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学案鲁教版

2023-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三化学学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学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学习过程】

1、课文诵读

要点:

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

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 如其人,言为心声。

2、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1)原文解疑

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

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 、综合探究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堂检测】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__”。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

(2)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3)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课外拓展】

杜甫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列三首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研读探究。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高品格。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3.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

4.(1)诗史 沉郁顿挫 诗圣

5.(1)孤舟一系故园心(2)一去紫台连朔漠(3)无边落木萧萧下

【课外拓展】

2、(1)点拨]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风格的景物描写诗句主要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诗句意境开阔;苍凉雄浑。星垂,而使平野更加开阔;月涌,更显大江流动。在这苍凉的背景下,诗人就显得特别渺小,“天地一沙鸥”的比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人的弱小与孤寂。吴楚一东一南,被洞庭湖坼分开来;乾坤与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洞庭洞的气势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震撼天地,无与伦比。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又给这广阔的境界增添了动人心魄的气势。

(2)点拨]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结合得特别紧密的诗是《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比如《登岳阳楼》,诗人一路漂泊,流浪到了江南胜景岳阳楼,登上岳阳楼,作者惊喜不已,但更感慨万分。在这壮阔无比、雄浑撼人的背景下,诗人远眺北方,想到那里正烽烟弥漫;近观自己,老伴伴孤舟,亲朋无音讯。一时间,万千忧愁涌上心头,国衰之忧、家破之愁,一起向他袭来,于是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让千载而下的我们也被这伫立眺望的镜头深深地感动。

(3)[点拨]①《客至》之所以写得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可爱的白欧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颔联写自己迎接客人的心情。颈联用自谦的语调写自己的热情接待,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间的亲密关系。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似乎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如此,诗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帮我陪陪客人,大家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②《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融为一体。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景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垂下的大自然的广阔空间,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走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个人的渺小与微弱。

第2篇:鲁教版初三化学新学期教学计划

2013—2014上学期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郎海明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

1、

2、3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108人。这些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1. 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3.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

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

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

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

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 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

兴 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一些选做实验及一

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

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

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

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

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

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

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 具体措施: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

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

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

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

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

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

化学知识的能力。

2. 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

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

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

工具。

3. 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

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

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

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

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

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

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

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

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

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 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

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

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

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

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

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课时按排

内容时间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5 周(9.2—10.5)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3节)6—8 周(10.6—10.26)

期中复习考试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到实验室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1

期末复习考试17

9 周(10.27—11.2) 10 周(11.3—11.9) —16周(11.10—12.21) —19 周(12.22—1.11)

第3篇: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 化学的概念

2、 化学研究的范畴

3、 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 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 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 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 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 计量仪器

4、 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 分离物质的仪器

6、 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 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 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 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 仪器的连接

6、 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 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 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 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 水资源的现状

2、 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点)

3、 自来水生产过程

4、 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 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 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0.25-3分)

2、 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1-12分)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高频)

1、 原子的结构:(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2)原子结构

2、 原子质量的计算:概念、公式、单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 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考点二构成物质的微粒(高频)

1、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 离子

(1) 概念 (2) 分类

(3) 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4)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原子:定义、本质区别、相同点、联系

4、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考点三元素与元素周期表(高频)

1、 元素与元素符号

(1) 元素的概念

(2) 元素的含量:在地球、海洋、人体等 (3) 元素的分类 (4) 元素符号的书写 (5)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2、 元素周期表简介

(1) 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理解

考点四单质与化合物

课时2 物质组成的表示(2-11分)

考点一化学式及意义(高频)

1、 化学式的概念

2、 化学式的意义

3、 化学式的书写 (1)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非稀有气体。

(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书写原则、书写方法:运用交叉法书写,口诀:正左、负右、标价、交叉、化简、复查。

考点二化合价(必考)

1、 化合价的表示

2、 化合价的计算

(1) 计算原则 (2) 化合价规律

(3) 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考点四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高频)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 计算组成物质中的各种元素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 计算物质中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总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的化学式量*100%

4、 计算一定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15分)

考点一空气的组成(高频)

1、 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用途

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0.5-7分)

(1) 实验装置(铜粉、磷) (2) 实验原理(反应消耗氧气)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现象 (5) 实验分析 (6) 实验结论

(7) 改进装置及其评价 考点二关注空气质量(高频)

1、 污染成分

2、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考点三氧气的制法

1、 氧气的工业制取(物理方法)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化学方法)

A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

(2) 发生装置的选择(固液发生装置) (3) 收集装置的选择:排水法、排空气法。 (4) 实验步骤

(5) 氧气的验满和检验 (6) 注意事项 (7) 装置的评价 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化学方程的书写 (2) 发生装置的选择:固固加热 (3) 收集装置的选择 (4) 实验步骤

(5) 氧气的验满和检验

3、 催化剂

(1) 概念:质量和性质反应前后不会变 (2) 催化作用

考点四氧气的性质(高频)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和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现象,个别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考点五氧化物

1、 概念

2、 举例: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考点六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2、 缓慢反应

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2-21分)

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高频)

1、 内容: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 实质:原子个数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

4、 质量守恒定律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前提:化学反应 (2) 条件:参加反应 (3) 核心:质量守恒

(4) 强调“各物质的总量和”

5、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2) 推断物质组成

(3) 推算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之间的质量比(重难点) (4) 进行化学计算

考点二化学反应的表示

1、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考)

考点三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必考)

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课时一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0.5-10分)

考点一燃烧与灭火(高频)

1、 燃烧、

(1) 定义

(2) 燃烧的条件

(3)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观察 (4) 促进燃烧的方法

2、 灭火

3、 爆炸的发生

考点二化石燃料的利用(高频)

1、 三大化石燃料

2、 化石燃料的燃烧

3、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4、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课时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18分)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 (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考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高频)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1)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与水反应 (3) CO2的溶解性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高频)

1、 工业制取:高温加热石灰石

2、 实验室制法(0.25-4分)

(1) 实验用品 (2) 反应原理

(3) 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发生装置 (4) 收集装置的选择 (5) 操作步骤 (6) 检验和验满

(7) 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

上一篇:爱牙日老人义诊方案下一篇:写坚持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