进女性成才,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政府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中的贡献,承认生育、抚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使社会承认女性的劳动价值。宣传男女平等,彻底扫除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努力形成尊重女性劳动,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要宣传女性成才的典范和女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女性“正名”,转变对女性的社会偏见。此外,还要大力宣传女性培养和选拔工作的典型,总结和推广她们的经验和作法,增强各级党组织培养和选拔女性人才的自觉性。

二是形成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安排上,要正视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尽可能地予以照顾。在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女性自尊心强、害怕自己受歧视的特点,尊重女性,特别平等地对待她们,尊重她们的人格,经常为她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要帮助和鼓励她们,使她们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出她们的进取信念。在她们的工作受到干扰、利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为她们仗义执言,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构筑适宜的教育环境。要抓好女性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女童的入学率,减少女童的流失和辍学,做好城乡女性的扫盲工作,提高女性的最基础教育水平。要抓好女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在培养女性高级专门人才下功夫,改变女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女性成才创造条件。

四是优化家务管理环境。无论是家务劳动社会化,还是社会怎样提倡男女共担家务,女性由于历史和生理的原因,都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繁重”往往成为困扰职业女性的一大烦恼。因此,女性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家务,向管理要时间、要效率,把复杂的家务劳动简单化,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取得较大的家务劳动效益,这必将为女性换来更多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大的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其次,强化女性的自身素质:

第一、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女性成才的内在力量。女性不仅要执着地进取,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地克服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生理特点等种种困难的毅力,不如此,就难以做到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点镭,整天整夜关在小屋里坚持从沥青中提炼镭。林巧稚为了献身自己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事业,决心终生独身。只有如此执着热爱事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就。

第二、勤奋是女性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承认,人的天赋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成就事业的主要条件不是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也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这些都精辟地揭示了成才与勤奋的关系。如果一个女性有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本人不勤奋,缺乏进取精神,决不能成才。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但女性自身能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最终也会成为人才。张海迪以她勤奋和顽强的毅力换来了知名作家、翻译家等赞誉。勤奋会创造出奇迹,勤奋能造就英才。

应当看到,女性的智力,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在今天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女性成才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每个女性都要做竞争中的强者,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克服自身的缺点,正视自己的优势,扫平成才障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女性参政是女性成才的重要体现

女性参政状况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男将女兵”不是社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正常的应当是参政女性的比例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相适应。我们不提倡“学而优则仕”,然而,参政女性首先是女性人才,只有成为人才才可能参政,这就使女性参政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女性成才的程度。

女性参政的主渠道之一是女领导干部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高层次管理。换而言之,就是有更多的女干部参与县级以上的领导工作,并且职务越高,参政的作用也就越大。做为参政女性,首先应当具备以下五方面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就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经验等。政治素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牢固地树立无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头脑清醒,把握方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二是品德素质。所谓品德素质,主要是指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的高尚或优劣。女性参政应具有这样一些品德素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建功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光明正,公道正派,要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不搞小集团、小圈子,不搞阳奉阴违,不搞阴谋诡计,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敢于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弄虚做假,不说大话空话,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要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充分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商量,不专横跋扈,动辄教训别人;要严于律已律亲,清正廉洁,并有较强的廉政意识,要豁达大度,能够容忍多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

三是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不外乎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要有良好的记忆,敏捷的思维。在考虑问题、讨论方案时,能够同中存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异中求同;在工作中善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感情,能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排除不良外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运用理智控制感情,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不同对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做到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遇到挫折不灰心,受到委屈不生气,得到奖励不自满,解决易办的事情不掉以轻心,处理棘手的难题不忧心忡忡,遇到平庸的上司不自以为高明,见到骄横的领导不低三下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为困难所困,不为阻力所阻。

四是知识素质。女性参政,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知识结构上,女性人才要在参政中,使自己由专业化、单一型向多方位、综合型转变,使自己在领导才能上,由熟悉某一方面工作的“专才”向粗通各方面工作的“通才”转变。缺什么知识就充实完善什么知识。此外,还有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女性要自觉更新知识,力求站在新学科新知识的最前沿。

五是能力素质。所谓能力就是领导的才能或者叫本领,它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参政女性要完善组织协调能力,识人用人能力,预见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总揽全局和驾驭全局能力,独挡一面能力等等。每个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能,总是各有所长,有所短。做为参政女性,应尽力扬其长,补其短,努力实现从偏能向全能的转变,尽可能由中能向高能转变。能力完善还包括借能,即某种自己不具备又难以很快形成的能力,要注意借用附近同志们的这种能力,用其所长,补己所短。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女性成才,需要更多的女性参政议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女性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提出,党的十五大的召开等等,都为女性成才及女性参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大女性应该抓住机遇,树立大志,加强学习,不拘泥于旧思想,摒弃封建主义旧道德的影响,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勇于改革创新,在成才之路上努力攀登,在新世纪的政治舞台上做出一番大事业,为新中国的女性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6篇:女性生理保健常识,女生健康知识大全 女性健康知识 女性

养生保健大全

·测测你是否需要补血?·如何保持良好的生育能力·女人春季要养阳 推荐吃香椿·女性外阴健康自检方法·更年期女性养生须注意的要素·维生素c对女人的好处·裸睡的七大好处·女人养生养生什么·女人常吃甜食易患五种病·女人幸福是拥有这样的老公·女性养生晚餐三不过·加速女性衰老的坏习惯·女性用口服铁剂补血需要注意的事项·教你把眼角的细纹赶跑·教白领女性瘦小腹·女人经期如何补铁·女人睡觉前要做的几件事·女人6种不正常的月经·女人如何保养子宫·女性肤质检测100问(皮肤水分、油脂分泌全方位监测)·口服避孕药的十个好处·女人必知的保养秘籍·女人进补养生必须的食物·女性如何自测妇科病·新婚女性必看!如何给私处最好的呵护·女性养血的几种方法·月经期腰疼不能锤·几种与丈夫有关的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女性的九种异常状态·女人一生中的最佳时间·女人正确的生活方式·阴道炎的治疗误区·诱发妇科疾病的习惯·女人补血六大经典食疗方·女性生殖道的天然防线·适合上班族女性吃的早餐·女性宫寒的解决方法·女性安全用药的常识·女性做仰卧起坐会影响月经周期吗?·没有爱液怎能做爱·女人补血养肾的方法·不同年龄女人卵巢保养·月经提前的原因?如何治疗?·网友谈最简单舒服的泡脚法的心得·妊娠贫血的几种食疗方·女性养血药膳DIY·女性月经期保养十大要点·子宫里的小秘密·阴部痛痒的原因有哪些·孕前排毒的好方法·女性孕前调整·女人30岁后须做的保养·女人养肾 平稳度过更年期·女性养生的知识戒律·女性不同年龄的养生术·女性怀孕要防办公室杀手·为什么说女人经期适当补铁·更年期女人如何呵护自己·女人身体最先衰老的部位·女性经期后吃什么东西能补血调理·预防阴道炎不该做这些事·从耳朵可以看出你内脏的健康·维生素E对女性的好处·女人腰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盆腔炎的调治误区·让女人越来越丑的毒素·房事不洁是盆腔炎罪魁·女人 别透支你的生育能力·乳房沐浴按摩的注意事项·五大透支让女人没了“孕”气·夏季女性养生保健知识·中医推荐四种适合女性的最佳补血干果·30岁女人要学会当“三不女人”·女性常见的补血食物搭配推荐·对女人好的食物 女人吃什么食物好·女性养血小常识·女性进补一定要注意的事项·女性不良行为危害健康·女人6个部位出汗须小心·女人恋爱的15个危险心结·女人养生应该避免的误区·不适宜泡脚的女性·女人之间的交际潜规则·月经期间可以去健身房锻炼吗?·必看!无套避孕性爱八法·八大讯号提示男人准备要说谎·女人有不良疲劳感的原因·秋季女性养生注意事项·女性养生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妈妈孕期补铁对婴儿有哪些好处·中年女性注意防癌·性生活后白带增多是病态吗·女性食疗阿胶进补要注意的事项·女性养生护肤的误区·网友分享的养生日记·女性私处远离护理液·上夜班女性的保健知识·女性经期养生方法·宫寒的症状及原因·女性养生不能缺的·白带性交后有臭皮蛋的怪味道·女人腰疼的原因·女性保健养生选准最佳时间·女人贫血吃什么好·女人对男女之事产生误解·女性要小心“肝郁”带来的健康隐患·女性滋阴补血好帮手·让女生变美的食物·推荐几样家常的女性补血食物·女性离不开的5大营养元素·有助于女性秋季养生的食物·10种男人,女人怎可不爱!·曝光女人身体的五大隐私·女性要学会呵护肾脏·月经期的养生秘密·女性保健养生的误区·女人时尚养生要不得·“臭味”食物帮助女性更健康·成年女性标准体重身高对照表(19-69岁)·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女性疾病·乳房发育达到均衡·女人内分泌失调该如何调理?·让女人精力过人的小窍门·女人月经期的养生秘诀·30岁女人保养小秘籍·女人春季免疫补血的办法·最新女性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的标准·拒绝四种坏习惯,远离妇科病·女人补铁有哪些好处?·如何度过甜蜜的新婚之夜·不同年龄女性的保健常识·女性养生须远离这些事儿·女性不成熟的几大表现·帮助女性养颜抗衰老的食物·女性行经期间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第7篇: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分析

古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也需要一种媒介把商品的有关信息推介给消费者,于是广告作为最大、最快、最广泛的信息传递媒介走上了历史舞台。在现代广告中,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第二性”的女性在现代商品广告世界中成了“第一性”。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由此折射出的女性文化?以下是我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的粗浅分析。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广告女性形象异彩纷呈,多姿多彩,着实令人眼花缭乱。但在传媒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多是男本位视觉文化的产物,广告将男性视为观看的主体,女性视为被看的客体。

(一)镜头一:贤妻良母 这似乎成为一个定势,但凡和家务劳动有关的产品,广告的主角总会是女性,似乎女人天经地义是一个家庭家务劳动的惟一从事者,于是一个个好主妇、好太太、好妈妈在电视上市场出现。难道厨房自然应该是女人的天下?女人天生是应该在家的?

如十大歧视女性广告之一的“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广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内容是这样的:爸爸与儿子为妈妈拍摄DV,妈妈使用该产品做饭,爸爸与儿子享用,儿子给妈妈颁发金牌。广告强化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广告中女性满足家人即男性的需要,而男性作为不仅是家务服务的享受者,也是对女性的评论者。而广告中儿子为妈妈颁发的金牌意味着男性对女性的肯定性评价,评价的标准恰恰是基于女性是否很好的履行了家务劳动,进一步强化了“女主内”性别角色定型。这样的广告会对儿童产生更多的影响,因为男性儿童在广告中已经学会了和爸爸一起观赏妈妈做家务。

(二)镜头二:性感美女

女人似乎只能从男人的眼睛里去重新发现自己的美丽。因为女性仍然是男性的景观,需要讨得他们的欢心。广告向女人们展示着女人应该有的优美形象———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更多愉悦男性的美女!女性形象可以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增强了人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引起注意,是广告成功的前提。在广告创意中,有一项比较流行并且屡试不爽的黄金法则"3B"原则,所谓"3B" ,是靓女(Beauty)、婴儿(Baby)、动物(Beast)。认为这三者最容易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赢得受众的喜爱。女性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审美对象,自有其特殊的魅力。女性的魅力最易觉察到的是外部形体美。当人们在广告画面中看到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女性,谁都想多看上几眼。这是受众对审美对象所引起的美感。

如玉兰油莹润美白沐浴乳广告中,年轻女性在海滩休闲,脱去外套后发现自己的皮肤被晒黑,被一个小男孩嘲讽为熊猫手,使用该产品后改变了肤色,镜头中出现多个对身体性感部位的特写和女主角的挑逗表情。除了沐浴动作外,女主角还出现了多处不必要的暴露,女主角在这些镜头中作为观赏对象和性挑逗对象出现。同时,广告中出现的小男孩已经开始对女性外貌进行评价和嘲讽,这可能会对儿童造成性别观念的误导:女性必须保持皮肤的白皙。

在这些广告里,妇女都只是一个性感符号,妇女的身体被“切割”,只有身体的性感部位被强调,宣传一种狭隘的美和魅力标准:美就是性,性就是妇女身体的性感部位,性感等于这一部分身体的暴露,暴露产生吸引力和魅力。妇女的身体作为性诱惑的目标,以这种性的诱惑力比喻商品魅力。

(三)镜头三:性对象

在一些广告中,把女性的身体作为一种卖点,以获取经济效益,广告中暗示,男性是主动方,而女性则成为享用的对象,这在视觉上体现了一种性别歧视。把女性作为一种比较物,去求得人们在视觉感官上的冲击,带给人们一种遐想,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社会效果,是一种贬低女性的行为,是对女性的侮辱,没有给予女性人格上的尊重。

最近湖南有则很红火的槟榔广告。广告词是这样的:胖哥糊涂味槟榔,诱惑,冲动挡不住。也许有人会说,这算什么,不就是说槟榔好吗?如果单是这样,我也无话可说,可让我反感的是那一系列为广告配制的画面:一个男人嘴里嚼着一块槟榔,有滋有味,然后是三个男人站在一个窗户前,画面再次展开,一个女人的身影出现了,超短的裙子,迈着妖冶的步伐,从三个男人面前经过,画面便在此刻来了一个特写,窗户里的男人都瞪着一双色迷迷的眼望着女人扭动的屁股,然后是:诱惑,冲动挡不住!此则广告中,穿着暴露的美女吸引了三个男子不雅的眼神,这是一种明显的性暗示,其在电视上播出,污染了观看者的视觉感官。这种两性之间的性暗示似乎和产品本身八杆子打不着,女主角在广告中的衣着、动作、表情都与所需要推介的产品无关,而她的出现只是作为男性的观赏对象,并以特殊的身体语言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类似的广告还有很多,而且性别侮辱的味道非常浓。不少广告用女性比喻商品性能,这种用女性身体敏感部位突出产品优势的广告修辞术,使男性更在内心深入地把女性当作“性对象”。

(四)镜头四:物化女性

物化女性,把女性比喻成商品,以此做亮点来吸引读者的目光,女性被物化或者是作为商品的配件在广告中层出不穷,女性的身体被大量的运用到广告之中,俨然已经和广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了。

近日,在省内一知名报纸的头版头条上赫然写道:“看中她,就把她开回家”。作者刻意的把“它”置换成了“她”,美女就等于名车。标题似乎给了大家一种暗示,女性不仅具有装饰、观赏的价值,还可以任意审视、挑选,甚至可以与商品一同购买。无形中,女性的地位被贬低,女性无法逃脱作为性感符号“被看”、“被鉴定”的命运。男性至尊的地位也在无形中被提升,作为车辆购买的主要对象,男性的主宰者、领导者的至尊地位被无限放大和凸显,这样的车展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一种“刺激”。

而新闻的图片呢,在噱头十足的标题下,作为补充说明的图片更是令人不解。作为省政府唯一支持的品牌车展,参展品牌有50家左右,展出车辆达400余辆,可是在这则新闻的照片上,我们却发现最显眼的竟然是那些名车上所坐着的衣着清凉、性感撩人的车模。她们的对面就是围观的记者和人群,无数的眼球和镜头就正对着汽车和车模。此时看人还是看车,我们已经难以辨得分明了。

(五)镜头五:从属的性别

很多广告中强化了“女性是附属的性别”这一概念。如北京现代御翔汽车的广告,坐在副驾的女主角带有装饰意味,两性行为体现了“女性是从属的性别”;太太口服液广告,广告旁白“婚姻出现不信任,是因为女人不自信。”,过分渲染了女性对美貌的追求和对男性的倚赖;乐事薯片广告,女员工的电脑死机,向男员工求助,男员工解决了电脑问题,被女员工桌子上的薯片吸引,为其装了很多游戏直到吃完薯片。女性被表现为没有能力处理简单的技术问题,需要求助于男性,既强化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又强化了“男性科技霸权”的刻板印象,其次女性在办公场所中伴着零食,广告中的女员工问题解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自己的薯片,将职业女性表现为:既没有能力,又不敬业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广告中出现了职业女性形象,但与职业男性形象相比,女性的工作能力和贡献往往是被歪曲的,本广告就是较具代表性的。

如果偶尔一个广告是这样的,那是很正常的。但现实是百分之九十都是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怕的共性。所以当我们不断地看到广告里那些好女人的风景,看到广告给我们提供的这种使传统的性别定位更加根深蒂固的图景时,我们不得不担心了。在这里当然不是说女人不可以做家务,不可以回家,那是个人的选择。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广告制作者、媒体传播者不可以用不公平的、单一的定型去影响女性形象。

为什么女性形象被格式化,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在媒介中会缺失?我们就要从现实生活中的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去寻求答案。

二、女性形象多元化在媒介中缺失的原因

(一)从女权主义和意识形态的视野审视

女权主义运动从诞生那一天起到现在为止掀起了两次较大的社会思潮运动。这两次运动部分地改变了男性甚至女性自己对女性的认识,然而,它们并没有彻底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无意识的偏见,男性话语仍在社会各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而女性话语却占据很微弱的位置。男性作为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对女性有着欣赏的资格和评价的权利。从男性视角出发所展示的女性身体,把女性描绘成被观看的对象的手法,否定了女性的行为能力和主观性,她们被迫屈就于男性的目光与需求。麻痹了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并且代代传承,对既有的不公平的两性秩序不仅毫无批判力,而且客观上起了维护和保护作用。

(二)受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女性形象单一化的根源。父系氏族替代母系氏族伊始,男子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就初步确立。周秦以来,父权制逐步以礼法的形式得以进一步确立。三纲、三从和四德的行为规则确立后,中国女性就被封锁在封建的家门。“男尊女卑”的传统虽然在社会生活中已不是被提倡的主流意识,但它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藏在人们的血液里很难根除。中国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对女性的一种刻版印象:女性是弱势群体,家庭是女人最好的事业。更令人悲哀的是,在这种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中国女性形成了对女性权利的集体无意识。

(三)大众文化的通俗性和趋众性

从大众传媒角度来讲,其公众性、趋众性和通俗性使之容易迎合大众心理,易于传播含有性别歧视的语言和信息。大众传媒不断强化男权意识,标举男权价值,通过大量的、重复的、高频率出现的含有男权文化观念信息的传播,对整个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对处于文化边缘和流浪状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观念起着压制、约束、监控的作用,从而模糊男女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把社会纳入男权文化体系之中,使女性的声音愈来愈微弱。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立法的基本原则上已经接受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并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在内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仍旧根深蒂固成为一种习焉不察的文化烙印,一种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

我国传媒的主管部门最关注的是政治导向问题,对于性别歧视等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有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对现实女性的影响 广告不仅是我们时代大众文化的一种真实再现,也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沿革和演变。就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而言,表面上女性是广告里频繁出现的“主人”,实际上女性常常只不过是广告文本中的符号和借花献佛的花朵,所以,一方面各种精心制作的广告会吸引妇女的注意,成为她们反顾自身的一种参照;另一方面,广告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对妇女传播着一些负面的影响。除了表现程序化的女性类型和其背后的历史痼疾和现代弊端外,广告对妇女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广告在为妇女提出愈来愈多的外在要求,从头发的光泽到肌肤的颜色,从标准的身材到合适的神态,广告都在为妇女作一种示范,广告在促使妇女更加关心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关心自己是否得体入时、合乎潮流,而并不注意自己面对的现实困境和疑惑,不注意自己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感受,不注意自己真正的需求和应有的追求。又比如,广告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会打破许多妇女原有的理性判断基础,使她们不再以现实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和体验去思考,去决定“是”和“非”,而只考虑“有”和“没有”。一个疼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商店里看到“高乐高”、“阿华田”的价格之后,她可能不再去比较菜场里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价格,从而确定自己是否有必要购买这些儿童营养品,而是在严重受挫的心理活动中无端指责自己的无能,和不断抱怨命运或单位的差劲。相反,另一位母亲可能在极度溺爱自己的孩子和炫耀自己的消费档次中,自以为补偿了年轻时的委屈和终于出人头地。

再比如,广告在无形中给妇女增加了社会的压力。各式各样以女性为主角的广告以一种合力作用,在呼唤“全才全能”的妇女。回首工业社会以前的历史,妇女被人为地贬为男性世界的附庸,妇女本身也被人为地划分为上流和底层,妇女在其生活和言行中受到许多所谓的“社会礼仪”的束缚和等级观念的限制,正像祥林嫂的命运一样,某个妇女都必须在她特定的位置上生活,稍有违背,就会遭到各种武力或精神上的惩罚。令人困惑的是,今天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大众社会变革,在日益为妇女解脱旧的束缚和限制之后,仍有一些新的无形中的压力在使许多妇女感到内在的忐忑不安。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化妆品小姐和洗头膏小姐的造型,也来自最关心洗衣粉和色拉油的“主妇”、形容矿泉水的“处女”、婚宴酒席上敬酒的“新娘”、和在高档办公桌前指挥若定的“工作妇女”。单说那个广告贬低了女性或歪曲了妇女的整体形象是不妥的,但当众多的广告共同形成一种氛围和综合群像时,妇女就被塑造成一个序列或一个系统:女性天然应该是尽可能地美丽。但再美的女性也是要嫁人的,美女嫁人之前应该清纯温柔。嫁人之后应该体贴入微,在烧饭洗衣之外应该出门工作,在家里家外的工作完成优秀的情况下,还特别应该注意养颜和保持体型。诸多广告所塑造的女性实际是浪漫型、古朴型和现代型的综合统一。在这种“全才全能”的群像对比下,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跨双性的女杰有了“女强人”的贬称,许多有一技之长、热心事业的工作女性被认为是“只可为友,不可为妻”,许多心地善良的普通妇女开始为自己的“呆板”和“缺乏活力”而苦闷,而那些出手大方、傍依大款的“悠闲”女人却在一轮又一轮的商品消费浪潮中应付自如、令人羡慕。广告在无奇不有的创新和眩人耳目的丰富中,消减人们独立思索的时间和自我选择的机会,使人以为对“潮流”的追逐就是对“美”的追逐,以为人的世俗化就是人的社会化,广告使一些妇女逐渐失去自己原有的个性和自律的主体性。

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看妇女在我们今天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既是对广告的一种文化批判,也是对妇女自我意识的一种呼唤。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人自己,人在变革了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地变革社会。生活在被强大男权话语笼罩的现代大众传媒中的女性,是很难抗拒这种无处不在的力量的。“男人和女人已被大众传媒遵循用于再造传统的性别角色的文化陈规而塑造出来。”毫无疑问,广告也参与了这项再造工程,它通过人物符号、环境符号和音响符号,把男权社会中对两性性别差异的界定和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传达给观众。因为广告中的男性通常被表现为占优势的、活跃的、积极进取的和有权威的,从事各种重要的任务和兼任重要的职务,他们通常需要具备技巧、效率、理行和才能方可胜任;而女性则被表现为次要的、被动的、惟命是从的和边缘性的,从事数量和难度有限的、受制于其性别、情感和家务的、次要的甚至是毫无趣味的工作。可悲的是,这些文化陈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钝化了女性的生命感觉,使其对既存的不公平的两性秩序缺乏起码的批判能力。 广告不仅指导人们的消费,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社会关系和文化心理。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广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化功能,无视观众(尤其是女观众)接受信息的主动性是偏面的、不科学的。但不可否认,广告确实强化了两性差别的既定印象,客观上维护了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了两性不平等的关系,并帮助人们将此印象内在化、自然化。这种社会性别角色存在的合理性每增加一份,对女性“象征性的歼灭”就必然更加深一步。因此说,看似远离意识形态的商业广告,实际上却代表了包含重要性政治意义的“男性霸权”文化。

众所周知,暴风骤雨式的武装革命可以摧毁一个政权,可以改变一种制度,但无法在短期内消灭一种文化。同样,人们的性别意识观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凭一纸法令即刻改变,而需要一场深层次的变革。

四、如何改变广告中女性形象单一化

(一)打破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文化

社会尤其是女性自身要改变对女性的刻板成见,即要打破由社会传统沿袭下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根深蒂固男性中心文化。由于传统习俗具有集体无意识的特点,它对现实社会人们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女性要想改变这种社会偏见对自己的影响,就应该勇敢的打破这种枷锁的束缚,向社会尤其是男人展示她们的新形象。

实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平等,不仅是媒体的事,也不仅是妇联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向全社会进行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开展和普及社会性别意识教育,首先应当对全社会进行性别意识的培训,包括在学校设立社会性别教育的课程,让公民在青少年时代就对其有所认识。其次,针对社区和企业进行社会性别意识普及教育和宣传,让社会性别的概念和理论大众化。当然,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决策层进行社会性别培训,提高他们对社会性别的认知,从而赢得他们在方针政策上的支持。

(二)强化传媒的性别责任意识

政府、传媒和媒体从业人员三方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促进传媒领域社会性别意识的主流化。政府应审查现行媒体政策,制定媒体传播计划,建立传媒性别歧视的审查制度,支持女性与传媒研究,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传媒管理的政策领域。其次,媒体应通过制订专业准则和行为守则等方式建立行业管理机制和媒体自律机制,促进两性平等地参与媒体传播内容的制作和决策,鼓励在媒体制作与分析中运用公正的性别描绘和使用非性别歧视主义的语言。再次,媒体从业人员应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可以通过培训、会议、论坛等形式,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性别平等观念,提高其表现性别平等关系的能力。

广告机构要恪守广告业的职业道德操守,要从保护女性权利的定位出发,在制作涉及女性的广告中考虑到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与此同时,有关社会机构可以建议政府制定政策保护广告中女性的权利得到维护。

(三)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

女性团体可以自发地发起或成立一些协会来监督女性话语在社会中占据的位置,不仅仅局限于审查和监督广告中女性话语缺失的境况。这些团体要积极的充当女性权利守望者的角色,时刻为争取和保护女性的权利挺身而出。由于传媒业在塑造和影响社会成员心理和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她们可以借助传媒业来宣传和提高社会对女性的认识以及监督社会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和滥用。同时这些团体还要注意媒体对女性形象的滥用和不负责认的报道和展现。

1996年,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建立了“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它通过网络成员聚会、举办研讨会、策划大型采访报道、撰写专栏文章等形式组织对媒体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培训,促进媒体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监测并抵制大众传媒中贬抑妇女、否定妇女独立人格、鼓吹性别成见的报道,为走向真正的男女平等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府和媒体应该在借鉴、创新、推广这些做法的基础上,建立制度化、多元化的官方和民间传媒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发布评估结果,对存在性别歧视的媒体采取断然措施。另外,妇女工作的触角应伸向传媒,实现妇联宣传工作社会化。

如今,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都市的崛起,我国女性的独立自主能力大大增强。她们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各种权利。但是,同样应市场潮流而生的传媒塑造出的女性整体形象却与这一进步趋势相悖,也与大众传媒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符。要想保持大众传媒中女性的独立和自强,并不能寄托于社会“女士优先”的绅士精神,而应来自传媒中深层意识的彻底觉醒和成熟,来自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熟。

我们应该重视传媒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丰富,更好地利用广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我国一直倡导“和谐社会”,可是处在这社会里的“两性”都达不到和谐,我们何来“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半边天的女性,应该在推行的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

第8篇:女性职场潜规则,职场女性的指路牌

女性职场潜规则,职场女性的指路牌。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一直是主张男主外女主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职场女性在职场中已经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每个地方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所以职场女性要走好自己在职场中的每一步也要遵守这些女性职场潜规则。

女性职场潜规则一:说话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八卦”是许多女性的“喜好”之一,但常言道:闲谈莫论他人非,职场女性在职场中不仅不要议论别人的缺陷,而且还要尽量少议论人。做人要大度,一个单位的同事都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不能相互低毁。尤其是对于上司的隐私,上司偏袒等,千万不要在办公室八卦。

女性职场潜规则二:不要得罪公司里看似碌碌无为的同事

很多职场女性难免有点小肚鸡肠,在自己享受的待遇比那些懒散、平庸、游手好闲的同事都差的时候会心里不平衡。其实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避免意气用事,哪个老板都不会无缘无故地白给员工发工资,一些看似无所事事的平庸之辈或者受宠的人都有着特殊的背景或者能力,对公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她们,千万不要因为嫉妒而影响自己的工作。

女性职场潜规则三:不要在公司谈恋爱

爱情是大多职场女性觉得除工作外另一个可以依赖的靠山,于是办公室出现许多“同事”与“恋人”的模糊关系。其实女人能够赢得男人尊重的是独立,办公室恋情会引起多种问题。大多数公司都明文规定:不允许发生办公室恋情,一旦被发现要么主动辞职,要么被炒鱿鱼。职场女性如果还留恋目前这个饭碗,最好不要将恋人间的感情带入职场。

女性职场潜规则四:集中精力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

千万不要还有女性都只能安安分分做些琐碎事的观念,虽然事大事小的工作本质上都是在为公司出力。但做人人都能做的十件小事,都不如一件有影响力的

中国汽车精英网

大事。能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表明你的无可代替性,表明你的能力不差于男性,只有这样,老板才会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获得升迁的机会。

女性职场潜规则除了上述五点以为,职场女性还应该懂得上司的喜好有时高于制度,所以不要总是拿制度说话;不能抢了上司的风头,要给上司预留指导和发挥的空间,成就再大也不要忘了上司的功劳;把握好潜规则的分寸,适时的巴结说好听的话也是一种避免职场危机的有效技巧。

中国汽车精英网

第9篇:塑造新时代女性职业装 舞动女性迷人风采

有很多女性不愿意穿正装,也就是职业装。在大部分女人眼里女性传统的职业装千篇一律没有任何特色,死板没有展示出女性的线条美,更是不能够满足现下都市职业女性对于时尚的追求和对于美的热爱。弯月亮服饰时尚精致职业装用自己的设计之笔给你女性的职业装增添时尚的色彩,让职业装不再单调也能展示出女人凹凸有致的线条美,让女性在职业装之中也能够有魅力的春天,抛弃传统死板职业装,塑造现代时尚职业装。

米色的内搭衣服没有传统的黑白颜色,外搭可爱的嫩嫩的粉色,增添了丝丝女人味,时尚职业装裤子采用精致细腻的布料整体看起来质地十分好,有着品质的时尚感,小脚裤的设计更是让你在时尚之中展示出自己性感的一面。

个性时尚的雪纺衬衫展示出甜美可爱的一面,而“名美”时尚精致职业品牌女装做工精致简约的袖子给你典雅而大方的时尚感。优雅的裤子给你职场女强人的气度。让你在不知觉中展示出自己时尚而干练的形象。

橘粉色娇艳的颜色让你犹如桃花一般灿烂,可爱而甜美的蕾丝是每个女生的最爱,在胸口合理的修饰着,展示时尚的味道。深蓝色富有质感的裤子给你一种时尚品牌的力量和气度,弯月亮服饰用尽自己一生为女性打造合理合适的时尚正装。

上一篇:精神文明建设措施下一篇:感恩三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