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人何处有感

2023-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美人何处有感

读《美人何处》有感

美人何处?一个疑问引出多少美人嗟叹,不论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金盘轻舞的赵飞燕,还是苦守寒窑的王宝钏、大观园葬花的黛玉,已别康桥的林徽因,美人一生不论曲折顺畅都在追寻一种成功那就是幸福那就是自己。 命运是苛刻的,容不得人多做选择;但命运又是仁慈的,你想成为什么,就成全你成为什么。

通过作者安如意对这些女子的分析,会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辨清一些事情。一切要从自身去寻找,去发现问题,就像身边有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幸福,而相同境况的人却生活的如意美满,这是为何?

我一直秉承的就是认可自己,认可我们所处的环境,但并不是说就可以不努力,不争取,不上进,而是在你这个环境中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就做到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只要你追求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兴趣才是驱使人奋发图强的动力,而不是金钱和名誉。只要你用心去找,别人看似枯燥的学习于你就会是快乐的源泉。

就像我现在的文控工作,这是一个和文字朝夕相处携伴同行的工作,有些人看似枯燥,不知如何下笔,觉得难度超过干体力活。但是我却不会,文控是一个可以看到全局并上通下达的工作,我可以首先领会领导的要求、上级传达的精神,活动开展的意义、工作下达的指令,把它传递到站队,使站队有针对性的及时高效

的开展基层工作,;还可以把站队员工所做的工作、上交的建议、面临的困难反映给相关领导,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规程,使公司运转更加顺畅。

我喜欢我的工作,面对文字就像面对每一个可敬可亲的面孔,这就是我快乐的源泉。

第2篇: 读《美人何处》有感

高中时同桌介绍的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认识了安意如,以细腻深入的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她像是一个拥有避世之心的修行者,用本来看似平凡的文字拼凑出一个隐居自在的世界,给仰慕古典诗词很久但无法更深入了解的我打开了一扇门。

《美人何处》是一本品读历代佳人的倾城际遇的书。“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没人的形象在古典文学中是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因为美人之美代表了人世间所有最高洁的事物,也因为美人之脆弱易损所蕴含的无常之感。

历史中,总有些女子的作用,被刻意放大。一个王朝腐朽到无可救药的时候就会安排一个掘墓人上场,让他自行了结。但是一场大戏不能只有一个男主角,一个人干活太辛苦,女人,一定要有女人来帮衬才精彩。还是遥远的伏羲女娲的蒙昧里,就已经衍生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曼妙。

姬宫涅和褒姒,无疑就是其中一对,或许,还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对。她不给他一个笑,却替他担了“祸水”之名。他偏给她一个玩笑,待我拱手江山讨你欢。如此为她负上亡国谥号。却各自心甘情愿。

褒只是她的出生之地,姒不过是她的姓。历史留给女人的空间总是局促,像一场腾挪不开的舞,低眉敛袖。即使是一瞬间的张扬,也往往因不可考的姓名、生卒、家乡而零落的一片清净。褒姒似乎已是女人里的幸运儿,她多多少少有姓和籍贯,甚而有段身世。

褒姒的传奇开始于周宣王时期,也就是周幽王的爹,当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弧箕,几亡周国。”人人虑有变,未知应在哪里。宣王闷闷不乐,回到宫中听人奏道一位前朝宫女怀孕多年产下女婴,心知有异,招来询问。老宫女说夏桀时,有龙降于王庭,自称褒城二君,桀收龙涎藏之。到了先王时不慎打翻木椟,龙的涎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她踏足其上,心有所感而受孕。为怕王怪罪,女婴已丢弃。

这当然又是鬼话,是为了说明褒姒是祸国妖物而敷衍出来的履历,不足信也。唯一可以相信的是褒姒是个弃婴,后来被褒城一户姓姒的人家收养。彼时的褒城,是今日陕西汉中的一片土地,以今日汉中与西安的距离,已难衡量褒城对国都镐京的遥望。总之,就在离国都不远的地方,就在周幽王登基三年的时候,褒国战败了。十几岁的养女褒姒,被氏族首领当做赎罪的礼物,献到宫廷来。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779年。褒姒缓缓走进周王宫的时候,距离周朝开创已有两百多年。不是周的每个君王都有周文王的仁厚、周武王的霸气,他们甚至没有了周穆王的浪漫。朝中没有了周公、召公这样的贤臣,就是有也不得重用。于是,周的衰败已慢慢铺展开来。

这就像历史的一个大转盘,夏有姒履癸,商有伊帝辛,周有姬宫涅,三个末世之君有相似的荒谬,直让人怀疑他们彼此是不是互为前世今生。你看,桀的身边有 喜(音末),纣的身边有妲己,而幽的身边,有了褒姒。而这三个女人到达各自男人身边的途径,也奇迹般地神似,都是通过战争。桀伐有施氏,得妺喜;纣征有苏氏,得妲己;幽讨有褒国,得褒姒。

他们的相遇,似乎已经暗示着结局,他们将来的离散也会因为战争。

从此周幽王爱上了这个不爱笑的美人,他只看见了她容颜姣好,身姿妖娆,却不晓得她淡漠的容颜后藏着怎样的悲苦前因。书中提及的造琼台、制美裳,鸣钟击鼓、歌舞觥筹,但永远不要过于相信文字,书中记载的可能不是真相,而是后人的铺陈。

奇怪的是褒姒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即便幽王为她废掉了家世显赫的申后和太子,立她的儿子伯服为儲也不能使她喜笑颜开。一个不爱笑的女人,往往对很多事都不会太热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像是她的骨血。这一切就貌似那个叫姬宫涅的男人一厢情愿的热情罢了。

褒姒的冷在古往今来的帝妃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即使是同样美艳的妺喜和妲己,或多或少在面对皇帝时都免不了笑脸相迎。而她的冷像是一堵冰墙,将幽王隔离在外,只触得到冰凉。面对忧郁冷淡的褒姒,若不考虑两人身份上的差异,姬宫涅可以看做褒姒的奴隶,再三殷勤探问,都只有一句“妾无所好。”再为为何不笑,褒姒高傲回应“妾平生不笑。”

于是这个男人不服气,他不信堂堂周幽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只想逗她一笑,便许下千金之诺。于是就发生了一幕空前绝后的闹剧。后世的皇帝们再怎么荒唐也没勇气去效仿。商贾的千金买笑,人们摇头却忍不住羡慕叹赏,因为它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烽火戏诸侯却浪漫到了让人切齿。这昏聩的王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在浪费着国家的诚信、君王的威严。诸侯们面对这一场盛世闹剧,无言以对,可也只能顺从离去——霎时间,烟尘滚滚东驰去。

古有明训: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战争如期爆发了,废王后的兄弟申侯引犬戎如镐京,幽王和伯服被杀。烽火台上,再没有匆匆的诸侯,也再没有褒姒绝美的一笑,只剩下真正的亡国亡城。

直到公元前771年,他们也只度过了八年光阴。八年的相伴、宠溺丝毫没有捂暖褒姒的心,连一个笑容也只是劳动千万人的烽火才出现。她为何笑?她在那漫天相连的火光中看到了什么?没有人知晓。在我看来,她的所作所为都带着自己的个性,没有人能强迫她,不笑时不论你怎么煞费苦心,要笑时,即便代价是倾国倾城。这样出奇神秘的少女依然故我,仿佛这世上能衡量的只有自己的心情。

史书上短短的记载里记不完全幽王的情愫,而褒姒的结局也不可知,生死难测。也许她的一生是世人难以想象的,她的道路从来没有天堂,只是她再难遇到像幽王这样肯为她红颜一笑而调戏天下的男人。

第3篇:景美人更美——读《草原》有感

今天,我读了《草原》这篇文章,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看!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小丘上有成群的羊,牛马,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无论在哪里,都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一道风景线。在往远看,看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里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情民俗都很美。草原的主人还很好客呢!

主人拿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款待我。鄂温克姑娘们唱民歌,我也跟着唱。美妙的歌声荡漾在整个大草原上。接着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

突然,我回过神了。我发现自己正在教室里读课文呢!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自己的家乡也建设得那么美丽。

初一:陈若男

第4篇:读《虞美人・听雨》

读《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溅屋瓦。诺大的街道上,众生接受着雨的洗礼。

歌声在高楼响起,清脆、婉转。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释放出来。

少年在旁,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肤,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少年沉醉。

雨作雨帘,在楼的四面垂下,楼内成了个封闭的空间。点着红烛,垂着罗帐。

楼外的雨声,只成了楼内歌声的伴奏。

少年不知愁滋味。

广阔的江面上一点――孤舟。雨水不断侵入水面。躁动。江面俨然成了雨的乐器。

风不断吹摇着舟。舟中人烦躁。

已是壮年的舟中人掀开帘布。雨敲响船舷的木板。咚咚。

云压低了远方的山,泛起蒙胧,一片灰蒙蒙。

低沉的云中一点――断雁。雨水不断淋湿羽毛。震翅。

风穿插在羽毛的缝隙。雁仍继续飞――孤独的飞。

壮年何尝不是这样一只断雁。四处漂泊,有家不可回。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舟外的雨声,令壮年无法入睡,无法做个归家之梦。

躲雨。在僧庐下看着外面的世界。江山易主。

少年欢乐、壮年愁绪一一没了。看着墙上的四字:

四大皆空。

人有悲欢离合,它们是无情的。

滴答滴答。

只希望这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第5篇:看《美人心计》有感

连续几天的熬根受夜,终于把《美人心计》看完。

每回看完一部小说或者电视剧我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难受的是看的过程,入迷之后心情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同步。但是,却是很享受看完一整部故事之后的那种畅快淋漓。

受改篇后的历史剧总会是会赢得很多影迷的青睐,因为在陈述整个故事的时候有历史做背景会让人感觉故事发生更加的真实。

对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并不是十分的通晓,但是我却一直都为汉代的吕后应该是历史上最历害的三个女人之一。其余两人是武则天和慈禧(此乃个人拙见)。

而《美人心计》所述的内容就是在吕后成为最有权力的皇后之后,发生在大汉宫廷之中的为争夺权力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当然,也是历代帝王之家常发生的事。故事情节确实有些引人入胜,看完之后,对那个时代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发生在故事中的一切,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闲扯,在现实的生活中,可能很难有那样的例子。

《美人心计》中对爱情的诠释,我认为可以用唯美来形容。要美人不要江山,或者说要江山更要美人,历来都是编剧对故事大做文章的题材。

《美人心计》似乎也不例外。虽然有些失真,但做为电视剧这样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我还是觉得赏心悦目。

刘盈和杜云汐之间的爱情,可能只会出现在虚拟的故事中,崇高自由的刘盈并不知道杜云汐还活着,抛弃皇位,比之那些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皇帝来,境界似乎更高一筹。当他知道杜云汐成为了皇后,却不顾危险,重返皇宫,干愿做杜云汐的哥哥,为他化解了不少的危难,最后为了她,用生命捍卫他的承诺。对于杜云汐,他没有奢求任何的回报,他们之间的种种,说不清也道不明。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近距离的相处,如此的深情,他们却没有发生过性关系,这样的感情,可能只会出现在小说或电视中吧。

雪鸢和周亚夫之间的爱情就显得有些扑逆迷离了,两位都是武将,却在情感方面着手得如此的细腻。雪鸢这个人物的塑造我个人觉得非常的成功,她的光茫,我觉得不应该是在爱情方面,应该是对窦漪房的忠心。一个细作随着另一个细作的背叛而跟着背叛,更应该更能突出她的忠义。

而窦漪房和刘恒之间的爱情,感觉有些平淡如水,但往往真挚的感情都是在平淡中体现出来的。本来是吕后派来的一个细作,却在不知不觉中爱了刘恒。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在吕后和刘恒之间周旋。其实,没有一个是很笨的。很多的事情,只是不说开而已,在心里,早就有了答案。而刘恒和窦漪房的约定,发生任何事得都不要问对方原因。这样的爱情既使不会惊心动魄,仍然可以刻骨铭心。刘恒的死的确很感人,这样的结局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显得更加美丽。

我一直怀疑,世上真会有像聂慎儿这样的女人吗?坏得有些莫名奇妙,吕禄如此对她,她居然还会想着杀他。不知道吕禄临死时她是否真的醒悟?而以后发生的种种,已让我感觉她真的无可救药了。而最终被她的姐姐所杀,到也是情理之中了。

张太后是一个最情得同情的人,从小就当了皇后,却不懂这是为什么。也许在没有嫁给周亚夫之前,可能一直都是清白之身吧。二十几岁的女人,遇到一个像男人的男人,芳心动漾,倒也是合情合理,所以,张太后想和周亚夫私奔,虽然有违宫规,但让人觉得可以原谅。

刘启有三个女人,前两个我觉得就是在为第三个作铺垫,或者可以说,在为第三个作衬托。因为刘启的王志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结下情种。而进宫成为美人,最终成为皇后早在孩提时已埋下伏笔。而其间的种种误会与纠缠就无多大可看之处了。

薄太后一直都看不惯窦皇后,但在临终时却成够和窦皇后共舞,最终说出也她的想法,不是不知道你是好人,只是你得到了皇帝全部的爱,恨你,只是出于一个女人的忌妒。这样一想,好像倒是合情合理了。

奇怪的是,在汉朝,难道皇帝的寿命老是敌不上皇后吗?在这个剧中,无论是吕后,还是薄太后,到后来的窦漪房,都是成为了太后,或者太皇太后,而皇帝老是短命。

林心如比较适合演年轻人,演老年时总觉得看上去很别扭。王丽坤其实应该算是上面最漂亮的主角了,虽然此剧美女云集,但美得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倒也没有几个。

此剧看完了,但是觉得该剧有好多的迷一直都未解开,像王志儿其实就是聂慎儿的女儿,但在整个故事结束时,这个答案也从未揭晓。而周亚夫和雪鸢,可能到最后,周亚夫也未必知道当初在悬崖边上刺他一剑的女人就是雪鸢吧!

看完之后,会发现剧中的那些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这些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闲扯。

上一篇:中华魂读后感300字下一篇:治安案件受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