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方法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评价方法

对临床药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介绍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药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介绍,促进临床药物的正确应用。方法查找国际、国内的临床医药评价方法、标准的相关资料,经过分析、运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而综合提高药物在临床应用的效果。结果经反复查找与实践后,明确了国内患者病情的大体需求及医生的临床用药方法是否正确有效。结论对于我国多数患者的临床用药,医生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同样重要的是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果两样同时兼备,就是对患者最好的治疗与照顾。从而更加能够体现我国现代医生的道德与医术巨大进步。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医学;医药评价;标准;医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61

但在我国现代医疗中,各级医院的发展很不平衡,比如甲级医院和乙级医院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无论从医学技术还是医学仪器设备,均是有着很大差异,像某些区级中医院根本连CT等仪器都没有,所以从患者量、患者病情、运用医药的技术,都有很大区别。而在许多大医院的教授、医师等所发表的关于临床医药的文章,内容只涉及到临床药学工作当中的极少部分,也没有详细的临床报告及病理分析,仅有少数几篇文章对临床药师的工作做出了统计,更是没有针对临床患者病情及家庭条件所可以承受的能力做出详细分析。目前,我国在临床药学评价的指标共有两点:第1点是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生率是否下降。第2点是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是否有提高。除了这两点,药物疗效是否提高及药品费用是否降低等问题,还没有一套真实的、可靠的、可行的、可以广泛应用的临床药学服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很不利于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发展临床药学的交流,更不会有利于临床药学的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应当观察各个国家临床药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发展、应用过程,找出一个有利于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临床药学评价方法

过去,国外的药师在药品制作过程中能够起到主要作用,不会参与患者疾病的治疗。而我国的当时的医师与药师分开的并不是非常明确,所以,当时的很多医师都可以称为药师。因为传统医学上,医师都是认药的。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医生提出“药学服务”的理论概念,药师在临床上会参与疾病的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触手研究在60年代提出的“临床药学服务”价值,并且人性化的进行经济学比较和评价。从此开始,经研究数据表明,药师在临床参与医生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为什么呢?因为药师对药物的成分、作用及价格明显高出临床医生,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能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所以,为了确保药学服务质量,我们需要制订一系列明确而有效的标准。由国外第一次提出临床药学评价方法,经一段临床实践后,发现该方法并不能有效的、积极的在临床实施对药师的评价,于是由其他人又提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评价方法,内容如下:①是药师的自我评价,也就是临床药师在特定的表格中记录并完成药学服务的内容,以及对患者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是否有影响;②是对患者进行随访,药师用特定的随访表,记录医师在临床上对药学服务的接受程度。随访时间必须在药师进行自我评价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③是同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同行专家会组成评价小组,对药师的服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由多人统一来实行,如果评价出现不一致,则由评价组专家集体讨论,以便确定评价的等级。评价小组的组成: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专家共同合作,能够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统一性。经过发展,更多评价药师的方法出现在临床,在此不详细列举。但许多时候仍然以这套方案为主要依据。

2临床药学的评价标准

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临床药学服务应该从接到新的处方起就算正式开始进行,方案涉及所有临床治疗过程与用药相关的情况,其中包括:医生的治疗观点、通过药师观察患者的症状、询问既往史、过敏史等提出用药方案,从而确定用药目的,向病人解说治疗方案并与其沟通,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甚至对治疗进行干预等。我国在临床药学的评价共有2个方面,报告如下:

①医嘱差错的严重程度:是用来观察、发现、评价医嘱的错误程度及偏离规范治疗的程度。

②临床药学的服务价值:是用来评价药师对患者治疗时提出的建议或干预,观察其方法对患者的潜在影响。

我们来举例说明,同样的100例患者,由一位经验药师在临床上参与医疗,所用药治疗后的结果,不论从患者治愈率、好转率、时间长短、医疗费用上,都远远的超过了单独由医师治疗的结果。所以通过实验表明:医嘱差错分级标准和药师干预价值评价标准等已被世界各国多家医院运用,并且会根据自己医院的特点加以改进。

3讨论

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开展了20年左右,其作为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和药剂科的工作重点已不容置疑。临床药学的工作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①药品调配;②临床藥学;③药学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大医院的药师无法配合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治疗,也使自身的专业知识无法更上一层楼,尤其是现代药师缺乏对临床知识的了解。所以药师很难走进临床,开展明确而有效的药学服务。因此,笔者在此呼吁:药师的职责不只是做好配药、产药、守药、分药等工作,药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最好进入临床一线,参与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治疗,能够为患者减轻身体上、心理上的痛苦折磨,并使临床药学服务得到全面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蔚君,郝勇.实施药学服务中难点问题的思考.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3):195.

[2]胡静,杨世民.对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中有关法律问题的探究.中国药师,2004,7(1):55.

作者:陈晓梅

第2篇: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绩效评价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常见的绩效评价方法的管理内涵、应用环境和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绩效评价方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绩效评价 商业银行 评价体系 价值管理

一、引言

绩效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具有特定目标的组织,绩效评价就是对其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具有多元性特点,不同层面会有不同的目标、最终需要综合平衡。同时,商业银行绩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动态性,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会得出不同的评价。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根据被评价对象不同可分为:外部绩效评价和内部绩效评价。外部评价是商业银行外部(包括公众、监管机构、评级机构等)对商业银行整体绩效的综合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作为公众投资、外部监管的参考。内部绩效评价是商业银行为了管理需要对银行内部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判断信息、有效引导内部经营管理主体的行为。从不同绩效评价主体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绩效标准和结果:(1)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更多地是关注商业银行价值的最大化;(2)经营者,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支配性的作用,是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不可缺少的要素。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薪酬激励,他们对商业绩效评价标准与股东有差异;(3)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特有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商业银行的债权人,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存款人,银行一旦出现风险对他们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存款人最关注是商业银行的安全性;(4)监管机构,是金融市场的秩序维护者、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者。他们对商业银行的评价虽然会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但更侧重于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和合规经营;(5)客户,是银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对银行的服务、财富管理能力等方面做出评价;(6)社会公众,是商业银行存在的社会环境,主要关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外部性”。一般而言,股东、经营者会更多地关注商业银行的内部绩效,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会关注商业银行的外部绩效。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导致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要选好研究的角度——在各利益相关者中,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相关度最高、也最有主观能动性影响商业银行业绩,因此应当以他们的视角为主,在此基础上平衡好各方利益。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实际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提出建议。

二、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一)规模指标评价方法我国商业银行业发展的初期,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准入和存贷款利率的严格控制导致了银行之间缺乏充分的竞争,商业银行的规模往往决定了其所拥有的资源,因此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对存贷款等规模指标的考核。这种评价方法所体现的管理思想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生产主导思想。常用的考核指标包括: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发卡数量等,主要的评价方法多是采用绝对指标之间的对比。这种评价方法由于没有考虑成本、容易导致低效益的规模扩张。虽然这样的评价方法从管理思想上是过时的,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这一评价方法至今仍广泛采用,如银行之间为了追求年末在业绩公布上的“市场占比”指标,往往化大力气去争取没有任何价值的存款时点数规模。此外,规模指标评价方法如能合理应用在商业银行的内部评价中、快速推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战略业务,也可发挥积极作用。

(二)财务指标评价方法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自身利益和发展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逐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逐步从规模评价转向财务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所体现的管理思想是竞争环境下的厂商利润最大化思想。前期对财务指标的选择主要以当期的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指标为主,包括税收净利润、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实际评价往往是对多项指标的综合对比。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具有目标清晰、评价标准一致、具有可比性等优点,股东、经营管理者是这类评价方法的主要使用者。但是由于财务指标本身没有考虑考虑银行资金所承担的风险和利润创造的一些驱动性因素,此类指标的评价容易导致经营管理者过度扩张或参与高风险业务等短期行为。

(三)价值指标评价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的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产权进一步明晰,股东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力量、股东价值最大化也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往往只反映了债权或资本的显性成本,而没有考虑机会成本,从而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忽略长期价值创造。因此,商业银行开始引入价值指标评价方法作为绩效评价的工具。这类评价方法体现的是价值创造的管理思想,能较好地推动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但是其核心仍然是财务指标为主,未能顾及与商业银行长期价值创造相关的非财务性指标。常用的包括EVA方法和RAROC方法。(1)EVA方法。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目前价值指标评价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这种评价方法是美国斯腾斯特咨询公司在1982年提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运营利润(Net Operation Profit After Tax , NOPAT)减去所占用经济资本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只有当账面利润高于经济资本成本,企业才真正地为股东创造了价值。理论和实证都证明了EVA与基于现金流计算的企业价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虽然EVA只是一个单一的指标,但是EVA的管理思想是基于价值创造管理思想的完整的管理体系。以EVA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简称为4M):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商业银行引入EVA评价指标,不仅仅是要掌握指标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将“价值创造”的管理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环节。EVA评价方法本质上还是利润评价,所不同的是其考核评价的不是会计利润而是经济利润。EVA评价方法的优点是指标明确、管理导向清晰,并且指标与价值最大化的相关性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EVA的计算涉及对会计指标的调整(斯腾斯特公司在EVA应用中提出了对通用会计准则多达160多项的调整)、内部资金成本计算等具体问题,而这些调整和计算对不同的商业银行可能有所差异,因此EVA作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难以保障。同时,由于指标调整复杂,影响了评价的直观性和引导作用、且有可能造成管理者对指标的操纵。这些问题都是EVA在实际应用中需关注的。(2)RAROC方法。风险调整收益率(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评价方法主要应用于银行等风险管理企业的绩效评价。这一方法由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在90年底后期开始广泛应用。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是基于对风险的承担,商业银行的成本包括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两部分,其中风险成本指的是商业银行承担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这些损失包括三个层面: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 EL)、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 UEL)、异常损失(Catastrophe Loss, CL)。RAROC评价方法将预期损失作为当期成本来调整当期收益,以调整后的收益作为项目投资或绩效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足以弥补预期损失时才能够真正为商业银行带来价值。RAROC的管理思想是基于风险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 RAROC方法与EVA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将当期投资所带来的、可能在未来发生的成本纳入当期成本,避免短期行为、鼓励长期价值创造。从RAROC和EVA指标的定义可推算出两种方法在价值判断上是一致的(某一项目的RAROC大于0则其EVA也大于0,反之亦然)。RAROC评价方法能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尤其是风险承担业务的业绩,能够促进管理者合理运用银行资本、限制过度投机。但与EVA类似,RAROC评价方法也存在一致性的问题,因此更多地应用于内部评价中。

(四)过程评价方法 商业银行既是金融企业、也是服务型企业,过程管理无论对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还是风险控制都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各商业银行纷纷引入流程再造、ISO9001评价等流程管理工具,在“好过程才有好结果”的精细化过程管理思想引导下,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开始引入过程评价方法。(1)基于“服务-价值链”评价方法。Heskett等在1994年提出 “服务—利润链”(Service-profit Chain)的概念。认为,服务型企业的价值创造存在如下的逻辑,内部服务质量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和生产率;忠诚而高效的员工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产生更高的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而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顾客忠诚度,最终带来企业价值增长。基于这种过程管理思想,位于价值创造关键环节的过程指标被纳入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中,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员工生产率等指标。这类指标的评价有个性化和主观性的特点,因此更多地应用于内部绩效评价和改进。(2)效率评价方法。在经济学角度,商业银行可以视为一个生产厂商,其经营管理过程可以视同为一个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过程。效率评价方法就是将整个生产过程视为一个“黑匣子”,通过投入和产出与生产前沿函数的对比得出不同商业银行之间或同一商业银行不同时期的效率值,从而进行对比和评价。商业银行的效率结构包括规模效率、范围效率及X-效率。X-效率是除了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以外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总和,可用于评价商业银行的资源整合、实现利润最大化管理水平等。效率评价法的适用范围远超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银行效率测度方法根据是否需要估计前沿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分为非参数分析法和参数分析法。非参数分析法无需知道生产函数参数,因而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广泛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数据包络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参数分析法包括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自由分布法(Distribution Free Approach,DFA)和厚前沿函数法(Thick Frontier Analysis,TFA)三种。采用效率分析法可以对商业银行整体、部门或关键流程的相对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能够对多个投入和多个产出并存的系统进行评价。但效率分析法对于不同的投入产出指标会产生不同效率值,而这些指标的选择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效率值所给出的对比结果对管理者而言不直观、不利于引导经营管理行为。因此,效率评价方法较多应用于学术研究中,实际绩效评价过程中也可作为发现存在问题的辅助手段。

(五)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由于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和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往往将银行视同一个综合性的、多层次的系统,选取一系列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所体现的是系统化管理和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思想。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全面地评价商业银行各方面的绩效,但其难点在于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为此,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FA)等方法,也有个别研究将这些指标选择方法作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法根据其最终评价指标的多少可以分为单一综合指标评价和多指标评价。单一综合指标评价是将指标体系中多个指标通过权重的转换为单一分数或评级进行对比,对商业银行的整体绩效进行综合性评价;而多指标评价则是从不同的维度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为商业银行的绩效改进提供方向。常见的商业银行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有:(1)监管者的外部评价体系。监管者主要是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这类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所采用的“CAMELS”评级法,这个指标体系分别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收益情况(Earnings)、流动性(Liquidity)及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Sensitivity)等六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评价。我国参考相关的标准也相应制定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等评价标准,从监管的角度说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评价。这类评价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安全管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过度强调安全性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2)民间评级组织的外部评价体系。民间评级组织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作为公众对商业银行投资、存款的参考。这类评价更多是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多个方面,并最终形成一个评级(Rating)结果。国外有很多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等),他们的评价往往成为公众选择投资对象的重要参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甚至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和产品定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商业银行对于这类的评价应给予关注、但不应作为内部经营管理的依据。(3)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基于商业银行股东和管理者视角的重要评价工具。BSC对商业银行的评价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指标。财务指标回应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客户指标回应客户服务的要求,内部经营管理指标回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学习与成长指标回应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的要求,这四方面的指标相互驱动、共同支撑组织战略。这一评价方法主要体现了战略管理的思想,BSC目前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广泛使用。BSC评价指标建立在对企业战略有效分解的基础上,尤其是充分关注到客户、流程、学习等前导性的非财务指标,有效平衡了当期业绩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BSC方法的缺点是指标设置复杂、难以量化,且由于指标之间可能非正相关、权重分配难以确定,评价的导向性不明确,因此BSC方法应用过程中应与EVA价值管理有机结合。

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1)以有效控制风险基础上的价值创造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落实,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符合股东利益和改革方向,同时结合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其价值最大化必须以有效控制风险为前提。RAROC方法与EVA评价方法有效结合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2)通过实施有效的战略分解形成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BSC方法能实现有效的战略分解,但在指标选择和分解的过程中,应当紧密围绕价值创造展开。包括在实证的基础上选取与EVA显著正相关的指标构造指标体系;结合价值链的思想梳理出指标之间的驱动关系和逻辑关系、层层分解;对于一些非量化指标应采用量化方法转化为价值指标、有效引导经营管理行为;对于战略性和利益相关者指标,如果短期内无法确定其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可设置下限值作为限制性指标。(3)把握关键流程绩效保障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通过分析创造价值的核心流程、核心部门、核心产品,将价值指标通过内部定价体系分解到流程、部门和产品,并对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绩效管理的针对性。

(二)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实施 (1)要注重组织绩效文化的建设。商业银行应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有效风险控制和优质客户服务为基础”的绩效文化,并通过宣传教育获取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文化的认同。只有绩效文化得以认同,绩效改进才能贯彻到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使绩效评价真正发挥作用。(2)要注重完善绩效评价利益导向机制。商业银行实施绩效评价要对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所评价指标的内涵、改进方向,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指标改进的利益导向机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出激励相容的绩效激励机制,确保绩效评价能对绩效改进产生积极的作用。(3)要注重强化绩效评价系统支撑。在绩效评价方法实施过程中,评价信息的可获取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往往是影响绩效评价作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EVA和RAROC的计算、BSC的指标分解等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分析,需要数据仓库等信息系统支持;另一方面绩效评价要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必须使部门和员工要及时掌握评价结果,这需要信息的高效处理。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绩效评价的支撑系统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有关键性作用。绩效评价的信息支撑系统必须与业务服务、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快速而一致的数据交换。

(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要充分关注到风险管理、客户管理和流程管理等三个关键环节。结合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目标和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本文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以期对商业银行实施绩效评价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傅罡、李向军、李永强:《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郝海、踪家峰:《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李文:《从利润管理到价值管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4]卢国锋:《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版。

[5]王聪:《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力》,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6]谢娟、尤谊:《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6期。.

[7]许学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梁恒)

作者:詹志斌

第3篇: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项目进行评价,吸取一定的经验和后期对企业做出更科学的决策,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相关评估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后,应检查项目是否实现了项目目标,相关绩效指标的实现情况,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具体原因,最终确认其预测规划是否合理,总结经验,以便后期新项目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确保施工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引言

近年来一些工程项目发生工程安全事故,其成因也有很多,但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对风险隐患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是不二选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工序多,管理任务复杂,所以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管理应该涉及到每个环节,覆盖到每个角落。只有严格执行评价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1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

一是项目的后评价内容。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即从项目初步提案的准备工作到施工前各环节的工作内容。虽然项目前期工作投入较少,但耗时较长。工程前期工作的质量对工程造价投入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二是实施后评价的内容。由于所有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都比较复杂,所以管理难度也比较大,不仅对施工质量和进度、工程造价、合同等许多工作都要进行科学管理,由于涉及范围广,在项目实施评价过程中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施工方案能够顺利进行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或者为了实施,还要处理好施工单位与供货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项目实施后评价涉及到很多内容,主要包括启动评价、建设评价、变革评价、技术评价、组织管理评价、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和建设期评价。

2建设工程项目评价方法

2.1网格划评价方法

本文主要以配电项目进行此方法分析

2.1.1融合方法分析

(1)配电网格划分。配电网格划分的目的是强化配电网格内的“自治自愈”管理能力,以此简化从配电网规划设计到调度运行的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益。划分应围绕其“中压网架独立性”“自治自愈”特征进行,并考虑供电公司管理和数据收集统计的方便。原则上,配电网格间的联络只能通过变电站/开关站母线间母联开关进行,即中压线路在配电网格之间无直接的联络关系(若条件不允许,则要求配电网格间设置固定的运行联络方式)。一个配电网格内应至少包含一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以此满足“配电网格内高压电网‘N-1’故障后,仍可自给自足,满足供电安全水平要求”的条件,并作为配电网格内负荷需求的一个基本依据。(2)供电单元划分。以供电单元内的一组中压网标准接线为准则,按照其供电范围进行划分,供电单元划分主要考虑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化要求,即以用电可靠性为准则,将同一配电网格中、地理位置相邻的用户进行归类,形成供电单元划分结果。一个供电单元具有以下3个特征:①具有一种主要的用地性质,各用地性质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类特点的功能区;②具有1~3组独立的中压网接线;③用户供电可靠性要求相近。

2.1.2基于网格化的项目成效评估方法

成效评价是衡量配电网投资项目经过实施活动后对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配电网建设项目功能效果情况往往决定了项目投资的成败,所以配电网项目效果评价是配网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配电网投资项目进行效果评价工作时,应多角度选定评价指标,对配电网的运行能力、电网结构、安全可靠性及节能环保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既要对各指标在评价期内的绝对效果进行分析,又要对指标在一定历史时期进行动态趋势分析;既要对各区县各评价指标在基准年与运行年之间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又要对评价指标在区县间进行横向对比,进行深入地分析。总之,在进行评价通过沟通、共享等方式维系紧密关系的同时,要注重发挥政府、业主、总承包单位等中心利益相关者的优势。中心利益相关者应该在冲突和困境中充分利用自身地位所带来的权力控制事态发展,避免或减少损失,这对维持重大工程项目复杂局面的稳定具有现实意义。此外,关系的建立需考虑项目网络结构特征,综合考虑网络密度和中心性的情况调整对情感资源和工具资源的投入,进而更好地实现项目成功。

2.2项目风险评价

首先是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为使评价指标权重兼顾主观赋权法的灵活性和客观赋权法的客观性,采用博弈论方法确定EOD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其思想是在不同权重向量之间需求妥协或统一,实现权重向量与最优权重向量之间的离差最小化,从而得到相对均衡的组合权重向量。其次是构建云模型。云模型是一种研究定性与定量相互转换的不确定认知模型,可实现定性概念和其定量数值之间的不确定性转化,在处理复杂系统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期望Ex、熵En和超熵He是云模型定量描述一个不确定性概念的3个典型的数字特征,并通过逆向云发生器和正向云发生器实现定量数据与定性概念之间的转换,反映定性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2.3财务评价

2.3.1项目的财务分析

第一,反映盈利能力的基本报表。①资产负债表。对已制定的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中的注资进行计算。现行固定投资项目现金流向必须以项目的全部项目投资为计算依据,计算新项目在预计时限内的流量,以判断新项目投资经营能力。②现金流量表。在项目融资之前进行,表内数据可以反映项目的资本金盈利能力。③利润分配表。本表所载信息反映项目预计全周期内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年度成本总额、年度利润总额、股东分红等。第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计算和评价。①财务净现值。将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换算为初始阶段的现金流量,财务净现值是评价建设项目在预计期间内建设和运营能力的绝对指标值。②总投资收益率。总投资回报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值,它考虑了项目在预计建设期内的运营能力。为新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后的年度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平均税前利润与新项目投资额度之比。总投资回报率高于同行标准回报率,说明经营能力满足要求。

2.3.2抗风险评价

第一,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点是对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盈亏平衡的产量估计。它分析了成本与收入的均衡关系,指出项目制造数量对价格和成本变化的影响,表明其抗风险能力,为管理决策带来科学论证。盈亏平衡点越低,实现扭亏为盈所需要的单位产量越少,换句话说,项目完成后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应对行业市场变化的整合适应程度越强。盈亏平衡点低,也就说明该项目更能抵抗市场环境的风险。第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可以定性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项目投资预期效果的影响程度,有助于识别新项目对不确定因素的容忍度,识别更敏感的影响因素,消除无关紧要的变量,以便让项目科研的着重点放在比较敏感重要的方面,以此节约研发或建筑过程的各项成本。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估的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准备,并在此基础上严格、客观、科学开展项目后评估工作,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结果的有效性,并且评价质量要过关,为以后项目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有效实施学习宝贵经验,以推动建设工程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小燕.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J].中国民商,2020(4):81.

[2]李强.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探析[J].低碳世界,2020(8):210-211.

作者:高建

第4篇:不同评价方法对水库水质评价的适应性

摘要:目前水体水质评价方法众多,如何筛选合适方法对水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是环境保护中一项基础性和重要性工作。以广东省某水库2008年-2013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对比分析了这四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缺陷。研究表明:(1)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的水质状况最好,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最高。(2)不同方法受权重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法受权重影响最小,而模糊综合评判法受权重影响最大。(3)灰色关联分析法则适用于初级使用者;模糊综合评判法适用于相关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群;单因子评估法适用于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综合污染指数法仅能确定水体是否污染,但不能确定具体水质级别,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方法。(4)为准确评估水体水质级别,减少权重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建议采用多种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水质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适用性分析;水库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剧烈人类活动的扰动造成了河湖水环境恶化严重[1]。水环境综合评价与防治已成为我国流域管理中关键内容之一,也是环境水文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25]。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将单因子评价法作为国家统一方法对主要河湖水系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该方法使用简单,不确定性较小,但评价结果过于严厉,表现为过保护[6]。多指标综合评估法是目前水质评价中最常用手段,如污染指数法[78],模糊综合评判法[910],灰色系统评价法[1112],人工神经网络法[13],水质标识法[1415]等。但综合水质评价结果的适用性和不确定性一直是探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研究区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指标和多种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估[1618]。杨磊磊等[19]利用桦甸市5个监测断面数据分别采用传统、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模糊综合法对水质数据进行了评估及其适用性分析,结果发现内梅罗指数法更适用于掌握水体被污染的程度、模糊综合评判法更适用于评价水体功能及水质类型。李名升等[20]利用190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对单因子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7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分级评分法和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差异较大、物元可拓法对权重变化较为敏感。因此,水质评价结果受评价方法、赋权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适应性、筛选合适的方法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

本文选取广东省某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四种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即: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水库2008年-2013年月和季度等不同时间尺度水质进行评价,探讨了不同评价方法和赋权方法对水质结果的影响;最终得出四种方法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1数据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收集

研究水库为广东省南部某城市重要的供水水库。该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224 ℃,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 837 mm。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集中;加之境内河流水库蓄水能力非常有限,使得该城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很少。水库集水面积为64 km2,总库容为9 950万m3,正常蓄水位下水面面积约115 km2,属于中型水库,具有城市供水、调蓄和防洪三大功能。水库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和生活污水,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该水库是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质目标为Ⅲ类。

研究收集了水库库心监测断面从2008年-2013年共6年169组水质数据,除极少月份只有1组监测数据外,其余月份都有2~3组监测数据。监测指标包括锰、总磷、硝酸盐(以N计)、氨氮、铁、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原始数据的统计描述见表1。本研究分别以月平均和季度平均观测值为基础,评估了研究水库各月份和各季度水质变化规律。

1.2水质评价方法

[BT4]1.2.1单因子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通过将各水质指标监测结果与所测水域水功能保护目标进行比较,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水质类别,最终以最差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作为所评价水体的水质类别。该方法是目前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水质评价方法。

[BT4]1.2.2综合污染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代数叠加型综合污染指数、加权平均型综合污染指数、幂指数型综合污染指数和向量模法综合污染指数。本文采用的是加权平均型综合污染指数,加权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表示为:

P=∑[DD(]n[]i=1[DD)]ωiIi=∑[DD(]n[]i=1[DD)]ωi[JB<2(][SX(]Ci[]Si[SX)][JB>2)][JY](1)

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n为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数;ω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Ii为第i项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Ci为单项水质指标的实测浓度;Si为与水域功能类别对应的单项水质指标浓度限值。

[BT4]1.2.3模糊综合评判法

由于水环境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模糊和不确定的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19]在水质评价中引入了模糊数学的概念,由监测数据确立各指标对各级水质标准的隶属度集,形成隶属度矩阵,再把指标的权重集与隶属度矩阵相乘,得到综合评判集,表明评价水体水质对各级标准的隶属程度,其中值最大的元素所对应的类别即为水体评价类别。

[BT4]1.2.4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5]引进了灰色系统理论,以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为参考数列[ X0(t) ],以水质评价标准的各级数据为比较数列[ Xi(t) ],通过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关联系数,然后对关联系数进行加权求关联度,最后按关联度大小排序,关联度最大的即断面的水质为该级别。

1.3权重计算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都需要对各评价的水质指标赋以权重。目前赋权方法较多,如污染物浓度超标法、等权重法、专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其中污染物浓度超标法是水质评价中最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之一[20]。本文用来计算权重ωi,即按照各评判指标超标情况进行加权,超标越多,权重值越大;针对水质指标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的情况,其权重为1/ωi。具体计算如下:

ωi=[SX(]xi[JB<2/][AKs-]i0[]∑[DD(]n[]i=1[DD)]xi[JB<2/][AKs-]i0[SX)],i=1,2,…,n[JY](2)

[AKs-]i0=[SX(]1[]k[SX)]∑[DD(]k[]j=1[DD)]sij,i=1,2,…,n;j=1,2,…,k[JY](3)

式中:ωi为第i个水质指标的权重;xi为第i个指标的实测值;sij为第i个指标的第j级水质的评价标准值;[AKs-]i0为第i个指标的各级评价标准的均值;k为水质评价分级总数。

1.4水质分级标准

研究选取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以N计)、总磷、铁和总氮作为评价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分级标准采用最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由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没有锰、铁和硝酸盐(以N计)的分级标准,但是为了考虑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使评价指标更加全面、研究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作为锰、铁和硝酸盐(以N计)的分级标准。具体分级标准见表2。

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来判别污染程度是相对的,可将水体分为清洁(污染指数≤1)、轻污染(1<污染指数≤2)、污染(2<污染指数≤3.9)和重污染(污染指数>3.9)四类。

2结果与分析

2.1水质评价结果

[BT4]2.1.1各月份水质评价结果

各月份水质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为8个月份(1月-7月和12月)的水质类别为Ⅴ类水,其余4个月份(8月-11月)为Ⅳ类水。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8个月份(1月-7月和12月)的水质污染程度为轻污染,其余4个月份水质污染程度为清洁;各月份水质变化与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相似。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为仅1个月份(5月)水质最差,为Ⅴ类水,其余月份均为Ⅳ类水。而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有2个月份(5月-6月)为Ⅴ类水,2个月份(1月和4月)为Ⅳ类水,4个月份(2月-3月、7月和12月)为Ⅲ类水,2个月份(8月-10月)为Ⅱ类水,1个月份(11月)为I类水。

2.1.2各季度水质评价结果

春季水质评价结果见图2(a)。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均为Ⅴ类水;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结果也均为轻污染,结果的年际变化与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一致。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显示只2010年为Ⅴ类水,其余年份都为Ⅳ类水。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各年份评价结果的差异性最大,有2年(2008年和2013年)春季为Ⅲ类水、3年(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为Ⅳ类水,1年(2010年)为Ⅴ类水。

夏季水质评价结果见图2(b)。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有2年(2011年和2012年)为Ⅳ类水,其余4年为Ⅴ类水。综合污染指数法除2012年结果为清洁外,其余5年均是轻污染。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为2008年最差(Ⅴ类水)、2012年最优(Ⅲ类水)、其余4年(2009年-2011年、2013年)为Ⅳ类水。灰色关联分析法的2008年-2013年水质的评价结果均不同,依次为Ⅴ类、Ⅲ类、Ⅲ类、Ⅲ类、Ⅰ类和Ⅳ类。

[JP+1]秋季水质评价结果见图2(c)。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为2008年-2009年为Ⅴ类水,而其余4年为Ⅳ类水。综合污染指数法的结果为2008年、2009年和2013年为轻污染,而其余3年(2010年-2012年)为清洁。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为仅2011年为Ⅲ类水,其他5年为Ⅳ类水。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结果为也仅有2011年为Ⅱ类水,2008年和2009年为Ⅳ类水,2010年、2012年和2013年为Ⅲ类水。

[JP2]冬季水质评价结果如图2(d)所示。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为2008年、2009年和2012年共3年为Ⅴ类水,其余年份为Ⅳ类水。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也是2008年、2009年和2012年为轻污染,其余年份为清洁,评价结果的年际变化与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一致。模糊综合评判法结果中有3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为Ⅳ类水、2年(2009年和2012年)为Ⅴ类水、而仅1年(2013年)为Ⅲ类水。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结果差异性最大,2008年-2013年水质级别依次为Ⅲ类、Ⅴ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Ⅰ类。[FL)]

2.2评价结果分析

2.2.1评价结果比较

综合污染指数法用一个指数来表示整体的水环境水平,而且可以通过比较污染指数的大小来判断同一类别不同水体的污染程度,但是综合污染指数法不能确定水质类别。因此无法将综合污染指数法[HJ]的结果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直接比较。图3所示为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两两比较的结果。从图3可以看出,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单因子评价法所得结果一样的比例有44%,结果相差一个等级的比例为56%,因此所有的评价结果相差都不超过一个等级。

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相差比较大。两种方法所得评价结果相同的比例仅占14%;有39%的评价结果相差一个等级;而其余47%的结果相差两个等级及以上。两种评价方法最多相差三个等级,如在评价11月份和2012年夏季水质时,单因子评价法的结果为Ⅳ类水,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结果为Ⅰ类水。

模糊综合评判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所得结果等级相同的比例占33%,相差一个等级的比例为47%,相差两个等级的比例为17%,评价结果最大相差了三个等级,占3%。在评价11月份水质时,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为Ⅳ类水,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结果为Ⅰ类水。在本次应用研究中,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所得的评价等级要优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所得的评价等级差异性较大,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指标浓度的变化反应更加敏感,即存在较小的差异会使得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发生较大的改变,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指标变化的反应则没有那么敏感。

由于不同水质评价方法的结果并不完全一样,而综合污染指数法无法判断水质类别,本文根据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来确定最终各月份和季度的水质级别。具体确定标准为:当三种方法中有两种及以上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同,则该结果作为本次评价的水质级别;当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都不一样时,将三种评价方法的中间结果作为本次评价的最终水质级别。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与最终水质类型一致的比例最高,达到97%,而且剩余3%的差异性仅为一个级别。其次是单因子评价法,比例为47%,剩余53%的差异性也为一个级别。最差的是灰色关联分析法,比例仅为36%,且其他结果与最终水质类型差别较大,其中20%的结果与最终结果差二、三级。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2.2.2权重影响分析

本文采用污染物浓度超标法赋权的评估结果与常用的等权重法的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权重确定方法对三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灰色关联分析法受权重影响最小,36组评价数据中有13组因为权重的改变而使得评价结果发生了变化,并且只有4组数据的评价结果相差超过了一个等级;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的36组数据中有21组发生了改变;模糊综合评判法受权重影响最大,36组数据的评价结果都发生改变,且大多数评价结果相差三个等级。两种赋权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见表4。

两种赋权方法对结果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污染[JP2]物浓度超标法重点关注超标指标,超标越多,权重值越大,因此浓度极值对权重影响很大;而等权重法是将所有评估的水质指标同等对待。在本文研究的水库中,锰、氨氮和硝酸盐(以N计)的浓度较低,均小于Ⅰ类水的标准;但总氮的浓度超标严重,最高浓度超过了V类水标准。浓度超标法确定的总氮平均权重为061,是等权重法的44倍(图4)。由于总氮等少数指标严重超标引起权重的分配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相对隶属度、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关联度,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此外,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污染物浓度超标法权重分配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中,权重矩阵和隶属度矩阵均由实测水质指标直接确定,均受超标指标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少数水质指标严重超标时;而在灰色关联分析法中,首先需将实测水质指标和各级水质标准归一化处理,分别形成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然后利用权重矩阵计算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关联度矩阵,因此评价结果受超标因子的影响比模糊综合评判法要小。但在水质指标均不超标时,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受权重的影响都较小[21]。

3结论

水质评价结果受不同评价方法、权重以及不同数据来源等影响,结果的差异性较大。本文比较了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四种评价方法,以及污染物浓度超标法和等权重法两个赋权方法对广东某水库水质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的水质状况最好,单因子评价法所得的评价等级最差。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最高,但是受权重的确定影响最大。综合污染指数法只能确定水体的污染程度,而不能确定水体的类型。对于权重影响来看,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受权重影响最大;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结果受权重影响最小;单因子评价法则不受权重的影响。受采样数据的限制,本研究并未对不同站点的数据、水质优劣程度不同时等其他情况分析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水质评价方法的确定应该参考当地水质保护和水资源开发目标,以及使用人员的经验等。例如,对于水源地、水生态脆弱地区的水质评价,可以选择单因子评价法来实现水资源的最严格管理和保护;而对于下游的经济开发区、灌溉区的水质评价,可以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进行评价,从而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若使用者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对权重的确定比较有经验,建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否则采用灰色关联或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但为准确评估水体水质级别,减少权重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建议采用多种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周丰,郭怀成,刘永,等.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 RBFNNs的水质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5):846853.(ZHOU Feng,GUO Huaicheng,LIU Yong,et al.An new approach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s[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7,27(5):846853.(in Chinese))

[2]孟伟.中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J].中国环境科学,2007,27(5):712 716.(MENG Wei.The Strategy of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ure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Chinese watershed[J],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7,27(5):712716(in Chinese))

[3]孟伟,张远,郑丙辉,等.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应用研究的意义、难点和关键技术[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6):906910.(MENG Wei,ZHANG Yuan,ZHENG Binghui,et al.The significance,challenge and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health method in watersh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7,27(6):906910(in Chinese))

[4]荣冰凌,孙宇飞,邓红兵,等.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线与控制线及其规划方法[J].生态学报,2009,29(2):924930.(RONG Bingling,SUN Yufei,DENG Hongbing,et al.On connotation and planning method of protection line & control line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under watershed scale[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9,29(2):924930.(in Chinese))

[5]夏军.区域水环境质量灰关联度评价方法的研究[J].水文,1995(2):411.(XIA Jun.Grey associative analysis method used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n a region[J].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1995(2):411(in Chinese))

[6]尹海龙,徐祖信.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5):729733.(YIN Hailong,XU Zuxin.Comparative study on typical river 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8,17(5):729733.(in Chinese))

[7]杨文斌,王国祥,张利民,等.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2):185192.(YANG Wenbin,WANG Guoxiang,ZHANG Limin,et al.On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wate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 of Kuncheng Lake in Changshu City[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7,22(2):185192(in Chinese))

[8]张婷,刘静玲,王雪梅.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2):261267.(ZHANG Ting,LIU Jingling,WANG Xuemei.Caus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Baiyangdian Lake[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0,30(2):261267(in Chinese))

[9]CHANG Nibin,CHEN Hongwei,NING Shukuang.Identifica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using the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1,63(3):293305.[ZK)]

[10]LU Xinwen,LI Loretta,LEI Kai,et al.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Wei River,China using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J].Environment Earth Science,2010,60(8):16931699.

[11]姚建玉,钟正燕,陈金发.灰色聚类关联评估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2):172 174.(YAO Jianyu,ZHONG Zhengyan,CHEN Jinfa.The application of grey cluster and relational analysis in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09,34(2):172174.(in Chinese))

[12]吴彬,臧淑英,那晓东.灰色关联分析与内梅罗指数法在克钦湖水体重金属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5):134137.(WU Bin,ZANG Shuying,NA Xiaodong,Application of grey relation analysis and Nemerow pollution index in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for heavy metals in Keqin Lake[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2012,12(5):134137.(in Chinese))

[13]GUO Jinsong,LI Zhe.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of water qual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system:A case study in reaches crossing the city of Chongqing[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2009,8(1):19.

[14]富天乙,邹志红,王晓静.基于多元统计和水质标识指数的辽阳太子河水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2):473480.(FU Tianyi,ZOU Zhihong,WANG Xiaojing.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for Taizi River watershed in Liaoyang section based 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wate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index[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4,34(2):473480(in Chinese))

[15]胡成,苏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86192.(HU Cheng,SU Dan.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index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Hun River[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20(1):186192.(in Chinese))

[16]解莹,李叙勇,王慧亮,等.滦河流域上游地区主要河流水污染特征及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3):645653.(XIE Ying,LI Xuyong,WANG Huiliang,et al.Stream pollution analysis and hydrochemical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Luanhe River Basin[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2,32(3):645653.(in Chinese))

[17]WONG Heung,HU Baoqing.Application of improved extension evaluation method to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J].Journal of Hydrology,2014,509:539–548

[18]杨晓华,杨志峰,郦建强,等.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J].水科学进展,2004,15(2):202205(YANG Xiaohua,YANG Zhifeng,LI Jianqiang,et al.Multiple 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ideal interval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4,15(2):202205(in Chinese))

[19]杨磊磊,卢文喜,黄鹤,等.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6):4144.(YANG Leilei,LU Wenxi,HUANG He,et al.Application of improved Nemerow pollution exponential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used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J].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12,30(6):4144.(in Chinese))

[20]陈克亮,王金坑,朱晓东,等.三种权重识别方法在同安湾水质模糊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海洋科学,2010,34(5):3336.(CHEN Keliang,WANG Jinkeng,ZHU Xiaodong,et al.Three recognition methods of weight coefficient in fuzzy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ong′an Bay[J].Marine Sciences,2010,34(5):3336.(in Chinese))

[21]李名升,张建辉,梁念,等.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J].[JP2]地理科学进展,2012,31(5):617624(LI Mingsheng,ZHANG Jianhui,LIANG Nian,et al.Comparisons of some common methods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2,31(5):617624.(in Chinese))

作者:花瑞祥张永勇 刘威 杨逸航

第5篇:数学实验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摘 要】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评价,旨在了解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促进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为教师提供改进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为学生寻找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充分发挥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从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素出发,初步研发了数学实验教学的多元评价量表。

【关键词】数学实验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数学实验促进了学生动手做与动脑思的有效结合,它是以“做”为支撑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实验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适切的实验工具,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理解某个数学知识点,得出某个数学结论,或者验证某个数学结论。数学实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选择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因为它有别于我们平常的数学教学,所以创造性地开发并实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评价,将有利于发挥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内涵

什么是教学评价?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有学者这样描述教学评价的内涵: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具体而言,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作出决定等步骤。虽然不同学者研究的重点和对结论的描述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对教学评价内涵的概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评价本质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第二,教学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第三,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學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三个方面正是教学评价的内涵所在。

对照教学评价的概念,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评价可以这样理解,是以实验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并对被评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内容

数学实验是让学生运用各类实验工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和内化数学知识。数学实验的内容、目的和方法都有别于日常的教学,也有别于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小学数学实验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探究、验证和发现的过程,同时强调数学思维的参与,目的是自主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实验工具的对象也是广泛的,包括可供学生进行操作的各类教具、学具等材料,也包括教师设计的实验导学单。

根据上述对数学实验的认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我们设置的数学实验教学评价表的内容主要有:实验目的、实验工具、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验成效等。在这些评价内容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数学实验教学评价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分类

数学实验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动手“做”进行数学化的描述和分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得到形象化的展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数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同步增长。另外,数学实验在体现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外,也渗透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初步探索了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分类,旨在改进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效果、增强感悟体验。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因为数学实验的引导者是教师、主体是学生,所以评价研究的切入点就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展开。如评价教师所开发的实验内容的价值、实施实验过程的有效性;评价学生参与数学实验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又该如何开展评价呢?结合平常教学评价的经验以及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我们初步开发了小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各类量表,试图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调查等方式开展研究。

1.评价实验的内容,注重适切性

目前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系统地安排数学实验教学内容,有一些适合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也很少按照数学实验的方法进行编排。所以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资源相对匮乏,需要一线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开发设计。新开发设计出来的数学实验内容需要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地完善,才能保证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开展对数学实验内容的评价尤为重要。实验内容的评价指标包括:实验内容是否契合课标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实验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实验工具是否具有适切性与有效性,等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了小学数学实验内容评价表(见表1),供教师们参考使用。

这张实验内容评价量表的实施者是教师,包括执教教师。通过这张实验内容的评价量表,可以调查数学实验教学的课堂实践状况,为执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执教教师进一步改进实验。

2.评价实验的实施,注重反思性

教师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学生顺利开展数学实验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科学合理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高效开展数学实验,获得数学理解。对实验教学的评价要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是否能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制定恰当的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和实验流程;第二,教师能否创设良好的实验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第三,教师能否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核心问题和明确的实验要求,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数学实验,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了小学数学实验教师教学评价表(见表2),供教师们参考使用。

表2是对教师实验教学的评价,旨在突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织作用,尤其关注过程性评价与诊断。评价的结果要对实验教学追求的价值和实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3.评价实验的学习,注重发展性

可以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学习情况。如评价学生的实验准备,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完成一项数学实验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了解学生完成数学实验的情况,以及其在参与数学实验过程中的交流、思考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了解数学实验在学生的成长中有哪些助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了小学数学实验学生实验评价表(见表3),供教师们参考使用。

表3是用于听课教师、执教教师对参与数学实验过程中的学生个体进行的观察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评价,将有助于了解数学实验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数学实验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评价研究旨在促进数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帮助学生丰富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关于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还需进一步发挥评价对改进教学、学生成长等方面的价值,做到为师生的发展而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林伟,朱建明.《初中数学实验手册》的研制与思考[J].数学通报,2014(10).

[3]喻平.数学实验的教育价值[J].江苏教育,2016(3).

[4]朱建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评价概论[J].江苏教育,2017(4).

作者:尤冰

第6篇:审计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审计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审计的认识、期望也不断提高,同时审计的责任与风险也逐渐加大。当前,审计风险定量分析与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已经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审计风险研究存在着较为滞后的情况,导致审计风险水平的提高与审计质量的降低。本文对审计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此来实现审计风险的降低与审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审计风险;评价方法;审计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人们对审计抱着越来越大的期望,导致审计的责任与风险也不断增大。在新形势之下,实现审计风险的定量分析与防范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课题。当前,学术界并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为审计风险提供评价方法,导致审计风险在确定的过程中带有非常严重的习惯性。

一、审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一)审计风险概念

审计风险指的是由于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并不适当而带来的风险。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指财务报表并没有实现公允揭示,而财务人员却认为已经实现了公允揭示;另一方面是指财务报表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公允揭示,而财务人员却认为并未实现公允揭示。

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实现相关证据的收集,从而对审计客体的财务报表及经济活动等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与评价,并且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审计人员所提出的意见是建立在自身的职业审查与专业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可能会出现偏离或违背客观事实的情况,换句话讲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审计结论存在的这种不确定性将会导致审计结果的利用方遭受严重的损失,而审计人员也必须对相应的后果进行承担,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二)审计风险的影响要素

审计风险中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的三个要素同时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三个环节,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的关系,其发生的顺序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并不能够完全消除,其中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审计人员之间并不存在联系。审计人员只能够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不能够对其进行控制,但是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最终造成的后果却可以通过审计程序来对其进行弥补。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密切相关,通过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实现检查风险的有效降低。

二、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客观原因

审计所处的法律环境是审计风险形成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审计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承担相应的权利与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出现工作失误,则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风险。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是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更加复杂,这也就增大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审计的难度与风险不断增大。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提高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之一,人们开始重视会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希望通过审计工作实现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从而实现决策风险的降低,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二)主观原因

首先,审计人员的经验与能力。随着审计对象的不断发展与审计内的更加广泛,社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可是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错误审计意见,形成审计风险。其次,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职业谨慎态度。如果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将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完整性,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最后,审计方法存在的不足。审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一)期望审计风险模型评价方法

期望审计风险模型评价方法的过程为:首先,实现期望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支持,如图1所示。其次,实现判断矩阵的构造。在该阶段中,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期望审计风险层次结构模型判断矩阵的获得,通过评判小组对被审计单位打分。再次,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指的是依据判断矩阵对上一层次的某要素与与之联系的要素的重要性全值进行计算。由于判断矩阵本身含有相当误差,而层次排序在本质上只是表达某种定性概念,没有必要追求高的计算精确度。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期望审计风险进行综合评分。具体的步骤包括:第一,实现对象集、因素集与评语集的确定;第二,实现因素集权重分配的确定;第三,实现综合评价矩形R的建立;第四,通过复合运算实现综合评价结果的得出;第五,为评价等级定分值,依据风险的特点可知,如果等级越高风险越低,其所占分值就越低。

(二)总体审计风险评价方法

1.固有风险评价方法

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固有风险评价体系实现权重的确定,之后通过模糊评价法为固有风险计算综合分值。固有风险评价方法的过程为:首先,实现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如图2所示。其次,实现判断矩阵的构造,依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由专家进行评判。再次,利用层次排序法对固有风险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固有风险值。

2.总体审计风险评价方法

在实现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的数值计算之后,通过审计风险模型:

总体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在实现了总体审计风险的计算之后,如果总体审计风险值≤期望审计风险值,审计工作可以停止;如果总体审计风险值>期望审计风险,则审计工作需要继续,同时应该实现抽样力度的增加,直到满足总体审计风险值≤期望审计风险值。

总结:

本文依据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的现状及研究,实现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审计风险模型相结合的评价审计风险值的方法,同时依据该方法提出审计工作终止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汪立元,顾晓敏,赵冬冬,梁实. 基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 上海经济研究,2011,08(76):99-105.

[2] 韩晓晨,李枝霖,蒋浩,叶世宏.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LAD会计师事务所[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3):593-598.

[3] 王会金. 基于动态模糊评价的审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会计研究,2011,09(58):89-95.

[4] 项丽.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评价和控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视角[J]. 企业经济,2013,04(36):72-75.

[5] 曲庆杰,宋丽平.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与管理,2012,05(65):89-91.

作者:白莉

第7篇:护理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一、临床护理质量

(一)基础护理合格率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 评价标准:

1、患者头发、指(趾)甲清洁整齐。

2、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床铺干燥整洁。

3、患者无压疮、烫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4、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固定良好通畅,符合护理常规要求。病情观察及时,处理正确。 使病人达到舒适、安全、清洁、无并发症。 评价方法:

1、头发清洁、梳理整齐;指(趾)甲短无污垢;胡须清洁、整齐。

督促并协助病人洗头、洗脚、剪指(趾)甲,保持其清洁,按时督促男病人理发(胡须),必要时协助,新入院患者及时处理。

2、口腔、皮肤、床铺做到三清洁。

口腔清洁无并发症,口唇及口腔溃疡及时处理,口腔护理每日1-2次。

皮肤清洁无污垢、无排泄物污染,卧床病人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病人床铺每天湿扫1一2次,床单污染后随时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柔软、无碎屑。床角规范,床上无杂物,术后及危重病人铺中单,无自带被褥及枕头等床单位用物。

3、无褥疮、烫伤(灼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4、定时进行晨、晚间护理、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 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

5、做好患者的出入院护理。要求:热情接待入院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住院规则及有关制度。病人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及时处理床单位并做好终末消毒。 检查及评分方法(见表1)

以上检控项目,以病人为单位进行检查,各项均达标者记100分。根据考核办法检查评分,每位病人得分≥95者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根据考核办法每月抽查各病区10-20名患者,最后计算合格率。 计算方法:

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人数 检查总人数 ×100%

(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 分值:100分

标准值:90% 评价标准:

1、患者头发、指(趾)甲清洁整齐。

2、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床铺干燥整洁。

3、患者无压疮、烫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4、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固定良好通畅,符合护理常规要求。病情观察及时,处理正确。

5、病人腕带内容填写规范、符合要求。 使病人达到舒适、安全、清洁、无并发症。 评价方法:

基础护理质量

1、

2、

4、5项。

适时为患者洗头、洗脚、剪指(趾)甲,保持患者清洁。

经常巡视患者(特护患者要有专人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准确记录。

病人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通畅、固定牢固无扭曲,符合疾病及护理常规要求。

无压疮、无烫伤(灼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危重及长期卧床病人应无褥疮发生。特殊情况如病情危重、休克、多发性严重创伤等而致病人处于强迫卧位,或由于翻身搬动病人后即可危及生命者除外(不包括膝关节以下部位),但应有皮肤护理计划及翻身登记卡。

每班进行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和皮肤等情况。

遵医嘱正确用药,各种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安排合理。根据病情备好急救药品、器材。

做到测量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病人及时,抢救处理及时,病情变化时报告医生及护士长及时。护士对病人病情做到七知道:一般资料如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主管医师;主要诊断;主要病情(住院原因、目前身体状况如:临床表现、饮食、睡眠、活动情况、大小便、心理状况等);治疗措施(主要用药及目的、手术名称及日期);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病情变化的观察要点。

做好基础护理(同基础护理检查有关项目)。 附:管道护理要求:

种管道位置正确,固定良好、通畅无阻无压、无扭曲折叠现象。

(2)胸、腹腔引流管每1-2小时挤压一次,防止堵塞。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认真记录。 (3)引流管、引流袋更换符合要求:①一次性引流袋5-7天更换一次;非一次性引流袋每24小时更换一次;胸腔引流瓶每天更换;②橡胶鼻饲管(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21-30天更换一次;③连接管和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1周(硅胶可2周)更换一次。④鼻导管(鼻塞)24小时更换一次,同时更换鼻孔。双腔鼻导管每天清洗,每周更换一次;⑤湿化瓶每日更换,送供应室消毒处理。

(4)输液病人挂巡视卡,每30-45分钟巡视一次,并记录。静脉留置针,在敷贴上写明留置和更换敷贴的时间。 (5)吸氧病人有吸氧记录。 病人卧位要求:

⑴去枕平卧位:①硬膜外麻醉去枕平卧4-6小时②昏迷及全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至病人清醒,生命体征正常。③休克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约20°角,抬高下肢约30°角)。

⑵平卧位

①昏迷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②胸、腰椎手术后。③疝修补术后④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病人(平卧位,患肢抬高30—40度)。

⑶头高位

脑出血、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头抬高15—30CM。

⑷半卧位 ①心胸疾患病人出现呼吸困难。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③口腔、面部、颈及胸腹部手术后患者。④急性左心衰竭

⑸端坐卧位: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2)

以上检控项目,以病人为单位进行检查,各项均达标者记10.0分。根据考核办法,抽查10—20名病人,每位病人得9.5分为合格。最后计算合格率。 计算方法: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 )=合格人数 检查总人数 ×100%

(三)整体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标准:

护理具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评价方法:

1、有专科疾病标准护理计划

2、有专科疾病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3、健康教育登记表记录完整、清楚、整齐、准确。

4、有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价①病人住院须知(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②疾病知识③用药知识④饮食知识⑤出院指导⑥特殊检查注意事项。

5、有教学任务的科室,责任护士每月应写1—2份护理病历。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

按计划进行检查书面资料,并询问病人,了解健康落实情况,做不到者按标准进行扣分,≥95分合格。 计算方法:

健康教育覆盖率(%)=接受健康教育被检查人数×100% 健康教育知晓率(%)=知晓人数 检查人数 ×100%

(四)病区消毒隔离工作质量 分

值;100分

标准值: 100分 评价标准:

1、病区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做标记。

医务人员治疗室、换药室分区明确;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外用消毒剂存放符合要求。无过期、无自备包,无菌包要有标签及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灭菌日期及责任人。

2、手术室、供应室、换药室、监护室、治疗室、病房按要求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合格率为100% 各类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二类环境 培养基暴露5分钟≤200cfu/cm3 三类环境 培养基暴露5分钟≤500cfu/cm3。

3、医护人员手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4、静脉采血、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手,执行率100%

5、湿式扫床一床一巾,执行率100%,擦拭床头桌一桌一巾,执行率100%。

7、治疗室无菌镊、钳采用干缸保存,并注明开启时间,4小时更换一次。

8、用过之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物品按规定分别放置,统一回收处理。

9、各种导管、引流管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一次性导管不得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连接管、呼吸机雾化管道、鼻塞等处理符合规定。

10、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溶媒必须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无菌液体应在开启后2小时内用上, 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11、碘酒、酒精等皮肤消毒剂容器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药液,并注明时间。安尔碘开启后在无污染的情况下,每3天更换1次,并注明开启时间。

12、无菌敷料缸、碘酒、酒精棉球使用不超过24小时,注明开启时间。

13、体温计用后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传染科2000mg/L,一般病区500mg/L—1000mg/L)浸泡消毒,每日更换,保持有效浓度。

14、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长发不过肩),不在治疗室扎堆聊天。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6)

病区质控组定期检查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分达100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表)

二、护理管理质量

(一)病区管理质量

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标准:

病区医疗环境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做到五不准。

病区办公用品、仪器等放置有序。

病房内床旁桌、床旁椅、病床要各成一条线,摆放整齐。

病房内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患者着装符合要求,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评价方法:

病区秩序做到五不准,一检查。

五不准:

不准在病区内吸烟;

不准在上班时间聊天、会朋友; 不准在上班时间做私事、看小说; 不准在上班时间吃零食;

不准在治疗室及冰箱内存放私人物品; 一检查:病区秩序有专人检查。 2.病区肃静做到四轻

走路轻:上班不准穿高跟鞋、带钉鞋、硬底鞋; 说话轻:在病区内不准高声喧哗;

开关门窗轻:病区门上的合叶应定期上油。

取放物品轻:取放物品不应发出噪声,病房推车应定期上油。 3.病区陈设做到四固定、三条线、三不放

四固定:一切物品、办公用具、仪器应固定房间、固定数量、固定位置、定人管理。 病床单位三条线:床头桌一条线,床旁椅一条线,病床一条线。 三不放:床头、床下、窗台上不放杂物。 4.病区卫生做到四无、三分开、二定期

四无:地面无痰迹、果皮、纸屑;病区无吸烟;厕所无臭味、堵塞、漏水;墙壁无蛛网、灰尘。

三分开:治疗室、厕所、病房的拖把及抹布分开使用。 二定期:走廊及病房,大小便器定期消毒。 安全做到三专管

水、火、电专人管理。

毒、麻、限剧药品专人管理并加锁。 贵重仪器专人管理。

6.病人做到二遵守、一整齐。

二遵守:遵守住院规则、探视陪护制度。

一整齐:住院病人应穿着病人衣,且不能穿病人衣上街。

7.工作人员着装整齐,符合着装规定、佩戴胸牌,不穿工作衣去食堂、大街等。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7)

各级质控组按计划随时检查,按标准进行评分,大于或等于95分为合格。

(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评价标准:

各种记录字迹工整,页面清洁整齐;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正确使用医学术语。

护理记录单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1.体温单

值:100分

标准值:95% 评价方法:

.项目填写齐全、准确。

.页面清洁整齐,无刀刮涂改及错别字。 .绘制美观,点、叉大小均匀(1mm-2mm), 连线粗细一致、线直。

.时间、数字及连线绘制准确,加测次数符合常规要求。检温记录单保存一个月,隔月处理。

.物理降温、脉搏短绌、使用呼吸机等,绘制方法正确。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3)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的以页为单位进行检查并登记。病案室质控组对每份出院病人的体温单逐页逐项进行检查,护理部定时对各病区现病历体温单进行抽查,按考核办法检查评分,每页≥9.5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护理部按得分与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计算结果.。(表5) 计算方法

体温表单合格率(%)=检查合格页数 检查总页数×100% 2.护理记录单合格率

值:100分

标准值:95% 评价方法:

.护理记录单书写应字体工整,字迹清晰,页面清洁、无错别字,修改符合要求。项目填写齐全,无漏项。

.表述准确、语句通顺,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使用医学术语及通用的外文缩写,体现专科特点。

.使用蓝黑钢笔书写,每次记录后签全名。实习学生或未注册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要有注册护士或护士长签名,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并签名,签名方法正确。

.根据护理级别,按规定时间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记录。

记录次数:一级护理病人1—2天记录一次

二级护理病人3—4天记录一次

三级护理病人5—7天记录一次

.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出入液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要准确记录每一单位时间内的病情动态变化,时间具体到分钟。

.新入院患者首次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入院方式、时间、生命体征、主诉、症状等主要病情,以及护理级别、饮食、主要治疗原则和处置情况。 .出入水量记录:

摄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凡是固体的食物除须记录固体单位量,须换算成食物的含水量。

排除量: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量及各种伤口渗出量等,除大便记录次数外,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

⑼. 出院、专科记录应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经治疗护理后,疾病的转归及小结。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4)

各级质量检查组根据情况抽查或全部逐页检查。以页为单位进行评价。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的以页为单位进行检查并登记。病案室质控组对每份出院病人的护理记录单逐页逐项进行检查,护理部定时对各病区现病历进行抽查,按考核办法检查评分,每页≥95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护理部按得分与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计算结果。(表) 计算方法

护理记录单合格率= 检查合格页数 检查总页数×100% 手术护理记录单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项目填写完整、字迹工整、准确无漏项。

.记录内容符合要求,能反映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等,语句通顺,术语正确,无错别字。记录重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术前意识、手术时的体位、术中输血输液情况、尿量、引流管放置情况、生命体征、皮肤及出手术室的意识情况等。

.手术所用各种敷料、器械数量的清点、核对、记录准确无误,巡回和器械护士签全名。

.手术结束后,手术护理记录单及时归入病历。

检查及评价方法:

护理部质控组每月进行检查,以每份为单位进行评价,≥95分为合格。 计算方法:

合格率(%)=合格份数 检查份数×100% 4.病情报告合格率

标准值:95%

值:100分 检控项目

楣栏项目填写完整、准确。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无错别字、无涂改、无粘贴打补,页面清洁整齐。

书写者签全名,护士长每天检查并签全名,不得潦草或用代号。实习生书写的报告须带教老师审阅签名(签名方法:带教老师/实习学生)。

书写的基本内容:出院、新入院病人的床号、诊断、手术、预术及特殊检查治疗及其它需要特殊交待的事项。

检查及评分方法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的检查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抽查10天,按检查表中考核办法评分。每页≥95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最后护理部以平均得分及合格率双重指标进行统计计算结果。 计算方法

病情报告合格率= 合格页数 检查页数×100% 5.医嘱单合格率

标准值:95%

值:10.0分 检控项目

.项目填写齐全、准确。

.符合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

.医生、护士签全名及执行时间。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检查及评分方法 同体温表单

(三)急救物品合格率

值:100分

标准值:100% 评价标准;

急救药品的种类、数量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无过期药品。

急救设备、药品、物品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处于功能状态。

科室常用抢救包配置齐全、使用。

评价方法:

1. 急救药品、设备、物品完好、清洁,处于功能状态。 2.急救药品设备定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设备定期消毒。 3.急救药品、设备及时补充、维修、保养。

4.急救药品、器材定期检查并登记签字,每周不少于1次。 注:(1)一般抢救药品、物品包括:抢救车、抢救药品、氧气、吸引器、输液架、皮肤消毒液、无菌棉签、按压板、止血带、瓶套、砂轮、胶布、输液器、注射器、吸痰管、吸氧管、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手电筒、无菌手套。

(2)特殊抢救物品:①气管切开包必备科室:心外科、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②急诊科需另备:开胸包、开腹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或深静脉穿刺包)、导尿包、腰穿包、清创缝合包、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含气管插管包全套)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5)

以上项目随时进行检查,节假日前必查。按项目评价,以主要项目计算完好率。

各级质控组随时进行检查并填写报表。按检查表中考核办法评分。检查表前5项计算完好率,完好率达100%者为合格,每下降1%扣2分,最后护理部按得分及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结果。 计算方法:

急救物品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件数 急救物品总件数×100%

(四)各种登记统计本书写质量 分

值:100分

标准值:100分

评价标准:各种登统计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不漏项,字迹工整页面清洁,登记内容符合要求。(保存一年) 评价方法:

查对登记本、空气消毒登记本,物品交接登记本、工休座谈会记录本、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病人意见本、不良事件登记本、业务学习登记本、护理查房登记本及护士长工作手册等。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8)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地检查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定期检查。按月登记,一项未登记者扣10分,每本每项记录不符合要求者扣5分。 (五)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分值:100分

标准值:100分

评价标准:护理人员了解制度内容,并能自觉执行。 评价方法:

1.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病房管理制度

3、抢救工作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交接班制度。

6、护理查对制度。

7、给药制度。

8、护理查房制度。

9、患者病人健康教育制度

10、护理会诊制度

1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4、消毒隔离制度

15、护理人员着装规定

16、业务学习制度

17、各级各班护理人员职责及工作日程。 检查及评分方法

病区质控组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不定期进行检查,一项不执行者该项不得分,一项制度中一条不执行者扣1分。(表10)

(六)、护士长工作质量考核标准 分

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有年、季、月、周工作计划,工作日程填写及时正确。

护士长手册填写规范,项目齐全。

每日进行护理查房,检查护理工作情况,记录齐全。

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检查制度,每月按时进行检查,并对质量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改进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按要求填写报表并报护理部。

按时参加护士长会议,不迟到,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随时巡视病房,了解并掌握危重及一级护理患者的情况,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

及时组织对危重和复杂、疑难护理患者的讨论,指导责任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并检查落实情况。

每月组织科室护士业务学习2次,每月进行两次护理业务查房,并认真记录。

严格遵守和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定时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随时监控护理质量、护理安全重点项目的落实情况:如基础(危重、一级护理患者)护理、消毒隔离措施、护理安全管理、无菌技术操作、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状态等。

随时征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有记录。有对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改进情况,并及时向患者反馈。

适时组织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并进行原因分析、定性,制订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及时检查进修、实习护士的工作和带教情况,按计划组织业务学习。按时进行出科考试和书写进修、实习鉴定。

督促检查保洁员和护工工作。

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检查细则,每月按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填写各种报表,按时上报。

认真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及时填写值班报告本。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参加交接班。

按时完成各种临时指令性工作。

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每月平均得分≥9.5分。

认真做好科室护士思想工作,科室团结好。

认真学习业务技术、总结经验每年书写业务论文一篇。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试均达标。

检查及评分办法:(表15)

科护士长或护理部按时对各科护士长进行检查,按考核办法评价得分,≥95分者为合格。

(七)科护士长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1.有年、季、月工作计划,周有工作安排,工作日程填写及时正确。 并及时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经常深入病房,每月对本科病区护士长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或协调解决并给予具体指导。重大事件及时报告护理部。

3.每月按计划检查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如危重患者的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的书写、消毒隔离、药品管理、病房管理等,及时组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做到: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和跟踪监控记录。

按时巡视病房,掌握本科急危重症和抢救患者的病情和护理工作质量,并进行具体指导。需要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适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详细记录。对具体问题有改进措施和处理意见,并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 参加各病区的护理查房,督促并检查对实习、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和教学大纲完成情况。

每月组织一次全科业务学习,记录完整,并保留讲稿。

认真填写护士长手册,做到项目齐全、记录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对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有参考价值。

严格遵守和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定时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检查及评价方法:

护理部按时对科护士长考核,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95分者为合格。

(八)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1、有全面的护理工作计划,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半年和全年有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定期召开全院护士大会,进行工作总结。

2、每周召开并主持护理部例会,及时传达医院办公会和有关会议精神,对每周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

3、每月组织全院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定期召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评估分析会,对护理工作质量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全院护士长反馈检查及评价结果,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适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培训,落实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和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

5、每月组织全院护理查房一次,掌握临床各科室危重及一级护理患者情况,工作指导到位。

6、及时研究处理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患者的投诉,做到有记录、有反馈,重大事件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7、负责进修护士和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定期检查并指导临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评价。

8、按时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

9、严格遵守和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督查各项护理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到制度完善、定期检查。

10、及时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佐罗的:有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并有定性和处理意见,严重差错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检查及评价方法: 业务院长、科护士长及护士长按时对护理部主任(副主任)考核评价,按评价标准进行评分,≥95分为合格。

三、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

标准值: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值:100分 评价标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操作过程中关心体贴患者,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提供积极、主动的护理服务。

1. 护理技术操作正确、熟练,符合操作规范。

2、操作过程符合省时、省力、省物的原则。

3、无菌操作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评价方法: 三查七对制度

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原则(操作规程执行卫生部、省卫生厅统一标准)。

操作前向病人进行规范的告知,操作过程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每项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就其共性应从以下三个环节衡量:

(1)操作前准备质量标准:包括病人、工作人员,物品和环境的准备。 (2)操作流程中质量标准:符合操作规程、操作熟练。 (3) 终末质量标准: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终末质量标准要求。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9)

根据计划抽查或定期考试,以人为单位,基础技术操作90分为合格,专科护理技术操作85分合格,按考试人数计算合格率。

病区质控组按计划每月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考试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或根据操作中的薄弱环节,每半年—1年对各科护士进行考试,参考人数不少于在班人数的30%(或科室总人数的1/3)。按操作评分标准评价,≥90分者为合格,最后计算合格率。科室合格率应≥95%,每下降1%扣1分,护理部按得分及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结果。(表9)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考试合格人数 考试总人数 ×100%

四、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一)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发生率 标准值:一般差错:全院≤0.5%(发生数/住院病人数) 严重差错:全院≤0.5%(发生数/病床数) 护理事故:0 差错认定标准

以卫生部《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及我院制定护理差错认定标准为依据。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12)

发生差错后,病区护士长应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找出原因及预防措施 并填写报表上交护理部。如发生严重差错或护理事故应随时报告,并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护理差错按进行评价。一般差错及严重差错者,该项不得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发生后隐瞒不报者加倍扣分。 计算方法

差错发生率=全年差错发生数 全年住院病人数×100%

(二)压疮发生率

值:100分

标准值:0(特殊病人及入院前发生的压疮除外)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11)

在检查特、一级护理及基础护理的同时,检查压疮发生情况,并要求各科有压疮发生时及时填写报表上报护理部,压疮发生率按控制,凡发生者该项不得分。隐瞒不报者加倍扣分。 说明:

1. 特殊病人系指病情危重、休克或多发性严重创伤等而致病人处于强迫卧位或由于翻身搬动病人后即可危及生命者(病人膝关节以下部位除外)。凡有以上情况需由科室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详细记录并上报护理部,同时须制定出相应的皮肤护理计划及措施。 2. 未及时会诊且无皮肤护理措施,发生压疮后才进行会诊的视为发生压疮。

(三)无菌注射感染率 分

值:100分

标准值:0 认定标准

凡注射中因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注射局部红、肿、热、痛,经局部处理无好转,引起局部化脓甚至全身症状,经讨论分析确认为注射感染。 检查及评分方法

科室发生注射感染者,应及时组织讨论,处理并报护理部。发生一例该项不得分,隐瞒不报者加倍扣分。

显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2010年10月10日

第8篇:对教师教学评价方法的简述--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方法

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方法

抚顺城四校

一、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语文学科教学评价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并在“实施建议”专项提出“评价建议”,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评价观念,要摒除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评价体系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评价标准体系全面、系统、本质地反映素质教育要求。按素质教育的目标将“优质语文课”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转化为一个个评价要素。每一个要素均具体化为一种事实陈述。各项评价标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一个致密的功能结构,使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这样才有助于上课者和评价者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优劣成败。

2.个性化原则

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力及良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完成“一般任务”: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及心理诸方面的素质。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凸现语文学科个性,其评价标准必须指向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3.普适性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课型多样,各年级的要求各异。要使一个评价体系应用于不同情况,必须使其具备较强的包容性和概括性。

4. 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使评价具有科学性。其次,评价既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的新要求,又要考虑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教师的实际水平,避免操之过急。再次,评价要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不能过于繁琐。

5.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JQAD-4-0031-A3 保存期限:三年 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四、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的可能制订,应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目标是否得到落实:主要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进程是否围绕目标进行,以及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质量的选择必须确保“四性”即科学性、目标性、思想性、启发性。所选择的内容的深度要适宜,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掌握的,内容的广度要适当,学生所需要的相关材料要充足。要围绕教材内容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最能体现其教学基本技能的一个环节,主要看教师能否做到重点突出,如何突破难点,是否抓住关键,是否揭示前后内容的联系等。在安排教学内容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时,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围绕目标与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评价着重从三方面去进行:首先看选择的方法能否为目标、内容服务,是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特点来选择 恰当的方法。再看方法的运用有没有把面向全体学生与注意因材施教相结合。有没有把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方法培养的有效性相结合。能否注重师生双方彼此情感的交流及信息反馈是否及时、调控是否得当、教育机智的发挥情况如何等。最后看教师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看学生掌握的程度、能力培养的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收获,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如何。能否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回答问题、做练习,正确率高不高;在老师的启发下,思维的流畅性和深刻性强不强。课后运用各种测评手段,进行测试反馈,了解大多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预期的效果。

教师基本功: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流利,课堂语言要洁净明快、准确生动、充满激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陶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教态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指导要有针对性,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教师板书要规范、工整,板书结构要切合内容和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要从语文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选择,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其实效性。教学风格是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作风的结合和JQAD-4-0031-A3 保存期限:三年 表现,是优秀教师成熟的具有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稳定状态的标志。在评课时要把握每个教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作出评价。

五、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准确。是否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描述否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环环相扣;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读写时间、独立思考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3.教学效果是否良好。一堂课好不好,首先就要看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多少提高。4.教材处理是否正确、灵活。能否正确地把握教材,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及拓展。5.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灵活。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改变原定教学方法。6.教学手段是否恰当、自如。是否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媒体的运用能否做到操纵自如,应尽可能减少因媒体操作而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7.教学理念是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是否确立,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8.教学机智是否灵活。能否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9.教师素质是否良好。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语言、教学板书及媒体运用等。10.是否有普遍应用的推广价值。能否向听课者传达某种新的教学理念及在这种理念下的某种具体操作方式。

六、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形成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以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性评价是某一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评价,重在评价学习成效。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可以强化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加强平时"的做法,改变传统的依据期末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答问、作业完成、单元测查、分项考核、日常观察等形式。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而且使教学评价成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价,以评比学生在集体内的相对位置。定性评价是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既定的学习目标之间有无差距。定量评价容易以集体内他人的情况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从而形成学生名次的排定。定性评价是以某种目标为基准的评价,评价的是目标的达成度或标准的满足度。定量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内部激烈竞争之后的两极分化,使暂时后进的学生焦虑自卑,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持续发展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定性评价以某种预定的目标为标准,能够将集体内部名次之争的矛盾转化为学生个体与外部学习目标的矛盾,激励全体学生向着学习目标不断迈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定量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往往是分数和名次。定性评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结果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分数的,也可以是等级的,可以是评语的,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综合。其实,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外在因素,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中,如何以定性评价为主还得取决于我们正确的思想观念。 3.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

JQAD-4-0031-A3 保存期限:三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试和作业外,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4.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评价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JQAD-4-0031-A3 保存期限:三年

上一篇:流媒体播放下一篇:泥鳅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