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江苏70家食企签署“履行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公开承诺书

5月8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南京召开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报告暨公开承诺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司副司长顾绍平、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越出席会议。

会上,卫岗乳业、恒顺醋业等4家企业报告了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情况,卡士酸奶、苏盐井神等12家企业进行了履行主体责任公开承诺,其他70家参会食品企业现场集体签署了公开承诺书。江苏省食品生产安全协会围绕“履行主体责任 我们共同行动”主题,向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发出包括对所生产食品安全负责、积极接受并配合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内容的公开倡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就督促企業落实主体责任进行发言。

近年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通过“一个意见、一项规定、一套表格、一个体系、一个平台”来推动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食品生产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持续改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全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监督抽考覆盖率、合格率、食品安全自查率和自查报告率均达到100%,位居全国首位。

一个意见

“一个意见”是指《关于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要求江苏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从“六个一”着手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即“组建一张食品安全管理网络、健全一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一个分类培训标准、建立一套自查报告规范、确定一套抽查考核题库、完善一项监督抽查机制”,清晰明确地指出了推进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途径。

一项规定

“一项规定”是指《江苏省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定(试行)》(下称《规定》),该《规定》系统梳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中有关主体责任的条款,并将之整合形成体系,针对部分主体责任要求在操作层面上进行了明确细化,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制度化。

一套表格

“一套表格”是指《江苏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表》、《江苏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表》及自查情况报告表格。该表格根据普通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三类产品生产企业的自查条款和自查报告格式,规范有序地明确了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安全自查的内容。

一个体系

“一个体系”是指“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第三方风险隐患排查”体系。该体系是江苏省食品生产多年监管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明确“日常监督检查为基础、飞行检查为重点、体系检查为补充、第三方风险隐患排查为提升”的定位,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监管资源来督促全省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一个平台

“一个平台”是指全省食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该平台包含江苏省食品生产许可系统、江苏省食品生产监督检查系统、江苏省食品生产经营电子追溯系统和江苏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省食品生产监管数据统一分析利用,快速高效地达到了监管精准化目标。

顾绍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江苏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并围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阐述了食品生产企业履行好主体责任的理由,探讨了监管部门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工作思路转变的方向。

王越在讲话中强调,一是要充分认识落实主体责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企业要抓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过程管控、培训考核和食品安全自查等工作。三是各级监管部门要不断提升监督检查效能,扎实推进重点食品安全整治,强化处罚和信用惩戒手段应用,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实施先进质量认证体系,大力促进全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要发挥好行业协会、消费者、媒体等社会各界代表作用,推动食品安全共建共享格局的实现。

本次会议是推进市场监管总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行动”要求的具体体现,通过履责报告、公开承诺等形式,“晒”出了企业的责任,“亮”出了企业的承诺,推动食品生产企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江苏省代表性食品生产企业、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参加会议。附:《江苏省食品生产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公开承诺书》全文

一、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关键所在。要带领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严格落实《江苏省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定(试行)》,切实担负起食品质量安全领导责任。

二、严格落实原辅材料进厂查验。对原辅材料供应商开展评价,严格按照购进批次进行索证索票。查验合格的原辅材料按相关规范要求存放在满足贮存条件的库房,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与合格品分开放置并明显标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误用,并及时做好有关处理和记录。

三、严格落实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加强过程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各类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规定,确定生产关键控制点,制定工艺作业指导书,并实施控制要求,做好记录。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控制要求的,应当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

四、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加强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生产环境卫生的检验检测,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妥善保存检验记录,做好留样工作。

五、加强食品安全自查。按照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开展常规自查和专项自查。对照《江苏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表》和《江苏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表》,对企业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按时向属地监管部门提交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六、加强标签标识规范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真实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不做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七、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根据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和实施年度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计划。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

八、加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食盐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发现缺陷产品及时召回,依法赔偿损失,并承担相应责任。

作者:方方

第2篇:云南财经大学:用责任汇聚力量 用行动兑现承诺

云南财经大学担负着文山州马关县坡脚镇和曲靖市宣威市的精准扶贫的“挂包帮”任务。学校党委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用责任汇聚力量,用行动兑现承诺,奋力推进各项扶贫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勇于担当抓扶贫。学校先后召开4次党委会专题研究。主要领导15次带队深入坡脚镇马额村进行全覆盖走访,完成了229个挂包户、困难群众938人的遍访和回访工作。会同马关县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2016、2017年年度的脱贫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工作推进会30余次,派出扶贫工作队3批次、23人;组织中层干部510人次专访慰问;组织140余名专家教授等开展扶贫项目考察调研17次、形成专题报告14份。

二是精准施策抓扶贫。抓项目扶贫,协调资金9 320万元,解决8 000余户危房改造和整体搬迁,提供了30多种房屋参考户型。积极筹资31.6万元,在20个村小组安装路灯80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每户补助5 000元,危房改造每户补助3 000元。修建入村道路和沟渠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抓产业扶贫,扶持资金120余万元,用于肉牛养牛、苦参种植、苗族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旅游村寨开发等产业扶持项目。抓教育扶贫,开展“三个课堂”活动,即开展好“四点钟课堂”,驻村工作队成员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组织开展课外作业辅导、文体活动;开展好“云财扶贫课堂”,驻村工作队成员通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种植养殖培训等引导当地百姓知晓国家最新政策,不斷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开展好“云财移动课堂”,学校组织各级各类人员来校培训2批、近300人次,邀请专家到当地开展培训400余人次。

三是立德树人抓扶贫。把扶贫工作作为推动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实际工作素质能力重要途径,218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扶贫工作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各环节有机衔接。由杨子生教授率领80余名师生组成的团队,认真开展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重视,学校荣获国家扶贫开发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全国只有5家先进集体),杨子生及其研究生杨诗琴荣获国家扶贫开发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奖(全国只有5名先进个人)。派出设计艺术学院骨干师生团队,组成“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设计小组常驻以傣族为主的马关县坡脚镇小马固新寨村,承担了搬迁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为当地政府做好民族旅游示范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扶持当地创业青年建立网上“农村淘宝”,实现产值2万余元。与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2016年暑期组织70名师生赴马关县坡脚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慰问,今年暑期组织了1 242名学生参与杨子生教授主持的第三脱评估调查,实现了对寻甸县13个乡镇、10万余户农户的全覆盖,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展现才干。

四是联系共建抓扶贫。投入资金 40万元,建设村级支部活动场所。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与挂联点联合开展“三会一课”。学校4个党支部与马额村4个党支部共同开展“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与此同时,投入专项资金22万元,捐赠党建书籍500余册。

五是营造氛围抓扶贫。印发《转走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手册。及时采集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数据和图像,完善贫困户档案。适时调整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关系。编印工作简报61期。开设了 “云财驻村工作队”的微信公众号,发布91条信息公告。

二、阶段性成效

一是扶贫项目有效推进。2016年组织实施的11个帮扶项目,已经全面完成5项。2017年将继续推进落实危房改造、新寨旅游、苗族文化传承等项目,新增道路沟渠建设、肉牛养殖、太阳能路灯建设、基层干部素质提升、苦参种植等帮扶项目。

二是脱贫出列有效推进。学校挂钩229户贫困户中已有177户贫困户脱贫出列。

三是扶贫扶智有效推进。使贫困人员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脱贫的信心,掌握了脱贫致富的基本方法技能,对一些当地有待开发利用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有了新认识和思路。

四是党建扶贫有效推进。协助村党组织在组织覆盖、党员队伍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有了积极探索。学校驻村扶贫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在2017年文山州脱贫攻坚先进评选表彰活动中荣获“扶贫先进党组织”称号。

第3篇:马克思主义立场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承诺

摘要: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社会主义事业对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承诺体现着这一立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与社会主义政治承诺的统一,须明确或解决三个问题:从理论前提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体现的是社会发展规律;从价值目标上,社会主义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应扩大普通劳动者的权益;从战略思路上,社会主义事业需逐步把坚持公有制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精神生产领域,把坚持共同富裕目标从劳动力使用领域扩展到劳动力生产领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承诺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对市场经济的选择迅速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同时,与此伴生的贫富分化现象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社会主义是把“无产阶级解放”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如何在“部分先富”的条件下稳步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事业兑现这一政治承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需要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意义,重新确认无产阶级解放的客观过程,合理判断现时代条件下“共同富裕”的实践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与人类解放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凡思想家皆有立场问题。立场不仅决定了主体看问题的角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思考方向和对相关信息取舍的尺度。立场是思想的第一个信息,也是最基本的信息。主体间的差别决定了不同主体选择的不同,虽然这种选择在事物进一步发展中往往被证明具有某种片面性,但舍此却无法选择。从本质上说,正确的选择是能够体现事物客观发展趋势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是达到全面——如果把全面理解为对象性质的确定性的话——的唯一途径。它虽然是从静止或孤立意义上判断对象,但却确定对象已具备了全面性。逻辑通常在这种时候才能派上用场,才能在确定性存在的一步步展开中得出有助于实践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是因为无产阶级解放能够解决现实社会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封建制度刚刚完成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阶段。18世纪启蒙主义理论家针对封建主义弊端提出资本主义将体现“自由、平等、博爱”原则,但新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出现了经济危机,导致阶级斗争激化。空想理论家提出“公有制社会”药方救世,但苦于找不到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正确途径。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正是带着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成为社会主义者,并开始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的。他们通过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阶级斗争发现了无产阶级,通过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找到了从政治上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途径。这样,马克思主义不仅承接了启蒙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遗产,而且成功地破解了他们留下的难题,使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具备了实现的逻辑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成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要理解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首先需要把社会发展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进而需要把生产力发展归结为生产资料的发展。生产资料技术水平的变化,就是马克思所谓“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与上述原则一致,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解放的期待在大机器生产方式中得到了展示:大机器生产不仅解决了社会生产力的效率问题,而且因淡化了劳动者之间的能力差别解决了生产关系中的公平问题。马克思之所以提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就是强调消灭阶级需要人类生产具备特定水平。大机器生产方式由于即使推翻资本主义成为需要,又使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可能,显然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至此,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所有基本问题都已经有了答案。

这意味着,生产资料实际上成为解读唯物史观的密码:一方面,生产资料的技术水平成为人类历史文化集大成者,是积淀科学技术的载体;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关系的性质。而正是这样一种既决定生产力又决定生产关系的东西,具有典型的物质形态:人类既创造了它,又不得不受它的支配;它源于人类又高于人类;它在历史中形成又决定着历史。可以说,生产资料在整个唯物史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理解这个宏大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

与此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实际上成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标志。马克思让大机器生产方式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所代表的庞大生产力已经为私有制生产关系容纳不下——经济危机就是证据;另一方面,它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将为理想社会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问题在于,历史进程大大超出了理论预测: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前,无产阶级自身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同时认为无产阶级解放就是全人类解放,所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也是人类立场。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本来意义的无产阶级是指第二产业领域的雇佣劳动者:他们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处在社会的底层,是社会存在剥削、压迫乃至不平等现象的最后标志。它的解放是人类实现完全平等的标志。反过来说,只要社会还存在不平等的阶级、群体或集团,无产阶级解放就没有完成。由此衍生了无产阶级概念的广义理解,它泛指社会中所有处在弱势地位的阶级、阶层或分工集团。

在当代,随着第一、二产业的萎缩,社会分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很难再用传统无产阶级概念来指称社会的底层阶级了。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条件下,物质生产资料的“有”、“无”不再是决定利益地位的唯一要素;另一方面,即便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产”的概念也不仅是指物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更是指其使用权。无产阶级的衍生概念应该能够反映现时代的弱势群体情况,它可以是以体力支出为主的工人、农民,也可以是指以简单脑力劳动支出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

无产阶级概念的演化涉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作用的评价:如果只承认无产阶级概念的本义,只能把目光局限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如果同时承认无产阶级概念的衍生解释,则可以把目光拓展到资本主义的当代。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既是捍卫无产阶级利益的学说,又是主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学说,它是通过后者来实现前者的。

马克思主义需要捍卫无产阶级利益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引起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命运的原因,无产阶级命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果,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和

捍卫无产阶级利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针对的是同一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不应孤立认识马克思主义立场选择的理论价值,而应该从它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去予以判断。如果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抓住了社会运行中强者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抓住的虽是弱者却认为他马上就要变成强者——无产阶级革命将改变一切——的作用。当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变化,进而无产阶级命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实际上表达了对弱势群体命运的关注,这种关注具有厚重的人文背景,是人类进入文明史以来一直坚持的发展趋势。

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的现阶段,客观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关系组织原则,即以平等性为主原则和以层级性为主的原则。

所谓平等性原则是指:在社会生产关系中,任何一种生产岗位都是需要的,都构成了社会总劳动的必要环节;这些岗位之间无法彼此替代,其平等性就是对社会分工中不同岗位共同具有的这种不可或缺性的承认。显然,分工岗位的平等性派生出了劳动者之间的平等性。人们为了稳定和巩固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必须坚持这种平等性原则,并在实际的利益分配中体现出来,否则就影响到人类整体的发展。

所谓层级性原则是指:在社会生产关系中,不同生产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需要的能力不同,客观上呈现为不等同的层次(就管理关系的科层而言)和级别(就能力水平的等级而言):有的是管理者,有的被管理者;有的是体力劳动,有的是脑力劳动;有的岗位需要复杂技能,需要较长时间训练和较高成本投入,有的岗位只用简单技能,只需较短时间培训和较少成本投入。其层级性就是社会分工中的这种差异性。分工岗位的层级性派生出了劳动者之间的层级性。为了激励劳动者各尽所能,必须在实际的利益分配中体现这种层级性原则,否则就会影响到社会生产的发展。

不难看出,无论平等性还是层级性,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然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也存在着以层级性趋势为主向以平等性趋势为主的转化。层级性形成的生存压力,迫使人们为了上升至新的层级或保住现有层级而努力。这种需求随着人类社会财富的逐步积累,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满足:不同层级之间的能力差别将日益缩小,人们实现平等性的条件将越来越具备。

这种矛盾运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人们对这种矛盾运动的认识,通常不在于用一种趋势否定另一种趋势,而在于准确判断二者的主辅关系,在于及时发现这种主辅关系互换位置的时机。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表明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人类进步思想史的传统,即通过提升弱者的地位来推动人类整体的进步;它迫使强者必须不断开拓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依靠压制弱者去保持优越的社会地位。

二、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对弱势群体利益的承诺

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站在弱势群体立场只做道德化解释,即不能归结为一种善良愿望或某种同情心,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所逐渐廓清出来的规律性选择。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在所有自然力中,只有人能够利用其它自然力因而成为最强大的自然力;人与人的合作就成为人对自然力利用的最高形式。就此而言,弱势群体仍然属于所有自然力中最容易开发的资源,对其扶助能够壮大人类整体实力,提高其作为一个生命物种面对自然界的能力。

然而,人际合作需要条件。从历史进程看,人们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组织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愿望,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发展水平。

一般说来,人类组织化程度取决于:形成普遍理解的共同利益目标——不仅需要历史文化的某种认同,而且能够展示为现实发展的产业结构方式;形成普遍认同的管理原则及能力——即保证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具备形成上述格局的基础条件,例如,共同的民族背景、文化和心理条件——这是保持较低管理成本的需要。

显然,三项基本条件都在不断变化,一方面,人类所能形成的社会关系规模,或者更准确些说,所能真正进入的社会关系,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人类共同体内部对弱势群体所能关注的范围和程度,在不同时期同样是不同的。

其二,在所有生命物种之中,只有人类才能构成对自身的真正威胁,因为人是唯一通过外部文化积累优化自身生命存在因而取得加速度发展能力的物种,也是唯一可能由于内部对抗导致自身安全问题的物种。人类对弱势群体的扶助能够消解内部对抗,提高自身生命安全的系数。

迄今为止,人类内部竞争始终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途径,它客观上形成了以利益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利益差距有多大,推动就有多大。但是,制约这种方式的滥用同样是一种客观需要。

首先,人类内部竞争是一种能力对抗,其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成本考量。到目前为止,人类采取了暴力——经济力——信息力三种对抗方式。

暴力方式表现为消灭人身存在或限制人身自由。人类早期由于匮乏状态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往往采取这种方式。但是,该方式往往激起同样的暴力回应。双方一旦进入兵连祸接的胶着状态,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事实上,这种方式虽然人类至今仍在采用,但却越来越少;因为,人类越发展,这种方式的成本就越高。

经济力方式通常是以产品价值量来显示劳动者的能力水平。从本质上说,这种方式使人类内部的大比拼避免了身体接触,要比暴力方式文明多了。它更经典地体现了人类生命活动的智力特点。

信息力方式是指精神产品对人类生命过程发挥积极影响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淡化了人类内部竞争的含义:一方面,精神产品本质上不具有使用上的排他性;另一方面,不同信息的组合及选择往往不具备可比性。人类发展到这个阶段,也会逐步接受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

其次,人类内部对抗归根结底是利益对抗,与资源匮乏状态有关。一旦资源丰裕程度得到发展,有可能不再需要这种对抗方式。从逻辑上说,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资源匮乏现象,但精神资源所具有的无限性则可能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马克思不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而且是依靠无产阶级的。在他看来,无产阶级革命将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运用这个专政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再实现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至此,大机器所具备的强大生产力将得到充分利用,人们从此告别匮乏状态,理想社会得以实现。马克思解放无产阶级的蓝图是:只要人类走出温饱线的束缚,就可以提出社会平等问题;而蒸汽机生产方式提供了达到这一点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天然是理论的。因为它是在描绘一种经历了过程之后的前景。问题在于,如果把这个过程理解成很长,变成了需要经历数代人甚至更长岁月才能实现的理想,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更好地解决自身的严谨性问题。如果若干代活着的人都不能看到他们为之奋斗的成果,要坚持这种理

想,除了虔诚的信仰可以办到之外,剩下的就是高尚的道德要求了。这种格局客观上使社会主义实践变成了一种道德化运动。在这方面,列宁、毛泽东不由自主地把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向道德化方向转移,应该说不是偶然的。

至于马克思,他对社会主义的立即实现抱有乐观态度,没有认为若干代人做出自己的牺牲只能实现自己根本看不到的目标。让社会主义变得难以理解的是以后发生的事:社会主义没有如所期待的那样发生在先进国家,而是在落后国家出现,这为人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拉长社会主义实现的时间提供了条件,从那时起,社会主义变成了一个遥远的目标,并且,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这个目标更加遥遥无期了。可虑的是,这为一些人解释并接受社会主义的不美好提供了口实。反正将来是美好的,现在不美好是达到将来美好必须付出的代价。一些社会主义者心安理得地对自己承诺要维护的劳动者的利益麻木不仁。

然而,社会主义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它必须是现实的。这是自由主义挑战社会主义所引发的启迪。人们在现代资本主义不断提升的物质利益冲击下,已经无法像昔日那样用旧社会的残酷来映衬新社会的合理,新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具有现实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生命价值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要求一代人为另一代人做出牺牲。把这个事情搞复杂的不是马克思,而是后人照搬马克思,把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看做另类,强调原创理论才具有合法性,因此,让未来承载了实现平等的重担,而听任现实中各种不平等的存在。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现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来积累财富,但政治权力必须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民生大计上,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负责,要为每一场灾害、每一次疾病、每一间危房、每一天饥饿、每一回寒冷牵挂。

为此,政治家必须对弱势群体有一个明确的承诺。因为,只有他们才最关心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现问题。他们是真正需要从社会主义理念中受惠的人。有能力的社会成员不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可以成为竞争中的取胜者,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利益。但其他的社会成员则不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会影响到他们的命运。

社会主义站在弱势群体利益立场上具有客观可能性:一方面,它通过市场经济准备了自身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通过改造市场经济体现自己的发展目标。现代知识经济展示了一种可能性:人类已经有可能在不损失或少损失既得利益前提下帮助他人,即通过复制先进思想方式提升人们的劳动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弱势群体的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跳出资本主义市场文化的框架,拷问它关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绝对性;还必须跳出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的视野,使劳动问题的研究从活劳动与死劳动领域过渡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领域。

从根本上说,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在于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只能通过发展才能实现。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条件下,赢得发展需要张扬脑力劳动作用。一方面,不能同意资本主义把竞争失败完全归咎为个人不努力,从而独享发展好处的做法;另一方面,也不能同意传统社会主义完全无视脑力劳动者主导作用,以牺牲其利益换取社会平等的做法。这里需要强调三点:

在现实考量中,肯定脑力劳动总是高于、强于体力劳动的劳动方式,它是剩余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对其利益上的激励将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在历史考量中,肯定体力劳动一直是脑力劳动的支撑,是它决定着后者的发展规模及水平,就劳动关系而言,体力劳动者付出了代价和牺牲,脑力劳动者应该做出一定的补偿。

在发展展望上,肯定帮助体力劳动者正在成为人类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在当代,人类对资源的使用正在从物质形态转移到精神形态,开发精神生产资源的成本越来越低廉。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马克思的判断中,无产阶级是自己解放自己,这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无产阶级需要解放自己——因为它的社会处境悲惨,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必须通过解放自己来改变现状;其次,无产阶级能够解放自己——如果它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公有制,就能做到这一点。现在,需要使无产阶级从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但这样一来,无产阶级就不能仅仅是自己解放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被解放的。这仍然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无产阶级需要解放——因为它的社会地位低下,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其次,社会需要解放无产阶级来发展自身,它需要运用不断加大的资源投入促使这部分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历史已经“成熟”到了这个时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而且可能通过无产阶级解放来实现。

当然,理论的全部任务在于说明这种“成熟”,就像当年马克思通过蒸汽机技术说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已经成熟一样。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客观上使教育成为基础性生产力;而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将历史性地改变无产阶级的面貌和地位。这意味着,第一,人类是以智力为先导来发展自身的,一部历史,就是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发展乃至最终取代体力劳动的历史;第二,历史上形成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对立,与特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人类此时还没有能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相同的发展条件,主要是受教育条件,只能运用竞争方式把这种条件提供给胜利者。 社会主义承担更新人类生产方式任务具有历史必然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

其一,人类对理性的依赖使其发展方式总是体现出某种超前特点——人们先是从逻辑上认识了某种趋势,然后依据这种认识调整现实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运动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能够在资本主义初期出现就是证据。而正是社会主义的存在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使资本主义不得不带有社会主义的影响和痕迹。但是,社会主义要完全取代资本主义,一方面只能是在后者的全部潜力发挥出来之后,包括它尽可能地吸纳了前者的长处;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在社会主义证明了自己是更好的生产方式之后,这往往需要它吸取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

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密切:它们在相互矛盾中的共生共存,客观上构成了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式;双方将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而资本主义最终向社会主义的转化,将使人类进入对双方实现超越的共产主义。

其二,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关注与承诺,规定了它理性努力的基本方向。从历史上看,它是依靠无产阶级的支持才发展起来的。这既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社会主义一旦脱离了对无产阶级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就无法与资本主义划清界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是第一个发现教育对无产阶级解放的价值的,虽然资本主义在实践中已经沿着这个方向走出很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将是对教育机制的自觉运用。而一旦它开始自

觉运用教育机制,就会逐步形成对市场体制的改造。

换句话说,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将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教育。社会主义将通过动员国家资源营造出一种更大规模的教育。它不仅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也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二是市场。市场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竞争区别人们的能力,通过利益差别来激励各尽所能。其前提是人们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别且不能各尽其力。而一旦这种能力差别及其相应的人生观差别被缩小,竞争的烈度就会大大减小,市场方式就将被扬弃。

就此而言,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的主张是有道理的,但不应该是而且越来越不应该是仅仅坚持物质生产资料公有制,需要的则是向坚持精神生产资料公有制方向发展k前者是对有形资产的剥夺,是财产权益的易手问题,需要通过暴力手段才能实现,往往以牺牲劳动生产率为代价;后者是对无形资产的共享,是财产权益的扩展问题,需要一定意识形态的背景,往往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以特定性质生产关系为标志,因而需要一定水平生产力为基础,但这一生产力正在呈现出精神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意味着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发展,这是无限的努力目标;精神生产力以社会关系为形式,一旦人类获得整体一致性,其精神生产关系就将达到最优化,理想社会目标就实现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仅是物质生产方式意义上的比较,更应该是人口生产方式意义上的比较。人口生产包括自然性质的生命生产和文化性质的能力生产。资本主义认为,人们存在自然不同,运用竞争方式彰显这种不同将形成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因此,不把人口生产关系平等作为目标;社会主义认为,人类需要文化平等,不断提供促进文化平等的条件将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主动运用教育方式促进人口生产关系平等。

关键问题是:第一,实现人际关系的平等归根结底体现在主体之间发展水平的接近上,而不是体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上。第二,主体之间发展水平的接近,一方面需要社会接受每一种能力素质,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提供给它们平等的开发条件,而这只有在社会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办到。第三,社会要提升积累财富的水平必须运用市场方式推动人们各尽所能。

事实上,市场体制是按照劳动能力分配的,既是按照劳动能力分配生产条件,又是按照劳动能力分配消费条件。前者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运用,后者则使这一过程具备了主体动力。这个判断要求重新解释剥削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所谓剥削,实际上是劳动能力强者对弱者的平等权利的剥夺。这种剥夺的合理性在于它使资源的配置与人们的能力状况是大体一致的,因而促进了人类整体的进步,其不合理性在于它使消费条件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弱者的发展。要从整体上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一个历史时机。马克思指出了存在着这么一个历史时机,尽管他过早地宣布了它的到来。

人类能否在个体差别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平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为,个体之间的差别是天生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消除它们。所以,人类根本无法奢望彼此之间的平等状态。社会主义则认为,所谓平等,主要是权利平等,而只要能够做到义务平等,就能够体现权利平等。两种意识形态都不认为可以实现绝对的平等。但资本主义干脆不承认社会平等的可能性;社会主义则主张可以实现自由意义上的平等。

对个人之间差别的认识可以形成两个基本判断:第一,这种差别导致了人们物质需要的多样性,增加了思想意识上的分歧,形成在统一社会关系方面的难度。第二,这种差别扩大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范围,发展了他们多种领域的能力,在整体上增强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能力。

显然,人际差别的客观存在具有正反两种含义:一是阻碍人类发展的,一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在现实中。两种趋势交互作用,形成另外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人类社会包容个人差别的能力越强,社会关系的规模越大。第二,人类社会关系的规模越大,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能力越强。

如果说,社会关系的规模是人类进步的外在标志,那么,与自然界关系能力的增强就是内在标志。而推动二者的起点则是社会对个人差别的包容。

所谓社会对个人差别的包容问题实际上是指个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条件问题。个人之间既存在先天的自然差别,又存在后天的社会差别,双方都会与个人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在一定意义上,个人对他人的需要归根结底是对他人能力的一种需要,而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交换关系。这种“交换”不一定是商品交换,可以不等价,可以不同时,还可以不同质。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是各方都拿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从历史趋势看,人类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合力。人的理性发展不断宣示新的共同利益,把越来越多的人整合在一起。这同时意味着,在特定阶段人类能够整合的利益范围是一定的,即所包容个人利益差别的能力是一定的,因而人所能形成的社会关系规模也是一定的。人类能力越强,整合的利益范围就越大,包容的个人差别也越多,社会关系的规模也越大。

正因为如此,真正的社会平等只能以此为前提,即所有的理想社会建构只能是运用某种方式包容这种差别。这就决定了所谓社会平等,实际是讲在差别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地位平等。这种平等是指平等地享受生命过程的权利,即每个人都拥有按照自身的需要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取得相关消费品的平等权利。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缺乏远见。它不认为社会关系可以超越个人差别这一关。它不懂得,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越来越承认个人差别的合理性,通过个人自由来体现社会平等。

社会主义原创理论的失误在于它把问题简单化了。认为可以通过外在的条件改变就能够创造出社会平等的局面。它的眼界不过是满足既定消费条件下的各取所需——显然,温饱标准被理想化了。

马克思从逻辑上预料到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人们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并且敏锐地察觉到应该通过改变无产阶级的命运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人来体现这一目标。但他却没有找到如何使无产阶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人的真正途径。他误认为,可以单纯通过政治革命的方式来改变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然后运用平等地实行劳动分工的办法来进一步改变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进而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条件下,取得使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上述逻辑过程中,马克思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现实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分工,已经对劳动能力产生了特定的要求,因此,人们无法平等地实现分工领域的自由转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一度运用了强行转移分工的方式,即让知识分子从事体力劳动,让工人农民管理上层建筑,结果付出了破坏社会生产力的代价。而只要社会分工地位无法改变,人们的经济地位就不能平等,一旦经济地位出现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就是空话。

马克思忽略了社会分工岗位对劳动能力的依附性,客观原因主要是:在马克思时代,脑力劳动刚刚开始进入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人们对脑力劳动在发展物质生产方面正在显现的主导作用还缺乏历史的参照,更不可能获得脑力劳动才是人类劳动的本质体现的判断。人们的理性认识往往是以事实为根据的。而上述事实大大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同时,马克思所看到的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不过是人类历史上常常可以看到的弱势群体在受到巨大压迫时对强势群体的抵抗,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其历史进步作用在于迫使失衡的利益关系重新恢复平衡,使相关利益群体的社会合作能够继续下去。但是,如果认为这种性质的阶级斗争就是历史进步本身的基本动力,则有失客观。

当然,事情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马克思对历史规律的误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现象:人类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具有某种随机色彩,它构成了在总体方向上的某种跳跃、回流、盘旋,是人们主观对客观把握的一般途径。正因为如此,这种误读包含着巨大的历史感,隐藏有重要的信息,推动着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运动之所以历经百年不止,并能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原因盖出于此。

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关注就是其重大历史感的证据。人们对自身弱势部分命运的关注,虽然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但往往是从道德方面提出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把这种局面的改变同人类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启迪了人们,使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展示永久消除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前景。

可以断言,迄今为止,无产阶级和它试图代表的人类都没有达到可以获得解放的发展水平,人类仍然需要在以不平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关系中走很长的路。社会主义必须通过改革沉下心来发展这个条件,并率先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促进社会平等的机制。中国社会主义依靠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的支持夺得政权,它不能转而不顾他们的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和谐社会目标,是理想社会的现实化,是兑现社会主义事业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承诺,也是超越资本主义市场模式的开始。

(责任编辑 辛世俊)

作者:余金成 马武刚

第4篇: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SA8000社会责任承诺书

莆田市东南纸业工贸有限公司:

本公司作为贵公司的供方,向贵司就履行社会责任标准作出以下承诺:

(一)遵守社会责任标准的所有规定及当地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

l)禁止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不接受任何使用童工或强迫劳动的供应商或分包商。

2)尊重工人自由,禁止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

3)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4)推动劳资合作,尊重员工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5)提供平等和公平的工作环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

6)尊重员工的基本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的侮辱人格的行为。

7)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8)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至少满足工人的基本需要和最低工资标准。

9)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坚持并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10)及时、完整地向公司通报与其它供应商、分包商及下级供应商所发生的任何相关业

务关系

(二)接受社会责任的现场审核检查。并积极配合,真实完整提供所需审核之信息;

(三)及时对违反社会责任标准的任何不符合事项采取纠正和补救行动;

供方公司名/盖章: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XXXXX: 本公司作为贵公司的供方,向贵司就履行社会责任标准作出以下承诺:

(一)遵守社会责任标准的所有规定及当地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

l)禁止使用童工和强迫劳动,不接受任何使用童工或强迫劳动的供应商或分包商。 2)尊重工人自由,禁止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

3)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4)推动劳资合作,尊重员工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5)提供平等和公平的工作环境,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 6)尊重员工的基本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的侮辱人格的行为。 7)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8)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至少满足工人的基本需要和最低工资标准。 9)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坚持并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10)及时、完整地向公司通报与其它供应商、分包商及下级供应商所发生的任何相关业务关系

(二)接受社会责任的现场审核检查。并积极配合,真实完整提供所需审核之信息;

(三)及时对违反社会责任标准的任何不符合事项采取纠正和补救行动;

供方公司名/盖章: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第6篇: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XXXX有限公司

作為XXXX公司之供應商,我們承諾在制造產品過程中將持續遵守勞動法律法規以及下列各項SA8000:2008社會責任標准之要求:

職業健康安全我們向所有員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並遵守關於工作條件的法律法規。 員工待遇和權利無論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我們相信所有的雇佣的條件和前提都應當以個人能力而獲得工作,不因性別、信仰等原因而區別對待。

懲戒性措施 我們對所有人員予以尊嚴及尊重,不以粗暴、非人道的方式對待工人,包括精神或肉體脅迫及言語侮辱。

童工我們不接受工人的年齡小於16歲。留意所有關於允許未成年人從事工作的法規要求,包括(但不僅限於)那些工作時間、工資、最低教育和工作條件。

強迫勞動我們不接受強迫工人勞動,以及任何形式的非自愿勞動,無論是直接或間接地。(包括使用抵債勞工及監獄勞工)

工作時間和報酬工人必須得到達到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要求,或者工資達到本地的行業標准。必須向所有工人提供最低工資,不能有任何不公平、不合理的扣減。必須保証員工在七天之內休息一天。

加班和報酬員工每周工作時間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間,而且必須足額獲得報酬。

歧視 禁止任何形式的性脅迫、威脅、淩辱或剝削性質的行爲,不因員工的種族、社會等級、國籍、宗教、殘疾、性別、性別取向、或年齡等方面的不同而採取歧視行爲,不干涉員工在上述方面的信條、規範和特定的權利。不將孕檢做為錄用女工的條件。

職業道德禁止供應商及與我司有業務接觸人員提供、索要、收受禮品、現金、回扣、小費、娛樂等。或有任何類示不正當利益關係行為,請立即至電我司投訴電話XXXXXXXX或電郵XXX@XXX.com.,我們保證你的投訴中涉及的所有信息均將處於嚴格保密狀態。

我們同意XXXX公司或(及)委任外間機構對我們進行定期評審。同意他們進入我們的工廠,並提供全面的員工訪談、記錄和檢查設備接受評估是否符合這些標准。對於目前暫未達到的某些要求,我們將解釋原因及盡快制定整改計劃,持續改善我公司的社會責任績效。

供應商代表:

日 期:

第7篇: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电器有限公司

供应商/分包商遵守和不断改进社会责任承诺书

致:

根据客户的要求,本公司将按照ETI的有关社会责任的要求进行工厂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符合并达到ETI的要求,我公司将也同时要求公司的供应商逐步符合ETI的要求,公司将每年一次对相关工厂进行社会责任相关内容的检查,并督促其进行改进,对严重违背社会责任要求又没有任何改善计划行动的工厂,根据客户要求将逐步淘汰。为此,我们要求贵工厂对我公司做出承诺:

1.不可使用强制劳动力、受关押劳动力和不情愿的犯人劳动力。雇员不应该被要求交纳抵押金或把他们的身份证件交给雇主,在给出合理的预先通知之后,雇员可以自由地离开其雇主。

2.不得限制雇员加入或组成自己选择的工会的权利和进行集体劳资谈判的权利。

3.要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并要考虑到该行业的普遍常识和任何特殊危险性。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由于工作引起的的、与工作有关的或在工作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及损害健康事件的发生。尽可能而又实际地减少工作环境中固有的各种危险因素。应对雇员进行定期的和有记录的健康和安全培训,这种培训对于新的和改换工种的雇员要重复进行。

4.任何情况不能使用童工,对误用的童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5.每个标准工资周所付的工资和福利,至少要达到国家的法定标准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以高者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所付工资总应足够满足基本需求并提供一些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

6.工作时间必须尽可能符合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的标准,以对雇员提供较强保护者为准。

7.在雇佣、补偿、培训、提升、辞退或退休方面,对任何人都不能因其种族、社会地位、国籍、信仰、年龄、残疾、性别、婚姻状况、性观念、所属工会和所属政党进行歧视。

8.在尽可能的程度上,所进行的工作必须以按国家法律和常规所建立的、被正式承认的雇佣关系为基础。

9.禁止使用人身虐待或体罚、或以人身虐待相威胁、性骚扰或其他骚扰以及恶语或其他形式的恐吓。

10. 相关业务如有再次供应,应及时通知本公司并做相应的控制。

贵公司如果同意以上承诺并接受我公司的检查和监督,并按照要求不断改进,请在以下位置签名盖章。

公司名称:

签名:

盖章:

日期:

第8篇: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浙江盟迪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致:浙江盟迪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企业将自觉履行浙江盟迪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们郑重承诺:

1.适用法律

所有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最低要求、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公约及其它更高要求的相关强制规定,公司均严格遵守。

2.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权利

在满足当地法规的情况下,公司尊重所有雇员自由组建和参加工会及集体谈判之权利。

3.歧视

在涉及聘用、薪酬、培训机会、升迁、解职或退休等事项上,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基于种族、社会等级、国籍、宗教、身体残疾病、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政治归属或年龄等歧视。

4.工资报酬

公司应保证在一标准工作月内所付工资至少达到法定或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并能满足员工

基本需要,以及提供一些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并应保证不因任何惩戒目的而扣减工资。

5.工作时间

公司应遵守当地法律及行业标准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确保每个雇员在连续工作六天后,至少有一天休息时间,所有加班工作必须是自愿。

6.工作场所卫生与安全

公司能保障提供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生活场所,并确保所有雇员能接受健康

浙江盟迪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方面的培训。

7.不雇用童工

公司不得雇用未满当地法规的童工或未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之年龄者。

8.禁止强迫性劳动与惩戒性措施

公司不得强迫雇员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

9.环境安全

公司遵守国家及当地所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0. 管理体系

公司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社会责任行为守则完全执行,并定期检讨遵守情况,向全体雇员进行公布,从而更好的达到及超越社会责任规定的要求。

承诺人:(供应商签名/盖章)

日期:日

第9篇:04-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XXX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分包商/供应商:

为了全面实施BSCI-(The Business Social Compliance Initiative)【倡议商界遵守社会责任组织】,我公司 现已推行BSCI管理体系,为配合我公司BSCI管理体系的顺利执行,敬请各供应商同时遵守BSCI管理体系的各 项要求,并签订以下承诺书。

分包商/供应商社会责任承诺书

供应商名称:责 任 人:地址:联系电话:

我谨代表本公司全体同仁向贵司承诺:

在所有业务领域里都实行精益求精的标准;

在所有运作中格守职业道德,勇于负责;

尊重所有个人的权利;

注重环保;

积极跟进并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责任、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及质量管理绩效。

作为社会中的责任团体,本公司会藉由各管理系统的导入,致力于承担相关BSCI的各项要求,并在公司政策和管理实务上严格达至下述各点:

1. 未达法定年龄劳工

严禁雇用或支持雇用童工。招工时,要求年满16周岁。无论工作地点内外,公司不可置儿童或青少年工人于危险、不安全或不健康的环境中。

2. 强迫劳工

禁止使用及不支持任何劳役或契约式劳工、体罚、监禁、暴力威胁;也不可要求员工在受雇之时交纳(押金)或存放身份证于公司。员工加班自愿,在工余活动自由。

3. 健康与安全

遵守相关法规要求,有效控制安全卫生风险,为员工提供一个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隐患。并确保其至少可合理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消防安全以及充足的照明和通风。公司保证所有的员工都接受定期和有记录的健康与安全训练,并为新进的和调职的员工重新进行培训。

4. 员工代表与结社

公司尊重员工个人权益。员工有组织工会、结社的自由以及集体谈判的权利。工会与员工代表不受歧视,并且在工作环境中能够接触工会的会员。

5. 歧视

XXX有限公司

公司在聘用、报酬、训练机会、升级、工作安排(包括加班)、解聘等事务上,是基于员工个人能力和工作岗位需要,决不从事或支持任何基于种族、社会阶级、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别取向、工会会员资格或政治关系的歧视行为。

6. 惩罚性措施

严禁从事或支持肉体上的惩罚、心理或生理上的压制和语言上的凌辱。在奖惩上,以精神和教育为主,物质手段为辅。

7. 工作时间

公司遵守适用法规下的合乎产业标准的工作时间。除在非常业务情况下,不许要求雇员的工作时间超过当地法律所允许的正常工作和加班时间限制,员工正常工作时间(周1到周5: 5天×8小时/天 = 40小时/周,周六算加班8小时,每周加班不超过12小时,每月累计加班不超过36小时,日加班不超过3小时,连续工作六天后至少有权休假一天(即周日均休息)。超出此范围须向上级劳动部门申请,获批准后方可实行。所有超时工作应付额外报酬。

8. 工资报酬

公平地向员工提供报酬和福利,清楚的列明工资、福利的构成,不低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正常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分别按150%、200%、300%标准工资支付报酬,且保证发薪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9. 设施

公司所有设施的有关操作人员,均需经过培训,有经过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与安全检查,有建立安全操作指引。

10. 消防与安全

公司有成立消防安全小组,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有建立消防与安全应急计划,提供足够的消防与安全器材,有清晰的消防逃生路线图,定期举办消防演习。

11. 福利

公司为员工提供干净卫生、安全的住宿环境与就餐环境,有处理紧急医护事故的能力。

特别说明:

1.本承诺书向全体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开,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希各供应商齐心协力,同共遵守。

2.本公司有权对各供应商/分包商进行不预先通知的检查,包括生产场所、宿舍、雇用事项的帐薄和记录以及同员工进行私人面谈,以确保本行为守则确实得到有效贯彻。各供应商/分包商需对实施上述管理系统或上述标准有承诺(如已通过有关认证的,需将证书影印件及有关手册资料提供给本公司;如正在或将要实施的,需以书面形式承诺遵守上述要求)。对违反有关要求的,要采取补救措施;对拒不改正或情况严重者,本公司将中止同其合作。

总 经 理:

公司印章:

上一篇:家庭读书主要事迹下一篇:大班科学活动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