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贮藏保鲜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茶叶贮藏保鲜

山体窖贮藏马铃薯保鲜技术

摘要: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强制通风的方式调节窖藏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量,延长贮藏期,保持新鲜性的山体窖贮藏马铃薯气调保鲜理论。

关键词:山体窖贮藏;马铃薯;保鲜技术

民乐县海拔高、光照充裕、气候冷凉、土壤疏松肥沃、昼夜温差大,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环境条件。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经荷兰考森•爱味客集团在全国八大马铃薯主产区取样化验对比,水质和土壤最适于马铃薯生长,生产潜力极大、竞争优势明显。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骤增至7 333.40hm2,平均鲜薯产量36t/hm2,总产26.40万t,总产值1.49亿元,人均马铃薯收入58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90%。但马铃薯销售季节过短,主要集中在lO月、11月份,给马铃薯加工企业造成收购压力,集中收购的马铃薯不能及时加工,出现淀粉流失,且加工企业收购价格较低,影响了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1山体窖贮藏马铃薯效益

民乐县近年来山体贮藏窖发展迅速,1 000t贮藏量的山体贮藏窖,2006年只有6座,2007年增至20多座,2008年计划建造100多座。贮藏的品种主要有克星、大西洋、青薯168、夏波蒂等品种。贮藏的方法为分品种和用途袋装贮藏,民乐县现有山体贮藏窖利用自然保温通风,没有采用其它的保温通风措施。

1.1适应性分析

经观测资料汇总分析,最低温度在1 ℃,(上午8点)最高温度4 ℃,(下午2点半)窖内平均温度保持在2 ℃~3 ℃,湿度的变化不大,稳定在85%~88%之间。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不大,通风情况良好,贮藏的薯块没有发现发热、失水现象。经多次对贮藏的马铃薯取样,分品种进行还原糖、淀粉含量、干物质三项理化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都符合马铃薯种子贮藏标准。

山体贮藏窖,贮藏加工用马铃薯,由于温度、湿度完全利用自然通风调控,温度无法控制到加工马铃薯温度的标准范围内,贮藏加工用马铃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如果采取必要的通风、保温措施,是完全可以达到加工用马铃薯标准的。

1.2经济效益分析

1.2.1 投资小:山体贮藏窖,开挖成本低投资少,如按

1 000t贮藏量计算,每座投资30万,只是同用贮藏量恒温库投资的十分之一,并可节约能源,不造成环境污染。

1.2.2贮藏成本低:山体贮藏窖,由于多采用自然保温和通风,不消耗和很少消耗能源,管理简单。山体贮藏窖每千克马铃薯的贮藏成本与恒温库相比可节约0.60元左右。(恒温库0.80元~1元/kg,山体贮藏窖0.20元~0.30元/kg)。每座山体贮藏窖的贮藏量按1 000t计算一年就可节约贮藏成本60万元左右。

1.2.3使用年限长,维护方便:山体贮藏窖,如果开挖合理,可长期使用,在维护方面简单易行,每年除正常的消毒和简单的维护外不需要大的维护和修膳。

2山体马铃薯贮藏窖的类型及建造

山体马铃薯贮藏窖建造要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粘性土壤)较好的地方建窑,为了利用窑外冷空气降温,最好选择偏北的阴坡。最好先进行开挖,然后用砖旋砌成窑洞形状。一般采用平窑,窑身不短于30m,还可以打带有拐窑的子母窑。

山体马铃薯贮藏窖的最基本结构,由窑门、窑身、通风道和通风孔三部分组成(见图1和图2)。

2.1窑门方向应选择朝北方向,切忌向南或向西南。一般设两道门,头道门要能关严,门上边留50cm×40cm的小气窗。门道宽1.50m左右,高2.50~3m,两道门距3m,构成缓冲间。门道向下倾斜,二道门为棚栏门,供通风换气用;寒冷季节加设棉门帘,起保暖作用。

2.2窑身窄而长的窑身有利于加快库内空气流动速度,有利于增强库体对顶土层的承受力,窑顶成尖拱形更好。窑过宽会减慢空气的流动,过长会加大库前和库后的温度差。一般深度为30~50m,宽2.50~3m,高约3m。窑身顶部由窑口向内缓慢降低,比降为0.50~1:1 000,顶底平行。顶上土层隔热防寒。窑内设地槽,用以防鼠及灌水降温增湿。

2.3通风道和通风孔是土窑洞通风降温的关键部位,窖地面设有2道20cm×30cm通风地沟,用以防鼠及灌水降温增湿。风机设在窖门内侧,利用管道将风送到窖里,从里向外送风,窖顶最高处留有通气孔。通风孔应有足够大的内径和高度。才能有足够大的通风量和加快热空气上升速度。通风孔内径下部1m~1.50m,上部0.80m~1.20m,高为身长的1/2~1/3,砌出地面,底下开一控制排气量的活动天窗,下部安上排气扇加强通风。

母子窑有“梳子型”和“非字型”两种结构(见图3和图4)。

母子窑是在母窑侧向部位掏挖多个间距相等的平行子窑。母窑窑门高约3m,宽1.60m~2m,母窑宽2m左右,为增加子窑数量可延伸100m左右。通气孔内径1.40m~1.60m。子窑窑门高2.80m,宽1.20m左右,窑顶和窑底尖低于母窑,有适当比降。位于母窑同侧子窑的间距应大于8m,两侧相对窑门要相互错开。

3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控制

3.1温度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的温度要求与薯堆内的自然温度变化(见图5)。

从比较图可以看出:预贮期应使温度逐渐下降,到l0月中下旬,种薯贮藏温度应降到2 ℃~3.50 ℃ ,商品薯贮藏的温度应降到4 ℃~6 ℃ ,达到控制指标,以后保持上述指标一直到第2年的4月初,然后打开通风孔以及窖门进入使用期,贮藏期6个月,温度变化成凹型曲线,而薯堆内的自然温度变化成s型曲线。10~11月自然堆放时容易出现高温高湿,这时应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贮藏中期的l2月至第2年2月,外界正处于严寒低温季节,薯块已进入完全休眠状态,易受冻害,这一阶段应防冻保暖;贮藏末期3~4月份气温变暖,休眠期结束,马铃薯呼吸转旺,薯块开始萌芽,这时应加强通风换气,控制窖温,延长贮藏期。

3.2湿度

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保持窖内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自然损耗和有利于块茎保持新鲜度。因此,当贮藏温度在2~3.50 ℃时,湿度最好控制在85%~90% 之间,在这样的湿度范围内,块茎失水不多,不会造成萎蔫,同时也不会因湿度过大而造成块茎腐烂。调节湿度的主要措施是利用地下风道通风,通风之后可将窖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 。

3.3空气

马铃薯贮藏窖内必须保证有流通的清洁空气,以减少窖内二氧化碳浓度。通风可以把外面清洁而新鲜的空气通入窖内,而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等排出窖外。二氧化碳浓度高,会妨碍块茎的正常呼吸。种薯长期贮藏在二氧化碳较多的窖内,就会增加田间的缺株率和生长时期植株发育不良,结果导致产量下降。通风方式有2种:①采用温度差的空气动力学原理通风,在热、冷气体形成的界面上,热空气向冷空气移动,冷空气向热空气移动。设有通风地沟的比不设地沟的通风效果要好,贮藏损失率明显降低。②通过通风地沟,利用通风设备强制通风,冷空气将热空气整体移出(见图6)。通风设备主要有:风机、制冷式空气混合机、机械制冷、气候处理器等。

4贮藏期的管理技术

4.1贮藏前的准备

4.1.1灭秧收获。马铃薯在收获前7~10d,先收掉茎秆,促进块茎后熟,减轻病害入侵,块茎表皮木质化增强,便于贮藏。

4.1.2薯块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块茎损耗和病菌的侵染腐烂。

4.1.3收获后的块茎要经过15d左右预贮,使其伤口愈合,水分散失,加速已感病的薯块发病。

4.1.4入窖时严格入窖质量,挑去伤、烂、病、冻、虫蛀等薯块。入窖薯块用马铃薯保鲜剂处理,入窖数量以不超过薯窖容积的2/3为宜。

4.1.5薯窖处理:在贮藏前l~2个月敞开窖门晾晒,约在贮前2周,用百菌清或硫磺等消毒剂对贮窖进行处理,

l周后通风换气。

4.2贮藏期的管理

4.2.1前期管理(入窖至11月中旬) 薯块入窖后正处在后熟期,呼吸旺盛,分解出较多的CO、水蒸汽和热量,容易出现高温、高湿。这时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具体操作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当外界气温降到0 ℃时,调节窖门的开度。

4.2.2中期管理(12月至次年3月份) 此期已是严寒低温季节,薯块也进入了深休眠状态,容易受冻害,此时以防冻保温为主。具体方法是:当气温降到-8 ℃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当气温降到-12 ℃ 左右时,关闭通气孔,在晴朗暖和天气的中午,打开窖门和气孔通风约20min左右,每隔2周进行1次。

4.2.3后期管理(3月份以后) 此时气温、地温升高,薯块开始萌动,管理上以降温换气为主,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气孔,以防热气进入,只可晚间和清晨通风。

参考资料

[1] 黄先祥,伊秀锋,曾世华,段湘妮.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5)

[2] 李佩英. 马铃薯安全贮藏窖方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3)

[3] 秦昕.高寒区马铃薯种薯的贮藏方法[J].中国农村科技,2001,(8)

作者:赵生山 牛乐华

第2篇:马铃薯贮藏与药剂保鲜技术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不大,因受热、受冻所造成的腐烂是最主要损耗途径。因此要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总的来讲,较低的温度对马铃薯贮藏是有利的。马铃薯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 ℃~3 ℃,最高不宜超过5 ℃,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一般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贮藏,可以安全贮藏6~7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安全贮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贮藏期间生理变化和气候变化,应两头防热,中间防寒,控制贮藏温湿度。具体做法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当空气温度降到-5 ℃左右时关闭窖门,只開通气孔,当空气温度降到-10 ℃左右,关闭通气孔。气温升高后。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气孔,以防热空气进入,只可短时间通风换气。

2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减少块茎损耗和腐烂。

3入窖前要严格挑选薯块,凡是有损伤的如受热、虫蛀、感病等薯块不能入窖,以免感染病菌(干腐和湿腐)导致烂薯。入选的薯块应先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摊晾几天,然后再入窖。

4贮藏窖要具备防水、防冻、通风等条件,有利于安全贮藏。窖址应选择在地势高而干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向阳背风的地方。

5食用薯块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贮藏,见光后茄素含量增加,食味变质,降低食用品质。马铃薯保鲜技术:将药、薯比例为1:1 000的粉剂分层均匀撒入马铃薯土堆中,上面扣上塑料薄膜或帆布等覆盖物,24~48h后打开。经处理后的马铃薯在常温下不会发芽,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用a-萘乙酸甲酯对马铃薯抑芽效果也很好,具体方法是每10t薯块用药量为0.40~0.50kg,使用时与15~30kg土制成粉剂,均匀撒在土堆中。这种方法应在休眠中期进行,不能过晚,否则会降低药效。MH(高鲜素)对马铃薯也有抑芽作用,但须在薯块采收前3~4周进行田间喷洒,用药浓度为0.30%~0.50%,遇雨时应重喷。

作者:马万福,马爱霞

第3篇:辐照结合复配保鲜剂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

摘 要:為延长大口黑鲈鱼片货架期,将新鲜鲈鱼片分别用无菌蒸馏水(对照)、大蒜素、4 kGy 60Co-γ射线辐照、大蒜素+辐照、复配保鲜剂A(含0.3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葡萄籽提取物、1 g/100 mL壳聚糖)+辐照和复配保鲜剂B(含0.3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茶多酚、1 g/100 mL壳聚糖)+辐照处理后,于4 ℃贮藏15 d,考察各处理对鲈鱼片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感官品质及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经辐照的鲈鱼TBARs值、TVB-N含量较对照组略高,辐照加速了脂质氧化;而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的鲈鱼能有效减缓脂质氧化,减少菌落总数,延缓汁液流失率和pH值的升高,抑制肌原纤维蛋白

Ca2+-ATPase活性的下降;贮藏15 d时,2 种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的鲈鱼片菌落总数均未达到6(lg(CFU/g)),仍符合可食用标准,而复配保鲜剂B结合辐照处理组具有最好的保鲜效果;鲈鱼经辐照处理后货架期可延长6 d,而经过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均可延长9 d以上,表明辐照与复配保鲜剂在鲈鱼贮藏中具有协同保鲜作用,能有效延长鲈鱼货架期。

关键词:辐照;复配保鲜剂;鲈鱼;贮藏品质;货架期

Effect of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Composite Preservatives on the Storage Quality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BAI Chan1, XU Ping1, HUANG Min2, XIONG Guangquan1, WANG Juguang1, LIAO Tao1,*

(1.Hube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arm Products Irradiation, Institute of Agro-Products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2.Irradiation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Chengdu 610101, China)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412-099

引文格式:

白婵, 许萍, 黄敏, 等. 辐照结合复配保鲜剂对鲈鱼贮藏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21, 35(6): 50-56.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412-099. http://www.rlyj.net.cn

BAI Chan, XU Ping, HUANG Min, et al. Effect of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composite preservatives on the storage quality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J]. Meat Research, 2021, 35(6): 50-56.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412-099.

http://www.rlyj.net.cn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等水产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人类健康饮食的重要部分,提供了多种重要成分,如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1]。然而,与其他水产品一样,大口黑鲈极易腐败,在其贮藏期间,由于微生物作用、氧化作用和酶自溶作用等,品质会迅速下降[2]。随着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升高,为拓展鲈鱼产品产业链,除了对鲈鱼进行活销外,其贮藏保鲜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辐照作为一种新型保鲜技术,具有安全、快捷的优点[3],对水产品中初始菌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较适用于水产品的保鲜。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对鲈鱼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影响不同,辐照剂量1.55~4.78 kGy时,鲈鱼能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质构[4]。不过,辐照可能会引起脂质氧化[5]。因此,可将辐照与具有抗氧化性的复配保鲜剂结合,在增强保鲜效果的同时减缓脂质氧化。天然保鲜剂,尤其是含有大蒜素、茶多酚等天然、无毒植物提取剂成分的保鲜剂能较好保证水产品质量,有效延长水产品货架期[6-7]。大蒜素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抑菌性[8]。不同质量分数的大蒜提取物对4 ℃冷藏条件下蔬菜鱼丸的品质变化有较明显影响[9]。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水产品保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10]。不同质量分数的茶多酚对冷藏鲫鱼片具有较大影响,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冷藏鲫鱼片的贮藏效果显著增强,添加2.5%茶多酚对鲫鱼片的保鲜效果最为显著[11]。葡萄籽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其中原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强效抗氧化剂在食品、药品与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2]。壳聚糖是由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甲壳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脱乙酰基得到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具有无毒、抗菌、抗氧化、成膜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作为食品保鲜剂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13]。杨丽丽等[14]研究表明,壳聚糖涂膜可有效延缓美国红鱼的品质下降。但单一的某种保鲜剂存在抑菌谱窄、用量过多的问题,因此,将多种具有不同效能的天然抑菌保鲜剂复配用于水产品保鲜,相较于单一保鲜剂,扩大了杀菌范围,提高了防腐效果,已成为新的研究趋势。采用几种天然抑菌抗氧化剂进行复合保鲜,既可发挥抗氧化抑菌效果,又可以减少单一保鲜剂的局限性。Li Tingting等[15]研究0.2%茶多酚、0.2%迷迭香提取物与壳聚糖复配对大黄鱼4 ℃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质期可延长8~10 d。Hassanzade等[16]研究2%壳聚糖涂膜和0.1%葡萄籽提取物对虹鳟鱼片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含有葡萄籽提取物的壳聚糖涂层有助于保持虹鳟鱼片的感官品质,延长其在冷藏条件下的货架期。

本课题组前期筛选出的4 种天然保鲜剂(大蒜素、葡萄籽提取物、壳聚糖和茶多酚)应用于肉制品已经证实保鲜效果良好,但是如何将几种天然保鲜液合理复配后与辐照综合应用于鲈鱼肉,从而提高其安全品質,目前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鲈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蒜素、辐照、大蒜素结合辐照、几种复配保鲜液结合辐照处理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辐照结合复配保鲜剂在鲈鱼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对辐照与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应用中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探索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大口黑鲈(下文统称鲈鱼),购于湖北省武汉市武商量贩,每条体质量约450 g,体长约28 cm。

大蒜素(呈淡黄色液体状,纯度20%) 湖北省农科院实验室自提[17];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食品级,纯度均为98%,粉末状) 西安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生化试剂)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壳聚糖(食品级,脱乙酰度>90%) 宁波海鑫有限公司;氯化钠、三氯乙酸、氯仿、硫代巴比妥酸、盐酸、无水碳酸钠、氧化镁、硼酸、甲基红、溴甲酚绿、体积分数95%乙醇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超微量Ca2+-ATPase测试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仪器与设备

YM50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DHG-9055A鼓风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F safe-1200 A2生物安全柜 香港力康公司;HH-S6恒温水浴锅 郑州杜甫仪器厂;KQ5200DE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H53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ME303E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L-1万用电炉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JP-500恒温培养箱

武汉市武昌试验仪器厂;3K15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美国Sigma公司;GB-1000全自动真空包装机 康贝特食品包装器械有限公司;FE20 pH计 武汉永盛科技有限公司;K986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济南海能仪器

公司;SPARK酶标仪 瑞士Tecan仪器公司;VORTEX 3

涡旋振荡器 德国IKA集团。

1.3 方法

1.3.1 生物保鲜剂的配制

大蒜素保鲜液:室温下,取大蒜素0.3 g,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用无菌蒸馏水定容,配制质量浓度为0.3 g/100 mL的大蒜素保鲜液。

复配保鲜液A:室温下,将壳聚糖1 g溶解于2 mL体积分数1%乙酸溶液,取大蒜素0.3 g、葡萄籽提取物0.3 g,将上述物质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用无菌蒸馏水定容,得到复配保鲜液A,含壳聚糖1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葡萄籽提取物0.3 g/100 mL。

复配保鲜液B:室温下,将壳聚糖1 g溶解于2 mL体积分数1%乙酸溶液,取大蒜素0.3 g、茶多酚0.3 g,将上述物质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用无菌蒸馏水定容,得到复配保鲜液B,含壳聚糖1 g/100 mL、大蒜素0.3 g/100 mL、茶多酚0.3 g/100 mL。

所有保鲜液均贮存于4 ℃冰箱中预冷备用。

1.3.2 鲈鱼原料处理

将新鲜的鲈鱼敲晕,低温下放血,去掉内脏、鱼鳞和头部,取背部肌肉2 片,放入已灭菌的预冷蒸馏水中,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切成4 cm×3 cm×1 cm鱼片。按料液比1∶4(m/V)将鱼片随机放入预冷的大蒜素保鲜液、复配保鲜液A、复配保鲜液B中搅拌均匀,浸泡30 min,对照组放入预冷的无菌蒸馏水中同样浸泡30 min。将浸泡完成的鱼肉取出,用双层沥水篮低温下沥干,分装于高温蒸煮袋中,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完成后,单独辐照组、大蒜素+辐照组、复配保鲜液A+辐照组、复配保鲜液B+辐照组置于泡沫箱内,内置冰袋,送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辐照中心进行剂量4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约12 h。最后,将所有样品均贮存于4 ℃冰箱中。每3 d进行1 次取样,测定相关贮藏保鲜指标。

1.3.3 菌落总数测定

参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18]方法测定,在(30±1) ℃温度条件下,按照水产品培养(72±3) h的要求进行培养,每个梯度实验重复3 次。

1.3.4 汁液流失率测定

参考李敬等[19]的方法。汁液流失率按式(1)计算。

(1)

式中:m1为不同处理组包装样品的整体质量/g;m2为撕开包装袋后将鱼肉表面汁液用吸水纸吸干后鱼肉的质量/g;m3为包装袋质量/g。

1.3.5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测定

参考Zhu Yingchun等[20]的方法,对其稍作修改。称取5 g用绞肉机搅碎后的鱼肉样品,加入25 mL质量浓度7.5 g/100 mL的三氯乙酸并振荡摇匀30 min,过滤后,取5 mL上清液于比色管中,并加入5 mL 0.02 mol/L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混匀后,置于水浴锅中反应40 min,冷却至室温;取5 mL溶液,加入5 mL氯仿,振荡混匀,静置分层,取上层粉色溶液于532 nm波长处比色。TBARs值以每千克肌肉样品中所含丙二醛的毫克数表示,

按式(2)计算。

(2)

式中:A532 nm为上清液在532 nm波长处的吸光度;

m为鱼肉样品质量/g;9.24为由样品稀释倍数和摩尔消光系数得到的常数。

1.3.6 pH值测定

称取10 g用绞肉机搅碎的鱼肉,加入100 mL新煮沸后冷却的双蒸水,均质,并在室温下静置浸渍30 min后,离心并过滤,取50 mL上清液测定pH值。

1.3.7 總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测定

参照GB 5009.2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21]。

1.3.8 感官评价

由6 名专业人员参与感官评估,进行感官评价前先熟悉鲈鱼的感官特征。采用5 分制进行评估,以鱼肉的色泽、气味、弹性和肌肉组织状态为评分对象。非常理想为5 分,可取为4 分,可接受为3 分,无法接受为2 分,完全无法接受为1 分,各指标权重均

设置为25%,评定标准见表1,总分20 分,12 分为不能接受的界限[22]。

1.3.9 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测定

参照林婉玲等[23]的方法,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

1.4 数据处理

每个实验设3 个重复,取平均值。采用Origin 8.5软件进行图形绘制,采用SAS 8.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保鲜处理对鲈鱼菌落总数的影响

鱼类的腐败变质多数是由微生物引起,菌落总数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直观指标,可为水产品的品质管理提供直接依据。由图1可知,在贮藏初期,经过辐照处理的鲈鱼初始菌落总数均低于3(lg(CFU/g)),表明辐照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对鲈鱼具有良好的减菌作用,这与鞠健等[24]的报道一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各组样品菌落总数均呈上升趋势。贮藏6 d时,对照组菌落总数达6.25 (lg(CFU/g)),超过6(lg(CFU/g))

的国家标准限量,而其他各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大蒜素处理组较对照组低1.74(lg(CFU/g)),

且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表明大蒜素处理可明显抑制微生物生长,大蒜素与细菌中某些重要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抑制细菌体进行正常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病菌致死。贮藏9 d时,大蒜素处理组菌落总数高于国标限量,而此时,所有经过辐照处理的样品均在可食用质量标准范围内,且菌落总数上升速率缓慢,直到贮藏12 d仍然符合可食用标准。辐照使微生物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使其受到不可恢复的破坏,从而损害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阻止生物体继续存活,达到杀菌效果。贮藏15 d时,复配保鲜剂A+辐照组的菌落总数为

5.91(lg(CFU/g)),复配保鲜剂B+辐照组的菌落总数为5.79(lg(CFU/g)),仍然满足可食用要求,表明复配保鲜液结合辐照至少可以延长鲈鱼保质期9 d。复配保鲜剂A/B由大蒜素、葡萄籽提取物、茶多酚和壳聚糖按比例复配而成。大蒜素对多种微生物均有强烈的抑制效果,壳聚糖则对大肠杆菌等多种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2 种植物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几种保鲜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可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贮藏15 d时,复配保鲜剂B+辐照组较复配保鲜剂A+辐照组菌落总数低0.12(lg(CFU/g)),

说明茶多酚与葡萄籽提取物相比有更好的抑菌性。朱军莉等[25]研究发现,相同质量浓度茶多酚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抑制率高于葡萄籽提取物,质量浓度为8 mg/mL时,茶多酚对生物被膜的抑制率达88%,而葡萄籽提取物的抑制率仅为6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2.2 不同保鲜处理对鲈鱼汁液流失率的影响

水产品在贮藏中会发生汁液流失的情况,汁液流失的多少与产品品质息息相关[26]。由图2可知,对照组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汁液流失较快,贮藏1~15 d,汁液流失率增加17.3%。贮藏1 d时,各处理组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可能是因为经过保鲜剂和辐照处理后,鲈鱼肌肉组织表面暂时失去平衡,汁液流出增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的汁液流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辐照处理的样品在贮藏结束时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大蒜素处理组。贮藏15 d时,辐照组、大蒜素+辐照组、复配保鲜剂A+辐照组、复配保鲜剂B+辐照组的汁液流失率分别较对照组低9.11%、11.31%、11.48%和11.56%。因此,辐照结合2 种大蒜素复配保鲜剂均能有效减缓汁液流失。辐照抑制了鱼肉微生物的生长,减缓了腐败和营养成分流失,因此,降低了汁液流失率。复配保鲜剂的加入可进一步协同灭菌,使鱼肉肌肉组织分解和蛋白质变性速率降低,延缓汁液流失,较好保证产品质量。壳聚糖在鱼肉表面形成膜,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屏障,具有减少水分损失、防止鱼类脂质氧化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防腐功效。陈达佳等[27]研究发现,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不仅能降低水分子的蒸发量,而且能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

2.3 不同保鲜处理对鲈鱼TBARs值的影响

TBARs值常被用作快速评判脂肪氧化程度的指标,TBARs值越低,证明脂肪氧化程度越低,產品质量越好[28]。

这是由于脂质降解产物会导致鲜鱼在贮藏过程中产生异味。由图3可知,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对照组和各个处理组的鲈鱼TBARs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贮藏6 d以内,辐照处理的鲈鱼TBARs值较对照组略高,说明辐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脂肪氧化速率加快,这可能是因为辐照使得鲈鱼体内水分子产生羟基,使得体系的氧化程度变快。而大蒜素+辐照组、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组的TBARs值均低于单独辐照组和对照组,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TBARs值增加速率较慢,说明复配保鲜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能防止脂质氧化。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均含有酚羟基,可提供活性质子,当油脂氧化产生过氧化物自由基时,酚羟基上的供氢体能将其捕获,使连锁反应中断或延缓,阻止氧化反应的发生,达到抗氧化目的,作为肉类保鲜剂时均具有强抗氧化性[29-30],使得复配保鲜剂能有效延缓脂肪氧化,协同辐照对鲈鱼的抑菌效果,不仅可以减缓鲈鱼脂质氧化速率,还可以增强抑菌效果,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2.4 不同保鲜处理对鲈鱼pH值的影响

水产品pH值的变化与微生物及腐败程度息息相关。由图4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所有处理组pH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原因主要是由于鱼死后初期,肌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导致pH值下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鱼体内微生物不断分解蛋白质产生胺类等碱性物质,如二甲胺、三甲胺等,pH值则会有所上升,且pH值越高表明鱼肉腐败程度越高[31]。在贮藏初期,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的pH值略有上升,这可能是由于辐照会对脂肪的氧化造成影响,生成碱性含氮物质[32],但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能有效降低pH值,pH值回升时间较晚且速率缓慢,且在整个贮藏期内均保持良好的品质,在贮藏终点的pH值仍然低于7。这说明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适用于鲈鱼在4 ℃条件下的贮藏保鲜,能够有效延缓鲈鱼的自溶作用,保持优良的新鲜度,实现延长贮藏期的作用。辐照及几种复配保鲜剂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微生物的增殖水平,防止细菌污染,达到良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2.5 不同保鲜处理对鲈鱼TVB-N含量的影响

食品贮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氮化合物的降解。TVB-N是指示挥发性氮含量的指标,它与水产品的新鲜度密切相关[33-34]。由图5

可知,在整个贮藏期内,各组的TVB-N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对照组在贮藏6 d达到水产品二级鲜度,而经过辐照、大蒜素+辐照、复配保鲜剂A+辐照、复配保鲜剂B+辐照处理的鲈鱼TVB-N含量在贮藏12 d时分别为17.89、15.93、14.17、13.70 mg/100 g,仍然保持二级鲜度,直到贮藏15 d,大蒜素+辐照处理的鲈鱼才到达不可食用的标准[35],而此时,复配保鲜剂A+辐照、复配保鲜剂B+辐照处理的鲈鱼TVB-N含量仍然低于20 mg/100 g,这表明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及酶的活性,从而减缓TVB-N含量的上升,延长鲈鱼货架期至少9 d。但2 种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对TVB-N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其对鱼肉蛋白质化合物的分解速率减慢,从而使得胺类化合物减少,能够有效抑制鱼肉TVB-N含量的增加。

2.6 不同保鲜处理对鲈鱼感官评价的影响

感官是评价鱼类品质变化最直观的参数。由图6可知,贮藏1 d,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鲈鱼在感官品质上并无明显差别。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处理组样品感官评分均降低,而对照组降低速率最快,贮藏9 d时即低于12 分,达到感官不可接受值。所有经过辐照处理的样品,在贮藏12 d时,仍然远远高于对照组。经过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的样品贮藏15 d时感官评分仍然高于12分,而只经过辐照处理的样品此时已经低于12 分。因此,辐照可以保持鲈鱼的感官品质,且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会使得感官品质保持时间更长。蛋白氧化的过程通常会导致肌肉蛋白功能特性下降、失水率增加、凝胶性和乳化稳定性减弱,这些变化进而对肉和肉制品的感官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均属于强抗氧化剂,延缓了鱼肉脂肪氧化,而辐照及其他复配保鲜剂还有效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使得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组鱼片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复配保鲜剂结合辐照处理可有效保持鲈鱼品质,货架期延长9 d以上,与菌落总数、TVB-N含量分析得出的结果一致。

2.7 不同保鲜处理对鲈鱼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

活性的影响

构成肌肉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肌原纤维蛋白,水产品品质的变化是由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导致的。ATP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肌肉的变化情况[36]。由图7

可知,在贮藏初期,各组Ca2+-ATPase活性差异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经过辐照结合保鲜剂处理的鲈鱼,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辐照组,这是由于辐照虽然可以减少鲈鱼的初始菌落,但也会加快脂质氧化,从而使得蛋白质分解较多,造成酶活性的降低,加入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大蒜素及壳聚糖等生物保鲜剂后,不仅具有协同增效的抑菌作用,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使得微生物生长进一步受到

抑制[37],促使鲈鱼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下降速度减慢,从而达到保持鲈鱼品质的作用。辐照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微生物对鱼肉氢键的破坏力,加上天然保鲜液的协同作用,减缓了鲈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速率,维护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延缓了Ca2+-ATPase活性的下降,维持鲈鱼片良好的食用品质。

3 结 论

对不同处理条件下4 ℃贮藏鲈鱼的菌落总数、TBARs值、TVB-N含量、汁液流失率、pH值、感官评价和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过复配保鮮剂与辐照结合处理的鲈鱼保鲜效果最好,综合抑菌效果和抗氧化效果,复配保鲜剂B结合辐照处理对鲈鱼具有更好的保鲜作用,有效抑制了冷藏鲈鱼肉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了鲈鱼贮藏过程中汁液流失率、TVB-N含量的上升,减缓了肌原纤维蛋白

Ca2+-ATPase活性下降,有效延缓了鲈鱼贮藏过程中肌肉蛋白品质的下降,延长货架期9 d以上。辐照处理可以延长鲈鱼的保质期,但同时也会加速脂质氧化,而与具有抗氧化效果的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等生物保鲜剂的复配使用,降低了辐照对鱼肉产生的脂质氧化作用,而加强了抑菌效果,在鲈鱼保鲜中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较应用单一大蒜素、辐照及大蒜素复配保鲜液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为辐照在鲈鱼贮藏保鲜中与其他保鲜剂复配使用以获得更长货架期提供了数据支撑,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HASSOUN A, SAHAR A, LAKHAL L, et 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s a rapid and non-destruc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qua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fish and meat products: impact of different preservation conditions[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103: 279-292. DOI:10.1016/j.lwt.2019.01.021.

[2] MUTWAKIL M Z. Meat spoilage mechanisms and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a critical review[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 2011, 6(4): 486-510. DOI:10.3844/ajabssp.2011.486.510.

[3] ROBERTS P B. Food irradiation is safe: half a century of studies[J].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4, 105: 78-82. DOI:10.1016/j.radphyschem.2014.05.016.

[4] 鉏曉艳, 王玮琼, 陈玉霞, 等. 60Co-γ辐照剂量对鲈鱼感官和质构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33(5): 202-206; 167.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17.5.032.

[5] HAM Y K, KIM H W, HWANG K E, et al. Effects of irradiation source and dose level 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ed meat products[J].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7, 130: 259-264. DOI:10.1016/j.radphyschem.2016.09.010.

[6] BRANNAN R G, MAH E. Grape seed extract inhibits lipid oxidation in muscle from different species during refrigerated and frozen storage and oxidation catalyzed by peroxynitrite and iron/ascorbate in a pyrogallol red model system[J]. Meat Science, 2007, 77: 540-546. DOI:10.1016/j.meatsci.2007.05.001.

[7] AHN D U, OLSON D G, LEE J I, et al. Packaging and irradiation effects on lipid oxidation and volatiles in pork pattie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1998, 63(1): 15-19. DOI:10.1111/j.1365-2621.1998.tb15665.x.

[8] MARCHESE A, BARBIERI R, SANCHES-SILVA A, et al.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allicin: a review[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52: 49-56. DOI:10.1016/j.tifs.2016.03.010

[9] 李婷婷, 励建荣, 胡文忠, 等. 大蒜提取物对冷藏蔬菜鱼丸品质的

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 33(16): 280-285.

[10] JU Jian, LIAO Li, QIAO Yu, et al. The effects of vacuum package combined with tea polyphenols (V+TP) treatment on quality enhancement of weever (Micropterus salmoides) stored at 0 ℃ and 4 ℃[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91: 484-490. DOI:10.1016/j.lwt.2018.01.056.

[11] 田光娟, 李喜宏, 韩聪聪, 等. 茶多酚对冷藏鲫鱼鱼片品质的影响[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10): 112-116. DOI:10.3969/j.issn.1006-2513.2017.10.013.

[12] 吴宁, 金城, 黄菊. 葡萄籽提取物对香菇保鲜效果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3, 34(8): 299-302.

[13] 胡晓亮, 周国燕.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3): 146-150.

[14] 杨丽丽, 郝晗, 张璇, 等. 壳聚糖浓度对原位合成纳米SiOx壳聚糖涂膜性能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19(5): 85-92. DOI:10.16429/ j.1009-7848.2019.05.012.

[15] LI Tingting, HU Wenzhong, LI Jianrong, et al. Coating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 and rosemary extract combined with chitosan on the storage quality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J]. Food Control, 2012, 25(1): 101-106. DOI:10.1016/j.foodcont.2011.10.029.

[16] HASSANZADE P, MORADI M, VAEZI N, et al. Effects of chitosan edible coating containing grape seed extract on the shelf life of refrigerated rainbow trout fillet[J]. Veterinary Research Forum, 2018, 9(1): 73-79.

[17] 许萍, 黄敏, 廖涛, 等. Box-Behnken设计摇床辅助响应面优化大蒜素提取工艺[J]. 食品科技, 2019, 44(9): 270-276.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2—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12.

[19] 李敬, 王小瑞, 刘红英, 等. 气调包装对大菱鲆的冷藏保鲜效果[J]. 食品科学, 2016, 37(22): 313-31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22048.

[20] ZHU Yingchun, MA Lizhen, YANG Hua, et al. Super-chilling (?0.7 ℃) with high-CO2 packaging inhibits biochemical changes of microbial origin in catfish (Clarias gariepinus) muscle during storage[J]. Food Chemistry, 2016, 206: 182-190. DOI:10.1016/j.foodchem.2016.03.053.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GB 5009.228—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8.

[22] HAO Ruoyi, LIU Yang, SUN Liming, et al. Sodium alginate coating with plant extract affec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biogenic amine formation and quality properties of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during chill storage[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81: 1-9. DOI:10.1016/j.lwt.2017.03.031.

[23] 林婉玲, 楊贤庆, 李来好, 等. 浸渍冻结对调理草鱼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J]. 南方水产科学, 2016(3): 67-73. DOI:10.3969/j.issn.2095-0780.2016.03.009.

[24] 鞠健, 胡建中, 廖李, 等. Nisin结合辐照处理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37(21): 280-284.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6.21.045.

[25] 朱军莉, 王慧敏, 王桂洋, 等. 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对假单胞菌抗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J].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16(1): 84-90. DOI:10.16429/j.1009-7848.2016.01.012.

[26] QIU Xujian, CHEN Shengjun, LIU Guangming, et al. Quality enhancement in the Japanese sea bass (Lateolabrax japonicas) fillets stored at 4 ℃ by chitosan coating incorporated with citric acid or licorice extract[J]. Food Chemistry, 2014, 162: 156-160. DOI:10.1016/j.foodchem.2014.04.037.

[27] 陈达佳, 赵利, 袁美兰, 等. 茶多酚改性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工艺优化[J]. 食品科学, 2014, 35(24): 63-68.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424012.

[28] 郭丽, 丛莘芫, 王鹏, 等. 透明质酸涂膜结合微冻贮藏对鲜切鲤鱼肉保鲜效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5): 253-258.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9.05.042.

[29] YANG C S, LAMBERT J D, SANG S M. Antioxidative and anti-carcinogenic activities of tea polyphenols[J]. Archives of Toxicology, 2009, 83: 11-21. DOI:10.1007/s00204-008-0372-0.

[30] MIELNIK M B, OLSEN E, VOGT G, et al. Grape seed extract as antioxidant in cooked, cold stored turkey meat[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39(3): 191-198. DOI:10.1016/j.lwt.2005.02.003.

[31] RIEBROY S, BENJAKUL S, VISESSANGUAN W, et al. Effect of iced storage of bigeye snapper (Priacanthus tayenu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properties and acceptability of Som-fug, a fermented Thai fish mince[J]. Food Chemistry, 2007, 102(1): 270-280. DOI:10.1016/j.foodchem.2006.05.017.

[32] 鞠健, 汪超, 廖李, 等. 低剂量辐照对冷藏期间鲈鱼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6, 41(7): 157-162.

[33] SILBANDE A, CORNET J, CARDINAL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oilage potential of pure and mixed cultures of bacterial species isolated from tropical yellowfin tuna (Thunnus albacares)[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8, 124(2): 559-571. DOI:10.1111/jam.13663.

[34] MOUSAKHANI-GANJEH A, HAMDAMI N, SOLTANIZADEH N.

Impact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field thawing on the quality of frozen tuna fish (Thunnus albacares)[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6, 36: 42-47. DOI:10.1016/j.ifset.2016.05.017.

[35] OCA?O-HIGUERA V M, MAEDA-MART?NEZ A N, MARQUEZ-R?OS E, et al. Freshness assessment of ray fish stored in ice by biochem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hods[J]. Food Chemistry, 2011, 125: 49-54. DOI:10.1016/j.foodchem.2010.08.034.

[36] 王發祥, 张付兰, 刘永乐, 等. 草鱼冷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18): 82-8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8.008.

[37] 吕卫金, 赵进, 汪金林, 等. 茶多酚延缓冷藏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变性降解机理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 14(1): 60-67.

作者:白婵 许萍 黄敏 熊光权 王炬光 廖涛

第4篇:苹果贮藏保鲜

苹果的贮藏保鲜概述

1 适时采收

苹果的采收期对贮藏质量影响很大,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好,而且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和失水萎蔫等;采收太晚,在贮藏中果实容易衰老,果肉发绵、褐变,发生斑点病、水心病、果肉湿褐病和腐烂。一般而言,早熟品种一般在盛花期后100天左右采收,中熟品种在101-140天,晚熟品种在141-175天采收。此外。采收期还应根据贮藏期长短来决定,作短期贮藏或冷藏的可以稍晚采收,贮藏期较长或气调贮藏的果实适当提早采收。

2 及时预冷入库

刚摘下的苹果。带有田间热,必须放在阴凉处预冷1-2天。苹果入库时温度应降到2℃以下,可利用夜间零点以后库外温低于库内温时,打开库门和通气窗,使冷空气进入库内。苹果贮藏保鲜概述

3 贮藏、包装、堆放

分级时必须严格剔除伤果、病果、畸形果、过大过小果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果实。合理化的包装更能体现果品的商品性。为防止长期堆放使下层果实产生压伤,一般苹果裸果长期堆放高度应小于等于1米,纸箱包装高度小于2米。

4 贮藏期病害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可分为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而后者则是由于微生物采前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这是影响苹果长期贮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苹果的贮藏特性

苹果属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品,采后具有明显的后熟过程,果实内的淀粉会逐渐转化成糖,酸度降低,果实退绿转黄,硬度降低,充分显现出本品种特有的色泽、风味和香气,达到本品种最佳食用品质。进于步继续贮藏,会因为果实内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而变得质地绵软、失脆、少汁,进而衰败、变质、腐烂。

1.1 苹果的主要贮藏特性

苹果耐低温贮藏,冰点一般在-2.2~-3.4摄氏度,多数品种贮藏适温在0℃~-1℃;不同品种的贮藏适温不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区对低温的敏感性也不同,如红玉苹果0℃贮温适宜,国光可在-2℃下贮藏,红元帅苹果贮温-1℃~-2℃。气调贮藏适温应比普通冷藏高0.5℃~1℃。苹果贮藏要求92%~95%的相对湿度。多数冷库需人工洒水、撒雪来加湿,以减少贮藏期的自然损耗(干耗),保持果实的鲜度。苹果适宜低氧、低二氧化碳气调贮藏,一般苹果气调贮藏适宜的气体条件氧是2%~3%,二氧化碳0%~5%,但不同品种具体要求的氧和二氧化碳气体指标有不同,黄元帅苹果要求氧是1%~5%,二氧化碳是1%~6%,国光苹果要求氧是2%~6%,二氧化碳是1%~4%,红富士苹果氧是2%~7%,二氧化碳是0%~2%。

1.2 苹果的品种与贮藏

常见苹果品种有60多种,按成熟度可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中、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早熟品种如黄魁、祝光、丹顶等,这类苹果质地松、味多酸、果皮薄、蜡质少,由于在

7、8月高温季节成熟,呼吸强度大,果实内积累不多的养分很快被消耗掉,所以不耐远运和贮藏。中熟品种如红玉、鸡冠、黄元帅、红星、红冠、倭锦等,多在9月份成熟,这类苹果多甜中带酸,肉质较早熟种硬实些,因而较早熟种耐贮运。其中红玉、黄元帅易失水皱皮,红星、红冠、倭锦果肉易发绵,鸡冠果皮、果肉、果心易褐变,这类苹果冷藏会延长贮期,气调贮藏效果会更明显。晚熟品种如国光、青香蕉、印度、红富士等在10月份成熟,这类苹果内质

紧实、脆甜稍酸,由于晚熟积累养分较多,最耐长期贮运,冷藏或气调贮藏可达7~8个月。

2贮藏方法

2.1简易贮藏

简易贮藏指不具备固定贮藏库设施,而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来进行的沟埋藏、堆藏、窖藏等。 简易贮藏多数是在产地进行,贮藏操作简便易行,贮藏成本低,若遇到某些气候条件适宜,贮藏效果较好。

简易贮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贮藏期间温湿度条件不能有效控制,所以贮藏期较短,贮藏质量交差,损耗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烂或冻损。

2.1.1简易贮藏遇到的问题

简易贮藏方法应注意苹果采收后,一般不要直接入沟(窖),或进行堆垛。影先在阴凉通风处散热遇冷,白天适当覆盖遮荫防晒,夜间揭开降温,待霜降后气温降下时再行入贮。贮藏期间应根据外部自然条件的变化,利用通风道、通风口,通过堆码时留有空隙,在早晚或夜间进行曲通风降温防热。利用草帘、棉被、秸秆等进行覆盖保温防冻。一般可贮至来年3月。主要适用于国光、红富士等晚熟苹果。对金冠、元帅各级党委等中熟苹果不适宜。

2.2 通风库贮藏

通风库条件因贮藏前期温度偏高,中期又较低,一般也只适宜贮晚熟苹果。贮期主要管理是根据库内外温差来通风排热。贮藏前期,多利用夜间低温来通风降温。

有条件最好在通风口咱加装轴流风机,并安装温度自动调控装置,以自动调节库温尽量符合其贮藏要求。

入库时就分品种、分等级码垛堆放,堆码时,垛底要垫放枕木(或条石),垛底离地10~20厘米,在各层筐或几层纸箱间应用木板、竹篱笆等衬垫,以关轻垛底压力,便于码成高垛,防止倒垛。码垛要牢固整齐,码垛不宜太大,为便于通风,一般垛与墙、垛与垛之间应留出30厘米左右空隙,垛顶距库顶50厘米以上,垛距门和通风口(道)1.5米以上,以利通风、防冻。贮期主要管理是根据库内外温差来通风排热。贮藏前期,多利用夜间低温来通风降温。

2.2.1 通风贮藏注意的问题

贮藏中期,减少通风,库内应在垛顶、四周适当覆盖,以免受冻。通风库贮果,中期易遭受冻害。

贮藏后期,库温会逐步回升,还需期间要每天观测记录库内温度、湿度,并经常检查苹果质量;检测果实硬度、糖度、自然损耗和病、烂情况。出库顺序最好是先进的先出。

2.3.1 注意

冷库贮藏室,若想保持其色泽和硬度少变化,最好是利用聚氯乙烯透气薄膜袋来衬箱装果,并加防腐药物,有利于延迟后熟、保持鲜度、防止腐烂。

2.4 气调贮藏

苹果最适宜气调冷藏,尤其以中熟品种金冠、红星、红玉等,控制后熟效果十分明显。 国际和国内的气调库基本上是贮藏金冠苹果的。

气调冷藏比普通冷藏能延迟贮期月一倍的时间。可贮至下年6~7月,保持质量仍新鲜如初期。

2.4 气调

气调贮藏可贮至下年6~7月,保持质量仍新鲜如初期。可供远运调节淡季,并供出口;有条件建气调库,装置气调机整库气调贮藏苹果,也可在普通冷库内安装碳分子筛气调机来设置塑料大帐罩封苹果,调节其内部气体成分,塑料大帐可用0.16毫米左右厚的聚乙烯或无毒聚氯乙烯薄膜加工热合成,一般帐宽1.2~1.4米、长4~5米、高3~4米,每帐可贮苹果5~10吨。

2.4.1 气调贮藏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用纸箱包装的苹果,只能采用木箱或塑料箱装,以免纸箱受潮倒垛 。

气调贮藏的苹果要求后2~3天内完成入贮封帐操作,并即时调节帐内气体成分,使氧降至5%以下,以降低其呼吸强度,控制其后熟过程。

一般气调贮藏苹果,温度在0℃~1℃,相对湿度95%以上,调控氧在2%~4%、二氧化碳3%~5%。气调贮藏苹果应整库(帐)贮藏,整库(帐)出货,中间不便开库(帐)检查,一旦解除气调状态,即应尽快调运上市供应 。

2.4.2 塑料小包装气调贮藏

塑料小包装贮藏苹果技术,多用0.04~0.06毫米厚的聚乙烯或无毒聚氯乙烯薄膜密封包装,贮藏中熟品种如金冠、红冠、红星等最适;一般制成装量20公斤左中的薄膜袋,衬筐、衬箱装。一般制成装量20公斤左中的薄膜袋,衬筐、衬箱装。果实采收后,就地分级,树下入袋封闭,及时入窖初(库),最好是冷库贮,没有冷库,窖温也不能高于14℃,入窖初期每二天测一次气,进入低温阶段每旬测气1~2次。

第5篇:苹果贮藏保鲜操作规程

苹果属温带水果,主要在我国北方栽培,南方也有一定的栽培。全国分为四大优势产区:渤海湾苹果产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黄河故道苹果产区和西南高地苹果产区。渤海湾苹果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属于我国苹果生产的适宜区,主栽品种为红富士、乔纳金、嘎拉、新红星、小国光等。2012年,全国种植面积约3347万亩,产量3849万吨。

一、苹果贮藏特性

苹果属于仁果类水果,晚熟品种较耐贮藏,生产中贮藏量大,贮藏时间也长。但不同品种间耐贮性差异较大。

(一)成熟期和成熟度。晚熟品种比中熟品种耐贮,早熟品种一般不作贮藏;拟长期贮藏的苹果应在8.5-9成时采收,此时果实种子已变褐,风味品质基本形成。

(二)品种及其耐藏性。红富士、小国光、秦冠等晚熟品种在贮藏过程中硬度和品质变化比较缓慢,而且抗病性强,适合长期贮藏。红星、新红星、乔纳金、北斗等中晚熟品种在贮藏过程中易后熟发绵,要求贮藏条件比较严格,一般作为中短期贮藏,但采用气调贮藏可使贮藏期大大延长;早熟品种一般只进行周转贮藏。

(三)贮藏中不同品种易出现的问题。金冠(黄元帅)苹果贮藏过程中果皮易失水皱缩,更应注意相对湿度的保持;红富士苹果贮藏过程中易遭受高CO2伤害,采用气调或塑料薄膜小包装简易气调贮藏时要谨防CO2伤害,一般将贮藏环境中CO2浓度控制在2%以下。

(四)贮藏病害及其防控。苹果贮藏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原性病害是由青霉菌和绿霉菌引起的青霉和绿霉病,轮纹病也是贮藏期间较常见的病害。良好的果园管理、精细采收分级和处理减免机械伤、入库前贮藏场所消毒、控制适宜的贮藏温度,是防控病原性病害的最重要措施。生理病害主要是低氧和高二氧化碳伤害以及贮藏后期发生的虎皮病。

二、参照贮藏条件

果实温度:-1℃-0℃;环境相对湿度:90%~95%。

气体成分:红富士系:O23%-5%,CO21%-2%;元帅系:O22%-4%,CO23%-5%;金冠系:O22%-3%,CO26%-8%。

三、贮藏场所和方式选择

苹果品种较多,贮运特性各有差别,贮藏场所和方式可灵活选择。

简易贮藏场所贮藏。在自然冷源比较充沛的地区,对富士、小国光、秦冠等品种,可因地制宜、科学使用简易贮藏场所,如通风贮藏库、土窑洞、山洞等。

机械冷库。机械冷库加简易气调贮藏即塑料薄膜袋包装冷藏,是我国目前苹果贮藏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气调库贮藏。我国目前应用还不普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高档市场和国际市场需要的高档苹果,不作为重点。

四、贮藏场所温度、湿度调控

(一)温度设定和融霜操作。小型或微型冷库一般采用氟利昂制冷机组,温度的设臵是通过温控仪人工设臵。以-50/100℃“小精灵”温控仪操作为例,设臵贮藏温度为-1℃-0℃,应设臵-1℃,幅差值1℃,设备即在-1℃-0℃区间运行。温控仪上具有融霜时间设臵功能,一般融霜时间设臵25-30分钟,融霜间隔的设臵原则是:苹果入库初期间隔短(约10-20小时融霜1次),温度稳定后间隔时间加长(几天至十几天),冬季制冷机运行少时融霜间隔会更长。准确的融霜间隔必须根据人为观察蒸发器的结霜情况而定,当蒸发器上有白色霜层但是没有明显阻挡出风时即应除霜。所以,应根据使用阶段及时调整融霜时间,方可达到及时融霜,又不出现无霜或少霜频繁加热导致库温波动。

(二)湿度保障。微型库内相对湿度低于75%时,可以通过地面洒水或加湿器加湿的方式提高湿度,但是地面不能因洒水出现“明水”聚积。产品相对湿度的保证主要靠冷库设计时适当增加制冷系统的蒸发面积、控制好果实预冷终点温度、库温恒定和塑料薄膜袋包装来解决。

五、苹果贮藏简明工艺流程

(一)冷库贮藏简明工艺流程。冷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冷库提前降温→8.5成熟时精细采收→果实分级并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装入包装箱内垫衬的塑料袋内→快速预冷→扎口封箱→合理堆码或上架→控制适宜温度(温度应控制在-1℃-0℃)→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适时出库销售。微型冷库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7个月以内)。

(二)简易贮藏场所贮藏简明工艺流程。土窑洞入库时再打开封闭的窑门(入贮时温度最好在8℃以下,最高不应超过12℃)→烟雾剂或液体消毒剂消毒→采收8.5成熟的果实→果实分级并严格挑除病虫机械伤果实→装塑料保鲜袋装周转箱或筐装→合理堆码或上架→科学通风引进自然冷源→尽力维持最长-1~0 ℃的时间→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适时出库销售。

(三)注意事项

1.冷库及包装物清洁、消毒。常用消毒杀菌方式有:①果蔬库房消毒烟雾剂进行熏蒸;②4%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或用0.5%~0.7%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③臭氧发

生器消毒,每100立方米配臵5克/小时产量的臭氧发生器,库内臭氧浓度达10 ppm左右。

2.冷库提前降温。果实入库前2天开启制冷机,将库温降至-2 ℃。

3.8.5成熟时采收。拟长期贮藏的苹果应在充分成熟前采收,可通过果实硬度、生长天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个指标综合判定采收期。由于品种不同,上述指标也不同。只能给出笼统的定性8.5成成熟度,此时果实种子基本变褐,果实内淀粉基本消失,但是具有良好的硬度。

4.装入包装箱内垫衬的塑料袋内。冷库贮藏时,红富士苹果宜用微孔袋扎口或地膜在箱内垫衬折口,防止二氧化碳伤害。元帅系苹果、乔纳金苹果、金冠苹果、嘎啦苹果可用苹果专用硅窗保鲜袋扎口贮藏,但是装量需要试验,以满足袋内氧不低于5%,二氧化碳不超过5%为宜。简易贮藏场所贮藏时,红富士苹果用微孔袋折口贮藏,防止二氧化碳伤害。元帅系苹果、乔纳金苹果、金冠苹果、嘎啦苹果可用苹果专用透湿调气保鲜袋。一般装量在5~

7.5公斤。

5.合理堆码或上架。塑料周转箱热量交换好,码垛密度可适当大些;纸箱包装时,箱上必须设计通气孔,垛间和箱间留有通道和间隙,并考虑纸箱的承重,防止下层箱内果实被压伤或踏跺。如果是具有货架的冷库,果箱可直接放在货架上。

6.科学通风引进自然冷源。科学通风引进自然冷源是对简易贮藏场所而言的。从入库到场所内的温度降至0℃为降温阶段,要不断地利用外界低温,并相应地降低场所内土层温度,主要是夜间打开窑门和通气孔,白天外界温度低于窑内温度时也可通风;从窑温降至0℃到翌年春天窑温回升为蓄冷阶段,外界温度不低于-5℃时,可开启窑门和通气孔,将外界冷量引入蓄积在窑内土层中,低于-5℃时关闭窑门和通气孔,保温防冻,贮期管理的好,低温土层蓄冷就多;春天外界温度回升使窑温回升阶段是保冷阶段,应严格关闭窑门和通气孔,尽量减少人员进出,维持窑内已经降低的温度,可做到冬冷春用;待全部果品出库后,要清扫窑洞并进行消毒处理,用砖或土坯将窑门封严,堵塞通气孔,以备下次再用。

7.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苹果贮藏期间,自身会释放出大量乙烯,乙烯是一种促进成熟衰老的激素,会加速果实的衰老,也会诱发和加重虎皮病的发生。因此,要适时通风排除库内乙烯。

8.适时出库销售。冷库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7个月以内,一般在翌年5月份前后出库;简易贮藏场所贮藏的红富士苹果推荐贮藏期为5个月以内,一般在翌年3月份前后出库。

第6篇:杏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杏 的 保 鲜 技 术 规 程

近年来,杏的生产发展很快,多种新型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其早产、丰产和稳产得以实现,杏的贮藏保鲜问题日益重要起来。但由于杏果实成熟期正值高温季节,又不耐贮运,采后后熟过程进行很快,在常温下不能贮藏,因此,一般多进行的是为避开市场旺季和延长加工季节的短期贮藏。

一、杏子贮藏保鲜技术操作流程

采收→挑选→称重→包装→运输→药剂处理→预冷→套保鲜袋→码垛贮藏。

1.1 适时采收

杏不同品种间的耐藏性差异很大。一般早熟品种不耐贮运,中晚熟品种的耐贮运性较好。如杏的品种大五月杏、红荷包等一般不耐贮藏; 而中晚熟品种如佳娜丽、银香白、红玉等较耐贮运;粘核品种、软溶质品种的耐藏性较差。

采摘期影响杏贮藏效果的因素很多,有地域、气候等。果实采摘期是影响果实贮藏期间质量、品质和贮藏寿命长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若果实采摘过早,会降低后熟后的风味,且易受冷害;采摘过晚,则果实过于柔软,易受机械伤,腐烂严重,难于贮藏。因此,掌握适宜的采摘期, 既让果实生长充分,基本体现出其品种的色香味等品质,又能保持果实肉质紧密时适时采摘,是延长贮藏寿命的关键措施。目前在生产上将杏的成熟期分为下述等级:

7成熟:底色绿,果实充分发育,果面基本平展无坑洼,中晚熟品种在缝合线附近有少量坑洼痕迹,果面毛茸较厚。

8成熟:绿色开始减褪,成淡绿色或浅黄色(俗称发白)。果面丰满,毛茸减少,果肉稍硬,阳面少量着色。油杏逐渐发亮。果实已基本发育成熟,营养物质积累充分,耐贮性最佳。早采(7成熟以前采) 1 杏果在贮藏后期期果核处极易褐变。晚采(9成熟及其以后采)杏果在整个贮藏期间腐烂率较高。

9成熟:绿色大都褪尽,不同品种呈现出该品种应有的底色,阴面局部仍有淡绿色或浅黄色。毛茸少,果肉稍有弹性,芳香。有色品种大都着色,表现品种风味特性。油杏光亮最强。

10成熟:果实毛茸易脱落,无残留绿、色黄色。溶质品种柔软多汁,皮易剥离。软溶质杏稍压即流汁破裂,硬溶质稍不易破裂,但亦易压伤。 硬肉杏开始变软绵,不溶质杏弹性较大。

就地鲜销宜于8成~9成熟采摘,远地运输可于7成~8成熟采摘。用于加工杏应在8成~9成熟采摘,用于贮藏的杏以7成~8成熟采摘为宜。

另外,杏采摘时要带果柄,若果实在树上成熟度不一致时, 要分次采摘。一般品种需2~3次采收。采收时需严防碰压伤和刺伤,将果实带柄采下。以早晨低温时采收为好,随采随处理,拣出残、伤、劣质、畸形、污垢的果实,按大小分级分别包装。

1.2 分级

果品分级的目的是使之达到商品标准化。我国杏的分级标准分为3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目前,杏分级主要是根据重量进行手工挑选,还未应用大型选果机等设备进行分级。

1.3 包装

可分为外包装和内包装。生产上外包装都用纸箱包装,每箱3-10千克,纸箱要求科学、坚固、经济、防潮、精美、轻便。内包装是用包装物(如保鲜纸、保鲜袋等)对果实进行包装。经试验证明,采用0.013mm厚聚乙烯薄膜袋单果密闭包装或用保鲜纸单过包装,其自然损耗率和腐烂率均较低,保鲜效果好。所以提倡杏果实采后直接直接装箱再套塑膜袋密闭包装。

1.4 预冷

2 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能够适应采后的快速预冷。因此,果实采后可直接放入低温冷库预冷。杏采收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尽量利用低温进行预冷,注意防止日晒和雨淋。一般在果实采收后24小时内入库预冷,若集中入库时,每次入库不超过库容积的25-30%。

1.5 贮期管理

按品种、等级、用途进行入库和分垛。并注意 贮期管理。 1.5.1 库内消毒与防治鼠害;消毒对减少杏贮藏中微生物侵染和果实腐烂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管理措施中重要的环节。在杏入库前一个月(和贮藏结束后)应对贮藏库进行清扫与消毒。入库前要先对库内进行消毒,用每立方米30克硫磺粉的比例和干木屑混合点燃,使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杀菌,或用40%福尔马林1份加水 40份配成1%溶液喷布,密闭1—2天后,开库门通风换气。经常使用的药剂是硫磺、甲醛、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此外,还应注意防治鼠害,堵好洞,果实入库后可采用鼠夹、毒耳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

1.5.2 垛码 杏果实运到冷库后,库中堆垛要排列整齐、牢固,利于通风和管理,并能充分利用空间。堆垛底部用枕木垫起,各果箱间要留有适当空隙(一般2-5cm)。堆放高度以箱子的压缩强度而定,但一般垛上部距库顶要留有60cm左右空隙。垛距离墙壁、进气孔等处要留有空隙(一般30cm左右),并留出人行道。堆垛可采用“品字形”、“井字形”等形式。

1.5.3 温度;为更好地掌握库中各部位温度情况,要在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放置温度计。贮藏期间要尽量保持库温稳定,减少温度大幅度波动,杏适宜贮藏的温度为-0.5—1℃。

1.5.4 湿度;杏在贮藏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当库内湿度过高时,可放干锯木屑或生石灰;在湿度偏低时可适当洒水、铺湿锯木屑或湿草帘等。

3 1.5.5 适当通风;杏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为防止库内温度有较大波动,通风应在库内外温差最小时进行。

二、贮藏条件、贮藏期和贮藏方式

2.1 贮藏条件和贮藏期①适宜贮温:-0.5℃~1℃;②相对湿度:85%~95%;③气调指标:氧2%~3%,二氧化碳2.5%~3%;④贮藏期:3周~5周。

2.2 贮藏方式

杏是较不耐贮藏的水果,一般以短期贮藏,调节市场供需为目的。所以,最好采用机械冷藏库进行贮藏,这样能够稳定维持较适宜的贮藏温、湿度。对于采用气调贮藏的研究应用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三、杏果贮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杏在贮运中常发生的问题有过熟软化、 病菌引起的腐烂和冷害引起的内部褐变与风味变淡等。

3.1 过熟软化杏的过熟软化,主要是由于采摘过迟,果实过于成熟,再就是由于采收季节气温较高,未能及时预冷或迅速放入冷库降温贮藏, 果实很快后熟软化,生产上称“杏黄为灾”就是这个道理。再如杏采收时的硬度为6.45千克/厘米2。在25℃经3天即可降到2.7千克/厘米2;而在5℃经15天才降到上述硬度,在0℃时硬度基本无变化(2周)。防止杏过熟软化的主要措施:

(1)选择适宜的采摘,使贮藏果实大部在8成熟。采用衬软物(如发泡网或纸等)的塑料筐装或有衬格的箱装(3公斤~10千克/箱),减少果实受挤压。

(2)产地及时预冷。可采用冷风冷却(强风冷却),或用0.5℃~1℃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这样既有消毒、降温作用,还可延迟后熟衰变。将晾干后的杏果迅速装箱,预冷12~ 4 24个小时,待果温降到20℃以下,再转入贮藏库内堆码。水冷冷却快,且可以减少失重,而后贮藏于冷库中,在18~24℃下进行后熟,有利于表现出良好的风味。但操作比较难度较高。

(3)尽快入库,并将果实温度降至适宜的贮藏温度(0℃~1℃),这是防止果实熟软最有效的方法。

3.2 主要贮藏病害及防治

杏在贮运期间发生的大量腐烂,主要是由微生物病害(褐腐病、软腐病、腐败病、根霉腐烂病等)所引起的。

褐腐病和腐败病主要是在田间侵害果实,病菌通过虫伤、皮孔等侵入果实,在贮运时当环境条件适宜即开始大量发生。贮藏期病果与健康果接触,也可使健康果腐烂。杏果的褐腐病特征是受害果实产生水浸状病斑,在24小时内变成黑褐色,并深达果核。(该病在较高温度下3~4天便可使全果腐坏,并在贮藏中相互传染)。杏果的软腐病是通过伤口侵入果实的,受害处形成小圆形淡褐色斑,以后长出白霉并扩展至全果,最后变成黑色和灰色,腐坏处软而湿,最终导致全果腐烂。对以上两种病的预防,首先是加强采前管理,提高果实品质及耐贮性,并避免机械伤;其次是采后用加有二氯硝基苯胺的温水溶液进行浸果处理或采取其他处理。现将各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归结如下: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清园,整形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消灭田间、包装房和包装容器中的有害病菌。在果实生长期间加强喷药保护,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半月至6月间,每隔半月喷一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

(2)采收、分级包装和贮运等一系列操作,尽量避免造成机械伤,严格控制果实质量。

(3)果园(产地)预冷或及时将果实存入冷库,迅速地将果实降至4.5℃以下。

5 (4)用杀菌剂浸果处理。可用仲丁胺系列防腐保鲜剂杀灭霉菌。常用的有克酶唑15倍液(洗果),一般采用100ppm~1000ppm 的苯来特和 450ppm ~900ppm的二氯硝基苯胺(DCNA)混合药液浸果。洗果或浸果时,配药要用净水,浸果后待果面水分蒸发后包装。 药剂处理时,一定要注意浓度,防止产生药害。

(5)热水浸果。果实在52℃~53.8℃热水中浸放2分钟~2.5分钟,或46℃热水浸果5分钟,可杀死病菌孢子和阻止初期侵染发展。

(6)应用保鲜纸单果包装,可以降低自然损耗率和腐烂率,保鲜效果好。

(7)微波辐射处理,作为无公害保鲜水果的一种方法,处理后果实的呼吸作用下降,可延迟跃变型果实呼吸高峰的到来,抑制乙烯的产生,钝化果实中EFE酶的活性,从而能有效地控制果实的软化、成熟腐烂及某些生理病害。微波电磁场能使物料中的细菌死亡,由此产生灭菌、杀虫的作用,可实现低温杀菌,安全卫生。处理后,杏果实的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的积累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减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保持果实的硬度,降低酸度,减少腐烂。

(8)应用臭氧处理,果实分级装箱后,直接套保鲜袋,并充臭氧进行预冷,进行贮藏。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彻底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的DNA结构,产生灭菌、杀虫的作用,达到防腐保鲜效果。

3.3 冷害由于杏果实生长期间气温较高,其对低温有较强的敏感性,极易产生冷害,在-1℃以下就会引起冻害。在高二氧化碳影响下,杏果会出现胶状生理败坏。因此,在贮藏杏时,一定要注意冷库的温度管理、注意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0℃贮藏4周~5周,时间稍久,会因多元酚积累而产生褐变及软化。果实发生内部褐变,逐渐向外蔓延,原有风味丧失。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可防止果实褐变。

(1)间歇变温贮藏:果实在-0.5℃~1℃贮藏2周,升至18℃经2天,再转入低温下贮藏,如此反复。

6 (2)两种温度贮藏:即先在0℃贮藏2周左右,再在5℃(4.5℃~8℃)或7℃~18℃下贮藏。也可以在0℃下贮藏2周~3周后,采用逐渐升温的方法贮藏。

(3) 防止二氧化碳伤害,适当通风;杏在贮藏过程中,要有足够的通风量。通风可将库内热负荷带走,排除果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气体,补充适当的氧,并且可防止库内温度不均匀。

杏贮藏寿命短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冷害引起的果肉褐变与风味变淡。所以,生产者在进行杏贮藏时,一定要加强贮藏过程中果实变化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出库指标及注意事项: 4.1 出库指标:

果实新鲜,应具有本品种的色泽、风味、品位正常,无异味。果实总耗不超过10%。好果率在90%以上。生理指标可略低于入库前的指标。

4.2 出库注意事项:

出库后的果实应缓慢升温,避免果实结露。出库后果实应轻搬、轻放、轻拿、避免果实伤害。

第7篇:花椒芽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花椒以其独特的保健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发芽期幼嫩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是芽苗菜中的珍品。可以热炒、凉拌、油炸、涮锅,麻香宜人,开胃爽口,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旧时曾被列为宫廷贡品,供宫廷贵族享。近几年倍受消费者青睐,但花椒鲜芽上市时间短,中间存在6~7个月的市场断档期,因此迫切需要解决花椒贮藏保鲜技术。2014年我们采用不同保鲜剂、添加乙烯吸收剂、低温、高湿、聚乙烯硅窗袋及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等处理方法对花椒芽进行了保鲜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 (1)品种

花椒芽选自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蔡河试验站花椒芽采摘基地,品种为红油椿,露地种植。

(2)保鲜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纯白托可湿性粉剂、6-苄基嘌呤(简称BA ),乙烯吸收剂(过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碎砖块纱布包,50g/包)。

(3)包装材料

30cm ×40cm 的0.3mm 低密度聚乙烯袋,5mm 聚乙烯硅窗袋。具体实验方案见表1。

表1 实 验 方 案

序号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C 1 C 2 C 3 C 4 D 1 D 2 E1 E2 E3 空白,0.3mm聚乙烯袋包装

空白(基本无嫩芽的老叶花椒芽),0.3mm聚乙烯袋包装 加乙烯吸收剂,0.3mm 聚乙烯袋包装

加乙烯吸收剂(基本无嫩芽的老叶花椒芽),0.3mm 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5g/kg多菌灵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5g/kg多菌灵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纯白托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1.0g/kg纯白托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0.1g/kg 6-BA浸泡,0.3mm聚乙烯袋包装

浓度为0.1g/kg 6-BA浸泡,加乙烯吸收剂,0.3mm聚乙烯袋包装 空白,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

浓度为1.0g/kg多菌灵浸泡,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 浓度为2.0g/kg纯白托浸泡,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

处理方法及包装

2.试验方法 (1)工艺路线

原料→预冷→原料挑选→保鲜剂处理→沥干→装袋→冷藏

(2)选料

挑选的花椒芽大部分为新鲜、嫩芽绿色,富有香气,芽长为5~10cm 左右,少量的为下端已开始木质化、基本没有嫩芽的老叶花椒芽。剔除腐烂、有机械损伤的部分,剪去木质化部分。

(3)贮藏条件

400m 果蔬保鲜冷库,贮藏温度2~0℃,相对湿度 80%~85%。

(4)实验方案

2 ①本试验中采用0.3mm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的,每袋中贮藏0.25kg,每种处理方法贮藏2.5采用5mm聚乙烯硅窗袋包装的,为kg0.5kg/把,每种处理方法贮藏5kg。包装袋的封口形式均为扎口。

②各处理中除A2及A4 采用基本无嫩芽的老叶外,其他处理均使用新鲜嫩芽作为试验材料。

③各药剂浸种时,只需将花椒芽在药剂中蘸几秒钟即可。

二、结果与分析

试验中,测定了不同处理方案中不同贮藏时间的脱小叶率和商品率(即贮藏期间可食用花椒芽的重量与贮藏初期花椒芽的总重量比),贮藏结果见表

2、表 3。

表2 不同处理方法贮藏时的脱小叶率 % 序号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C 1 C 2 C 3 C 4 D 1 D 2 E1 E2 贮藏25 d 贮藏30 d 贮藏35 d 贮藏40 d 贮藏45 d 贮藏50 d 3.51 0 0.58 0 1.56 0.43 0.65 0 1.66 1.05 1.04 0.48 0.21 0 0 1.09

5.52 1.8 2.14 0.46 2.05 1.89 1.12 0.42 2.61 1.89 1.89 2.01 1.34 0.21 0.48 2.32

8.79 2.56 5.06 0.93 4.12 3.15 3.05 1.89 4.43 3.17 3.01 3.04 2.68 0.96 1.25 4.01

13.56 3.06 7.31 1.64 7.31 6.71 5.02 3.46 9.05 5.53 6.78 4.69 3.56 1.89 2.01 6.32

17.12 4.14 11.22 2.48 10.14 8.91 7.9 5.17 11.33 7.89 9.06 6.1 5.26 2.65 2.96 9.09

24.67 7.81 15.23 3.89 14.21 11.62 10.89 7.89 15.14 11.96 11.56 8.06 8.11 4.04 4.55 13.67 E3 1.98 3.24 5.23 7.98 10.66 14.56

序号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4 C 1 C 2 C 3 C 4 D 1 D 2 E1 E2 E3

表 3 不同处理方法贮藏时的商品率 % 贮藏25 d 贮藏30 d 贮藏35 d 贮藏40 d 贮藏45 d 贮藏50 d 75.14 96.98 82.09 98.01 85.99 86.07 90.11 91.04 84.52 87.21 88.11 91.3 90.9 96.07 94.33 84.21 84.09

73.36 95.51 80.32 97.14 81.81 85.18 88.62 90.23 79.66 85.05 87.7 90.24 89.78 95.4 93.03 82.43 82.12

70.39 93.49 78.18 94.52 79.08 83.86 86.17 89.33 76.92 82.31 84.19 88.54 87.76 94.02 92.6 79.54 78.37

67.32 89.71 76.64 92.09 76.63 80.5 83.32 87.25 74.31 79.26 80.52 86.43 85.37 93.75 91.52 77.16 75.41

60.36 85.15 72.79 91.29 73.21 78.31 80.45 84.24 72.32 78.62 78.43 83.62 83.73 92.31 91.09 74.97 72.17

50.81 82.42 65.39 90.08 70.34 74.19 76.21 80.41 69.99 74.93 74.55 80.72 81.09 91.03 90.8 70.09 69.97 1.乙烯吸收剂对花椒芽贮藏的影响

由于保鲜袋中贮藏的花椒芽是嫩芽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呼吸旺盛,贮藏一段时间后使保鲜袋中氧气浓度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和乙烯含量不断增加。乙烯又有催熟作用,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会加速花椒芽小叶片的脱落和腐烂,而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可以把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使乙烯浓度降低,反过来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有效地抑制了花椒芽的呼吸作用,较好地保持了花椒芽的品质。由表

2、表3 可知,在相同贮藏条件、相同的保鲜剂处理后,贮藏50 d,添加乙烯吸收剂的商品率明显提高,可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小叶片的脱叶率有所减少,可减少3个百分点以上。 2.花椒芽的成熟度对贮藏期的影响

完全成熟的花椒芽由于呼吸作用减缓,贮藏时脱小叶率有所减少,商品率明显提高。A2组与A4组为已完全成熟老叶的花椒芽,不作处理贮藏50d后商品率可达80%以上,脱叶率为8%以下。但这种花椒芽食用部分减少,不受市场欢迎。

3.不同保鲜剂对贮藏期的影响

在多菌灵、纯白托、6-苄基嘌呤几种保鲜剂中,由于 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分解的作用,保鲜效果最好,商品率可达 90%以上。多菌灵与纯白托两种保鲜剂在使用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商品率有所提高、脱叶率有所降低,商品率增加4个百分点以上,脱小叶率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

4.聚乙烯硅窗袋可抑制花椒芽的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的代谢,延缓衰老,延长贮藏寿命,延缓后熟过程,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使花椒芽获得了较好的贮藏质量,商品率可达90%以上

三、小结

采用预冷、不同的保鲜剂、聚乙烯硅窗袋及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低温、添加乙烯吸收剂等保鲜措施,可降低花椒芽贮藏时的脱小叶率,提高花椒芽保鲜贮藏的商品率。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花椒芽低温贮藏时的商品率影响较大,其中采用浓度为0.1g/ kg6-BA浸泡,0.3mm低密度聚乙烯袋包装,加乙烯吸收剂的D2处理和 5mm 聚乙烯硅窗袋包装的E1 处理这两种处理方法的贮藏效果最佳,贮藏50d后,花椒芽的色、香、味正常,商品率达到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花椒芽的选择必须是新鲜的嫩芽,已成熟的老芽由于可食部分减少,基本不采纳。

采用此项保鲜技术可延长花椒芽1~2个月的市场供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第8篇:《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名称:农产品贮藏技术

总 学 时:54(其中:讲授18学时,实践36学时) 学 分:3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先修课程:无

教 材: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开课单位:高碑店市农广校 制订时间:2011年9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在了解果蔬产品储藏保鲜的基本知识、以及采后技术、储存保鲜的主要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主要果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和主要蔬菜的储藏保鲜技术。

2、能够运用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中所学到的基本原理和储藏保鲜技术,解决果蔬在贮藏、保鲜中出现的问题,以适应水果蔬菜生产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几种水果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教学难点:果蔬采后生理变化,水果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部分配以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果蔬产品贮藏保鲜基本知识

(一)果蔬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1.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2.果蔬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运中的变化

(二)采前因素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产品因素

2.环境因素

3.农业技术因素

(三)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呼吸作用

2.果蔬产品的成熟与衰老

3.果蔬产品的低温伤害

4.果蔬产品的蒸发与结露

5.果蔬产品的休眠与生长

(四)影响果蔬产品贮藏的因素

1.内在因素

2.环境条件

第二章

果蔬产品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

(一)果蔬产品采收

1.果蔬成熟度的划分

2.采收成熟度的确定

3.采收方法及技术

(二)采后商品化处理

1.品质鉴定

2.果蔬的品质鉴定的方法

3.采后商品化处理

第三章

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一)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1.利用自然冷源贮藏

2.人工降温贮藏

3.气调贮藏

(二)果蔬贮藏保鲜的管理措施

1.通风库的管理

2.机械冷藏库管理

3.气调贮藏管理

第四章

主要果品贮藏保鲜案例

(一)苹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梨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5.二氧化碳伤害和低氧伤害

(三)葡萄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桃、李、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枣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五章 主要蔬菜贮藏保鲜案例

(一)萝卜、胡萝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马铃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三)大葱、大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大白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番茄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六)黄瓜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七)菜豆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八)食用菌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附:考试范围及题型

1、考试范围:

2、考试题型:(

—5章 1)选择题

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

1 (

(

(

第9篇: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教学大纲(1)

《农产品贮藏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名称:农产品贮藏知识 适用专业:农村经济管理 先修课程:无

教 材:农产品贮藏知识

开课单位:五重安成人教育学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在了解果蔬产品储藏保鲜的基本知识、以及采后技术、储存保鲜的主要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主要果品的储藏保鲜技术和主要蔬菜的储藏保鲜技术。

2、能够运用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中所学到的基本原理和储藏保鲜技术,解决果蔬在贮藏、保鲜中出现的问题,以适应水果蔬菜生产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原理,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几种水果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

教学难点:果蔬采后生理变化,水果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部分配以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采收后果实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

(一)果蔬产品中的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1.化学成分与果蔬品质的关系

2.果蔬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运中的变化

(二)采前因素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产品因素

2.环境因素

3.农业技术因素

(三)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对果蔬产品贮藏的影响

1.呼吸作用

2.果蔬产品的成熟与衰老

3.果蔬产品的低温伤害

4.果蔬产品的蒸发与结露

5.果蔬产品的休眠与生长

(四)影响果蔬产品贮藏的因素

1.内在因素

2.环境条件

第二章

果实贮藏方式 (一)果蔬贮藏保鲜的基本方法

1.利用自然冷源贮藏

2.人工降温贮藏

3.气调贮藏

(二)果蔬贮藏保鲜的管理措施

1.通风库的管理

2.机械冷藏库管理

3.气调贮藏管理

第三章

几种主要果品的贮藏技术

(一)苹果和梨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二)柑桔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5.二氧化碳伤害和低氧伤害

(三)葡萄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四)板栗的贮藏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五)香蕉贮藏与催熟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六)柿子的贮藏和脱涩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四章 果品罐藏

(一)罐藏原理

(二)罐藏工艺

(三)罐藏容器

(四)果汁的制造

第五章 大白菜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六章 大葱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七章 大蒜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八章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第九章 萝卜与胡萝卜贮藏保鲜技术

1.贮藏特性

2.贮藏条件

3.贮藏技术

4.贮藏期病害控制

上一篇:医护人员先进事迹下一篇:幼儿体智能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