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产品开发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跨领域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学科技术的多点突破与交叉融合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奠定了基础,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性、扩散性不断增强,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以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技术体系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产品创新日益向多样化、复合化、智能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技术融合作为产业发展另一个新的及决定性因素,已成为企业突破技术制约、应对市场变革、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出路。比如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生的全新生物纳米技术为生物芯片、分子马达、生物探针等多种突破性新产品打开了研发和市场空间;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而产生的“互联网金融”创造了支付、资金融通和信息中介服务等诸多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等。技术创新模式已由传统的科学突破模式转变为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对于引导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攻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实现新产品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科学价值。然而,由于融合现象固有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技术融合的测度与分析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题,定量考察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更是少有研究涉及。以往大部分学者关于技术融合的研究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比如基于不同轨道的技术融合来预测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通过不同技术元素的组合结构分析技术发展特征、以及考察融合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及应用等。近年来,随着技术融合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国外开始有少数学者通过专利引文分析、专利共现分析、大数据分析和文本挖掘等方法对其展开研究。基于此,本文结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资源依赖和标准经济学等理论,通过我国汽车产业所有新能源汽车车辆生产企业的样本数据对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从技术的本质和技术组合进化的内在机制出发,分析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形成与演化及其内在特征;然后,基于技术元素之间的关系视角,以及知识重组和外部知识不断获取的视角明确分析不同技术融合模式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在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外部市场动荡性和技术动荡性在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最后通过收集我国汽车产业所有新能源汽车车辆生产企业2005—2017年的专利、标准、新产品和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跨领域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析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形成与演化。技术的本质是对现象和需求进行有目的的编程,新技术的产生得益于不同领域技术不断组合进化、推陈出新的结果。首先,本文从技术的本质和技术组合进化的内在特征出发,揭示了技术跨领域融合形成的主要创新机制;其次,通过技术创新扩散诱导、产学研合作推动、需求结构升级拉动、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分析了现代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形成动因;最后,从技术元素之间的关系特征出发,基于静态分析框架分析了替代性和互补性技术融合的形成,并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知识重组与外部知识不断获取的视角,基于动态分析框架探讨了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形成和演变,以及旧技术融合变化与新技术融合的主要特征。(2)分析跨领域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首先从技术元素之间的关系特征出发,基于静态分析框架考察了互补性与替代性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不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假设;其次从知识重组演变和外部知识不断获取的视角,基于动态分析框架分析了旧技术融合变化和新技术融合分别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假设。最后为了验证假设,本文收集了我国汽车产业所有新能源汽车车辆生产企业2005~2017年的专利、标准、新产品和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通过STATA软件采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3)分析技术标准化能力对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首先分别分析了互补性技术融合与替代性技术融合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并考察了旧技术融合变化与新技术融合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依次提出相应假设。其次,分析了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基于静态分析框架和动态分析框架探讨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跨领域技术融合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通过我国汽车产业所有新能源汽车车辆生产企业样本数据对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4)分析外部环境动荡性调节下跨领域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首先基于静态分析框架分别探讨了技术动荡性和市场动荡性调节下互补性与替代性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其次基于动态分析框架分别分析了技术动荡性和市场动荡性调节下旧技术融合变化与新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假设。最后通过我国汽车产业所有新能源汽车车辆生产企业2005—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最后,在实证检验结论基础上,结合全文研究结果,总结和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主要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创新成果:(1)研究选题切合国家发展战略,且具有前瞻性,本文首次从技术的本质和技术融合进化的创新机制及其内在特征出发,分析跨领域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重要影响。该研究不仅弥补了跨领域技术融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的研究空白,也是对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等理论的有效补充,为企业有效开展创新战略、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供新的思路;(2)研究视角独特,且研究内容具有一定新意,本文首次基于技术元素之间的关系视角以及知识重组和外部知识不断获取的视角将技术融合分为四种不同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技术融合模式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从管理层面提醒了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问题,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管理者可以通过深入理解企业技术元素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开展组织学习和相应的创新活动;(3)研究思路清晰且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新的关于“跨领域技术融合——技术标准化能力——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研究路径。本文首次发现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在跨领域技术融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并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技术融合模式在技术标准化能力作用下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理。一方面拓展了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的研究路径;另一方面也是对关于标准模块化和创新相关理论的完善与丰富;(4)测度方法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创新性。本文结合专利共现分析、面板数据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对跨领域技术融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展开实证研究。参照知识耦合结构的测度方法,通过专利IPC号的耦合结构与替代关系分别对互补性与替代性技术融合进行测度;参照知识融合变化的测度方法,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矩阵测度旧技术融合变化与新技术融合。一方面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不同技术融合模式测度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为企业技术演变提供了定量的预测工具。

关键词:跨领域技术融合;新产品开发绩效;技术标准化能力;环境动荡性;新能源汽车

学科专业:工商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1.2.1 跨领域技术融合的界定

1.2.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技术创新理论

2.1.2 资源依赖理论

2.1.3 动态能力理论

2.1.4 标准经济学

2.2 跨领域技术融合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技术融合的概念与维度划分

2.2.2 技术融合的过程分析

2.2.3 技术融合的相关研究分析

2.3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2.3.1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界定

2.3.2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构成

2.3.3 技术标准化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4 环境动荡性的相关研究综述

2.4.1 环境动荡性的内涵

2.4.2 环境动荡性的维度划分

2.4.3 环境动荡性与产品创新关系分析

2.5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相关研究综述

2.5.1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概念与内涵

2.5.2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5.3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测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形成与演化

3.1 技术跨领域融合机制分析

3.1.1 技术的本质

3.1.2 技术跨领域融合进化

3.1.3 技术融合创新机制分析

3.2 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形成动因

3.2.1 技术创新扩散诱导

3.2.2 产学研合作推动

3.2.3 需求结构升级拉动

3.2.4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

3.3 静态分析框架下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形成

3.3.1 技术融合的关系特征分析

3.3.2 替代性技术融合

3.3.3 互补性技术融合

3.4 动态分析框架下跨领域技术融合的演变

3.4.1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技术融合演变分析

3.4.2 知识重组与技术融合演变

3.4.3 技术获取方式与技术融合演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领域技术融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效应

4.1 静态分析框架下技术融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4.1.1 互补性技术融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4.1.2 替代性技术融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4.2 动态分析框架下技术融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4.2.1 旧技术融合变化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4.2.2 新技术融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4.3 实证研究设计

4.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

4.3.2 变量测量

4.3.3 模型选择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效应

5.1 静态分析框架下技术融合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5.1.1 互补性技术融合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5.1.2 替代性技术融合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5.2 动态分析框架下技术融合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5.2.1 旧技术融合变化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5.2.2 新技术融合对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

5.3 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5.3.1 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5.3.2 静态分析框架下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5.3.3 动态分析框架下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中介作用

5.4 实证研究设计

5.4.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5.4.2 变量测量

5.5 实证结果分析

5.5.1 描述性统计

5.5.2 静态分析框架下技术标准化能力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5.5.3 动态分析框架下技术标准化能力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

6.1 静态分析框架下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6.1.1 技术动荡性对互补性与替代性技术融合的调节作用

6.1.2 市场动荡性对互补性与替代性技术融合的调节作用

6.2 动态分析框架下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6.2.1 技术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6.2.2 市场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6.3 实证研究设计

6.3.1 研究样本

6.3.2 变量测量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技术动荡性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6.4.3 市场动荡性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

7.1 主要研究发现与结果讨论

7.1.1 跨领域技术融合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

7.1.2 跨领域技术融合影响技术标准化能力

7.1.3 技术融合通过技术标准化能力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

7.1.4 环境动荡性调节技术融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7.2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7.2.1 企业管理启示

7.2.2 政策建议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化学作业素质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衔接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