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2023-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5课《落花生》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3)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浅显,但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读熟课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PPT出示词语:吩咐、尝尝、便宜、石榴,请四个同学读,注意读准轻声。

2.PPT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居然”,并造句。

三、重点感悟

1.抓重点。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寥寥几笔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 下面看看除了这两件事,课文还写了哪几件事儿?(尝花生,板书:尝。)课文中那里是写尝花生的?(课文最后一句话)还写了哪件事?(议花生,板书:议。)种、收、尝都是几句话,而议花生用了10多个自然段,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议花生是课文重点) 看来,我们今后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怎么样?(把重点内容写得详细,不是重点的内容写得简略,板书:详写、略写)

2.学重点。

(1)朗读课文。从第4自然段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家边读边思考,有什么疑问。

(2)读后质疑。次要问题,学生自主解决。并引导学生提出重点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引导学生靠自己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PPT友情提示:

问题——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a.围绕问题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想法简要批注在旁边。

b.写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4)反馈学习情况:

a.谁来说说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b.学生读父亲说的话。

c.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拿桃子、石榴、苹果截然不同的生长特点跟花生对比。

d.学生带着对这种品质和精神的钦佩读这段话。

e.指导朗读,反复读,并告诉学生课后把这段话抄写下来,背一背。

(5)深化主题。

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默默无闻„„,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那是在说什么?(做人的道理)父亲的哪句话是明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生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既然是做人的道理,那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老师引导。) 作者也是这么理解的?(或少年时的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的?)他说:(出示PPT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里边有个词语“体面”,能说说什么是“体面”吗?

看PPT再读这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那么孩子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哪些人是有用的人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老师也想举个例子,出示关于许地山事迹的PPT。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确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

(6)拓展提升。

孩子们,课就要结束了,和大家一起学习感觉真好。老师这里有两个事想拜托大家。大家从中选择一件帮帮老师。(出示PPT)

【板书设计】

(略写)

落花生议:默默无闻 „„(详写)

借物—————→喻人

第2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之 第15课《落花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之

第15课《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实、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落花生》一文在写作上主要的特点是以物喻人。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们将从下面几点去学习这篇例文。

1.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的情况写得简略。这样组织材料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重点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在重点段中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去认识花生的好处和特点。父亲以花生生长的情况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对比,用来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接着是以花生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我们在学习借鉴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借物是为了议论。借物是为了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议论部分写清楚了,中心自然就突出了。所以我们说借物是手段,喻人才是目的。

3.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写的事物。例文就是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用花生说明作人的道理。采用对比的手法使物更鲜明、更便于读者去理解。

《落花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其一,语言浅显平实,简明精当,却旨趣深远,寓理于物;其二,布局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自学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我将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和作者生活的背景有所不同,学生的认识就不再是囿于课文作者的观点,这就给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将开展“实话实说”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父亲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课时】

本课文的教学预设用2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是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6个生字,学用“居然”造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复习所学的生字;紧扣父亲的话展开朗读,让学生体会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和所蕴含的道理。

第3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1-15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

1、《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2、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 精(练)(连)接

简(练)(炼)钢

Ji 立(即) (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 (历)史

日(历) 鼓(励)(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 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1健康是生命之本;2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3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古诗两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堤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 意欲: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字词:

形近字:锦

二、课文:

1 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2、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答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答案: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

三、拓展练习: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

2、仿写诗句: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鸟说):(飞翔吧),(飞向辽阔的天空),(展示少年的才华)! (沃野说):(耕耘吧),(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甜蜜的果实)!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字词:

同音字:察 查

形近字:纺 放 防 仿 多音字:中 恶 着 背 载

二、课文:

1、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答案: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

2、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答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让我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

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

2、颁奖词:法布尔,一个从小就迷恋昆虫的人,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引领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写就一部宏伟诗篇《昆虫记》。

6、变色龙

一、课文:

1、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2、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

3、简要的介绍一下变色龙。变色龙会变色,外形奇特,一目二视,捕食神速。

二、拓展练习:

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 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

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

2.“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3.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4.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7、金蝉脱壳

一、字词:

多音字:壳 ;形近字:柿、肺 ;同音字:协、胁、谐

二、课文:《金蝉脱壳》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事物)。

1.《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2.“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2、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请你再写出几条歇后语:(并选一句说一句话) 芝麻开花——节节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三单元复习

一、字词部分

妥帖 贴补 惊慌 说谎 一贯 习惯 贪婪 贫穷 机械 戒心 推敲 礼貌 多音字:济南

接济 蒙骗 蒙蒙亮

二、《成语故事》

1 《成语故事》分别讲了《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身处世。

举例:“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3、总是……她大大咧咧的,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

三、《推敲》

1、《推敲》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原先是“推”,因此,后人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你认为用“推”,还是用“敲”好?请说明理由:(1)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2)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3、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苦吟诗人”)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课后习题4推敲练习

(1)“访问”与“拜访”。“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很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四、《嫦娥奔月》

1本文是一篇 神话故事。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美丽善良、舍己为民的嫦娥,力大神勇、造福百姓 的后羿, 奸诈贪婪 的逢蒙。

2、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

正月初一 新春佳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七月初七 七夕节 四月五日 清明节

5、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支支吾吾 浩浩荡荡 恭恭敬敬 兢兢业业 吞吞吐吐 碧蓝碧蓝: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瓦蓝瓦蓝

五、《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等。

2、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 )。(奉献),方(使人心灵丰满而充实)。

仿《幸福》写话:

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亲吻着花朵,带给人们上好的花蜜。所以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鸟的幸福,在于站在枝头歌唱,唱出悦耳、动听的音符,让忧愁的人们,变得快乐。所以鸟儿在空中欢乐地飞翔。

3、星期天,小明约你去网吧玩游戏,你会说:不,小明,我们别去!我们还很小,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随便进入网吧等公共场所;再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上瘾,影响我们身心健康成长。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玩吧! 第四单元复习

13、在大海中永生

一、字词:民族 爱戴

崭新

呜咽

篇章

痛悼 海疆

属于

波翻浪涌

无边无垠

奔腾不息

水天一色

震撼人心

二、课文链接:

本文是一篇事件通讯,按“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写的。充分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拟人、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句: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邓小平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课文填空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 撒向 无垠的大海。大海 呜咽, 寒风 卷着 浪花,痛悼 伟人的离去……“呜咽”可以换成词语_ 抽泣、__啜泣_等词语,意思不变。

三、背诵全文。用“爱戴”和“奔腾不息”造句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词语::姹紫嫣红 染红 脸庞

二、课文链接:

1、课文通过叙述高尔基和他的十岁儿子之间发生的“ 栽花赏花 ”以及“ 写信教子”的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 ,以及高尔基 育子先育心的 拳拳爱心。

2、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把革命者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其实,高尔基本人就是勇敢的海燕”。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他的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母亲》等。,他还为孩子们创作了《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

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美好的东西”分别指鲜花和欢乐。

5、“‘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给"”永远比“拿”愉快。给是奉献,拿是索取。给别人欢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三、学完了本课你想到了高尔基的哪些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十

五、艾滋病小斗士

一、词语:轩然大波

坦然

呼吁

另眼相看

二、课文链接:

1、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 恩科西,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2、《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庞然大物 恍然大悟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荡然无存 井然有序 泰然处之

3你认为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勇敢顽强,关心他人的人。

练习四

一、成语积累: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螳臂当车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二、成语练习:

刻舟(求 )(剑) 守(株)待兔 (川)流不息 金(碧)辉煌卧(薪)尝胆(首)屈一指

第4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老子二章》教案 长春版

《老子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500年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 1 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三、讲解交流。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大家默读这一章)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道家的“圣人”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的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6.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治国应顺其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7.“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慎行贵言,顺应自然,

2 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更不能作威作福,为所欲为,应该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8.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四、作业:

背诵默写这篇文章 第三课时 自学《知人者智》 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第四课时

一、复习提问:

背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9.如果说在修身为人方面能带给我们启示的,《知人者智》一章则更为集中。这一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同学们齐读这一章,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10.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这一章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3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古人也认为人是“死而不亡”的,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消失,所以才有祭拜祖先灵魂之举,这与老子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亦即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四、背诵感悟。 按照教师板书提示背诵。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继续阅读《老子》。 板书设计: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处无为之事 天下皆知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行不言之教 美之为美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功成而弗居

相反相成,互相转化——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

第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猫》教学设计

《猫》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小客人,看看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黑猫警长、蓝猫、哆啦A梦、汤姆和杰瑞)

生:黑猫警长!

生:蓝猫!

生:哆啦A梦!

生:汤姆和杰瑞!

师:呵呵,同学们都和它们是老朋友啦!它们是谁呀?

生:猫!

(课件出示:猫)齐读课题

师:你们喜欢猫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它特别可爱!

生:我喜欢它很淘气。

生:我觉得它毛绒绒的,摸起来很舒服!

生:能抓老鼠

师:是呀,猫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猫,而且还养了一只,你们想不想知道舍爷爷家的猫是什么样的?

生:想!

师:赶快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读完课文再想一想,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老舍笔下的猫给 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1.它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的

2.它出去玩儿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3.它既贪玩又尽职

是呀,真让人捉摸不透,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4.我感觉它好主人很亲近

5.我发现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我都想要了

师:是呀,老舍先生家的猫真有意思,那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文中有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看你能发现吗

师:课文都读通顺了,谁来读读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生: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既是中心句也是总起句。第二句是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师:你很会读书,她读懂了课文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是, 一起说

生:古怪

师:(板书)和小猫的

生:淘气

(板书)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前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第二句话写的

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的第四句话读出来,(读句子)一般的猫玩一会就回来,这只猫玩一夜都不回来,像个野猫子一样

众笑

师:哦多贪玩的猫啊,谁给他补充

生:有时候老实还会找个地方睡大觉,无忧无虑的,但如果决定出去玩玩就是一天一夜,听到老鼠一点响动,就一连要等几个几个钟头,所以我觉得他的性格很矛盾

师:哦,你很会读书,注意边读边想,读出了猫的古怪,你说他有时很老实,有时还很贪玩,有时还很尽职。

师板书,猫有时很老实,有时又贪玩,又尽职。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我们先来读读贪玩。

生读句子“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它也不肯回来。”

全班读

师: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画句子

师: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先生的态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再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 ,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在这句话中有三个词:吧。呀。呢

他们都是----------语气词

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师:体会出什么了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师:这是你的体会,哪有别的体会吗?

生:没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哦,你觉得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

师读

生鼓掌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他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生:他非常喜欢这只猫。

师:从老舍先生连用三个语气词,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这样读好吧。(范读)像说话一样

生读

师: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我们说话一样。咱们呀,就这样读

师: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领导说——

生:接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

师:慢一点,像对朋友说

生轻说

师:你多爱这只猫啊,一位朋友来做客吧,老舍对朋友说——

生说

师: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

生读句子

师:你读得很认真,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幅画面。师描述猫捉老鼠屏息凝视的情景。

师:什么样子啊,都来做做

生做

师:我看你做得很好,你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生:非要把老鼠捉住不然不吃饭

师:哦你说的是它心里的想法,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认真的看,生怕老鼠溜掉

师:凝视就是认真地看,

师:同学们,你们在鼓掌,我有一点不明白,一口气都不喘,这样的猫能捉老鼠吗

生:屏息就是,一般同学几分钟就忍不住,就算把脸红了,也得忍着,要不老鼠就吓跑了 师:哦,你是只尽职的猫,这就是屏息不喘气,你再来说说

生:不是的,屏息就是暂时不呼吸

师:对,就是暂时不呼吸。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

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

生: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猫尽职

生:很执着,非要捉住

师:课文中哪个词还能读出尽职。

生:非,不可

师:你体会到了,你能读出它的尽职吗

生读。

师:读得好

鼓掌

师: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来,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下面,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舍家的猫,老实、贪尽职,你发现什么请你说

生:„„

师:还没想好,没关系,你说

生:我发现它的性格很矛盾,为什么老实又贪玩

生:性格古怪贪玩又尽职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

生默读。

师:同位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坐好,我们交流一下,请你说

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猫的性格更古怪了,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师:你很会读书,读出了古怪的性格,我要把它写下来,猫高兴的时候是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是一声不出。就这样继续说

生:第三自然段,表现它的性格有点古怪什么都怕藏起来,可有时候又那么勇猛,遇到蛇也不怕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能不能用既怎样,又怎样?

生:它既胆小又勇猛

师:你们也读出了矛盾的性格,多古怪的猫啊

板书

师:好,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一对一对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读一读。

生读

师:怎么了,你说

生:我发现课文中是写小梅花,而屏幕上的是小脚印。

师:哦,你发现了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有,说说你的看法

生:小脚印不是这么深如果是小梅花就更可爱了,就能更喜欢了

生:小脚印很单调,小梅花就是一个作画师,做了几个漂亮的画。

生:小脚印不亲切,小梅花感觉老舍更喜欢这只猫了

师:体会得好。一个小脚印把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都表现出来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写作呢,猫——

学生接读。

师:老舍先生多喜爱猫啊。

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师:应该说猫亲人

生:人喜爱猫,猫亲人。

生: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老舍

师: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一声不出

师:多有趣啊,刚才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他的性格古怪。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笔下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看图片,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看图片

师:你笑什么呢

生:猫刚满月时非常可爱

生:简单像个小婴儿

生:像个搞笑人员,穿个鞋子,

师:小猫更可爱呢,你能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吗?自己先读读。

生读。

师:谁能说出猫的更可爱。都想读,咱推荐一位同学,咱谁读最好

学生推荐一名读

师:看,这就是老舍住过的地方,它那淘气天真的小猫就在这生活过嬉戏玩耍,让我们走进小院看看这可爱的小猫吧——

生配乐读课文

师:读得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在她的朗读中,我们就感受到这天真淘气的小猫的确是更可爱了,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感受着老舍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同学们,在其他作家的笔下,它们是怎样写猫的呢,请大家读读课后的链接阅读,比较一下他们笔下的猫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填写表格。

生讨论填表格

老舍笔下的猫 周面复笔下的猫 夏丐尊

不同

相同 喜爱之情

师:谁来比较一下相同之处是什么

生:都写出了对猫的喜爱

师:通过一比较我们就感受到了三位作家都有爱猫之情,那不同呢

生:老舍先生是用反话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周而复先生„„

师:没想好,没关系再坐下,同其他两位作家相比老舍先生主要通过什么来写猫的

生:性格

师:对性格,周而复呢

生:是通过样子来写猫的

师:夏呢

生:他是通过猫对人的态度来写猫的

师:哦,你真会读,他是通过态度来写猫的。哎,同学们,你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就是通过一种比较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老舍先生通过性格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周而复通过样子也表达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夏通过态度同样也表达了对猫的

生: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啊,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对猫的深深喜爱之情,其实,他们写猫还有不同呢,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比较中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第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3、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预习提示 作者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诗歌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重点字词

沧海(cāng)碣石(jiã)竦峙(sǒngzhì)浅草(qiǎn)潮平(cháo) 归雁(yàn)沙堤(dī)啄(zhuó)春泥 萧瑟(sâ)枯藤(tãng)澹澹(dàn)

一、导读《观沧海》

(一)题解: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二)熟悉诗歌。教正读音。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

沧: 临: 碣石: 何: 澹澹: 竦峙:

萧瑟: 行: 若: 星汉: 灿烂: 幸: 至: 以: 咏: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 主旨:

(五)欣赏诗歌。(讨论回答)

1、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诗句是?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 、导读《次北固山下》

(一)题解:

1、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讲授古代诗歌常识。

(二)熟悉诗歌。

(三)理解字词。

次: 客路: 行舟: 潮平: 风正: 悬: 残夜: 乡书: 达: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讨论回答)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主旨: 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五)欣赏诗歌

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三、主题归纳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诗人即景抒情,细致的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四、写作特色

《观沧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次北固山下》

1、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2、对仗工整,语言凝练。

五、布置作业:

1、默写与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熟读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不懂的字词自己查出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