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书谈体会

2023-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和自由读书谈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爱和自由读书谈体会

读书笔记《爱和自由》

读《爱和自由》有感

这本书对许多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我在大学期间的图书馆就经常会见到这本书,后来参加工作后,也常会听人说起。但总没细细阅读过,都是简略看看书本简介。不细读的原因,也记得不大清楚了,大概是对它有些偏见,因为接触过太多以第一人称的角度,通过书写自己的事情来“教导”大家该怎么对待幼儿,对待幼儿教育。这是我平时不太喜欢的一类书籍,我反而更喜欢一些学术研究类书籍,通过大家的研究,更深入了解一些幼儿行为、心里、发展特点等,并用有说服力的案例来说服我。

但今年这本书再次进入到了我的眼帘,在学校的好书漂流图书室,多个家长都将这本书推荐到了学校图书室。我再次注意到了它,而这次我也真正下定决心去仔细读一读。毋庸置疑,我们的工作面向小朋友,同时也面向家长,既然这么多家长朋友都选择这本书,肯定有他的道理,同时接触家长们喜爱的书籍,也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家长们的一些想法。

带着这些想法,我开始阅读起这本书来,开始时还是抱着一些些怀疑和试着看看的态度,但这本书却给了我许多的惊喜。每一章它都会重点讲了一个特定的内容,而那些内容,看似简单平常,但正是这些简单平常的事情,却是每个老师、家长会遇到的问题“儿童为什么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应该怎样理解孩子;怎样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等等。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时有发生在作者的孩子身上的,所以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和专业知识(作者:孙瑞雪,中国著名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针对这些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见解及可行的解决方式。相信这也是家长们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家长们会获得共鸣,找到许多可行的小策略;再或许作者的方式方法,不一定适合用在每一个小朋友身上,但当大家看到作者讲的这些问题,不只是自己家的小朋友会有,而是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自己的焦虑,而有时正是家长的焦虑可能会将小朋友某阶段出现的问题扩大化,恶劣化,反之而言,家长能轻松面对一些幼儿身上的问题,先稳住自己的焦虑再从容的帮助幼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点在这本书中也有提到!

在幼儿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中,我们面对的可能只是一个班,但却是许多个不同的个体,许多个性化的问题,迷茫、踌躇可能经常会光顾我们,这时静下心来阅读一下吧,《爱和自由》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2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自从读了《爱和自由》,孙瑞雪老师教育理念,让我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孩子的家长都有好大的触动之处。

我相信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里面来上课,接受最好的教育。我觉得《爱和自由》详细进述了蒙氏教育知识理念,怎么去理解孩子,怎么看待孩子的各种表现,还应该怎样去处理他们的表现。 孙瑞雪老师从中认为:孩子6岁前,他们的自我成长更依靠自我教育,而不是来自成人的,但是我们成更多的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环境,让孩子接收积极信号,还说了在6岁之前我们要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快乐,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些自由而反变得毫没有组织与纪律,反而让他们自由到极致了,也变得自律与顺从老师的话了。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认识的是真理也不会是畏惧强权,迷失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理论和大量的案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也同时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

一些错误理解。书上写了《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高度、纪律、独立、智慧、道德……这些我们值得去学习的地方和品质,都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怎样的爱和自由。但是我感觉成人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可以。但这是主观误区,俗话说:“美国心里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建构过程,就无法给我们孩子他们所需要的爱。”

同时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孩子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提供,接受这个观念,像发生一场内在革命,也意味我们会因自卑、压抑而感到产生自大。其实儿童弱小,他内在藏着一种强大精神能量和潜能。

教育心得

2011年9月1日到9月底这段快乐教学时间,我和曾老师在《白杨树班》我担任中组教育,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在这短短一个月里,园长还组织了一节心理课,我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不管是在心情、情绪稳定度、做事、说话心理,慢慢把我整个人都变了似的,完全不一样的是情绪,不容易冲动,而现在变开朗、安静、爱学习了,所以我很感谢园长讲座指出心量健康问题。通过对有关教育、教育品质和心理课程,也提高自己的一个必要途径,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才不断进步,促进我自身修养,全面素质自身培养,也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担负起一名幼儿教育培养幼儿一代人才的重任。

记得上初中,语文老师给我们说过郑捷老师教育理念人生态度、境界、自己在平凡岗位上所取得成绩,平和执着一把工作当回事:执着的精神、谦逊的态度。她全身心的扑在教育事业上尽忠尽职,热爱学生,热爱她的三尺讲台,做个好老师,她最感人的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老师,但一辈

子还在学做老师。”可见她是多么的执着和谦逊啊!

她虽然是中小学老师,不是幼儿老师,但是都只要是老师我们都应该不忘记郑老师的精神。

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此刻明白“时间就是人们所说的金钱,忙碌的工作也使我变勤快、吃苦、执着的态度启示着我。这份快乐而有意的教育,为社会、为自己、为人民做一些事,做好“幼儿教师”。

第3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爱和自由》最近开始看第四遍了。这个时候再读这首泰戈尔的诗又有了新的感触。

相见恨晚。记得刚遇见《爱和自由》的时候,一度有强烈的想法--要买上几十本,送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新爸新妈。也许,我们都会“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健康、愉悦地成长”。

很仔细地读。每读一遍,总是“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想想自己初为人母时的种种所作所为,就有想坐时光机回去揍自己一顿的冲动。没文化,真可怕;懵懵懂懂就做父母,更是可怕。

什么是真正的爱?母鸡也会爱小鸡。什么是自由?很多时候,我们自已的成长还停留在七八岁而浑不自知。以前也买过很多育儿书,感觉大都注重的是教育细节的操作性;而《爱和自由》直指教育的本质,深入浅出,让人看清什么是真正的爱。书中,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孩子满满的爱,读着读着,内心便柔软起来;读着读着,眼前便清晰起来。

第4篇: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爱和自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它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而我们社会现在也在探讨新的教育问题。这个新教育的宗旨是:实践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思想,改善中国儿童的成长环境。真正懂得爱孩子,而非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真正关注儿童生命内在的发展,而不仅是技能的驯化;真正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而不仅是物质的替代;真正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而非流水线上的产品;真正让孩子创造自我并创造世界„„

这本书的最初雏形,来自于孙瑞雪老师早期的演讲录。孙瑞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誉为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爱和自由》饱含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不是爱。”孙老师的真知来自于实践。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好比吃饭,经过消化之后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被我们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叫做智力。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孩子的自我割裂开来,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认为孩子有独立的自我,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真实、幸福很远。

“爱和自由”的科学教育方法认为,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被教育的过程,更不是被成人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世界进行自我探索,同时自我教育、自我创造的过程;爱孩子,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非满足父母的期待;爱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意志,而非让他服从你的意志;一个完整的人,包括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自我在生命的最中心;科学的教育,应该给予儿童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它有别于以往只强调发展认知的成长状态。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育环境非常严峻,非常难以撼动, 而“孩子在不当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都得不到幸福,他们的思考模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生活的目标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完成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任务,孩子不能成长为自己。”而“18岁以内的孩子的问题,统统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或老师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教育专家认为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家长与老师都好好学习,学会爱孩子——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害孩子, 爱与害界线的掌握是要学习的,一点一点来, 当我们愿意去努力,且愿意去察觉,孩子已经很有福了, 尊重而不放纵、分享而不干涉、关怀而不教导, 而尊重和放纵之间那个度,如何把握,就要靠我们的修习了, 我们要相信孩子自我有着强大的能量和潜力,

我们能做的不是教导孩子如何,而是协助孩子一点点发现自我的强大能量, 或者说协助孩子引爆那个能量。

可惜我知道这本书,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太晚了,读后,我很是震撼愧疚,因为我没有给我的孩子以真正的爱,本以为爱孩子,我们谁都认为可以做到的,但事实却是“爱得到孩子,只有少数的母亲能做到”。换位孩子的角度来感受,我感到了那么强大的无助,对于大人世界的无力及对大人的情绪变化是那么恐惧的一份心情,原来我曾经那么伤害到我的孩子却不自知,因为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没有关注到那个小生命的感受啊。我们都在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成为实现期待的工具,只注重孩子的技能驯化而完全不知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给孩子极大的物质满足,却同时给孩子施加心理暴力,让孩子学习我们成人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却不知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对孩子以统一的标准不断比较,而不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想这些也应该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省思的问题了。

看到身边有那样多以爱的名义受到伤害的孩子,我多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或是老师看到这本书啊,所以我写了这个心得体会。最后以孙瑞雪老师的话来做为我的结尾: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第5篇: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

教师姓名

《爱和自由》在中国,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它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而我们社会现在也在探讨新的教育问题。这个新教育的宗旨是:实践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思想,改善中国儿童的成长环境。真正懂得爱孩子,而非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真正关注儿童生命内在的发展,而不仅是技能的驯化;真正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而不仅是物质的替代;真正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而非流水线上的产品;真正让孩子创造自我并创造世界„„

这本书的最初雏形,来自于孙瑞雪老师早期的演讲录。孙瑞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誉为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爱和自由》饱含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是我们成长的结果,那可能不是爱。”孙老师的真知来自于实践。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好比吃饭,经过消化之后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被我们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叫做智力。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孩子的自我割裂开来,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认为孩子有独立的自我,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真实、幸福很远。 “爱和自由”的科学教育方法认为,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被教育的过程,更不是被成人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世界进行自我探索,同时自我教育、自我创造的过程;爱孩子,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非满足父母的期待;爱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意志,而非让他服从你的意志;一个完整的人,包括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自我在生命的最中心;科学的教育,应该给予儿童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它有别于以往只强调发展认知的成长状态。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育环境非常严峻,非常难以撼

动, 而“孩子在不当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都得不到幸福,他们的思考模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生活的目标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完成家庭、老师或社会给予的任务,孩子不能成长为自己。”而“18岁以内的孩子的问题,统统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或老师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教育专家认为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家长与老师都好好学习,学会爱孩子——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害孩子, 爱与害界线的掌握是要学习的,一点一点来, 当我们愿意去努力,且愿意去察觉,孩子已经很有福了, 尊重而不放纵、分享而不干涉、关怀而不教导, 而尊重和放纵之间那个度,如何把握,就要靠我们的修习了, 我们要相信孩子自我有着强大的能量和潜力, 我们能做的不是教导孩子如何,而是协助孩子一点点发现自我的强大能量, 或者说协助孩子引爆那个能量。

读后,我很是震撼愧疚,因为我没有给我的孩子以真正的爱,本以为爱孩子,我们谁都认为可以做到的,但事实却是“爱得到孩子,只有少数的母亲能做到”。换位孩子的角度来感受,我感到了那么强大的无助,对于大人世界的无力及对大人的情绪变化是那么恐惧的一份心情,原来我曾经那么伤害到我的孩子却不自知,因为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没有关注到那个小生命的感受啊。我们都在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成为实现期待的工具,只注重孩子的技能驯化而完全不知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给孩子极大的物质满足,却同时给孩子施加心理暴力,让孩子学习我们成人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却不知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对孩子以统一的标准不断比较,而不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想这些也应该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省思的问题了。

看到身边有那样多以爱的名义受到伤害的孩子,我多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或是老师看到这本书啊,所以我写了这个心得体会。最后以孙瑞雪老师的话来做为我的结尾: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第6篇: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读后感

暑期我有幸去了去南师大学习,听取了耿姗姗老师的讲座,发现她的好多理论都是从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中得到的沉淀和升华。回来我重温了这本书,对“爱”和“自由”有了更深的感悟。

“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不动怒、相信、盼望、永无休息的等待”是打动我最深的字眼。父母、老师对于孩子的爱那更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更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埋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真善美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我所理解的自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在这本书中的自由可以说是一种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样子,不给孩子太多的规则和束缚,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可说实话,面对孩子,有时我却很难把握“自由”和“原则”的尺度。

孙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来到这世界,他(她)们是伴随着内在的一种东西来到这世界,蒙特俊利把这称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简单的,成人要是和他们说话太多或者复杂的时候,孩子的思维就会被成人弄的混乱,用简单的话去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很乱。成人有太多的“专制”和“越权”,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大人的安排,可不知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程序和心理。反思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是否有:怕孩子把衣物弄脏,把喂饭当成了主旋律的现象?是否有:当孩子沉浸在玩的世界的时候,不时地喂饭,喂水果,美其名曰:这样吃的多的现象?!出门前,我们是否曾嫌弃孩子稚嫩的慢动作,替孩子穿上了衣袜鞋帽„„做为教师的我们,是否曾不经孩子讨论同意,专制地给学生定一些规章制度,简单粗暴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就这样我们破坏了孩子本因有的“自由” ,剥夺了孩子本应掌握的生活和学习技能,任其成为社会的 “巨婴”。

成人还常常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把自己的经历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一个,孩子背负着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孙老师曾说过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读过这本书的我有所收获,能更宽容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从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从而更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是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

其实,何止是儿童,在充满指责、冷漠、抱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快乐,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爱、自由与温情,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会快乐、有效率的多?

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要多加引导和体恤,要学会相信,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