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例高龄患者的麻醉处理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 我国人口也渐步入老龄化阶断, 高龄手术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病症, 在手术中合理的麻醉及处理麻醉突发状况,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对该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实施麻醉的47例高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47例, 男31例, 女16例, 年龄80~89岁。全身麻醉21例, 其中急诊手术4例, 椎管内麻醉26例, 其中急诊手术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合并内科疾病, 包括心电图异常25例, 高血压心脏病19例, 冠心病11例, 糖尿病7例, 肺动脉高压3例, 慢支肺气肿12例, 肺部感染及肾功能不全各1例。

1.2 患者术前合并症控制及监测

(1) 对伴有呼吸道感染者先控制感染; (2) 为防止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情况, 对伴有水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者予以先纠正; (3) 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及糖尿病患者予以降压、控制血糖及内科综合治疗; (4) 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1]。所有患者麻醉中连续监测心率、呼吸、中心静脉压等监测, 全麻则监测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

1.3 麻醉方法

患者常规吸氧, 能配合椎管内穿刺的患者选择椎管内麻醉。先给予患者2%利多卡因2~3 mL观察5~10 min。阻滞平面:下腹手术控制在T8以下, 下肢和会阴部手术控制在T10以下, 根据阻滞平面和患者情况追加麻醉剂量, 局麻药用量为青年的1/3~2/3。或行硬-腰联合麻醉, 予L3~4穿刺, 蛛网膜下腔注入9~12 mg的0.5%盐酸罗哌卡因, 并硬膜外置管备用。对行上腹部以上和高难度手术及身体情况差的高龄老人, 则采用全身麻醉, 以便于保证供氧及呼吸管理。患者实行气管插管, 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及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及维持, 并吸入低浓度七氟烷及根据情况需要追加肌松药及芬太尼。其全身麻醉药用量较青年减少1/3~1/2左右。

2 结果

全身麻醉不良反应率83.3%高于椎管内麻醉34.3%, 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见表1。

3 讨论

高龄患者常合并重要器官疾病, 术前要对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 控制感染及保障呼吸通畅、心血管功能稳定;同时将患者血压、血糖维持处于较安全水平及必须尽可能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情况, 防止出现心律失常现象, 急诊手术更要警惕。麻醉方法及用药应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并加强围麻期监测便于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病情变化。

[n (%) ]

因老龄患者生理的改变, 其血容量减少、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肝肾功能减弱, 血浆中药物清除半衰期延长, 药物游离浓度明显高于年轻人, 使患者不良反应上升。且老年患者随椎管随年龄增加而变窄及蛛网膜绒毛明显增大, 使麻药在硬膜外腔和硬脊膜渗透扩散增加, 因此对老龄患者麻药用量必须减少。在对此临床麻醉中, 应小剂量诱导和维持, 可选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轻依托咪脂、丙泊酚等;对肝肾功能和年龄影响小的阿曲库铵等[2];芬太尼、咪唑安定等使用量也可减少1/2;而对于容易引起幻觉及精神不良反应的氯胺酮则不宜适用于老年人。

在麻醉的选择上, 对能配合椎管内穿刺的下腹、会阴手术及下肢则选用椎管内麻醉, 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8~T10以下, 对血流干扰不大又能满足麻醉需要。但有研究表明其血压较基础值下降30%以上者, 仍显著多于全麻病人。而上肢部手术应用硬膜外麻醉则不如全麻安全, 是由于阻滞平面需的升高, 会严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及并发呼吸抑制, 因此该组上肢部手术均常规施行全麻。有学者表明全麻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椎管内麻醉者高, 可能是因患者心血管疾患较严重、水电解质失衡较多有关[3]。因此围麻期必需进行监测, 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评估及积极治疗高龄患者合并症, 选择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及全面监测, 是确保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对高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风险及措施。方法 对该院实施麻醉的47例高龄手术患者视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及采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结果 患者麻醉效果满意, 全身麻醉不良反应率83.3%高于椎管内麻醉34.3%, 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全面评估积极治疗高龄患者合并症, 选择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及全面监测, 是确保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龄患者,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

参考文献

[1] 谭冠先, 林成新, 蒋宗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犬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浆渗透压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18 (5) :601.

[2] 彭学勇, 许秋平.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和管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11) :1317.

[3] 陈燕, 王华, 于明达.273例80岁以上高龄病人临床麻醉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 11 (1) :63-64.

上一篇: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在通信企业中的重要性下一篇:压水堆核电厂双层安全壳的施工进度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