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朝阳钢铁JN60-6型2×50孔6米焦炉匹配中冶焦耐院设计建造的125t/h干熄焦系统一套, 系统于2012年4月正式投产, 2014年9月-11月经历第一次年修。系统年修投产后, 出现生产运行不畅、耐材脱落及附属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偏低等问题。通过研究实践及设备改进, 优化生产操作的模式, 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1.1 生产工艺

干熄焦系统正常排焦负荷控制在114t/h, 2×50孔6米焦炉在周转时间19小时的情况下焦炭产量可达2830t, 若将这些焦炭全部处理需连续排焦24.82小时, 因此干熄焦系统存在负荷偏大的情况, 是导致排焦温度超过200℃的主要原因。另外焦饼中心温度达1070℃, 干熄炉预存室温度 (T5) 达980℃, 也是导致此问题出现的因素之一。两种因素造成了运焦皮带D101、D102出现不同程度的烫伤, 使用寿命较大程度的降低。

1.2 岗位操作

风料配比操作不善, 排焦负荷稳定性、连续性差, 循环系统压力控制能力差, 导致干熄焦系统出现排焦不均、冷却室各点 (T3、T4) 温差偏大、惰性气体温度偏高及锅炉入口负压间断性超标等不利因素。

1.3 运行模式

独线生产企业, 干熄焦系统受外部生产工序影响频繁出现停产闷炉情况;另外辅助设备运焦皮带及炉顶水封槽的寿命偏低, 需要定期更换, 也会导致系统停产闷炉情况的发生。频繁的进行停产闷炉作业势必会造成耐材强度降低。

1.4 工程缺陷

一次除尘 (1DC) 与锅炉间高温膨胀节钢结构连接处浇注料经系统升温、降温后出现脱落现象, 钢结构出现裂纹及漏洞。此处为负压区域, 空气的连续进入将导致钢结构的侵蚀加剧, 如不及时处理最终将造成系统停产损失严重。

2 干熄焦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生产模式及操作方式的调整

根据生产需要及对富余酚氰废水的消耗, 通过计算2×50孔6米焦炉与125t/h干熄焦系统的生产平衡点, 在保证高炉正常用料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干熄焦生产负荷至115炉/天, 干熄焦率92%。强化生产操作, 控制风料配比1140m3/吨-1200m3/吨, 执行连续、稳定的排焦方式, 实现了排焦系统温度降低至170℃以下、冷却室各点的温差及锅炉入口的负压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从而延长了运焦皮带的使用寿命, 每年可减少更换D101、D102总长180米皮带1次, 既降低了干熄炉停炉保温的次数又节约了成本。

2.2 采取措施封补开裂部位

针对膨胀节钢结构连接处填料脱落导致钢结构开裂情况, 我们采取安装浇注料盒子在钢结构上方处, 然后利用轻质浇注料进行浇注作业, 将事先制作的毛爪嵌入浇注料中, 毛爪漏出处与上方钢结构进行焊接作为浇注料牵引装置。施工结束后, 巡检人员时时关注, 保证系统严密性。

2.3 炉顶水封槽改造

干熄焦附属设备炉顶水封槽因朝阳当地水质较差受热后极易结垢, 经长期累积导致水封用水无法及时保证水封槽降温, 装焦过程中水封槽内侧与红焦近距离接触, 造成水封槽内壁炸裂漏水。我们对水封槽进行改造, 增加内壁10cm浇注料内衬以减少水封槽内壁炸裂概率, 使水封槽寿命延长至2年, 同样降低了停炉保温的次数。

3 运行效果

3.1 年修周期大幅度延长

2014年11月干熄焦系统年修结束至2016年12月已经连续运行2年有余, 未因干熄焦炉体问题造成长时间停产检修的情况发生, 预计2017年4月本套干熄焦系统进行年修, 年修周期较同行业延长至少半年。

3.2 附属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延长

干熄焦两条排焦皮带由之前的4~5个月更换一次延长寿命为6~7月更换一次, 每年减少更换一次;干熄焦水封槽经改造后由1年更换一次延长至2年更换一次;干熄焦风量调节砖未发生掉落造成旋转密封阀卡堵事故发生。

4 结语

125t/h干熄焦系统对于独线生产的钢铁企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干熄焦系统长寿化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生产目标, 我们的管理技术人员需要一如既往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从而实现生产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摘要:125t/h干熄焦系统经过年修投产后的生产实践, 出现了一些制约生产运行的环节, 给干熄焦系统及外部工序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通过对生产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及补救的方式, 来弥补出现的问题, 实现系统连续、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干熄焦,生产实践,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立慧魏松波, 干熄焦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管理运筹学》课程设计与实践下一篇: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