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简单计算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分数简单计算

简单岩土混合边坡稳定性评价及计算

【摘 要】實际工程中我们遇到的边坡,其岩土构成往往不是单一的岩质或土质边坡,对于这种半土半岩的情况,本文根据岩土混合边坡下部岩石的破裂角,提出一种简单的思路来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边坡稳定性问题,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岩土混合边坡;破裂角;圆弧滑动法;平面滑动法

0 引言

边坡一般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或岩体,由于坡表面倾斜,在坡体本身中立及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整个坡体有从高处向提出滑动的趋势[1]。边坡稳定分析的方法比较多,但总的说来可分为两大类:(1)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的条分法;(2)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数值计算方法[2]。

1 变形破坏机理

在工程实际中,较常见的是上部由土,下部由岩石组成的岩土混合边坡。岩土混合边坡往往具有多种破坏模式[2],分析其稳定性不仅要考虑上部土层发生滑动的可能性,也要分析下部岩体沿结构面发生滑动的可能性[3]。岩土混合边坡变形破坏的复杂性,在现行的规范和标准中仅仅对单一土质或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计算做了明确的规定[4],因此,很有必要对岩土混合边坡稳定性问题展开探讨,以便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6]。

2 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一)定量计算

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综合实验大楼基坑为岩土混合边坡,对其岩石部分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沿岩层层面产生滑动,计算时把填土重量、粘土重量作为外加荷载考虑[5]。

采用平面滑动法计算其稳定系数Ks:

故A~B段岩石部分对基坑边坡稳定影响不大,此段基坑边坡需要按圆弧滑动法对上部土体部分进行计算,稳定系数Fs取其小值。

(二)圆弧滑动法计算边坡土质部分稳定系数Ks

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5.2.7条及场地基坑边坡构成条件,A~B段土质部分边坡可能沿圆弧滑动,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边坡土质部分稳定系数Ks。

(三)边坡稳定性评价

通过对A~B段基坑边坡定量计算分析,可得:

(1)采用平面滑动法分析A~B段基坑边坡岩质部分,由于属于缓外倾结构,采用平面滑动法计算得出稳定系数Fs=3.32偏高。故A~B段岩石部分对基坑边坡稳定影响不大,此段基坑边坡岩质部分稳定;但需要按圆弧滑动法对上部土体部分进行计算,稳定系数Fs取其小值。

(2)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得A~B段稳定性系数为0.79。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表5.3.1中规定KS≥1.25(圆弧滑动法,二级),A~B段基坑边坡开挖后处于不稳定状态。易沿土层发生圆弧滑动。基坑边坡为临时性边坡,在雨水的作用下,边坡容易失稳,因此,应进行支护。

3 结论

岩土混合边坡变形破坏的特点是复杂的,在进行稳定性分析的时候不能将上覆土层及下伏岩石分开单独评价,本文提出采取岩土体的破裂面组合计算评价的思路供大家借鉴思考。

参考文献:

[1] 赵明阶, 何光春, 王多根. 边坡工程处治技术[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19-20.

[2] 《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第3版)[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612—613.

[3] 廖珊珊,张玉成,胡海英.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1,7(31).

[4]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5] 黄洪波.层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 孙玉科,古讯.赤平极射投影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罗海洲, 1986年出生,男,汉族,贵州贵阳,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电话13639064192,邮箱100870104@qq.com。

作者:罗海洲 王建能

第2篇:浅谈初中化学中原子结构、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简单化学计算的一体化教学

(新疆策勒县二中 848300)

【摘要】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生在本单元学习比较困难,对原子结构等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我们通过元素、原子、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等基本概念的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原子;原子结构 ;离子;化合价 ;化学式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生在本单元学习比较困难,对原子结构等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以前也没有相应的学习基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通过原子结构、离子、化合价、化学式、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学计算的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

1 元素与原子

元素符号是学习好化学用语的基础。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的意义:H既表示氢元素(宏观含义),又表示一个氢原子(微观含义)。如果氢前面有数字只有微观含义,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2 原子结构与离子

2.1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简单的表示出原子结构,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意义表示(以Ne作为例子)如下:

原子结构中最外层达到8电子(He为2个)的结构,叫做稳定结构,在1-18号元素中稳定结构有He、Ne、Ar。其余都为不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我们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如下:

2.2 离子的形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最外层)电子就形成了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就形成阳离子,非金属的原子得到电子就形成阴离子。以NaCl的形成为例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Na和 Cl通过静电作用形成NaCl。

2.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微粒

比较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结构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电性不显电性(中性)正电负电

符号元素符号表示: NaS阳离子符号表示:

Na+阴离子符号表示S2-

联系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

3 离子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显示的数目和电性与离子符号一样,只是书写的位置、先后顺序不同。离子符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目,后写电性(﹢、﹣);元素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电性(﹢、﹣),后写数目。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如下表:

原子团的化合价:

4 化合价与化学式

4.1 根据化合价求已知物质的化学式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

例子:求﹢5价的磷和﹣2价的氧形成的化学式。

解: ①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 PO

②求5与2的最小公倍数:10

③求原子个数:P :10÷5=2 O: 10÷2=5

④将原子个数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P2O5

⑤验证: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0:

﹙﹢5﹚×2+﹙﹣2﹚×5=0

所以+5价的磷和-2价的氧形成的化学式为P2O5

4.2 根据化学式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例子:食盐中加入了KIO3可预防甲状腺肿大,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解: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

标出钾元素的化合价﹢1,氧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0,﹙﹢1﹚+a+﹙﹣2﹚ ×3=0,

a=﹢5

答: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4.3 化学式的意义

以H2为例说明:

宏观:①表示氢气这种物质;②表示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微观:①表示1个氢分子;②表示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5 化学式的计算

5.1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为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1×2+16=18

5.2 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如:求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16÷﹙1×2+16﹚] ×100%=88.9%

5.3 求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例如:求NH4NO3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解: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2﹚∶﹙1×4﹚∶﹙16×3﹚=28∶4∶48=7∶1∶12

5.4 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比

例如:求1个NH4NO3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为?

解:氮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3

总之,元素符号的书写是写好化学式的基础,而化学式是写好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是中考必考的题,因此将元素、原子、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等基本概念进行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的突破九年级化学的难点,提高化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雷平

第3篇: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初步体会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2、过程: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提高

方法:学——探——测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在动手操作及说理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的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的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西瓜平面图学生观察图形变化听老师讲解

二、探究新知

1、问题

2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哥哥吃了西瓜的,妹妹

81吃了西瓜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8(1)哥哥和妹妹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2)哥哥比妹妹多吃了多少? (3)妹妹比哥哥少吃了多少? 选择问题(1)解答

2、教同学们先猜一猜

21加法:+等于多少?

88

3、操作验证,展示教具演示加的过程。

21

3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8816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5、教减法

(1)师:观察这个西瓜现在还剩几分之几?如何列式?

52 生:口答,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88

展示减的过程

小结:同分母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2)讨论:

33妈妈又吃了,剩下的留给爸爸吃。想一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西瓜?

88

6、教学例3 1减几分之几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

7、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1减几分之几,先把1换成与几分之几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8、巩固练习 531-

1- 610

三、巩固提高

1、口答课本第97页

2、独立完成,同桌点评

3、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一、计算。 141574111191+=

+=

-=

+=

-=

1-= 771212998812126

二、看图计算。 (1)

(2)

三、解决问题。

3,还剩几分之几?

4322、东东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比第二天少看,第二天看了全书

1010的几分之几?

1、一块蛋糕,小强吃了

第4篇: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学生分吃苹果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中,从例1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接着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学生拿小正方形从56中拿出26,来展示计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算理。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最后引导大家总结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黄、白小正方形各十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份呢?4份呢?

1.同学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意见。

2.学生拿出学具四枝

1.填空。

(1)里面有(

)

2.每人吃一份,三个同学一共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你会解答吗?

3.导入新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

铅笔摆一摆、分一分、说说。

3.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个,里有(

)个。

(2)7个是,4个是。

(3)就是(

)个再加上(

)个,结果等于7个,也就是(

)。

答案:(1)4

2(2)(3)5

2

1

2.算一算。

4.一张餐桌长1米,宽710米,长比宽多多少米?

答案:(米)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出示教材第96页例1的情境图。

1.老师:仔细看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算式?

老师板书:

我会列式:

讨论思考:

18+28得多少呢?为什么?

老师板书:

二、自学同分母分数减法。

1.自学教材第96页例2的情境图。

2.观察后动手操作。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

一、1.学生1:它们在吃西瓜,哥哥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

学生2:哥哥吃了两块,是这个西瓜的。

学生3:弟弟吃了一块,是这个西瓜的。

2.学生回答。

我提的问题是: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同桌拿出小正方形摆一摆。

4.学生汇报:

是1个,是2个,+也就是1个加上2个,一共是3个,也就是。

二、1.学生按照要求打开书本自学教材第96页例题2。

2.用正方形摆一摆。

3.同桌交流。

4.独立思考后再交流意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黄色的占5份,就是5个六分之一,去掉2个六分之一,还剩3个六分之一。即。

三、学生交流:例题1是分数的加法,例题2是分数的减法。都是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

四、1.认真观察。说意思: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拿走一份,还剩几份?

2.交流得出:1-=?

3.操作: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撕掉一份,还剩3份。

4.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1:可以看作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1表示这样的4份。

学生2:1可以看作4个。

学生3:4个减去1

说明这个图意吗?

4.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板书:

三、讨论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

2.汇报。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四、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3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的演示过程。并说说演示过程的意思。

2.讨论列式怎么计算:

1-=?

3.分组操作实践。

4.汇报交流:

老师板书:

5.组织学生交流怎么把这道题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减法,交流后汇报。

老师小结:把1转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个是3个,就是。

5.组织学生交流后得出:把被减数1转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教材第98页第1、4题。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课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本节课注重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最后通过交流总结,学生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5篇: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达 旗 实 验 小 学

2015 .11 .8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新思维数学》(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 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和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经历分析、观察、推理发现和理解算理。

3、 经历计算、交流、讨论并增进获得学习经验和运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解决问题,提出猜想:

(一)、引入:

这几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出示果园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 )

师:这是一块果树基地面积分布示意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果树基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整个果树基地的几分之几?枣园占整个基地的几分之几?(梨园和苹果园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枣园和苹果园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枣园和梨园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3、梨园和苹果园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4、苹果园比梨园多几分之几?

5、苹果园比枣园多几分之几 ?

6、梨园比枣园多几分之几?(课件出示)

、、、、、、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些分数加法的计算问题。 出示:梨园和苹果园的面积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问题 师:你会列算式吗?

板书:2/7 +3/7=?

(三)猜想:(小组合作讨论) 猜想:2/7 +3/7=? 师:七分之二加七分之三等于多少呢? 我们先来猜想一下。(出现的情况可能有:5/7或5/14 ……)

师:那么2/7 +3/7=? 究竟等于多少呢?下面我们共同来验证一下。

二、验证:理解算理 (1)、涂一涂: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下面我们用这个长方形来表示整个果园的面积可以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也是平均分成了几份?(7份)

好,现在请同学们动手用不

同的颜色来涂一涂梨园和苹果园各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可以吗?

(2)结合课件演示说明算理:(小组合作展示)

师:涂完了吗?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涂的?怎么想的? 小组汇报展示:

(梨园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涂了几份?

苹果园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涂几份?) 现在请同学们把两块涂色部分合起来数一数,一共涂了几份?(5份)

总份数是几份?(7份)

涂色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5/7)

那么也就是说2/7 +3/7=?应该等于多少呢?(5/7)

2 /7里有几个1/7? 3/7里有几个1/7?(课件出示5个1/ 7图,分析算理:2个1/7加3个1/7是5个1/7,也就是5/7)

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你能结合这个图来完整地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想的吗?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一说) (3)分析算理:

师:我们一共涂了5份,,每份都是总面积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5个1/ 7图) 那么我们求2/7 +3/7=? 等于多少?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求5个1/ 7是多少的问题) 也就是多少?(5/7)

(4)辨析:2/7 +3/7=5/14为什么是错的?

师:刚才有的同学认为2/7 +3/7=5/14? 现在你能来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5)写答语:

答:梨园和苹果园一共占总面积的5/7. (6)解决前面提出的几个问题:(课件出示另几个问题)

(五)深化巩固:书上89页的2题 )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分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相通的,都是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所以在计算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

三、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图: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看这幅图(出示)你知道这三种颜色各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吗?(2/7)那要我们求什么?(三种颜色一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2/7+2/7+2/7=?) 你会计算吗? 说一说你的想法。(说得真好,谁听清他刚才的话了?你能再像他那样来说说吗?)

师:像这样的加法,大家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乘法) 怎么列式?(2/7 x 3=?)

师:像这样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我们是怎么计算的?(分母不变,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

2、练一练:

1、2道分数乘整数题

3、90页1题:(在书上自己做)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内容?(

1、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

2、分数乘整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加法我们是怎么计算的?分数乘整数又是怎么计算的?

五、拓展延伸: (附:)板书

《分数的简单计算》课后反思:

一、谈收获: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乐学。我从丰收的果园主题图引入新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循序渐进,算理理解到位:

在这节课中,我先采用了教师扶着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努力实践“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创设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七分之二加七分之三时,引导学生说出,七分之二是几个七分之一,七分之三是几个七分之一,合起来是几个七分之一,也就是七分之五,这样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后,放手让学生先思考、后小组内讨论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并通过辨析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孩子们掌握得还可以。

(三)注重动手操作:

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但从作业的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二)谈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理念不够先进,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主

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2、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孩子们动手还比较少;

3、教师的心里素质还有待提高,上课有点紧张,说话不流利;

4、数学语言还不够精准,需要认真推敲;

5、还要继续深挖教材,有些地方处理不当;

总之,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第6篇:《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 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7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难 点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准 备 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

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

1、2题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了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7篇:《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蒙公乡英峨小学

韦兆晏

本节课教学的是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只有少数学生能解释清楚算理,多数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由于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的演示才能理解算理,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先自己“折一折”、“想一想”,再在组内“说一说”,最后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由于有了动手操作放入经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例题的算理。因为学生对算理有了充分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整节课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

不足:操作过程中学生用长方形做实例,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可以改为西瓜图片。

改进:练习中的题目,改为一些情境题,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疲劳,提高学习兴趣。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8篇:《分数的简单计算》参考教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 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 3/4里有(个 1/4 2 2/5里有(个 1/5 3 4/8里有(个 1/8 4 5/9里有(个 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 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 5/6里减去 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 1/6? 2/6表示几个 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 3 1出示 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上一篇:院总建筑师职责下一篇:护士执业注册相关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