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美术学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当代背景下,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专业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高师院校作为培育师范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一定要对美术专业教学的革新工作充分重视,采取科学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逐步提高高师院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篇:美术学论文

愉快教学,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本文就谈谈如何在美术课中运用愉快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 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 ,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三)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上《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香港回归之际,我在课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案,上课开始时即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作者:邓志远

第二篇:2012年美术学发展概述

2011年至2012年作为艺术学门类的美术学,呈现出多样的发展成果。下文将从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展览会议、高校专业设置变化等方面回顾2012年艺术学门类中美术学的发展情况。

一、科研项目申报立项与结项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评审通过艺术学项目232项,较2011年增加8项。其中美术学项目约46项,较去年增加了6项。申报课题具有多角度、多领域的特点。申报的项目涵盖了传统美术理论研究、民俗研究、美术批评、美术考古研究等多方面,申报者依托地域优势,积极申报具有地域特色的相关项目,对美术学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提供了相应的研究空间和多学科结合的可能性。这为我国今后的美术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研究土壤,也使得美术学研究发展的可持续性有了相应的保障。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中央美术学院宋晓霞主持的《当代艺术实践与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战略研究》获批立项。西安美术学院沈主持《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获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中有4项为艺术学,其中2项为美术学青年项目,主持者均来自新疆师范大学。西藏项目中仅有1项艺术学。

“当代艺术实践与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战略研究”课题组策划首届学术论坛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123项,其中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59项,青年项目40项,西部项目16项。涉及民族民间美术、中外艺术交流、宗教艺术研究、画论画史等内容的项目约34项。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图像学与中国美术史研究》为重点项目。

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结项情况中,美术学共结项11项,涉及民间美术、美术批评、民族美术等方面内容,规划项目中湖北美术学院张昕《长江中游地区民族文化遗产审美形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冯敏《中国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图像数据库》、青年项目中清华大学尹成君《新中国美术批评研究》均顺利通过结项。

科研成果转化也通过著作出版、奖项评选等体现出来。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已经通过评选,其中艺术学共有39项著作、论文获奖。美术学方面有李福顺《北京美术史》(上、下)、谢继胜《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等7部著作获奖。

总体上,科研项目选题日趋多样化、细致化,涉及艺术学门类的项目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呈现增长趋势。从科研项目申报情况来看,艺术学项目申报在重点、重大项目类别中仍然有一定欠缺。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立项190项,但艺术学类别中仅有北京大学朱青生《中国汉代图像数据库与〈汉画总录〉编撰研究》一项获批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立项名单中均没有艺术学项目入选。

二、学术研究成果出版

出版物方面以海外美术史研究成果引人注目。三联书店“开放的艺术史”系列也在第一辑出版获得较高评价后继续第二辑的翻译出版,致力于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自2009年起,三联书店“高居翰作品系列”已经陆续出版5本,展示了高居翰对视觉研究方法的重视。《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是2012年新出的一部,是作者在1989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专题研讨班和1991年的哥伦比亚大学普顿讲座的基础上扩充而成,讨论传统中国画家,尤其是宋末以来画家的生活与工作,从社会经济角度观察中国绘画从早期到晚期的重要转折。《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是高居翰在1993年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办的赖世和讲座以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潘天寿讲座的基础上增订而成,专题讨论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一书,作者陈葆真结合结构分析、图像比较,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分别为存世的九卷《洛神赋图》断代,并建构它们之间的风格系谱;同时,也通过对这些《洛神赋图》的研究,探讨了故事画中一些普遍性的议题,包括:叙事技法、构图方式、时间与空间的表现,以及图文转译和互动等问题;并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观察汉代以来中国故事画发展的情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作者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在观念和历史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层面上展开,体现了研究者全球语境研究视角。

2012年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有一部分是由博士论文深化而来。廖旸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沉淀修改完善而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克孜尔石窟壁画年代学研究》一书,针对历史与宗教文献记载有限的现实条件,利用洞窟内现存画面、被揭取的壁画,以及洞窟内清理出的木板画等材料,参考早期的考察记录,将壁画放置在洞窟的建筑空间里来进行考察,试图还原壁画在石窟寺整体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合对龟兹佛学与部派演变的认识,将图像程序与图像功能确立为分期的首要标准。胡春涛博士论文《老子八十一化图研究》通过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卿希泰教授等主编的《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遴选,由巴蜀书社出版,该遴选计划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平台。

多角度多维度的研究是为美术学研究进行空间拓展,这为我国将来的美术学乃至艺术学研究和发展意义重大。一些美术史研究者将多年研究的成果结集出版,如《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以众多考古发现中的壁画为研究对象,反映作者过去二十多年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艺林探微:绘画、古物、文学》为台湾学者衣若芬美术史方面的论文汇集。作者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图像、文字、实物三者的关系入手,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进行了独到的立体化研究,解释了艺术史实际上是这三者互相影响的历程。另外,美术史写作中的区域史、断代史研究还在继续深入,如皮道坚教授《楚风艺丛:楚艺术史(一个被湮没2000余年的艺术传统)》通过分类研究揭示出楚艺术史自身特质与独立结构。

三、重要展览与学术会议

展览及学术会议是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美术馆、博物馆深入挖掘展品的学术价值,以展览推进学术研究,逐渐摆脱以展览为主的单一运作方式,展览与研究并行并重。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纷纷推出了官方重要展览。2012年7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部文物管理与开发司共同推出“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该展览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立的意大利五年长期展厅的第一个展览。展览展出来自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美术馆等2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的65件艺术精品,包括绘画、雕塑和工艺品,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辉煌、城市面貌及其风土人情。

中国国家博物馆“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海报

除了文艺复兴名家名作本身所呈现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外,展览在形式设计和数字技术应用方面体现了变化与特色。数字化展览和二维码,不仅提升了展览的知识和学术含量,使观众在双向互动中体验到了自主选择和“深度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设计理念。国内外联合举办展览大力促进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

9月10日,一个由图片、手稿、作品和视频组成的学术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包括了两个专题:“苏利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和“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这是由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美术馆、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和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学术研究展。展览提供了对20世纪中国美术一种新的“视读”方式,展出的文献记录了苏利文作为西方学者向世界介绍中国美术的重要贡献,还展出了部分苏利文收藏的美术作品。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是潘公凯教授多年学术研究的课题,以探讨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为主旨,以详实的资料和独特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美术发展的不同取向,其成果已经结集出版,并引发多学科的讨论。这是一次在同一平台的平等对话的成功案例。11月1日《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山水画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和中外文化碰撞交流的语境中,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历程。山水画的巨大传统与外来艺术的影响形成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两股动力,“传统出新”与“中西融合”成为中国山水画家选择的必然路径。传统型、融合型、新山水这三种类型的山水画代表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主要取向,也构成本次展览的三个篇章。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推出后社会反响热烈。在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邀请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教授、赵力教授、故宫博物院余辉研究员从各自擅长的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围绕“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的内容进行了精彩演讲。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雕塑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为国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展览汇集了从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李金发、刘开渠、曾竹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坚雕塑家钱绍武、潘鹤、王克庆、程允贤,以及正在成长的中青年雕塑家的精品。展览既有中国雕塑先驱人物李金发唯一存世的原作《黄少强像》,也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集体的丰富作品,还有《收租院》群雕中五件最具代表性的雕塑等珍贵的原作。展览较为系统地展示了20世纪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学术脉络,凸显了20世纪现代雕塑艺术对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表现;代表了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水平。完善自我的科研体系是我们艺术学研究的自强手段,通过对本土艺术发展的观照,有利于把握艺术实践及其发展的脉搏。

近年来美术馆、博物馆在精心推出展览时,更加注重展览配套环节的建设,展览图录印制、文集约稿与出版等对公众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继“千年丹青——日本藏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成功举办后,2012年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举办了“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展出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和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典藏的中国古代书画珍品60件,上海博物馆还相应展出了馆藏的7件作品。展览提前约请了多位艺术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此次展出的作品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的成果以论文集的形式在展览期间一并推出。

“首届CAFAM未来展”展厅

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主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 意在对当今青年艺术生态做田野式考察,分析、研究当下及下一个阶段华人艺术的趋势,鼓励青年人的艺术语言探索与新方式的推进,代表了艺术院校举办的学院展览试图突破教师、高研班、学生毕业创作常规展览模式,参与到对艺术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中。策展委员会将对被提名上来的青年艺术家和作品进行分析、分类和研究,并结合其现象、状态和问题,从而形成一种话题研究;同时,对艺术家艺术思维、行动、材料以及感官形式的差异性和生活状态进行归纳和总结;乃至对其中可能影响未来趋势的现象展开调查和分析。

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荆浩国际学术论坛暨“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2012年12月8日济源市举行了开幕式,此次展览试行分时段多地展览,不再局限于在北京等重要美术馆单一展出,对地方艺术发展有积极影响。

艺术创作双年展、三年展等仍在持续举办,如2012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展览呈现了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新动向,展现了油画家如何用当代油画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怀和油画发展的多元面貌。

在藏品数量与质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民营美术馆侧重于中小型展览,以艺术家个展或联展等方式开设展览,并倾向于实验艺术等现当代艺术展览,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研究和建立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广泛联系。来自国外的策展人也积极参与到这些展览中。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形态与意识’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第一回展”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第一次年度展,以当代艺术实验为主要方向,开拓一种展览的新方式。展览本身就是一次实验。展览并不展出现成的作品,而是展示挖掘当代艺术中的问题意识,引起的思考,展现对现实和社会的关怀与追索。

由中国民生银行和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庞薰大型艺术展”和“20世纪中国民族油画开拓者系列——吕斯百大型艺术展”是炎黄艺术馆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研究工作所做出的最新尝试。中国民生银行捐赠运营炎黄艺术馆后,开展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研究工作中,重点打造“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品牌展览。

各综合类大学艺术院系和专业类艺术院校纷纷设立各类学术论坛,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设立了“王朝闻学术讲坛”,宗旨是“扩大知识视野,推进学术研究,分享思想成果,激扬文化力量”。邀请了海内外美术研究、创作领域的学者自拟题目进行演讲,力求实现朴实学风与思想锐度兼备,专深学问与前沿问题并重。2012年共举办6期,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丁宁教授、彭锋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薛永年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郎绍君研究员以各自的研究专长为题进行了演讲。主办方还编印了《王朝闻学术讲坛通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美国西东大学联合主办了“相遇清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国际研讨会”,旨在强调以新的方式观照清代中国和西方在艺术领域的接触和互动,邀请世界各地的学人对跨文化交流情境下产生的艺术品展开不同的分析方法,从而将不同的艺术史集于一体。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文以诚(Richard Vinograd)教授进行了《作为历史的混杂状态:文化交流模式中的调和与物性》的主题演讲。与会者的报告体现了中西方学者的视野中的中西艺术比较与交流研究的最新成果。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维也纳大学联合主办了“第五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的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汉藏佛教美术与西藏考古界的相互交流、合作,扩大汉藏佛教美术的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推动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汉藏佛教美术研究的深入。

在成功举办了两届“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的基础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2012年举办了第三届“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图像的逻辑及其阐释,为博士生们提供了发表、交流各自研究成果的平台。来自国内外大学的美术史博士生提交论文参加了这次论坛讨论,显示出美术史研究新生力量的成长。

四、美术高考与高校专业设置变化

各高校根据地区与学校具体情况设置了新的招生录取政策。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与其他14所浙江省院校将根据入围考生志愿,把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综合测试成绩、高考总分按比例计算形成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试行综合评价招生。为确保录取公平,增加非平行志愿的艺体类本科考生的录取机会。2012年起上海市普通高校艺体类本科类别招生将分为两个批次。凡是教育部独立设置或参照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院校、在上海市有一本批次招生计划的院校和具有市级艺体类重点专业的院校,可以被纳为第一批次院校,其他院校一般被纳为第二批次院校。外地在沪招生院校参照这一标准执行。招生情况方面,广东、山西等地报考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四川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报名人数共34338人,比2011年增加1580人,增幅为4.82%,增幅进一步趋缓。而陕西艺术类本科录取率则呈下降趋势,报考人数增长和对艺术生的选拔要求的提高是主要原因。参加湖北省2013年美术统考的人数为27598人,已连续两年下降。“艺考热”在经历了多年的持续升温后,出现了降温迹象。录取分数提高、就业前景不乐观、投入较大等多种因素,促使“艺考热”的理性回归。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原“艺术学教研室”更名为“艺术学系”,提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办学思想,依托人民大学人文学科底蕴,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史论知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艺术品格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刘 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陈 瑜

作者:刘科

第三篇:高师美术学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摘 要:当代背景下,我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专业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高师院校作为培育师范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一定要对美术专业教学的革新工作充分重视,采取科学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力度,逐步提高高师院校美术专业教学的实效性。文章首先对我国高师院校美术专业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阐述了高师院校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意义,最后就培养职业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高师教育工作的转型与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师院校;美术专业;职业能力

美术专业是高师院校的重点专业,美术专业对应的岗位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用人缺口,虽然每年美术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多,但是兼具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实用性人才数量却相对较少。对此,学校方面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不但要做好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关于我国高师美术专业的简要介绍

高师美术专业教学是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指导方式向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以及职业素养等加以培养。在当前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师美术专业教学逐步实现网络化、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做好专业知识教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协调,从而促进美术专业学生的全方位发展[1-2]。

二、高师美术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意义

就现阶段我国高师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在教学中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推进高师院校美术教学工作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引导学校方面对美术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继而冲破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束缚,对美术技能实践教学与专业绘画知识教授进行平衡,适当增加美术技能实践力度,从而实现美术课程结构的重组,突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帮助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步增加,社会用人标准也更加严格,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中不但重视学生的学历情况,同时还会对学生实践经验及综合素养情况进行考察[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即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拓展,实现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从而帮助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三、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打破传统,创新学生学习观念

意识是人类行为活动的支配者。为了提高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水平,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向学生逐步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使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在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良好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4]。

(二)建立完善的美术职业教学结构

我国高师院校进行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师范类美术专业人才,因此,应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美术示范教学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等。从本质上来讲,我国高师美术专业教学实际上就是以教师职业为取向的一种美术教育,同时也是建立于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因此,一定要将教育和美术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美术学科教育功能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中。教学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关键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美术师范教育特点,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想要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但要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懂得如何进行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对自身教师职业素养以及技能进行锻炼。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渗透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美术教育这几方面的教师职业技能因素,为学生制定完善而科学的训练计划。通过心理学素质训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此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更加坚强的意志,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以及未来教师岗位工作的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 以课堂教学环節训练为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学规律,并且全面了解和掌握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5]。此外,在教学结构中应适当侧重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 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 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三)强化现代美术教学技术培训

应增设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课程,并将其列为美术专业的必修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期考核,以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 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学的内容, 这样能够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使其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应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通过这种方式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影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的转换,采取教育性的教学理念落实高师院校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6]。

(四)丰富高师美术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渠道

学校方面应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进行拓展和丰富,对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观进行发展,建立美术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包括美术教师语言、现代教学技术以及学科专业素质等,同时还应体现出相关的隐性技能培养指标,例如教师的心理素质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等等。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情境演练,鼓励和引导学生上台进行教学工作的自我演示,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素养,必要情况下也可将该部分融入学科考试内容中,并设置相应的学分,以此引导和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与锻炼,突出高师美术教学的师范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当代高师美术专业教学应体现出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竞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等方面的多元化要求,因此应在教学组织方式上积极应用开放化的教学实践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就业竞聘大会、优秀教师报告会议、案例教学以及社会实习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聘请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展开专题讲座,尤其是毕业于本校的优秀教师以及教研员等,同时和当地美术教研机构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构建良好的信息反馈体系。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教研活动情况对美术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现场的观摩或者参加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美术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提高对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全面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明确实践教学的应用价值。我国高师院校美术专业长期以来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专业学科知识的教授,忽视了示范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美术专业技能实践方面一直有所欠缺,只是在学生将要毕业的时候才对其进行教育实习,而这种模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高师院校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教育见习,并将其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7]。另一方面,校方应提高实习基地建设的资源投入力度,提高美术教育实际与就业基地建设的统一性,全面推进高师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五)重视基础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双边“对话”

实现高师美术专业岗位实习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和学生教学技能比武的“双比”活动,比出成绩、比出差距,对“双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和补训[8]。进行“中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 大学教师进中小学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双进”活动,实施名师互聘、科研互动、资源互通。“双实”“双比”“双进”工程的实施,能使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边“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他们的从教能力。开展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竞赛, 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增强高师美术教育师生的师范职业技能训练意识,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强化学生的师范职业能力培养[9]。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师院校应充分了解和跟随时代发展趋势,针对美术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转变美术专业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岗位的实践机会。在进行美术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实践技能的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其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绍俭.如何培养高师美术学生职业素质[J].艺术科技,2018(3):51.

[2]李绍俭,李杨.论教师職业道德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价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260-261.

[3]涂湘东.美术教师培养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矛盾之分析[J].美术大观,2017(1):152-153.

[4]王思博,王聪.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16(30):104,106.

[5]马小勇.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艺术教育,2015(8):232-233.

[6]孙根华.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5(3):144-146.

[7]王琴慧.试论高师美术教育如何突出师范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0):95-96.

[8]周珂.高师美术培养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J].教书育人,2013(33):49-51.

[9]邓亮生.浅谈高师美术学专业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1(5):100-101.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文洪高

第四篇: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分析与研究

摘要:现代水彩具有较强的美术学价值,但是目前水彩艺术的潜能仍然没有被完全发掘。对于现代水彩艺术而言,如何引起人们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们要不断探索分析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探究其情感、认知价值,为水彩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水彩艺术;美术学价值;价值探讨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大众对文化需求的提高,我国艺术领域也得到了拓宽,其中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美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水彩艺术蓬勃发展,为推动学科多元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对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进行透彻、细致地研究分析,能够提高大众对于水彩艺术的认知与喜爱,有助于水彩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现代水彩艺术美术学特征

美术学是一们综合性艺术科目,其中包含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其发源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学科融合和创新性学科,美术逐渐被列入专业学科中,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细化分为了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美术史等几个部分。在此种背景下,大部分的专业院校纷纷开始增设了美术学水彩画专业,通过此种方式,逐步地推动了现代水彩艺术进程[1]。 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特征,主要包括教育特征、现代性特征、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本体艺术语言层面上。无论是在对绘画形式、构图原理还是画面构成要素方面,都充分地体现出了“水”“形”“色”的有机融合,彰显了水意趣味与朦胧的美感。在材料的运用与造型的设计等方面,现代水彩艺术也体现出了现代美术学教 育特性,充分地将艺术语言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提升学生们 美术绘画技巧的同时,引领同学们更好地探究出艺术的规律。

二、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

(一)情感价值

水彩艺术通过形、色、水等表现形式可以让人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最直接的情感表现轻视。首先,水彩艺术的审美分为审美情趣和审美选择,审美选择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训练之后,所具有的审美情感,简单来讲,是应用超脱实用目的的纯水彩眼光看待周围一切美的事物,并且发现其中的美感。审美情趣是人们对水彩艺术进行审美过程中,综合考量趣味、深层含义、感情、画家创作智慧,感受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分析水彩艺术的表现形式,“似与不似、明快飘逸、朦胧空灵、酣畅淋漓、轻盈潇洒”是水彩艺术的标志,也是人们评价水彩艺术的标准[2]。人们通过对水彩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感悟情感,能够获得深幽的感觉,有助于高尚情操的培养。其次,水彩艺术是一门情绪艺术,能够反映水彩艺术创作者内心情感波澜,可展现创作者心灵,创作者进行水彩艺术创作过程中,除了会沉浸在水彩的世界获取快了之外,还能够对事物进行驾驭,获得自豪感和自由感,尤其是选择水彩工具和色彩时,通过调整肌理、色彩,组织艺术语言,能够抒发内心情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体现水彩艺术价值。

(二)认知价值

水彩艺术的感官认知价值也被称为认知价值,主要体现在水彩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对世间事物的观察、思考,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水彩艺术创作,欣赏者通过鉴赏水彩艺术作品能够了解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3]。与此同时,还能够了解水彩艺术创作者对于社会、世界的感受,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例如:观察认知价值影响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水彩艺术创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能够发现生活以及社会中的美术元素,并且在作品中进行体现。通过创作者的描绘,可以将不同的元素融入水彩艺术作品中,可以体现创作者对水彩艺术作品的认知价值。

(三)创造价值

宏观角度分析,创造价值包括新奇和优秀,不仅包括创造力,还包括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在水彩艺术作品中,能够了解到美术学的三种价值,首先是原创性,原创性主要涵盖创新方式和创新意识两方面内容;其次是灵活性,主要指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摆脱固定心向,找到新的思考方向,这是一种变通能力[4]。最后是转化性,水彩艺术中存在着两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主要为媒体变革和语义转换。媒体变革,主要是指水彩艺术创作材料的包容性,目前很多画家逐渐开始研究工具材料。语义转换是在时代背景下,满足人们创新的心理需求,向现代艺术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对水彩艺术美术学价值研究过程中,有两种思维也在影响研究方向,一方面是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是创作能力。多样化表现形式能够凸显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凸显创造价值,展现美术学创造性价值,能够对水彩艺术创作者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提高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彩艺术的美术学探讨不应局限于一种价值形式中,要从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探究,分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水彩艺术并不是封闭的世界,只有在和其他艺术形态进行融合过程中,才能凸显美术学价值,随着美术学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会发现很多艺术都是相通的,差别仅在于不同的艺术视角或者不同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曹旭明.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J].艺术大观,2021(27).

[2]杨瑞兰.现代水彩画的特征及美术学价值[J].今古文创,2021(25).

[3]王宣博.現代水彩画的特征及其美术学价值[J].大众标准化,2020(24).

[4]钟原.论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J].艺术品鉴,2019(33).

作者:孙珑彦

第五篇:浅析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众对于美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种社会变化使得现代水彩艺术走进我国广大民众的视野。为了对现代水彩艺术的各方面价值进行深入阐述,本文就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现代水彩艺术的相关发展。

关键词:现代水彩;藝术;美术学价值

虽然随着我国民众审美的提升现代水彩艺术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我国当下的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其理论与形式的研究都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为了保证我国现代水彩艺术的相关发展,对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水彩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所谓水彩艺术,指的是通过水滴与颜料特性进行具体美术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具体的水彩艺术创作中,其本身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出现得益于水彩艺术的“水”与“彩”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也使水彩艺术作品出现了流动性与色彩透明性的表现形式特点。通常在绘画时,作画者对于水的使用,直接关系着水彩艺术能否较好的表现自身特点。一个好的作画者能够通过对于水的利用与控制,表现出水彩艺术作品独有的自然界水流动性的韵律美。这种韵律美的出现,将大幅度增强水彩艺术作品的艺术效果。韵律美更会使相关水彩艺术作品出现层叠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相关水彩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在具体的水彩艺术作品创作中,由于其本身具有包容性强、基本功全面、表现特征全面的特点,这就使得其本身具有较高的美术学价值[1]。

二、现代水彩艺术的思维模式

现代水彩艺术是以造型为主,以水为媒介,加入色彩与其他因素,让其同时有水、色、形三种元素。在色彩的影响下,用趣味的方式表达整幅画的意境并表现出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也就是说它是把周围环境中的生活素材加入到水墨画的创作中。把水作为连接的媒介,使用水性透明颜料并综合使用其他元素,表现一种静态艺术。艺术创造并非全部可见,其不可见的是创作思维,用思维展示艺术作品的构思并协调各个因素,而不可见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动力。思维是艺术创作中作家的独有物,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宽作者的思维空间对这项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现代水彩艺术不是事物的简单刻画,而是作者的心灵雕琢。有多个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是融合情感与精神,二者实现统一从而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引发人们思维上的思考与共鸣。创作者思维包括三种:形象思维、理性思维和社会思维。

(一)形象思维

形象是现代水墨艺术最真实的表现方式,即艺术家会在前期准备阶段观察生活,选择有突出形象的的物体,等到实际创作阶段会用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手法,以及其他表现方式重新塑造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创意。就像是郑板桥画竹,它的绘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眼睛观察竹子,第二个阶段是在心里塑造出竹子的形象,第三个阶段是用画笔画出竹子。这三个阶段都体现出了形象思维的构造。

一幅具有欣赏价值的水彩作品,其蕴含的绘画理论、使用的多种绘画手法,都是创作人思维的体现。但本文提到的形象思维并不只是把形象与思维融合,而是实现两者的形象化与思维化,表达两者不可分割的特点。同时现代水墨画也是观察、参与、调控的过程,是作者直觉与理性的融合。其中直觉是艺术,理性是科学,展示事物的感想形象,以其为基础展开思维活动。而直觉是感觉的一部分,是人观察到一个事物后最直观的判断,最终会作为自己的感觉较为客观。即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并且每种看法都是以实际存在的现实为基础,用个人的主观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在画纸上呈现出某个事物的形象。

此外,现代水彩艺术创作的过程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光线变化、绘画工具、绘画技法以及作者心境的影响,要求创作者不断思考,提升自我的感知能力以及对颜色使用的敏锐度。并在作画的过程中,从便捷的途径思考,转换自己的思路用跳跃性的思维分析方式,使用不同的技术技巧表现客观事物,呈现出多个审美特征。

(二)理性思维

如果在现代水彩艺术的创作中只用感觉作画,可能会让作者感到迷惑。就像是风景写生,当太阳落下后我们最直观的想法是天空变暗,但天空与地面物体对比后仍较为明亮,且在顺光的情况下人们眼中的天空会更加明亮。相反则感觉天空变暗,但实际上两者只有微小的差别。所以作者创作作品时,必需引入理性思维,用理性思维区分不同的事物,将感官接收到的与理性思维所收获到的东西加以融合再运用到创作中。

在艺术创作中,常常是先搜集零散的材料,再把这些材料整合,剔除不具备使用价值的题材,再次筛选、加工以表达事物的真实形象。在理性思维的影响下,作者不会按照既定的顺序创作,而是用自身的主观思维思考,分析不同元素与事物最佳的排列方式,初步呈现出整体形象,且任意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思考、分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整合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认知。

水彩创作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自身的经验以及对理性呈现的预估,调整整个画面的布局,创新点、线、面的组合方式,有空间的层次感。第二个层次是对语言与使用材料的解读,语言是绘画使用的笔触、语言等特征,材料是根据绘画风格选择不同的材料,使多个材料互相渗透或相互排斥,构建统一的画面,表达作者的情感。即理性思维是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找到相同点,分析绘画过程中的可变因素,使它们互相融合,做到相辅相成。

(三)社会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融于社会。所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会以社会为基础,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也就失去了现代水彩艺术的源泉让艺术脱离生活使作品失去观赏价值。所以社会思维是现代水彩艺术必不可少的,增加了艺术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综合上述观点,提出水彩画是以作者实际生活的社会环境为背景,从社会中发现具有可塑性的事物与景观,让其艺术化并充分激发出自身的创作欲望,利用形象思维比较信息,进行分析与提炼工作随后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用相应的形象语言表达并以水为媒介,在画纸上呈现出生动、有趣的事物形象。即它是把社会思维作为发展的动力,用理性思维指导,形象思维作为核心,并加入创造性思维慢慢培养创作者艺术思维让其用艺术思维创作。

三、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

在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中,其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多年创作经验,对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进行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现代水彩艺术的相关发展。

(一)美学体现价值

在现代水彩艺术中,其本身在發展历程中借鉴了我国传统水墨画的精华,这种借鉴使得现代水彩艺术对于意境与意蕴的表达较为突出。而在现代水彩艺术的具体创作中由于其创作所用颜料的特点,使得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往往会具有一种朦胧美,这种美使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外上文中我们还提到了现代水彩艺术所具有的流动性特点,而这种特点的存在使得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更加多变的视觉特征,更能够通过一些特殊液体的配套使用,使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进一步提高了相关现代水彩艺术作品的美术学价值[2]。

(二)情感价值

在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中,情感价值是其本身具有的一种潜在精神文化价值,这种情感价值的存在,使得现代水彩艺术能够给受众带来一定程度的精神体验,由此可见在现代水彩艺术中,其本身具有的情感价值,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审美过程中,不同的受众往往会从现代水彩艺术作品中得到不同的体会,而精神愉悦、人身感悟、自我启迪等都是现代水彩艺术作品所能够带来的体会形式。在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审美过程中,其还存在着倾向性选择与审美情趣两个方面。所谓倾向性选择,指的是在长时间进行现代水彩艺术的欣赏后,相关受众就能够养成一种超脱实用的现代水彩艺术审美心态与眼光;而审美情趣则是指,相关受众对于现代水彩艺术作品所领悟到的深层次感悟。总之在现代水彩艺术的创作中,相关创作者往往会在自身的作品中倾注强烈的个人情感,这种具有强烈作画者情感的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同样会对现代水彩艺术受众造成一定的情感影响,这就是现代水彩艺术美术学价值中情感价值的由来[3]。同时画家创作现代水彩艺术作品时,也可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并不断强化。即水彩艺术是表达画家心灵的一种方式,在作品中加入情绪艺术。当画家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创作中时可充分感受到这项艺术给内心带来的愉悦,并将内心真正所想呈现到画纸上来充斥着内心自豪感,自由主宰作品的形式与呈现的特点,让自身有积极的情感表达增强自信心。而画家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是用描绘的物体或景色表达自己的审美以及对作品独到的见解,在自由创作中找到提升自身自信心的方式。

(三)认知价值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美学体现价值与情感价值外,认知价值同样属于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之一。在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作品的认知中,观察的敏感性、观察的主动性以及观察的果断性是相关受众在进行现代水彩艺术的认知前必经的过程。这种过程贯穿着现代水彩艺术思维的始终,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现代水彩艺术思维直觉的典型形式。在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认知中,相关受众通过对现代水彩艺术作品第一印象与鲜明特征的捕捉,使受众领会到现代水彩艺术作品的新鲜感,其后为相关受众带来现代水彩艺术的审美体验。所以我们说现代水彩艺术的认知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只要相关受众对现代水彩艺术作品进行了观察,就必定会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对相关现代水彩艺术作品进行品评,这种从观察到品评的过程,正是现代水彩艺术认知价值的体现[4]。也就是说观察中人们可了解作品的艺术信息,形成“首因效应”,用水采画呈现的效果填补思维的空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把作品分成不同的层次逐一层次对作品展开全面分析。而创作者也会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确定作品的情调便于人们解读。观察后人们会不自觉地引发思维波动,用理性思维分析与直觉感知,且每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存在差异,理解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从而做出客观、真实地反映。

在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创作中,相关创作者往往需要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反复磨砺,并通过自身的绘画技术,进行具体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随意性融合的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体现出现代水彩艺术美术学价值中的认知价值。即创作者利用掌握的技巧实际操作以手的协同运作,处理物质材料。当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认知会不断有新的创作思路,不断交替慢慢形成技能意识。现代水彩艺术的创作有鲜明的特点,即综合性与流畅性,创作者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技巧,确保用笔的准确性,使作品更加生动,增加可塑性,充分挖掘水彩表现的潜力。而实际操作经验的丰富,也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通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此外作品流畅性提出的要求是,作品使用的色彩轻快,整个画面呈现出流动性,如果做到这一点,标志着画作的创作变得熟练。

(四)创造价值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三种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外,现代水彩艺术还具有创造价值这一美术学价值。具体来说,由于在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创作中,相关现代水彩艺术创作者往往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就使得现代水彩艺术往往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特点。这种特点的存在使得现代水彩艺术作品所展现的创作者情感、自身的艺术表现价值等都大大提升,对于现代水彩艺术自身的艺术性同样有着较为不俗的提高作用。因此在具体的现代水彩艺术作品创作中,相关创作者需要通过灵活运用创作手段,进行现代水彩艺术创作的相关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表达现代水彩艺术的精神内涵,并对现代水彩艺术的创造价值进行较好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研究中,我们应在对水彩艺术作品艺术语言共性与特性进行研究的同时,对水彩艺术对人类的影响进行具体研究,以此实现对水彩艺术多样化美术学价值的研究与表述。

【参考文献】

[1]顾森毅.论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03):22-25+161.

[2]孙帅.关于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分析[J].艺术品鉴,2014(12):53.

[3]冯卫成.现代水彩艺术的美术学价值[J].现代装饰(理论),2016(04):192.

[4]刘谊.浅析水彩艺术的现代美学价值[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8):154+184.

作者:张丹

上一篇:纳米材料论文下一篇:绿色财会论文