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果蔬贮藏保鲜原理

2023-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163果蔬贮藏保鲜原理

果蔬气调贮藏保鲜原理及方法

果蔬气调贮藏保鲜原

理及方法

毛刷清洗机

目前常用的气调方法有如下四种:塑料薄膜帐气调、硅窗气调、催化燃烧降氧气调和充氮气降氧气调。

1、塑料薄膜帐气调法:利用塑料薄膜对O2和CO2有不同渗透性的原理来抑制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和水蒸发毛刷清洗机

作用的贮藏方法。塑料薄膜一般

选用0.12mm厚的无毒聚氯乙烯薄膜或0.075~0.2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由于塑料薄膜对气体具有选择性渗透,可使袋内的气体成份自然地形成气调贮藏状态,从而推迟果蔬营养物质的消毛刷清洗机

耗和延缓衰老。对于需要快速降O2的塑料帐,封帐后用机械降O2机快速实现气调条件。但由于果蔬呼吸作用仍然存在,帐内CO2浓度会不断升高,应定期用专门仪器进行气体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气体成份的配比。

毛刷清洗机

毛刷清洗机

2、硅窗气调法:根据不同的果蔬及贮藏的温湿度条件选择毛刷清洗机

面积不同的硅橡胶织物膜热合于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成的贮藏帐上,作为气体交换的窗口,简称硅窗。硅胶膜对O2和CO2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适当的透气比,可以用来调节果蔬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达到控制呼吸作用的目的。选用合适的毛刷清洗机

硅窗面积制作的塑料帐,其气体成份可自动衡定在3%~5%;3%~5%。

毛刷清洗机

O2含量为CO2含量为

毛刷清洗机

3、催化燃烧降氧气调法:用催化燃烧降氧机以汽油、石油液化气等燃烧与从贮藏环境中抽出的高氧气体混合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反应式如下:以汽油为例:由反应式可见,空气中氮气不参加上述反应,式中的H2O毛刷清洗机

是蒸汽状态的水,可用冷凝法排除,反应后无氧气体再返回气调库内,如此循环,直到把库内气体含氧量降到要求值。当然这种燃烧方法及果蔬的呼吸作用会使库内CO2浓度升高,这时可以配合采用二氧化碳脱除机降低CO2浓度。

毛刷清洗机

毛刷清洗机

4、充氮气降氧气调法:从气调库内用真空泵抽除富氧的空气,然后充入氮气,毛刷清洗机

这两个抽气、充分过程交替进行,以使库内氧气含量降到要求值,所用氮气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用液氮钢瓶充氮;另一种用碳分子筛制氮机充氮,其中第二种方法一般用于大型的气调库。

上述气调方法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毛刷清洗机

使用要求选择。如小批量、多品种的果蔬气调贮藏保鲜,宜用塑料薄膜帐或硅窗薄膜帐;大批量、整进整出、单一品种的果蔬气调则宜用整库快速降氧气调库。

三、果蔬气调贮藏保鲜的工艺条件

气 调贮藏保毛刷清洗机

鲜的工艺条件是指保证贮藏物质的质量最好、贮藏期最长的最佳库内气体成份。正确地利用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就可以延缓果蔬衰老、保持水果的硬度、保持蔬菜的绿色、减轻或缓解果蔬的某些生理失调、控制果蔬虫害的发生。但若工艺条件毛刷清洗机

不合理,就会对贮藏的果蔬产生有害的影响。如过低的O2浓度会引起马铃薯黑心症状;O2分压低于1%时,由于发酵作用会使果蔬失去原有的风味,这些都称为CA伤害,由此可见确定果蔬气调贮藏保鲜工艺条件是气调贮藏成功与否的关键。毛刷清洗机

不同品种的果蔬对气体成份的要求不同。

实际上,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应用毛刷清洗机

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任何果蔬品种都能气调贮藏,如差次品质的果蔬经过气调贮藏不会变成优等品;贮藏后无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甚差的果蔬不要气调贮藏,这是发展气调贮藏的价值观念。另外,气调贮藏保鲜的效果还需要有相关技术毛刷清洗机

配套,如果蔬品种、质量的选择、采摘后的快速预冷、贮藏容器的标准、贮藏的堆垛技术、出库后的分选、包装、出入库的运输等等。所以果蔬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和推广还需要得到社会经济和技术方

毛刷清洗机

面的支持。

四、气调库的气密性要求和施工技术

整库 的气调方式,不管是土建式气调库还是装配式气调库都有一个气密性要求,如果库体气密性不能达到一定要求,则库内就无法维持低O

2、高CO2的气调成份,毛刷清洗机

也就达不到气调贮藏保鲜的目的。气调库的气密程度直接反映了气调库设计、施工的质量,气调库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时比一般高温库的验收多一个气密性的测试。气密性验收标准,现在国内行业中一般认为库内正压25mm水柱,半压降时毛刷清洗机

间不少于30min可视为合格。气调库要达到上述气密性要求,在施工时需 要增加一道设置气密层工序,并且具体操作时必须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对于土建式调库,除满足隔热隔气防潮要求外,还应采取特殊的密封措施,保证毛刷清洗机

库体气密。通常有以下一些方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喷涂法,采用现场喷涂,厚度一般为50~60mm,施工前先在墙面上涂一层沥青,然后分层喷涂聚氨酯,每层厚度约12mm,

毛刷清洗机

最后在内表面涂刷密封胶;在传统方法施工的冷库内表面,用0.1mm厚的波

纹形铝箔,用沥青玛蹄脂铺贴作为气密层; 在传统方法施工毛刷清洗机

的冷库内表面用0.8~1.2mm厚的镀锌钢板,气焊成一个整体固定在内表面作为气密层。

对于金属夹心保温板装配式气调库,因其两面均为彩钢板,其蒸汽渗透率为零,气密性相当好。因此,装配式气调库的气密层,主要是指地坪、毛刷清洗机

库板间接缝和拐角的气密处理。对于地坪气密层,一般在隔热层上下分别设气密层,也有在地坪表面设气密层的。由于地坪不可避免地产生沉降,地坪与墙板的交接处需要用有弹性的气密材料进行气密处理;库板间接处用小木条作插片,接缝毛刷清洗机

处再涂不干的密封胶,采用聚酯树脂,气密性效果很好;拐角一般是无搭接的连续夹心保温板,不再作气密层处理。

除了库体的围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外,库门亦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压紧装置;穿过库体的制毛刷清洗机

冷、气调、给排水管道、电缆等管道孔洞应作特殊气密处理。管道穿过库体围护结构时,除了应做好隔热防潮处理外,还应做好气密处理。一般是预先埋好穿墙体的塑料套管,套管与墙洞间用聚氨酯发泡充填,管道穿过塑料套管后用硅树脂充填毛刷清洗机

间隙,以保证密封。

另外,气调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库内外温度波动,不可避免地造成库内温度波动,从而引起压力的波动,对围护结构产生压力差应力和温度应力等作用力,会造成围护结构的膨胀和缩变。因此,气调库应设均压装毛刷清洗机

置,一般设置管式水封一个,库内外压力差控制在10mm水柱,因而对气调库的围护结构选择材料、安全措施方面应有足够的重视。

毛刷清洗机

、果蔬加工原料及预处理:果蔬加工方法较多,其性质相差较大,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制品对原料均有一定的要求,优质高产、低耗的加工,除受工艺和毛刷清洗机

设备的影响外,与原料的品质好坏及原料的加工过程有密切关系。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是要有合适的种类、品种,适当的成熟度和良好、新鲜完整的状态。

毛刷清洗机

加工前预处理是保证加工品的风味和综合品质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选别、分级、洗涤、去皮、修整、切分、烫漂、抽空等工序。

毛刷清洗机

、重点果蔬加工制品的技术内容:

果蔬罐头:是将果蔬原料经处理后密封在一种容器中,通过杀菌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消灭掉,在维持密闭状毛刷清洗机

态的条件下,能够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果蔬保藏方法。其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与冷却等。近几十年来,保藏技术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包装材料与包装容器制造技术;杀菌工艺和杀菌方式及相应的设备等方毛刷清洗机

面。如包装材料从传统的金属材料和玻璃材料向塑料复合薄膜发展。马口铁罐制造从身缝焊锡向身缝电阻焊缝发展。罐盖向易拉罐盖发展。杀菌技术研究了高温短时间的杀菌方法,并在杀菌过程中由静止杀菌改进为回转杀菌,提高了杀菌效毛刷清洗机

应。

果品蔬菜干制:是指脱去一定水分,使产品具有良好保持性的一种加工方法。如果干和脱水菜等。干制过程中干燥技术发展较快,毛刷清洗机

由传统的自然干制发展到人工干制,其中人工干制中的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果汁、菜汁加工:毛刷清洗机

果汁、菜汁一般指天然汁;人工加入他种成分称果汁、菜汁饮料或软饮料;饮用时需稀释的加糖果汁称果饴或果汁糖浆;直接饮用的适当加糖果汁称果汁。近年来,果汁、菜叶加工技术发展较快,体积在冷冻、浓缩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反渗透和超毛刷清洗机

滤技术的广泛应用。

果蔬糖制: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果蔬糖制品具有高糖或高糖高酸的特点。糖制品加工是果蔬原料综合利毛刷清洗机

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制作工艺多沿用传统糖制加工技术。

蔬菜腌渍:是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以及毛刷清洗机

其它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增加产品的色香味的加工过程。可分为发酵性和非发酵性蔬菜腌制品。发酵性腌制品如酸菜、泡菜等,非发酵性腌制品如咸菜、酱菜、糖醋菜等类。

毛刷清洗机

果酒酿造:果酒是以果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含醇饮料,目前果酒的主要品种为葡萄酒。酿造工艺主要环节包括发酵前的预处理、酒精发酵、贮存与陈酿、成品调配、过滤杀毛刷清洗机

菌、装瓶等。近

40

年来,葡萄酒加工技术进展较快,目前应用较多的先进技术有红葡萄酒的热浸提技术、

CO2 毛刷清洗机

浸渍技术、白葡萄酒连续发酵技术等,在红葡萄酒发酵设备改进上应用了如自动循环、发酵罐、旋转发酵罐、连续发酵罐等先进设备。目前我国果酒酿造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些差距,体现在原料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毛刷清洗机

优良酵母菌株的选育、新品的开发等。

果蔬速冻保藏:是将经过处理的果蔬原料采用快速冷冻的方法使之冻洁,然后在

毛刷清洗机

-18

的低温中保藏的过程。它是当前果蔬加工保藏技术保存风味毛刷清洗机

和营养素较为理想的方法。其加工工艺流程如下:原料选择

预冷

清洗

毛刷清洗机

毛刷清洗机

去皮

切分

第2篇:《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名称:农产品贮藏技术

总 学 时:54(其中:讲授18学时,实践36学时) 学 分:3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先修课程:无

教 材: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开课单位:高碑店市农广校 制订时间:2011年9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在了解果蔬产品储藏保鲜的基本知识、以及采后技术、储存保鲜的主要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主要果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和主要蔬菜的储藏保鲜技术。

2、能够运用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中所学到的基本原理和储藏保鲜技术,解决果蔬在贮藏、保鲜中出现的问题,以适应水果蔬菜生产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几种水果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教学难点:果蔬采后生理变化,水果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部分配以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果蔬产品贮藏保鲜基本知识

(一)果蔬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1.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2.果蔬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运中的变化

(二)采前因素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产品因素

2.环境因素

3.农业技术因素

(三)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呼吸作用

2.果蔬产品的成熟与衰老

3.果蔬产品的低温伤害

4.果蔬产品的蒸发与结露

5.果蔬产品的休眠与生长

(四)影响果蔬产品贮藏的因素

1.内在因素

2.环境条件

第二章

果蔬产品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

(一)果蔬产品采收

1.果蔬成熟度的划分

2.采收成熟度的确定

3.采收方法及技术

(二)采后商品化处理

1.品质鉴定

2.果蔬的品质鉴定的方法

3.采后商品化处理

第三章

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一)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1.利用自然冷源贮藏

2.人工降温贮藏

3.气调贮藏

(二)果蔬贮藏保鲜的管理措施

1.通风库的管理

2.机械冷藏库管理

3.气调贮藏管理

第四章

主要果品贮藏保鲜案例

(一)苹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梨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5.二氧化碳伤害和低氧伤害

(三)葡萄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桃、李、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枣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五章 主要蔬菜贮藏保鲜案例

(一)萝卜、胡萝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马铃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三)大葱、大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大白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番茄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六)黄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七)菜豆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八)食用菌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附:考试范围及题型

1、考试范围:

2、考试题型:(

—5章 1)选择题

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

1 (

(

(

第3篇: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教学大纲(1)

《农产品贮藏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名称:农产品贮藏知识 适用专业:农村经济管理 先修课程:无

教 材:农产品贮藏知识

开课单位:五重安成人教育学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在了解果蔬产品储藏保鲜的基本知识、以及采后技术、储存保鲜的主要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主要果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和主要蔬菜的储藏保鲜技术。

2、能够运用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中所学到的基本原理和储藏保鲜技术,解决果蔬在贮藏、保鲜中出现的问题,以适应水果蔬菜生产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几种水果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教学难点:果蔬采后生理变化,水果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部分配以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采收后果实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

(一)果蔬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1.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2.果蔬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运中的变化

(二)采前因素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产品因素

2.环境因素

3.农业技术因素

(三)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呼吸作用

2.果蔬产品的成熟与衰老

3.果蔬产品的低温伤害

4.果蔬产品的蒸发与结露

5.果蔬产品的休眠与生长

(四)影响果蔬产品贮藏的因素

1.内在因素

2.环境条件

第二章

果实贮藏方式 (一)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1.利用自然冷源贮藏

2.人工降温贮藏

3.气调贮藏

(二)果蔬贮藏保鲜的管理措施

1.通风库的管理

2.机械冷藏库管理

3.气调贮藏管理

第三章

几种主要果品的贮藏技术

(一)苹果和梨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柑桔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5.二氧化碳伤害和低氧伤害

(三)葡萄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板栗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香蕉贮藏与催熟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六)柿子的贮藏和脱涩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四章 果品罐藏

(一)罐藏原理

(二)罐藏工艺

(三)罐藏容器

(四)果汁的制造

第五章 大白菜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六章 大葱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七章 大蒜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八章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九章 萝卜与胡萝卜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4篇:苹果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苹果属温带水果,主要在我国北方栽培,南方也有一定的栽培。全国分为四大优势产区:渤海湾苹果产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黄河故道苹果产区和西南高地苹果产区。渤海湾苹果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属于我国苹果生产的适宜区,主栽品种为红富士、乔纳金、嘎拉、新红星、小国光等。2012年,全国种植面积约3347万亩,产量3849万吨。

一、苹果贮藏特性

苹果属于仁果类水果,晚熟品种较耐贮藏,生产中贮藏量大,贮藏时间也长。但不同品种间耐贮性差异较大。

(一)成熟期和成熟度。晚熟品种比中熟品种耐贮,早熟品种一般不作贮藏;拟长期贮藏的苹果应在8.5-9成时采收,此时果实种子已变褐,风味品质基本形成。

(二)品种及其耐藏性。红富士、小国光、秦冠等晚熟品种在贮藏过程中硬度和品质变化比较缓慢,而且抗病性强,适合长期贮藏。红星、新红星、乔纳金、北斗等中晚熟品种在贮藏过程中易后熟发绵,要求贮藏条件比较严格,一般作为中短期贮藏,但采用气调贮藏可使贮藏期大大延长;早熟品种一般只进行周转贮藏。

(三)贮藏中不同品种易出现的问题。金冠(黄元帅)苹果贮藏过程中果皮易失水皱缩,更应注意相对湿度的保持;红富士苹果贮藏过程中易遭受高CO2伤害,采用气调或塑料薄膜小包装简易气调贮藏时要谨防CO2伤害,一般将贮藏环境中CO2浓度控制在2%以下。

(四)贮藏病害及其防控。苹果贮藏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原性病害是由青霉菌和绿霉菌引起的青霉和绿霉病,轮纹病也是贮藏期间较常见的病害。良好的果园管理、精细采收分级和处理减免机械伤、入库前贮藏场所消毒、控制适宜的贮藏温度,是防控病原性病害的最重要措施。生理病害主要是低氧和高二氧化碳伤害以及贮藏后期发生的虎皮病。

二、参照贮藏条件

果实温度:-1℃-0℃;环境相对湿度:90%~95%。

气体成分:红富士系:O23%-5%,CO21%-2%;元帅系:O22%-4%,CO23%-5%;金冠系:O22%-3%,CO26%-8%。

三、贮藏场所和方式选择

苹果品种较多,贮运特性各有差别,贮藏场所和方式可灵活选择。

简易贮藏场所贮藏。在自然冷源比较充沛的地区,对富士、小国光、秦冠等品种,可因地制宜、科学使用简易贮藏场所,如通风贮藏库、土窑洞、山洞等。

机械冷库。机械冷库加简易气调贮藏即塑料薄膜袋包装冷藏,是我国目前苹果贮藏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气调库贮藏。我国目前应用还不普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高档市场和国际市场需要的高档苹果,不作为重点。

四、贮藏场所温度、湿度调控

(一)温度设定和融霜操作。小型或微型冷库一般采用氟利昂制冷机组,温度的设臵是通过温控仪人工设臵。以-50/100℃“小精灵”温控仪操作为例,设臵贮藏温度为-1℃-0℃,应设臵-1℃,幅差值1℃,设备即在-1℃-0℃区间运行。温控仪上具有融霜时间设臵功能,一般融霜时间设臵25-30分钟,融霜间隔的设臵原则是:苹果入库初期间隔短(约10-20小时融霜1次),温度稳定后间隔时间加长(几天至十几天),冬季制冷机运行少时融霜间隔会更长。准确的融霜间隔必须根据人为观察蒸发器的结霜情况而定,当蒸发器上有白色霜层但是没有明显阻挡出风时即应除霜。所以,应根据使用阶段及时调整融霜时间,方可达到及时融霜,又不出现无霜或少霜频繁加热导致库温波动。

(二)湿度保障。微型库内相对湿度低于75%时,可以通过地面洒水或加湿器加湿的方式提高湿度,但是地面不能因洒水出现“明水”聚积。产品相对湿度的保证主要靠冷库设计时适当增加制冷系统的蒸发面积、控制好果实预冷终点温度、库温恒定和塑料薄膜袋包装来解决。

五、苹果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一)冷库贮藏简明工艺流程。冷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冷库提前降温→8.5成熟时精细采收→果实分级并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装入包装箱内垫衬的塑料袋内→快速预冷→扎口封箱→合理堆码或上架→控制适宜温度(温度应控制在-1℃-0℃)→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适时出库销售。微型冷库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7个月以内)。

(二)简易贮藏场所贮藏简明工艺流程。土窑洞入库时再打开封闭的窑门(入贮时温度最好在8℃以下,最高不应超过12℃)→烟雾剂或液体消毒剂消毒→采收8.5成熟的果实→果实分级并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装塑料保鲜袋装周转箱或筐装→合理堆码或上架→科学通风引进自然冷源→尽力维持最长-1~0 ℃的时间→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适时出库销售。

(三)注意事项

1.冷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常用消毒杀菌方式有:①果蔬库房消毒烟雾剂进行熏蒸;②4%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或用0.5%~0.7%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③臭氧发

生器消毒,每100立方米配臵5克/小时产量的臭氧发生器,库内臭氧浓度达10 ppm左右。

2.冷库提前降温。果实入库前2天开启制冷机,将库温降至-2 ℃。

3.8.5成熟时采收。拟长期贮藏的苹果应在充分成熟前采收,可通过果实硬度、生长天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个指标综合判定采收期。由于品种不同,上述指标也不同。只能给出笼统的定性8.5成成熟度,此时果实种子基本变褐,果实内淀粉基本消失,但是具有良好的硬度。

4.装入包装箱内垫衬的塑料袋内。冷库贮藏时,红富士苹果宜用微孔袋扎口或地膜在箱内垫衬折口,防止二氧化碳伤害。元帅系苹果、乔纳金苹果、金冠苹果、嘎啦苹果可用苹果专用硅窗保鲜袋扎口贮藏,但是装量需要试验,以满足袋内氧不低于5%,二氧化碳不超过5%为宜。简易贮藏场所贮藏时,红富士苹果用微孔袋折口贮藏,防止二氧化碳伤害。元帅系苹果、乔纳金苹果、金冠苹果、嘎啦苹果可用苹果专用透湿调气保鲜袋。一般装量在5~

7.5公斤。

5.合理堆码或上架。塑料周转箱热量交换好,码垛密度可适当大些;纸箱包装时,箱上必须设计通气孔,垛间和箱间留有通道和间隙,并考虑纸箱的承重,防止下层箱内果实被压伤或踏跺。如果是具有货架的冷库,果箱可直接放在货架上。

6.科学通风引进自然冷源。科学通风引进自然冷源是对简易贮藏场所而言的。从入库到场所内的温度降至0℃为降温阶段,要不断地利用外界低温,并相应地降低场所内土层温度,主要是夜间打开窑门和通气孔,白天外界温度低于窑内温度时也可通风;从窑温降至0℃到翌年春天窑温回升为蓄冷阶段,外界温度不低于-5℃时,可开启窑门和通气孔,将外界冷量引入蓄积在窑内土层中,低于-5℃时关闭窑门和通气孔,保温防冻,贮期管理的好,低温土层蓄冷就多;春天外界温度回升使窑温回升阶段是保冷阶段,应严格关闭窑门和通气孔,尽量减少人员进出,维持窑内已经降低的温度,可做到冬冷春用;待全部果品出库后,要清扫窑洞并进行消毒处理,用砖或土坯将窑门封严,堵塞通气孔,以备下次再用。

7.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苹果贮藏期间,自身会释放出大量乙烯,乙烯是一种促进成熟衰老的激素,会加速果实的衰老,也会诱发和加重虎皮病的发生。因此,要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

8.适时出库销售。冷库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7个月以内,一般在翌年5月份前后出库;简易贮藏场所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5个月以内,一般在翌年3月份前后出库。

第5篇:杏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杏 的 保 鲜 技 术 规 程

近年来,杏的生产发展很快,多种新型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其早产、丰产和稳产得以实现,杏的贮藏保鲜问题日益重要起来。但由于杏果实成熟期正值高温季节,又不耐贮运,采后后熟过程进行很快,在常温下不能贮藏,因此,一般多进行的是为避开市场旺季和延长加工季节的短期贮藏。

一、杏子贮藏保鲜技术操作流程

采收→挑选→称重→包装→运输→药剂处理→预冷→套保鲜袋→码垛贮藏。

1.1 适时采收

杏不同品种间的耐藏性差异很大。一般早熟品种不耐贮运,中晚熟品种的耐贮运性较好。如杏的品种大五月杏、红荷包等一般不耐贮藏; 而中晚熟品种如佳娜丽、银香白、红玉等较耐贮运;粘核品种、软溶质品种的耐藏性较差。

采摘期影响杏贮藏效果的因素很多,有地域、气候等。果实采摘期是影响果实贮藏期间质量、品质和贮藏寿命长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若果实采摘过早,会降低后熟后的风味,且易受冷害;采摘过晚,则果实过于柔软,易受机械伤,腐烂严重,难于贮藏。因此,掌握适宜的采摘期, 既让果实生长充分,基本体现出其品种的色香味等品质,又能保持果实肉质紧密时适时采摘,是延长贮藏寿命的关键措施。目前在生产上将杏的成熟期分为下述等级:

7成熟:底色绿,果实充分发育,果面基本平展无坑洼,中晚熟品种在缝合线附近有少量坑洼痕迹,果面毛茸较厚。

8成熟:绿色开始减褪,成淡绿色或浅黄色(俗称发白)。果面丰满,毛茸减少,果肉稍硬,阳面少量着色。油杏逐渐发亮。果实已基本发育成熟,营养物质积累充分,耐贮性最佳。早采(7成熟以前采) 1 杏果在贮藏后期期果核处极易褐变。晚采(9成熟及其以后采)杏果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较高。

9成熟:绿色大都褪尽,不同品种呈现出该品种应有的底色,阴面局部仍有淡绿色或浅黄色。毛茸少,果肉稍有弹性,芳香。有色品种大都着色,表现品种风味特性。油杏光亮最强。

10成熟:果实毛茸易脱落,无残留绿、色黄色。溶质品种柔软多汁,皮易剥离。软溶质杏稍压即流汁破裂,硬溶质稍不易破裂,但亦易压伤。 硬肉杏开始变软绵,不溶质杏弹性较大。

就地鲜销宜于8成~9成熟采摘,远地运输可于7成~8成熟采摘。用于加工杏应在8成~9成熟采摘,用于贮藏的杏以7成~8成熟采摘为宜。

另外,杏采摘时要带果柄,若果实在树上成熟度不一致时, 要分次采摘。一般品种需2~3次采收。采收时需严防碰压伤和刺伤,将果实带柄采下。以早晨低温时采收为好,随采随处理,拣出残、伤、劣质、畸形、污垢的果实,按大小分级分别包装。

1.2 分级

果品分级的目的是使之达到商品标准化。我国杏的分级标准分为3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杏分级主要是根据重量进行手工挑选,还未应用大型选果机等设备进行分级。

1.3 包装

可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生产上外包装都用纸箱包装,每箱3-10千克,纸箱要求科学、坚固、经济、防潮、精美、轻便。内包装是用包装物(如保鲜纸、保鲜袋等)对果实进行包装。经试验证明,采用0.013mm厚聚乙烯薄膜袋单果密闭包装或用保鲜纸单过包装,其自然损耗率和腐烂率均较低,保鲜效果好。所以提倡杏果实采后直接直接装箱再套塑膜袋密闭包装。

1.4 预冷

2 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能够适应采后的快速预冷。因此,果实采后可直接放入低温冷库预冷。杏采收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尽量利用低温进行预冷,注意防止日晒和雨淋。一般在果实采收后24小时内入库预冷,若集中入库时,每次入库不超过库容积的25-30%。

1.5 贮期管理

按品种、等级、用途进行入库和分垛。并注意 贮期管理。 1.5.1 库内消毒与防治鼠害;消毒对减少杏贮藏中微生物侵染和果实腐烂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管理措施中重要的环节。在杏入库前一个月(和贮藏结束后)应对贮藏库进行清扫与消毒。入库前要先对库内进行消毒,用每立方米30克硫磺粉的比例和干木屑混合点燃,使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杀菌,或用40%福尔马林1份加水 40份配成1%溶液喷布,密闭1—2天后,开库门通风换气。经常使用的药剂是硫磺、甲醛、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此外,还应注意防治鼠害,堵好洞,果实入库后可采用鼠夹、毒耳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

1.5.2 垛码 杏果实运到冷库后,库中堆垛要排列整齐、牢固,利于通风和管理,并能充分利用空间。堆垛底部用枕木垫起,各果箱间要留有适当空隙(一般2-5cm)。堆放高度以箱子的压缩强度而定,但一般垛上部距库顶要留有60cm左右空隙。垛距离墙壁、进气孔等处要留有空隙(一般30cm左右),并留出人行道。堆垛可采用“品字形”、“井字形”等形式。

1.5.3 温度;为更好地掌握库中各部位温度情况,要在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放置温度计。贮藏期间要尽量保持库温稳定,减少温度大幅度波动,杏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5—1℃。

1.5.4 湿度;杏在贮藏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当库内湿度过高时,可放干锯木屑或生石灰;在湿度偏低时可适当洒水、铺湿锯木屑或湿草帘等。

3 1.5.5 适当通风;杏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为防止库内温度有较大波动,通风应在库内外温差最小时进行。

二、贮藏条件、贮藏期和贮藏方式

2.1 贮藏条件和贮藏期①适宜贮温:-0.5℃~1℃;②相对湿度:85%~95%;③气调指标:氧2%~3%,二氧化碳2.5%~3%;④贮藏期:3周~5周。

2.2 贮藏方式

杏是较不耐贮藏的水果,一般以短期贮藏,调节市场供需为目的。所以,最好采用机械冷藏库进行贮藏,这样能够稳定维持较适宜的贮藏温、湿度。对于采用气调贮藏的研究应用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三、杏果贮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杏在贮运中常发生的问题有过熟软化、 病菌引起的腐烂和冷害引起的内部褐变与风味变淡等。

3.1 过熟软化杏的过熟软化,主要是由于采摘过迟,果实过于成熟,再就是由于采收季节气温较高,未能及时预冷或迅速放入冷库降温贮藏, 果实很快后熟软化,生产上称“杏黄为灾”就是这个道理。再如杏采收时的硬度为6.45千克/厘米2。在25℃经3天即可降到2.7千克/厘米2;而在5℃经15天才降到上述硬度,在0℃时硬度基本无变化(2周)。防止杏过熟软化的主要措施:

(1)选择适宜的采摘,使贮藏果实大部在8成熟。采用衬软物(如发泡网或纸等)的塑料筐装或有衬格的箱装(3公斤~10千克/箱),减少果实受挤压。

(2)产地及时预冷。可采用冷风冷却(强风冷却),或用0.5℃~1℃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这样既有消毒、降温作用,还可延迟后熟衰变。将晾干后的杏果迅速装箱,预冷12~ 4 24个小时,待果温降到20℃以下,再转入贮藏库内堆码。水冷冷却快,且可以减少失重,而后贮藏于冷库中,在18~24℃下进行后熟,有利于表现出良好的风味。但操作比较难度较高。

(3)尽快入库,并将果实温度降至适宜的贮藏温度(0℃~1℃),这是防止果实熟软最有效的方法。

3.2 主要贮藏病害及防治

杏在贮运期间发生的大量腐烂,主要是由微生物病害(褐腐病、软腐病、腐败病、根霉腐烂病等)所引起的。

褐腐病和腐败病主要是在田间侵害果实,病菌通过虫伤、皮孔等侵入果实,在贮运时当环境条件适宜即开始大量发生。贮藏期病果与健康果接触,也可使健康果腐烂。杏果的褐腐病特征是受害果实产生水浸状病斑,在24小时内变成黑褐色,并深达果核。(该病在较高温度下3~4天便可使全果腐坏,并在贮藏中相互传染)。杏果的软腐病是通过伤口侵入果实的,受害处形成小圆形淡褐色斑,以后长出白霉并扩展至全果,最后变成黑色和灰色,腐坏处软而湿,最终导致全果腐烂。对以上两种病的预防,首先是加强采前管理,提高果实品质及耐贮性,并避免机械伤;其次是采后用加有二氯硝基苯胺的温水溶液进行浸果处理或采取其他处理。现将各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归结如下: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清园,整形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消灭田间、包装房和包装容器中的有害病菌。在果实生长期间加强喷药保护,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半月至6月间,每隔半月喷一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

(2)采收、分级包装和贮运等一系列操作,尽量避免造成机械伤,严格控制果实质量。

(3)果园(产地)预冷或及时将果实存入冷库,迅速地将果实降至4.5℃以下。

5 (4)用杀菌剂浸果处理。可用仲丁胺系列防腐保鲜剂杀灭霉菌。常用的有克酶唑15倍液(洗果),一般采用100ppm~1000ppm 的苯来特和 450ppm ~900ppm的二氯硝基苯胺(DCNA)混合药液浸果。洗果或浸果时,配药要用净水,浸果后待果面水分蒸发后包装。 药剂处理时,一定要注意浓度,防止产生药害。

(5)热水浸果。果实在52℃~53.8℃热水中浸放2分钟~2.5分钟,或46℃热水浸果5分钟,可杀死病菌孢子和阻止初期侵染发展。

(6)应用保鲜纸单果包装,可以降低自然损耗率和腐烂率,保鲜效果好。

(7)微波辐射处理,作为无公害保鲜水果的一种方法,处理后果实的呼吸作用下降,可延迟跃变型果实呼吸高峰的到来,抑制乙烯的产生,钝化果实中EFE酶的活性,从而能有效地控制果实的软化、成熟腐烂及某些生理病害。微波电磁场能使物料中的细菌死亡,由此产生灭菌、杀虫的作用,可实现低温杀菌,安全卫生。处理后,杏果实的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的积累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减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保持果实的硬度,降低酸度,减少腐烂。

(8)应用臭氧处理,果实分级装箱后,直接套保鲜袋,并充臭氧进行预冷,进行贮藏。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彻底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的DNA结构,产生灭菌、杀虫的作用,达到防腐保鲜效果。

3.3 冷害由于杏果实生长期间气温较高,其对低温有较强的敏感性,极易产生冷害,在-1℃以下就会引起冻害。在高二氧化碳影响下,杏果会出现胶状生理败坏。因此,在贮藏杏时,一定要注意冷库的温度管理、注意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0℃贮藏4周~5周,时间稍久,会因多元酚积累而产生褐变及软化。果实发生内部褐变,逐渐向外蔓延,原有风味丧失。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可防止果实褐变。

(1)间歇变温贮藏:果实在-0.5℃~1℃贮藏2周,升至18℃经2天,再转入低温下贮藏,如此反复。

6 (2)两种温度贮藏:即先在0℃贮藏2周左右,再在5℃(4.5℃~8℃)或7℃~18℃下贮藏。也可以在0℃下贮藏2周~3周后,采用逐渐升温的方法贮藏。

(3) 防止二氧化碳伤害,适当通风;杏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

杏贮藏寿命短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冷害引起的果肉褐变与风味变淡。所以,生产者在进行杏贮藏时,一定要加强贮藏过程中果实变化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出库指标及注意事项: 4.1 出库指标:

果实新鲜,应具有本品种的色泽、风味、品位正常,无异味。果实总耗不超过10%。好果率在90%以上。生理指标可略低于入库前的指标。

4.2 出库注意事项:

出库后的果实应缓慢升温,避免果实结露。出库后果实应轻搬、轻放、轻拿、避免果实伤害。

上一篇:中心组学习计划及总结下一篇:阳光少年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