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法之十大亮点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会保险法之十大亮点

新疆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意见 十大亮点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具体举措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

《意见》关系重大民生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管理多个领域,共有4大内容、13个部分52条。

《意见》确定新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要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基本任务,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力争“十二五”末初步建立和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新疆实际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格局、新体系。

《意见》提出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创新,实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等14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意见》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层服务管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实有人口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培育壮大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扎实做好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强化组织保障等社会管理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创新性规定。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意见》强调,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能和主导作用,发挥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和统一战线在社会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民生问题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意见》高度关注民生建设,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服务为基础,以促进公平正义为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全面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对一些制约社会管理的体制性问题,《意见》也作了大胆创新,如防止政府及职能部门将承担的职责转嫁社区、大力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防止社会组织在承接社会服务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利益集团或垄断组织、推行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为核心的“一证通”制度等。

解读自治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十大亮点

盘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最突出的是,创新精神贯穿始终。它借鉴吸收了内地省区好的经验做法,在一些制约社会管理的体制性问题方面做了大胆创新,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创新和服务的目的,就是提升社会和谐度、增强公民幸福感。

亮点一:

居民尝试“自我服务”

今后,基层群众将获得更加便利的服务。《意见》要求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层“一站式”管理服务,切实解决面向群众的日常服务问题。除此之外,社区居民还可以尝试自己为自己提供管理服务,居民自治将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重要环节。《意见》提出,积极探索物业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基层政权组织对社区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监督力度。科学调整设置乡镇(街道)和社区,制定社区建设标准和规范,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网络,构建集人、地、物、事、组织于一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实现社会管理服务无缝衔接和全面覆盖。

亮点二:

政府部门职责不可转嫁社区

逐步减少和取消街道经济考核指标、验收评比项目,意味着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强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就可以将应该承担的职责转嫁到社区。《意见》要求,大力推行行政管理事项社区准入制度,规范社区工作职责、运行机制、设施配置和经费投入,理顺社区与各部门的关系,实行“权随责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有效防止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将承担的职责转嫁社区,确保基层集中精力做好与群众面对面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亮点三:

还社会组织“民间化”

基层群众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初步退出社会组织,还社会组织民间化的本色。《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界定、理顺和调整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凡是法人和其他组织能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应当在有效履行教育、引导、依法监督的基础上逐步退出。社会组织也应自律诚信,《意见》要求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严防社会组织在承接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利益集团或垄断组织。

亮点四:众“婆婆”协同“大调解”

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类矛盾是正常现象,通过调解化解矛盾,是社会管理应尽的责任。根据《意见》,将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大调解”工作平台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平台建设,强化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环境保护、职业健康、食品安全和交通事故、消费权益等专业调处工作,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的社会矛盾调解体系。另外,从事调解工作的队伍将不断壮大,《意见》鼓励群众团体、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多元调解,同时还要求邀请各领域专家参与专业性和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

亮点五:

公众意见进入政府决策视线

听民意、惠民生,才能真正暖民心得民心。今后,公众意见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表达的渠道也越来越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和各类传媒的重要作用,畅通和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让社情民意及时进入政府决策视线。此外,还将健全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论证制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不断扩大公众参与权。网民也会有更大作为,《意见》要求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反馈机制,规范网络社情民意表达,支持网民监督。

亮点六:

流动人口可进行政事业单位

近年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一直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还将按照《意见》的要求越来越完善。比如“一证通”制度,将逐步整合各部门人口登记信息,探索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唯一代码、资源共享的全区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流动人口在公共服务、公共权力方面的参与度会越来越高,《意见》要求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在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招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亮点七:

志愿者经历成优先招录条件

已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进人们的视线和生活,弘扬着社会的关爱和人性的善良。《意见》表明,今后新疆志愿者队伍还将扩大,到“十二五”末,全区有望实现每万名人口中有10名社工、注册志愿者占到常住人口的5%以上的目标。将随之出现的新事物还真不少,比如设立“新疆社工节”,这是提高社会管理工作者社会地位的表现;推行“社工+志愿者”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关爱救助站、社区文艺团体等在养老、扶贫、救助以及丰富社区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设立志愿服务“红星奖”,这是一种以星级认证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大中专毕业生应当留意到这则信息:大中专毕业生自愿在社区服务的经历可以作为各种招录考试优先条件。

亮点八:

失信造假将进“黑名单”

诚信是社会有序的基础,人人都应当讲诚信,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后,可以通过制度理顺社会信用管理机制,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按照《意见》,新疆将探索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表为基础的信用记录信息平台,还要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制假贩假、造谣诈骗等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社会诚信的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企业会被列入“黑名单”。应该说,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将使社会管理发生质的飞跃。

亮点九:

政府服务必须“一站式”

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在政府部门办理业务将越来越方便,政府部门将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意见》要求,采用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相结合的模式,健全和规范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投诉受理等于一体的各级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等事项“一站式”集中办理,提高社会管理服务的效能。网络资源的整合可以加快这一进程,新疆将积极推动并依托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促进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大幅提高。此外,还要推进政府透明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监督和投诉机制。

亮点十:

社会心态建设受重视

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是《意见》中专门提到的一条要求。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知足常乐的社会心态,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心态监测、预警、疏导机制,及时发现和疏导社会不良心态,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还要构建社会心理研究、咨询服务、管理工作平台,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有资质专业人员积极参与,扩大心理服务、救助范围。特别是要建立完善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开展心理救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公民心理健康工程的实施,心理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加强,将引导各族群众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据《新疆日报》)

作者:隋云雁

第2篇:新“国九条”:十大亮点着眼2020

5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总体部署,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新“国九条”对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新“国九条”宏观而具体,既是市场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重建,也“对症下药”,给出了下一阶段市场的发展路径图。当前实体经济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资本市场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新“国九条”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实现再改革、再出发。

为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新“国九条”明确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资本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多样化投融资平台,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投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

此外,文件还进一步明确了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措施。包括稳步开放境外个人直接投资境内资本市场,有序推进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推动境内外交易所市场的连接,研究推进境内外基金互认和证券交易所产品互认,稳步探索B股市场改革等。

为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新“国九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制度。新“国九条”还强调,积极发展债市、强化债市信用约束、深化债市互联互通、加强债市监管协调。

未来,除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等基础功能外,资本市场还将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统筹规划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的同时,新“国九条”还单列一条对培育私募市场作出了具体部署,主要包括建立合格投资者标准体系,规范募集行为。

整体来看,新“国九条”将有助于释放改革红利、鼓励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外部环境、夯实市场基础、维护市场稳定、创造更为有利的整体环境。舆论界普遍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投资产品的不断丰富,居民将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因此对于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改革各项细则和具体措施的逐步实现,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大潮,制度变革的红利将惠及所有市场参与者。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九条”中还特别提出,要坚决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只有强化投资者保护,才能让市场的投资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资深专家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国九条”内容十分丰富,使解读这份文件的角度也多种多样,参与市场的各个层面都能在其中找到发展的规划及落实的方略。文件内容不仅重申了既有的改革取向,有利于推动各方形成合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对债市发展、私募市场建设、中介机构综合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表述也亮点频出。

第3篇:城乡环境治理条例有十大亮点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实现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的转变。作为全国首部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和一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极为密切的法规,《条例》有诸多值得称道的亮点。

亮点一:以公众参与治理为主体的治理原则和机制。

《条例》的名称不使用“管理”而采用“治理”,突破以前相关法规中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确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

亮点二:首次将乡村环境纳入综合治理范畴。

首次确立了对乡村的容貌秩序、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绿化生态等进行规范整治的制度,把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规制空间拓展到乡村,突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状态,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亮点三:实行契约化监督管理模式。

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行责任区制度,针对不同的空间环境规定了不同的责任人。同时,突破以往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契约化的监督管理模式,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与责任区法定代表人或者产权所有人、经营者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书”。

亮点四:填补餐厨垃圾监管空白。

备受公众关注的“地沟油”问题受到了立法者重视,并制定了惩防措施。《条例》首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餐厨垃圾管理作出规定,规定餐厨垃圾处理应当逐步建立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制度,从餐厨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不得用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亮点五:授权县级以上政府制定办法。

《条例》首次在城乡环境治理方面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作出授权性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条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这就给地方政府进行改革创新留下了空间。

亮点六:将便民利民措施固定下来。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条例》将受群众欢迎、方便群众生活的便民措施固定下来。如《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布局集贸市场,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农产品、日用小商品经营者进入经营场所。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早市、夜市、摊区、临时农副产品市场等。

亮点七:关注改善环卫工人待遇。

针对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普遍现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改善环卫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环卫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环卫人员作业”。“侮辱、殴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从业人员,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为稳定环卫工人队伍、保障环卫工人权益提供了法制支撑。

亮点八:引入城乡环境卫生作业市场机制。

《条例》鼓励组建城乡环境卫生作业公司,参与城乡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共厕所保洁、园林绿地维护、餐厨垃圾处理等作业。要求卫生作业公司应按照国家规定取得许可证,按照城乡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和约定要求进行作业。

亮点九:着力培育文明公众。

《条例》将七大陋习列入黑名单: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随地便溺;从车辆内、建(构)筑物上向外抛掷废弃物;在非指定地点倾倒垃圾、污水等或者将废弃物扫入、排入城市排水沟、地下管道;在非指定区域和时间燃放烟花爆竹;在露天场所或者垃圾收集容器内焚烧秸秆、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在住宅内从事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的经营活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占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堆放物料、拍卖或者兜售物品,影响城市容貌和环境卫生。当发生上述行为时,将被责令改正、清除;拒不执行者将实行代为清除,费用由违法者承担;若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个人50—200元、单位500—2000元罚款。

亮点十:建立职能化管理队伍。

《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要求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建立职能化管理队伍。

(省委农工委改革处)

第4篇:《准则》《条例》十大亮点

《准则》《条例》的十大闪光点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总体来看,两部法规的修订主要有以下亮点。

新《准则》的五个亮点

新修订的《准则》鲜明提出“四个必须”、“八条规范”,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准则》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体现古今中外道德规范从高不从低的共性要求,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党内廉洁自律规范,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示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新修订的《准则》最突出的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紧扣“廉洁自律”。原《准则》“廉洁”主题不够突出,有一些内容与“廉洁”主题无直接关联。作为“道德宣示”和“庄严承诺”,新修订的《准则》聚焦“廉洁自律”主题,去除原《准则》中与“廉洁自律”无直接关系的内容,突出“廉洁”和“自律”这两个关键词,强调内在约束要求。

二是坚持正面倡导。原《准则》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采用负面清单的形式,规定“8个禁止”“52个不准”,只明确不能做什么,而对应当做什么缺乏明确规定。新修订的《准则》变“不准”为“自觉”,把原有负面清单相关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条例》,按照道德规范从高不从低的要求,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四个必须”、“八条规范”的正面倡导。

三是面向全体党员。原《准则》的适用范围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未能涵盖8700多万全体党员。新修订的《准则》实现全覆盖,将适用对象从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要求全体党员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提出“四个坚持”的廉洁自律规范,充分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四是突出“关键少数”。新修订的《准则》在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的基础上,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四个方面,提出比普通党员要求更高的“四个自觉”的廉洁自律规范。

五是删繁就简,使全体党员易懂易记。原《准则》共4部分、18条、3600余字,新修订的《准则》共8条、281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全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理解掌握和遵照执行。

新《条例》的五个亮点

新修订的《条例》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这是新修订的《条例》最突出的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将党章相关内容具体化,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分则各章的内容。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的要求,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规定“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等纪律处分条款。

二是将违反党的纪律行为整合修订为6类。新修订的《条例》将原来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修订为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行为等6类。在“分则”部分,分设“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等6章。

三是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党的各类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不管违反哪方面的纪律,任其发展,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最终都会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必须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新修订的《条例》更加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增设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组织或者参加迷信活动、搞无原则一团和气以及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违纪条款。

四是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原《条例》存在纪法不分问题,把公民不能违反的法律底线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新修订的《条例》去除与国家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

其一是纪法分开。凡国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的内容不再作重复规定,共删除70多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条款。

其二是纪严于法。新修订的《条例》对党员违纪行为作出比法律更严格的规定,一些尽管属于不违法的行为但要受到党纪约束。

其三是纪在法前。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中明确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纪处分工作的原则,规定要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同时,在删除与国法相重复的内容后,对于如何追究党员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党纪责任,新修订的《条例》分别用专门条款分别作出规定,实现党纪与国法有效衔接。

五是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年来的丰富实践为党内法规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修订的《条例》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实践成果。比如,总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对“四风”实践成果,增加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生活奢靡等违纪条款。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将“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 的行为列入违反工作纪律行为,明确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予以纪律处分。根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工作和集中清理裸官、档案造假等工作的需要,增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违规取得国(境)外居留权或者外国国籍,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等违纪条款。突出群众纪律,新增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等违纪条款。

第5篇:十八大十大亮点

2013考研时事政治:关注十八大报告10大亮点

十八大召开,确认了我国未来5年调控和重点工作,从大的方面看需要关注以下几大亮点。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步伐。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2、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具体量化目标更明确。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继十七大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对我国经济发展内涵重大变化阐述的又一新举措。报告明确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可以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发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5、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报告指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初次分配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公平。

6、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注重农村和民族医药事业。此次报告提出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并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并加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7、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将纳入考核体系。报告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8、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9、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缩减领导职数。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10、国有资本投向更多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公平竞争。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与此同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使之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6篇:十大给力亮点

十二大亮点给力《政府工作报告》

◆亮点一

关键词:新篇章、新局面、新活力、新提升

《报告》从四个方面实事求是地总结回顾了2010年的主要成绩:一是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开启了新玉树建设的新篇章;二是大力推动经济提速与结构优化,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三是注重加快体制创新与对外开放,增添了奋发进取的新活力;四是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新提升。我们不仅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大胜利,而且坚持两手抓,生产总值增长为30年来的最高增速,财政收入、支出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为近年来最高增幅„„“四新”令人耳目一新,读来备受鼓舞,备感振奋!“四个新”总结工作,简洁凝练,实事求是。不仅展示出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也展现出驾驭复杂困难局面、推进科学发展能力的再提高。

◆亮点二

关键词:开局之年、总体要求、预期目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玉树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三个之年”极不平凡。《报告》指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报告》还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确定这样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既实事求是,清晰明确,又有自我加压,科学合理,经过奋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亮点三

关键词:用足、用活、用好、全力

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应。《报告》提出用足财政政策、用活金融政策、用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政策,特别是把全力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作了具体部署。这“用足、用活、用好、全力”,立足青海的特殊区位和经济结构,着眼百姓切身利益,必将对我们把握好政策、改善群众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亮点四

关键词:做好准备、完善保障、强化监管、落实责任、提高水平

今年玉树灾后重建计划安排投资200亿元左右,力争形成实物量150亿元,实现重建任务大头落地。《报告》从做好冬春各项准备、完善保障机制、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落实责任制、全面提高重建水平等五个方面对完成玉树灾后重建目标提出了相关任务措施。“五项措施”为建设新玉树奠定坚实基础,任务清楚,目标明确,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努力,

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新台阶,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亮点五

关键词: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拉动合力

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报告》从两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一方面,继续保持投资强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工业、民生、藏区的投资比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另一方面,通过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提升消费能力,拓展消费领域。特别是在培育消费热点方面,重点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等投资促消费工程,大幅度增加城乡保障性住房工程,同时成倍扩大农村奖励性住房工程。这些举措必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在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刺激消费需求等方面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亮点六

关键词:“三农”基础、加大投入

《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大对“三农”投入,开门见山,招招见“实”。一是着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了四大骨干工程、三个百万亩灌区节水灌溉、五项民生水利工程,力争完成40亿元水利建设投资。二是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重点是建设农牧业示范区和试验区,提升十大农牧业特色产业,加快设施农牧业建设,建立健全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扶持龙头企业。三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减少贫困人口18万人。《报告》重点部署的这三方面任务,凸显了政府抓投入,强基础,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的决心。

◆亮点七

关键词:“双百”、“十大”、科技支撑、要素保障

对于加快结构调整,《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一是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培育发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明确了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发展工业园区的目标任务。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科技人才队伍支撑。重点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各类技术创新平台,提高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努力缓解瓶颈制约,提高要素保障能力。主要是加快解决电力、运输、燃油、矿产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不断提升层次与水平。明确了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提出了主要目标和措施。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任务与措施相统一,结构调整一定会调出一片新天地。

◆亮点八

关键词:城镇化、协调发展、“两型”社会

《报告》提出要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推进城镇化实现新突破。重点对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以格尔木、德令哈为重点的海西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作了部署。二是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支持各地建设多类型实验区和示范区,突出绿色发展、创出区域特色。努力建设若干经济强县。三是在构建“两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明确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深入实施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等重点任务。“三个方面”新突破,尽显特色发展新优势,必将形成我省城乡区域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亮点九

关键词:改革开放、六项任务、五个水平

《报告》部署了深化国有企业、财税、投融资体制、价格改革,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六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从抓好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提升与周边省区合作水平、推动对口支援起好步、推动会展赛事上水平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开放水平的重点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大美青海必将享誉海内外。

◆亮点十

关键词:改善民生、十大工程

今年《报告》以“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将“民生”与“工程”有机联结起来,进一步凸显了省一级政府办实事的层次和水平。《报告》具体安排部署了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农牧区基础建设、环境保护、藏区集中供热、文化和社会管理十个方面集中要办好的实事。既指出了一件件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事,也对每件实事明确了主要目标,一定会让全省各族人民享有较高的幸福指数,向着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奋勇迈进。

◆亮点十一

关键词:“五个”最、“四个”新

《报告》用“五个最”简要回顾了“十一五”:创造了青海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新纪录。基于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推进跨越发展的任务要求,《报告》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改善民生取得新突破的“四个新”,概括了“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主要奋斗目标,并用具体数字提出,要在人均经济总量、人均投资强度、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等方面走在西部前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前景。

面对蓝图变为现实的艰巨异常,《报告》亮出了“人一之、我十之”和“把压力留给自己,把幸福带给人民!”的底气和勇气。没有理由不相信,在这片广阔的热土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青海各族人民一定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迎来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潮。

◆亮点十二

关键词:四个能力、三个方面

《报告》对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作了部署。一方面,围绕提高政府“四个能力”建设,从深入学习调研、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效服务、崇尚实干苦干上提出了要求和措施。另一方面,以接受监督为着力点,从完善监督体系、推进阳光政务、坚持依法行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任务和措施,确保政府工作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一定要把各族群众视为父母,做青海人民的忠诚儿女,既干事,又干净,鞠躬尽瘁,全心为民,努力把青海的事情办好,让全省人民满意!”犹如扑面春风,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第7篇:《劳动合同法》的十大亮点

适用事业单位,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签合同前用人单位须履行告知义务

用人单位有义务订立书面合同,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按月付双薪

劳动者只能被“试用”一次,“试用期”不再是“白用期” 鼓励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

严格界定出资培训,限制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将有更多法定条件,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经济补偿总体成本增加

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

要求平等协商,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增加

第8篇: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亮点!

一是“增重三农,夯实基础”。温总理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二是“改革户籍,资源共享”。温总理说,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并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 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是“教育优先,人才强国”。温总理说,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 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 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文化创新,寓教于乐”。温总理说,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 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 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五是“扩大就业,各得其所”。温总理说,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六是“完善社保,排难解忧”。温总理说,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

七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温总理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 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 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八是“保障住房,遏制房价” 温总理说,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九是“推进医改,广为覆盖”。温总理说,要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

十是“发展民主,人民当家”。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 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件件关乎民生,句句都是真金白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充满希望和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今后有一定会越过越好。

第9篇:吐鲁番行政执法工作十大亮点

行政执法工作七大亮点

亮点之一: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推进。 2010年—2011年吐鲁番地区运管局全年共受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 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 件,办结许可件精准率创历史新高。行政执法案件处理 件,办结案件质量有创新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件处理从案件的法规条例使用准确率和办案时间全面提升。在工作量和工作要求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行政许可、执法业务提速提质,继续保持准确高位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行政许可和执法案件准确率达100%;按时办结率达100%,提前办结率达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 个百分点;时间提前率达 %,与去年同期相比审批提速 个百分点。

亮点之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1年,地区运管局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倡文明优质服务,致力于加强行风效能建设,着力规范窗口人员服务行为。通过一年来办事群众满意度测评、项目审批代理员评议以及对办事群众电话回访的情况看,群众满意度继续提升。一年来,共采集到服务对象评议表300张,群众满意率达95%。

亮点之三:坚持“三个服务”确立工作重点,促进行业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在道路运输市场和行业管理中,我们着重于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把握好帮与管的关系,依法净化道路运输市场环境,有效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近两年全地区针对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做为重点监管项目全面实行了“黑车”建立长效机制,确定区域实施长期重点打击;建立长期联动机制,依托政府支持联合执法;许可受理提倡按时办结率和提前办结率以及企业上门服务等举措,建立服务需求优化,有效性地体现“三个服务”的实现。

亮点之四:优质服务绩效明显。

行政执法行为明显规范。严格执行首问制、承诺服务制和限时办结制。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大厅设立了阅览区、咨询台,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坚决克服 “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工作管理制度明显完善。对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大厅全程代理服务办法等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完善,效率明显提高。优化手续和流程,减少环节,坚持即办案件和行政许可件当时或当日办结,承诺服务件7至15个工作日办结。

亮点之五:创新服务承诺和政务公开的服务机制,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新形象。

为了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提高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和管理效能,做到执法为民,我局建立了执法、服务、纪律的承诺制度。从执法宗旨、执法程序、执法纪律、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执法诚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承诺,并将承诺向社会公开,坚决做到执法为民。机制的建立不仅从制度上保证了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从执法纪律上对执法行为和执法人员进行了规范和约束,较好地树立了执法队伍形象。一是实行政务内容深度公开。坚持执法公开,实行阳光操作。(1)机构设臵、工作职能和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职责;(2)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据、条件、申报程序、申报资料、办理时限情况;(3)行政许可办理事项流程;(4)行政处罚依据、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公示;(5)行政处罚程序。并通过以上载体、向社会公开法律法规,执法依据、办案程序和办案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实行执法人员职权公开。不仅执法和管理单位名称、工作职能和权限、机构设臵、服务范围、岗位职责、单位领导名称和分管的工作向社会公开。而且制作个人岗位牌,将个人的岗位职责等个人工作信息向管理对象公开。三是实行办案结果公开。在执法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行政执法实行全程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做到办案程序公开,案件处理公开、公平、公正,每一件案件的查处时间、违法事实、结案时间、处理结果都在当月进行公示。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

亮点之六:创新综合执法培训和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近年来,我局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坚持综合执法主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加强培训工作,有效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加强以案说法培训。为了让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针对具体执法实际,每年我局组织集中培训活动,凭请法规专家、资深律师讲授相关法规知识,对其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讲解。二是通过剖析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听证案例、行政复议案例和行政诉讼案例,找出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队伍的办案能力。三是定期开展案卷评查活动。局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各职能科室,把每月初5号前确定为月考核评议周。考核评仪,要求每位参评人员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阅读分析,做好阅读记录。组织召开评析、汇总、小结,案件从违法事实、处罚依据、证据材料、处罚程序等方面进行陈述分析,最后进行集中点评。

亮点之七:转变行业管理职能,加快依法行政进程,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推行村村通客运网络建设,加快城乡运输一体化进程。法律上,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区别对待、把握调控力度和重点。经济上,建立和完善调控机制,实行优质服务的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主的优化机制。行政上,通过规划政策,引导发展市场适应需求运输、现代物流业,计划控制客运线路资源。技术上,建立道路运输市场动态信息反馈机制,引导运力的投放,合理布局,避免资源浪费。 强化管理创新,确保运输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运输秩序。加强客运班线管理,规范快客运营,取缔非法经营;规范车站管理,清理收费项目,推广评定车站经营服务质量,由旅客自主择站择车出行;控制出租车客运市场运力,保持市场稳定。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评价体系;研究建立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规范道路运输经营单位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活动;推广汽车客运站安全检测系统,实行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是加强运输企业管理,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将运输企业管理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从服务企业出发,规范行业管理,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发展动态及企业发展经验反馈制度,及时解决或协调解决运输企业经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出谋划策。 四是加强基层运政管理,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切实加强基层运输管理机构的建设与管理,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基层运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层法定的职能到位,责权统一;

上一篇:第二个字带然的成语下一篇:公务员提拔任用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