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本科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本科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基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篇:财务本科论文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摘 要:在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考核等现状,从以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角度出发,就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出与之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因此,以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也称《财务管理学》或《财务管理学(原理)》(以下统称为《财务管理》)课程须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应充分分析该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其教学改革。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针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相关改革内容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发达国家,该课程的丰富理论知识及其良好实践应用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的是如何体现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为知识更新和传递使用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

在国内,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一是在课程教学内容上,针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一方面为达到培养目标设置该课程包括的技能知识点(王东,王伟,2012);另一方面围绕专业特色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杨淑娥,2010;卞继红,2010;邹新根,2013)。二是在课程教学方式上,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选择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刘淑莲,2005),并针对该课程具体知识采用诸如案例、情境模拟等方式与相应教学思维实现教学目标(汤海溶,吕怀婉,2012)。三是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实现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式形成一个融为一体的知识教学过程(刘淑莲,2009;王彤彤,2014)。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观念陈旧

一直以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受过去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影响,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整个《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

1.教学角色变化不明显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虽然提出了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目标,而具体到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教学中呈现的依然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观念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使学生调整自己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角色和发挥教师的“主导”角色。尽管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式较过去而言有变化,但是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主导”,而且是“主体”的“一言堂”现状依然存在。

2.教学观念致使专业知识观念难以树立

在《财务管理》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提出围绕实现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化不明显,使得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财务管理》课程难以让学生树立财务管理知识中的货币(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知识观念,这就为后续学习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和包括财务分析的财务管理环节知识与应用带来了基础上的障碍。

(二)课程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

1.课程使用教材不适应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来自国外或者翻译过来的优秀教材,这些教材是根据国外情况而编制教材内容,大部分内容不再适合国内国情尤其是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第二类来自研究型(或学术型)高校优秀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注重理论性知识介绍,实践性运用少。第三类为部分适合的自编教材,这部分教材的编著几乎来自各自编著者教学过去经验理解;这些教材编著者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背景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

2.课程教学内容不适应

由于教材选取使得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不适应,不适应的内容主要是目前的教材大部分是介绍引进西方如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环节等成熟的知识为主,这些知识在具体介绍所举例子均为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大企业的例子来理解现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针对到国内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定位和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目标就出现“水土不服”问题。

(三)课程教学方式形式大于内容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式较过去有变化,由灌输式教学发展为包括案例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但是目前来说,这些方式多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无实质上的深入使用,导致最终各种教学方式具体采用后产生“重结果轻过程”的结果。

(四)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过于简单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过于简单主要体现为教师和学生考核方面。

1.教师方面

在目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师的考核系统不够全面,由此出现教师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模糊,具体评价主要以教师是否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完备的教学文件和最终能否给予学生教学成绩结果等作为衡量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基本要求一直以来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模糊标准。

2.学生方面

与其他大部分课程教学类似,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后更多采用传统的“一考(或一卷)定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这种“唯结果少过程”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该门课程在整个教学完成后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教学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兴趣。

三、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教学观念现代化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观念的陈旧,需要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做到观念改革先行[2],以观念改革带动该课程其他教学不足的改革与完善。

1.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

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能够改变传统灌输和“一言堂”教学方式。这种观念体现在整个《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起着组织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作用的是教师,真正让传授知识的教师和接受知识的学生在角色上确立各自的位置,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师生、生生(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整个教学变化的活动。

2.知识观念构建

只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树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才能为该课程树立学习知识的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学目标是围绕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操作实践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应用性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围绕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目标为前提,科学合理安排具体知识内容。一方面,在选择该课程教材时,应做到教材介绍的内容是“以介绍应用型知识为脉络,以适合学情为主体、以符合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与此同时,教材应当是根据财务通则和相应财务政策变化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调整和优化[3]。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介绍应该是循序渐进,以“先基础后专题、先理论后实务、先分析讨论后总结、先理解后应用”为思路,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每个知识辅以相应案例和实践操作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式效果化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知识实用性强,案例式和情境式教学方式愈来愈被广泛使用。

在案例式教学中,针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下形成“教学前准备、教学中讨论、教学后总结”的教学环节,产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完成相应内容[4],具体内容如表1。

在情境式教学中,应就《财务管理》课程中综合知识进行模拟[5],设定相应的模拟环境,通过给教师和每组(或每个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和任务,在既定要求和前提下应用具体知识来解决各自承担角色所碰到的问题。

(四)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考核不仅要在教师教学形成有效考核机制,而且对学生学习考核也要科学合理。

在教师考核上,《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考核的目的要始终围绕教师在具体教学后是否实现了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不仅要有基本的教学相关文件,更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实践操作经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

在学生考核上,因《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难度大、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课程,仅仅采用“一考(或一卷)定成绩”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尤其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是开放式的。这样一方面使得考核形成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以及多元化的组合考核方式,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过程和结果等多元化组合考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四、结语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该专业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和该课程实现其教学目标形成了瓶颈。这就需要该课程在这些方面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具体做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观念现代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应用性、教学方式效果化及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等改革措施。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但具体到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则需要不断地进行课程体系和相应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卫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5(1):57-58.

[3]汤炎非,谢达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3(17):71-74.

[4]祝映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J].财会通讯,2014(8):63-65.

[5]肖文锋,肖莉.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0(5):118-119.

作者:揭志锋

第二篇: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思考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于20世纪初首创,由于其新颖的教学形式、独特的教学方法、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使其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并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主要内容是对多种管理教学法的教学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分析能力等指标上位居前列。同时,诸多管理学科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贴近实际,更接近本质,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方面更有优势。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许多大专院校的管理学科已接受和采用这种方法开展教学。财务管理是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标是要培养既懂财务理论,又能实务操作;既有分析能力,又有决策能力;既有专业深度,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层次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发挥案例教学在这方面的优势。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不同的培养层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但本科阶段作为专科的“延伸”,又作为研究生的“后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文以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虽然具备很多优点,但是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准备教学案例费时费力,成本很高;如果把相同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传统教学上,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笔者认为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讲授教学,效率较高,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迅速掌握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步骤,但学生只能获得较为肤浅和感性的认识,印象并不深刻。而案例教学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活生生的现实问题,既增强了其掌握理论的深度,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有教师认为搞案例教学就可以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教学。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诱导式、启发式的课堂讲授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讲授教学应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合理安排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比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也有教师认为,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因此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将弱化,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妥的。虽然案例教学将教师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但是要准备一堂成功的案例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合理组织,课后的恰当点评总结。因此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案例教学,再恰当不过了。

(二)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严重匮乏 由于案例教学引入的时间较短,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面临的突出的现实问题是,合适、恰当的教学案例极其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案例总量不足。目前可以见到的比较经典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除了几所重点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王庆成主编的几本之外,很难有更多选择。二是案例总体比较陈旧。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这个时期会有大量的新事物、新现象大量涌现,而作为分析财务现象的财务管理,必须紧跟时代才行。然而翻开大多数案例教学著作,里面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的案例。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使这些案例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案例过分“西化”,脱离中国实际。应当承认,西方国家在案例编写,案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方面,都明显优于我国。因此,在推广案例教学时适当引入国际上的案例教材及教学方法是正确的。但在我们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全盘西化”、“全盘照抄”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脱离了我国实际,从而使研究的价值不大。

(三)教学管理落后 主要表现在:

(1)教学大纲没有案例教学的一席之地。现行本科阶段财务管理的教学大纲只规定了理论教学的学时,没有安排案例教学的学时。在教学检查过程中,相关部门也是死抠大纲,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执行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教师几乎没有灵活机动的余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在教学上创新的积极性。

(2)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包括:一是成绩构成过于简单。学生最后的课程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作业以及课堂表现,这没有反映出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因而就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且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平常学习不努力的学生,到了期末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也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这也打击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考试方式过于简单。目前绝大部分课程的考试都采用试卷笔试的方式,并且在题型、题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考试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我们认为,财务管理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以笔试为主,然后辅以论文、口试等灵活的方式。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原则

(一)先简单案例,后复杂案例 教学过程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案例教学也不例外。以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为例,在财务管理导论和财务估价等章节,适合采用小型案例,重点强调针对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资、融资及利润分配等章节时,由于对综合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要求的提高,因此应安排一些综合案例。这一过程要衔接自然,先易后难。

(二)兼顾“典型”与“时效” 为什么要运用典型案例呢?因为典型案例既包含了重要的知识点,又能恰如其分的反映财务理论所对应的实际情况。因此典型案例能让学生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迅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时效”也是成功案例的重要特征。财务管理的实践瞬息万变,彼时合适的案例未必适用于此时。因此“时效”就是案例的生命。如果一个案例不能反映我国当前财务管理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那就是过时的案例,其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度参与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不再是配角,他们的角色互换。教师从一个“灌输者”,变成了与学生一样的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负责课堂的引导、组织、激励、控制和总结;教师应习惯于适度保留自己的观点,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和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系统过程,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总结尤其如此。尽管对于很多财务案例而言,没有绝对正确的所谓“标准答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如果没有适当的总结,整个案例教学就可能如同一盘散沙。此时,教师作为“权威”就应给担当起评委的任务。总结可以采用由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报告,再由教师作出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一)开展教学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 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摒弃那种填鸭式的、灌注式的讲授教学,也要摒弃只搞案例教学,认为讲授教学毫无用处的观念。只有把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讨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力量编写实用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学案例的“本土化” 没有那一本案例是适合所有老师和所有班级的,因此,编写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案例,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可以组织一批有教学经验的专任老师,编写财务管理案例库。案例库的编写,可以参考他人的成果,为我所用;也可以下企业调研,直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另外,教师编写的案例,最好联系中国当前现实,解决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宜舍近求远。

(三)加大教学投入 可以对案例库的编写予以资金支持,配备必要设备。对于编写的很好的案例库,可以资助出版发行。这都是提高业务水平和学术知名度的必要投入。此外,还可以对于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和下企业调研的老师,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在案例教学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可以适当予以物质奖励。要更新教学手段,鼓励开展多媒体教学。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四)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首先,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加大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比重;允许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财务管理的课时量;给予任课老师更多的自主权,多注重效果的考察,对教学过程和环节,只需稍加控制。其次,实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应该增加案例讨论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在试卷笔试为主的基础上,适当探索口试、讨论或以论文考试的方式。对于考试的管理,也应该重实质、轻形式。

(五)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要不断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就要有保证老师终生学习的机制。学校可以通过选送老师外出学习、进修、学术交流、下企业调研的方式,鼓励老师不断探索,拓宽知识面。学校可以缔结对口企业,作为学校科研实习的基地,保证理论应用于实际。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业务交流与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老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鼓励老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课题研究,在解决财务问题的同时扩充管理实践知识,以此带动财务案例的开发与研究,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将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还要改变老师的任用机制,不能唯学历是举。对于实务界的“高手”,学校要敢于引进,这样才能活跃学术气氛。无数实践证明,环境越开放,学术越有活力。也不能唯专业是举,要敢于引进有不同学术背景的老师,加强交流合作,避免近亲繁殖。

最后,还要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财务管理应用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没有相当的理论基础,是无法对包含众多知识点在内的复杂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对重要的概念、原理从理论上加以清晰而透彻的阐述,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真正把握。同时应该认识到,再典型的案例都有其局限性,只能代表某一方面的财务管理理论或某一理论的一个方面,无法涵盖全部。因此,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才会更佳。如果学生在理论基础不健全、不扎实的前提下去做许多分析和讨论,案例讨论是很难开展的,即使讨论了也是盲目、肤浅的,缺少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英:《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高校运用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第4期。

(编辑 杜 昌)

作者:程鸣 马梅芝

第三篇: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摘要: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基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

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3.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

3.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3.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3.4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3.5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

4、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笔者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以后,将专业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方向明确划分出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情况来选择所学课程。这两个模块将财务管理的方向从行业划分为银行、公司等类,同时将财务管理细分为投融资决策、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课程选修主要集中在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两个模块上面。

在这些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设置。横向主要是是涵括了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基础课,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等,这些课程设置相互联系又不重复,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培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的较宽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体现财务管理从一般内容到拓展内容的运行规律;纵向则主要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予以设置,让学生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学习思想。

从实践教学环节看,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如表1中所示,大量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案例分析,着力建设模拟实验室,形成以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置一些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模拟沙盘、特色案例分析等,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连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理论),2006,(12)

[3]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4]卢新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张荣斌 赵欢 侯刚

第四篇: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及其创新

随着财务管理教学研究的发展,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我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这种方式起步较晚,案例教学经验不足,案例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尚不能从案例教学中获取必要的知识,也缺乏对案例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继承传统案例教学的优点,改革传统案例教学中的不足,使案例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现状

尽管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也都广泛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但本科阶段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案例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要载体,案例本身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案例理解有误。一些教师认为,在讲授某一财务原理或财务方法后举一个或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原理,或者是对原理做一个补充,或者穿插几个例子就是案例教学了,实则不然。上述所描述的情况最多只能称之为“案例说明”,而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往往把案例当作是紧张课堂上活跃气氛、取悦学生的调节剂,把案例教学当作了纯粹娱乐的东西,案例和教学严重分离,没有相关性,案例不能说明财务管理的知识和原理,学生从中也不能够得到有价值的内容,仅仅一笑了之。

(2)案例选择不当。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该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反映出财务管理教学的特征和时代特色,要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吻合,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只要是和财务管理相关的案例就拿来使用,而没有认真分析案例是否和所讲的教学内容关联度高,学生能否理解案例的背景,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等。案例选择不当导致案例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3)缺乏原创案例。由于我国财务管理相关案例的开发不足,使案例教学不得不直接使用国外的相关理论与案例,我国财务管理方面的教材也基本照搬国外教材的内容。“洋为中用”本无可厚非,然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和案例研究是建立在其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大相径庭,因而案例教学内容往往与我国的现实脱节,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与现实不符。另外,采用国外教材和国外案例一般会存在1-2年的滞后期,翻译偏误也会影响到原著信息的正确表述,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好的案例,还得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讲授和分析,以便学生从已有案例中获得更为直观的知识体验。

(1)案例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中“教”与“学”的最直接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我国的案例教学多数情况下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处于绝对统治地位。教师对案例发生的背景、发生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都做了阐述,仅仅是在最后才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这种方式导致学生仅仅通过老师来理解案例,由于时间短而不能对案例形成综合性的认识,不能深刻挖掘案例的内涵,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也就不深刻,最后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而且这种教师主导的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了惰性,面对教师“等”、“靠”、“要”,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2)案例教学手段保守。案例教学通过运用幻灯、投影仪、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形成立体、直观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现代化和专业化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和锻炼的机会。但一些教师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件的展示作为最主要的手段,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案例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课下搜集整理案例、课堂上分析讲述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教师讲述的单一手段。此外,受经费、场地、地区等限制,尚有许多学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实验室,开展多种方式的案例教学的条件不足,也使我国财务管理学的案例教学落后。

(3)案例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一个好的案例教学课程设计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比普通理论教学更多的耐心,但我国大多高校的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中却鲜有这方面的规定。案例教学课程如何考核,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评价,这些都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一个合适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能够直接影响乃至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导向。案例教学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激励教师投身于案例教学是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案例教学考核机制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三)案例教学中师生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案例教学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案例教学的主讲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案例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清楚理论的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案例和现实当中,拓展学生的思路。但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我国高校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走出过校门,更谈不上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战经验。所以在上课时往往以讲述学术理论见长,拿起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来讲述自己熟悉的理论,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分析现实,从而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有效进行,既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案例的准备过程、案例的讨论当中,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理论积淀,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层次,不能看到案例本身所隐含的真正问题,将导致财务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本科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新的案例教学模式应该突破以往固有的思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只是其中一个手段,还要大胆地走出课堂,用实践来检验和提升理论水平。因此,新的案例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内外结合的模式,即以课堂内研究性教学为主,以现实的实践性教学为辅助手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一)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建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其中心思想是把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引入到案例教学中。也就是要在教学中创建科学研究的氛围,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学习。研究性教学是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置于首位的现代型教学方法,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和必然选择。研究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具有研究性。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提出研究的内容,或者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自己或者以团队的形式去研究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并讨论。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将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也是掌握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第二,具有教育性。研究性教学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学扩展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大量的主题研讨和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自我组织团体,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会沟通与协调,交流思想与体会,达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目的。第三,学生高度自主性。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分工协作开展学习,通过理论辨析、资料收集、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环节来全方位提高学生参与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能真正学会学懂,融会贯通。第四,具有挑战性。研究性学习不仅仅要求专注于教学本身的各种问题,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就是将课堂上的研究性教学具体化、生活化、情境化,当然这里的具体化和情景化不同于课堂上的内容。课堂上的情境化是通过对案例的解说、视频技术的运用等方式对所要讨论的案例进行再现,以突显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方便师生进行探讨。而实践性教学则是要求师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通过课堂的研究性教学,学生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案例得以简单运用。但由于课堂和现实之间毕竟有不小的差距,课堂上的一些理论放到现实中并不一定成立,课堂上分析起问题来很有逻辑性的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常常手足无措。因此课堂之外的实践性学习就成为了研究型学习的有益补充。

实践性教学就是要让师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因此实践性教学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践性教学,二是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由于许多教师自身缺乏企业财务管理实战经验,案例教学自然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应当身先士卒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如去一些企业学习或锻炼。二是学生参加实践,最主要的手段是校企合作协议基地,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理论有用武之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察觉自身不足,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感悟中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本科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新模式的实施

对上述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要将其真正运用到财务管理的教学活动中,使其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必须要有配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选择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最终效果如何,案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合用于财务管理教学的案例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1)情境契合。选择的案例应该和教学的进度相符合,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案例能够恰如其分地覆盖当前需要讨论的主要财务管理知识点。(2)案例经典。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包含当前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包含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反映社会现实。(3)启发思维。案例应该有思想内涵,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引发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开放教育。案例包含的内容和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方面,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便于深入探讨案例。(5)研究性。案例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某些共同的特征,深入获得研究性的观点。

(二)分组研究 案例确定之后,就给学生设定案例所包含问题的情境。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生成立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对所要讨论的案例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或者制作与案例相关的课件。在案例讨论时也仅仅是提出一定的问题,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在小组内部如何分工,如何协调和沟通,教师不加干涉,仅仅提供对案例本身的引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自己客观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大胆怀疑、猜测,可以独立观察,富有远见的发现,可以进行没有把握的,可能失败风险的实验,可以自由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小组中的互相切磋,思维撞击,可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等多方面的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撰写报告与课堂发言的能力,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课堂讨论 教师安排课堂讨论不是为了得出最终的标准答案,而是要营造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气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是案例背景隐含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没有批评只有建议,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通过这种全员参与的方式,学生既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从其他同学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中得到启迪。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提高每一位同学对案例的洞察力,对案例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师来说,也可以从学生一些独特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中获得启发。

(四)点评与总结 研究性案例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仅仅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获取的知识可能仅仅是知识点,不成体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讨论所获得的各种知识点及时梳理,加以总结和概括,对理论进行升华,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达到能够实际运用的目的。研究性案例教学的总结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从讨论的内容中总结出财务规律或反思财务理论,可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使知识结构更为完善。二是使学生享受到讨论的愉悦和成就感,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五)课外实践 通过对研究型案例的学习与研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建立了初步的知识体系。在经过若干案例的讨论之后,由教师带队参与实践基地的实习,对话企业一线员工与管理层,聆听企业家的深谋远虑,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教学相长、教研结合,真正将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文系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JX11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高等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

[2]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7期。

[3]孙思忠、李金霞:《关于案例教学的哲学思考》,《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李志义:《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3期。

[5]Richert A E. Case methods and teacher education: Using cases to teach teacher reflection. Issues and practices in inquiry-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1991,3: 130.

(编辑 熊年春)

作者:王艳林

第五篇: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企业外部理财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必须重新定位。文章针对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建议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前提是市场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有需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必须立足于企业新理财环境下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增强企业自身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在资本市场中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合理投资、分配资金的能力外,还应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计量、预测、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能力的培养。金融市场环境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世界金融自由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便捷,企业在面临获得更多融资、投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一方面网络财务通过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结算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财务引起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财务安全管理能力培养。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财务管理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团体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哈尔滨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反映专业特色,又要使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类课程实验(包括基础会计单项实验、财务会计单项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财务管理类课程实验(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专业主干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及运用、分配管理问题上,而被企业所实际关注的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问题、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等问题没有在实践教学内容中体现,导致学生在企业从事具体的理财工作时,不会设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体系,不能适应企业实际理财工作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会计类课程实验教学基本上学生先做,然后老师核对答案并讲解,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和软件操作能力,但欠缺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某一具体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理财能力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安排较少。目前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没有规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会计管理、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具体的财务运作和控制环境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手工模拟操作和课程设计,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实验仅仅局限于在普通机房利用EXCEL解决基本的财务问题,没有财务管理专业专用的综合实验室,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哈尔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世一堂集团、哈药集团、南方航空公司等二十余家,仅仅能满足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仍然需要扩大规模。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财务部门涉及企业税收情况、财务重大决策等商业秘密,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专业实习环节也仅仅能够使学生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层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既有理财理论,又具有熟练理财实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体现学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综合组织协调能力,系统掌握现代财务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能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科学地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控制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将培养综合理财能力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通过校企双方合作,高校教师与企业选派人员一起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应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大纲中应明确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实习指导书内容,以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施多样性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比例。财务管理实验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剖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际的理财活动中,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尝试在毕业论文创作环节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专业实习阶段发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具体财务问题,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了解该企业具体财务流程和搜集同行业企业的相关资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不能仅仅将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单为了考试。无论是课程实验还是专业实习,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组织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严格指导和督促,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各种实践环节,避免流于形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应该突出实践性。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首先,校方应通过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等办法,鼓励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管理公司等与本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或从事兼职,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咨询工作,实现校企共赢。其次,校方应加大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校教师交流经验或者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在企业边教学边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三是聘请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学院应特别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四大模块),使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校企互派人员,高校教师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的角度到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企业财务人员为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到高校进修或者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在利用最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企业具体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企业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外实践基地才能巩固扩大。同时应整合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各专业基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王琴.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探讨[J].财会通讯,2008(6).

[3] 刁伍钧.财务管理课程的创新——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4] 尹美群.财务管理教育国际化理念与实践分析[J].财会通讯,2008(3).

作者:黄丽丽

上一篇:安全技术论文下一篇:保险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