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特教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当你用眼睛欣赏美丽春天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些人在用心灵描绘一个更美的春天;当你在林中快乐地散步并随意捡些树叶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些人在用轮椅赛跑,用脚趾画画;当你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纵情欢唱的时候,可知道一个人昂扬的斗志就是一首最雄壮动听的歌;当你有梦想去追求的时候,他们的梦想也早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们便是特教大学生。

第一篇:特教论文

特教慈善走向何方

与以往“过度慈善”和“阵风式慈善”不同,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尝试为特殊教育慈善事业探索出一条新路

如果来访的人稍加注意,好奇心总会被二楼“唱游室”传出的歌声一下子抓到,“参差不齐”是它最大的特点。

陈忆敏坐在钢琴前,每弹一段便停顿一下,教对面的孩子唱上一句。但是,就算已经连续教了好几遍,孩子们还是难以连贯地唱完。

“面对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这群孩子时,她需要特别耐心。” 教师陈忆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别人眼里,陈忆敏从事的是一项“特殊的差事”。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国人才逐渐关注到“特殊儿童”这个群体,知道了特殊教育这项事业。

“许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李闻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尽管这两年特教发展迅猛,但它也才刚刚走到初级阶段。”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在尝试为特教慈善找一条新路。图为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盲人少年练习盲人乒乓球

同样在初级阶段的还有特殊教育慈善事业(以下简称“特教慈善”)。在经历了“慈善就是捐钱捐物”的粗浅认知后,“特教慈善走向何方”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在尝试为它找一条新路。

我们的事业是场马拉松

一毕业就来到特殊教育学校的陈忆敏,一开始有些不适应。

在她记忆中,曾有位孩子在她的课堂上突然发怒,嘶鸣着用脚猛踢教室的门。第一次经历如此“突发状况”,她整个人“一下子懵掉了”。

由于这些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暴躁、理解能力不足,因为,任何因素都会成为状况百出的“导火索”。因此,作为特教老师,需要付出格外多的精力。

如何关心这群特殊的孩子,是门不小的学问。

随着不断接触,陈忆敏发现这名“发怒的小孩”喜欢独处,对周围任何活动都没有观看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可能患有自闭症。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变化极其敏感,一旦有改变,他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可能会不断重复类似踢门等刻板动作。”几经周折、翻阅书籍后,陈忆敏终于找到了安抚他情绪的窍门。

“现在他每次上课前都会抱着我的大腿,跟我非常亲密。”陈忆敏说。

这个亲密动作背后有多少艰辛的努力,同事宋明、罗乐深有感触。

“一个小问题,引导半个月;一个小动作,纠正小半年,这是常有的事。”罗乐说,“不能拿对待普通孩子那样的标准对待他们。”

在两位老师看来,对这些孩子的付出可能永远得不到“对等”的回报,“但当他们取得哪怕一丁点进步的时候,我们比自己中彩票还要高兴。”

宋明负责“陶艺室”的工作,主要培养孩子们的感知和动手能力,孩子们做出“像样的工艺品”时,她最高兴;罗乐负责“康复室”,配合物理和运动疗法制定的康复计划,不少家长宁愿排着长队也要带孩子来这里。

“对待特殊儿童,不能求快,最好是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只有一遍一遍耐心地引导,他才能接受。”陈忆敏告诉本刊记者,“我们的事业就像比赛,我们要做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一次“勇敢的尝试”

支撑这场“马拉松式”特教事业的,是无数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被视作典型的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鲁君驷,曾连续6年捐助特殊儿童。

格力地产与特教事业的结缘始于2011年。彼时,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穷二白”,而格力地产想要通过慈善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公司内部讨论环节,鲁君驷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因为每年捐助老人、孤儿“人满为患”,一些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反而处境更加艰难,诸如“特殊儿童”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帮助。

而且,当时已经有部分人开始认为“慈善就是一场秀”:到福利院走一遭、在敬老院献个爱心,企业花点小钱就可以捞个美名。

彼时,已有舆论开始反思:每逢慈善日,福利院、敬老院一时门楹若市的“过度慈善”和“阵风式慈善”究竟能带来多少改变?

鲁君驷想尝试改变这个局面,从根本上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带来改变。

从2011年5月,格力地产为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建立“爱心音乐启迪教室”(唱游室)开始,一场“勇敢的尝试”就将格力地产与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绑”在了一起。

“说是勇敢的尝试,是因为双方都有压力。”鲁君驷坦言,“特教慈善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老实讲,我们一开始也是门外汉,除了提供资金帮助,很难一下子改变大家对于特殊儿童的眼光。”

而对于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小贤而言,她要做的事同样冒着巨大的风险。

2012年,在鲁君驷个人捐赠下,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脑瘫孩童设立了“康复室”。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并不承担理疗义务,况且学校毕竟不是专业机构,理疗存在风险,一旦出问题,学校需要承担责任。”黄小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幸运的是,从制定康复计划到督促认真执行,再到科学评估,康复室建成4年多来,帮助无数的孩子一步步有了起色。

2013年6月,鲁君驷再次捐赠设立“爱心陶艺室”。

格力地产志愿者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一起做陶艺

受益的不仅是特殊儿童

“实际上,我心里多少会有些紧张。”这是鲁君驷第一次接触特殊儿童时的心情。

随着深入接触,他对孩子们慢慢有了改观。“担忧和紧张是来自于对这一群体的不了解。他们的偏执行为、孤僻性格大多来源于缺少家庭关爱。”他说。

6年来,每当有时间他都会到学校里跟孩子们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孩子们也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他。

时间久了,鲁君驷总会思考一个问题:特教慈善受益的仅仅是这群孩子吗?

在他看来,对于特殊儿童的关爱体现的是社会的宽容度和价值观。在海外读书的女儿曾告诉鲁君驷,当地的中学生做义工是很普遍的现象,可以选择去慈善机构陪孩子玩耍、去慈善商店做销售员、去社区做服务,等等。

“虽然并不强制,但是如果你跟特殊儿童一起学习或玩耍的话,会有一定的奖励。”他说,“其实,这种行为在国外并非是慈善,而是一种鼓励性文化。久而久之,你会对社会充满感恩。”

在李闻戈看来,慈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如果孩子能够学习接受特殊儿童,去关心和帮助他们,这种宽容胸襟是课本教不来的。”

在鲁君驷看来,特教慈善反而给企业带来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文化。

“与其做很多事,不如专注做好一件事。”格力地产在企业内部开始尝试成立一支志愿者团队,形成定期前往学校的机制。

“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企业文化。”志愿者团队的张雷介绍,每年校招员工入职后,第一件事就是来特教学校,陪孩子们学习和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亲身感受到的是公司的人文关怀,比规章制度上冷冰冰的文字直观多了。”

“我认为,特教慈善带来的好处是双方的。社会对特教事业投入的关爱越多,正能量就越多,社会就越和谐。”鲁君驷说。

从“输血”到“造血”

在回访中,格力地产也发现:仅仅用关爱来帮助他们是不够的,必须用爱心加科学专业的方式。

尤其是,一味的“输血”并不能解决关键问题,要让特教慈善在社会系统中“造血”。而打造“造血”系统需要内外兼修,第一步便是从内部完善。

“把孩子放到设备上,花大力气去做康复治疗,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鲁君驷发现,购买再多设备,没有专业的老师和专业的知识也是“事倍功半”。

在特殊教育摸爬滚打多年,李闻戈目睹了特殊教育正在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这不单纯是爱心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开展特教事业,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特教老师就像医生群体中专门解决疑难杂症的精英,别人搞不定的问题,他们能够用专业的知识解决。”在李闻戈看来,特教老师实际上面对的是一群最难教的孩子,对专业性的考验也是最高的。

2014年4月,格力地产启动“天使之翼”教师成长爱心项目,并捐款30万元作为该项目爱心基金,资助教师前往最好的特教学校进修学习。

完善“外部”的关键,是要带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入到特教慈善中来。

部分企业曾通过电商义卖的方式发起关爱特殊儿童的活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特教慈善不单纯是某家企业或机构的事,而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行动起来。

2016年8月,格力地产作为独立发起组织,出资500万元设立了“珠海市海控公益基金会”。据介绍,基金会作为新平台将慈善推向社会化和大众化,充分调动公益企业、专业公益机构、电商捐赠平台等各方慈善公益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慈善公益资源的积极作用。

融合教育是趋势

2016年11月24日,鲁君驷荣获中国公益节授予的“2016年度公益人物奖”。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特教慈善的路还很长,未来我们将会搭建慈善公益平台,汇聚更多的社会爱心力量。”

“其实,这两年不乏爱心人士前来珠海特殊教育学校关爱特殊儿童。”黄小贤告诉本刊记者,“但很多人认为,关注和关心特殊教育儿童,就是向他们捐钱捐物,往往没有找准‘命门’,这是非专业的表现。”

在她看来,特殊儿童在社会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甚至歧视,才是妨碍他们身心健康的关键。而这需要全社会观念的改变。

就在社会力量积极尝试为特教慈善寻找新思路的同时,黄小贤还在为“悬而未决”的问题烦恼。

“每当9月份开学的时候,我总会被各个学校的校长请去帮忙。”她说,“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家长联名要求把班级里的特殊儿童送到我的学校。”

在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随班就读。大多数残疾儿童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

在李闻戈看来,中重度的特殊残疾才适合到特殊学校,而目前轻度的特殊残疾儿童在特殊残疾儿童群体中占了70%左右,大部分的特殊残疾孩子是可以到普通学校去接受融合教育的。

“我们常讲,隔离就是歧视。”李闻戈说,他们非常不愿意被局限在特殊教育学校,这对于他们的心灵甚至是一种伤害。“融合教育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他们多和普通学生以及社会接触,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实际上,融合教育早已是目前国内外的趋势。在我国台湾地区,已经有95%的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其特殊学校在规模和数量上是不断萎缩的。

作者:李振 柳茜

第二篇:唱响特教赞歌打造特教品牌

山西省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65年,现有教学班21个,在校学生345人,教职工102人,是晋中市唯一的集聋幼儿康复语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围绕 “以爱育人、以爱育爱”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学生缺陷补偿、行为纠正、身心康复、能力锻炼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发扬特校传统,挖内涵、塑特色,走出一条铸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子。由此,学校荣获了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山西省特殊教育示范校、山西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山西省残疾人之家、山西省平安校园、晋中市花园式单位、晋中市文明单位、晋中市直工委先进党支部等省市级荣誉100余项。

一、改善办学条件,力求在设施资源上求优

1.学生生活综合楼新建工程。2010年10月学生生活综合楼开工建设,2012年6月投入使用。学生生活综合楼新建工程标志着我校硬件设施建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操场回填硬化绿化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操场低于四周环境一米多,直接影响污水的排放和校园整体的美观。为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2011年暑假学校对操场进行回填,2012年6月又对校园进行硬化、绿化、围墙新修及塑胶操场的改造工程,一个崭新漂亮干净整洁的校园现已展现在广大师生的面前。

3.水暖改造工程。学校及家属区的暖气是学校最头痛的一件事情,由于诸多原因暖气一直不太热,学生和家属叫苦连天。为彻底解决供热问题,2011年在市委政府、教育局、建设局、民政局、财政局以及瑞阳供热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解决了学校和家属的供热问题。另外,在改造暖气同时,市教育局和学校又合计投资7万多元改造了校园及家属区的上下水,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住宿、办公和学习条件。

4.内部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内部设施有了很大改观,教学楼全面粉刷,增添了理化实验仪器室,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新购了学生高低床、食堂天然气灶具、学生餐桌餐柜、大型空气源热水器、舞台灯光音响及会议桌椅等设施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创新管理模式,力求在办学品位上求高

强化管理是实现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是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剂良药。因此,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强化管理、科学管理、全面管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做到有情管理,无情考核。

1.严格教学常规。学校以建章立制为切入点,以量化考评为手段,不断加大常规管理力度,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考勤、教案、作业、教研教改、评教评学、教学成绩、业务考试等方面全方位考核、全过程管理,做到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晋级评模挂钩。

2.落实绩效工资。学校领导认真研读绩效工资改革的有关文件,严格按照市局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出台了《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细则)》。考核方案公开透明、人人皆知,把教职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部纳入到绩效工资考核中,既坚持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老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

3.量化班级考核。为使学校管理进一步化整为零,分级管理,学校修改和完善了《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和《养成教育考核方案》,对班级从常规工作、班风建设、体育卫生、宿舍管理、养成教育、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做到日日有记载、月月有总结,并把考核结果同班主任的绩效、评模、晋级紧密结合起来。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都有了明显改观,为学生将来全面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4.细化安全管理。安全工作做到知责在心,履责在行,问责在严。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做到安全工作无死角,24小时内均有校领导、生活老师值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的行为始终处于学校与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活动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提升服务内涵,力求在教学质量上求实

教育科研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为教师的成长增添了有力的双翼,给教师带来自信和勇气,带来力量和智慧。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引导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发展教育生产力,努力提高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制定特教课程计划。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2010年9月,学校制定出台并开始使用《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填补了国家没有特教学校课程标准的空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的前列。

2.全面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是学校永恒的追求,作为特教学校,更要立足学生实际,在充分考察、研究和借鉴普校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问题导学、学生自学、交流展示、点拨解惑、当堂训练为教学环节的五步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由最初的徘徊观望到逐步接受和主动参与,对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使得五步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学工作已全面展开,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效开展特教教研活动。学校坚持不懈地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业务考试四种模式进行创新性教研教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此外,学校还落实多元发展,力求在教育特色上求“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残障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特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学校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十分重视残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如盲生的按摩和音乐;聋生的体育、舞蹈、美容美发、编织、动漫设计等。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感欣慰。在市委政府的长期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教育质量在不断上升,办学特色在不断彰显。今后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市教育局工作意见为指导,以加快特教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研教研为先导,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高举有效教学、养成教育、特色教育三面旗帜,用心血和爱心再次唱响特教赞歌。

(责任编辑 尹 杰)

作者:郭长安

第三篇:特教生,也有未来

当你用眼睛欣赏美丽春天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些人在用心灵描绘一个更美的春天;当你在林中快乐地散步并随意捡些树叶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些人在用轮椅赛跑,用脚趾画画;当你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纵情欢唱的时候,可知道一个人昂扬的斗志就是一首最雄壮动听的歌;当你有梦想去追求的时候,他们的梦想也早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们便是特教大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想关注这样一个群体。

6200万,这也许是几个国家人口的总和,但在中国,它仅仅只是残疾人数的总和。中国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这里关注的,只是残疾人群体中很小的一部分—残疾大学生们。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普通高校,或是专门为残疾大学生设立的教育学院里。

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校园里,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特教大学生们匆匆来去,或坐着轮椅,或拄着拐杖,或打着手势。阳光沐浴在他们脸上,自信平和的微笑美丽了冬天的校园。

我们很多人可能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如何?学习如何?毕业后的求职又会怎样?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在他们如花的笑容下,是否藏着一颗孤独、敏感而自尊的心?

除了他们之外,全国6200万残疾人群体中,又有多少人能幸运地踏进象牙塔学习深造呢?我国的特殊教育状况又如何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和渴望走近他们,走进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日常生活篇:

他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那样因为诸多不便而很封闭。其实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早晨6:20起床,吃早饭,上课,午饭,下午上课或自由活动,晚自习后回寝。

虽然他们的生活区与普通学生的生活区隔着一条川流不息的马路,但他们中的好多人还是来到马路对面品尝各种菜肴,有时邻近长春理工大学校园里也会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去品尝那里的小吃,大有吃尽天下美食之势。他们也经常结伴去逛街、郊游。平日里上下楼梯、打水、洗衣服自己全部都应对得井井有条。另外,体育活动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常玩台球和门球,有时还跳绳、下棋。

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中也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体饮杯”主持人大赛中蟾宫折桂的余锦,辩论赛中舌战群儒的城明帅,歌手大赛中倾情演绎《天亮了》的唐洪波,参加心语协会的郑卫锋、江朝阳、武啸远……等。校园生活因他们而丰富多彩,别有一番情趣。

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完满,但他们坚持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态度,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记得这样两幅场景:一是在特教学院前进行的聋哑人拔河比赛。当裁判的红布棍甩动,比赛开始了,参赛者憋红了脸,助威者们有的敲着大鼓,有的大幅度打着“加油”的手势;二是学院举行的义务作画和按摩活动。特教女生三下两下便把一幅脸部肖像勾勒得惟妙惟肖。

自信就是生命,投入就是生活。这就是特教生们的精神写照。

随着采访的深入,发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他们的心情总是很乐观,他们是践行主义者……也许是因为完满的缺失,才成就了他们诸多优点。我想起了余杰的一句话:“也许光明的定义只有在黑暗中生活了一辈子的海伦凯勒才能真正给出。”

也许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值得同情。但特教大学生们并没有怜悯自己,他们都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的避风港。

学习篇:夜的尽头是心的黎明

特教生们的学习课程大致分为:大一、大二公共课(如英语、语文、法律基础、计算机)占很大部分,专业课并不多。大三专业课和公共课各占一半,大四、大五基本上都是专业课,课余时间相对减少。课程较松的大一、大二的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课外兴趣。大一新生郑卫锋告诉我,他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常看些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红与黑》;还读了一些社会经济类方面的书。针灸推拿班的唐洪波能用英语跟外教毫无障碍地交流。这固然得益于他眼睛失明之前已在华中理工大学就读了半年多,但更主要在于过去的三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经常去外语学院听英语专业的精读课、外教口语课,也经常主动和外籍教师交谈。勤奋好学不仅仅使得他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他和很多外教成了好朋友。

大四、大五专业课多了,专业技能也逐步掌握了,有些同学开始利用自己所学打工挣钱。一方面可以勤工俭学,另一方面也学以致用,巩固理论知识。

长春大学有盲文阅览室,那里藏书丰富,并引进了盲文软件,使得大家平时学习不再限于课桌和书本,计算机也成为一种常用工具。他们从网上下载资料、聊天。99届的特教男生毕业后合办了一个网站,运行情况良好。还有一些学生想看的书没有盲文版,于是录制磁带也成了他们的学习手段之一。令人敬佩的是,大量的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近些年来,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医学),英语学习便成了他们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考入学校时,并没有考英语,现在一切从头开始,难度何其大!上周我在与一个老乡聊天时,一个全盲的男生江朝阳正在聚精会神地读英语。听说我是英语专业的,他便迫不及待要我教他几个音标的读法,还恳请我有空的时候教他英语,他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我。

“上帝赐予我一个缺陷的世界,我却用心将它填满。知识,让我更加勇敢。”

求职篇: 准备好了吗

2003年,我国共有212万大学生毕业,比去年的145万增加了67万,而且这一增长趋势还将继续。在无数大学生为就业焦头烂额时,特教生的就业情况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为此,记者走访了十几位特教同学。

来自河北的周恒同学说:“在人们的印象中,残疾人总是弱者,尤其是生活无法自理,必须有人照顾,还谈何工作呢?其实这是人们的误解,的确有极小部分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但其他大部分人不但能够生活自理,还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

来自成都的张平同学说:“别人可能都认为我们特教生不好找工作,事实上我们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比如学针灸推拿的特教生们,虽然视力不行,但在其他方面就比视力正常人敏锐得多,推拿技术更为熟练。而且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面广、接受力强、学新东西快,更有利于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将越来越重视,这一行的市场潜力还非常非常大,我们的待遇也比较好,收入也不错。如果自己有些资金,可以开个小诊所。我们就有三个师兄在学校旁边开了个盲人健康按摩中心,生意很不错。我们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专业主要是中医、音乐、艺术设计等。音乐、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机会可能稍微要少一点。音乐专业的同学可以去国家残疾人艺术团,各地区残疾人艺术团以及其他艺术机构。”

来自广东的林旭同学说:“事实上我们的就业门路还是比较广。首先,就体力劳动来说,只要我们不是肢残、失明,几乎所有正常人能做的我们也都能做。其次,除了本专业外,还应发展其他爱好。有些人视力不好,但嗓音很好,可以做一个主持人、播音员;有些人爱好写作,可以做编辑、作家、自由撰稿人;有些人爱好网络,可以编程、做网站。每次学校文艺汇演、运动会等等各项活动中,总能看到我们的身影,第八届校园歌手大赛我们学院的谢娟和郑林伟就拿了一等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质。第一,要掌握求职技巧,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作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第二,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练好内功。第三,要多了解一些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特别在自己创业时期。第四,可以往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方面发展,可以尝试做一个自由职业者。”

也有一部分同学比较悲观,认为身体健康的同学尚找不到工作,特教生就更难了。还有一些同学自尊心较强,比较敏感,怕受到歧视。来自山东的朱小川同学说:“我感到就业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压力大,位置少。”来自江西的唐松燕同学说:“一些用人单位怕我们不容易沟通,造成员工之间的隔阂。其实,我们都和正常人一样,有一颗平常的心,渴望了解,渴望沟通。我们并不需要同情,我们只不过比常人多一点困难多一点障碍而已,跟我们沟通的时候,可以在纸上写,也可以打手语。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能吃苦,工作勤奋,珍惜每一次机会。”

如此看来,特教生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只要他们熟练掌握过硬的技能,就能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

爱情篇:

我总不能忘记一位残疾阿姨幸福的笑容。

在学校旁边一家商场里有位残疾阿姨,她的丈夫也是一位残疾人,在商店附近开了一家钟表修理铺,两个人每天一起上下班,有时候已经上中学的孩子接他们一起回家,他们的生活虽有遗憾但依然不失幸福和甜美。我们的特教生是怎样面对这美好的爱情呢?

晓雪(中文专业):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神圣的感情。残疾人也同样渴望爱情。我是个渴望爱情的女孩,可是在爱的路上做了逃兵。两年前在来校的路上,我认识了一位老乡,个子不高,很黑,大家都叫他黑哥。回到学校后,他常常来找我,一起打乒乓球,踢足球,逛公园,逛商场。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只是我不能说话,只能打一些简单的手势。为了能更深入地交流,他竟去学了手语。

有一天,他突然发来一则短信:“我们可以做好朋友吗?”

我问:“我们不是好朋友吗?”

他有一刻的迟疑:“能更深入一点吗?”

我踌躇了。情人节那天,刚起床就看到一则新的短信:我爱你。是黑哥发来的。

虽然和他在一起很快乐,多么希望在我无声的世界里,一直有他的相伴。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我选择了逃离,换了手机号码,只留下了他在一次足球比赛上的录像带。

因为不自信,做了爱情的逃兵。

林兄(计算机专业):

我今年24岁了,很幸福,有个好女孩愿意陪我一生一世。18岁那年中专毕业,找了一份好工作,也遇到了我生命中的女孩。很快,我们便相恋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20岁的一天,一场车祸使我永远失去了左腿。当我明白是怎么回事时,禁不住抱头痛哭。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家人,面对女友,面对以后的生活。家里并不富裕,残酷事实和今后的艰难处境,使得父亲不住地叹气,母亲也哭成了泪人,女友一直陪在我身边。我写了一张纸条交给女友:“咱们分手吧,你是个好女孩,我不能拖累你一生。”没想到,她擦干泪水:“笨蛋,我的家就在这里,你叫我怎么走?”就这样,女友留了下来,成为了我的妻子。她很贤惠,什么事都照顾着我。为了找份好一点的工作,她又鼓励我考大学深造。现在虽然在学校,但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网上交流。我们已经有了小宝宝,小家伙已经会叫爸爸了。每次想起这些,一种家的温馨就包围了我。现在我很幸福,也很珍惜这份家的感觉。

许建勋(行政学专业):

爱情不仅仅只是油盐酱醋茶,还应是心灵上的相契相随。很多残疾人找对象都想找一个健全人,找不到宁愿不结婚,认为自己是残疾人,生活不便,应该找一个健全人照顾。实际上,这种思想已经落伍了。找个伴侣为了照顾自己没错,但还应该有精神上的慰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残疾人提供的方便越来越多,现代家政服务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在生活上基本能照顾自己,就不必非要找一个健全人作对象,即使对方也是残疾人,只要两情相悦,为什么不走进婚姻的殿堂呢?以我自己为例,我身高只有1.58米,即使穿着高跟鞋也比一般的女孩矮一大截,要想找一个高挑、轻盈的女孩这一生基本上是不可能,找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女孩有什么不好。我记得一位女作家曾经说过:“我的丈夫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却是最适合我的。”我很欣赏这句话。我也可以这样说,我的妻子也许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但却是最适合我的。

残疾人上大学难,呼唤特殊教育制

-记我国大学特殊教育现状

湖南省教委2001年的一份资料表明,去年该省残疾考生报考人数为213人,上线考生135人,录取128人,录取比率94.7%,比1999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并且录取的学校都不是很理想,大部分残疾考生都被降格录取。相信其他各省的情况也大致一样。

事实上,我国残疾人群远远不止高考那几个考生,在我国6200万残疾群体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到2‰,远远低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占全体国民1%的比率。据近期报道,海南省一残疾青年因其父母懵懂无知,竟然20岁才开始上小学!

残疾人在社会上是一个弱势群体,无论生活、求学,还是求职,比普通人都面临更多的困难,那么他们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

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给人以智慧!

但是现在的特殊教育力量特别是大学特殊教育还非常薄弱,很多残疾青年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残疾生的特殊教育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的阶段。一方面,很多残疾生朋友们还不知道有专门招收残疾生的高等院校,都往一般普通高校挤,而一般普通高校又因为不便管理或者难以提供相应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不予录取,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条明文规定: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残疾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生。但还是有很多残疾生朋友们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特殊教育规模较小,数量也少,且分布不均。我国现仅有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天津聋人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三所残疾人高等院校,而且招生规模不大,并且只有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本科层次。

很多专家认为,国家应该将特殊教育这一块专门划出来,筹建一批专门适用残疾生的高等院校,拨出一笔经费专门用于残疾生的培养,并根据他们的各自特殊情况,灵活调整教育方式。残疾生上学难,呼唤特殊教育机制,呼唤发展特殊教育,特别是大学特殊教育。

据报道,湖南长沙市政府早在两年前已向省政府递交报告,希望在浏阳师范的基础上申办长沙特殊教育学院。这一决定已经成为现实。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得到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其生存能力,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改善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信和自立的精神,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特殊教育不仅是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对残疾子女的就学问题缺乏关心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认为残疾子女上学没有多大作用,只不过在浪费钱财,他们只想让子女不饿着、不冻到将就过一生,这也是造成残疾人受教育比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也侵犯了子女的合法权益。

再者,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大,收费一般也较高,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例,绝大多数专业学制5年,学费一般在5000一10000元/学年之间。这无疑也拒绝了一些贫困残疾子弟入学。这需要政府给以重视和扶持。据近期《天津日报》报道:天津残疾人上大学可领取教育助学金。这对于那些优秀的贫困残疾子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残疾人上学难,特别是上大学难,这一现象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关注并早日得到解决。

作者:邹开益等

第四篇:精诚特教 亲爱百年

编者按:从本月起,我们在上旬刊“启迪”栏目开设“窗口”子栏目,其用意是给全省有特色的学校打开一扇展示的窗口,也给其他学校一扇借鉴的窗口。这个栏目的文章门槛较高,必须是有特色的名优学校,且由学校自己总结、提炼,最终形成文章。欢迎全省有特色的名优学校踊跃投稿。

“精诚特教,亲爱百年”。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已走过102年的历史,学校现已发展成一所集盲、聋、弱智三类残疾人教育于一体,包含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三个办学层次和短期培训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有教学班42个,学生520人,在职教职工128人。

走进校园,随处可见孩子们自信、开朗的笑脸,一个个奖杯、奖牌记录着孩子们的成功与汗水。“翼之梦”艺术团的孩子们参加了中国艺术节大赛,音乐剧《特别幸福》获得了湖南省艺术节的金奖、中国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智障孩子参加中国第二届特奥会的轮滑比赛,摘回了五金四银;中国第一位盲人游泳世界冠军,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前残联副主席甘柏林,舞蹈家林俐,著名盲人企业家祝刚等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高考班学生一本上线率100%,职业班学生就业率100%。2009年,学校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先进单位两项殊荣。学校探索出了一条育残成才的成功之路。

鲜明的艺体特色

艺术体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学校成立的“翼之梦”学生艺术团面向社会进行公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艺术团下设聋生舞蹈队、盲生乐队、师生合唱队,共积累了聋生舞蹈、哑剧、武术、鼓乐,盲生器乐、声乐、相声、培智学生情景剧、音乐剧等门类近50个节目。学生可自愿申请,免费参加每天和周六的各类艺术培训,教师是艺术团的兼职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创作好的音乐、剧本、舞蹈、台词等;舞美设计团队为艺术团提供舞台、灯光、服装、化妆设计和服务。学生平时学习、训练,节假日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学校以每年上半年的艺术节、下半年的元旦文艺演出来推动艺术教育。艺术团的节目每年都能获得省、部级以上大奖,如聋生舞蹈《空巢的孩子》获湖南省百团文艺PK大赛金奖。

体育方面主要是走常规体育运动趣味化、竞技体育运动专业化的道路。学校坚持做好每天让学生锻炼一小时,晨练、课间操、第七节课,这是固定好的时间,聋生篮球、羽毛球;盲生门球、跳绳;培智学生的足球、轮滑都有固定的老师进行指导。学校依托残联,建设添置专项体训设备,开展田径、游泳、柔道等项目的训练。去年,在省残奥会、全国特奥会上,我校运动员披金挂银,共获23枚奖牌。

多管齐下的康复之路

学校的教师从关注、改善学生的生理机能出发,对各类障碍儿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康复,并将其与我们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我校的“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评估与训练包括七大板块:言语功能评估训练、听觉功能评估训练、语言能力评估训练、认知能力评估训练、学习能力评估训练、情绪行为评估训练、运动评估训练。上述七大板块涵盖了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等领域。为了搞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实践,学校听障部、智障部、视障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效果明显。

听障部:我们重点关注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功能。俗话说“十聋九哑”,大多数听障儿童因为听力的损失导致言语能力的丧失、语言能力的发育迟缓。针对此情况,我们在听障部开设集体语训课、个别化语训课,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的听觉评估,评估其佩戴好助听器以后的补偿效果和植入人工耳蜗后的重建效果,然后利用其残余听力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以提高听障孩子的听觉功能。在提高听觉功能之后再进行系统的言语训练,从而整体提高言语和语言的功能。

智障部:在智障部采用多重障碍多重干预手段,课程开设包括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一般性课程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选择性课程如言语康复、运动康复、情绪行为康复等。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将学科教学和综合康复深度融合,如将生活语文课程与言语、语言康复相结合,将生活数学与认知康复相结合,将生活适应与运动康复相结合,将音乐课程与情绪行为康复相结合,从而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视障部:面向低视力学生进行视功能训练,如追踪训练、助视器使用训练、色彩辨识训练等,以提高低视力学生利用残余视力的能力。我们还针对视障学生行动能力弱的特点,将体育教学与运动康复相结合,如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另外还针对视障学生心理障碍严重的问题开设心理课程,并与情绪行为能力训练相结合,让我们的视障孩子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发展学生特长与职业技能

康复训练是针对残疾学生“短处”进行的一种补偿训练,而特长、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在寻找学生的“长处”,并把它发展成立足社会的生存能力的一个过程。为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学校推出播音、摄影、舞蹈、哑剧、器乐、声乐、书法、绘画、盲人象棋、国际跳子棋、盲人门球、足球、篮球、手工作品制作等二十多个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有其他兴趣爱好的,也可以组合相同爱好的同学,邀请老师进行辅导。学生社团每周开展活动,学校定期检查评比。对兴趣稳定,能力明显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的,学校将记录在案,将其作为更高层次专门人才培训的人选。

2006年,学校增设实习就业处,加强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定位、职业技能探讨。学校主动与长沙市大红陶瓷、三鼎服饰有限公司等接受残疾员工的企业取得联系,筛选出部分聋生进行“订单式”的职业教育培训,三年后,学生在“忘不了”、精诚陶瓷等企业实习就业,大受欢迎。2009年,学生参加长沙市教育局系统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时,获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我们在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定位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学校开设职业选择辅导课,邀请职场专业人士讲授;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员工工作情况;安排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实习,为企业员工培训手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注生命的教育

建设校园无障碍系统,确保学生校园生活的安全。完善改造盲道设施,确保道路的通畅性。在走廊通道处设置导盲板或防护杠,在楼梯处增设无障碍通道,在运动场铺设适合盲生运动的跑道及跳板等,让导盲设施延伸到学生可触及到的每一个角落。完善盲文标识,保证校园环境的可识别性。对电源插座、开水、热水、机械设备、楼梯台阶等给出醒目标识。保证盲生使用设备的安全性。篮球架、柱子采用圆形设计并包有海绵等柔性保护层。盲生使用的柜子、桌子、抽屉等采用圆形无锋利的设计,体现以盲生为主的人性化关怀。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安全教育,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开发相关盲文校本教材,安全教育进课堂;注重安全教育的趣味性,以三字经、儿歌、广播剧、手语操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安全知识;分门别类、全面地学习防火、防洪、防地震及自救等安全知识,安全使用电梯、预防和处理烫伤和烧伤、遵守行人交通规则、预防和处理动物咬伤、食品安全知识,各类报警电话的识记等。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安全主题夏令营、军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作者单位: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张锡

第五篇:“特教”群像

时值教师节,我们将目光对准——特殊教育。

林语堂曾为教育下了定义,“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

如此教育愿景与中国特殊人群的教育现状相去甚远。

据2018年数据:中国的残疾人数量在八千万左右,大约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身有残疾。但是在街头,我们却很少能遇到他们的身影。这些智力落后、身体和感官有缺陷、身体残疾及同其他健康损害、言语障碍、行为异常、学习障碍、患有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类型的孩子被统称为“特殊儿童”。

在中国的现实中,拥有特殊儿童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一方面是原生家庭的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则是来自社会的不解、排挤与污名。

去年夏天,南京9岁的脑瘫女童被爷爷和父亲推进河道,书包里还带着两块砖头。在此之前,女童跟着奶奶在淮安乡下生活,一直被村里人躲得远远的。在村民口中,这个孩子“养着不中用”,是个“二百五”,拖累了一家人,还不如扔掉。可怜的女童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何谈教育?

在深圳市的某小区,17户带有精神类疾病患儿(多数是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被其他业主拒之门外,甚至曝光了身份信息。在这些业主口中,这个小区本该住的是高端人才,而不是这些“精神病患”。

在我国,特殊儿童的比例约为千分之六,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这类孩子往往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普通教育,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连生活自理都无法做到。社会关注程度不够、常人的异样眼光、师资力量的薄弱等,都成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阻力。

始自洪荒,人类便渴望得到神明及命运的眷顾,大同社会、桃花源、乌托邦、太阳城……无不承载着人们追求公平的梦想。作为社会公平之基的教育公平,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无论在什么社会,教育公平都是最能撩拨焦虑的琴弦。避免教育资源与财富权力画上等号,是社会良知的底线,但通过垄断教育资源来固化阶级的尝试,又从未停止过。

教育公平是最后的公平。

特殊教育是特殊人群未来能够改变阶层的机会,想要跨越阶层、突破自己身体的缺陷,教育是重要的路径。中国人从未像现在这样,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孩子和教育。但真正的文明是一个致力于消除各种障碍的社会,它的发展能够帮助特殊人群在极大程度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观念意识上的改变,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当人们能够意识到:所谓的身心缺陷,不过是属于人的、多元样态中的一种。我们是否能给特殊人群提供一个消除障碍的教育便利?

好在,特殊教育在中国并非停滞不前。

近年来,我國一直在加大对特殊教育领域的投入。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上年增长2.1%。全国共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2.35万人,比上年增长11.43%;在校生66.59万人,比上年增长15.05%。其中,附设特教班在校生3316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0.50%;随班就读在校生32.91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49.41%;送教上门在校生11.64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17.48%。

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87万人,比上年增长4.78%。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比例为75.65%,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数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数继续增加。

想让特殊人群获得良好的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是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仍有较大的特殊教育教师缺口。相比于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承担日常教学工作,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照顾和心理辅导,后者的压力则更甚。

与特殊人群打交道,教育者往往面临各种困境。但仍有人不断地投身到特殊教育的事业中来,他们奉献自己的爱与力量,撑起了中国特殊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者的挺拔姿态。

教育不是摇旗呐喊,而是,用力处,细无声,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中。

未来,特殊教育更加成熟、趋近专业的那一天,特殊人群才会真正从心智上、行为上向成人社会靠拢。

上一篇: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下一篇:生态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