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大全

2023-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大全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

受精(fertilization) 概念: 男女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 的结合过程

发生时间:排卵后12小时内

经历时间:24小时

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 妊娠(Pregnancy):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

胎心率基线是指在无胎动和无子宫收缩影响时,10分钟以上的胎心率平均值。

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

1.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 2.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初潮年龄在13~14岁 ,主要受遗传因素等控制。绝经:月经永久性停止。

3.卵泡闭锁:生育期每月发育一批(3-11个)卵泡,经过募集、选择,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达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而自行退化,称卵泡闭锁。 4.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5.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由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 6.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有反馈作用,三者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7.精子获能: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子宫腔进入输卵管腔,在此过程中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需7h)。

8.顶体反应: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内,当停留在输卵管处等待的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称为顶体反应。

9.着床: 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

发生时间:受精后的6~7天

发生部位:子宫内膜 过程:定位、黏附、侵入

10.希克氏征(Braxton-Hicks收缩):自妊娠12-14周起,宫缩稀发、不规律和不对称,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但宫缩时宫腔内压通常为5-25mmHg,持续时间不足30秒,不伴宫颈的扩张,这种生理性无痛宫缩称为希克氏征。 11.黑加征: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

12.胎产式:是指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称为胎姿势。 13.胎方位:是指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位

14.异常妊娠:种植部位不在宫腔内或在宫内生长发育的时间过短或过长,即为异常妊娠。 15.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16.生化妊娠:早期流产中,约2/3为隐性流产,即发生在月经期前的流产,也称生化妊娠。

17.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 18.复发性流产: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19.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妊娠<34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20.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

21.异位妊娠(EP):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习称宫外孕。

22.过期妊娠: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294日)尚未分娩者,称为过期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

2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以往无心脏病病史及体征,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24.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25.死胎:是指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26.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27.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28.子宫胎盘卒中:又称为库弗莱尔子宫,胎盘早剥内出血急剧增多,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胎盘后血肿压力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 29.胎膜早破: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 30.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为羊水过多。 31.羊水过少: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 32.围产期:指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一周。 33.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是指FHR>160bpm或<110bpm,历时10分钟。 34.加速:指宫缩时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15bpm以上,持续时间>15秒,是胎儿良好的表现。

35.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36.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子宫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来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此为子宫间歇期的缩复作用。 37.生理缩复环: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而下膜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的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38.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39.先兆临产: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先兆临产。

40.临产: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约30秒,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用强镇静药不能抑制宫缩)。 41.胎头拨露: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到阴道内,称为胎头拨露。 42.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期时胎头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43.复合先露:胎头或胎臀伴有肢体(上肢或下肢)作为先露部同时进入骨盆入口,称为复合先露。 44.产后出血(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45.胎盘滞留: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5分钟内娩出,若30分钟后胎盘仍不排出,将导致出血。

46.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DIC、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严重分娩并发症。

47.子宫破裂: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裂开,是直接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48.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受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为6周。

49.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50.产褥感染: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发病率为6%。 51.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后的10日之内,每日测量体温4次,间隔4小时,有2次体温≥38°C(口表)。

52.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 5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54.卵巢巧克力囊肿:即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卵巢时,因囊肿内含黑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而得名。

55.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

56.转化区:又称为移行带,因其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部,又称为鳞-柱状交接部,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57.梅格斯综合征:镜下见由梭形瘤细胞组成,排列呈编织状,卵巢纤维瘤伴有腹腔积液或胸腔积液者,称为梅格斯综合征。

58.库肯勃瘤:即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在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肾形,镜下可见印戒细胞。

59.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

6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有排卵性两类。

61.闭经: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62.原发性闭经:指年龄超过13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15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 63.继发性闭经: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其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滞3个周期以上者。 64.不孕症:是指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

ICP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症状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

HELLP 综合征

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目儿生命。

子宫下段

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为子宫峡部,非孕期长约1cm,妊娠后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达7~10cm,称为子宫下段,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第2篇:妇产科学名词解释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A Asherman综合征:人工流产刮宫过度或产后,流产后出血刮宫损伤引起. B 不全流产: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或宫颈内,或胎儿排出后胎盘滞留宫腔或嵌顿于宫颈口,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均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属于难免流产

不孕症: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病理缩复环(pathologic retraction ring):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陷 闭经: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失去正常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宫缩兴奋点起自子宫下段多处,收缩波不规律,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白带:阴道粘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而成. 病理性白带:生殖道出现炎症,白带量显著增多且性状改变. 不典型增生:底层细胞增生,停留于未成熟阶段,细胞分化不良,排序紊乱,核质比例失常,染色深,核分裂增多. 玻璃样变:子宫肌瘤最常见继发性病变,特点肌纤维退化,旋涡状纹消失,被一片透明状物取代,肌瘤变软. Brenner瘤:卵巢上皮来源的纤维上皮瘤. C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末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规定为6周. 产褥病率:分娩24小时能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有2次≥38°. 产褥感染: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持续性葡萄胎:葡萄胎完全排空3个月,HCG持续阳性

持续性枕后位横位: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

产后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

CIN:宫颈转化区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一些物质的刺激下,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等. D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病因引起内分泌综合征,临表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 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 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h,胎头下降无进展者. 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临表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外阴瘙痒.

勇哥出品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E 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 EIN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F 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周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反复自然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多发生在相同的妊娠月份,流产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 非妊娠绒癌:患者自己在胚胎发育时,部分滋养细胞异常发育的结果,与妊娠无关. G 过期妊娠(postterm pregnancy):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分娩者. 过期产:妊娠满42周以后的分娩

股白肿:下肢血栓静脉炎,病变多在肌静脉,胭静脉及大隐静脉,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表现为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 宫颈息肉: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高危妊娠: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 宫内发育迟缓: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或低于同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数. 宫颈举痛:双合诊检查上抬宫颈时患者感到疼痛,为盆腔内器官有病变的表现.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转化区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一些物质的刺激下,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等. 宫颈浸润癌:癌细胞穿过基膜,侵入间质,有血管和淋巴管侵犯. H 黑加征(Hegar sign):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 黑棘皮症:颈背部写下乳房下腹股沟处皮肤出现对称性灰褐色色素沉着,像天鹅绒样片状角化过度的病变,是严重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所致的一种皮肤变化. HELLP综合症: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溶血血小板降低及肝酶升高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会阴: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后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 HPOA: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凋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HRT:激素补充治疗,为预防雌激素诱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运用雌

勇哥出品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 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 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活跃期正常4h,最大时限8h,超过8h者称~ 忽略性横位:肩先露临产后若宫缩强,胎肩及胸廓一部分被挤入盆腔内,胎体折叠弯曲,胎颈被拉长,上肢脱出阴道口外,胎头和胎臀仍被阻于盆骨上口上方. 红色变性:妊娠晚期或产后期发生,肌瘤内小血管病变,组织出血和溶血,血红蛋白侵入瘤内,使切面呈肉红色,并有腥味. 混合型上皮肿瘤:由2种或2种以上卵巢表面上皮细胞构成的肿瘤,而且每种成分占10%上. I I度闭经:卵巢具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体内有一定的雌激素,用孕激素后有撤退性出血. J 稽留流产:过期流产,胚胎或胎儿在宫内已死亡尚未及时自然排出. 巨大儿(fetal macrosomia):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 精子获能: 当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接触后,子宫内膜白细胞产生α,β淀粉酶解除精子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此时的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均小骨盆: 骨盆外形属女型骨盆,但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狭窄,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改变的综合征. 假性糜烂:宫颈鳞柱上皮交接部外移,宫颈表面出现糜烂,称为假性糜烂. 假临产: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即将临产的症状,称之为假临产. 绝经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 绝经过渡期:从月经周期出现明显改变至绝经前的一段时期.

继发性闭经: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是在产程较晚阶段子宫收缩力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多发生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 继发性绒癌:患者自己在胚胎发育时,部分滋养细胞异常发育的结果,与妊娠无关. 激素补充治疗:为预防雌激素诱发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运用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 基线胎心率:无胎动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胎儿电子监护所记录的胎心率. L 流产(abortion):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流产感染:流产过程中,流血时间过长,残留于宫腔内的组织可引起宫内感染,出现发热下腹痛阴道排臭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盆腔炎,腹膜炎等. 临产(in labor):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用镇静药物不能抑制临产. 鳞状上皮化生: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

勇哥出品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性影响,柱状上皮下末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替代,此过程称之. 鳞状上皮化: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部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

卵巢早衰:女性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因医源性损伤而发生的卵巢功能衰竭,称之. 老年性阴道炎: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病原菌入侵引起的炎症改变. 卵巢交界瘤:组织学与临表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为低恶性潜力肿瘤. 卵巢黄素化囊肿:滋养细胞显著增生,产生大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的卵泡膜细胞,使发生黄素化囊肿. 漏吸:人工流产时未能将子宫腔内胚胎组织吸出或刮出,妊娠继续进行. M 梅格斯综合征:卵巢纤维瘤为良性肿瘤,可伴有腹水或胸水时称海格斯综合症. Manchester 手术: 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轻,宫颈延长,希望保留子宫的二,三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 N 难免流产:指流产不可避免.在先兆流产的基础上,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剧,或出现阴道流液(胎膜破裂). 尿瘘:是指生殖道与泌尿道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 脑积水:胎头脑室内外有大量脑脊液潴积于颅腔内,使颅腔体积增大,颅缝明显增宽,囟门显著增大. P 胚胎:受精后8周的人胚.胎儿:受精后9周起.(胚胎或胎儿在宫腔内死亡) 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排卵期出血:下次月经来潮前14-15日,历时3-4日,血量极少. 盆腔炎(PID): 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葡萄胎: 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分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两类

PFHR与子宫收缩有关的胎心率. 皮样囊肿:成熟性畸胎瘤称为,最常见的卵巢肿瘤. PCOS:多病因引起内分泌综合征,临表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 Q 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称为前置胎盘

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若因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前庭大腺囊肿:因前庭大腺管开口部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腔而形成. 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勇哥出品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脐带脱垂:当胎膜破裂,脐带脱出于胎先露下方,经宫颈进入阴道内,甚至显露于外阴部,称之. 侵蚀性葡萄胎: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组织破坏或转移至子宫以外.一般发生于葡萄胎清宫术后6个月内. 嵌顿性横位:肩先露临产后若宫缩强,胎肩及胸廓一部分被挤入盆腔内,胎体折叠弯曲,胎颈被拉长,上肢脱出阴道口外,胎头和胎臀仍被阻于盆骨上口上方. R 妊娠(Prehnancy):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妊娠绒癌:患者自己在胚胎发育时,部分滋养细胞异常发育的结果,与妊娠无关. 人工周期:通过模拟自然周期中卵巢的内分泌变化,交雌,孕激素序贯应用,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 人工流产:妊娠14周内,采用人工或药物方法终止妊娠. 人工流产综合症:宫颈或子宫受到机械性刺激,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血管系统产生一些列反应及脑供血不足. 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组成的弯曲管道.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S 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每当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称缩复作用,能使宫腔容积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宫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Sheehan syndrome: 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导致垂体尤其是腺垂体促腺激素分泌细胞缺血坏死,引起腺垂体功能低下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闭经,无乳,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女性第二性征衰退,生殖器官萎缩,以及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 输卵管结核:多为双侧性,临表输卵管增粗,伞端外翻如烟斗状,常与周围器官粘连. 上皮内癌:异型细胞累积上皮全层,基膜完整,间质无浸润 T 胎儿:受精后第7周起的胎体. 胎产式(fetal lie):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胎方位(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纵产式:两纵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纵轴交叉者称斜产式. 胎儿生长受限(FGR): 是指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是围产期的重要并发症

胎膜早破(PROM):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之.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 胎头拨露:在宫缩间歇期,胎头有缩回阴道内称为胎头拨露.

勇哥出品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W 完全流产:妊娠产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也随之消失,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晚期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

无应激试验(NST):本试验是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观察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至少连续记录20分钟,正常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大于10次/分,异常是胎动数与胎心率加速少于前诉情况甚或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 晚期流产: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 围绝经期: 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 围绝经期综合症: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的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者,人工绝经较自然绝经更易发生. 围生期心肌病:可发生于妊娠最后3个月,产后6个月内的扩张型心肌病. 晚期产后出血:分娩结束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 X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腹痛,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习惯性流产: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及3次以上者. 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临表阴道排液增多,伴有鱼腥样臭味,白带灰白色. 希恩综合症:由于产后大出血伴休克,致使垂体前叶缺血性梗死,继发垂体前叶多种激素分泌减退或缺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吸宫不全:人工流产术后部分胚胎组织残留于宫腔,子宫过度屈曲或技术不熟练容易发生. Y 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尚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者. 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产程一开始出现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导致产程延长,多发生在潜伏期

原发性绒癌:患者自己在胚胎发育时,部分滋养细胞异常发育的结果,与妊娠无关. 原位癌:异型细胞累积上皮全层,基膜完整,间质无浸润 月经( mensturuation ):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稀发:月经周期间隔长达35天以上者. 月经频发:由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月经周期缩短,当月经周期<21d时,称之. 羊水过多(polyhydramnios):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为羊水过多

勇哥出品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羊水过少(oligohydramnios):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

羊水指数:孕妇头高30°平卧,应用B超检查,以脐与腹白线为标志点,将腹分为4部分,测定各项先最大羊水暗区相加而得 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

阴道后穹窿穿刺: 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适用于疑有腹腔内出血的患者.腹腔内出血最易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即使血量不多,也能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血液.若穿刺误入静脉,则血液较红,将标本放置10分钟左右即可凝结. 药物性刮宫:孕激素止血的作用机制是使雌激素作用下持续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停药后子宫内膜脱落较完全,可起到药物性刮宫作用.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先兆临产:分娩发动前出现的预示孕妇不久将临产的症状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当子宫收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用手按压宫底部肌壁不坚硬,可出现凹陷,导致产程延长. 压力性尿失禁:若膀胱膨出合并尿道膨出,阴道前壁完全膨出,尿道膀胱后角消失,在咳嗽用力屏气增加腹压是有尿液溢出 Z 早产(premature delivery):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期间分娩,称为早产;做侧切防止颅内出血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娩.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简称内异症

子宫胎盘卒中: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淤斑. 子宫收缩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

早期囊胚:受精卵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的同时,借助输卵管蠕动和纤毛推动,向宫腔方向移动,受精后第3日分裂为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葚胚,也称为早期囊胚. 肿瘤细胞减灭术: 是指对晚期(II期及其以上)肿瘤患者,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在2cm以下,必要时切除部分肠管,膀胱,胆囊或肝,脾等.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以外,称之. 子宫下段: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峡部逐渐被拉长变薄,成为子宫下段,非妊娠期长约1㎝,临产时长约7~10㎝.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 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 子宫肌瘤恶性变:肉瘤样变,见于年龄较大,肌瘤增长迅速者,组织脆而软.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在刺激下会发生不同程度增生,分为单纯复杂及不

勇哥出品

赣南医学院•大三下学期•妇产科·复习资料

典型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本病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子宫破裂: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 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 早孕反应:妊娠早期(约停经6周左右),约半数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或伴有呕吐,尤其于清晨起床时更为明显.食欲与饮食习惯也有改变,如食欲不振,喜食酸咸食物,厌油腻,甚至偏食等,称为早孕反应. 早期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 早期妊娠终止: 妊娠14周内,采用人工或药物方法终止妊娠. 滞产:总产程超过24h者

周期性胎心率:PFHR与子宫收缩有关的胎心率. 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基础上,少量癌细胞穿过基膜侵入间质,浸润深度在5mm以内,无血管和淋巴管侵犯,癌灶无融合现象. 中期妊娠引产:妊娠13-24周末,因节育或疾病,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

勇哥出品

第3篇:广东医学院妇产科学名词解释精选

名词解释:

1.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晚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

2.HELLP综合症:是子痫前期—子痫的严重并发症,其特点为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抢救不及时会导致孕产妇死亡。

3.卵巢早衰:是指女性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因医源性损伤而发生的卵巢功能衰竭。

4.流产感染:(感染性流产)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流产均可能引起宫腔内感染,严重时可扩散到盆腔,腹腔,造成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等,称流产感染。

5.流产:指胎儿尚未发育至具有生存能力前而妊娠终止。我国将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称为流产。妊娠不足12周发生流产称早期流产,妊娠达12周不足28周称晚期流产。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6.盆腔炎: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7.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8.Asherman综合症:为子宫性闭经中最常见原因。因人工流产刮宫过度或产后、流产后出血刮宫损伤引起,尤其当伴有子宫内膜炎时,更容易导致宫腔粘连而闭经。

9.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一般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10.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外部分时。

11.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

12.CINⅢ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细胞核异常增大,核质比例显著增大,核形不规则,染色较深,核分裂相增多,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无极性。

1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14. 生殖器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又称结核性盆腔炎。

15. 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16. 分娩:胎儿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17. 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此时宫口扩张速度加快。

18. 不孕症:夫妇同居1年、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受孕。

19. 人流综合反应:受术者在人工流产中或手术结束时出现心动过缓、心率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胸闷,甚至发生昏厥和抽搐,一般在手术暂停或手术结束后很快恢复,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0.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妊娠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为6周。

21. 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缺氧或酸中毒危及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

22. 子宫复旧: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后的子宫,在产褥期逐渐恢复未孕状态的过程中成为子宫复旧。

23. 活跃期延长:活跃期超过8h或初产妇<1.2cm/h。

24. 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一种外在标志,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25. 子宫脱垂: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

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

26. 卵巢早衰:40岁以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者破坏引起卵巢功能衰竭,导致高促性腺激素性绝经者称卵巢早衰。

27. 胎儿生长受限: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未达到其遗传的生长潜能,妊娠37周后出生体重小于2500g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既往称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28. CIN:是一组宫颈癌前病变的总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29. 稽留流产:胚胎或胎儿已经死亡滞留宫腔内而尚未排除。

30. 衔接:胎儿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儿露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31.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

32. 宫颈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急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性,但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

33. 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性病变的总称。

34.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有排卵性两大类。

35.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作胎产式。

36.过期妊娠(postterm pregnancy):平时月经周期规律,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仍未分娩者,称过期妊娠。

37.羊水过多(polyhydramnios):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超过2000ml。分为慢性、急性。 38.羊水过少(oligohydramnios):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

39.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ROM):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胎膜破裂如发生在妊娠不足37周者,称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如发生在妊娠满37周后,称足月胎膜早破(PROM of term)

40.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妊娠28周以后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胎盘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多发生于经产妇,是产前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一般在妊娠28周以后才能诊断前置胎盘,28周以前称胎盘前置状态。

41.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分为显性剥离、隐性剥离、混合性出血。

42.库弗莱尔子宫(Couvelaire uterus):胎盘隐性剥离时,内出血较多。血液渗透到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蓝紫色,尤以胎盘附着处明显,称子宫胎盘卒中(uteroplacental apoplexy),也称库弗莱尔子宫。

43.多胎妊娠(multiple pregnancy):一次妊娠同时有2个或以上胎儿时称多胎妊娠。以双胎多见,分为单卵双胎和双卵双胎。

44.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输卵管妊娠发生部位以壶腹部最常见。

45.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指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引起的急性肺栓塞、休克、DIC、肾衰竭甚至骤然死亡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46.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分娩前和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

47.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指分娩后24小时内至产后10天内,每日测体温4次(口表法),每隔四个小时测一次,有2次≧38℃。

48.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以加德纳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阴道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

49.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念珠菌侵犯外阴和/或阴道浅表上皮细胞所导致的炎症。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分为单纯性VVC、复杂性VVC(难治性VVC)

50.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invasion mole,IHM)、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而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又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GTT)

51.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HM):又称水泡状胎块,是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相连成串,形如葡萄故称葡萄胎。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

52.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以卵巢、直肠子宫陷凹及宫骶韧带旁等部位常见。

53.子宫腺肌病:当子宫内膜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子宫腺肌病。

54.脐带脱垂(prolapse of umbilical cord):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于先露以下,经宫颈进入阴道内,甚至经阴道显露于外阴部,称脐带脱垂。

55.临产(in labor):指出现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宫缩持续30s以上,间隔5~6min,同时伴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规律宫缩是临产开始的重要标志。

56.复发性自然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连续发生两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

57.闭经(amenorrhea):常见的妇科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根据既往有无月经来潮,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58.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59.人工授精:指在体外对配子和胚胎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帮助不孕夫妇受孕的一组方法,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等。

60.生理性缩复环: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环行隆起,称为生理性缩复环

61.病理性缩复环: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陷,称为病理缩复环。

6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局部平滑肌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为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63.持续性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手术后,残余滋养细胞有可能继续生长,再次发生出血,引起腹痛等,称为持续性异位妊娠。

第4篇: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确定并针对个案、家庭、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要及调适,向他们提供具有安全性和高质量的健康照顾,尤其强调提供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顾。

2、妇产科护理学: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也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真骨盆:骨盆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下部分为真骨盆。

4、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

5、月经:(menstruation):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建立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6、双合诊: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检查者一手示指和中指涂擦润滑剂后伸入阴道内,另一首放在腹部配合检查。

7、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8、着床(implantation):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也称孕卵植入。

9、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10、 蒙氏结节(Montgomery tubercles):妊娠早期乳房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孕妇自觉乳房发胀。乳头增大、着色,易勃起,乳晕着色,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11、初乳(colostrums):在妊娠后期,尤其近分娩期,挤压乳房时可有数滴稀薄黄色液体溢出,称初乳。

12、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s):妊娠早期(约停经6周左右),约有半数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或伴呕吐,尤其于清晨起床时更为明显,称为早孕反应。一般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13、席汉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当产后发生大出血,休克时间过长,就可造成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后遗症,表现为消溲,乏力,脱发,畏寒,闭经,乳房萎缩等,严重者可致死。临床上称之为席汉综合症。

14、黑加征(hegar’s sign):妊娠6~8周时,阴道粘膜及子宫颈充血,呈紫蓝色,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15、胎动(FM):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成为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时开始自觉有胎动,每小时约3~5次。

16、胎心音:每分钟120~160次,在妊娠24周以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24周以后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17、浮球感:胎头圆而硬,用手经阴道轻触胎头并轻推,得到胎儿浮动又回弹的感觉,称为浮球感,又称浮沉胎动感。

18、胎产式(fetal line):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成为胎产式。

19、胎先露(fetal presentation):最先进入骨盆人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20、胎方位(fetal position):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成为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21:围生医学:又称围产医学,

是研究在围生期内加强围生儿及孕产妇的卫生保健,也是研究胚胎的发育、胎儿的生理病理以及新生儿和孕产妇疾病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2、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第1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阴历,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15。

23、髂棘间径(IS):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4、髂嵴间径(IC):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25、骶耻外径(EC):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处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此径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短,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26、坐骨结节间径(TO):又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双手抱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平均值为9cm。

27、绘制妊娠图(pregnogram):将各项检查结果如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位、胎心率等填于妊娠图中,绘制成曲线图,观察动态变化,及早发现及处理孕妇或胎儿的异常情况。

28、先兆流产(threatened labor):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孕妇不久即将临产的症状,称之为先兆流产。

29、见红(show):在分娩发动前24~48消失,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经阴道排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的粘液相混排出,称之为见红。是

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

30、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31、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

32、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33: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象曲线。

34、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站立式,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度。

35、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36、生理性缩复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

37、分娩机制(mechanism of labor):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38、衔接(engagement):指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39、下降(descent):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下降动作贯穿于分娩全过程。 40、俯屈(flesxion):当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原来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劾接近胸部,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为枕下前囟径,以最小径线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内旋转、仰

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以上为分娩机制的全过程。

41、临产(in labor):的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42、潜伏期:指从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潜伏期宫口扩张速度缓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1cm,约需8小时,最长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43、活跃期:指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活跃期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最长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44、胎头拨露:胎头于宫缩时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胎头拨露。

45、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期时抬头也不会再回缩,称胎头着冠。

46、产褥期(puerperium):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需6周。

47、子宫复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

48、泌乳热:产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可有37.8~39度发热。

49、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的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液体。 50、产后宫缩痛: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

51、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

52、无应激试验(NST):指无宫缩及外界负荷刺激情况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用于观察胎心基线的变异及胎动后胎心率的情况。正常情况下,20分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伴胎心率加速>15次/分称NST有反应。

53、宫缩压力试验(CST)或催产素激惹试验(OCT):是通过子宫收缩造成的胎盘一过性缺氧负荷试验及胎儿储备能力的试验。

54、胎儿窘迫(fetal distress):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主要发生在临床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55、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56、流产(abortion):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57、习惯性流产:至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

58、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为异位妊娠。

59、宫颈抬举痛或摇摆痛: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穹窿饱满,有触痛。将宫颈轻轻上台或左右摇动时引起剧烈疼痛,称为宫颈抬举痛或摇摆痛。

60、早产(PTD):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之间分娩者。

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6

2、翻身试验(ROT):在孕妇左侧卧位时测量血压直至血压稳定后,嘱其翻身仰卧位5分钟再测血压,若仰卧位舒张压较左侧卧位≥20mmHg,提

示有发生先兆子痫的倾向。 6

3、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为前置胎盘。 6

4、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 6

5、子宫胎盘卒中:又称库弗莱尔子宫,胎盘早剥中,内出血严重时,血液向子宫肌层内侵润,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此时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尤其在胎盘附着处更明显。 66

(polyhydramnios):凡在妊娠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67

(oligohydramnios):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

68、胎膜早破(PROM):是在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 6

9、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病人。

70、异常分娩(难产):是在影响产妇分娩的四个主要因素中(产力、产道、胎儿与产妇精神心理状态),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发生异常,或几个因素之间不能相互协调适应而使分娩过程受阻。

71、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

72、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指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性及极性,但收缩力弱,宫

腔压力低于15mmHg,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7

3、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多见于初产妇,临床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不是起源于两侧子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端某处或宫体多处,频率高,节律不协调。

74、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当子宫出现不协调性收缩过强时,子宫壁某部肌肉在各相关原因下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所形成的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

75、持续性枕后位(POPP):在分娩过程中,胎头枕部持续位于母体骨盆后方,于分娩后期仍然不能像前旋转,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

76、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部分产妇分娩24h后,与产褥期内发生子宫大量出血。

77、子宫破裂(rupture of uterus):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

78、病理性缩复环:强有力的宫缩使子宫下段拉长变薄,而宫体更加增厚变短,两者之间形成明显的环状凹陷,此凹陷逐渐上升达脐部或脐部以上,称为病理性缩复环。 7

9、羊水栓塞(AFE):是在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 80、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81、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炎急性发作时,细菌先侵犯腺管,腺管口因炎症肿胀阻塞,渗出物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 8

2、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为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83、盆腔炎(PID):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8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存在。

85、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6岁(有地域性差异),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成为原发性闭经。 8

6、继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87、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合并头痛、乏力、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为痛经。 8

8、围绝经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 8

9、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基层引起组织破坏或转移至子宫以外。一般发生于葡萄胎清宫术6个月内。

90、子宫脱垂: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91、不孕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9

2、人工受精(AI):是用器械将精液注入宫颈管内或宫腔内取代性交使女性妊娠的方法。

第5篇:医学考研西医综合之内科学复习篇----常考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压迫侵犯颈交感神经,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充血及同侧面部无汗。

Caplan Syndrome: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尘肺,肺内有多个圆形结节

弯月综合症(军刀综合症):肺血管发育异常肺血管沿右心缘有军刀样阴影,右肺发育不全。 副癌综合症:paraneoplastic syndrome,又称肺癌的肺外表现,有些肺癌患者可出现一些少见的症状与体征,这些症状与体征表现于胸部以外的脏器,不是肿瘤的直接作用或引起,可出现肺癌发现前后。

Goodpasture Syndrome:肺弥漫性出血,肺内纤维素沉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Schemic precondition:缺血预适应,指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使心肌对更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增强,这一现象称心肌缺血预适应。

Beck三联症:血压下降或休克,颈静脉显著扩张,心音低顿或遥远,称为Beck三联症,临床以急性心包填塞多见。

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又称中间综合征,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但无心肌梗塞的客观依据,常为心肌梗塞的前奏

梗塞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一个月内又出现心绞痛,由于供血的冠脉阻塞,发生心肌梗塞,但心肌尚未完全坏死,一部分未坏死的心肌处于严重的缺血状态下又引发疼痛,有随时发生再次心肌梗塞的可能。

Myocardial hibernating:当心肌灌注呈长期减少时,心肌可维持组织生存,但又处于一种持续性的左心室功能低下的状态,当血流恢复后,心脏功能也可以恢复正常。这种少供血就少工作的心肌称为冬眠心肌。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Myocardial stunning: 心肌顿抑,缺血心肌经冠状动脉再灌注挽救尚存活的心室肌,虽然无心肌坏死,但心功能障碍持续1周以上(包括心肌收缩,高能磷酸键的储备及超微结构不正常),在血流恢复之后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的时间拖长,以后逐渐好转,此现象称为心肌顿抑

Insulin Resistance:由于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相对不足,使组织利用糖的能力减低,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称胰岛素抵抗。

急性冠脉综合症:指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非Q波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等的急性冠脉事件。

舒张性心力衰竭:指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下降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

Marfan’s Syndrome:为一种遗传结缔组织疾病,通常累及骨关节、眼、心和血管,典型者四肢细长,韧带和关节过伸,晶体脱位和主动脉呈梭型囊样扩张。 室性并行心律:心室局部自律性增高,且有保护性传入阻滞,及间歇性传出阻滞时临床表现的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为室早配对间期不同,且室性异位搏动之间存在着最大公约数,可出现室性融合波。

VVI起搏器综合征:经长期心室起搏的病人,心室起搏后由于失去正常的收缩顺序,心排量下降,导致一系列症状,如血压下降、头晕、眼黑或心衰竭症状,称VVI起搏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窦房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慢快综合征等。

Myocardial concussion syndrome:心肌震荡综合症,严重心肌损伤时,心肌丧失除极与复极能力,成为“电静止”区域,出现暂时性Q波,伴有缺血性ST段与T波改变,随后R波再出现,ST-T恢复,这种心肌暂不激动现象称为“心肌震荡综合症”

X综合症:指病人具有心绞痛或类似于心绞痛的胸痛,实验室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如EKG显示缺血性ST-T改变),而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

Myocadial bridging:冠脉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如果一段冠脉行走于心肌内,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心肌桥下的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Milking effect :由于心肌桥的存在,导致心肌桥近端的冠状动脉收缩期前向血流逆转,而损伤该处的血管内膜,因而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该节段收缩期血管腔被挤压,舒张期又恢复正常,称挤奶现象

Brockenbrough phenomenon:在有完全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时,期前收缩后的心搏增强,心室内压上升,但同时由于收缩力增强,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梗阻也增强,主动脉压反而降低的现象。

心室晚电位:是出现于QRS波终末部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在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或严重心力衰竭时,病变的心肌组织可能存在正常的心肌细胞,这些正常的心肌细胞的心肌电活动沿着分割的心肌纤维束所形成的曲折,迂回的径路,缓慢不同步传导,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延迟出现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位,可能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发生室速及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大。

心率变异性:正常人24小时窦性频率快慢随时间有一定的变化,称心率变异性。反映植物神经的重要指标。

QT离散度:同步记录的12导联体表EKG中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称――。

Ortner syn:左心房明显扩大,支气管淋巴结的肿大和肺动脉的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所致症状。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反复的慢性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以上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Barret食管,易发生癌变。其发生的溃疡称Barret溃疡。

GERD:Gastroesophogeal reflux disease:胃十二直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的食管粘膜炎症,而产生的烧心、返酸的症状。称胃食管反流病。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胃泌素瘤,是胰腺的非β细胞瘤,可分泌大量的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增生而引起大量的胃酸分泌,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消化性溃疡,不但常见部位,非常见部位也易发生溃疡伴腹泻,溃疡难治,易出血,穿孔。血中胃泌素大量增多。

Linitis plastica:皮革胃,癌组织弥漫侵润大部或全部胃壁,使其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消失,似皮革。

Blumer’s shelf:胃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种植转移到直肠周围肠壁和盆腔,在直肠周围形成的结节状板样肿块。

Krukenburg 瘤:胃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种植转移到卵巢,两侧卵巢肿大,临床常有阴道出血和腹水。

Virchow 结:胃癌经淋巴途径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易移动。

Stierlin sign:X线钡剂跳跃征,在溃疡型肠结核,钡剂于病变肠段呈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肠段则钡剂充盈良好,称-。

伴癌综合症:指癌肿本身代谢异常,分泌和产生的某种物质导致宿主机体内分泌或代谢的异常,可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Subclinical hepatic coma: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或电生理检查才能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Subclinical hepatic cancer:无任何临床症状和血液生化异常,经AFP和B超发现的肝癌。

Hepatic coma(hepatic encephalopathy):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Mallory-Weiss syndrome:由于剧烈干咳、呕吐和其他导致腹内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造成的胃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及粘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进展期肝病肝硬化,由于门体分流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增加,肺内毛细血管扩张,肺动静脉分流,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70mmhg),肺泡-肺动脉氧分压差增大(>20mmhg),叫肝肺综合症

Hepatorenal syndrome:肝肾综合症,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发生的功能性肾衰竭,主要由于肾脏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所致,肾脏无病理性改变,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

肿瘤标记物: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的某种物质,常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根据其生化或免疫特性可以识别或诊断肿瘤。

门脉高压性胃病: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胃粘膜可以淤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蛇皮样改变叫门脉高压性胃病。

Verner-Morrison syndrome:胰性假性霍乱;血管活性肠肽瘤。由于VIP瘤产生大量的VIP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低钾血症,无胃酸,水样腹泻为特征。

Courvoisier sign:黄疸的同时扪及囊状的,无压痛,表面光滑可推移的肿大的胆囊,称Courvoisier sign,为诊断胰腺癌的重要体征。

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双肾滤过的血浆的毫升数,它是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80-120ml/min.

肾性糖尿:指血糖正常,糖耐量正常而尿糖阳性。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糖的功能减退造成。

Free-water clearance:表示单位时间内血浆经过肾脏时被清除出去的纯水量,即肾脏将超过等渗的过多溶质排出所需的水量。正常人排出的均为含溶质且浓缩的尿,故为负值。

薄基底膜肾病: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肾小球基地膜弥漫性变薄和部分断裂。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部分伴轻度蛋白尿,无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正常。

失衡综合症:于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出现的以神经元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可能与血浆中尿毒症毒素浓度下降不一致,形成渗透浓度梯度,使水分进入脑组织,导致脑水肿和脑脊液压力增高有关。

镜下血尿:每高倍镜下红细胞>3个,或1小时>10万或12小时>50万

IGA肾病:指肾脏病变以IgA沉积为主的病变。表现为肉眼血尿。

尿路综合症:凡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3次中段尿培养细菌定量阴性,排出结核、真菌和厌氧菌感染,可诊断尿道综合症。分为两类:感染性尿道综合症,由细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所致,尿白细胞升高;非感染性尿道综合症,病因不明,无白细胞尿。贫血:指外周血液Hb,Hct,RBC低于可比人群的正常最低值。男性<120g/l,女性<110g/l,妊娠<100g/l。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的破坏增多,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范围时发生的一种贫血

原位溶血: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放入血循环以前在骨髓内被破坏,称原位溶血

PNH: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指由于红细胞的后天获得性缺陷,对激活补体异常敏感的一种血管内慢性溶血,临床上表现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的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或反复血栓形成

MDS:myelodysplastic syndrom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全血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部分患者发展为急性白血病。包括RAEB,RAEB-T,CMML,RA,RAS.

Aplastic anemia: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Aplastic crisis:慢性溶血的患者,由于病毒感染或者其它诱因引起骨髓红系暂时性停止造血,持续1周左右,表现为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称再生障碍危象。

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种临床综合症,指某些疾病因素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微血栓,随后因凝血因子消耗,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全身广泛弥漫出血。

Complete remission:指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象、骨髓象基本正常,外周血涂片中分类无白血病细胞,表现为血象Hb>100g/l or 9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PLT>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裂孔现象:白血病患者骨髓象中细胞停留在早幼粒阶段,仅有少量的成熟白细胞,而成熟的中间阶段的白细胞缺乏,称裂孔现象。

Evans syndrome:自身免疫性溶血合并血小板减少。

无效性血小板输入:输注血小板1小时后回升值低于30%,18-24小时低于20%或血小板存活期<2天。

白细胞淤滞症:血白细胞增多(>200*109/l)时可发生血流缓慢淤滞,血管堵塞器官缺血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头晕,言语不清等症状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抗磷脂综合症,指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和生物学假阳性的梅毒血清试验,它们能引起体内高凝状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自发性流产,神经精神症状。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损害和发热及多发神经病变。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溶血尿毒综合症,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肾损害和发热,以儿童为主者称溶血尿毒综合症

ALIP:abnormal location of immature precusor,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指3-5个以上的原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聚集呈簇位于小梁旁区和小梁间区,可见于几乎所有RAEB,RAEB-T,CMML,半数以上的RA,RAS.其具有易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可能。

Hemota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造血诱导微环境,指局限在造血器官或组织内的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环境,有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组成,造血细胞能在内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归巢和移行。

POEMS syndrome:同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疾病,单株球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者称POEMS综合症。

M蛋白:在大多数浆细胞病的血清或尿液中可找到结构纯

一、蛋白电泳呈现基底较窄而单一的单峰,称M蛋白。

总铁结合力:血浆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总铁结合力。

溶血危象:见于急性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面色苍白和黄疸,是由于溶血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更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堵塞,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骨髓被异常组织细胞浸润,增生所致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药物性狼疮综合症:服用某些药物后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狼疮样症状,ANA(+),停药后自动消失。

CREST syndrome:系统性硬化症,有calcinosis,Reynaud’s phenomenoun、esophogeal dysmotility、telangiectasia,手指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道运动障碍,硬皮指,毛细血管扩张

成人Still病:指病因未明,高热、皮疹、关节炎、外周白细胞增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的一组综合症

FELTY syndrome:.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脾肿大,可伴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

抗合成酶综合症:指PM/DM患者有抗J0-1或其他合成酶抗体阳性,并合并有间质性肺炎,发热,关节炎,雷诺现象及技工手的临床综合症

Reiter syndrome:尿道炎,痢疾,女性生殖器感染后出现的一种反应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三联症。

Wegener granulomatosis: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的全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鼻窦炎,下呼吸道炎症,和肾小球肾炎。实验室可查出C-ANCA。

Churg-Strauss syndrome:是累及中小动脉为主的坏死性血管炎与肉芽肿性疾病,病变有大量的嗜酸性细胞侵润,表现为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血管炎。 类风湿结节: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结节中心是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和含有IGG的免疫复合物的无结构物质,周围是成纤维细胞,外周浸润着单核、淋巴及浆细胞,形成典型的肉芽组织。

黎明现象:指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等增多所致

Somogyi phenomenon:在黎明的时候有低血糖发生,但症状轻微,未被察觉,而后引起反应性高血糖的现象

Gestional diabetes mellitus: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Honeymoon period:指1型糖尿病的患者患病初期经胰岛素治疗后部分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胰岛素的用量可以减少甚至停止使用,称蜜月期。

Metabolic syndrome:代谢综合症,又名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指糖尿病病人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Whipple 三联症:指低血糖发作,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及供糖后症状消失的症状。

Pickwickian syndrome:即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症,指肥胖患者由于胸壁增厚,膈抬高而降低肺活量,引起活动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缺氧、发绀和高碳酸血症,患者嗜睡,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Wernicke-Kersakoff Syndrome: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病变者为脑型脚气病又称Wernicke-Kersakoff Syndrome Wernicke以呕吐,眼球震颤,眼外展肌麻痹,共济失调为主,并可发展为精神错乱,昏迷,死亡Kersakoff逆行性遗忘,定向力障碍为主

重症哮喘: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一般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者

假性肠梗阻:

补救性PTCA:指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经药物溶栓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没有缓解或者胸痛缓解后又出现,ST段下移不明显或下移后又抬高,其后行冠脉造影术,如果其血流量在TIMI2级以下者行PTCA或植入支架的方法。

Ph1费城染色体,指患者的染色体发生移位表现为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其基因型为bcr/abl融合,在大部分CML,部分ALL,及少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见。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指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时允许CO2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有利于低氧血症的纠正。

MRSE:

MRSA:

Budd-chiari syndrome:指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肝大,腹水,下肢水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缺血缺氧性病变,它与冠脉功能不全(痉挛)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恶性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可由缓进性高血压发展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高血压。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达130mmhg以上。其临床表现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视力迅速下降视乳头水肿。

急进性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可由缓进性高血压发展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恶性高血压。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达130mmhg以上。其临床表现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或尿毒症,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视力迅速下降,无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由于血中循环儿茶酚胺过多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血压可达260/120mmhg

高血压脑病:指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突然或短期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头痛、恶性、呕吐等颅内高压的表现,严重者可以昏迷。

异位激素综合症:伴瘤综合症,恶性肿瘤除了由于肿瘤本身及转移灶的侵害引起症状外,还可以通过激素而导致各种临床表现,称伴瘤内分泌综合症,也指某一非起源于内分泌组织的肿瘤产生某种激素或者起源于内分泌的肿瘤分泌除产生此内分泌正常分泌时的激素外,还释放其它激素。

第6篇:社会名词解释大全

、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12、社会地位: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个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

13、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14、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15、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叫做社会变迁。

16、社会现代化:是指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

17、社会保障: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最基本的涵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胜利的残疾、年老力衰、以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1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第一、二章

1、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3、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4、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5、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6、规范性功能:社会学者的规范性研究,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以及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7、社会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8、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

9、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研究我们称之为“社会批评”。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更好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10、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11、实地调查:又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参与观察:是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类型有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标准实验、准实验和双盲实验。

13、非介入性研究: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或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4、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社会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5、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四章:

1、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3、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4、 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 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现实的资源,体系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

6、 人口数量:是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7、 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8、 自然资源: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有三中类型:一是环境资源;二是生物资源;三是矿产资源。

9、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0、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称。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

11、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12、文化集丛: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

13、文化模式:是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

14、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15、道德:是已善恶评价的方式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道德是从习俗演化而来的。

16、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社会行为规范。

17、宗教: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和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于一体的复合体。

18、文化传播:是某些文化元素随同社会的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19、文化采借:又译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20、文化融合: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

21、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过程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第五、六章:

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2、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个人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

3、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或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4、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

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5、 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6、 角色社会化:是人们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

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7、基本社会化: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8、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

9、再社会化:就是使人们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10、正向社会化:是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

11、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又称文化反哺。

12、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有助于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13、社会化的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环境因素,它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14、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包括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

15、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最高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属性,既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和审美能力等。

16、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17、交换: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采取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18、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19、竞争: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中一种普遍可见的形式。

20、冲突:是合作的对立面,主要是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是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

21、符号:是指被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

22、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

23、身体语言:是用身体代替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或方式。

24、个人空间: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25、社会网络:是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26、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这是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的。有的社会网络比较排斥新成员的加入或对新成员的加入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进入这样的社会网络,也很难退出该社会网络,这样的社会网络就是封闭形态的,反之就是开放形态的。

27、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这是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联系的亲密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的。社会网络就是人和人的联合产生的,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密切、稳定,这样的社会网络就是相对稳固形态的;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社会网络就是相对松散形态的。

28、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这是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的。在社会网络中,人们的交往往往都是以互惠互利为平等原则的,这也是个人愿意建立或维持某个社会网络的直接动因,这些互惠互利的平等原则使这些社会网络明显呈现出一种互利形态。在互补的社会网络中,互动的双方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通过信息、情感的交换,使各自的交往需求得到满足。

第七、八章:

1、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感情交流的集体。

2、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活动的基础群体。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没各种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正式群体就是社会组织。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

4、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联系的群体,就是外群体。

5、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相互影响。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6、大群体和小群体:是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大群体是指规模较大、人数较多、人员之间较少直接互动的群体。小群体是指规模较小,成员之间能够直接互动的群体。

7、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

8、婚姻: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9、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一定的家庭由建立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10、利益群体:是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厉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11、既得利益集团是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12、组织: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13、组织决策:是指人们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的达到目标的过程。

14、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已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从沟通信息的方向上看,组织沟通分为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是组织内部的信息由上层到下层或由下层到上层的传递过程。横向沟通是组织内同一层次的部门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15、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组织控制有三个过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组织行为发生之前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现场控制是对正在实际操作的组织成员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反馈控制是针对组织成员的活动结果来进行控制。

16、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之上,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17、合法统治的类型有三种:魅力性、传统型和法理型、魅力型是指建立在某个英雄人物、某位如有神授天赋的人物的个人魅力基础之上。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基础之上。法理型统治建立在正式制订的规则和法令的正当性基础之上。

18、组织非正式结构:是指与正式群体同时并存的非正式的小团体,也称非正式群体。

19、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0、私人部门:是指为私人为拥有,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服务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称私有部门。

21、第三部门:除了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外,还有一类组织,它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也不追求组织拥有者的私人物质利益,它们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一般统称为第三部门。

第九、十章

1、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2、价值要素:也称价值标准,是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

3、规范要素:价值要素和规范要素是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作为制度灵魂的价值要素是内在要素,是看不见的,必须外化为规范才能发挥作用,而且价值标准决定和产生规范。规范是标准、规则和模式,是一系列有关角色行为的规定。规范分为公开规范和隐蔽规范。公开规范是群体、组织和社会通过多种形式外显出来的规范。隐蔽规范是公开规范不禁止也不提倡,然而被人们默默遵守的规范。

4、组织要素: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组织要素包括组织领导、职能机构和组织成员。

5、设备要素:是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设备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象征性的物质设备;另一类属于运行性的物质设备。

6、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根据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分为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本源制度,是指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包括婚姻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派生制度是建立在本源制度基础上的其它一切制度,如政治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

7、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整套规范体系。

8、经济制度:是社会用以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主要由经济法规、条令、经济组织条例及其职能和性质的规范等方面构成,是关于生产要素的分配、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制度。

9、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力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

10、教育制度:是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的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总和。

11、宗教制度:是包括宗教观念、信仰、宗教仪式以及宗教组织形式在内的规范体系。

12、社会制度生命周期:是指某一具体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

13、社区:一般地说,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4、社区纵向格局: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

15、社区横向格局:是指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主要通过社区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方法来维持。

16、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17、城市社区:也称都市社区,是指以非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18、集镇社区:是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农村基层政权机构和各种服务设施的集中地,能够为周边农村提供各项生活服务。

19、社区发展:是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的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0、单位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中,国家通过占支配地位的国有经济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有经济的集体经济,建立起隶属于国家各部门的一个个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城市社会,国家通过这些单位对社会成员实现直接的控制,这种管理体制我们称之为单位制。

第十

一、十二章:

1、社会不平等:持广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持狭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是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

2、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3、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4、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5、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或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6、种族:也称人种,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7、等级:是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的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8、性别:是男女两性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差别。

9、年龄:是自然产生的生命过程,是一种先赋地位。

10、身分:是指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

11、契约:是根据一定权利义务关系订立的协议。

12、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13、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结构性流动是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自由流动是指那种不是由于体制的变化而是由于个人特殊的原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14、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索罗金将社会流动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水平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同一等级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横向移动,这种流动不会造成人们社会等级序列地位的改变。

15、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根据选择的比较标准不同,社会流动又可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代内流动是指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里社会地位的变化,它可以通过比较个人一生中某几个时期的工作反映出来。代际流动是指子女相对于其父母来说的地位的变化。

16、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美国社会学家J.H.特纳提出的。在竞争式流动中,作为公开竞争目标的较高的社会地位,需通过追求者自身努力去获得。赞助式流动,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是个人通过竞争可以直接获得的,它需要由已经获得了较高地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

17、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

18、社会规范:每个社会都存在一套对其社会成员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以调节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这就是社会规范。

19、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关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主要指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0、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所谓宏观控制,是指社会利用政权、法律、政策、条令等手段对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加以控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所谓微观控制,是指相对于宏观而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所实现的控制,这些领域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

21、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所谓制度化控制,是指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非制度化控制,是指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

22、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在控制是指利用外部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内在控制是指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

23、积极性控制和消极性控制:积极性控制是指利用奖赏性手段来鼓励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这些手段包括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消极性控制是指利用惩罚性手段来限制社会成员不要做一些行为。

24、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25、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第十

三、十四章:

1、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2、结构性社会问题: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

3、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4、偏差性社会问题:一般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

5、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6、家庭暴力: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广义的家庭暴力是指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狭义的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其中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但最常见的则是丈夫用武力或胁迫手段,侵犯妻子的人身权利,对其肉体和精神造成伤害的强暴行为。

7、自然性社会问题:也就是自然灾害问题,指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造成的社会问题。

8、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9、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10、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11、社会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2、全球化:是现代化的扩张,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

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3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4 结合关系: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

5 对立关系: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6 社会结构:社会主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7 人口资源: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8 人力资源: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产生生产能力。

9 人口数量: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10 人口质量:人口素质,使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四章

1 文化:(广义)人们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专指精神文化,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2 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3 文化集丛:功能上相互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

4 文化模式: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

5 文化反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导向功能的作用相反的,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

5 习俗: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6 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7 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8宗教:本质定义,从宗教是什么的视角下定义;功能定义,从宗教是作什么的视角下定义。

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超人类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头脑里的歪曲反映。

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于一体的复合体。

9 文化交流: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相互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10 文化传播:某种文化元素随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11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

12 文化冲突: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相互排斥的想象和状态。

第五章

1 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和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2 人格: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习惯等,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3 生活技能社会化:人们通过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

4 价值观念社会化: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5政治社会化:人们逐渐接受和学习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6 行为社会化: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7 角色社会化: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8 基本社会化:生物人通过基本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9再社会化: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10 继续社会化:它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式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的过程。

11 正向社会化:上代人对下代的文化教化和传递的过程。

12 反向社会化: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又称文化反哺。

13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14 社会化环境因素:影响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

15 社会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1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2 拟剧论: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3 交换: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或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为。

4 合作: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5 竞争: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6 符号: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的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

7 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

8 身体语言:是身体来代表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和方式。

9 个人空间: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i。

10 社会网络: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11相对稳固的形态:社会网络是由人和人的联合而产生的,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密切,稳定,那么这个网络就是~~~。

12 相对松散的形态: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社会网络就是~~~。

第七章

1 群体: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而联结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2 人群:那些偶发聚集体,也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3 成员群体:也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相互影响。

4 参照群体: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5 家庭: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6 家庭类型: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

7 家庭生命周期: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8 利益群体:在社会利益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厉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9 现代社会学的利益群体范畴: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权利系统中的利益地位相同,社会需要和利益相同的社会人群。

10既得利益集团: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第八章

1 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有计划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2 组织过程:组织的动态行为过程。

3 组织决策: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 组织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

5 纵向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由上层到下层或由下层到上层的传递过程。

6 横向沟通:组织内同一层次的部门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7 正式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传递,通常是成文的。

8 非正式沟通:通过内正式沟通以外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通常是不成文的。

9 组织控制: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的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10 预先控制:在组织行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11 现场控制:又称同步控制,是对正在进行实际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

12 反馈控制:针对组织成员的活动结果进行控制。

13 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14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同时并寸的非正式的小团体,也叫非正式组织。

15 公共部门: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16 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里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叫私有部门。

17 第三部门:在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外,还有一类组织,他们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也不追求拥有者的利益,他们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

第九章

1 社会制度:基于一定家伙子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所遵守的规范体系。

2 价值要素:也称价值标准,是主体丢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

3 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套规范体系。

4 经济制度:社会用于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

5 教育制度: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的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总和。

6 政治制度:国家权力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

7 宗教制度:宗教观念,信仰,宗教仪式以及宗教组织形式在内的规范体系。

8 社会制度的周期: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

第十章

1 社区: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 社区纵向格局: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

3 社区横向格局:一个社区中的各个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这个结构关系主要通过社区内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方法来维持。

4 农村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5 城市社区:又称都市社区,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6 城市郊区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城市的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

7 集镇社区:一种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联接两者的桥梁,是一种由农村向城市过度的形式。

8 社区发展:在城乡基层社区中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

1 广义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差别,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2 狭义的社会不平等: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

3 阶级: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4 阶层: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5 社会分层: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6种姓或种姓制度:以血缘,血统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等级的制度。

7 种族:人种,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8 等级:按经济和政治地位不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9 性别: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10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11 垂直流动: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

12 水平流动:社会成员在同一等级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横向移动。

第十二章

1 偏差行为: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或差异行为等。

2 偏差行动: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

3 偏差习惯:个人因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4 偏差心理: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在、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5 偏差文化: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6 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7 违章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列的行为。

8 违规行为: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

9创新者: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

10形式主义: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

11 退缩主义:即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

12 反叛: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与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代替。

13 主流文化:一定社会地位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

14 亚文化:主流文化并存于社会的,但是非主导性的,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

15 初级偏差:所有打破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不管是否已经贴上了偏差行为的标签。

16 广义的社会控制: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制约的过程。

17 狭义的社会控制: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8 宏观控制:社会利用政权法律政策条令等手段对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加以控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

19微观控制:相对于宏观控制而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所实现的控制,这些领域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

20 制度化控制:按照一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

21 非制度化控制: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

22 外在控制:利用外部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

23 内在控制: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

24 积极性控制:利用奖赏性手段来鼓励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这些手段包括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

25 消极性手段:利用惩罚手段来限制社会成员不要做一些行为。

26 社会过控: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27 社会失控:社会控制相对消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第十三章

1 社会问题: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2 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的象征,标志。

3结构性问题: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

4腐败: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的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5广义家庭暴力: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

6 狭义家庭暴力行为: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但最常见是丈夫用武力或胁迫手段,侵犯妻子的人身权利,对其肉体和精神造成伤害的暴力行为。

7自然性社会问题:也就是自然灾害问题,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造成的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

1 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3 社会发展计划: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4社会现代化:现时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它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心理,文化等诸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完整版)

我今晚把社会学的所有名解都整理了出来,供考友们参考并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一章(无)

第二章

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

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3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4 结合关系: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系。

5 对立关系:人们的相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一种社会关系。

6 社会结构:社会主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7 人口资源: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8 人力资源: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产生生产能力。

9 人口数量: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10 人口质量:人口素质,使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1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四章

1 文化:(广义)人们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狭义)专指精神文化,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2 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

3 文化集丛:功能上相互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他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

4 文化模式: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

5 文化反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导向功能的作用相反的,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

5 习俗: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6 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

7 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8宗教:本质定义,从宗教是什么的视角下定义;功能定义,从宗教是作什么的视角下定义。

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超人类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头脑里的歪曲反映。

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于一体的复合体。

9 文化交流: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相互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10 文化传播:某种文化元素随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

11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

12 文化冲突: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相互排斥的想象和状态。

第五章

1 社会化: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的主动选择和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2 人格: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习惯等,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3 生活技能社会化:人们通过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

4 价值观念社会化: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5政治社会化:人们逐渐接受和学习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6 行为社会化: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7 角色社会化: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8 基本社会化:生物人通过基本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9再社会化: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10 继续社会化:它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式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行为模式的过程。

11 正向社会化:上代人对下代的文化教化和传递的过程。

12 反向社会化: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又称文化反哺。

13 社会化的生物因素: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

14 社会化环境因素:影响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

15 社会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1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2 拟剧论: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3 交换: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或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为。

4 合作: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5 竞争: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6 符号: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的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

7 语言: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

8 身体语言:是身体来代表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和方式。

9 个人空间: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i。

10 社会网络: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11相对稳固的形态:社会网络是由人和人的联合而产生的,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密切,稳定,那么这个网络就是~~~。

12 相对松散的形态: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社会网络就是~~~。

第七章

1 群体: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而联结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2 人群:那些偶发聚集体,也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3 成员群体:也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相互影响。

4 参照群体: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5 家庭: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6 家庭类型: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

7 家庭生命周期: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8 利益群体:在社会利益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厉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9 现代社会学的利益群体范畴: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权利系统中的利益地位相同,社会需要和利益相同的社会人群。

10既得利益集团: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第八章

1 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有计划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2 组织过程:组织的动态行为过程。

3 组织决策: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 组织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

5 纵向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由上层到下层或由下层到上层的传递过程。

6 横向沟通:组织内同一层次的部门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7 正式沟通:组织内部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传递,通常是成文的。

8 非正式沟通:通过内正式沟通以外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通常是不成文的。

9 组织控制: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来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的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10 预先控制:在组织行为发生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11 现场控制:又称同步控制,是对正在进行实际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

12 反馈控制:针对组织成员的活动结果进行控制。

13 科层制: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14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同时并寸的非正式的小团体,也叫非正式组织。

15 公共部门: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16 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里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叫私有部门。

17 第三部门:在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外,还有一类组织,他们既不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或下属组织,也不追求拥有者的利益,他们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

第九章

1 社会制度:基于一定家伙子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所遵守的规范体系。

2 价值要素:也称价值标准,是主体丢客体的有用性以及用处大小的判断。

3 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套规范体系。

4 经济制度:社会用于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

5 教育制度: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的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总和。

6 政治制度:国家权力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

7 宗教制度:宗教观念,信仰,宗教仪式以及宗教组织形式在内的规范体系。

8 社会制度的周期: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

第十章

1 社区: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 社区纵向格局: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

3 社区横向格局:一个社区中的各个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这个结构关系主要通过社区内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方法来维持。

4 农村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5 城市社区:又称都市社区,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6 城市郊区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城市的中心向城市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

7 集镇社区:一种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联接两者的桥梁,是一种由农村向城市过度的形式。

8 社区发展:在城乡基层社区中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

1 广义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差别,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2 狭义的社会不平等:个人或群体间的等级差异。

3 阶级: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4 阶层: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5 社会分层: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6种姓或种姓制度:以血缘,血统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等级的制度。

7 种族:人种,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8 等级:按经济和政治地位不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9 性别: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10 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11 垂直流动: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

12 水平流动:社会成员在同一等级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横向移动。

第十二章

1 偏差行为: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或差异行为等。

2 偏差行动: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

3 偏差习惯:个人因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4 偏差心理: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在、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5 偏差文化: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6 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7 违章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列的行为。

8 违规行为: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

9创新者: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

10形式主义: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

11 退缩主义:即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

12 反叛: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与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代替。

13 主流文化:一定社会地位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

14 亚文化:主流文化并存于社会的,但是非主导性的,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

15 初级偏差:所有打破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不管是否已经贴上了偏差行为的标签。

16 广义的社会控制: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制约的过程。

17 狭义的社会控制: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8 宏观控制:社会利用政权法律政策条令等手段对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加以控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

19微观控制:相对于宏观控制而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所实现的控制,这些领域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

20 制度化控制:按照一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

21 非制度化控制: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

22 外在控制:利用外部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

23 内在控制: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

24 积极性控制:利用奖赏性手段来鼓励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这些手段包括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

25 消极性手段:利用惩罚手段来限制社会成员不要做一些行为。

26 社会过控: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27 社会失控:社会控制相对消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第十三章

1 社会问题: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2 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的象征,标志。

3结构性问题: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

4腐败: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的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5广义家庭暴力: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

6 狭义家庭暴力行为: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妻子对丈夫的暴力,但最常见是丈夫用武力或胁迫手段,侵犯妻子的人身权利,对其肉体和精神造成伤害的暴力行为。

7自然性社会问题:也就是自然灾害问题,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造成的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

1 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3 社会发展计划: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4社会现代化:现时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它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心理,文化等诸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12、社会地位: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个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

13、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14、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15、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叫做社会变迁。

16、社会现代化:是指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

17、社会保障: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最基本的涵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胜利的残疾、年老力衰、以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1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上一篇:装修公司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求职面试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