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测试

2022-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升初测试

小升初语文顺利衔接教学研究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但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就学习内容而言,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难度加大、加深,就学生自身而言,步入初中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初中学习过程自主性逐渐凸显。另一个较为突出的差异来源于学习压力,初中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六年级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小升初语文衔接呢?

【关键词】语文;衔接;教学

對于学生而言,刚步入初中校园,对于全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都比较陌生。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喜欢语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兴趣高昂、积极性高。但进入初中后,因为语文学习内容增加、语文学习自主性要求提升以及较大的评价压力,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很多学生因为难以适应出现成绩下降,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与自信。对此初中教师也花费了大量精力来调整教学,但效果不佳,其根本是学生无法很快适应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学习差异。而我们作为小升初语文教师可以加强衔接教学工作,为学生适应初中学习节奏、方式方法打好基础,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教师减少帮扶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帮扶教育为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基础情况,做好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安排,标注重难点,反复讲解直至学生掌握,带领学生一起完成预习、课堂学习以及复习工作,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但步入初中后,初中教师更加注重整体教学安排,不会过度解读课本,预习复习工作也依靠学生独立完成,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开始无所适从。因此,我们作为小学六年级升学班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当下语文教学工作,还应该结合学生升学情况,预先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比如说,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做好预习工作,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查询生字词,找到课文中心思想、写作时间线以及作者背景等。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以往我的领读转变为由学生朗读,设置答疑环节,针对学生课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复习,针对自主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如此逐步减少帮扶教育,让学生来主导语文课堂,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自主学习过程。

二、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及习惯都比较简单,依赖于课堂学习以及我们讲解,初中语文学习难度加深、节奏较快,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更低,学生如果沿用小学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待我们的指导,缺乏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自学习惯,就会逐渐出现很多语文学习问题。作为小学升学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衔接教学中的重要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路上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能给当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积极影响,还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侧重于知识点的教学,还应该挖掘课本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发现语文课本中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步入初中后,语文的学习难度会加大,只有充满兴趣学生才能不断前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一直是难点,因为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与当下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沟通方式存在差异,且很难理解记忆,让很多小学生望而生畏。以《两小儿辩日》举例说明,文章写出了两个古代儿童善于思考,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勇敢表达自身想法,敢于挑战,不怕出错。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强调文章需要理解记忆,而应该带领学生以看故事书的心态来阅读文章,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展现文章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两小儿辩日的小故事,并在过程中渗透文章主旨,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能更加快速高效,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以后面对文言文学习时,不再一筹莫展,而能以阅读小故事的心态来完成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善于挖掘课本中的趣味性,才能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四、合理调整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我国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小学生都不存在升学压力,刚步入初中后,面临的较大升学压力让学生难以适应,刚步入校园的新奇感很快就會被巨大的升学压力所掩埋。初中生的考核评价相对严格,考核频次较高,刚步入初中校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学习问题不断。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还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整,做好承受升学压力与考核评价的心理准备。了解初一语文考核评价内容、考核方式以及频次,并融入六年级语文考核评价中,让学生提前适应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如此,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都应以赞扬鼓励为主,而初中教师在课堂上因为教学节奏紧凑,并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堂批评上,导致很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感觉到失落,觉得自己的努力不被认可,从而对语文课堂渐渐丧失兴趣。因此,作为小升初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教学工作不仅是围绕小学生展开,更要关注学生几个月后的初中学习生活,结合当下初一语文考核评价模式,合理调整评价手段以及考核评价频次,并引导学生积极应对转变,积极看待考核评价,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比如说,在教学习作《别了,语文课》时,我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将告别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讲解初中语文学习将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变化,让学生意识到我的教学评价转变将会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点,要求学生学会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与方法,积极做好自我调整。

五、结语

不仅如此,作为小学升学班教师除了要围绕六年级语文课本展开衔接教学工作,还应该积极与初中语文教师加强沟通,以听课的方式熟悉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方法等,从而进一步了解差异,为开展衔接教学做好准备,加强与初中语文教师的交流沟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衔接引导教学工作,不断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加大实践力度,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反思,为小升初语文延续性、统一性教学带来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丽娟.浅谈语文小升初衔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2).

[2]张敏.基于周记写作教学开展小升初语文课程衔接的实践及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7).

[3]姜海平.初中伊始切莫急 未雨绸缪应有时——小升初语文学科衔接教学中的一点看法和几点做法[J].青年教师,2015(02).

(责编 林 娟)

作者:邱崴

第2篇:农村小升初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学习要求变多,学习目标更新。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提前注意到学生的心理转换,把握好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多采用相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做好小升初语文学习的衔接工作,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学衔接;小升初;语文

一直以来,六年级和七年级的语文学习在内容、方式和要求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由于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小升初语文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异过大,严重阻碍了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的学习质量。小学语文学习是基础阶段,过渡到初中会进入到一个更为严格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及时来调整心态,安全度过适应期。在教育者眼里,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新的知识,需要在已学的知识上进行,旧知识会对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升初语文学习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适应模式的转变,巩固已学知识。本文对农村小升初语文学习提出了简单的看法。

一、小升初语文学习整体意识的衔接

(一)加强学习培训,树立整体意识

首先,语文教师要严格遵守课程标准,严格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学习思路。既要有明确目标,也要落实目标在不同阶段的实现,把中小学语文学习联系在一起。其次,农村资源有限,农村一线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应当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参与制定教育研究,和老师们交流意见,指导课题培训。而且,各学校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意见,可以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到优秀地区进行学习,吸取其宝贵经验。另外,学校要为老师提供学习机会,让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提升自己。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同时观看小学和初中这两种教学杂志,七年级语文教师也需要时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空闲时间相互交流经验,做好教学准备。

(二)掌握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

語文教师需要掌握中小学的整体学习目标,把零散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系统。语文教师需要抓住新课改的契机,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持续前进。小升初语文学习一定要严格遵守学习规律,根据知识的内在形式进行有序的处理,通过归纳总结建立有效的学习内容,衔接好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目标,把重点放在六年级和七年级的过渡上,建立整体目标。其次,小升初语文学习根据学生的层次划分了明确目标,把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实行各学年目标,在每个学年制定各学科在课堂上的具体上课方案,让语文学习循序渐进,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二、农村小升初语文教学方法

(一)领导重视,做到从头抓起

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升初语文学习的工作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经过研究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学校也要为老师提供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材,通过对语文教学理念的学习,高度强调小升初语文的重要性。为了顺利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一定要保证稳扎稳打,教学配合默契。在每个学期末定好下学期的目标,尤其是在初一阶段,可以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提前接触新生,让学生提前适应初中生活,也让老师熟悉学生情况。而且,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需要和初中老师配合,熟悉每年初中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二)深入了解,力求胸中有数

农村小升初语文教学模式的探析,要求语文教师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生源情况、管理差异、知识点分布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生源情况,学校一般实行的是区域划分,在农村小升初大多是该区域对应的学生。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学生资源,学校之间可以开展娱乐活动,定期进行情况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成绩,建立新生档案。为了衔接小升初的语文教学方法,初一语文教师也要了解小学高年级的备课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寻找初中知识的相同点。比如:小学语文课本有大量插图辅助学习,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初一的语文课本也在逐年增加知识插图,越是直观的知识设计越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面对现实,着眼查漏补缺

从小学刚进入到初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短板。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面对现实及时查漏补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强化,在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上,接触更多的初中知识。初中新生需要进行摸底考试,各科教师能够通过试卷掌握学生的短板,在初中学期开始阶段,课堂重点是对学生的知识补漏。小学背诵任务较少,初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背诵目标,慢慢提高背诵能力。遇到生字要及时查字典,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拼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为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升初语文学习应当以小学为基础,七年级学习为重点部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对于知识的衔接问题,要格外注重各阶段知识的连贯性。习惯需要慢慢养成,通过对知识的感悟和积累,慢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学习能力,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教师和学生做好小升初语文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 冯蓉.焦作市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2):25-27.

[2] 周西西.“小升初”语文教学折射的教育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2):110-114.

作者:莫砚斌

第3篇:我国小升初考试制度的历史变迁

[摘 要]我国自清末颁布并实行“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建立起学校教育制度后,开始有了小学、中学之分,小升初考试制度开始萌芽,小学毕业生经过各校的招生考试后方可进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到民国时期,小升初考试从命题范围、题型、目标及评分标准、考务管理、计分方法等几个方面得到不断完善,考试制度趋向标准化。建国后,小升初考试经历了突破性的改革,从最初的小学升入初中需经过考试到免试就近入学,提高了初中学生的入学率。

[关键词]小升初考试制度;招生考试;命题;免试入学[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6.008

我国小升初考试制度经历了清末的萌芽阶段、民国的完善阶段、建国后的改革时期等三个阶段。我国自清末颁布第一个正式学制开始,基础教育有了小学和中学之分,并初步制定了小升初考试制度。当时的招考主要是依据《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各学堂考试章程》《奏定各学堂奖励章程》等规定来实行的。小学堂学生一般要经过临时、学期、学年、毕业等阶段的考试,成绩合格者参加中学堂的招生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升入中学堂学习。民国时期曾对中小学学制进行了改革,这一时期主要从命题范围、题型、选拔目标及评分标准、考务管理、计分方法等方面对小升初考试制度进行了完善,使考试制度不断趋向标准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建国后,小升初考试制度得到了突破性的改革,从最初的考试制度到免试就近入学,使小学升入初中的人数不断增加。

一、小升初考试制度萌芽阶段(1902—1911年)

鸦片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向西方学习尤其是要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而提出了变更学制的想法。1901年,清政府拟行新政后,设立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有的自立章程,有的照搬他校章程,导致其所设课程、修业年限等参差不齐,亟须制定统一的学制来加强规范。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等人拟订的一系列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因当年为旧历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因当年为旧历癸卯年,所以又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比较完整并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此时,我国正式有了小学和中学之分。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的学习年限为5年,高等小学堂的学习年限为4年;中学堂学制为5年。毕业于初等小学堂的学生,如愿意升入高等小学堂,不需要经过考试即可入学;高等小学的学生要先通过毕业考试才能参加中学堂的入学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中学堂学习。

(一)小学毕业考试制度

初等小学堂以传授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为宗旨,以识字之多为成效。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学生之国民善性,扩充其知识,强壮其身体为宗旨;以学生知道作人的正理,有谋生的计虑为成效[1]。

高等小学堂学生要先经过毕业考试,先期由本学堂将毕业学生履历册、功课分数册、请假旷课登记册、各教员的学科讲义及所用教科书籍、学生笔记成绩(日记、课卷、算草、书籍、图稿等)汇集齐全,呈送督学局或地方官,由所呈请之衙门会同各方人员定期进行考试。所定试期,至迟不得逾该学堂册籍送到后1个月之外。考试要按照学堂所有学科分目进行,于每学科讲义中择其精要者发问,或笔述或口答。问题多少,应根据学科情形、授课钟点等方面因素酌定。其原有经史课目之学堂,就该学堂所授经史予以考验;其因学生肄习经史,在前未订经史课目之学堂,加试经学一题、中国文学一题。其分数做两项计算与各学科平均,每学科分数均应按照所发问题先各记分数,再汇为某学科分数(如一学科发10问,各问皆满格则每问10分,共百分;其发问或多或少,均按照所发问题就百分匀分核计;其所发问题有难易,不匀记亦可)。将各学科分数汇齐平均即为学生的毕业考试总平均分数。将毕业考试总平均分数与该学生在本学堂历期、历年考试各科学之总平均分数相加而平均之,即为该生的毕业分数,并据其定等差、分等第。以通计各门分数满百分者为极,满80分以上者为最优等,满70分以上者为优等,满60分以上者为中等,不满60分者为下等,不满50者为最下等。考列最优等、优等及中等者照章分别给奖,考列下等者加给及格文凭,考列最下等者加給修业文凭。给修业文凭者,不得参加升学考试[2]。

(二)中学招生考试制度

中学堂招收高等小学毕业者,以实施较深的普通教育,使其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为宗旨。各学堂学生额数应以400人以下、300人以上为合格,如果经费充裕,可增至600人。高等小学毕业之学生,如人数不足考升中学堂应入学之额数,则可不考试即入学;若超过中学堂应入学之额数,则需经考试选取入学。参加升学考试时,各校应将学生姓名、年岁、籍贯及由何处高等小学毕业汇照清册。在京师者,呈督学局备案;在各省者,呈提学使司备案。之后由所升入之学堂自行考试,分别录取。考试科目一般包括修身、读经和讲经、中国文学、算数、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如果学生未得到过高等小学毕业文凭,而其应考所试验之功课实足副高等小学毕业之程度者,亦准其入学[3]。

高等小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升入中学堂,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但事实上,只有少部分高小学生能够升入中学堂。据1907—1909年间的中小学堂数、学生数统计表明,中小学堂学生比例在1∶30左右,即30个小学堂毕业的学生中只有1人升入中学堂。

二、小升初考试制度完善阶段(1912—1949年)

我国在民国元年成立了教育部,由蔡元培出任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先生积极倡导教育改革,召开了中央教育会议,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并于1912年9月以后陆续颁布实施。此学制将之前的学堂改为学校,小学校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学制4年,高等小学校学制3年,中学学制4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留美学生的增多以及杜威和孟禄等学者来华讲学的影响,我国学制改革转向学习美国。1921年,第7届“全国教育联合会”在广州召开,广东、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直隶、山西、福建、云南、奉天、黑龙江等11省提议改革学制。1922年11月,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壬戌学制”。整个学制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段。初等教育学制6年,其中初级小学学制4年,高级小学学制2年。中等教育分为初中3年,高中3年。民国时期,高等小学毕业生同样需要经过试验才能升入中学,且考试制度比清末更加完善,主要表现在命题的形式与范围、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考务管理的加强、计分改革等方面。

(一)民国前期小升初考试制度(1912—1927年)

1.民国前期的小学毕业考试。高等小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要经过毕业考试,考试包括学期试验、学年试验和毕业试验。学科成绩是由最后学年的学科试验成绩参合平时成绩来判定分数。将此成绩与以前各学年的学科成绩分数相加,以学年数除之,得到学科的毕业成绩。成绩评定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80分以上者为甲等,80分以下、70分以上者为乙等,70分以下、60分以上者为丙等,60分以下者为丁等。丙等以上为及格,丁等为不及格。及格者毕业,不及格者留级。留级两次仍不及格者,应令其退学[4]。

2.民国前期的中学招生考试。民国前期的中学入学资格是入学者须高等小学校毕业或有同等学力。如具有第一种资格者超过定额时,应行进行入学试验,试验科目为国文、算术两科。第二种资格者则必须行入学试验,其试验的科目为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等,以高等小学校毕业程度为标准[5] 。这一时期的中学投考人数一年多于一年,入学考试的主要科目为国文、英文、算学、常识,有时会加上心理测验[6]。此期入学考试的共同特色是各校自行命题、阅卷、录取,导致各校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评分标准宽严不一等弊端大量存在。东南大学附中(当时全国最好的4所中学之一)最先对中学入学考试进行了改革。1923年,该校只招两个班的初一新生,约60人;招收初二以上插班生约20人。但鉴于往年有1 500多人投考的现象,该校对入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一是关于命题的改革。投考初中的学生要参加6种试验:缀法(即今天的作文)、文言默读、白话默读、数学、英文、常识,能够考察出学生对所学过的各种数学公式是否熟练、思路是否正确、演算是否敏捷,掌握白话文、文言文的程度及其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此外,新型的选择题题型让考生可以省下不少笔墨,节约了考试时间,有利于增加试题的数量,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二是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的制定。考试对默读测验、作文、算学、英文、常识等学科都制定了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作为阅卷教师评分时参考的依据。例如,英文需每句回答无误或每句填通,得1分;文法上有错误便算错,不给分。尤其对作文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评分规定(表1)。三是加强了考务管理,包括对报名、考场、监考、阅卷等过程的管理。除对每个考生设置报名号码外,还设有座位号码,使同时报名的人不能坐在一起。考试前,发给考生一张考试规程(表2)。考试于当年的7月22~23日举行。

监考人员由本校教师担任,大约每两位教师监试120个考生,一人立在前面,一人站在后面,收发试卷也归他们负责。学生进场后,有专人查对照片,并严密监视学生的行动;每科试题都是密封的,由主试在考场内当众启封;试卷收齐后,由主试把试卷上的名条撕去,另换一个保密的阅卷号码;阅卷号码编好后分发给教师阅卷,并要求各教师对所阅试卷均要签名;公布录取名单时,要把被录取者的各科试卷调出来,请各教师共同审查。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考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冒名顶考的现象,阅卷评分也较公正合理[7]。

四是对计分方法进行改革。传统的计分方法一般采用百分制,而东南大学附中的这次入学考试采用了“比较的计分法”(又称“T分数”),将“原来分数”化作相等的价值。“原来分数”就是评阅试卷时每对1题,记1分。由于默读和常识考试都是单项选择题,4个答案中选择1个,有些机遇在内。例如,1个水平很低的人,只要每题都选择(2)或者(3),答对的机遇有25%,答错的机遇占75%。他每猜4个题目,平均有1个对的、3个错的。为把“机遇”除掉,当时采取了这样的处理办法:将考生考试中答对的题数减去做错题数的1/3作为其最后的答对题目数。英文也是每对一句记1分。作文的分数则略有变动,原来分数为l~5分的,假定为“1”;原来分数为6~10分的,假定为“2”;原来分数为11~15分的,假定为“3”,余类推。各科这样得来的分数都叫做“T分数”。由于各科的试题难易不同,题数多少不一,各种分数的价值是不相等的。为了等值,各科分数都要化成“T分数”[8]。

这一时期的中学招生考试制度对清末学堂考试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完善,采用了科學的考试方法,虽是在个别学校得以实施,却在近代考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此期间,小学升入中学的比例比清末有所增加,但各校自行招生,出现了很多弊端,能够升入中学的仍是少部分人。民国元年至九年对全国小学生、中学生的统计表明,高小毕业生的升学率只占到15%左右。

(二)民国后期小升初考试制度(1928—1949年)

民国后期的小升初考试考察范围包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招考(1927—1937年)、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学校考试(1937—1945年)和解放区学校的考试(1946—1949年)。这一时期,各中学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决定入学考试的形式,既注重对学业成绩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品行的考查。

1.民国后期的小学毕业考试。(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小学毕业会考制度,会考科目为国语、算数、社会、自然和体育。会考中有1科或2科不及格者,可复试一次;复试仍不及格者可补习一年,再参加会考一次。3科以上不及格者,留级一次。学生只有取得会考毕业资格后才能参加升学考试。学生小学期间的成绩一般划分为5等,按完成任务的百分比计算。完成100%的为第一等,80%以上的为第二等,50%以上的为第三等,不及50%的为不及格,不及20%的为最劣等。不及格和最劣等不予毕业[9]。(2)抗日根据地对高级小学学生成绩的考查方式分为临时试验、学期试验和毕业试验3种,并规定:每科每学期至少进行3次临时考试,其平均分数占总成绩的70%;学期试验在每学期终了时举行(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免除,以平时成绩代替),其平均分数占总成绩的30%。毕业试验在毕业时由各县统一举行或数校联合举行,其分数的计算是与各学期成绩的总平均数平均之。各门功课平均分在60分以上或主科(国语、算术、社会、自然)有3门课满60分者可以升级,否则留级 [10]。(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高级小学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一是必须进行月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评定学生每学期学业成绩的标准为月考、平日考、期末考各占1/3,三者合计为学期成绩。二是各科实际授课时间和其学科成绩百分比相等。三是学生修完高小课程且学业成绩在60分以上的,方可取得高小毕业证书[11]。

2.民国后期的中学招生考试。(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中等学校入学招生考试基本沿袭北洋政府后期的做法。1932年12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学法》。之后,其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学教育规程》,这两个法令均涉及中等学校的入学招生考试。《中学法》规定:“中学应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继续小学至基础训练,以发展青年身心,培养健全国民,并为研究高深学术及从事各种职业之预备。”同时规定了初级中学的入学资格:入学者须曾在公立或私立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均应经入学考试且成绩及格方可入学。当时把考试称为“试验”[12]。(2)抗日根据地时期,初级中学招收高小毕业生,年龄限定在为13~17岁,招生时均须经过入学考试[13]。解放区的中等教育蓬勃发展,初级中学入学者年龄原则上为13~18岁,招收高等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时均须经入学试验[14]。在尽量招收工农子弟的同时,对地主家庭子弟加以分析考查。

三、小升初考试制度改革阶段(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充分保障了广大群众受教育的权利。1949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改革旧教育、发展新教育的方向,规定小学基本是5年制,但地区间有所差异。初中则有2年、3年和4年制。“文革”时期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口号,有14个省市(自治区)实行了小学5年制、初中2年制;7个省市(自治区)实行了小学5年制、初中3年制;西藏自治区内小学5年制和6年制并存,初中为3年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9年义务教育。

(一)1949—1965年的小升初考试制度

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小学的修业年限为5年,实行一贯制,取消初高两级的分段制。1952年颁布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小学儿童学业成绩的考查,应逐步采用5级制计分法(以得3分为及格);学业成绩考核分平时考查、学年考查和毕业考查。平时考查由教师于平时口述或笔述的问题,让学生口答或笔答,随时就成绩记分,每月至少2次,每学期总结2次,一学年共总结4次。学年考查由教师于学年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的发展情况酌定分数,作为学年总成绩,不举行学年考试。毕业考查则于学生毕业时分科进行毕业考试,将成绩记分和第5年的学年成绩结合起来,作为毕业总成绩。修完小学课程,操行和学业成绩及格的,准予毕业;学业成绩不及格予以补考后及格者,仍予毕业;不及格的应予留级。1955年,为了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出加强平时成绩考查、减少书面考试种类和次数,只举行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的要求。1963年又提出,中小学考试的次数不宜过多,语文、算术(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或者2次阶段考试和1次学期考试,其他课程只举行学期考试[15]。学生小学毕业后须经考试升入中学。为使不能升学的小学毕业生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小学要附设各种补习班或专业训练班。受到这种补习班和专业训练班教育的学生要经过考试插入中等学校的适当班次。相关统计表明,1956年,我国小学生在校人数达6 346.6万人,中等学校在校人数达600.9万人;小学升入中学的人数占总数的10%左右。

(二)1966—1976年的小升初考试制度

1966—1976年,“文革”时期错误地批判和取消了中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初中不仅没有升学考试,就连学业检查也被取消了。有些地方的中小学学制从12年缩短至9年、8年、7年不等,考试、留级制度均被废除,甚至有些学校不管学生是否到校上课都会发给毕业证书。

(三)新时期的小升初考試制度

1978年之后,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业考试和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1.小学毕业成绩考查。教育部在1980年规定,小学的学业成绩考核包括学业成绩考核和操行评定。学业成绩考核是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考试须根据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各学科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和实验多种方式进行。考试次数要严格控制,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开设外语的学校应包括外语。考试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算,60分为及格。学期成绩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进行评定,学年成绩依第二学期成绩进行评定。学生修完全部课程且全部及格、操行符合毕业标准者,准予毕业[16]。1984年,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要求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语文、数学、外语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考试,其他课程只进行平时考查,不再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条件较好的地方和学校,可不再举行期中考试,期末也只考语文、数学两科。199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形式的统考。此外,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鼓励各地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

2.初中招生考试制度。1983 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初中已经普及和基本普及的地区,要逐步实行初中不进行招生考试,只进行小学毕业考试。对于小学毕业合格者,原则上采取划片就近入学的初中招生办法。1986年,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要求各地积极稳妥地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制度,并按学籍管理规定,准予小学毕业生就近升入初中学习。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普及初中教育的地方要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做法。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方,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办法。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在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也不得以考试的形式选拔新生。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小学升初中考试进行了规定: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施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招生。此外,《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将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学生免试入学,逐步减少特长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任何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的依据。此后,我国小学升初中的整体趋势是采取就近入学的政策,升学考试制度被取消。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416-432.

[2][3][5]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汇编[M].合肥:黄山书社,1992.

[4]陆震.中外学校教育考试制度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0.

[6]廖世承.中学教育[M].北京:商务印刷馆,1924:297.

[7][8][9][10][11][12][13][14]谢青,汤德用.中国考试制度史[M].合肥:黄山书社,1995:549-550,550,782,785,786,599,775,778.

[15][16]王炳照,李国钧,阎国华.中国教育通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32-333,363-364.

(责任编辑:刘新才)

作者:刘海燕 孙杰

第4篇:小升初数学入学测试

小升初初一入学数学测试题

小学6年级综合训练数学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细心审题,准确填写。(每空1分。共23分)

1、()÷8=3/8=()%=()/24=6: ()。

2、4.3米=()分米3600克=()千克。

75分=()小时0.2公顷=()平方米

3、甲数是a,乙数比甲数的2倍少b,乙数是()。

4、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1:1:4,这个三角形分别是()度、()度和()度。这个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5、在比例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4厘米,

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厘米。

6、梁老师在给班上同学们分组,若想要一定有两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则这组至少有()名同学。

7、甲车间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多1/3,男职工与全车间人数的比是()。

8、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2段占全长的(),每段长() 米。

9、不明在2010年3月1日把3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为2.5%,到期时,他可以从银行取出本金和利息共()

元。(已取消利息税)

10、10以内(包含10)所有合数的和与所有质数的和相差()。

11、全班52人外出春游,共租了11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

船乘4人。现在每条船都坐满。大船租了()条。

12、一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按原价出售可获

利()%。

13、胜利工厂第一车间有40人,由于工作需要,调出10%的人到第

二车间。这时第一车间的人数比第二车间的80%少4人。第二车间现在有()人。

二、灵活处理,细心计算。(共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10分)

10×12=1-0.04=2+5.8=4.5÷0.45=

1/3+2/5=1.2-3/4=5/8÷8/5=2.5×4÷4=

1/6+5/6÷5/6+1/6=0÷(3/8-1/7)=

2、1/8×1/6+7/8÷69.6÷0.4÷2.5(8×4/9+8×5/9)÷ 4/1

13、解方程或解比例:(每小题3分,共9分)

1.6×3-2x=41.5x+x=251/2:1/4=1/3:x

4、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1)3/4与1/2的差,乘1/3与1/5的和,积是多少?

(2)比一个数4/5少32的数是8.8,这个数是多少?

三、仔细推敲,准确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2、箱子里放有4个红球和6个白球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2/5。()

3、生产94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高效率是94%。…………()

4、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5、一个分数如果大于它的倒数,那么这个分数一定是假分数。()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6倍。………………..()

四、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6分)

1、在下列年份中,闰年是()。

A.1990年B.1992年C.2010年

2、如果5a=b,那么a和b()。

3、700÷200余数是()。

A.1B.成反比例C.100

4、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3,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3B.aC.b

5、吐鲁番盆地低于海拔高度155米,记作()。

A. +155mB.-155m

6、完成一项任务,李师傅独要20小时,王师傅独做要30小时。现

在两人合做,李师傅中途请假5小时,完成任务一共用了()小时

A.5B.10C.15

五、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注重美观)(共2分)

画出三角形A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共4分)

已知图中梯形ABCD的面积是27.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博爱小学师生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第一次捐8000元,第二次捐10000元,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捐百分之几?

2、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2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0千米,多少小时可以到达?(用比例解)

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体铁皮水桶,底面直径8分米,高2.5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体钢锭,底面周长是20分米,长与宽的比是4:1,高比宽少45%,它正好可以铸成高为6分米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所行路程比是5:3,并且甲比乙多行12千米。甲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第5篇:小升初语文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

成绩_________第一卷 [A卷60分,B卷40分,满分100,测试时间70分钟]

A卷

(60分)

一、珠海拾贝。(2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黝黑(yōu) 胆怯(què) 馈赠(kuì) 深恶痛疾(wù) ....B.执拗(niù) 裸露(lù) 媲美(pì) 期期艾艾(ài) .....C.缄默(qiān) 酬和(hè) 招徕(lǎi) 相形见绌(chù) .... D. 睿智(ruì) 鄙夷(yǐ) 拮据(jū) 恪尽职守(gè) ....2. 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油光可鉴

B. 冥思苦想 C. 一视同仁 D. 影影绰绰

抑扬顿挫

粗制烂造 诚惶诚恐

不可名状

精巧绝伦 莫中一是

心无旁鹜

通宵达旦

重蹈复辙 睡眼惺忪 鳞次栉比 原驰蜡象

3.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我们把汉字组合到一起时,所产生的魅力是动人心魄的。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就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汉字,在诗人的笔下变幻无穷,演绎出无数动人的诗篇、乐章、画卷,①把我们带入那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沧海明月、目送归鸿的画面中,使人久久地陶醉其中,受益无穷。正如一位语言学家所说的,中华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的心声缝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组合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②汉字仿佛一朵朵开放在宣纸上的素梅,姿态万千。

A.文段中①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B.仿照②画线句再写一个句子(不能照搬文中的语句)。(2分)

汉字

4、读《红楼梦》片段,写出其中谈及的四位诗人姓名。(4分)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陆放翁

王摩诘

老杜

李青莲

5.名著阅读。(5分)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

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①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②文中的“玄德”指 。此故事用一个成语概括是

关于诸葛亮,后人对他有很多评价,“鞠躬尽瘁, ;”“出师未捷身先死, 。

③三国指的是 、 、吴,在这三个国家之间发生的故事你一定很熟悉吧,请写出两个: 、 。

6、按要求写诗句。(8分)

(1)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周敦颐《爱莲说》) (4)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

,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7)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8)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经典品读(6分)

鲁人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鲁人有好钓者( ) 以桂为饵(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三、美文欣赏。(29分)

(一)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对于这个作品,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

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轨铁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⒈给加点字注音。(2分)

趋之若鹜 (

)

扳道工(

) ..⒉“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此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⒊“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4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4、在面临“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的选择是,那位扳道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

⒌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观点和方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心灵的栖息地

肖复兴

①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常带他去的地方是美术馆。那时候,他很爱画画,许多个星期天,我们都是徜徉在美术馆里。

②北京的美术馆在闹市区中,但走进美术馆,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凉爽了下来,喧嚣被遮挡了,阳光被遮挡了,温柔的光线只能透过天窗细微地折射进来,那情景像是走进浓荫匝地的树林,让你的身心沁透着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仿佛滤就得澄净透明。

③在美术馆里,我和孩子一起看过李可染的牛,吴作人的骆驼,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看过吴昌硕的山,林风眠的花,郑板桥的竹,看过八大山人的傲骨铮铮的莲;也看过伦勃朗的肖像、莫奈的睡莲、米罗点彩的抽象和毕加索夸张的变形……

④走在那里,我们不说话,但心里涌出的话却有很多很多。那些美术大师和那些绘画,都在向我们说着许许多多的话,碰撞在我们的心头,像水流激荡在礁石上,迸溅出湿润的雪浪花。

⑤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他没有学成绘画,但美术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铭刻进他的生活和生命里。那些缤纷美好的色彩永远挥洒在他的眼前,那些绘画所洋溢的生命气息,永远流动在他的心里。

⑥他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坚持把画学到底,要是学会了绘画,那该有多好!我问过他:你后悔吗?他摇摇头:毕竟我是真诚地喜爱过绘画。不见得所有喜爱绘画的人都能会画画,但美术培养了我的素质,让我懂得了一些怎样去欣赏美、珍惜美。

⑦我带孩子进音乐厅听音乐,是很晚的事情,到了孩子读中学的时候。起初,他不大喜欢去,他说他听不大懂那些没有一句歌词的交响乐。到音乐厅去,不如买盘磁带又可听音乐又可看歌词。我对他说,听磁带和到音乐厅听音乐是两回事,这就和看画家的原作,同看画册里复印的画是两回事一样,就和走进开阔的原野,同走进公园人造景观里是两回事一样。 ⑧许多事必须身临其境,人才会明白而变得聪明一点。

⑨在这个世界上,人心越来越浮躁,情感越来越粗糙,道德越来越动摇,信仰越来越苍白。是因为我们刚刚经历着从政治时代走进商业时代这样新旧交替的阶段,我们渐渐变得只会低下自己的头看得越来越实际、实惠与实用,而忘记了应该仰起头来看看头顶的蓝天;我们已经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而成为只会匍匐在地的爬行动物;我们把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已经削足适履只适合世俗的口味。•••• ⑩但是,我告诉我的孩子,也告诉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染上了功利甚至铜臭色彩,包括艺术在内,只有音乐除外。真正的音乐不靠语言,不靠外在的一切东西,只靠心灵。一切的艺术,只有在音乐的面前,人和音乐一样通体透明。好的音乐,并不在乎你真的能听懂听不懂,而在乎你是否真心去感受;好的音乐,让你的心净化,让你的精神飞翔,让你的眼泪纯净得露珠儿一样晶莹,让你觉得你的周围再物欲横流、再污浊窒息、再庸俗不堪……毕竟还有着美好与神圣的存在。

⑾在越来越繁华热闹的都市里,商厦会越建越多,饭店会越建越多,酒吧和咖啡馆会越建越多……美术馆和音乐厅不会很多。但它们两个是城市的双胞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在繁忙之余,在嘈杂之时,在污染之际,在种种诱惑与侵蚀扑面而来包围之中,走进美术馆和音乐厅,会让我们的心稍稍沉静下来、纯净下来,起码暂时得以逃脱和安歇,是同走进商厦、宾馆、饭店、酒吧、咖啡馆里绝对不一样的感觉与感受。

⑿常到美术馆和音乐厅这样两个地方去的人,和常到饭店酒吧歌厅洗脚房去的人,和常到银行证券交易所的人,内心深处泛起的涟漪是不一样的。

1. 说说你对文章题目“心灵的栖息地”的含义的理解。(3分)

2.通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走进美术馆、音乐厅?(2分)

3..品味语言。(6分)

A. 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削足适履”的表达作用。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4. 右边这幅《潇湘风竹图》为“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所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说说你从画家这幅图画中倾听到画家怎样的心声。(3分)

B

二、写作部分

(40分)

请以“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珠海拾贝。

1. B. 评分意见:本题2分。

2. D .评分意见:本题2分。

3.①把我们带入那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沧海明月、目送归鸿的意境中 ..

评分意见:此句搭配不当,只要修改的搭配恰当即可。

示例:汉字的读音仿佛一个个摇曳在晨风中的响铃,明亮悦耳。

评分意见:恰当运用比喻修辞,写出汉字的特点即可。

二、经典品读

2.钓鱼的关键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译句中重点实、虚词任何一个没解释、解释错误、均扣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3. 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求实效。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喜欢钓鱼的人,他把桂花当做诱饵,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因此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三、美文欣赏。

⒈Wù

bān ⒉对比

更鲜明地突出《卧倒》这部作品的震撼力。 ⒊ 扳道工为即将进站的两列火车扳动道岔

儿子正在铁轨一端玩耍

命令儿子“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道岔

火车过去,儿子丝毫无伤

4、 他的选择是“避免一场灾难”。可以看出他忠于职守、无私、忘我的品质。 5. 能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心灵的栖息地

1. “心灵的栖息地”指能让心灵栖息、安歇的地方。“我”很早就领着儿子走进美术馆、音乐厅,让儿子受到美好的感染熏陶。作者以此为题,意在表明不管生活多么嘈杂、浮躁、污浊,我们都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个精神的空间,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纯净下来,让美好与神圣永存心间。 2.“我”要让儿子早一些受到美好的感染熏陶,早一些懂得欣赏美、珍惜美,健康成长,让心灵永葆纯净透明。 3.A.“削足适履”意思是把脚削小,使它适合鞋子的尺寸。比喻无原则地迁就凑合,愚蠢地生搬硬套。此处讽刺了现代社会,包括音乐在内的许多艺术形式只顾迎合迁就世俗口味的功利化作法。 B.画线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好的音乐带给人的精神享受与心灵净化,给人鼓舞和希望。 4.示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尽管风势极强,但枝叶顺风飞扬而不折。越是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越要像竹一样岿然不动,傲岸不屈。

第6篇:小升初衔接语文测试原创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小升初衔接班期末考试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

A老奶奶告诫我说“摘(zai)桃容易栽(zhāi)桃难啊”

B他似(sì)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shì)的站在那儿。

C音乐(lè)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yuè)。

D小菊做的飞机模(mú)型精致极了跟真的一模(mó)一样。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

A赤橙黄绿清兰紫谁持采炼当空午

B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河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泄下来撞击在岩

石上飞贱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振耳欲聋。

C一家外国报纸清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D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B安徒生的作者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C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姑娘们跳起了动听的舞蹈。

D大地把太阳照得一片通红。

4、下列句子说得最委婉的一项是3分 

中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A怎么不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

B快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拿给我用

C你为什么不把《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给我用呢

D能把你的《小学六年级奥林匹克语文思维训练教材》借给我用一下吗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缠绕着山奔跑着。拟人

6、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写出自己积累到的3个成语。4分

语 心长 美不 收 天 海角 司 见惯 精益 精

成语   

7、读名著做积累。5分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_________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

故事演化而来的。

2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 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 夹竹桃最值得我留恋回忆。填关联词

中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2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上奥运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改成反问句

反问句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12分)

坟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

用爪子抓牙齿 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 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

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 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9、从体裁来看本文属于(2分) 

A童话 B小说 C寓言

10、给本文配一个恰当的标题是(2分) 

A叹息 B大人物和小人物 C蚊子和狮子

11、文章运用了( A拟人B夸张C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 A外貌、动作B语言、动作C心

理活动、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中心。(2分)

12、文中两次写到蚊子吹喇叭。

(1)第一次吹喇叭是因为(2分) 

A心中无底借此鼓气 B藐视强敌勇敢出击C迷惑强敌制造战机 D虚张声势吓唬

强敌

中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2)第二次吹喇叭是因为(2分) 

A战斗之余习惯吹奏 B战胜强敌得意忘形 C鼓足勇气准备再战 D嘲笑强敌再接再厉

13、这种打败大人物的人却被小人物打败原因是(2分) 

A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头脑灵活机智勇敢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

产生骄傲情绪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B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勇猛善战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不可一世疏于

防范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C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深知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会

麻痹大意意外地被小人物打败。

D这种人之所以能打败大人物是因为他能以已之长克敌之短正是因为打败过大人物才容易

产生骄傲情绪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最终被小人物打败。

(二)(28分)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见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

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时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

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中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

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表演潜水了。

1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掩盖-( ) 惊奇-( )

1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

A声音延续 B解释说明 C意思转折

16、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 

A意思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话语突然停止

17、“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句中“没”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没”字的意思是

 后一个“没”字的意思是 。(4分)

18、“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2分)

19、“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则寓言刻画小猫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3分)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3分) 

中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A做人要乐于助人不能无动于衷见死不救。

B做人要真心待人不能自作聪明瞎乱猜测。

C做人要诚信实在不要文过饰非自欺欺人。

D做人要诚实善良不要固执己见狂妄自傲。

23、小猫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作文(30分)

24 请以《幸福》为题以下面任意一段文字开头续写一篇400500字的作文。(30分)

1、说到“幸福”二字我就联想到了家人、朋友、同学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2、马克思说“奋斗就是幸福”看到这句话我在生活、学习中战胜困难的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

眼前??

中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中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语文试卷 http:///shiti/

中小学语文试卷

第7篇:2014小升初英语模拟测试题

听力部分(30)

一、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每个2分,共10分)

( ) 1. A. younger B. stronger C. longer D. thinner( ) 2. A. toothache B. stomachache C. earache D. eyeache( ) 3. A. skiing B. skating C. speaking D. snoring( ) 4. A. sing B. sings C. sang D. sung( ) 5. A. skating B. swimming C. sleeping D. swinging

二、听录音,判断对“√”或错“×”。(每个2分,共10分)1. Last weekend they went to a zoo and saw some elephants. ( )2. Amy watered plants and visited her grandparents yesterday. ( )3. Look at my dress. How beautiful it is! ( )4. Mike has a cold. ( )5. The black dog’s tail is longer than the white one. ( )

三、听录音,选答语。(每个2分,共10分)( )1. A. I’m 160cm. B. I’m 21 years old. C. I’m 48kg.( )2. A. I like the blue one. B. The blue one. C. It’s a lovely bag.( )3. A. She’s tired. B. He has a fever. C. She got the flu.( )4. A. I cleaned the room. B. I clean the room. C. I can clean the room.( )5. A. I went to Hainan. B. I will go to Hainan. C. I want to go to Hainan.笔试部分(70)

四、根据图片提示写单词。(每个2分,共10分)略

1. Miss Dove is _______________ than Mr Rabbit.2. She has a______________.3. She is ___________ clothes.4. We sang and ______________ yesterday.5. She looks _____________.五、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每个2分,共10分)yours sick sore surprise hello1. My grandma feels _________. She goes to see a doctor.2. Thank you and say __________ to my friends.3. He buys me a present. He wants to give me a ___________.4. My hands are big, and ________ are small.5. -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have a ________ throat.

六、阅读下面的对话,选择适当的词把序号填在题前的括号里。(每个2分共10分)John: How _____1______ your weekend, Mike?Mike: It was great.John: What did you do?Mike: I ______2_____to a park with my family.John: How did you feel?Mike: We were _____3______. We rowed a boat and climbed mountains.John: That was fun.Mike: We took many pictures. What did you do?

John: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Mike:______4_______did you go?John: We went to Wangfujing. My mum bought some presents.Mike: Did your mother buy any presents for your brother?John: Yes, he will ____5____ 12 years old next month. We bought some books for him.Mike: He will be happy.( ) 1. A. is B. are C. was( ) 2. A. went B. go C. going( ) 3. A. tired B. scared C. happy( ) 4. A. What B. Where C. How( ) 5. A. be B. is C. are

七、单选。(每个2分,共10分。)( ) 1. I like drawing pictures and she____________.A. like singing B. like to sing C. likes singing( ) 2 . Wu Ming is a girl, she _________ long hair.A. has B. was C. have( ) 3. He is going ____________ artist.A. to an B. to be an C. an( ) 4. She is _________ than me?A. strong B. strongger C. stronger( ) 5. I went _________ a holiday.A. to B. on C. with

八、连词成句。(每个2分,共10分)

1. good a Hav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did you there How g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sang with I danced new my and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went holiday We Canada on to ou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you watch yesterday Did T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读一读,根据实际回答下列各句。(每个2分,共10分)1. Where are you going on your holi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How did you go the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How are you to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How tall are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读一读,判断对错。对的写“T”,错的写“F”。(每个2分,共10分)

Last weekend we had a birthday for our classmate Zhang Xiaohui. She is younger than me, but I am shorter than her. And she looks stronger. Of course she is heavier than me. We went to a shop to buy a present for Xiaohui. What did we buy? We bought a doll for her. Because she told me “ I haven’t got a lovely doll.” When she got our present she looked excited. She was very happy. We went to the zoo. We saw elephants. We wanted to row a boat in Jingming park, but it was later, we had to went home. We had a good time on that day.

( ) 1. Xiaohui is taller than me.

( ) 2. I bought a doll for Xiaohui.

( ) 3. We went to a shop last month.

( ) 4. They had a good time on Xiaohui’s birthday.

( ) 5. We rowed a boat in the park.

第8篇: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

1.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名句是(辛弃疾)的作品。

3.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4.“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中的下句是(西湖歌舞几时休)。

5. 四大名茶之一的龙井茶产地是(浙江杭州)。

6. 骨折时伴随休克发生,应先治(休克)。

7. 成语“请君入瓮”的意思是(比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8. 人体消化中最长的器官是(小肠)。

9.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6月5日 )。

10. 中国第一个女皇是(武则天)。

11. 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英文简写是(CPU)。

12.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浮游生物)。

13.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

14. 我国的药王是(孙思邈)。

15. 世界上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16.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17.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18. 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

19.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20. 《一千零一夜》又叫作(《天方夜谭》)。

21.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2. (邓小平)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3. 美术中的“三原色”指(红、黄、蓝)。

24. 音乐课中使用的钢琴是(西洋)乐器。

25. 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滑石)。

26.“神舟五号”飞行员是(杨利伟)。

27. 历史上流传(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28.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欲请的是(诸葛亮)。

29. 《小学生守则》共有(10)条。

30. 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是(许海峰)。

31. 我国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

32. 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33.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

34.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35. 《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

36. 作家老舍的原名叫(舒庆春)。

37. 《兰亭序》是(王羲之)创作的。

38.“余音绕梁”是哪种物理现象?(回声)

39. 秦岭在(陕西)省。

40. 晚上,天空中出现的形状像勺子的七颗星叫(北斗星)。

41.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

42. 美国现任的总统是(奥巴马)。

43.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44. 《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是(安徒生)写的。

45. 我国共有(56)个民族。

46. 把水加热,通常到(100摄氏度)会沸腾。

47. 在语文课中,“第二人称”指的是(你)。

48. 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49. 我国最高的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0. 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199

7、

7、1)。

51.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52. 青蛙的幼体叫(蝌蚪)。

53. 泼水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傣族)

54. 下令虎门硝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55. 矫正近视应该戴的是(凹透镜)。

5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话?(孔子)

5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

58.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9.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60.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

6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靠的是叶子中的(叶绿素)。

62. 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6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哪位诗人的诗句?(李商隐)

64. 人体上的骨骼共有(206)块。

65. NBA是哪个国家的篮球职业联赛的英文缩写?(美国)

66.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叫(祖冲之)。

67.“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刘备、关羽、张飞)。

68.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中,最擅长画马的是(徐悲鸿)。

69. 《二泉映月》是一首用什么乐器独奏的曲子?(二胡)

70. 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71. 被称为我国国球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乒乓球)。

72. 布达拉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著名建筑?(藏族)

73. 中国国歌的词作者是(田汉)。

74. 企鹅主要生活在七大洲中的(南极洲)。

7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刘备)说的。

76. 中国的(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77. 素有“冰城”之称的中国城市是(哈尔滨)。

78. 陕西省西安市的邮政编码是(710000)。

79.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1937)年爆发的。

80.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20)条。

81.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是(秦始皇兵马俑)。

82.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1年)。

83. 被称为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的是我国著名领导人(邓小平)。

84.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名称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85. 请算一算,一年中的第三季度有(92)天。

86. 被称为“足球王国”的国家是(巴西)。

87.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

88. 我国的第一部字典叫(《说文解字》)。

89. 我国的国歌的名称是(《义勇军进行曲》)。

90. 我们中国的教师节是(9)月(10)日。

91. 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92. 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成立的。

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94. 猜一个成语:九寸。(得寸进尺)

95. 美术中,最基本的透视原理是(远大近小)。

96. 潜水艇是模仿(鱼)来制造的。

9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王之涣)

98. 陕西省的简称是什么?(秦或陕)

99.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我国古典园林是什么?(圆明园)

100.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达芬奇)。

二、选择。

1、

2、

3、

5、

6、错;

4、对。

三、将下列成语中的主人翁名写在括号内。

1、四面楚歌(项羽)

2、初出茅庐(诸葛亮)

3、入木三分(王羲之)

4、煮豆燃箕(曹植)

5、破釜沉舟(项羽)

6、纸上谈兵(赵括)

7、凿壁偷光(匡衡)

8、指鹿为马(赵高)

9、围魏救赵(孙膑)

10、草船借箭(诸葛亮)

11、完璧归赵(蔺相如)

12、卧薪尝胆(勾践)

13、退避三舍(晋文公)

14、悬梁刺股(苏秦)

15、负荆请罪(廉颇)

16、毛遂自荐(毛遂)

17、闻鸡起舞(祖逖)

18、三顾茅庐(刘备)

19、望梅止渴(曹操) 20、图穷匕见(荆轲)

21、程门立雪(杨时)

22、百步穿杨(养由基)

23、请君入瓮(周兴)

24、精忠报国(岳飞)

四、简答。

1、会飞的蝙蝠是属于鸟类还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

2、中国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北半球)

3、我国现任的国务院总理是谁?(李克强)

4、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本医学名著叫什么?(本草纲目)

5、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什么?(氧气)

6、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7、我们在公路上见到的红绿灯,红灯和绿灯分别表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

8、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7摄氏度左右)

9、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10、空气中占78%的是什么气体?(氮气)

11、戏剧中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你知道戏曲中的女演员一般被称作什么?(旦)

12、我国战国时代出现的最著名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是什么?(孙子兵法)

13、被称为“五岳”的是哪五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14、我国目前的直辖市有哪四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15、彩虹一般有哪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话?(孔子)

17、西安市花是什么花?(石榴花)

五、照例子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有(去)无(回) 有(惊)无(险) 有(眼)无(珠) 有(口)无(心)

六、写出连接号“---”在句子中的意思。

(1)这是“北京---武昌”的特快列车。( 至 )

(2)今晚足球:武汉红桃K---大连万达队。(对抗 )

七、选择(把括号里正确的答案抄在横线上) 在西藏拉萨大昭寺、西藏历史上三个著名人物的塑像(①象②像③相)引人注目地端坐在西天诸佛之间,享用着信徒们每日络绎不绝(①川流不息②络绎不绝)的香火的供奉。松赞干布(①松赞干布②成吉思汗)、文成公主(①文成公主②王昭君)和尺尊公主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也昭示(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着西藏同祖国内地周边邻国间源远流长(①天长地久②源远流长)的亲密关系。

八、成语之最。

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求知若渴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

最值钱的话:金玉良言一诺千金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长的一天:一日三秋度日如年最长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最彻底的变化:翻天覆地

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意

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满盘皆输最大的效益:一本万利

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过目不忘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改头换面最忙的季节:多事之秋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荒无人烟 最精彩的表演:有声有色、无与伦比最精明的投资:一本万利

最快的阅读: 一目十行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有分量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

最多的颜色: 万紫千红最费时的工程 百年树人

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最高明的医术 药到病除 起死回生 最高明的指挥 一呼百应、运筹帷幄

九、看看对联赞扬谁。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

2、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青照古今。( 文天祥)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 )

5、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世,青莲居士谪仙人。

十、写出表示快的成语。

看书快(一目十行) 吃饭快(狼吞虎咽)走路快(风驰电掣 )

水流快(一泻千里 )变化快(瞬息万变) 办事快(雷厉风行)

写字画画快(一挥而成)时间流逝快(光阴似箭) 李白 ) (

第9篇:重点学校小升初数学测试真题及答案

_____年级

_____班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填空题

1.

计算:(2.5×)÷(×0.8)-0.75÷=_____.

2.

将一个不能被3整除的自然数,拆分成若干个自然数的和.那么,在这若干个自然数中不能被3整除的数至少有_____个.

3.

甲、乙两辆汽车,甲在西地,乙在东地,同时向东开行.甲每小时行60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行了5小时后,甲在乙后面24千米处.那么东西两地相隔_____千米.

4.

将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中,选出六个填在下面方框中,使算式成立,一个方框填一个数字,各个方框数字不相同.

□+□□=□□□

则算式中的三位数最大是_____.

5.

将循环小数与相乘,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一百位小数.那么,该近似值的最后一位小数是_____.

6.

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倒序数(如92的倒序数是29,30的倒序数是3),其差大于0且能被9整除.那么,这样的两位数共有_____个.

7.

用8个不同数字写成的8位数中,能被36整除的最大数是_____.

8.

甲有216个玻璃球,乙有54个同样的玻璃球.两人相互给球,8次后,甲有的个数是乙的8倍,平均每次甲要少给乙_____个球.

9.

在1,2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3;第二次在1,3;

3,2之间分别写上4,5(如下图),每一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八次.那么,所有数之和是_____.

1……4……3……5……2

10.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都是整厘米数,面积为59.5平方厘米.每次取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围成(不重叠,不剪裁)含有两个正方形图案的图形(如图),在围成的所有正方形图案中,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二、解答题

11.

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地,丙一人从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又遇到甲,求、两地的距离.

12.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中,红色、绿色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7和12,且红、绿两个正方形有一个顶点重合.黄色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位于红色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另一个顶点位于绿色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求黄色正方形的面积.

13.

是一个三位数,由三个数码组成的另外五个三位数之和等于2743.求三位数.

14.

某小学有六名乒乓球选手进行单打循环赛.比赛在三个台上同时进行,比赛时间是每星期六的下午,每人每周只能而且必须参加一场比赛,因而比赛需要进行五周.

已知在第一周的星期六和对垒;第二周与对垒;第三周和对垒;第四周和对垒.当然,在上述这些对垒的同时,另外还有两台比赛,但这两台比赛是谁和谁对垒,我们不清楚.

问:上面未提到过名字的在第五周同谁进行了比赛?请说明理由.

———————————————答

案——————————————————————

案:

1.

0.

(2.5×)÷(×0.8)-0.75÷

=()÷(×)-÷

=2÷-×

=2×5-10

=0.

2.

1.

不能被3整除的数至少有1个,否则每个数都能被3整除,其和必为3的倍数,与已知产生矛盾.

3.

84.

行了5小时,追了5×(60-48)=60(千米),还相隔24千米,因此,原来两人相距60+24=84(千米),即两地相隔84千米.

4.

105.

和的前两位是1和0,两位数的十位是9,因此加数的个位最大是7和8.

5.

9.

×

=

=

=

=

这个小数小数点后第100位是8,第101位是5,所以保留小数点后100位的近似值的最后一位是9.

6.

45.

设两位数为,则其倒序数为.

-=(10)-(10)=9().

依题意,,所以十位数是1,2,3,…,9的符合题意的两位数依次有1,2,3,…,9个,共有1+2+3+…+9=45(个).

7.

98763120.

八位数能被36整除,又36=4×9,因此八位数能被9整除,其8个数字之和也能被9整除.又0+1+2+…+9=45是9的倍数,故十个数字中去掉的两个数字之和为9,要使八位数尽可能大,则去掉的两个数字为5和4,所求八位数的前4位为9876,又八位数能被4整除,未两位应是4的倍数,因此八位数最大为98763120.

8.

3.

8次后,乙有球(216+54)÷9=30(个),所以平均每次甲少给乙(54-30)÷8=3(个).

9.

9843.

第次写上去的所有数之和是,所以写过八次之后,所有数之和是3+31+32+33+…+38=9843.

10.

100,14162.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乘等于59.5×2=119,因为119=1×119=7×17,所以,满足题意的直角三角形只有下图所示的两种.

7

1

17

119

用上图所示的相同的四个三角形围成的含有两个正方形图案的图形,有下图所示的两种,其中左图阴影正方形面积最小,为(17-7)=100(),右图大正方形面积最大,为119+1=14162().

11.

当丙和乙相遇时,乙和甲相距:(70+50)×2=240(米).那么乙从出发到和丙相遇的时间为:240÷(50-40)=24(分).

所以全程为:60×24+70×24=3120(米).

12.

设红色正方形的边长为,绿色正方形边长为,正方形分成四块后,除红色和绿色正方形外,另外两个长方形的边长分别为.依题意,=27,

=12.长方形的面积.则,

==27×12=××3=×=,=18.

所以,正方形面积为27+12+2×18=75.

易知黄色正方形分别占红色正方形,绿色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的,即黄色正方形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为75×=18.75.

13.

由三个数码组成的所有六个三位数之和等于()×222,由题意可知,这六个三位数之和应大于2743,小于3743.因为2743÷222>12,3743÷222<17,所以只能等于13,14,15或16.

如果=13,则=13×222-2743=143,此时=1+4+3=8,不合题意;

如果=14,则=14×222-2743=365,此时=3+6+5=14,符合题意;

类似地可以得到,当=15或=16时,都不合题意.

所以,=365.

14.

先考虑在各周都是同谁进行了比赛,已知在第一周同,第三周同进行比赛,因而同、、的比赛只能分别在第二、四、五周了.但由于第二周同对垒,因而这一周就只可能同比赛了.同理可推得在第四周同,第五周同对垒.其次考虑在各周都是同谁进行了比赛,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推知第一周同,第二周同,第三周同,第四周同,第五周同对垒.有了这个结果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每周都有三台比赛,知道了其中两台选手,另一台的两位选手自然就不难推出.由此推得在第五周同进行了比赛.

上一篇:集团工会经费管理办法下一篇:无烟单位创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