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目标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精准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精准化在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的设定教学目标,为语文教学指明清晰道路,即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教学目标改革。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即精准性、科学性和生本性,同时抓住其原则之一——精准性,具体探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精准化在课堂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精准化;运用策略

学习情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应当得到的结果或应当达到的标准。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确定并不科学,教学目标的精准化程度较低,课堂有效率不高。為解决这一问题,积极迎合教改需要进行教学目标化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科学教学目标设计原则,采取有效策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精准化。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精准性原则

精准性原则是小学课堂目标设计的首要原则,它强调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必须保证其精准度,要精准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上,这样的目标设定才会对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具有清晰的导向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找准一个“度”,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之间必须有所关联且囊括学生能力发展的多方面,只有保证其科学性,目标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3、生本性原则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开展整个教学活动时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当如此,要完全贴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语文况,做到服务学生,导向学生。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精准化在课堂中的运用

在分析上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三原则时,不难发现,精准目标的确定是前提,是保障。教师必须在保证教学目标精准性的前提下去思考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以及生本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才对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精准化目标设计呢?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1、研读明确课标,精准贴合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贴合语文课标要求,语文课标是语文目标确定的大方向,语文目标的落实则是语文课标的具体化。教师要研读明确课表,做到精准贴合,这是精准化目标落实的第一步。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标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关乎其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即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精准化教学过程,确保目标设定体现三个维度,即语文知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二,即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目标融合,这样的目标确定符合课标要求,且符合精准化目标确定要求。

如在学习《白鹭》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如下:(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节课的6个生字,能够理解绳子组成的意思;(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这个句子的意思;(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真实的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2、评估学生学情,精准落实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要贴合课标之外,其精准性还表现在贴合学生实际。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差异,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倘若教师确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去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会导致目标无效达成,也会造成部分学生存在语文学习压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评估学生学情,做到精准落实定位,从学生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要做到两个内容:第一,要认真剖析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学生分层。第二,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的确定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如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对应学优秀、中等、学困三个学生组群。在针对学生组群差异的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细化设定为如下三个内容:(1)熟悉生字生词,掌握文章大意;(2)进行字词分析,对话作者,剖析文章情感;(3)进行仿写续写,搜集整合资料,进行文章二次理解。其中(1)、(2)目标适合B、C群体,第(3)目标则适合A、B群体。这样的目标清晰对应学生实际,符合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具有精准化特征。

3、针对教学内容,精准一课一得

美国教育家卢布姆说到“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成果”。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针对每一节课,做到一课一得。尤其是针对语文学科,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必须有所不同,必须精准到位,要做到一课一得,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做好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确定才具有精准化效果。

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目标如下:第一课时(1)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课文脉络。(3)积累好词佳句,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自然段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分析。(2)抓住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等了解写作特点。(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思考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的启发。

4、进行目标反思,提升精准效果

为了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计,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目标反思工作,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其精准效果是否突出。目标的确定与落实以及反思之间若能够形成连贯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就能够从目标反思之中获取对应的反馈信息,并能够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二次目标精准设计和确定。这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目标精准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遵循一定的目标设计原则,进行目标精准化设计,能够从教学目标层面确定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向,保证教学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化教学认识,要理解教学目标精准化设计的重要性,更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上述举措,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精准化,从精准化目标出发来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多种问题,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利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J].中外企业家,2018(12):225-226.

[2]赵梅瑾.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J].华夏教师,2019(07):111-112.

作者:宋云艳

第2篇:精准制导 追索目标

摘 要 叙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问题定向的探究性教学,力图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合理化和系统化,并结合“染色体变异”新授课课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高中生物 问题定向 探究性教学

1 研究背景

对于“探究”这一术语的理解,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定义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定义后句中的探究是指对教学中的探究,实则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

我国古代的《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很好地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思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更是充分体现了其创新教育与探究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广大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经历了从认知到认同的升华过程,并在行动上开始实践,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2 问题定向的探究教学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在生物学课堂中,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会产生许多想要探究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与已有的知识之间只是形成一些模糊联系;有些问题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下根本无法通过探究得出某些实质性的结论;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值得去探究。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后,要想方设法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学生下一步要探究的问题定向化,也就是指让学生在全面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使这些问题明朗化。

生物学知识主要包括事实、概念和原理。基于问题定向的探究教学的内涵: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生理过程、生物科学发展史作为基本探究内容,学生在讨论、质疑、总结归纳、表达、评价等过程中理解概念、规律等科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活动。

3 策略应用

下面以“染色体变异”为例谈如何运用策略。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变异》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用书的要求是: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学重点是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教学难点是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搭建教学的脚手架,通过设置一系列定向的问题情境,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在演绎、归纳、类比等多元模式中感悟多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模型建构过程中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分析、运用和辨析。

3.1 设计研究话题——锁定目标

教师展示21三体综合征和特纳氏综合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细胞中个别染色体数目可以增加或减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分析图片中两种草莓染色体数目的差异,鼓励学生提出困惑。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什么是染色体组。教师顺势告知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中的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两则资料,能感知到细胞中发生了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者减少。学生通过观察野生型和多倍体草莓的分裂图像,能感知多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结合教材上的表述,自然而然提出困惑:“什么是染色体组?”这样旨在提高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使接下来要探究的问题明朗化。

3.2 建构物理模型——自设轨道

(1) 构建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模型。

教师呈现“果蝇”的小资料,引导学生提炼关于其染色体组成的关键信息,并引导学生对照活动说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信封中的塑料片构建出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模型。一个学生小组在黑板上利用带有磁性的塑料片构建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汇报构建的理由。

(2) 构建果蝇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模型。

教师引导各小组在此基础上继续构建果蝇产生的精、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模型,引导学生评价黑板上摆出的模型,将其与自己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并解释出现多样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建构模型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构建出果蝇精、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模型,有利于学习染色体组的概念。

(3) 形成染色体组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特点,告知学生精细胞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别构成了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同时演示减少或增加任意一条染色体后都不是一个染色体组,引导学生分析染色体组的特点进而构建概念。

设计意图: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如果学生直接阅读教材,很难理解其本质。通过设置两个定向的问题情境,学生首先能从果蝇精细胞、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获得对染色体组的初步认识。再通过分析增加或减少一条染色体后均不符合染色体组的概念,学生能理解概念中“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果蝇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内涵。

3.3 运用类比归纳,纵深推进

在学习染色体组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说出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教师同时展示一则关于蜜蜂的资料,并告知果蝇、工蜂和蜂王都是二倍体生物,引导学生构建二倍体的概念。学生首先给出的理解是:“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教师评价及引导后,学生能体会到另一个关键点“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充分理解二倍体概念的基础上,学生构建出三倍体、四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认为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这是他们对于二倍体的前科学概念。通过继续分析资料,学生完善“二倍体”的科学概念,理解概念的本质,并运用类比、归纳的思维方式构建出三倍体、多倍体概念。这样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他们阅读资料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归纳总结能力。

3.4 引发认知冲突,自主制导

教师呈现关于蜜蜂的第二则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雄蜂体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告知学生雄蜂是单倍体生物。教师继续呈现花药离体技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构建单倍体概念。学生给出的概念是“由卵细胞或精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单倍体”。教师及时评价,肯定单倍体生物的来源,同时引导学生填写并分析表格,继续完善单倍体的概念。学生能意识到由卵细胞或精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不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能理解教材上给出的概念“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为单倍体。”

设计意图:教材上单倍体的概念是从成因来定义的,极为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淆。因此教师采用基于问题定向的概念形成方式组织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两则资料以及表格中豌豆、马铃薯、普通小麦形成的单倍体,在思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步步深入,層层推理分析,最终形成单倍体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 结语

基于问题定向的生物探究教学虽然还存在局限性,但是从实践来看,该模式能培养学生擅于思考、主动发现、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促进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作者:陈晓丽

第3篇:课程无边界 目标更精准

成都天府七中在新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着眼更新传统教育思想,学校以立人为办学宗旨,以做有生活宽度、精神高度、人文温度的立人教育为教育追求,以培养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杰出公民为育人目标。在尊重生命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精准实现了“一人一课表,每生有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环境。体育课程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本着立德树人为根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終身体育的理念,通过基础体育课程、技能体育课程和综合体育课程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锻炼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学校现有的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条件,努力实现“三大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体现“教育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采用分类+分层的教学策略,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运动中强化体育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身体锻炼效果。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结合自己办学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体育校本课程从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立德树人,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全面更新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配置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喜欢上体育课,并逐步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经历多个运动项目的多种体验,并从中发现符合自身需要的项目,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牢固的基础。

四、课程性质

1.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体育与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课程设置

依据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目标而设定,我校把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三类模块。规定学生在校三年必须修满6个学期共计至少48个学分(终结性评价)的体育课程模式。

(一)基础体育(必修)

主要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常规体育课的形式进行身体锻炼,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健康锻炼方法及健身知识等。

(二)技能体育(选修)

本模块实行分类分层教学,A层为无基础的兴趣层,B层为略有基础的发展层,C层相对专业的专业层。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在学校每周自主发展课程时间安排中自由选择一个上课时间,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上课。要求每位同学三年必须娴熟掌握1-3门体育技能。即:学生可以在校内资源开设的体育分类分层课中选1门,也可以选择校外合法资源或自主训练掌握1门技能,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其它专业机构修习1门学校无法开设的体育技能(学校同意+家长监护+学习证明+学校认定)。

(三)综合体育包含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节、校外体育比赛等

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必修),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体育节(选择性必修),每位学生必须选择性参加至少一项比赛;校外体育比赛(选修),学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选择性参加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校外比赛,凭获奖证书由学校每学年按要求认定。

六、课程结构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学校把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三类模块。基础体育按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技能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A层)、提高班(B层),高阶班(C层)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综合体育是以校内外活动为载体。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的自由度。

3.在体育课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扩大体育的知识面。

4.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学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七、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一)基础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1.体能练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

2.主要运动项目介绍①田径②球类③身体素质练习;

3.体育理论:健康教育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技能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学校现已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跆拳道、田径、健美操、柔道、高尔夫、轮滑、CrossFitA、野外生存、击剑、指压按摩、武术、瑜伽、啦啦操、舞龙舞狮、象棋、体育舞蹈、马术、赛艇、游泳等校内外项目。

1.各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专项身体素质;

2.各专项运动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

3.体育基础理论: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体卫生、运动环境卫生及运动与营养;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生理现象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就医前的简易处理。

(三)综合体育课程的内容

1.大课间采用三段式首先是欢乐健身操,接着是“天七”跑(集体跑),最后是身体素质训练操,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静到动,由内到外,收放自如,体现“天七”活力。

2.课外体育锻炼采取每个年级每个月进行一个“变异”的活动以及sunshine101趣味挑战赛,比如3+1篮球趣味赛、4+4排球赛、全员足跑、人椅;掰手腕、摸高、挑战三分王等挑战项目。

3.体育节设置全员参与项目、个人项目和技能体育项目的嘉年华活动。

4.校外体育比赛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举办各种体育赛事。

八、教学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办法

学校根据基础体育、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的教学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或技能考核小组进行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以学分和积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具体如下:

基础体育包含体育课成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按得分进行考核,及格2学分(终极性考核)、良好3积分、优秀4积分(过程性考核)。

技能体育包含校内资源(专职和兼职教师,以A层为主)、校外资源(学校考核引进,以A层、B层为主)和其它专业机构(以B层为主)。由考核(或认定)小组进行考核,基本掌握技能2学分(终极性考核)、掌握技能3积分、熟练掌握技能4积分(过程性考核)。

综合体育包含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节、校外体育比赛。按学校统一制定的考核办法三个等级(参与、贡献、突出贡献)进行考核,参与2学分(终极性考核)、贡献3积分、突出贡献4积分(过程性考核)。

(二)评价方法

学校按照学生每学期所得的学分和积分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从终结性评价走向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这既重视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既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通过综合评价,促进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让学生了解自我、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设计目标,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学习评价的真正主人,为持续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九、教学管理

1.基础体育课按行政班级授课,只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就行。

2.技能体育课由于是走班上课,任课教师要加强管理,不仅需要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还需及时向相应的向主任导师反馈未到学生的名单。

3.综合体育由相应的主任导师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4.基础体育和技能体育必须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课程标准、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法。

5.学生技能项目选课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上进行,具体事项请关注学校通知。一经选定,将不再做变动。

6.学发部和教学部必须加强教学管理。

7.学生体育课程成绩未到达良好等级,就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资格。

十、体育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

1.必须量身定做,体现学校特色。

2.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一个课程团队,是集体决策的过程。

3.要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可得到的资源等进行编制。

4.要建立自身规范的整改措施,明确修改完善的程序。

5.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随着学生的变化、社会的需求、时代的进步、教育的要求要不断改进,不是一劳永逸。

十一、天七体育课程呈现的特色

1.体育课程分为基础体育(体育素养)、技能体育和综合体育;

2.每位同学必须娴熟掌握1-3门技能体育和1-3门技能艺术;

3.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技能要求;

学校有师资、有场地的,学校老师开设;

学校无师资、有场地的,聘请校外老师开设,或者学生自主训练;

学校无师资、无场地且距离学校较近的,校外老师、校外场地开设;

学校无师资、无场地且学校附近无法开设的(如赛艇、野外生存等),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利用寒暑假校外完成训练,由学校认定学分和积分。

4.在“七有”(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场地、有指导、有规范、有评价)标准的保证下,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氛围活跃,学特色体育活动得到极大的彰显。

总之,学校体育课程严格按照“七有”标准进行设置。即有计划:在实施之前有一定的规划,要确立规划的依据,规划要文本化,要遵循校本课程的三个定位,即调节、补充与拓展。有目标:有预期的结果(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有内容: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有组织:学校具体组织哪些教师参与,学生如何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并将两者有机联系起来。有场地:对所有的学生而言,要有活动教室或场所。有规范:要做到课时有保证,有时可结合学习实际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活动、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活动进行有效的变通、整合。学生的活动出現问题后,要有相应的预案,确保课程顺利实施。有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相结合。通过两年的时间,在“七有”标准的保证下,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氛围活跃,学特色体育活动得到极大的彰显。

作者:陈刚 张珩 唐金菊 龚颜

第4篇: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人手。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把握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特点。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人手。布鲁姆曾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首先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要烂熟于心,其次,还要把握教学内容,弄清楚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基于课标以外,还应该遵循学情,而这一点是不少老师所忽视的,基础点确定好,目标才能更有实效。同时要吃透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积极与伙伴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尽最大可能优化教学目标。

最后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不相同的。因此不能按统一标准来设定目标,否则,必然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虽然要制定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是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的内容。“难”还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但是,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启示我们: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探究和进行再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学生所同化。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上应按照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特征,进行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当配角,学生当主角,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变“指挥者”为“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思考如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思考如何让学生寻找学习差距,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也认为,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而初中生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失去目标,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到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保证他们有继续学习的信心。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落差较大,课堂教学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的有效方法。没有分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如传统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设备、现代的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这些多媒体运用不再是新鲜的事。但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如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数课件在交互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直接带领学生网上冲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上花功夫、特别要尽量创造条件进行网上的教与学。带领学生到网上去收靠信息资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活动课的设计,要把视野指向校外,把社会有教育意义的场所纳人教学设施范畴,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一些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使学生的实践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认知与人格发展。教学设计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特点,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化,实用化。

第5篇: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范文)

“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

石门寨中学 戴春艳

确定教学目标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读教材,知道教材这一课讲什么内容;第二步看课标,尤其是课标解读,看看每一内容要求的范围、程度;第三步做学情分析,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学生的已知、需求和困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吧。先从教材说起,教师应该怎样围绕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

一.如何围绕教材内容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我们所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的认真思考,层层的审核,应该说其中的教学资源是非常典型和有价值的,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根据课标及具体教育目标,精心安排且适合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体验、内化及实践应用的综合内容。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部分内容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情境化:教材以图片、故事、心理测试等方式创设了学习的情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平台。

生活化:教材的设计就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为背景,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得出结论。

思维化:教材用设问思考、讨论争辩等方式呈现了思维的过程,在过程中注意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帮助学生体会与感悟,避免灌输给学生,即使是有些定论性的东西,也要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活动化:教材的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是借助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文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而且使学生能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综合化:综合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体现在教材上,如一册教材中,既有心理、品德的内容,也有法律方面的内容。体现在问题中,如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去探讨。

“我与他人和集体”的教材内容,是围绕学生的交往展开的。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才能找准知识点,才能明确教学方法,从而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领会,从对教材整体性的把握,如一册书或一个单元的设计意图、逻辑结构、中心内容等,到每一课到底讲了几个问题,关系是怎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都要梳理清楚。理清教材内容,可以简要地概括以下几点。

1、研读教材,首先要读标题,标题是其下面内容的中心思想,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如八年级上册第五课课题为《多元文化“地球村”》,通过课题名称可以看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其次读内容,以明确每一个中心思想下面包涵哪几个知识点。如第五课下面有两个框题《世界文化之旅》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可以看出本课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体会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二是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如何在保护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加强不同文化沟通了解,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读标题,要讲究顺序,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元到课到框题到目,只有按照这种顺序读,才能不丢失任何一个知识点,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和角度。读内容:具体到每一课,首先要看正文宋体字,共分几段,都有哪些内容,每点内容有几个层次。再看虚线框部分,展示了什么案例?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提出了什么问题?与正文是什么关系?教材中的资源链接和名言警句是什么?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取这些连接和名言警句?——这些为知识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2、把握教材还要理清关系,也就是要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教材正文内容有两种字:宋体,用于表达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宋体字内容是教学的结论和正确导向,要求学生懂、信、用,文字表达准确、规范。如:

楷体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或为学生活动提供活动设计、引导和素材,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活动围绕教学内容,趣味性强,文字活泼。

教学中准确分析其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点,如对学生 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的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技巧的培养等, 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确保能力目标的设定具有实效性。

3、挖掘教材就要 “找讲点 ”即教育价值。比如说,教材讲解是否到位?哪些点可以忽略?哪些点可以补充进来?归纳的结论有无其它可能?特别是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等方面能否带来改变与提升?“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主要体现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八年级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主要时期,面临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引发的心理矛盾,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八年级教育的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弄清楚这些,就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找到了支撑。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常鸣老师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这样的问题设计并不是引导学生关注某一个知识点,也不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引导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如果大家都嫌麻烦、费事、抱着没多少钱就算了的态度,那么我们就无法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更无法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这里面渗透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常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作为消费者个人,不要发票可以得到优惠,如一瓶饮料等,于自己是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餐馆就是在偷税漏税,损失的是国家利益。教师在这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责任。这一课的教学中, 常老师对教材教育价值的挖掘很到位,而且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了教学始终。

二.如何依据课标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由三方面内容构成。 一是“交往与沟通”,这一主题主要围绕青春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而设计,共分为五个教学内容点。前两个内容点介绍了交往礼仪、交往与友谊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后面分别从与父母、老师、同龄人交往的三个侧面,提出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进感情与建立友谊,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等要求。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知道交往、礼仪与友谊对个人生命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孝敬父母,增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从两个字“您”和“怹”入手,解释了对人的礼貌首先是尊重,就像这两个字一样——把人放在心上!而且,这个设计还引导学生理解,礼貌绝不是个人的事,它一定是在与他人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不容忽视的。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愿意做有礼貌的人,乐于以礼待人。

能力目标: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难发现,教师的这一设计,准确的切入到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所以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师恰当设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在集体中成长”,这一主题主要围绕初中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设计。五个教学内容点分为两个层面的关系问题: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二是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要求学生自觉做到换位思考、宽容他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平等待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更好成长。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的力量;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帮助他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努力做富有正义感的诚实人。

视频: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 常鸣老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的教学片段。 常老师创设的三个情境:

在学校遇到校长、老师、清洁工和保安,你会怎么做?  平等待人与尊老爱幼是否矛盾?

坐地铁,遇到衣服很脏、汗味很重的民工,你是什么态度?

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得出:“平等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不用语言和行为侮辱他人”。

这一设计是在对《课程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完美地落实了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突出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价值。

三是“权利与义务”,这一主题围绕与初中生密切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而设计。五个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其行使的要求,进而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经济权利、消费者权益,并促使其履行相应的义务。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认识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和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公民的权利,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对义务会忽视。这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学生不断的强调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在生活遇到的一点点的侵权行为就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觉得任何人对自己的一点侵权行为,都应该告到分院、赔偿损失。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 在八年级下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出示材料,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些姓名给生活带来的是便利还是不便?

学生认为姓名权就是名字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愿望、喜好、个性等来决定,是纯粹自己的事情。面对越来越多奇、特、怪、异、生僻等姓名的出现,带来的社会交往的问题和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明确权利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姓名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关乎个人与他人、社会的交往。于是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张幻灯片,引导学生不要忽略,即使个人的姓名权,其中也包含着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这正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三.怎样分析学情为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现在大家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共识,依据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难点,可见了解学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学情除了是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它还是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

了解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科学的分析学情,才能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学情,就是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经验等在内的总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还应该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状况)、思想状况、道德发展水平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等。一般在思品学科的学情分析中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

(2)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和道德需求,把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和道德认知困惑;

(3)了解学生思想行为上的亮点,将之作为教学资源。 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部分内容中,学情的分析主要应该围绕学生在交往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展开。只有准确的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才能使教学设计有针对性,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并能通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否则,往往使得教学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当前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和存储知识。这必然要求老师更加关注学情,才能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其次, 学生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有着丰富的信息来源,头脑中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之学生个性的自由释放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的一些影响会通过家庭传导给学生,掌握住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要做到有效分析学情,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观察,并经常做一些小问卷、简单的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整体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日常教学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情的准确分析与把握,与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等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很多老师日常教学主要是凭借教学经验和随意性观察,但是要使得对学情的分析更具科学性,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有意识观察法及建立学情档案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应本着短小、简单、易操作的原则,在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又不给教师增加过多负担。如针对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问卷,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引起学生反感;把有主题的访谈落实在与学生的随意交流之中,但要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养成平时有意识观察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增强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的能力。

四.如何把握教学重点

1、什么是教学重点 ?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是教师必须着重阐明的部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2、教学重点应具备哪些特点?

(1)应当是对完成教学任务最具有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带有结论性的基本观点。

(2)应当是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3)应当是教材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交叉或有关联的、对多学科综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影响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3、教学重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的确定教学重点。

(2)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立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分析试卷等方法,分析学生的疑难所在,以之作为今后教学相应内容是确定重点的借鉴。

4、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

(1)分清主次。特级教师支玉恒说:“那种把教材所有内容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内容都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的教学,也是绝对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中心问题合理变动顺序,力求从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中心环节,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2)围绕重点作必要的补充,以求课堂讲授内容具体、深入、明确,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则予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予以切实保证,使重点部分得以讲清讲透。

5、课例

课例 1:《做诚信的人》 课标要求:“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障碍分析:

1. “怀疑”:现阶段的初中生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当前社会诚信的失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小被家庭和学校告知,要提防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使得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怀疑和提防的心态。

2. “矛盾”:学生渴望得到的与其说是诚信的人格,不如说是防止欺诈侵害的技巧;他们既期盼社会诚信状况的进步,有时自己又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3. “盲目”:学生尚未把自身行为与诚信明确建立联系,对自身行为所带来的诚信后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根据这样的学情,可见,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基础,赢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对于提升自我价值、抓住人生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很必要的。 最终确定的教学重点:诚信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产生追求诚信人格的渴望。

课例 2:《心有他人天地宽》

确定的教学重点:在我与他人关系不同层面的问题情境中,如何做到宽容,宽容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分层次设计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五.如何确立教学难点

1、什么是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思想实际水平来说的,是指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2、教学难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较好地理解。

(2)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所以,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是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

(3)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原理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原理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

(4)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是教学中的“大难点”。因此这类内容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是难点。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课例一:《做诚信的人》

教学难点:领会诚信的核心是善,能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做到诚信。

确立的依据是: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诚信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学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各种诚信行为背后的核心,才能真正增长诚信的实践智慧。

课例二:《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学难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例三:《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确立的依据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往往关注自身多,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别人的情感世界,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不会换位思考,也难以与人为善,以致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所以要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教育。

课例四:《我有肖像权》

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权的义务。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接触法律知识,对法律赋予公民肖像权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而现实生活中对别人肖像进行恶意丑化的行为,或在网络中恶搞别人肖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又给学生的认知带来的混淆。而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点又较为抽象,故成为难点。

课例五:《财产留给谁》

教学难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学习完法律之后,倾向于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这对启发他们从道德的角度思考问题来说,之前的内容可能会起到负迁移的作用,故成为难点。

3、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如多媒体辅助法。

(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

(3)补充材料、化解难点。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化解的方式是需要引进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

(4)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运用对比方法区分各自的特点,如表格比较法。

(5)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分层设问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解为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小坡度式地层层递进,化难为易,由易到难。

第6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

如今,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已日趋成熟,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也随之突破性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

应试教育的弊端表现为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个不朽的使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一再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咬住“目标”不放。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内容上,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否则要点不显,失于平庸。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不要搞“一刀切”,要分出层次来方好。总的来说,要让好的能吃得饱,差的能吃得下,中等的够吃。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确定和精准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是预期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一个标准。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的开端。有好的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

对教师一节课的课堂效果的评价,占较大比例的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应紧紧结合新课程目标以及结合班级的学生特点来制定,不可茫目拟定。想想自己平时备课,往往是读完教材、教参,然后照搬教参给出的教学目标,再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对教学目标功能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从实际的教学积累中我觉得教参中给出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大的范围,在设计时还应该像章老师一样,在目标中体现方法与过程,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精准。毕竟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目标也必须能让教师准确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全国语文名师钱梦龙先生曾说过:“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疑惑的地方,学生也可能会产生疑惑,我读了几遍才悟出好处的地方,学生也可能很难发现它的好处,我就在这些地方好好导一导。”好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这样的: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未知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地方,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地方,使他读好。

(一)掌握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活动也就是对其教学目标的追求过程。如目标中第一条,老师是根据学生阅读时容易出错的字音来制定的

(二)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新课的成功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条件。一般导入新课的方法有:演示实验、复习巩固、问题导入、设疑导入等。实践证明,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有效的时机,通过展开教学目标,可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内容,达到整体初步感知,为逐项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课前的谈话就围绕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从人物外貌、动作等体会人物感情。,看科学家伽利略图片,叫叫他的名字,交流资料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对伽利略的认识这一系列环节的设置,章老师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造条件。

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环节时,要注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顺利达成目标。

1、 找准重点,逐层落实目标。

每篇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通常我们把能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老师重点指导学生感悟主旨。先通过圈划重点词,再找到重点句反复品读,让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去探索。

2、攻破难点,达成目标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经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而展开。此外,我还想谈谈课堂生成反馈时如何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3、目标反馈,检测目标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信息的及时反馈”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而形成性检测为学生达成目标的及时反馈提高了保证。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问答、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问答、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员。一般来讲,问答、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4、目标深化,因材施教

教师在进行形成性检测后,要及时分析结果,尽量做到及时矫正补救。如再讲解,再辅导,必要时对个别学生作第二次评价与指导,一般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完后,但尽量做到当堂达标。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向45分钟要质量,或者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掌握反馈信息,及时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预设目标”中。

反馈信息可以掌握目标达成的现状和差距,从而通过调控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失误,调整教学的疏密和速度;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以强化追求目标的意识,发展智力,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章老师的课,核心的教学环节其实只有两三个环节,但她却能把每个环节充分地展开。这让我想到其实我们应该将每节课的课时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分阶段地在各个活动中逐一实现。一节好课不仅仅在教师的教,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看看学生在一节课上是怎样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通过一节课的学生有所收获,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设计为“学生能够„„”“多数学生能够„„”“个别学生能够„„”这样的要求。很明显今天的这堂课,章老师在目标的达成上也做到了这几点,分层达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门艺术,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确定好教学目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关键是一个“活”字,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对“活”的理解是多种多样,有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有教学手法上的更新,因人而异罢了。我在语文教学中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所以我的语文课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总之,高效的课堂既要以精准的目标为中心,也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蒸蒸日上,真正构建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了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参考资料:

1、《做最好的老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版

2、《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王金霞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第7篇: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有一系列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二

精准扶贫知识答题活动试题 2016-04-12 为贯彻落实州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普及精准扶贫政策理论知识,切实增强全州各级干部职工对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升其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州总工会决定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联合开展全州干部职工精准扶贫知识答题活动,现将精准扶贫知识答题活动试题登载于后。请各县(市)、州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知识答题活动的通知》(甘脱贫办发[2016]7号)要求,积极组织参与答题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总书记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_____。() A老乡B农民C居民

2.中共四川省委第十届_____次全会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A五B六C七

3.中共甘孜州委第十届_____次全会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A五B六C七

4.去年7月8日,王东明书记在省委第十届六次全会上指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_____。

A农牧区B农村C贫困地区 5.去年8月31日,刘成鸣书记在州委第十届七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 _____全面脱贫”的要求,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A一年B三年C五年

6.我州现有1360个贫困村, 17.45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按照州委第十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目标要求,在今后的五年中,要确保全州每年减少贫困村272个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_____万人左右。()

A2.5 B3.5 C4.5 7.扶贫攻坚不管靠什么,都离不开“_____”的发展理念。() A交通先行B教育为本C工业领先

8.城乡提升的目标是“做强县城、 _____、做美村寨”。() A做强乡镇B做优乡镇C做好乡镇

9.州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真正让广大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_____。()

A好风尚B好东西C好风气

10.总书记讲: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_____要求。()

A自然B本质C主观

11.我州作为全国_____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全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A12 B13 C14 12.我州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严峻形势,贫困“_____、_____、_____”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A人多、事杂、情况复杂B量大、面广、程度深C地广、人稀、地质脆弱

13.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将“_____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

A五B六C七

14.按照《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要求,确保全州每年减少贫困村个_____以上。()

A200 B272 C300 15.针对扶贫对象,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_____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

A国家帮扶B大众创业C生产就业

16.发展全域旅游促增收,就是要把_____培育成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A旅游业B工业C农业

17.发展特色农牧业促增收,就是要突出_____绿色环保的“圣洁甘孜”品牌。()

A高原农业B高原林业C高原生态

18.发展劳务就业促增收,就是要增设公益性岗位,要促进_____群众就业增收。()

A广大B困难C一般 19.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方,要实施_____安置。()

A就业B国家帮扶C移民搬迁

20.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_____扶贫。()

A安全B政策性兜底C移民搬迁

21.我州地方病、高原病突出,因病致贫比例较大,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要采取_____扶持。()

A医疗救助B政策性兜底C移民搬迁

22.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是针对我州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就是要通过_____和发展振兴。()

A移民搬迁B政策性兜底C灾后恢复重建

23.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要大力实施_____战略。() A城市提升B城乡提升C城镇提升

24.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扶贫开发任务落实到村、精确到户、精准到_____。()

A家B人C乡村

25.按照《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到2020年我州要实现建成_____个三级甲等、_____个三级乙等、_____个二级甲等、_____个二级乙等公立医院的目标。()

A

1、

2、

3、4 B

1、

3、

5、7 C

1、

1、

12、24 26.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就是要通过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从_____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A思想上行动上C根本上

27.我州确定的“六大发展战略”中排在第一的是_____。() A依法治州B产业富民C扶贫攻坚

28.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发挥_____的主体作用。()

A政府B党委C贫困群众

29.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_____,是脱贫致富的决定因素,是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基本保障。()

A等、靠、要B自身努力C坐享其成

30.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构建运行机制,着力_____精准扶贫管理模式。()

A找准B探索C创新

31.“精准扶贫”首次是在_____年,在_____提出的。() A2013年习近平在河南省西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提出的。 B2014年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提出的。 C2013年习近平在浙江省永嘉县考察扶贫工作提出的。 32.精准扶贫、交通先行,_____是重中之中。() A农村公路建设B国省干线建设C溜索改桥建设

33.按照《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要求,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技人才定向培养,我州要免费定向培养_____名医药学本(专)科生。()

A100 B150 C200 34.按照《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要求,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技人才定向培养,我州要免费订单定向_____名藏医药本科生。()

A100 B150 C200 35.按照《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要求,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技人才定向培养,我州要培养_____名合格村医,落实不合格村医退出机制。()

A500 B1000 C1500 36.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有一系列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目标任务。其中之一是指“一个同步”,即: _____。()

A发展与建设同步B沿海与内地同步C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同步

二、多项选择题

37.精准扶贫,是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扶贫方式由“_____”向“_____”的重大转变。() A制度扶贫B大水漫灌C精确滴灌D开发扶贫

38.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是践行和_____的具体行动。() A党的宗旨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理论联系实际

39.按照《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到2020年的目标任务之一是:我们要让群众_____。()

A住上好房子B过上好日子C养成好习惯D形成好风气、 40.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历史的_____,是解决新阶段扶贫攻坚难题的。()

A要求B必然选择C一般手段D有效方法

41.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我州到2020年乡乡_____。()

A有油路水泥路B有标准中心校C有达标卫生院D有便民服务中心

42.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就是要切实做到“六个精准”。“六个精准”是指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和_____。()

A资金使用精准B扶贫措施精准C驻村帮扶精准D脱贫成效精准

43.针对扶贫对象,要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五个一批”是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和_____。()

A移民搬迁安置一批B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C医疗救助扶持一批D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44.发展特色农牧业促增收,要大力发展_____“优势产业”。() A特色种植业B特色养殖业C生态林果业D乡村旅游业 45.加力优势资源转化促增收,要坚持_____的产业发展思路。() A一优先B二有序C三加快D四递进

46.发展劳务就业促增收,要制定出台专门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_____,增设_____,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A帮扶力度B就业培训力度C公益性岗位D就助岗位

47.加强搬迁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力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确保移民群众_____。()

A能就业B搬得出C稳得住D能发展

48.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就是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和_____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A移民搬迁B产业扶持C医疗救助D就业帮助

49.优先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就是要全面实施扶贫解困和_____五大行动。()

A产业提升B旧村改造C环境整治D文化传承

50.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行动计划要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和_____通硬化路。()

A贫困村B新村聚集点C寺庙D农户

51.加快完善农村客运配套设施,推进村村通客运班线,根本改变群众_____等状况。()

A读书难B出行难C行路难D运输难 52.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_____活动,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

A新家园B新生活C新气象D新风尚

53.我们要把扶贫开发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州工作的中心任务,以脱贫奔康的实绩检验领导班子 _____和_____成效。()

A思想作风建设B工作作风建设 C思想政治建设D“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54.未来五年我州至少要建成个幸福美丽新村,每年至少要建成_____个。()

A2000 B2188 C2200 D400 55.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的发展思路是_____。() A增强密度B提高档次C形成网络D四通八达

56.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中,从功能作用看,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和_____作用。()

A主导B主体C核心D基础

57.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农村家庭,不得享受农村低保救助_____。()

A户籍迁入不满一年的。

B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不履行义务的。

C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 D不如实申报或者拒绝核查家庭收入状况的。 58.去年7月12日刘成鸣书记在州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甘孜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_____在农牧区、_____农牧区、_____也在农牧区。()

A关键B重点C基础D难点

59.发展特色农牧业促增收,就是要围绕_____的产业发展目标。()

A一县一特色B一乡一业C一村一品D一户一增收项目 60.加力优势资源转化促增收,就是要围绕_____目标。() A开发一方资源B发展一方经济C富裕一方百姓D保护一方生态

61.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有一系列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目标任务。其中之二是指“两不愁”,一个同步”,即:_____。()

A不愁用B不愁吃C不愁穿D不愁花

62.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有一系列目标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目标任务。其中之三是指“三保障”即: _____。()

A义务教育有保障B基本医疗有保障C住房有保障D养老有保障

三、判断题(正确为A,错误为B)

63.我州扶贫任务极其艰巨繁重,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64.今后5年,扶贫开发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开展扶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

65.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2015年翻一番以上。()

66.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要有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

67.我们开展的扶贫工作,就是要想办法让“富人戴帽、穷人落榜”。()

68.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69.如果确定贫困户太难,可以通过“抓阄”来确定贫困户。() 70.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群、可以通过生产就业实现脱贫。() 71.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来帮扶。()

72.对贫困户、残疾人患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发生在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除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外,对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补助。()

73.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就是要将城乡居民和本州籍僧尼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74.农村低保申请、审批流程一般为:个人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张榜公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简述为:户报——村评——乡审——县定)。()

75.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或人员发生变化使其人均纯收入稳定且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应当停止农村低保救助。()

76.农村低保对象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一年内两次拒绝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机会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村(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服务劳动的应当停止农村低保救助。()

77.到2020年将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低,保兜底一批”就是无论贫困家庭有无劳动能力,都可以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进行兜底保障。您认为这样的说话是否正确?()

78.乡镇人民政府与本乡镇管辖范围内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应属上下级关系。()

79.推进农牧区廉租房建设就是要实行党委主导,村集体组织实施,为建不起、改不起房的特困户提供保障性住房。()

80.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就是要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81.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就是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州县图书馆、文化馆(站)、影剧院等文化场所建设,大力实施电视户户通、应急广播、村文化室(文化院坝)、科普宣传栏等乡村文化阵地建设。()

82.我州是包虫病重灾区,其危害程度深、防控难度大、病员医治直间接支出高、康复效果差,这是我州最大的民生难题之一。()

83.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84.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要建成幸福美丽新村。今后五年我州每年至少要建成300个。()

85.实施城乡提升战略与实施精准扶贫无关。() 86.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 87.“五个一批”的举措,涉及民政的有三个一批,即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其中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应由公安部门牵头。()

88.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或人员发生变化,使其人均纯收入稳定且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应当停止农村低保救助。()

89.实施“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方案”,县(市)是最关键的环节。()

90.树立产业扶贫的理念,就是要想办法增强本乡镇的造血功能。()

91.只有把我州的城乡提升好,才能牢固把握好“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藏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2.“文化扬州”是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建设及扶贫攻坚战役的基石。()

93.我州的广大贫困农牧区,是全省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94.近年来,我州大力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州的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扭转。() 95.我州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96.资金使用精准,就是要以县(市)为主体,加大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把资金精准投放到乡到村到户。()

97.在识别贫困户时,贵州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在扶贫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一看房,二看存款,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

98.扶贫开发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州工作的中心任务。() 99.按照《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各县(市)、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

100.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始终把反分维稳放在第一位,坚持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稳的前提下,推进加快发展和扶贫攻坚各项工作。()

甘孜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甘孜州总工会 精准扶贫知识答题活动答题卡 姓名:工作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 1.[A] [B] [C] 2.[A] [B] [C] 3.[A] [B] [C] 4.[A] [B] [C] 5.[A] [B] [C] 6.[A] [B] [C] 7.[A] [B] [C] 8.[A] [B] [C] 9.[A] [B] [C] 10.[A] [B] [C] 11.[A] [B] [C] 12.[A] [B] [C] 13.[A] [B] [C] 14.[A] [B] [C] 15.[A] [B] [C] 16.[A] [B] [C] 17.[A] [B] [C] 18.[A] [B] [C] 19.[A] [B] [C] 20.[A] [B] [C] 21.[A] [B] [C] 22.[A] [B] [C] 23.[A] [B] [C] 24.[A] [B] [C] 25.[A] [B] [C] 26.[A] [B] [C] 27.[A] [B] [C] 28.[A] [B] [C] 29.[A] [B] [C] 30.[A] [B] [C] 31.[A] [B] [C] 32.[A] [B] [C] 33.[A] [B] [C] 34.[A] [B] [C] 35.[A] [B] [C] 36.[A] [B] [C]

二、多项选择题 37.[A] [B] [C] [D] 38.[A] [B] [C] [D] 39.[A] [B] [C] [D] 40.[A] [B] [C] [D] 41.[A] [B] [C] [D] 42.[A] [B] [C] [D] 43.[A] [B] [C] [D] 44.[A] [B] [C] [D] 45.[A] [B] [C] [D] 46.[A] [B] [C] [D] 47.[A] [B] [C] [D] 48.[A] [B] [C] [D] 49.[A] [B] [C] [D] 50.[A] [B] [C] [D] 51.[A] [B] [C] [D] 52.[A] [B] [C] [D] 53.[A] [B] [C] [D] 54.[A] [B] [C] [D] 55.[A] [B] [C] [D] 56.[A] [B] [C] [D] 57.[A] [B] [C] [D] 58.[A] [B] [C] [D] 59.[A] [B] [C] [D] 60.[A] [B] [C] [D] 61.[A] [B] [C] [D] 62.[A] [B] [C] [D]

三、判断题 63.[A] [B] 64.[A] [B] 65.[A] [B] 66.[A] [B] 67.[A] [B] 68.[A] [B] 69.[A] [B] 70.[A] [B] 71.[A] [B] 72.[A] [B] 73.[A] [B] 74.[A] [B] 75.[A] [B] 76.[A] [B] 77.[A] [B] 78.[A] [B] 79.[A] [B] 80.[A] [B] 81.[A] [B] 82.[A] [B] 83.[A] [B] 84.[A] [B] 85.[A] [B] 86.[A] [B] 87.[A] [B] 88.[A] [B] 89.[A] [B] 90.[A] [B] 91.[A] [B] 92.[A] [B] 93.[A] [B] 94.[A] [B] 95.[A] [B] 96.[A] [B] 97.[A] [B] 98.[A] [B] 99.[A] [B] 100.[A] [B] 答题说明: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涂黑。

第8篇:如何促进农村薄弱学校英语精准教学--精准把握学情

如何促进农村薄弱学校英语精准教学

--精准把握学情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情分析,更要在行为上为提高学情分析的重量而付出应有的努力,我们农村薄弱学校更是如此。在农村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约有25%—30%的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外语学习。他们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燥,思维抑制,继而放弃外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产生。因此,精准把握我们学生的学习情况,克服和矫正这部分学生外语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是广大农村中学外语教师不断探索并致力于解决的难题,是全面提高农村中学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外语教学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 存在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外语的必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1、目的不明确,盲目好奇

农村学习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知识面较窄,开始时对学外语感到新鲜,但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带着迷惘、新奇开始了英语学习。学生学习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兴趣——失去兴趣和信心——厌烦和反感。开始阶段的学习热情高涨,当他们学会几个字母、几个单词和几个简单的句子时,课堂内外都可以听到牙牙学语的感人场面。但曾几何时,这种景象很低快每况愈下,因为,这种热情仅仅凭借好奇心的驱动,他们全不知学英语的艰辛以及保持这股学习热情所需要的毅力。所以,一旦困难接踵而至,日积月累,厌烦和反感便逐渐生成。

2、缺乏动机,学习时热时冷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和转变时期,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兴奋快乐,时而沮丧消极,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忽高忽低。这种学习上的“泠热病”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稳步提高。语言学习一定要天天学、日日用,才能越学越好,所以英语学习也贵在坚持。但许多学生的情况往往相反,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知识、技能和能力得不到合理的发展,一遇到困难只想打退堂鼓。

(二)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直至丧失的主要因素有:

1、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

2、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

3、遇到困难和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帮助和纠正。

4、作业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学习始终处在紧张状态。

5、得到的批评多,关心少,师生关系不融洽。

6、家长对子女学习漠不关心。

7、其它因素。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和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成了学习成绩差的一般规律。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习惯良好是提高学习效率、由“厌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存在的主要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有:

1、单词、词组死记硬背

由于没有过好语音关,所以普遍存在着发音不准、句子不会读的现象。记单词时都是用逐个读字母的方法,根本不考虑音、形、义的结合。有的学生为了防止读音遗忘,常在单词上注上汉字读音,令人啼笑皆非。

2、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由于缺乏上好英语课的基本词汇,没有具备语言学习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上课听不懂,无法理解教师对句子或课文的陈述和讲解。于是,“视而不见、闻而不听、”长此以往,将一无所获。

3、不善于归纳和总结

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长期采用陈旧的“搀扶”教学方法,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在学习上“观望、等待、依赖”的习惯。他们学习不主动,思维不积极,更没有把新旧知识积累和串连起来,而是把原本有系统、有连贯的东西割裂开来。故学会了新内容,忘了旧知识;拿起新课文,丢了旧课文,造成新旧知识脱节。他们的学习只停留在一课书的水平,从而增加了学习难度。

4、缺少预习,未能及时复习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是他们的“通病”。在学新课时不了解有哪些生词,连课文的标题也不屑一顾,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心中无数。对教师的提问不是答不上,就是答非所问,拉慢了课堂教学节奏,课内时间利用率低、效率差;课内学。课外忘。

5、回避困难,抄袭作业

抄袭的坏习惯,学习上就不思上进,贪图省力,得过且过,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因此知难而退、抄袭服务业是学习不进步、成绩倒退的主要原因。

6、胆小害羞、不敢开口

大部分的农村学生胆小害羞,在上课有问题不敢说,不敢大声回答、教师的提问和朗读课文,唯恐教师批评,又怕同学取笑。

二、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归因错综复杂。只有精准把握学情,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成效。

1、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要争取乡镇政府支持,努力提高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教师的冈位培训,分批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特别要过好发音和拼音关。二是加强各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2、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入门教学

英语入门教学是学英语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教师要及时摸清新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如原就读学校、学力基础、父文化程度、学生个性、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对有困难的学习加强个别交流和思想沟通,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多开口、多交往,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体验到英语教师的特别关爱,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自觉性和毅力。

其次,强化语音教学,使学生过好语音关,掌握读音规则,培养起拼读能力,拥有一把打开英语世界大门的钥匙,扫除英语学习的拦路虎。

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克服懒散和不愿开口的旧习。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养成在课堂内外仔细观察、大但模仿、全力投入积极参与、及时预习和独立作业等良好习惯。

3、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人人都有语言能力,有语言能力的人都能学好母语和外语,学好英语决不是一些人的专利。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学习困难生作为陪衬或局外人的角色,把他们从自我封闭中请出来。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人人有收获,不断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

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是英语学习的指导、促进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其“听讲——接受——记忆——习题”的学习模式。通过假设情景,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地体验、掌握英语。要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训练要体现层次性。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一件苦差使。

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充满情感交流,学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高涨的热情。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指导者,使课堂充满微型机和活力。

4、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

由于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学生间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因此个别辅导、补偿教学是必要措施。

补偿教学必须以学生愿学为前提,可以通过结对子、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创设学习氛围,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唱英语歌、做游戏、讲英语故事、竞赛等,寓教于乐,吸引学生。 补偿教学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苗头,及时组织补偿教学。对待困难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切忌粗暴、训斥或忽冷忽热。

有效的补偿教学必须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找准突破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5、赢得家长支持,合力做好家庭教育

通过家长、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配合的重要意义方法,使家长重视、关心子女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如录音机等,同时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督促、引导,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第9篇: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很精准)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力图阐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的

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安排

按照高中课程计划,高中地理必修课,每周3课时,课程内容为关于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中地理选修课,累计周4课时,课程内容为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及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必修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实施途径。

2.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3.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内容

一、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二)日地关系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太阳是地球表层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四)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 1.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2.宇宙探测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等。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了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运用太阳系模式图,分析日地关系。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并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操作演示: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并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说明昼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

3.绘图说明: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与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综合分析:根据日地关系、地球运动等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方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大气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1.大气的热状况 2.大气的运动

(三)天气、气候与人类 1.常见天气系统的特性及活动特点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大气环境保护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了解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理解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特点。 2.分析类比: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3.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4.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陆地和海洋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地壳和组成和变动 1.岩石

2.板块构造学说 3.地壳的物质循环

(二)陆地水

(三)海洋

1.海水温度和盐度 2.海水运动 3.海洋环境保护

(四)水循环

(五)生物和土壤 1.生物 2.土壤

了解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了解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了解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实际观察:在野外对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到作实际观察,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绘图说明: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的过程。

3.读图分析:运用有关图表说明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及温度的变化规律,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综合分析:从气候、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说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5.认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四、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3.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二)自然灾害有其防治 1.主要灾害类型及其危害 2.灾害防治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了解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了解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 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综合分析:自然资源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一些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2.树立人类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保护的观点。 3.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六、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农业

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二)工业

1.响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了解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理解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并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运用有关图表,分析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的因素。

2.比较分析:对各种农业地域类型或不同的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分别给予评价。 3.社会调查:选择当地某农村或工厂,进行一次生产过程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生产联系图,并作说明。

4.认识人类通过发展生产加深扩大了与环境的关系,并领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意义。

七、人类的居住地 - 聚落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2.城市的形成

(二)城市化及其过程中的问题

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理解城市化的标志。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社会调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城镇(或农村)发展的情况(如人口、建筑、产业规模等)。

2.综合分析: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当地某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3.认识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八、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二)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网 2.城市交通

(三)电子通讯

(四)商业贸易

1.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2.国际金融和贸易 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并结合实例了解这些方式的作用。

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结合实例,了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理解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了解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根据有关图表,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站)及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2.社会调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商品流通情况。 3.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九、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二)环境问题的后果

(三)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四)人类寻求可持续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容 3.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了解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了解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理解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根据有关图表,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2.联系实际: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3.综合分析:举例说明应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受、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选修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及其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2.初步掌握学习人文地理的调查、访问、分析资料等基本方法,学习运用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3.了解中国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区域差异。了解中国在区域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能够联系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本地国土整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5.结合人文地理和中国国土整治方面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

一、人口与环境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人口数量与环境 1.人口发展与环境

2.人口发展基本模式及分布 3.环境承载力和合理容量

(二)人口素质与环境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2.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

1.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中国人口迁移

了解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了解人口发展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地区分布。 理解环境承载力与合理容量的概念。

结合中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例,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结合实便例,了解作为社会的人,其社会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理解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重点是环境因素)。 理解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阅读人口发展模式的有关图表,分析人口发展基本模式的特点。 2.绘图分析:根据资料绘图,分析当地人口增长和土地、经济增长的关系。

3.联系实际:从当地生产和生活中找出一至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对立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

二、城市的地域结构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2.城市的地域形态

(二)城市功能分区与地域结构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2.城市地域结构

(三)城市规划

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结合实例,了解各种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 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结合实例,了解合理规划城市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综合分析:从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本地区城镇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2.社会调查:调查学校所在地城镇的地域功能分区情况。

3.读图分析:读学校所在地城镇规划图,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认识城市的分布与相互之间的联系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三.文化景观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的构成 2.文化景观的类型 3.文化景观与环境

(二)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1.文化源地 2.文化传播

了解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

结合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方面,了解不同文化景观的类型。了解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景观对环境的反映及对环境的再塑造等),并结合实例了解文化景观的特点。

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源地,并结合实例,了解文化源地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文化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分析:运用文化的传播、扩散图,分析文化传播和扩散的路径,认识其特点。 2.综合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图像和实例,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身边文化现象,认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4.懂得世界上存在不同的文化并各有特点,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旅游活动与环境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二)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自然旅游资源 3.人文旅游资源 4.旅游景观的欣赏

(三)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2.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满足人类需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理解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了解各种自然景观的旅游价值。 了解各种人文景观的旅游价值。 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

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综合分析:举例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提高对旅游资源的审美情趣及欣赏能力,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项法规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五、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2.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经济全球化中的区域发展 3.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三)综合国力

1.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2.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结合案例和热点,理解国际政治地缘合作与冲突的背景、表现形式和前景。 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结合案例,理解区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结合案例,理解国际经济区域合作与竞争的背景、表现形式和前景。 了解影响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结合案例,了解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举例说明:收集新闻媒体中的资料,举例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综合分析:结合实例,综合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3.案例探讨:讨论国际合作或冲突、竞争的案例,探讨其背景和前景。

4.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合作与竞争观念、法制观念、和平观念与发展观念。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一、中国的区域差异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

(二)中国的经济区域差异

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了解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理解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中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读图说明:能够阅读和使用专题地图,说明中国自然和经济区域间的差异。 2.通过中国区域差异的学习,认识中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的国情。

二、中国的国土整治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举例说明:举一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2.认识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三、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 教学内容要点

知识要求

(一)水土流失的治理

(二)荒漠化的防治

(三)河流的综合治理

(四)山区开发

(五)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六)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七)交通建设

(八)海岛、海域开发和海洋环境保 护

(九)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十)城市新区的发展

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理解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了解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结合西北等区域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结合长江三峡工程等实例,了解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及对策。

结合南方低山丘陵等实例,理解山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了解山区综合开发的途径。 结合黄淮海平原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了解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主要方法和成就。

结合东北等区域的实例,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发展商品农业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结合西南等地区的实例,了解交通建设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结合海南岛等实例,了解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了解海岛海域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途径。

结合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实例,理解资源跨地区调配的原因,了解调配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上海浦东新区等实例,理解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城市新区发展的可能模式。

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1.比较分析:比较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说明区域整治、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效。

2.社会调查:对当地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本地区域整治和发展的设想。

3.认识人类应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发展。

上一篇:创建无烟单位工作方案下一篇:荒漠化防治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